第一篇:几种心理效应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几种心理效应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一)“手表效应”:注重各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手表效应”是说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几点了;如果有两只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准确的时间。也就是说,他无法知道哪一只表更精确,于是他也就无法确定准确的时间。
“手表效应”对班主任的工作启示:班主任要通过与其它任课教师的交流沟通,让任课教师对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班级发展方向和班级的奋斗目标有所了解以达到认同。这样,每一位任课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学科学习要求就能够与班主任制定的班级奋斗目标保持整体上一致,从而避免了学生接收到不同学科的老师不一致甚至是相互
冲突的要求而感到无所适从。
(二)“破窗效应”:慎重对待问题的“第一次”
“破窗效应”源于一个实验,在一座闲置的居民楼里,有一扇窗户的玻璃被打破,如果及时安上新玻璃,以后就不会再有人破坏其它玻璃;如不及时补装,人们就会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公众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从而诱发犯罪思想的滋生。
“破窗效应”给班主任的工作启示: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把班级工作做在学生思想的前面。班主任要在平时工作中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明察秋毫,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将班级中的常规隐患消弭于萌芽状态。如学生中的早恋、班内的非正式群体、同学之间的矛盾等,都需要班主任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否则,就会出现“破窗”后的结果;同时还要慎重对待学生犯错误的“第一次”。对于“第一次迟到”、“第一次早退”,班主任如果过于迁就、宽容,或者视而不见,就造成对他人的一种潜在的纵容。伴随着这“第一块未及时修理的玻璃”,班级的各种问题就要层出不穷,很快就可能导致班级管理陷入困境。
(三)“泡菜效应”:环境熏陶教育
“泡菜效应”的含义是: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同样,人在不同的环境里,长期的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这正如《学习的革命》中所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泡菜效应”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要注重班级环境对学生的感染熏陶。班主任要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班级环境,不仅公是桌椅摆放整齐有序,地面墙壁保持干净整洁,还要在班级的舆论创建、班风建设上做文章,更要在班级规章制度上体现民主性、人文性,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稳定和谐的良好氛围。
(四)“马太效应”:正确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
马太效应源于《马太福音》中“凡有的,还要给他,叫他更有;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两名话。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时有发生:一个人得到了,往往会更容易得到,以至得到更多;而有些人缺乏某种东西,往往得到更少,以至更难得到。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给班主任的启示:在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上都不要以偏盖全。在看到优秀生特长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不足之处,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引领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对待后进生则更要多一双发现的眼睛,让他们身上的亮点早日发出光彩。
第二篇:几种心理效应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几种心理效应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协调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则受到不同心理效应的影响。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认识一些“心理效应”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应有作用,这对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贝尔纳效应:帮助学生找出成功的最佳目标。
有人出重奖征题目答案:如果法国的最大博物馆卢浮宫失火.许多名画价值连城,但只能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是抢最昂贵的名画,还是什么?法国作家贝尔纳的回答是: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贝尔纳因此得奖。
一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德育工作还是在教学工作上,都不要贪大求全,可以从学生身边那些力所能及的最容易做但又很难坚持的小事做起,从培养学生点滴的思想品德和习惯做起。如某中学注重从师生见面必须打招呼问好这件小事抓起。再如,我们可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每天“几个一”:即提倡学生每天要给自己一个好心情;每天要整理一次自己的书桌:每天要与父母谈一次有关学校和自己学习生活方面的话题;每天要有一次简短的体育锻炼;每天要写一小段日记做学习小结。等等。
二、沉锚效应:告诉学生学习不是要不要学的问题,而是学多学少的事情。
有一左一右两个卖汤面的小吃店。左店女老板问来客:“加不加鸡蛋?”顾客通常只能回答加或者不加。右店女老板却问来客:“加一个还是两个鸡蛋?”顾客不好意思不加鸡蛋,只好回答加一个或两个。当然右店女老板赚钱多。
心理学有沉锚效应,人的思维常常会被第一信息所左右,第一信息会像沉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第一信息不同,你的决策也不同。右店老板套牢顾客的爱面子心理,让顾客只好选择掏钱。同样道理,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必须有技巧地、慎重地发出自己的教育教学信息,要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不是要不要学的问题.而是学多学少的事情。
