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关于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一点感想

时间:2019-05-13 05:3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胡慧--关于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一点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胡慧--关于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一点感想》。

第一篇:胡慧--关于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一点感想

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一些感想

织里实验小学 胡慧

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书中的观点,和文章的思想产生共鸣,我了解一下作者和作者出版本书的目的。就像与作者面对面地交流。《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作者是北京市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信息技术与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出版有《当代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学软件的应用与评价》等著作。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我通读了一遍,我的体会是:这是一本值得每个教育者一读的“教育宝典”!此处的“教育者”,即包括从事教育的专职人员,也包括学生的家长。《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共分教学中的心理效应、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管理中的心理效应三大类,每一大类又分别编排了21、24、19个心理效应。更让人欣喜的是每一则心理效应它不仅有生动具体的事例,透彻的效应分析,更有根据这一效应,我们在教育中的具体操作。

刘儒德教授摆脱了心理学严肃、枯燥、呆板的面孔,写得非常有趣而且实用。本书的每篇文章都是以一个经典的实验、故事或问题情境开始,然后再介绍此规律或效应的心理学背景,接着举例说明其在教育、教学或管理中的应用。有几例让我印象深刻,如:<要想吃肉先的吃青菜---普雷马克原理>。选用学生的最爱做奖励‘乖,吃了这些蔬菜就让你吃肉’;‘做完作业后让你看一小时的电视’等等此类的高频活动来奖励低频活动。让我想起了中国的几句老话,‘先吃苦,后吃甜’、‘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虽然作用、效果和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但我个人认为心理意境却是一样的,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这篇文章在乎的‘付出’,而古人在意的‘收获’都是在一个心理作用之下的异曲同工。如南风效应通过一个北风与南风比赛的寓言来说明教师应该有一颗如南风一般温暖的心,让学生们如沐春风,心存感激;仰八脚效应通过三个演讲者演讲的故事来说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求教师走下神坛,远离神位,以一种平常人的姿态走进学生的生活当中,从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时出丑未必是一件坏事,相反还可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却不可乱用,只有具有一定的资本的时候,方可谨慎行之”。如第十名现象。这也是现时教育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有些教师是存“人性关怀”,但是他们往往把这些关怀集中在某些优秀,听话,懂事的学生身上,从而使这些学生“万千宠爱在一身”,在班里和教师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是等他们走进社会,却在许多方面都不如学习上远远的落在后面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学业成绩考查学生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而事实上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如人际沟通能力,领导管理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能力等却在考试中难以体现出来,这些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在只重视学业成绩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尽管成绩优秀,但在其学业智力发展时,成功智力的发展却滞后了,反倒是那些第十名左右学生的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一直保持协调、平衡、其成功的概率也高”。这个试验也告诉我们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智力成长,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实施个性化教育和发展多元化评价,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阅读这本书丝毫没有觉得心理学是那样的严肃,学术,一反平时对教育心理学晦涩难懂的认识,反而感觉到这本书充满了趣味性、科学性、实效性。一篇篇文章读下来,不仅仅激活了自己先前的知识经验,还常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些看似很玄的心理学知识,却与我们日常的工作联系得是那么紧密。我们一方面为自己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运用的心理学规律找到了理论的支撑,另一方面也在纠正和变更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符合心理规律的语言、行为习惯和心理模式。合理、巧妙的运用心理效应,实现心理效应与教育实践的无缝链接,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富有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我想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目标。

通过精读本书,使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育理念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了提高。尤其是在解读孩子心理上有了更多的理解。真正的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对孩子更多了一些包容与理解,从根本分析出发帮助孩子成长。通过心理学的学习知道了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更能够通过科学艺术的方法去纠正与改变。例如在翻看教学中的心理效应其中的一项是:感人心者莫乎情——南风效应这一项时,我就将这种效应用到的自己的教学中,对那些在成长的道路上偶尔犯错的孩子身上,有着神奇般的力量。学生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也就成了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批评学生如果只用“呼呼北风”只能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于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利用“南风效应”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古语有云:“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也。”“数其一过,不如奖其一长”也是说的这个道理。面对犯错误的孩子,让我们对他们多一份宽容与尊重,让其自发自醒。这难道不是表明教育除了一门技术外,更是一门艺术,一门对人性的理解的艺术。这是我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最大的收获。对我的教学方法激活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书中介绍的这些心

