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有企业改制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国有企业改制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国有企业改制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邱桦李仕龙重庆燃气集团人力资源部
摘要: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重、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下,一些国有企业开始实施体制改革、并购重组以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和对外竞争能力。本文主要研究国有企业改制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对策,探索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人力资源管理
前言
国有企业改制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主题。从宏观上看,国有企业改制是从国有企业的功能出发,给国有企业以更明确的定位,对国有经济的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从微观上看,改制是国有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提高投资效益,发展规模经济,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必然途径。很多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取得核心竞争力,改制是一条快速有效的路径,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流行趋势。
国有企业实行改制后建立起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行以产权为纽带的多元投资主体形式的股份制公司。改制不仅仅是产权的变更,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更重要的是经营管理理念、模式的变化。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归根到底是对资源的掌控、开发、组织与利用,而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是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核心的资源。因此对改制后的国有企业而言,建立与之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在当今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推动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是信息、知识和创新能力。企业能够取得持续收益的最好途径就是开发与利用存在于员工本身的信息、知识和创新力。人的因素是改制企业面临的最敏感的因素,处理好了,会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研究表明,企业改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短期财务效益上,而没有从长远战略的层面考虑“人的因素”。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如何在企业产权发生变更,投资主体多元化时处理好人的问题,是改制真正能为企业带来最大价值的核心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由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职能向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变,然而,随着改制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改制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冲突,包括员工心理冲突、文化冲突、组织机构冲突和资源配置冲突等,这些冲突不能有效解决就必然损害企业核心能力。因此企业改制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无疑是决定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国有企业改制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措施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经营管理的基础,由于改制带来的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已经改变了这一基础,建立在这一平台之上的传统人事管理显然无法完全适应改制成功后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因此,对这类改制后的国有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新的难题和挑战。改制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除了传统人事部门负责的档案管理、人员调配、职务职称变动、工资调整、员工日常事务管理之外,更重要的是进行战略人力资源规划、人才配置效益最大化、员工的有效激励以及促进文化融合等工作。因此,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当务之急应从以下方面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整合企业改制后应重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这种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最大的区别就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不再将对人的管理作为一个静态的、独立的管理环节,而是将人力资源视为企业中第一资源有效配置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之中。战略性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在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和重要决策层面均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
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应对人力资源开展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纵向整合是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整体战略的整合,纵向整合强调的是在企业制定整体发展战略时人力资源的参与。例如人力资源中长期规划应成为企业整体战略制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注重的是战略对员工的适应,因为员工更具有灵活性,更容易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横向整合是指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各项职能之间及各项职能与战略的整合。例如企业的人力资源招聘策略不应该仅仅着眼于解决短期的用工问题,更应该注重人才的长期储备,以满足企业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要和企业涉足高新技术领域时对人才的战略储备。
2.建立现代企业用人机制,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的方式,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除此之外,企业还必须创新留人机制,让优秀人才持续为企业做出贡献,在培养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同时,致力于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建立各类人才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为员工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使个人价值伴随企业的成功而得到提升。总之,改制后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只有清醒地认识到摆在面前的困难,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优秀的人力资源配置为企业发展服务,为满足客户更高的需求服务。
3.建立多维度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员工整体绩效水平
改制前的国有企业在绩效评价方面指标比较单一,评价过程流于形式,评价效果不佳。改制后由于企业的治理结构发生变化、产权发生变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人越来越重视企业整体的营运绩效给企业带来的投资收益。因此建立一套多维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提高企业整体绩效水平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在改制后的绩效评价方面不应仅偏重于财务指标,而应涵盖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能为员工奖惩、绩效薪酬的确定、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工作改进、评优创先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4.加强薪酬激励,调动全员积极性
(1)逐步调整薪酬结构,增强薪酬的激励性。部分国有企业,其薪酬结构主要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薪酬,约占员工总薪酬的60%-80%,另部分是绩效薪酬,约占员工总薪酬的20-40%。这种薪酬结构中固定薪酬比例偏大,缺乏弹性,绩效薪酬比例偏小,且与员工的绩效表现关联不大,薪酬的激励性差。因此,对于这类国有企业,应逐步提高员工薪酬中绩效薪酬所占比例,并将员工绩效薪酬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建立一套“对内具有激励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彻底打破 “大锅饭式”的分配格局,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重视高管人员长效激励,体现价值贡献。对于改制后股份制企业的高管人员而言,虽然总体收入不低,但重于短期激励,上级主管部门对高管的评价、奖励局限于过去一年的经营行为和财务指标,缺乏长期激励手段的配合。因而,部分企业高管更注重企业的短期效应,这就不可避免出现企业高管人员粗放式管理、消极经营,甚至贪污受贿等现象。改制后的股份制企业应该建立对高管的产权激励制度,推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手段,采用年薪+股权的薪酬结构,这种薪酬结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单纯年薪制带来的激励短期效用问题,有利于通过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合一来激励和企业高管,从而最终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