三、南风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善意与关爱。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的故事。也就是看谁有办法使行人把大衣脱掉。北风不假思索首先来了一阵冷风,凛凛刺骨。这样.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便把大衣裹得严严实实.毫无脱意。而南风则不然,它徐徐吹动,使人暖意渐生。行人在不知不觉中先解开了钮扣,继而脱掉了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它带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启示是:
1.教师在处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时,要让学生感到温暖。教师对学生冷漠甚至冷酷必然会造成师生间的情感对立,而这种对立的情绪是教学管理最严重的障碍。
2.教育教学要讲究方式方法。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把大衣脱掉,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教师在处理已出现的问题时,应尽量采取柔和、暗示的方法。有位英语教师在上课时发现一位学生戴着耳机听音乐。这时教师的处理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①不予理睬,只管自己上课。课后再找学生进行教育。②当场指出该生不对.要求其收起耳机专心听课,并警告再不收起要没收。③目视该生.不指名地要求全班同学都要注意听课.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情。④和颜悦色地走近该生问道:“你是不是在听英语歌曲?下课再听好吗?”结果这位教师选择了最后一种方法。
四、霍布森选择效应:应追求真正灵活的教学管理。
1631年,英国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把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有一个条件,即只
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显然,加上这个条件实际上就等于不让挑选。对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后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就会极大地限制创造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霍布森选择效应”给我们教育教学的启示有两点:一是要避免教育教学中僵化的形式主义。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应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衡量依据。那种片面追求课堂管理表面现象的做法.如过分强调安静的气氛、统一的坐姿和行动等,在脱离了教学目标之后,往往成为窒息学生学习积极性、限制创造性思维的不良因素。相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引起的思维分歧或争论往往会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二是要避免处理问题的方式单一化。对那些难于控制课堂纪律的教师来说。他们的烦恼往往来自于自己处理问题的简单方式。
五、马太效应:教师对待学生应该一视同仁、公正公平。
在《圣经》中有这么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过分地表扬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会使其中一些人因没有清醒的自我认识而骄傲自满起来;而对正取得进步的学生采取漫不经心、冷淡的态度会使得他们丧失信心。对待犯了同样错误的学生,教师一定要一视同仁地给予批评。而不能在同一时间和场合中出现强烈的反差。带有偏见和因人而异地批评,不仅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反而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六、超限效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限度.不能一堂课讲到底。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演讲得很好.准备掏出钱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就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仍在讲,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心理学上称为“超限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堂课的有效注意仅有20分钟左右。为了维持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结构.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形成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以保持学生的有效注意力。如果我们不顾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老是满堂灌。唯恐分析不透、讲解不全,那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心理学上还有许多心理效应诸如近体效应、同体效应、共生效应、海潮效应等都值得我们借鉴。而我们的教育教学只有遵循这些心理效应,从心开始,用心来教,才能使教师教得秀气,学生学得灵气。课堂充满生气:才能真正实现“为发展而教”。
作为文章的结束.我想讲一个故事让老师们感受一下什么是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199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一个工作机构在日本东京组织了一次国际中小学教师、学生联欢活动,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410名教师、学生参加。我国从北京、广州、上海选派了9名教师和9名学生参加这次活动。联欢活动有一个节目是评选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主持者设计了一个问题,要求各国(地区)各选派两名教师讨论后做简单回答。这个问题是:大杰克和小杰克是孪生兄弟,都是14岁,正在学校读书。他们住地离学校比较远,家长给他们配了一辆轻型汽车作交通工具,让他们开车上学、回家。这兄弟俩由于好睡懒觉,经常迟到。有一天上午考试。他们因在路上玩耍而迟到了20分钟。老师查问原因。他们谎称汽车在路上爆胎,到维修店补胎误了时间。老师悄悄到车库检查他们的汽车。发现四个轮胎都蒙着厚厚的灰尘,没有被拆卸的痕迹,从而知道他们说了谎话。问,假设杰克兄弟俩是你的学生,你将怎么处理?教师们经过短暂讨论后,交上了20份答卷。其中几份答卷如下:
1.中国教师的处理方法是:
一是当面严肃批评。责令写出检讨:二是取消他们参加当年各种先进评比的资格;三是报告家长。
2.美国教师的处理方法是:
幽默。对兄弟俩说:“假设今天上午不是考试而是吃冰激凌和热狗,你们的车就不会在路上爆胎。”
3.日本教师的处理方法是:
把兄弟俩分开询问,对坦白者予以赞扬,对坚持谎言者严厉批评。
4.英国教师的处理方法是:
小事一件,置之不理。
5.韩国教师的处理方法是:
把真相告诉家长。请家长对孩子严加监督。
6.俄罗斯教师的处理方法是:
给兄弟俩讲一个关于说谎有害的故事.然后问他们:近来有没有说过谎?