理现象不仅对自己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够对子女的教育上有所帮助,对自己的为人处世同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本书几乎每一个心理效应都是我们身边经常发生过的事情。

问问每一位一线教师,看过教育心理学的很多,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则不多,能运用和迁移教育、心理学的更是凤毛麟角。于是,几乎每个人都把教育和晦涩连成了一片,把心理和高深混为一谈。导致这个结果是有客观原因有:一是大部分的教育、心理学教材编排本身就没有把学习心理学作为认知基础;二是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本身很少有人掌握现当代教育中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和案例,在讲理论时不能结合问题;三是准师范生在教育心理学考试时只需背诵大量的理论知识,无需运用理论分析案例。所以,在这样的教材下培养出来的师范生最终没有形成用理论来分析实践问题的思维范式。理论和实践仍然是两张皮。

最后,我再次推荐同行们看看《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因为教育,应该走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只有懂得心理学的老师越多,老师和学生出现的“病因”才会越少,教育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功效。只有教育和心理的超链接,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成长——毕竟,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以上只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点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地悉心观察,深入思考,让我的教育教学手段方法更科学、更艺术、更能符合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第二篇:个人述职材料——胡慧

个人述职材料

汪集中学 胡慧

一年前,我还在进行校长入职培训的学习,转眼间,担任副校长这一职已有一年时间了,这一年于我而言,转变很大。

作为一名毕业不足五年的“小丫头”,无论是工作经验,教学经验,甚至是社会阅历都不及我校任何一名其他教师,然后我却任职的副校长一职,成为学校最年轻的一名领导干部。欣喜是有的,自豪是有的,但同样,压力也是巨大的。

在校,我分管的主要是技术装备这一块,包括学校的几大实验室,功能室,以及学校信息技术相关方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监督各功能室负责教师的责任到岗问题及功能室的使用情况。

首先,进行工作上的汇报。在本年工作中,首先是,顺利的在中考实验考试前,完成了各实验室的准备工作,在各实验室负责老师,九年级教师及其他相关领导的帮助和配合下,中考实验考试顺利完成,同时也使我对手中的工作更加熟悉,与相关负责老师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今年,在装备这块有着较大改善的是,每班都配了电子白板等一整套设备,使得教学更现代化,与时俱进,学校有一大半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教学,下学期电子白板的使用率明显提高。各班对它的维护与保养工作也做的非常好,暂时没有出现较大的故障。另外,为了进一步改善教师及教学的工作条件,将会为每位在职教师配一台笔记本电脑,统计及宣传工作已结束,名单已上报,计划下半年应能落实。最后,还将给学校的宽带进行提速,内网走线工作,经过学校校委成员的讨论,定出大概方案,由分管信息技术的老师制定出详细方案及合同,并且内网走线工作于5月底已全部完成,计划在本学期末,下学期前,将外网接入。

另外,针对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全面改薄”工作也与今年开展,在会计,后勤及其他相关负责老师的协作下,对学校基本情况做了一个详细的统计与记录,并且针对所缺装备进行造价估算,记录成册,经过多次讨论与修改已全部完成。

最后是学校科技楼舞蹈室的改造工作,也在后勤老师的全力帮助下,很快完成。我充分发挥我的舞蹈特长,挑起了学校“阳光活动一小时”活动中舞蹈教师的任务,在学校挑选出15名舞蹈队成员,利用半学期不到的时间,排练出了一个民族舞一个现代舞,并且在5月份新洲区艺术节上,带领学员参加了比赛,取得的银奖。

当然作为年轻的领导干部,也会积极协助其他领导成员负责的活动,比如学校女职工的“三查”,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以及消防演习。

其次,是思想作风上的转变.。副校长在学校工作中既是领导者又是工作的具体执行者,需要唱主角,又要演配角。在这一年的磨练中,我渐渐摆正的我自己的位置,从一个平民到一个领导的转变,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平时的在工作中,我会渐渐无意识的关注学校的各方面情况,对学校的使命感增强了许多,不断对比其他领导成员,发现自身的不足,谦虚请教,不断改善自己,注重把握自己的定位,既尽职又不越位,做到以事业为主,从学校大局出发,自觉维护校长地位,维护学校班子整体形象,凡事做到尽职尽责,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地支持、配合校长开展好各项工作,当好助手。在工作中做到了和校长融洽相处,增强了班子整体实力,对下属不摆架子,关心其他老师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并及时给与解决。努力改变自己的工作作风。

