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菲特台风谈政府危机管理
从菲特台风谈政府危机管理
“菲特”它的意义是一种美丽芬芳的花,但浙江宁波余姚却因它而经受了一场巨大的考验。
受台风“菲特”影响,余姚遭遇建国以来最大降雨量,姚江余姚段水位亦创新高。据了解,此次,余姚过程降雨量超过496毫米,局部地区超过700毫米。余姚主城区近70%面积受淹,城市交通基本瘫痪,部分区域停水停电。余姚电视台、余姚政府官方网站等对外发布信息的渠道都因机房受损而被迫关闭。
面对此次罕见的暴雨,余姚政府的应急系统亦备受质疑。根据宁波官方的信息,目前,余姚市、镇两级的饮用水、食品、麻袋等各类防汛救灾物资储备充足,随时可以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有效保障。然而这与网上大量求助信息并不相符,很多群众通过网络微博等渠道发布求救信息,现在最缺少的就是食物。
“政府应急预案现在肯定都很完备,但是政府更应该提高相应的应急救援能力,让预案真正发挥作用才是根本目的。”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税根教授指出。
菲特中的余姚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其实反映出是政府对危机管理所产生的问题。综合近期信息可知余姚政府对菲特台风的危机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政府对危机应对准备不充分。因对降兩量预计不足,没有准备充足的应急措施。
2、政府对台风“菲特”的善后工作的公开信息透明度不强。如网上微博信息与政府公
开信息有所冲突。
3、政府虽有应急预案,但其应急救援能力不高和执行力度不够。
菲特虽走了,但危机常在,而现代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是衡量政府行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对我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社会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危及到政治稳定;同样,对于重大自然灾害如果处理不力,也会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因此,当前特别要加强政府危机意识以及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那么政府危机管理如何进一步提高,需采取那些措施呢?
总结发达国家危机管理的经验教训,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1、对于重大灾害尤其是可预测的自然灾害,思想上高度重视是政府应对危机的出发点。对于可预测的自然灾害,任何人都决不能掉于轻心,尤其是政府领导人,切不能抱着侥幸心理来面对自然灾害。同时,政府不能因为担心人们恐慌而掩盖事实,更不能为了便于管理而封锁信息。在自然灾害面前,政府及时把信息告诉民众,并组织疏散或撤离,是尊重生命的表现。
2、无论是社会危机或自然灾害,充分细致的防灾准备是危机管理的关键。
3、设立常设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危机管理机构,是救援效率及灾后重建的组织保证。在灾害面前,“时间就是生命”是至理名言。但赢得时间不是主观愿望就可以达到的,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而政府就是危机管理的重要主体,是组织和实施救援的重要领导力量。在美国,处理危机的政府管理部门是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
4、政府间的协调配合,是战胜重大灾难的力量源泉。从中央政府来说,深入灾区一线了解一手信息,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关键;而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则是帮助灾区渡过难关的力量源泉。
5、不断总结每次危机管理的经验与教训,是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事后对政府危机管理手段、方法深刻反思、总结、甚至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的基础上,才使得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其体制也日趋完善。
第二篇:民情日记 - 台风“菲特”
民情日记之台风过后体民情
10月7日,今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登陆我省,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4级。“菲特”台风的来袭,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力争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灾害损失,10月8日我带着市农机站有关工作人员迅速赶往古槐镇了解农户受灾情况。
路上,我们看到,原本成片的稻田,由于部分倒伏而变得起伏不平,少数地势低和排水不畅的田地还被倒灌。我们一行人来到古槐种粮大户郑锦云家,郑锦云今年承包了近400亩田地,受本次强台风影响,损失较为严重。交谈中,我认真询问了郑锦云家受灾情况与减灾措施,郑锦云说:“还好今年购置了一台大型收割机,台风来临之前,我就抓紧强收了一部分成熟水稻,不然损失就更大了。”我告诉他:“对未成熟的倒伏稻田,应马上排干田间积水,并实施一次喷药治病,用井冈霉素或托布津都可防腐保穗;对即将成熟水稻,雨停后抓紧收割,有条件手工收割的则优先选择手工收割,无法手割的请快找能割倒伏稻的新式收割机割稻,如果找不到我会协调乡里安排收割机帮助你。” 郑锦云一听,多日的愁云终于消散,不住的说着感谢。
通过走访我们大致了解了农户的灾情,台风虽然远去,但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认真研究防台措施,为百姓筑起安居之墙。