7.以色列教师的处理方法是:
提出三个问题.让兄弟俩分别在两个地方同时作答。三个问题是:a.爆的是哪个轮胎?b.在哪个店修补?c.修补费多少?
活动主持者把20份答卷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分送给200余个学生。请学生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处理方式。
最后的结果是:91%的学生选择了以色列教师的方式!
儿童变为成人,就好比青虫变为蝴蝶。而青虫的生活和蝴蝶是大不相同的。他告诫成年人:对待孩子,且不可在青虫身上装上翅膀,教他同蝴蝶一起飞翔;而应是蝴蝶收起翅膀同青虫一起爬行。
第三篇:共生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论文
共生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摘 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而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管理好学生是班主任首当其冲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一个班主任,既肩负着教书的责任,也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因而一个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等,与班主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这些,离不开师生的积极配合。因而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中,学生管理是基础,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自然界存在着一种共生现象,科学家称之为“共生效应”,在社会科学中反映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个基本的哲学规律。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同样存在着“共生效应”,以“共生效应”理论为指导的理论实践对班级管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思考价值。
关键词:共生效应;班级管理;启示
一、文献综述
人类社会中也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共生效应”:从1901年至1982年间,英国有一所举世闻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这个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先后有25位荣获诺贝尔奖,从而使这里成为各国萃萃学子向往的“圣地”。这种现象令人吃惊,更让人不解:一个小小的实验室,何以能获此殊荣?卡文迪许实验室之所以出现这么多优秀的人才,就是因为这里的科学家密切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集体的作用,产生了“共生效应” [1]。
《辞海》把“共生效应”的概念界定为是一个群体在各个个体间相互制约、相互给予、相互依存的过程产生一种新功能、新作用、新效果[2]。
根据这一原理,我觉得我们各个班集体也是一个可以产生“共生效应”的团
队。如果我们各个团队可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那么我们的未来是很光明的。借鉴到我们班级就是:你安静,我安静;你学习,我学习;你的成绩提高,我的成绩也提高,相信这种结果众望所归[3]。
地球上从来没有一种生物可以单独生存,而共生现象就是推动发展,而不是所谓的生存竞争[4]。而在课堂中,不仅仅只有老师的脸面,更多的是学生的脸面,所以师生是否能在课堂中共生将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5]。老师在课堂中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产生互动[6]。学生同时也应该积极配合老师,交流意识。供应链中企业的知识结构、企业文华、技术专长、发展水平等各不相同,各企业之间互相学习、相互影响,往往能使其互补,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共同取得更高的发展,这就是共生效应[7]。
在班级管理中,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他们既是信息的获得者,又是信息的输出者,他们在相互刺激、相互作用中产生巨大的作用与效果[8]。教育心理学家发现:参加学习小组的学生,其学习习近平均成绩高于不参加合作组的79%;在需要长期努力的事业中,集体奋斗者的成功率在80%以上,而孤军作战者的成功率只有5%[9]。班集体作为一个共生共荣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它所倡导的是,以共存、共享、共赢、共惠、共荣为主要地位的精神追求以及价值趋向,表现出来的是个体之间相互促进、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和谐伙伴关系,是当前科学发展的必然需求[10]。
二、“共生效应”在班集体管理中的运用