作为领导成员必须要能够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正确的立场,不避重就轻、不瞻前顾后、不耍“滑头”。因此,我常告诫自己,凡事要以集体利益、教师利益出为发点,把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去思考问题,说真话,做实事。始终以一颗诚心与各位中层领导团结协作,促进了领导班子整合力的形成,促进了学校稳定和发展。坚持政治学习,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乐于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管理能力。

另外,在开展工作的同同时,更加不能忘记作为一名教师的本职工作,那就是教学,不能因为工作而耽误教学,不能以工作繁忙为理由而怠慢教学,作为一名领导成员,要比其他教师更要话心思在教学上,要时刻告诉自己,首先是老师,然后才是副校长,不能颠倒主次。

这一年,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校委领导比一般教师要辛苦的多,刚开始时也有很多不适应,不习惯,甚至学校工作与教学工作打乱仗,彷徨,迷茫,不知所措过,因为年轻不受其他老师重视,工作难以开展,经过一年的磨合与磨砺,工作渐渐顺了,人际关系也和谐了,本人的心态也调整了,这一年的工作让我更有学校归属感,当然,作为一名刚刚上任的新手,我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需要学习与改进,模范就在身边,我会不断以身边优秀老师优秀领导成员为榜样,努力向他们学习,虚心请教,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副校长,我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以及自身的努力下,工作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的。

第三篇:Facebook效应 感想

敢于做梦

——《Facebook效应》

有人说Facebook的故事,就是一群非常聪明,追求完美的人在一起做一个事业,不仅为了钱的回报,更为了一个使命:改变这个世界。

最开始了解到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尔伯格这个人并不是通过这个现已开创网络新时代的社交网站,而是一部以他的经历为蓝本的传记电影“社交网络”。电影里这位富有才华,不羁出格的哈佛天才“马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赢得了本对这部电影不抱期待的马克本人的高度赞誉,认为他自己被演绎的很出色。

电影中,“马克”不分时间场合永远穿着明显过大的卫衣,脚踩一双拖鞋;在电脑方面自信甚至于自负,对于别人的质疑指责给予毫不留情的反驳;漠视规则,行为出格,只遵循自己的原则;一切以Facebook为重,甚至不惜伤害最好的朋友......这也是现实中的马克吗?带着好奇,我翻开了《Facebook效应》。

实际上,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于1984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白原市长大,从小就是个电脑神童。高中时,他便为学校设计了一款MP3播放机。之后,很多业内公司都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包括微软公司。但是扎克伯格却拒绝了年薪95万美元的工作机会,而选择去哈佛大学上学。

他的事业正正起航于哈佛。在上哈佛的第二年,他侵入了学校的一个数据库,将学生的照片拿来用在自己设计的网站上,供同班同学评估彼此的吸引力。黑客事件之后不久,他就和两位室友一起,用了一星期时间写网站程序,建立了一个为哈佛同学提供互相联系平台的网站,命名为 the Facebook。the Facebook在2004年2月推出,即横扫整个哈佛校园。2004年年底,Facebook的注册人数已突破一百万。

这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是莫大的成就,有人会觉得如果是自己就不能祈求更多。但马克认为Facebook不仅仅是一个网站,它将要改变世界的沟通方式。于是他干脆从哈佛退学,全职营运网站。短短数年,这一网站迅速风靡全世界,如今,它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交网站之一,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等政界要人都成了Facebook 的用户。马克本人也因这一成功创业,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通过《Facebook效应》,我发现了电影与现实的许多出入,但两者有着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充满了年轻一代相信自我、企图改变世界的热情与冲劲。

书中记叙了马克与大学宿友为Facebook日夜奋斗的许多故事。这群年轻人清楚自己的爱好,目标明确,积极追求,甚至大言不惭:要靠自己改变世界。有人认为,这恐怕就不太符合中国的国情了。中国的大学生不应该这么不切实际,而要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搞好人际关系,找份体面的工作。听起来,好像确实如此。