5.倡导文化融合,确认共同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凝聚和焕发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与维护。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员工的观念大多停留在几十年来沉淀的价值观上,对于改制后的经营管理理念、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及竞争意识等认识程度有限。此外,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伴随着企业的并购、重组。由于投资主体的国际化,以及重组带来的企业文化的多元性势必对原有的文化产生冲击。因此,改制后的企业迫切需要文化融合,但是,文化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倡导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继承创新的跨文化融合,形成一种文化品牌,并把它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观和工作行为,使员工个人的目标、行为和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确立共同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改制后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视探索新格局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当今世界,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企业竞争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改制后的国有企业来说,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有助于吸引、保留和激励人才,从而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浅析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浅析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运行效率。本文指出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前存在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现有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发挥和挖掘、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调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21世纪初,人类社会继工业文明之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互联网络日益普及,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本已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成为经济、财富增长的源泉。
入世后的中国国有企业,为了激活企业人力资源,规范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发员工潜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构建科学高效的、适合企业特点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是当务之急。
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目前,虽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企业和理论界所认识,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但由于国有企业多年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其管理模式并未与理论发展与时俱进。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尽管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如纷纷设立人力资源部、引入人力资源测评系统等,但其在本质和内涵上还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人事管理模式,总体上看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人事部门的职能多为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和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在强调人才自由流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缺乏有效激励和培训机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笔者基于多年来从事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心得,总结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脱节
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管理企业的工作人员设置的,而不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性质,而忽略了服务性质。当然,话也可以这么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就没有什么发展战略,它唯一的任务就是执行国家的计划,管理好资源、设备和人员,不要出什么乱子,人力资源部门的任务自然就是管人。因此,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虽然在企业人员的招聘、调配、晋升乃至薪酬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权力,却不是以服务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前提,往往是为管理而管理,因人设岗。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都称为人事部,要么就人事处或人事科,这正是这种管理性质的体现。近些年来,一些国有企业改人事部为人力资源部,并赋予为一些新的内涵,但从总的来说,我国国有企业并没有完全摆脱了旧的人事管理体制的痕迹,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能够充分反映个人业绩和贡献的薪酬体系
过去我们搞平均主义,自然不可能有什么薪酬激励制度,干多干少一个样。经过这些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应该说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善,终于可以讲物质激励了,也终于讲业绩和贡献了。但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物质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合理,不能充分地体现个人的业绩和贡献,因而也就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些垄断行业,比如说能源、电信等部门,由于垄断收入高,员工的工资普遍很高,但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不见得特别的高,人浮于事的现象依然严重,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人都有惰性,要是能拿高工资又能够轻松点,大家还是不会卖力干活。当然,也有一些国有企业过分地强调个人的业绩,反而导致协作不足,内耗严重,这显然是业绩指标设置不合理,没有把团队协作考虑在内。
三、缺乏合理的、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用的用人机制
我们的国有企业也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利用好人才。首先是选人机制有问题,国有企业基本上是领导提议,然后人事部门考察,最后组织任命。这本来没什么,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抽象的国家,经营者却是具体的个人,这就难以保证企业负责人不损公肥私,而旧的、不透明的选人机制正好为这些行为提供了运作空间,因此难以做到公平公正,择优录用。再就是权责不分明,职位缺乏具体职责说明、工作指标以及配套的权力和奖惩标准,因此任职人员要么患得患失,放不开手脚,要么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四、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体系
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不但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这就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有计划、持续的培训、教育和开发。有些人认为这是学校或者员工自己的事情,不应该由企业来做,这显然是不懂人才成长的规律。其实,企业的环境才是企业人才成长最好的学校,企业的经验和战略才是企业人才最该学习的知识,企业的经营实践才是企业人才成长的最好方式。遗憾的是,大多数的国有企业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要不就是他们不愿意这样做,因为这些企业还仅仅停留短期的岗位技术培训上,而缺乏从开发人的潜能的角度,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尤其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
五、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人力资源的效用最大化不可能只依靠薪酬激励,因为人是具有丰富情感和需求的高级动物,不是机械的经济工具,因此企业就需要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等文化形态以及由此形成企业环境来影响和感召企业的员工,并最终使企业的文化转化为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可以说,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物质不能替代的精神功能,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文化所蕴涵的管理哲学和企业核心价值形成的企业人格,对于企业的经营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我国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却仍然处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阶段,多以宣讲灌输为主,具体的工作也是分散由企业的工、青、妇、群、团组织来推动,这样就难以形成合力,营造与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相融合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也就容易与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背离,所谓的主人翁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对策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长期以来对人力资源这种特殊的资本缺乏科学的研究,对其作用、影响及特性认识不足,忽视甚至轻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未建立起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与保障体系等。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一)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现代公司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更新旧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确立“大人力资源观”。“大人力资源观”强调以系统、全局的观点来看待人力资源问题,把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在公司远景、公司使命、经营战略、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使它与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国有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以达到短期内促进国有企业业绩提升,长期推动国有企业战略实现的目标。