(一)关注上课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期待
由于学生正处在特别敏感的年龄段上,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来肯定自己,增强自信心。加上可能我的年纪与他们相差不大,因此他们对我的态度是有点轻佻但不失尊重。刚开始上他们班课时,有几位男同学比较吵闹,我不是在讲课而是在喊课。面对他们,我没有发火没有停止讲课,而是随着他们从课本讲到他们正在说的话题,再兜回课本内容上。整个过程就是微笑、气和。作为他们的新老师,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采取罚骂的方式,学生会对我有一种恨,因此我选择“亲民”路线,把课堂气氛一直保持在平和水平上。我想让他们知道我会尊重他们,体谅他们,也爱着他们,希望他们也会尊重我体谅我,并且能从我身上学会压住脾气,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沉着冷静,不骄不馁。这样,课堂气氛一定非常
和谐,促进师生关系,提高课堂质量。
(二)正确地评价学生
管理制度的制定的目的并不是进行管束、制约学生,真正的目的是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例如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应该积极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总结一段时间的班级管理工作,并且每一位学生要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针对于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等。通过这种自我 总结的活动逐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为中学生的将来起到积极的影响。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对此,班主任一定要掌握评价学生的方法,要正确评价学生,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作为一名班主任,使班级成为一个具有很强的凝聚力的和谐优秀班集体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这,从很大程度上说,取决于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只有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极为融洽的关系,才有可能师生都“以班为家”,进而师生都齐心协力地为班级的荣誉而努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班主任必须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让教育教学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提高,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此外,班主任还应注意,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放大其优点,使其能有更大的进步。切不可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歧视学困生,要注重对学困生的帮助,比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利用分层教学法来使学困生也有所进步。要做到“蹲下来看学生”,也就是站在师生平等的角度来对待学生,善于换位思考,真正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从而成为学生最信任的良师益友。
(三)共生共赢,个体的发展演绎为师生共同成长
笔者认为,班主任在工作管理中其最大价值就是提升师生双方的生命价值和追求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师领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指引他们发展时,由不是激发出内心的创造性,享受到作为教师来自于教育的一种幸福呢?其实,对于教师来说,其幸福主要在于合作以及共享,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去教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教学生,最最重要的是以一种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说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的话,那么教师的最大价值其
实就是在工作中促进自己的成长。师生共同成长的最大收获就在于生命对生命的塑造和滋养、个体小爱和师长博爱的对接。随着“共生圈”的形成,师生对话的展开,师生共同追寻智慧、探索成长意义的旅途将更为快乐与顺畅。
(四)学习要有好环境
可以小组内约定,也可以小组间竞争,还可以班委倡议,大家发自内心地遵守并且互相督促,坚持好的东西,摒弃坏的东西。这样做很有好处,不仅有利于养成好习惯,而且同学关系融洽了,好的班级风气也有了,这不正是“共生效应”的很好体现吗?