但是一个如此富有生命力的年轻人,就这样被现实紧紧束缚,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我从不提倡每天只做白日梦,但一个连梦都没有的人,又能有什么追求,有什么成就。

理想信念指引着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着奋斗动力。只有把梦做大并付诸实践,我们才能到达更高的境界。我们不一定真的想改变世界,也未必能够改变世界,但要想成就不一样的人生必须要先敢于改变世界。

最重要的是要把改变世界的热情传达出去,凭借微小的变化,带动整个系统持久巨大的连锁反应。罗辑思维的罗老师曾说:“在这个时代不要问什么是靠谱,一个人一旦立定一个坐标,做一件事情,只要这件事情你做得方式让别人看见,即使这件事情本身失败了,放心,你的后半生自然有人接盘。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每一个人心里想的还是安全或者不安全这五个字的话,那就真的不理解这个世界的精髓了”。

我总是时不时就翻看“社交网络”这部电影,只为再感受这一份热情与野心,从中获取力量,支撑自己在平淡的生活中坚持做梦,不懈追求。

第四篇:《张居正》读书心得——胡慧

《张居正》读书心得

——陈明浩

近日利用工作之余,通读了熊召政著的《张居正》一书。读完此书,使我对张居正增添了一种敬仰之情,《张居正》是一部了不起的书,张居正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同时也有了一种悲叹之感:悲的是如此一位爱国爱民的干练之臣,死后却遭受那样的不公正待遇;叹的是在那一言九鼎的封建社会,无论是才华横溢的人才,还是与国与民有利的治国方略都是没有可靠保障的。

张居正,是明万历年间曾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荣登首辅之位后,理政十年: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明王朝最为富庶的时代。其主事时声势显赫,炙手可热,读起来没有任何拖沓冗长之感,作者对古代官制等典章制度之熟悉,其语言功夫之纯熟,笔下社会生活之波澜壮阔,令人叹为观止。此次读完《张居正》后,一位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改革家——张居正的形象便清晰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于是我对他的敬仰之情也便悠然而生: 一是我敬仰他的那种坚忍意志——忍辱负重,志在千里。张居正经历了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也曾与权臣严嵩、徐阶、高拱共事。一个胸怀报国之志,心系黎民众生的仁人志士,能在并不英明的皇帝之下施展自己的治国安民之策,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张居正的才识应在严嵩、徐阶、高拱之上,在那昏暗、相互排斥的封建官场,自己能独善其身,而且最终能一展才华治国安民,这要是没有一坚韧的意志,将很难成为现实。

二是我敬仰他那坦荡的君子作风。随着万历皇帝的上台,张居正与首辅高拱的权力之争也进入了白热化。当高拱去职,张居正荣登首辅之位时,其实张居正早已掌握了高拱的门生李延借吃士兵空响而大肆贪污的事实,虽然高拱对他毫不留情,可他却始终站在公正立场,没有以此来打击高拱,致他于死地。三是我敬仰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爱民之心。张居正在任首辅十年间通过禁朋党、整饬吏治、清丈田地和实行“一条鞭法”等改革措施,开创了万历新政。这与他那种锐意改革,不计个安危的奉献精神是分不开的。-1-

书中张居正在决定实施“清田”政策时,曾与吏部尚书王国光有过这样的对话,当王国光说实施“清田”政策,你可是与天下所有缙绅大户为敌,这后果你想过没有?张居正答道:“不谷早就说过,为朝廷、为天下苍生计,我张居正早就作好了毁家殉国的准备,虽陷阱满路,众钻攒体,又有何惧?惟其如此,方能办得成一两件事体。”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改革家,是他通过“一条鞭法”等改革措施开创了大明朝的中兴,即万历年间天下繁荣、富庶的局面。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牛人,是哪个也不定比张大人差许多的,但是在执政改革方面,却是望张大人之尘而莫及。改革会对既得利益者造成损害,必然就会遭致他们的抵制;改革会对人们已习惯的状态造成改变,必然会给保守者以不适应;改革成果的不可预期,也是对改革者自身的考验,一些本来是赞成改革的,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退出改革,这些都是在改革中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