第三篇:水文关于台风菲特作业
1台风的形成: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它象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中的气流绕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相反,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受地球自转的影响。
热带气旋的生命史可分为生成、成熟和消亡三个阶段。其生命期平均为一周左右,短的只有2-3天,最长可达一个月左右。
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于高温、高湿和其它气象条件适宜的热带洋面。据[1]统计,全球的热带海洋上都有热带气旋生成。[2] 通常在热带地区离赤道平均3-5个纬度外的海面(如南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印度洋)上形成,其移动主要受大尺度天气系统等影响,最终在海上消散、或者变性为温带气旋、或在登陆陆地后消散。登陆陆地的热带气旋会带来严重的财产和人员伤亡,是自然灾害的一种。不过热带气旋亦是大气循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将热能及地球自转的角动量由赤道地区带往较高纬度。
当热带气旋登陆或北移到较高纬度的海域时,因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高温高湿条件,会很快消亡。大量的热带气旋生成于赤道辐合带中,赤道辐合带的北侧是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热带气旋的移动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东气流引 导,向偏西方向移动,这类热带气旋常会在我国东南沿海至越南沿海登陆。有时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当热带气旋移动到副热带高压西缘时,受那里的偏南或西南气流引导,热带气旋会转向偏北或东北方向移动,登陆我国鲁辽沿海或朝鲜、日本,甚至在日本以东洋面上北上。[3] 在台湾岛附近出现的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风暴称为台风或来自台湾的风有相联系的。过去我国习惯称海温高于26℃的热带洋面上发展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s)为台风,热带气旋按照其强度的不同,依次可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1989年起我国采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根据国际惯例,依据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分为:
热带低压(Tropicaldepression),最大风速6~7 级,(10.8-17.1 m/s); 热带风暴(Tropicalstorm),最大风速8~9 级,(17.2~24.4m/s);
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大风速10 ~11 级,(24.5 ~32.6m/s); 台风(Ty-phoon),最大风速12 ~13级,(32.7m/s~41.4m/s); 强台风(severe typhoon),最大风速14~15级(41.5m/s~50.9m/s); 超强台风(Super Typhoon),最大风速≥16级(≥51.0m/s)。2台风的能量
台风结构的不对称性也是人们注意的特点,分析表明,无论是在台风内区和外区都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对于台风发展和动量及动能的输送等有重要的作用。天气尺度的台风是大气中很强的动能源,因而从能量上台风对大气环流的变化和维持应有重要的影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能量问题上有人还指出,角动量的水平涡旋输送在台风外区很重要;另外,在外区动量的产生和输送也很重要,它们在台风能量收支中不应加以忽略,这些都与台风的不对称性有关。3.菲特的报告
3.1菲特的发展过程
2013年第23号热带风暴“菲特”(Fitow,名字来源:密克罗尼西亚,名字意义:一种美丽芬芳的花)于9月30日20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生成时中心位于北纬13.9度、东经132.5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1000百帕。“菲特”于10月1日17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加强为强热带风暴。“菲特”于10月3日凌晨加强为台风。“菲特”于10月4日下午加强为强台风。
“菲特”于10月7日01时15分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
“菲特”于10月7日03时减弱为台风,04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05时减弱为热带风暴,09时在福建省建瓯市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
由于“菲特”强度明显减弱,已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中央气象台于10月7日11时对其停止编号。但其残余云系仍将给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等地造成强降雨。
3.2菲特的形成过程
2013年9月下旬,西北太平洋洋面水温异常高,在菲律宾以东洋面和关岛以东洋面热带扰动频繁。