另外,学会换位思考。好心情是学习好的保障,对于心态的调整,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字的理解,宽恕的“恕”字:我们把“恕”字拆开,会得到“如心”两个字,“如心”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比拟别人的心,它的真谛就是换位思考,学会换位思考,凡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我们就会变得更宽容、更善待他人,能够做到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我们就少了许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少了些不必要的烦恼,多了些积极上进的自信。
(五)共生共荣,个体汇聚凝结为精神的共生
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化解大家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教师要真正做到对学生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可以让“共生圈”中的每一位学生都体验这样的感受,从唤起自主参与意识、形成自主参与意识、促成自主参与学习与提高自主参与能力等四方面入手,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共生效应能够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师生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建立一种融洽的和谐氛围,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从而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强课堂趣味性
课堂中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课堂上要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除了老师将课外,还需要学生们主动学习。老师尽可能地把内容讲得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注意。但确实有的专业课程内容比较理论化,内容多而枯燥,这时老师应该结合多媒体,把课堂内容以图片的形式或视频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
(七)运用“共生效应”实现学生课堂学习层面的优化
要优化课堂教学,除了要优化教师层面的教学外,还要优化学生层面的学习。事实上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学习潜能,如果我们能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可以实现学生课堂学习层面的优化。结论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学生的成才不仅仅是简单的问题,不仅需要先天性的秉赋,更是受到后天环境以及教育的影响,更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奋进。我们需要注意和利用课堂中的这只无形的手---师生共生效应,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共生的家园,让每位同学都成长为主动创造积极创新的新新人类。
参考文献:
[1]木心.“共生效应”与人才团队[J].中国人才.2009(05)[2]尹伟.领导方式理论及其对班级管理的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01)[3]谭文绮.目标管理理论视野下的班级建设与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9(15)[4]王少军.素质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和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09(15)[5]周鹏.基于“共生效应”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的建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7)[6]徐矫健.班级管理之圆心理论——好班主任与学生等距离[J].职业.2007(10)[7]王金琼.论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共生效应[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8]霍本斌.试论班级管理中的七大理论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1)[9] 贾会会.浅谈如何构建团结和谐的班集体[J].中等职业教育.2005(20)[10] 赵学芳.论班集体内凝力的建设[J].考试周刊.2011(06)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启示