(二)建立以绩效工资为基础的薪酬制度
薪酬应与绩效挂钩,国有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合理的薪酬结构,才能较好地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薪酬结构设计的目标是要让员工所获得薪酬与其贡献成正比,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使岗位之间的晋升或降级有了量化的考核数据,使员工的精力集中到提高工作业绩上来,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局面,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国有企业应建立“以能力决定晋升、以绩效决定薪酬、以态度决定去留”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的科学合理性要建立在科学的员工绩效考核、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岗位要求的基础
上,有针对性地对国有企业员工任职期间的业绩进行考核。员工绩效考核内容由工作能力、工作绩效、工作态度三个方面构成,依据国有企业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细化考核项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定量化的考评指标必须以实际工作结果为依据;二是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三是既重视考评个业绩,又重视考评团体业绩,两者有机结合。绩效考核指标不能片面化,必须考虑公司团队的协作,也必须考虑个体和全局的关系,以更好地为公司的发展战略服务。
(三)建立以竞争机制为主体的人才使用机制
制定以任职资格为基本条件的,以竞争上岗和岗位交流为主要形式的人才成长机制,及时发现和使用人才。明确职位的职责、任期和工作目标以及与此相配套的权力和奖惩标准,做到责权利统一,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竞争上岗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应该引入员工退出机制,即不适应公司发展的员工必须辞退,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员工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四)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
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发现和培养公司发展需要的人才。员工的教育和培训要注意短期的岗位技能培训和长期的素质培养相结合,培训的方式采用实效更强的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随时随地对员工进行教育,让员工在实践不断成长提高。人力资源的潜能得到开发,公司的潜能才会得到开发;只有人力资源的素质得到提高,公司的素质和竞争力才会得到提高。合理开发出现有人力资源的潜能,相当于在不增加人员数量的条件下,增加了人力资源的总量。这对公司效益的增加和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都非常有利。
三、结束语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我们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人力资源的核心力量的新理念。努力建立起一套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培养和开发优秀人才,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积极性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群慧.国有企业管理现状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2]曾建权.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三篇:国有企业改制相关法律法规研究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基本制度
1.企业国有资产的定义:
1)•企业国有资产法‣
2)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办法
2.关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
1)重大事项的决定权限:
a)国家出资企业合并、分立、改制、上市,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进行重大投资,为他人提供大额担保,转让重大财产,进行大额捐赠,分配利润,以及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企业章程的规定,不得损害出资人和债权人的权益(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三十条);
其中七个重大事项: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合并、分立,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分配利润,以及解散、申请破产,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第三十一条) 其他事项: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有本办法第三十条所列事项的,除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章程的规定,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的以外,国有独资企业由企业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国有独资公司由董事会决定(第三十二条);
须报本级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重大事项: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申请破产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应当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重大事项,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在做出决定或其向委派参加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股东会会、股东大会会议的股东代表作出指示前,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本法所称的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确定(第三十四条)。
b)发行债券、投资:国家出资企业发行债券、投资等事项,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报经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机构批准、核准或者备案的,依照其规定(第三十五条)。
发行企业债券应当符合•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的规定,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属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规定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的,应按规定报经核准,之外的项目,只需备案。
2)重大事项的民主管理:
a)五个重大事项需要听取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国家出资企业的合并、分立、改制、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应当听取企业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3)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对其所出资企业的重大事项参照本章规定履行出资人职责。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3.企业改制:
1)“企业改制”涵盖的范围:
a)国有独资企业改为国有独资公司;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改为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或者非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吸收其他法人、自然人出资,出让其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国有资本控股公司改为非国有资本控股公司(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三十九条); b)除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通过境内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和收购资产按国家其他规定执行外,凡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须执行国办发„2003‟96号文件和本意见的各项规定:
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包括其全资、控股子企业,下同)增量引入非国有投资,或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向非国有投资者转让该企业国有产权的。
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其非货币资产出资与非国有投资者共同投资设立新公司,并因此安排原企业部分职工在新公司就业的。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现金出资与非国有投资者共同投资设立新公司,并因此安排原企业部分职工在新公司就业的,执行国办发„2003‟96号文件和本意见除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定价程序以外的其他各项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2)企业改制的形式:国有企业改制应采取重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转让国有产权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 3)企业改制的决定权限:
a)企业改制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或者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改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在作出决定或者向其委派参加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股东会会议、股东大会会议的股东代表作出指示前,应当将改制方案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企业国有资产法第四十条)b)国有企业改制涉及财政、劳动保障等事项的,需预先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协调审批;•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 c)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审批事项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 d)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出资企业改制为国有股不控股或不参股的企业(以下简称非国有的企业),改制方案需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 e)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审批暂按现行规定办理,并由国资委会同证监会抓紧研究提出完善意见。•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 4)改制方案及职工安臵方案(第四十一条):
a)企业改制应当制定改制方案,载明改制后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理方案、股权变动方案、改制的操作程序、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等中介机构的选聘事项。
a)改制方案必须明确保全金融债权,依法落实金融债务,并征得金融机构债权人的同意,对未依法保全金融债权、落实金融债务的改制方案不予批准。(•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b)企业改制必须对改制方案出具法律意见书。法律意见书由审批改制方案的单位的法律顾问或该单位决定聘请的律师事务所出具,拟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且职工(包括管理层)不持有本企业股权的,可由审批改制方案的单位授权该企业法律顾问出具。(•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b)企业改制涉及重新安臵企业职工的,还应当制定职工安臵方案,并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审议通过。
a)方案可由改制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制订,也可由其委托中介机构或者改制企业(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国有产权的企业和国有参股企业除外)制订。
5)界定和核实资产价值:企业改制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准确界定和核实资产,客观、公正地确定资产的价值(企业国有资产法第四十二条);确定中介机构必须考察和了解其资质、信誉及能力;不得聘请参与该企业上一次资产评估的中介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不得聘请同一中介机构开展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a)清产核资:国有企业改制,必须对企业各类资产、负债进行全面认真的清查,做到账、卡、物、现金等齐全、准确、一致。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核实和界定国有资本金及其权益,其中国有企业借贷资金形成的净资产必须界定为国有产权。企业改制中涉及资产损失认定与处理的,必须按有关规定履行批准程序。•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
清产核资结果经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审核认定,并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确认后,自清产核资基准日起2年内有效,在有效期内企业实施改制不再另行组织清产核资。(•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企业实施改制仅涉及引入非国有投资者少量投资,且企业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本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可不进行清产核资(•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b)财务审计:国有企业改制,必须由直接持有该国有产权的单位决定聘请具备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凡改制为非国有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审计(•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
a)其中,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必须由会计师事务所逐笔逐项审核并出具专项意见,与审计报告一并提交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作为改制方案依据,其中不合理的减值准备应予调整。
b)国有独资企业实施改制,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和已核销的各项资产损失凡影响国有产权转让价或折股价的,该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和已核销的各项资产损失必须交由改制企业的国有产权持有单位负责处理,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应采取清理追缴等监管措施,落实监管责任,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c)资产评估:国有企业改制,必须依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聘请具备资格的资产评估事务所进行资产和土地使用权评估。向非国有投资者转让国有产权的,由直接持有该国有产权的单位决定聘请资产评估事务所。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必须纳入评估范围。评估结果由依照有关规定批准国有企业改制和转让国有产权的单位核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有独资企业实施改制,自企业资产评估基准日到企业改制后进行工商变更登记期间,因企业盈利而增加的净资产,应上交国有产权持有单位,或经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同意,作为改制企业国有权益;因企业亏损而减少的净资产,应由国有产权持有单位补足,或者由改制企业用以后国有股份应得的股利补足。国有控股企业实施改制,自企业资产评估基准日到改制后工商变更登记期间的净资产变化,应由改制前企业的各产权持有单位协商处理(•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企业改制涉及土地使用权的,必须经土地确权登记并明确土地使用权的处臵方式。进入企业改制资产范围的土地使用权必须经具备土地估价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备案。涉及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必须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土地使用权处臵审批手续。(•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企业改制涉及探矿权、采矿权有关事项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以及•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42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197号)、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探矿权采矿权价款转增国家资本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04‟262号)等有关规定执行。企业改制必须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明确探矿权、采矿权的处臵方式,但不得单独转让探矿权、采矿权,涉及由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处臵审批手续。进入企业改制资产范围的探矿权、采矿权,必须经具有矿业权评估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作价(采矿权评估结果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确认)并纳入企业整体资产中,由审批改制方案的单位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批后处臵(•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没有进入企业改制资产范围的实物资产和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特许经营权等资产,改制后的企业不得无偿使用;若需使用的,有偿使用费或租赁费计算标准应参考资产评估价或同类资产的市场价确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非国有投资者以实物资产和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特许经营权等资产评估作价参与企业改制,由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和非国有投资者共同认可的中介机构,对双方进入改制企业的资产按同一基准日进行评估;若一方资产已经评估,可由另一方对资产评估结果进行复核(•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实物资产折价入股须进行资产评估:企业改制涉及以企业的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资产折算为国有资本出资或股份的,应当按照规定对折价财产进行评估,以评估确认价格作为确定国有资本出资额或者股份数额的依据。不得将财产低价折股或者有其他损害出资人权益的行为。(第四十二条)
d)保护债权人利益:国有企业改制要征得债权金融机构同意,保全金融债权,依法落实金融债务,维护其他债权人的利益。要严格防止利用改制逃废金融债务,金融债务未落实的企业不得进行改制。•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 e)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工安臵方案需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改制。改制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医疗费和挪用的职工住房公积金以及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等要按有关规定予以解决。改制后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按时足额交纳社会保险费,及时为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 a)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的,改制后企业继续履行改制前企业与留用的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留用的职工在改制前企业的工作年限应合并计算为在改制后企业的工作年限;原企业不得向继续留用的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b)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处理好改制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对企业改制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再继续留用的职工,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不得强迫职工将经济补偿金等费用用于对改制后企业的投资或借给改制后企业(包括改制企业的投资者)使用(•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c)企业改制时,对经确认的拖欠职工的工资、集资款、医疗费和挪用的职工住房公积金以及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原则上要一次性付清。改制后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为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并按时为职工足额交纳各种社会保险费(•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4.关联交易及MBO:
1)关联方定义:
a)关联方是指本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近亲属,以及这些人员所有或实际控制的企业(第四十三条)。
根据公司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包括企业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该企业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企业
2)禁止的或受限制的关联交易:
a)禁止: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不得无偿向关联方提供资金、商品或者其他资产,不得以不公平的价格与关联方进行交易。(第四十四条)
b)限制:未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同意,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不得有下列行为:
与关联方订立财产转让、借款协议; 为关联方提供担保;
与关联方共同出资设立企业或者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其近亲属所有或实际控制的企业投资。(第四十五条)
c)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于关联方的交易,依照公司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的决定,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定。由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应当按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行使权利。公司董事会对公司与关联方的交易作出决议时,该交易涉及的董事不得行使表决权,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第四十六条)
3)管理层收购:
a)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国有产权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以及本指导意见的各项要求,并需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国有产权方案的制订,由直接持有该企业国有产权的单位负责或其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经营管理者不得参与转让国有产权的决策、财务审计、离任审计、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底价确定等重大事项,严禁自卖自买国有产权。经营管理者筹集收购国有产权的资金,要执行•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不得向包括本企业在内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借款,不得以这些企业的国有产权或实物资产作标的物为融资提供保证、抵押、质押、贴现等。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经营业绩下降负有责任的,不得参与收购本企业国有产权(•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
4)严格控制企业管理层通过增资扩股持股:“管理层”是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负责人以及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本意见所称“管理层通过增资扩股持股”,不包括对管理层实施的奖励股权或股票期权(•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a)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企业实施改制,应严格控制管理层通过增资扩股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持有本企业的股权。为探索实施激励与约束机制,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凡通过公开招聘、企业内部竞争上岗等方式竞聘上岗或对企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管理层成员,可通过增资扩股持有本企业股权,但管理层的持股总量不得达到控股或相对控股数量。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划型标准按照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的通知‣(国统字„2003‟17号)和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统计局•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规定的分类标准执行。b)管理层成员拟通过增资扩股持有企业股权的,不得参与制订改制方案、确定国有产权折股价、选择中介机构,以及清产核资、财务审计、离任审计、资产评估中的重大事项。管理层持股必须提供资金来源合法的相关证明,必须执行•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不得向包括本企业在内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借款,不得以国有产权或资产作为标的物通过抵押、质押、贴现等方式筹集资金,也不得采取信托或委托等方式间接持有企业股权。c)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管理层成员,不得通过增资扩股持有改制企业的股权:1.经审计认定对改制企业经营业绩下降负有直接责任的;2.故意转移、隐匿资产,或者在改制过程中通过关联交易影响企业净资产的;3.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资料,导致审计、评估结果失真,或者与有关方面串通,压低资产评估值以及国有产权折股价的;4.违反有关规定,参与制订改制方案、确定国有产权折股价、选择中介机构,以及清产核资、财务审计、离任审计、资产评估中重大事项的;5.无法提供持股资金来源合法相关证明的。
d)涉及管理层通过增资扩股持股的改制方案,必须对管理层成员不再持有企业股权的有关事项作出具体规定。
e)管理层通过增资扩股持有企业股权后涉及该企业所持上市公司国有股性质变更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5.资产评估:
1)企业国有资产法明确的评估范围:
a)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合并、分立、改制、转让重大财产,以非货币财产对外投资,清算或者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规定应当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的,应当按规定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第四十七条)6.7.8.9.b)对企业特定资产的现实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国有资产转让:
1)本法所称国有资产转让,是指依法将国家对企业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转移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按照国家规定无偿划转国有资产的除外。
a)国家出资企业转让厂房、机器设备等不动产、动产和其他财产,不是本法规定的国有资产转让。
2)国有资产转让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转让全部国有资产的,或者转让部分国有资产致使国家对该企业不再具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第五十三条)3)进场交易:
a)除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直接协议转让的以外,国有资产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所公开进行。转让方应当如实披露有关信息,征集受让方;征集产生的受让方为两个以上的,转让应当采用公开竞价的交易方式;转让上市交易的股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进行。(企业国有资产法第)b)国家规定可以协议转让的三种情形:
在所出资企业内部的资产重组中,拟直接采取协议方式转让国有产权的,转让方和受让方应为所出资企业或其全资、绝对控股企业;
对于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领域中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的; 经公开征集受让方申请人只有一人的国有资产转让。
4)转让价格:
a)国有资产应当以依法评估的、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认可或者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核准的价格为依据,合理确定最低转让价格。•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五十五条‣
5)转让价款管理:转让国有产权的价款原则上应当一次结清。一次结清确有困难的,经转让和受让双方协商,并经依照有关规定批准国有企业改制和转让国有产权的单位批准,可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分期付款时,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其余价款应当由受让方提供合法担保,并在首期付款之日起一年内支付完毕。•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产监督 法律责任
随着中央国资委不断出台国有企业改制中各项工作的细化规定,各地的改制政策法规也越发统一和流程化。按照目前改制的相关规定,特别是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除企业和主管的国资部门外,多个政府部门如劳动社会保障、财政、税收,以及专业机构包括律师、会计事务所,评估事务所,乃至潜在的收购方、合作方都 将参与到改制的流程中来,对于整个改制流程的控制越发成为成败的关键。亚商企业咨询有限公司从90年代后期开始为国内大中型企业提供改制顾问的服务,近两年来随着国企改制的全面铺开,接受的客户委托也日益增多,我们总结了改制流程中的四阶段工作,虽然各个企业的改制进程不径相同,但基本的流程可以归为以下四段。
(一)第一阶段——改制准备阶段 主要包括九项工作
1、宣传政策——由企业主管部门或指定的改制咨询机构负责组织对企业改制相关政策的传达贯彻,并制定宣传提纲。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讲清改革意义,企业面临的困难; 改制的配套政策环境,意图采取的改制模式和企业未来发展前景。
2、进行“三清” ——对企业资产、债务、职工劳动关系进行全面认真地清理。由企业主管部门负责选聘专业中介机构,组织企业进行。对企业各类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认真清查,从调查职工劳动关系入手,摸清各类人员分布情况,做到企业底数清晰,并据此制定职工安臵框架意见。
3、推介企业及筛选投资者 ——向国内外投资者介绍企业情况。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改制伴随着投资者的引入,可以由企业主管部门或由中介机构出面,利用媒体、产权交易中心、以及业内关系等多种方式,向可能有意向参与改制的投资人推介企业。