2013年9月27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帕劳北部海面上生成。同日凌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5W。上午6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低压区。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机率升级为“MEDIUM”。9月29日上午7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下午3时3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对其发出海上烈风警报。下午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30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22W。下午9时3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菲特”。10月1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10月2日上午9时1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10月3日下午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下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
10月4日下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下午8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
10月6日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
10月7日上午1时15分,“菲特”在中国福建福鼎沙埕镇登陆。上午3时1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并发出最后警报。上午9时1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下午3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认为“菲特”已消散。
3.3为什么菲特带来的洪水这么大
一是“菲特”降雨总量大、强度强、范围广。甬江流域面雨量达到440毫米,为宁波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将近2012年“海葵”台风降雨的2倍,而且主要暴雨集中在2天之内;二是姚江流域和奉化江流域同时出现历史罕见的降雨,造成宁波三江口洪水叠加;三是恰逢农历天文大潮,高潮位持续不退,导致沿江闸门排水能力减弱。4.“菲特”台风对浙江省造成的经济损失
来自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数据,受到台风“菲特”带来的强降雨影响,截至8日10时,浙江11个市75个县914个乡707.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人,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24.05亿元。
受到第23号台风“菲特”残留云系影响,浙江省普遍强降雨,浙江中北地区持续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5日8时至8日10时,浙江面雨量201毫米,10个设区市面雨量大雨100毫米,其中宁波市366毫米,有1628个站累计降雨超过50毫米。
强降雨导致水库河网水位迅速上升,浙江省13座大型水库和39座水库超汛线,其中西苕溪梅溪至杭长桥全线、东苕溪瓶窑等站和杭嘉湖东部、余姚等平原河网主要水位站超保证水位;东苕溪德清、姚江流域、鄞西、虞北平原主要水位站超历史最高水位。
由于部分堤防长期高位浸泡,东苕溪径山镇、北苕溪丈母塘吴山闸旁漫堤,西苕溪安吉段6个小斗倒斗,长兴段12处发生管涌,姚江余姚段多处发生险情。
据初步统计,截至8日10时,浙江省11个市75个县914个乡707.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人,失踪4人。
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24.05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59.3亿,工业交通运输业29.2亿元,水利设施11.84亿元
5.余姚受灾情况分析
2013年10月7日受台风“菲特”影响,浙江余姚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水灾。[1]70%以上城区受淹,主城区城市交通瘫痪。因为进水导致部分变电所、水厂、通讯设备障碍,供电供水出现困难。
截止至2013年10月8日,余姚是受“菲特”影响最大的区域,雨情大、水情险、灾情重。全市21个乡镇、街道均受灾,受灾人口832870人,城区大面积受淹,主城区城市交通瘫痪,大部分住宅小区低层进水,主城区全线停水、停电,商贸业损失严重。[2] 2013年10月10日上午,余姚洪涝区一加油站发生汽油泄漏,截至12时30分,泄漏汽油已经形成500平方米的油面,消防战士正在现场紧急处置。[3] 2013年10月11日,积水区域普遍下降50公分左右,但部分地区积水依旧较深,城区积水全部退去要到10月12日左右。截止至2013年10月8日,宁波余姚市是浙江受灾最严重的一处。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值班主任宣伟丽指出,余姚主要是受到四明山区暴雨影响,姚江江堤个别出现漫堤险情。“70%以上城区受淹,交通瘫痪,因为进水导致部分变电所、水厂、通行设备障碍,供电供水出现困难。” 余姚市防指于10月8日晚表示,截至8日晚8时,过程雨量496.4毫米,全市79个监测点中有39个超过500毫米,其中最大张公岭站809毫米。姚江水位最高达5.33米,超过警戒水位1.56米;24小时降雨量和姚江水位均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纪录。