所以改革者非毅志坚定者,不能为,而张居正恰是有着钢铁意志和雷厉风行的魄力,在因循守旧,积重难返的社会风气中,如果没有这样果敢而又凌厉的魄力,改革将会寸步难行。

实际上,哪个成功的人,不是有后台的。就是科学家,也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后台的人,敢于创新、敢于拼搏、敢于承担责任,因为即使失败了,他也不会倒下而爬不起来。但是没有后台的人,前进过程中就会多一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他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失败对他而言就是灭顶之灾。后台有先天存在的,也有后天自己争取的。张居正的后台就是自己争取的。

所以,我越发地感觉到,除了张居正天资聪颖、刻苦学习、兢兢业业工作之外,天时、人和是他区别于王安石等一辈人,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我们自己的人生路上,不能不作为一点启示,而好好把握。

另外从张居正的一生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制度和法律对于国家发展和百姓生活的重要性。张居正个人主导的这场改革的成功,是因为他的铁腕,是他在主观上具有把新政引向胜利的忠诚和能耐,这样也预示了在他身后隐伏的危机,这就是人在政在,人亡政息,封建社会的改革都不能逃脱这样的规律。要想做到政策的延续性、持久性必然要法治和制度。但在封建社会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封建

社会是人治的社会。“人治”这一封建历史的产物最终将被历史滚滚的车轮所碾过,而“法治”终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可靠保障。

一部《张居正》,骄傲了荆楚老乡。知道咱们荆州原来还有这么牛的人物,再也不用妄自菲薄了。一部《张居正》,引来了评论界的唇枪舌战,众说纷纭。主要是褒扬熊先生为读者贡献了一份精美绝伦的精神大餐。

在我眼里,张居正毫无疑问是一个成功的人,非常成功的人,固然他身上有着不完备的地方。但是正如那句老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掰着指头数,历史上的牛人很多,完人可能很少,牛人要比完人多得多。

成功不能骄傲。张大人非常厉害,但是不知他想到没有,当面说他好话的人,有没有在背后批评的。这个我也不是非常清楚。但是历史评说是任何人不能左右的,他喜好谄媚,这还是在他身后给他光辉的形象抹上了一缕灰色。腐败是害人的毒药。喜欢听几句好话还谈不上是什么大过节。但是张大人在贪图享受,经受金钱和女色的考验时,还是没有从严要求自己,换来身后几句骂声。

有大是,也有大非,张居正这个人物太值得我们学习了。正反两面的素材,张先生一人就全部捎带来了。

读罢《张居正》感觉历史竟是这样的雷同,张居正也未能逃脱如同商鞅、王安石一样的悲剧下场,身后“鞭尸”,全家遭难。书中最后说:张居正“精于治国,疏于防身”。我除了对于这么精明的张居正为何与万历皇帝培养不起真感情有疑问之外,还有一种不解——人这一生“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第五篇:军理感想

不知不觉,开学已经六个星期了。在这六个星期中,由艾跃进教授执教的军事理论课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还记得第一堂课,由于设备问题,上课时间被迫推迟了半个小时,艾老师便向同学们真诚道歉;在课程进行中,艾老师还多次关心大家的健康问题,提醒同学们礼堂温度低,要注意保暖,多加衣服,这着实令我们倍感温暖。

同时,艾老师又是一位雷厉风行的优秀教官。课程伊始,他便向我们强调:“军事理论课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是在履行服兵役的义务。逃避兵役,是可耻的行为!”一席话令我们顿时严肃起来,对这门课程更多了几分庄重和敬畏。自此以后,我们的课堂变得纪律严明,禁止迟到早退,听到上课指令后立即起立、行军礼,课程进行中离开座位必须打报告,得到下课指令后起立,允许解散方能依秩序离开教室。在艾老师军事化的训练下,同学们的纪律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之所以要开设军事理论这一课程,就是为了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艾老师以激情澎湃的讲述,辅以精彩的幻灯片演示,通过追溯我国历朝历代的军事特征以及国防原则,使我们认识到: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元帝国以永不疲倦的奔袭征伐创造人类历史上最为辽阔的疆域,而同样剽悍的八旗铁骑,却在入关后日渐萎靡,闭关锁国无法阻挡外夷的入侵。八国联军踏我疆土,掠我国宝,时至今日依旧安然自得,毫无悔过之意,而我国人激愤外竟只能接受不了了之的结局!谈到这些,台下哪个华夏儿女能不义愤填膺!再看当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反华势力更将触角遍布我国周边。从美日韩联合军演,到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再到菲律宾、越南之流占我蓝色国土、盗我海洋资源,更有甚者,国境之内,煽动西藏、新疆的反动势力进行分裂活动„„如此危急之局势,哪里容得粉饰太平!正是军事理论课,激发了我们沉睡已久的忧患意识和尚武精神!