之后主管部门会同企业和专业中介机构可同各类投资者广泛接触,进行商务谈判和必要的资质调查,从中进行筛选。
4、确定改制取向——为企业改制准确定位。由专业的咨询机构通过客观分析和可行性论证,科学确定企业改制方向以及改制后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一种改制模式,防止盲目改制造成的无效或是国有资产流失
5、完善职代会——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法律规范,完善职代会。
企业需要确保职代会产生的合法性,为下一步在企业改制启动阶段,召开职代会讨论职工安臵方案和企业改制方案做好准备。
6、制定改制预案——国有企业改制必须先制定改制预案。
改制预案可由改制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制定,也可由其委托中介机构制定。改制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资产、负债、人员的基本情况;(2)改制预付成本,资产和债务处臵方式;(3)职工安臵框架意见;(4)改制形式;
(5)企业改制后发展取向;
(6)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企办社会职能剥离等内容。
7、申报改制预案
按各地市级规定将该改制预案以及相关配套文件报送相关主管部门立项审批(或备案)。并在决策部门积极沟通,统一思想。(二)第二阶段--启动阶段 主要包括四项工作
1、确定进度——即确定企业改制各个阶段的时间进度、步骤和任务。在企业改制预案批复后,按照主管部门总体规划,由企业和负责改制实施的专业机构共同制定推进企业改制的具体工作方案,排出时间进度、制定实施步骤、明确主要任务,落实责任人。
2、清产核资和评估资产——即清查企业资产,核实企业资金,摸清企业“家底”。在准备阶段三清成果的基础上,有企业主管部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和评估事务所对企业进行资产审计和评估。
3、准备提交有关部门出具的审核文件
一般而言,需要在完成企业改制实施方案前准备的文件包括
(1)国资监管部门按照审批权限对所监管企业资产评估报告进行核准的文件;(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职工安臵方案进行审核、认定的文件;
(3)企业改制中涉及资产损失认定与处理的,按规定程序报国资监管部门履行审核批准,国资监管部门出具的国有资产处臵意见;
(4)国有企业改制涉及到用地规划调整、土地资产转让及公房处臵的,分别由城市规划、国土资源、房产住宅部门进行审核的意见;
(5)审计部门负责对凡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离任审计和改制企业的有关财务审计的结论意见;
(6)国有改制企业同金融部门协商,提出的对金融债务的处理意见;
(7)改制企业提出申请改制补助资金的,国资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企业申请的改制补助资金的核准意见;
(8)企业主管部门同意,经过论证的改制后企业发展规划。
4、确定改制模式、底线
经过前期与潜在投资人的接触和谈判,以及(三)第三阶段--实施阶段
1、制定改制实施方案 以通过审批的企业改制预案为根据,制定改制实施方案。企业改制方案应按企业内部决策程序进行集体讨论决定,并形成书面意见。企业改制方案应提交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其中职工安臵方案需交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
一般来说改制实施方案应包括(1)企业基本情况;(2)企业改制形式;(3)改制后发展规划;(4)职工安臵;
(5)企办社会职能分离内容、方式;(6)改制成本及资金来源;
(7)改制实施步骤和完成改制时限等。
改制实施方案中的涉及到的数字要力求精确。
2、申报改制方案
按各地区的决策程序,分别向各级审批部门申报改制实施方案以及相关文件。在上报前企业和制定方案的中介机构应与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积极沟通签署意见。一般说来,改制方案提报的要件包括:(1)企业改制方案申请文件;(2)企业改制方案;
(3)改制企业按照企业内部决策程序形成的有关决议;(4)与投资方(受让方)签署备忘录或协议的复印件;(5)改制企业财务审计、经营者离任审计、资产评估报告书复印件;(6)各级国资监管部门对资产评估报告核准意见;(7)金融债务的处理意见;
(8)职工安臵方案,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职工安臵方案的通过决议;(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职工安臵方案的审核认定意见;(10)改制企业涉及到的土地、规划、住宅部门的审核意见;(11)改制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复印件;(12)企业上会计报表;(13)企业工商执照复印件;
(14)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15)受让方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人代表或自然人身份证复印件及相关资信证明材料;
(16)受让方如用土地抵扣职工劳动关系处理费用的,要有受让方与出让方的契约;
(17)对受让方的约束条件;(18)改制后企业的发展规划;(19)其它需要申报的文件。
3、审批改制方案
由主管政府主导,国资监管部门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审批改制方案。
4、产权交易
经批准改制的国有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要进入产权交易中心,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公开信息,竞价转让。具体转让方式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涉及土地交易的按有关规定执行。产权交易的全部要件副本或复印件一套由改制企业转交相应主管部门、资产经营公司存档备查。
5、投资者注入资金 企业改制方案经批准后,受让方按双方协议将国有产权转让价款一次性或分期付清,并存入国资监管部门指定的专户存储。
6、处理原职工劳动关系 由改革责任主体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认定的职工安臵方案,支付解除原企业职工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偿还职工内欠,及时为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等
社会保险关系,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四)第四阶段--收尾阶段
1、原企业终结手续——企业主管部门、资产经营公司和国资监管部门负责监督改制企业到国资监管部门和工商部门办理产权注销、变更登记手续。
2、办理相关手续——改制企业持批复文件,到有关部门办理房产过户、土地更名及相关清算交割手续。
3、新企业挂牌——改制后的企业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等相关手续,正式挂牌。
4、处理未尽事宜——托管人员、离退休人员落实管理部门、相关费用拨付到位,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各种遗留问题。国有企业改制流程:
一、审计和资产评估: 1.拟改制的企业应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清查审计,对核损后
二、1.三、1.2.3.四、1.2.3.五、1.六、1.2.七、1.2.3.八、1.2.的存量资产进行资产评估,并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准或者备案,确认国有资产价值量。土地使用权的评估须由具有土地评估资质的评估事务所进行。制定方案
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臵方案‣。•企业改制方案‣的主要内容:企业资产和人员的基本情况、拟改革方式、债权债务的情况、人员安臵要求、所需享受政策及改制后企业发展规划。方案报批
•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臵方案‣提交企业决策层通过。国有独资企业经总经理办公会通过;国有独资公司经董事会通过; •职工安臵方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通过;
•企业改制方案‣和•职工安臵方案‣报主管部门或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信息公示
转让方持上述材料到产权交易中心登记,填报•出让意向登记表‣、•公告登记表‣,签订•转让委托合同‣;
产权交易中心将转让公告刊登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者金融类报刊和产权交易网上,公开披露有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转让公告期不少于二十个工作日;
根据公开征集意向受让方的结果,合理选择拍卖、招投标或者协议转让等方式组织实施产权交易。改制审批
经公告确定受让方和受让价格后,转让方应当与受让方进行充分协商,确定转让中所涉及的相关事项后,报政府部门批准。转变职工身份和资产处臵
凭政府批准文件到劳动部门办理职工国有身份的退出,签订国有身份退出协议,落实补偿金及相关事宜;
凭政府批准文件和劳动部门的职工国有身份退出手续,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国有资产处臵手续。交易鉴证
转让方与受让方在产权交易中心主持下签订转让合同;
在产权交易中心监督下进行资产交割和价款结算,由产权交易中心出具交割单;
产权交易中心出具•产权转让鉴证书‣。•产权转让鉴证书‣是产权转让双方到有关部门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商登记、财务结算、税务、土地、房地户籍变更手续地必备文件,是其增减资产的合法凭证。转让和受让双方应凭•产权转让鉴证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相关产权登记手续。变更登记
持产权交易手续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国有资产变动或者注销; 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验资,持产权交易手续和验资报告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工商注册或者变更登记; 3.持产权交易手续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到房产、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的更名过户。
4.产权交易中心对上述变更登记手续实行领办制和跟踪问效服务。
手法一:千方百计搞场外交易,逃避市场发现价格的机制,豪夺国资。东部某地,一国有公司改制时评估净资产为200万元,公司经营者要求将公司打7折卖给他,协议交易。在国资监管部门的坚持下,这家公司最终被拿到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结果,10位投资者前来询价,6人参与竞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原经营者也参与了竞标,不仅不再要求打折,而且其报价 在原来评估价的基础上追加了200万元,结果仍未中标。企业最终的中标价增 值为540万元。事实证明,将产权拿到产权交易所去公开挂牌,进行“阳光交易”,不仅可以堵塞内部交易的漏国资委:重点查处国有产权转让8大违规违纪问题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加强国有企业改制及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检查,着重对其中的8大违规违纪问题予以严肃查处。