截至2013年10月8日晚7时,余姚21个乡镇、街道均受灾,145行政村和社区被围,受灾人口832870人,房屋受损较严重的25650间,转移人口61665人。城区大面积受淹,交通瘫痪;山区公路交通全部中断;山区溪道、电站、灌溉等设施受损严重,平原河网的姚东浦塘全线漫堤。余姚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69.91亿元。
截至9日上午10点,余姚全市过程面雨量499.9毫米,达百年一遇。强降雨导致城区大范围积水,交通基本中断,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当前,严重的内涝正在考验着这座东方港城。其中,宁波余姚受涝严重。城区有70%以上地区受淹,交通基本瘫痪。截至2013年10月10日上午11时,余姚市高速班线仍全部停运,建立了15条临时性路线,解决群众出行,440辆出租车仍继续停运。此次台风“菲特”带来的强降雨使甬江流域在4天时间内的平均面雨量达到440毫米左右,超过去年正面登陆的“海葵”台风,特别是甬江流域面雨量接近百年一遇,出现历史罕见的特大流域性洪水。其中,灾区余姚的总降雨量高相当于68个西湖的总水量。[9] 2013年10月10日上午10点左右,余姚洪涝区一加油站发生汽油泄漏。在余姚市阳明街道一加油站附近的居民突然闻到汽油味,随后有汽油浮现在水面上,漏油面积不断扩大。接到报警后,当地消防部门立即派出消防战士乘坐皮划艇前往现场。据现场勘查,该加油站储藏有3万公升汽油和3万公升柴油,发生泄漏的是汽油罐,罐体浸没在水下。2013年10月10日13点左右,加油站周边群众已被疏散。现场救援人员介绍,已经使用木板和棉被对漂浮在水面上的漏油进行控制。由于发生泄漏的罐体浸没在水下,加上水质浑浊,抢修人员尚无法确定泄漏点的位置,相关紧急处置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截至12时30分,泄漏汽油已经形成500平方米的油面,消防战士正在现场紧急处置。截止至2013年10月9日,余姚城区积水区域普遍下降50公分左右,但部分地区积水依旧较深,城区积水全部退去要到到10月12日左右。尽管四天“大水围城”没有导致人员伤亡,但给余姚造成的经济损失初步估计超过200亿元。浙江省民政厅10月10日下午表示,余姚全市食品和饮用水供应充足,除了政府采购的食品外,社会各界的捐赠食品和物资正在不断运往灾区。事关百姓基本生活的水、电、路灯公共基础设施也正在逐步恢复。6.救援情况
截止至2013年10月8日,浙江省军区先后派出2000多名官兵紧急前往宁波余姚救援。截止至2013年10月8日,南京军区某集团军驻杭某师,出动二十多辆军车,一百余名官兵,带着救援设备赴余姚疏散被困人员。先遣部队已经到达余姚。[12] 截止至2013年10月9日,宁波市政府已向重灾区余姚等地紧急调运3万份矿泉水、3万份饼干、2万份方便面和1万份糕点,向受灾严重地区供应油料33吨,出动50余艘冲锋舟、90台各类车辆投入抢险救灾,转移人口超过20万人。[2] 截止至2013年10月10日下午,受强台风“菲特”影响城区陷入汪洋的浙江余姚,城区积水已下降50厘米,但救灾仍存在电力抢修难以开展、排涝困难等问题。面对抗灾不力、反应迟钝的质疑,余姚市委书记毛宏芳表示,由于特殊的天气和地理原因,此次大灾不是通过人为努力、科学调度能马上解决,他们的应急响应没有掉以轻心。
截止至2013年10月10日,余姚一段未被水淹的区域里,饭店老板俞熠华,从10月9日开始,从宁海采购了大量食材,为因城市内涝严重被困的余姚市民免费提供了上万份热饭热菜。浙江侨资企业杭州绿盛集团在浙江省侨联的联合组织下,向余姚凤山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阳明街道四个街道捐赠了2150箱、12900盒水果沙拉,解决部分受灾群众断水、断粮的燃眉之急。[14] 截止至2013年10月10日,双鹿集团共向余姚送去23.7万节双鹿电池,1100支手电筒等,截至10月11日下午4时,宁波市慈善总会共接收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1019.8万元。其中,身在海外的钱峰雷便捐赠1000万元用于余姚、鄞州以及奉化的水灾救助。
截止至2013年10月10日,中国红十字会已向浙江调拨价值99.9万元的物资,其中价值75.2万的物资给了余姚。浙江省慈善总会向宁波、温州、台州灾区拨付赈灾款100万元。截止至2013年10月14日,余姚、嘉兴城区积水基本退去,全省灾情已基本稳定。余姚城区和姚西北供水基本恢复,七里浦水厂也恢复了供水。101个水淹停电小区也有84个恢复了供电。交通中断的29条公路,已有25条抢通,剩余4条仍在抓紧抢修中。卫生防疫正全面展开,至14日已经完成消杀面积406.9万平方米。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部分企业恢复生产,重要农副产品供应稳定。省防指、宁波、嘉兴已将防汛应急响应等级由Ⅱ级调整为Ⅲ级。湖州调整为Ⅳ应急响应,杭州已解除防汛应急响应。
截至2013年10月13日9时,全省民政系统共接受捐赠余姚的救灾物资606批次,其中八宝粥9.83万箱、方便面4.54万箱、饼干类食品10.95万箱、矿泉水18.62万箱、药品等用品44批次、手电5.67万支。除剩余少量矿泉水外,其他物资都已下发到受灾的乡镇街道 余姚为何会遭受如此大的水灾
有关专家认为,余姚地处姚江平原,而姚江平原历来是我省的重涝区,此次余姚之所以受灾严重有其特殊原因。
一是余姚特殊的地理原因所致。历史上,姚江流域洪水只有通过姚江排往甬江一条通道,且易受到潮水和奉化江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洪涝不分。与此同时,余姚城区地处姚江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受南部四明山区洪水和西北部平原汇水的共同影响,处在流域的“锅底”,极易造成重灾。
二是受历史罕见强降雨影响。此次“菲特”台风给余姚市域内带来强降雨,达百年一遇,且降雨时间集中,三日雨量达527mm,致使姚江水位持续处于高水位。