一位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
【背景】小学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且受到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了许多的坏习惯。我们班中的刘小宇就是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喜欢小偷小摸,爱打架骂人,爱上网玩游戏,更爱凡事出风头。在与其家长的接触中,我明白了孩子这种不良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有关。孩子的家庭环境差,父母务农,他长期没有人管教,且父亲的脾气不好,动不动就打,孩子开始还害怕,现在大了,打他再也不怕了,有时还要跟家长对着干,形成了逆反心理。家长已经拿他毫无办法。
【过程】
一、用100分换回e百分
五年级上学期的一天,第四节课快下课了,两个学生找到我办公室,一个哭着跟我说,我早上带到学校的e百分不见了。一个e百分价值近千元,这样的东西对于一个农场学校的普遍学生来说是一件稀罕物。询问学生失踪的过程,学生说:“上第三节体育课时,他练习前滚翻,将e百分放在垫子旁边,等翻完了后,就发现没有了。当时只有我们班的学生在场,刘小宇也在旁边,找又没有找到,也没有向老师报告,他们怀疑是刘小宇拿。上第四节微机课后,同学们都到微机室去了,他们两个人就在班上翻看同学们的书包,还是没有找到,觉得实在没办法,才来找我,离失踪到现在已过去了近一个小时。”我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一边埋怨学生没有及时地向老师汇报,一边立即带学生向校领导汇报。在校长的指示下,我将上微机课的学生都叫回了教室,经过一番调查之后,事情仍然没有眉目,这也是我意料之中的事。因为早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发现班里的几个学生就有小偷小摸的现象,学生的贵重物品经常被盗。当时,我的两支笔连续两次上午放在班上,下午就失踪了,至今也毫无下落。运用了多种方法说教都无用,孩子给我的感觉是油盐不进,只要是没人看见自己偷东西就不会承认。也没有学生主动将偷的东西上交出来。其间,我两次意外发现学生遗失的东西在别的学生那里。通过对偷盗学生严肃批评和对班上学生的多次教导,学生已有很大改变。我现在也故意经常的将钢笔放在班上,但再也没有失踪过。没想到这次又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所以,明知道是他拿的,他要死不承认,没从他手里找到,你也不能说是他拿的。虽然多数证据都指向了刘小宇,好多学生也在怀疑他,在底下小声的议论,但作为老师,我不能主观臆断,处理不好,还会出大事情。中午放学的铃已经响几分钟了,还是没有看到谁能主动承认,再这样也无济于事。丢东西的学生还在哭,我在思考对策,想想原来类似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出现,虽用了多种方法,但是没有用。我突然灵机一动,说道:“凡是帮忙找到了e百分的学生,我就在他的平时表现分中加100分,(这是我在四年级实行的一项政策,将学生的日常表现量化为具体的分数,每天进行记录,学期末,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分来决定假期作业量的多少,刘小宇就是因为四年级表现分少,假期中多做了20篇作文的,一些学生还记忆犹新。对于平时的表现分,这学期学生都看得很重要,不愿排到最后)”。这样说后,学生的反映很大,都说帮忙找,虽然刚才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已在失踪地点认真地搜寻了一遍无功而返;但听我这样说,一些学生说过会再去找找看。这时,刘小宇说话了,他说:“老师说的是不是真的呀?”,在得到了我的肯定答复后,他也说我下午一定帮忙找到。从他自信的表情中,我已看到了希望。宣布放学。下午,我一直都在等待,果然,快上课的时候,刘拿着e百分来找我,说他找到了,他说:“我看到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在下面的草地里晃悠,我走过去看到一块石头,翻开石头就找到了。”就让你说吧,我也不揭穿你,一年级的学生那天根本就没有上体育课,想想就好笑。回到班上,我兑现了我的承诺,给他加了100分,但我既不表扬也不批评他,又跟全班学生讲了一节课的偷盗行为的严重性,让他心知肚明,老师并非不知道。至此,我班到六年级毕业也再也没有发生过一件物品失踪的事情了。学校代销店的老板也跟我说,你们班的那个叫刘小宇的学生原来三年级的时候偷东西被我逮到几回,现在再也没有在这里偷过东西了。
案例二
宋老师,刘小宇又打架了,他拿砖头扔六年级的学生。学生向我汇报,我已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话了。就在前不久,他刚刚因为打了一个三年级的学生而赔了医药费的。那个被打学生的家长扬言要到学校来打他,我将他藏在办公室里待了一节课,又叫他早点回家,注意安全,他那次还真搞怕了。后来刘的家长来处理此事,说:“挨了打的家长要是敢打他的孩子,就对着搞,就是不赔钱。”我真是哭笑不得,也说明了刘的家庭教育对其带来的影响。我认真的跟家长谈了孩子不对的地方,家长后来也能够接受,虽然家庭不富裕,还是同意赔了钱。没想到刚刚平静了几天,又出事端了。