这8大问题是:不按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中进行交易;超越权限,擅自决定企业改制或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弄虚作假,隐匿资产,提供虚假会计资料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营私舞弊,与买方串通低价转让国有资产、产权;以权谋私,利用改制和产权转让之机,转移、侵占、侵吞国有资产、产权;严重失职,违规操作,损害国家利益和侵害群众职工合法权益;非法转移债权债务或者逃避债务清偿责任;本企业的管理层滥用职权,参与转让国有产权的各个环节,“自卖自买”。国资委纪委、监察部驻国资委监察局提出,中央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要积极配合业务部门,监督转让进程,检查操作程序,维护国家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督促追究责任。要抓住行为审批,资产、产权定价,进场交易等主要环节,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违规操作的要予以纠正;对违反党纪政纪的要给予处分;对造成经济损失的,要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人的赔偿责任;对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洞,还能利用市场发现价格。
手法二:在产权交易中与中介机构联手,低值评估,贬损国资。房地产增值部分的隐性资产、企业的知名品牌、商标、特许经营权及专利等知识产权方面的无形资产,这些职工不太容易搞得清楚,更难以说得清楚的领域,往往是企业改制中管理层侵吞的对象。改制公司“搞定”评估公司,采用了“收益法”评估,对地产升值部分及无形资产统统因“无形”而无价转让,以第三方“公正”的形式,行联手贬损国资之实。
手法三:通过对应收、应付账款的财务处理,隐匿国资。为达到改制的目的,一些公司纷纷聘请财务高手,在公司账务上做文章,钻政策的空子,隐匿侵占国资,却又不违反财务准则。
譬如,把应收账款做在子公司、孙公司,把应付账款做在公司本部。对同样年份的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采用双重标准处理,对应付账款百般强调必须支付决不能违约逃废,而对应收账款则百般强调收不回来,钻应收账款第一年可坏账20%、第二年坏账50%、第三年坏账80%的财务政策空子。其结果是,公司本身连续三年亏损,或至少在改制前一年做亏,利润都藏到了子公司甚至孙公司。等到改制一完毕,那些“收不回来”的账款纷纷现身,成为经营者私人利润。
手法四:混淆土地性质,垄断土地升值,鲸吞国资。当年,国家为支持国有企业脱困,对于国企用地,大多采用划拨的形式。如今,地价飞涨,房产增值。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在改制中,或将土地升值部分统统归为自己的经营业绩;或者混淆土地性质,在低价交易中鲸吞国资。
另一些改制企业的产权交易实质为土地买卖。有些土地明明规划为升值潜力很大的商住用途,经营者却试图以工业用地或仓储用地低价转让,价格差距在十多倍甚至数十倍。手法五:蓄意制造投资“失误”,转移国资。以“集体决策”隐藏一己私利甚至腐败行为的投资“失误”,被一些经营者拿来作为流失国资的借口。这个问题在准备改制的企业更为突出。一些准备收购公司的管理层不想做大主业,以免将来要花更多的钱买,于是任意扩大投资范围,把资金投向与主业毫无关系的其他领域,或用于炒股、炒期货、购买债券、基金、委托理财,有些经营者甚至到另外设立的私人公司去“投资”,把国有企业的利润和资产逐步转移到私人公司,做亏国有企业,肥自己的私人公司。
手法六:做亏非控股企业,让其控股的同业公司分肥,巧取国资。在仍保留国有股权的多元投资企业,改制后,经营者利用同业竞争巧取国资的手法同样值得注意。这些投资者采用在华投资的外企所屡屡采用的手法,在其不控股的公司做亏,以经营利润抵冲投资利润,而在其绝对控股或全资的同业企业获取利润。国企改制方案必须按严格程序审批(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审批暂按现行规定办理,并由国资委会同证监会抓紧研究提出完善意见
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必须按国家规定严格履行决定或批准程序,未经决定或批准不得实施。
根据•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国有企业改制应采取重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转让国有产权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国有企业改制,包括转让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或者通过增资扩股来提高非国有股的比例等,必须制订改制方案。方案可由改制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制订,也可由其委托中介机构或改制企业(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国有产权的企业和国有参股企业除外)制订。(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意见说,国企改制方案需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履行决定或批准程序,未经决定或批准不得实施。国有企业改制涉及财政、劳动保障等事项的,需预先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协调审批;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审批事项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出资企业改制为国有股不控股或不参股的企业,改制方案需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审批暂按现行规定办理,并由国资委会同证监会抓紧研究提出完善意见。
管理层收购严禁自卖自买国有产权 经营管理者筹集收购国有产权的资金,要执行•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
•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对管理层收购(MBO)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严禁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卖自买国有产权。
根据这一意见,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国有产权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并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国有产权方案的制订,由直接持有该企业国有产权的单位负责或其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经营管理者不得参与转让国有产权的决策、财务审计、离任审计、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底价确定等重大事项,严禁自卖自买国有产权。
另外,经营管理者筹集收购国有产权的资金,要执行•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不得向包括本企业在内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借款,不得以这些企业的国有产权或实物资产作标的物为融资提供保证、抵押、质押、贴现等。
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经营业绩下降负有责任的,不得参与收购本企业国有产权。
加快建设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
•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规定,非上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要进入产权交易市场,不受地区、行业、出资和隶属关系的限制,并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公开信息,竞价转让。具体转让方式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另外,为加快建设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确保产权交易公开、公平、公正,由法制办会同国资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研究有关产权交易市场的法规和监管制度,各地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细则。
金融债务未落实的企业不得进行改制
•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对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
意见说,国有企业改制要征得债权金融机构同意,保全金融债权,依法落实金融债务,维护其他债权人的利益。要严格防止利用改制逃废金融债务,金融债务未落实的企业不得进行改制。
上海证券报
国企改制方案必须按严格程序审批
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审批暂按现行规定办理,并由国资委会同证监会抓紧研究提出完善意见
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必须按国家规定严格履行决定或批准程序,未经决定或批准不得实施。根据《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国有企业改制应采取重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转让国有产权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国有企业改制,包括转让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或者通过增资扩股来提高非国有股的比例等,必须制订改制方案。方案可由改制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制订,也可由其委托中介机构或改制企业(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国有产权的企业和国有参股企业除外)制订。
意见说,国企改制方案需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履行决定或批准程序,未经决定或批准不得实施。国有企业改制涉及财政、劳动保障等事项的,需预先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协调审批;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审批事项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出资企业改制为国有股不控股或不参股的企业,改制方案需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审批暂按现行规定办理,并由国资委会同证监会抓紧研究提出完善意见。
管理层收购严禁自卖自买国有产权
经营管理者筹集收购国有产权的资金,要执行《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
《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对管理层收购(MBO)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严禁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卖自买国有产权。
根据这一意见,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国有产权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并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国有产权方案的制订,由直接持有该企业国有产权的单位负责或其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经营管理者不得参与转让国有产权的决策、财务审计、离任审计、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底价确定等重大事项,严禁自卖自买国有产权。
另外,经营管理者筹集收购国有产权的资金,要执行《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不得向包括本企业在内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借款,不得以这些企业的国有产权或实物资产作标的物为融资提供保证、抵押、质押、贴现等。
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经营业绩下降负有责任的,不得参与收购本企业国有产权。
加快建设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