三是受高潮顶托,姚江排水不畅。根据测算,“菲特”台风期间,姚江流域总产水6.2亿方,四明湖、梁辉、陆埠等水库拦蓄洪水o.8亿方,上虞、余姚排入杭州湾1.5亿方。但期间正值天文大潮,位于宁波三江口的姚江大闸是姚江流域主要排水通道,但需侯潮排洪,且甬江受到奉化江洪水和鄞东南抢排的顶托影响,排水不畅,至10日上午姚江大闸排水1.31亿(前三日排水仅0.8亿),尚有约2.57亿方涝水滞蓄在余姚城区境内,造成了严重内涝。
对如何减轻姚江流域和余姚城区洪灾的途径,专家建议,可以研究增加姚江大闸的抢排流量、设置姚江排涝站增加向甬江排洪能力,以及开辟北排新通道,尽可能地将上游洪水排入杭州湾,减轻姚江压力
第四篇:政府危机管理——泥石流
甘肃舟曲泥石流 摘要: 关键字:
提纲:
一、背景
二、现象
三、真相;
四、原因;
五、对策 正文: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97mm,持续超过四十分钟。引发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等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泥石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总体积750万立方米。泥石流冲进县城,并形成堰塞湖。以前舟曲山上多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很少发生泥石流,由于乱砍乱伐和毁林开荒之风的盛行,舟曲周围的山体几乎全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加上民用木材和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平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又遇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导致较严重的泥石流发生。【1】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据中国舟曲灾区指挥部消息,截至8月28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63人遇难,失踪302人,受伤住院人数72人,其中转院治疗59人,治愈出院10人,现有住院3人,累计门诊治疗2244人,已解救1243人。
一、成因分析
前面已经提到,这次灾害主要发生在三眼峪和罗家峪,而这两条沟位于白龙江的北岸,沟口距离舟曲县城约2千米。现在笔者将对本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1、地质条件因素
舟曲当地地形地貌和特殊地质构造,是导致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专家分析认为,舟曲县城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风化程度也很厉害,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1.1 地形地貌
舟曲县城段地处西秦岭南脉山区的岷迭山系,山体高耸挺拔,地势险峻,河谷深切,水流湍急。白龙江两岸海拔高程大多在3000—3500米以上,谷地海拔高程850—1350米。县城以北的雷古山海拔高程4154米,为本区最高峰,以南的葱花坡海拔高程3250米。地形相对高差达1000—1500米,最大达2900米,呈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特征。【2】 1.2 底层岩性
三眼峪、罗家峪泥石流沟所处底层岩性中多汗灰岩、白云质慧眼等,遭风化强烈。并且整个流域处于两条断裂带所夹的断块中,断裂两侧岩层破碎,褶曲强烈,掩体较破碎,并且沟道中部分布着滑坡、坍塌、崩塌及沟道洪积物等松散堆积物。这些堆积物遇到长时间持续的大雨,很容易被冲走,造成泥石流。1.3 地质构造
舟曲县城段区域上属秦岭褶皱系--西秦岭南部印支褶皱带,北以临潭--宕昌断裂带与西秦岭北部华里西褶皱带分界。另外,舟曲地质历经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呈东南-西北隆起延伸,在长期挤压、扩张、褶皱和不断复合过程中,形成地质体不连续、不完整、不稳定,造成多期性断裂构造。如今舟曲境内山高沟深,地形起伏强烈,褶皱断裂发育,软岩分布广,岩体破碎。【3】舟曲的地质山体构造本就十分松散,这是孕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温床。
2、固体物质条件与人为破坏
由于舟曲县城位于断裂带,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这样地面的岩石之类的本来就十分破碎。另外一方面,当地农民大规模地开看坡地也破坏了地表,诱发了泥石流。因为开垦坡地不仅严重破坏了植被,而且破坏了地质环境和地表,开垦出的土地不仅未给当地群众带来经济效益,反而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使得本来碎散、破碎的岩石失去植被的覆盖,更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因而会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同时,当地人民修路时开挖山体也是对其破坏。另外,舟曲从2009年第四季度到2010上半年的持续干旱,造成城区周边岩石解体,部分山体、岩石裂缝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进入,也容易导致滑坡。
3、地震的影响 舟曲县也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这次地震加剧了舟曲县城周边的山体松动和岩层破碎,曾有专家介绍说,因地震造成的山体松动等影响需要3到5年才能消除。但是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距离汶川地震发生仅两年多的时间,其影响肯定没有消除,因而这次大地震也成为其诱因之一。