遥想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外有日寇虎视眈眈,内有军阀相互倾轧,鱼肉百姓。存亡关头,正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以其无与伦比的军事思想,领导中国人民翻身得到解放!先是一肩挑起守土抗日之重任,又实现无产阶级的自我救赎,功勋之闪耀,可谓空前而绝后。毫无疑问,共产党的政权,是用枪杆子一点一点打出来的,依靠的则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对我党的信赖,对领袖的崇拜,则完全发乎内心。然而,几十年过去,污秽的声音竟日益鼓噪耳畔,指责我们的开国领袖搞独裁专制,甚至提出给蒋介石翻案!艾老师的军理课,适时有力地打击了这些数典忘祖的无耻言论。

毛泽东作为“最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其军事思想萌芽于大革命时期,初步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完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成熟于解放战争时期,历经实践检验并最终取得完全胜利。它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关注全局,把握关节,符合客观实际,发动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未曾失败的骄人战绩!人民战争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一大闪光点,其精髓就在于依靠群众:战争不是靠一件两件新式武器就能打赢的,在人民群众面前,反动派的一切武器“都是纸老虎”!这种气魄,是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最需要的,“美国不怕我军现代化,就怕我军毛泽东化”!

最后一节课上,艾老师将内容由军事扩展到了当代国民的全部生活。从传统文化被入侵,语言学习本末倒置,谈到转基因食品亡族灭种的恐怖威胁,再到新一代人身上存在着的崇洋媚外等不良习气„„课程结束而警钟长鸣,我们深感心情之沉重以及责任之重大。

说到对军理课的建议,希望老师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对领袖军事思想传奇事迹的讲述,以艾老师的口才,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切地领略毛泽东主席的风采。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个毛主席拥护者的愿望。另外,希望老师继续增加对实事的分析和评论,并将其与毛泽东军事思想结合起来,帮助我们充分地学以致用。

下载胡慧--关于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一点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胡慧--关于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一点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慧鱼模型感想

    这个暑假留校学习,我感觉真的获益匪浅,这真得归功于基地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而慧鱼模型实验就是很好的例子,它给我们提供了创新动手实践的条件,使我们发挥出前所未有的想象力。......

    浅谈胡文慧宿管5篇

    昨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胡文慧楼长已经辞职多日。这个消息对我来说犹如惊天霹雳,内心非常痛苦。其实有时候很多东西一旦失去了,我们才懂得珍惜!来南高职两年多来,除了我们自己......

    读《沉默的效应》有感

    八年(6)班卢丽梃看完《沉默的效应》这篇文章,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在澎湃,而脑海中也不断翻腾着两个字:师魂。一个初三的差生班,集体耍弄老师,冬天时在教室门上放一盆水,使来上课的......

    读“懒马效应”有感

    读“懒马效应”有感 李国考 最近在简易经济学里读了这么一则职场励志故事:“两马各拉一货车,一马走得快,一马走得慢吞吞。于是主人为了抢时间、赶进度、讲效率,就把后面的货全......

    慧翔PMP培训及感想

    慧翔PMP培训及感想  为何要报考PMP 这个问题, 网上应该很多评论。 当时报考的时候, 因为周围几个同事都报考, 觉得没事那也考一个吧, 反正多个证不是坏事, 花些钱学一些知识反......

    慧鱼制作感想[五篇范文]

    慧鱼制作感想 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我们小组终于完成了我们的作品,从起初的设计方案到后来的上手拼装,这一路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我们......

    《沉思录》读书心得——胡慧5则范文

    《沉思录》读书心得 丁咏梅《沉思录》是被称为“帝王哲学家”的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贯穿整本书的一个观念,就是一种摆脱了激情和......

    《可爱的中国》读书心得——胡慧

    读《可爱的中国》有感 胡 慧读完了一本爱国书籍——《可爱的中国》。我承认,我并不是特别喜欢这种题材的书籍。但我也不得不承认,《可爱的中国》是真的让我感慨万千,不愧为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