《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规定,非上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要进入产权交易市场,不受地区、行业、出资和隶属关系的限制,并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公开信息,竞价转让。具体转让方式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另外,为加快建设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确保产权交易公开、公平、公正,由法制办会同国资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研究有关产权交易市场的法规和监管制度,各地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细则。
金融债务未落实的企业不得进行改制
《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对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
意见说,国有企业改制要征得债权金融机构同意,保全金融债权,依法落实金融债务,维护其他债权人的利益。要严格防止利用改制逃废金融债务,金融债务未落实的企业不得进行改制。
第四篇:母子公司体制改革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变(精选)
人力资源管理部分
实行母子公司体制改革以后,**市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紧紧服务于增强市级局(公司)市场经营主体地位这一工作大局,立足自身职责,加强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做好各项人力资源保障工作,推进全市行业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市公司“统”的功能,强化市公司的主体地位。
一、主要工作进展
1、更加突出职能转变,推进资源优化配置
一是优化组织体系。2008年以来,按照组织扁平化的要求,撤消区域营销部建制,整合各县级配送中转站,强化县级营销部功能。随着物流体系的逐步完善提升,2011年,市局(公司)推行物流配送再整合,打破行政区域划分,重新划分物流配送区域,优化配送线路,取消不需要的对接点,扩大直送范围,优化中转对接送货模式。在机关部门设置上,本着扁平、精简、高效原则,严格执行省局(公司)规定,进一步完善部门和岗位职责,建立工作标准,优化业务流程。设立96500指挥中心,做好信息集成和支持服务,全面收集掌握来自于市场一线的各类信息数据,为市公司提供决策支持。
二是修订完善工作职责。在“四定”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部门职能和业务流程,进一步突出机关部门统筹管
理和指导协调的作用。与质量体系建设相结合,进一步修订岗位说明书,制定岗位工作标准和员工作业手册。进一步健全完善县级局、营销部的职责和功能,县级局局长和营销部经理两岗合一,完善县级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的设置和职责划分,确保各项工作职能得到有效落实。在加强财务预算和定额管理的基础上,取消县级局财务特派办和派驻监察员。
三是强化市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按照新的发展要求,将物流配送人员纳入主业管理,工资纳入主业薪酬分配体系。合理确定全市行业各单位、各部门人员编制,严格控制人员职数,人员招聘坚持“凡进必考、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市局(公司)统一组织进行,全市行业在岗从业人员逐年递减。主动参与业务模式调整,做好配送模式转变后的配送员工跨单位岗位交流工作,做好订单员、配送人员分流和转岗工作,妥善安排岗位,切实做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促进市公司管理职能的发挥。
四是组织推进基层工作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基层一线“运行模式再实践”,对一线运行模式及工作状态进行调整和重新定位,重组市场管理架构,重塑业务流程,不断提高提高员工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强基层各岗位之间的工作协同。目前,基层一线团队协作工作模式已经经过潜山县局探索和各基层单位试运行,已进入到深入推进和全面实施阶
段,实现了“四定”后基层人力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
2、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搭建员工成长平台
一是进一步明确员工的主体地位。市局(公司)党组多次强调要将尊重人、培养人、成就人作为党组的核心任务之一,建立了“一流企业,一流员工”的企业愿景,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作为企业的人才理念。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充分职工代表的作用,涉及员工利益的重大决策提交职代会审议。
二是更加注重员工发展,搭建不同序列员工成长平台。继续完善管理类员工晋升通道,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坚持按照规定程序和方式办事,推进干部管理规定的落实与完善。近几年来,在控制总体干部职数的前提下,全市行业干部的年轻化和知识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技术、技能岗位聘任工作实现了常态化发展,基本构建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聘任机制,打通了符合专业技术及技能人员职业特点的成长和晋升通道。截至目前,市局(公司)已聘任中级技术人员4名,高级营销师15人,高级专卖管理师2人,中级营销员60人,中级专卖管理师57人。
三是保障员工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按照要求签订劳动合同,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按照省局(公司)统一部署,在严格控制总额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薪酬体系,做好工资调整工作,逐步
缩小原各岗级人员收入差距,保证省、市局(公司)关心广大一线员工的政策落到实处,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员工企业年金制度,积极做好离退休人员增加发放生活补贴工作。
3、更加注重素质提升,加强干部员工队伍建设
一是相继开展“两个至上”在岗位、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感恩烟草、珍惜岗位、努力工作”以及“235”主题教育,开展全员情商训练,促进广大员工转变心智模式,激发工作热情,做到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在干部队伍上,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思想政治水平。
二是围绕“队伍素质由个人提高向组织提升转变”的工作要求,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干部员工整体素质,重点抓好员工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是营销、专卖管理技能人员技能培训以及管理人员素质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效果。
三是持续做好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活动,业务技能类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相继在全省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四是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出台学习型组织建设实施纲要,成立多种类型的学习型团队,搭建员工学习交流的平台,建立经常性的学习考试机制,营造全员学习提升的氛围。目
前,正在积极筹建成长学院,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4、更加突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进一步按照母子公司体制的需要,依据省局(公司)相关人事管理制度文件精神,加强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相继修订完善员工招聘管理制度、干部管理规定、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考核、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高校毕业生晋升管理办法、教育培训管理规定、薪酬分配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干部进退机制,不断加强人事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历年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的程序和方法,修订完善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突出考核的导向作用,通过绩效考核促进重点工作开展。目前,全市行业建立了两个层级、覆盖全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市局(公司)每月组织对机关和基层单位进行月度考核,单位和部门组织对员工进行岗位考核。加强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与收入分配、岗位晋升、教育培训结合起来,实现工资收入与工作业绩、岗位贡献度挂钩,实现员工收入分配的动态管理,有效促进了员工履行岗位职责。同时,市局(公司)搭建各类竞争平台,通过公开选聘、竞聘等方式选拔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广大人员工作积极性。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员工总体素质还不能满足
卷烟上水平的要求,仍然存在人力资源短板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工作效能。
(二)学习型组织建设初见成效,但仍需要纵深推进。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仍显薄弱。岗位职责、岗位标准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需要进一步适应变化发展的形势。
三、工作建议
在取消县级公司法人资格以及实行母子公司体制改革以后,市局(公司)各项工作职能和权限得到了进一步的集中,县级局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显得较为单薄,工作活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建议进一步合理确定县级局内部组织格局,进一步加强县级局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力量配备。
第五篇:基于团队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基于团队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作者:施定国 刘凤朝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7期
[摘要]文章从科研团队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团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应用解释结构模型对企业团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从团队管理的角度探讨了科技企业如何激发和提高科研团队的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团队创新能力;解释结构模型;团队管理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