但是中科院专家马东涛却认为汶川地震对舟曲地区泥石流影响较小,因为汶川地震时该区的地震烈度只有六度,应该说地震对舟曲的地质环境影响较小。但是,光绪五年即1879年甘肃文县8.0级特大地震对甘肃文县、舟曲和武都等地区地质环境破坏巨大。他表示,据他在甘肃陇南的调查,1879年的这次特大地震是该区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发育的重要原因。地震造成山体结构松散破碎,形成崩塌、滑坡等堆积在沟床上,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补给源。
据1997年的调查,三眼峪沟内存在松散固体物质5000万方,其中可直接补给泥石流的达2000万方以上。本次泥石流的主要固体物质就来源于文县地震后的崩塌滑坡堆积物。
不管是汶川地震也好,还是1879年的特大地震也罢,反正地震所带来的岩体松动都会引起泥石流的发生或者加大其程度。
4、降水条件
舟曲地处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区,降水量少并且很不均匀。在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之前,就有特大暴雨持续了四十几分钟。不难知道,暴雨是舟曲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面已经提到,此地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比较破碎,加上人为地破坏和地震的影响,岩土体更加松动破碎,又历经长时间的干旱缺雨,因而瞬时间的大暴雨催化了滑坡、崩塌的发生,也为泥石流提供了巨量的松散物质来源,加剧了泥石流的发生。
5、地质灾害自身的特征
众所周知,泥石流自身就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很大的破坏性。其发生是难以预测的。崩塌、滑坡和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都是泥石流产生的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形成泥石流的主要固体物质来源。当然,在没有水作为动力的情况先,松散物质堆积沟道,不会对下游产生威胁。但是一旦有瞬时的暴雨,其危害程度就会相当之大。舟曲泥石流中巨大的泥石流掩埋村庄、阻断交通、冲毁房屋建筑、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都充分地体现了泥石流的这三大特性。
在以上原因综合影响、共同作用之下,舟曲爆发了特大泥石流,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威胁。那么我们的党和政府面对此次灾害之时,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本文的第二部分,笔者就将对灾害发生之后党和政府的反应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二、自本次灾害发生以后,可以说党和政府都很及时地采取了各种措施。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紧急行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积极应对这次重大泥石流灾害。
1、坚强后盾——党中央、国务院
甘肃舟曲灾情发生以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抢险作出重要指示。8月8日中午12时,灾害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率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受灾地区。温家宝于当日中午乘专机赶赴甘肃,途中在天水机场换乘直升机后辗转前往舟曲县,指导抢险救灾,他在多个场合强调,目前的第一位的工作就是救人。
在他的专机起飞后不久,即于12时15分许召集随行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舟曲抗洪救灾临时指挥部并作出部署。会议有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卫生部、民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研究室和解放军总参谋部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对灾情进行了初步分析。
在这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甘肃舟曲8日凌晨发生特大泥石流灾情,由于当地地处山区,较为偏僻,水、电、路和通信中断,救灾难度大。会议确定了9项工作:第一,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要千方百计寻找和抢救可能幸存的人员,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百倍努力,能救一个人就救一个人。第二,必须在查清泥石流情况和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尽快制定清淤方案。第三,尽快稳妥处理堰塞湖,在确保上下游安全的前提下使湖水缓慢下泄。第四,抓紧修复当地基础设施,尽快通路、通电、通水,恢复通信。第五,根据气象判断雨情灾情变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下一步防灾减灾方案。第六,想方设法安置受灾群众,要尽快调运帐篷、粮食、饮用水等物资,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第七,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第八,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领导干部要深入灾区第一线,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第九,要迅速、及时、准确通过新闻媒体发布灾情和抢险救灾进展情况。