听到学生的汇报,我快速的跑到了出事地点,刘正拿着砖头,跟六年级转自的学生开打。几个六年级的学生还在说:“好险,差点就把头打到了。”我大吼一声,搞什么呀,把砖头丢了。他看到我来了,手松了下来。我从他手中拿过砖头扔到了远处,并询问怎么回事。六年级的学生说:“他们推车子互相撞了一下,你们班的刘就骂起来了,他们搞烦了就打了起来,刘没搞嬴,就拿砖头扔他。”我把他带到办公室,等他冷静下来后心平气和地跟他谈,他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说:“你怎么还这么喜欢惹事呢,上次赔钱的事情你忘了吗?你家长做事又辛苦,赚钱又不容易,„„”没想到这样说他很有效果,他说我知道父母辛苦,我也不想再打架了,就是嘴巴爱骂人,习惯了一时改不了,再就是火气比较大,您上次说了,我已经改了好多,压抑着自己的脾气。我说:“老师送你一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半步海阔天空’。希望你时刻记住„„如果你骂人已成了习惯,老师叫同学们帮忙改正怎样?”他点头同意。我说:“你只要是再骂同学,同学就叫你自己打嘴巴,可不可以?”他笑了,说可以。“那你说到就做到?”他说好。后来我在班上向学生提到这事,并要求全班同学不要骂人,谁要是骂谁,被骂者就可以叫骂人者掌嘴。学生笑,表示赞同。不过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学生都笑了,尤其是刘小宇,他要是再骂人就叫他打。学生说他要是不打怎么办?不打就跟我说,我叫他当着我的面打,这只是一种惩戒和提醒,自己打自己都不会用力的。但我看你们这些人丑不丑。我们班要做一个文明的班级„„这项条例执行了一段时间后,我班的学生很少再有人骂人了,打架的现象也少了。
2006年4月31日,连续上了七天的班,五一要放假了,下班的铃声已响,我正在办公室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一个学生跑进来说:“校长叫你快点下去,你们班的刘小宇被别人打破了头,流血了!”我立即跑下楼,校长带着他和几个打他的六年级学生迎了上来,刘小宇的头上血直流,校长叫我快点把他带到医院去处理一下。我叫学生推来我的自行车,将他驮到医院,医生说:“不要紧,只是一个小伤口,止住血就没事了,但要打破伤风的针,”在他打针的过程中,我询问原因,他说:“我记着你说的话一直忍着没有跟他们打,才被他们几个人按在地上将头打了几拳头,头撞在地上的小石头上了。”虽然是个老惹麻烦的家伙,听他这样说,我也第一次因打架而同情他,觉得他变了很多。第二天休息,四点钟就下班了,被他这事一闹,到了七点钟我才骑车回家,路上因为心急路黑,骑快了摔了一跤,裤子也摔破了,腿也摔开了,现在腿上还有一个小洞。五一休假结束后,我帮他妥善地处理了赔偿事宜。在班上讲了那天的事,给学生看我的伤,开玩笑的跟他说叫他长大了一定要赔我一条裤子。60元买的新裤子呀,学生都笑了。我说:“你们都是家里的宝贝,擦破了一点就要打破伤风,老师是老皮子,掉了这大块肉也没有去打针,”学生们都很感动,他也很激动,站起来说:“老师,真的对不起您,我再也不打架了,请您放心。”没想到至此以后,他真的说到做到,再也没有跟我惹一件麻烦事。还乐于帮助别人,上次学校里发现马蜂窝,他主动上去给捅掉。现在,每次看到腿上的伤痕我都会想起这个孩子。我觉得摔得值。至少,我改变了他的不良性格。前几天碰他家长在新沟镇卖西瓜,他家长特意送个大西瓜给我,连声说感谢我对他孩子的培养。
【反思】
上面是新沟镇小学跟班班主任宋老师的班级管理案例,我对上述案例进行了总结概括:
宋老师在刚接班的时候,发现班级内有几个学生有小偷小摸的现象,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多数家庭条件差,看到同学有好的东西,自己就想要。再则因为班上历来有学生偷些小东西,也没有抓到,许多意识薄弱的学生看到这样,也就学着别人拿。所以班主任宋老师从两个方面教育全体学生:
在思想上,让学生明白偷东西的害处——从小偷针,长大偷金; 在行为上,让学生互相监督,未经别人同意不得随意乱动他人东西。
让他们知道:做错了就应该承担责任。并给他们悔过的机会,不允许再犯。至此以后,那几个学生真的没有了,班上也没有东西丢失了。后来为了检验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宋老师故意将军旗、象棋、钢笔和一元钱放在讲台抽屉里,学期末,这些东西一样不少,仍然在里面。为了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认可,在班上表扬的所有的学生。再则,宋老师在刚接班时,总有学生汇报某某因骂人而打架了,某某喜欢说脏话,虽找到他们个别谈心,但收效不大。为此,宋老师采取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骂人就自己掌嘴。经过一个月的试验,学生骂人打架现象明显的减少,至今再也没有人在说脏话了。
【我的启示:】
虽然这是一个农村学校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但是这位老师在处理班级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还是给了我很多启示: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付出自己的一颗真心,就会有收获。教师就是要诲人不倦,关注每一位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去感受那里独有的美丽风景!
其次,作为班主任,我们在管理班级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应该是以理服人,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导方式。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是接受教育能力的初级阶段,根据这样的一个特征,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更要帮助他们重塑人格。在思想、情感、道德价值观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来给予指导、引导和帮助。
第三,作为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抓住学生的弱点,用真情感动学生。也许这样的学生再犯错误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属于非控制行为或者说是无意识行为。他们可能在造成问题后已经意识到了其错误,可能已经后悔了,这个时候我们在教育的方式上就要适当调整,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有助于他们控制自己行为的方式,来引导或者帮助他们改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班主任自己要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榜样。班主任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平常心来对待学生,为人师表,做学生喜爱的老师,要通过灵活的方法把学生吸引到学习生活等活动中,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帮助这样的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第五,俗话说,国有国法,班有班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制定出合理的班级制度,可以有学生自己制定,这样更符合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了合理完善健全的班规,做到有法可依,在班级管理中就会方便很多,从而更有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注重班风,好的环境和风气对学生的影响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只有有了好的班风学风,自然就会形成好的品行。
根据万玮《班主任兵法》里面讲到:评判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教育是否能够成功,我们通常观察:1)这个学校或班级制度执行的怎么样,2)学生的环境如何,3)教师是否有人格魅力,4)学生的潜能是不是受到激发。我作为一名师范生,不久的将来就要接触教学工作,甚至会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想无论是上面那个农村的小学老师还是万玮的班主任兵法总结,这都为我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参考,因此无论是我们将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职位上,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都应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才是能做好工作的基础。《孙子兵法》中的策略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万玮在他的班主任兵法中同样把攻心为上作为一种管理策略;我们教师所试图改变的,不是学生的身体,而是学生的心灵。
刘铁芳说“学生乃是有着与教师同样的独立人格和独特生命的个体性存在,学校教育不是技术化的训练,而是人与人的交往,是师生之间作为平等的个人的相互理解、交流、对话而实现师生生命的相遇相容,达到个体人格精神的积极建构。”做教育工作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我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根据别人的经验我想我以后要走的路,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依然满怀信心。
第五篇:心理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心理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主讲:张建伟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名词。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您的硬件完备。这就需要你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
二、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利用近因效应,在与朋友分别明,给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会在他的心中美化起来。有可能这种美化将会影响你的生活,因为,你有可能成为一种“光环”人物,这就是光环效应。
三、光环效应
当你对某个人有好感后,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就像有一种光环在围绕着他,你的这种心理就是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看来也是无所谓,这就是种光环效应的表现。光环效应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们在社交过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具备一定的设防意识,即人的设防心理。
四、定势效应
请看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在100名被试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这就是定势效应:按照成人的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个心理定势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没有心理定势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答案。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
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文章开头的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定势效应,在认识他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受心理定势的影响。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仅仅因为先前得到的关于此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描述竟有如此戏剧性的差距,可见心理定势对人们认识过程的巨大影响!
五、第一印象效应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第一印象效应是一个妇孺皆知的道理,为官者总是很注意烧好上任之初的“三把火”,平民百姓也深知“下马威”的妙用,每个人都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学家认为,由于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个性特征,不管暴发户怎么刻意修饰自己,举手投足之间都不可能有世家子弟的优雅,总会在不经意中“露出马脚”,因为文化的浸染是装不出来的。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三国演义》中凤雏庞统当初准备效力东吴,于是去面见孙权。孙权见到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几分不喜,又见他傲慢不羁,更觉不快。最后,这位广招人才的孙仲谋竟把与诸葛亮比肩齐名的奇才庞统拒于门外,尽管鲁肃苦言相劝,也无济于事。众所周知,礼节、相貌与才华决无必然联系,但是礼贤下士的孙权尚不能避免这种偏见,可见第一印象的影响之大!无独有偶,美国总统林肯也曾因为相貌偏见拒绝了朋友推荐的一位才识过人的阁员。当朋友愤怒地责怪林肯以貌取人,说任何人都无法为自己的天生脸孔负责时,林肯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虽然林肯以貌取人也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我们却不能忽视第一印象的巨大影响作用,因而必须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整饰自己的形象,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搭好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