另外,中央各部也火速采取了行动。公安部在灾害发生之后就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组织开展救援处置工作。此外,公安部部署相邻地区消防部队和公安特警等近千名警力,携带抢险救援器材,实行摩托化开进,火速赶赴灾区增援;国家防总决定自8月8日14时起紧急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全力应对甘肃舟曲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受国家防总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委托,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于8日晨率国家防总工作组和有关专家,紧急赶往现场协助抢险救灾;国家减灾委、民政部8日8时30分紧急启动国家三级救灾应急响应,并向灾区调拨5000个睡袋。下午,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等级提升至二级;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副局长许小峰8日早间就灾区抢险救灾气象服务保障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8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已紧急组成救灾指导工作组,该工作组由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应急办等单位组成,于当日启程赶赴灾区,投入抢险救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另外,中央政府举行的全国性的悼念活动,也得到了众多外国媒体的好评。
2、当地政府——中流砥柱
笔者之所以说当地政府是抗灾的中流砥柱,是因为它是联系中央和当地人民的桥梁,是中央抗灾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者,同时也是人民利益的直接捍卫者;是中央政策直接的执行者,也是人民群众诉求利益的倾听者。地方政府在此次事件中所做事件
下面,笔者就将对甘肃省人民政府、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府和舟曲县县政府面对灾害采取的措施做一个简介。
2.1 积极配合中心,开展各项救援计划。前面已经提到,中央各部很快地确定了各种行动方案,但是任何方案的实施都是需要地方政府去真正地贯彻执行或者说是配合执行,地方政府的配合协调工作做好了,对于各种政策的贯彻实施也是十分有利的。
2.2设立新闻中心。甘肃省舟曲县8月9日正式设立新闻中心,迅速、及时、准确通过新闻媒体发布灾情和抢险救灾进展情况。新闻中心设立在舟曲县政府办公大楼的九层,新闻中心内摆放了多台电脑,供境内外记者发稿使用。该中心于9日晚举行了首场新闻发布会,中共甘南藏族自治州委书记陈建华在发布会上向媒体通报灾情。之后,新闻中心每天都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灾情和抢险救灾的最新情况。尽管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恶劣,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还是全天候工作,并尽力为前来采访的记者服务。
成立新闻中心,及时通报灾情,是中国政府在多次面临重大灾害之后总结出的经验,也可以说是其走向透明化的一大步,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2.3 为应急安置群众发放生活补助。甘肃省人民政府9日发布关于甘南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受灾群众生活安置有关问题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对应急安置的受灾群众每人按150元发放生活补助,时限为15天。具体的补助政策和标准为:(一)应急期救助。对应急安置的受灾群众每人按150元发放生活补助,时限为15天。(二)过渡期救助。每人每天按1斤粮、10元钱发放临时生活救助,时限为3个月。“三孤”人员过渡期为3个月,每人每月按800元发放临时生活救助,过渡期满后,按正常“三孤”人员标准发放补助。(三)遇难人员抚慰和安葬费。每一位因灾遇难人员,对其家属按8000元发放抚慰金及丧葬费。(四)居住房屋倒塌重建补助。农村受灾居民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需重建的,每户平均补助2万元,需要维修的,每户补助4000元;城市受灾居民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需重建的,中央每户平均补助2.5万元。
这些补助很好地为受灾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彰显出人民政府的爱民亲民形象,体现出我国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提出这些意见的同时,也提出了三点要求,以保证这些措施的顺利实施,这都反映了政府在解决关系民生的问题上面付出了努力。
3、人民解放军——坚强卫士
在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参加救援的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不愧为人民的坚强卫士。
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表彰舟曲抢险救援部队的通报中指出,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兰州军区、空军和武警部队等有关单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决策指示,组织部队全力投入抢险救援斗争。截至2010年9月7日,军队和武警部队共动用兵力16.5万余人次,组织动员民兵预备役人员4.8万余人次,出动飞机和直升机75架次,车辆机械10.8万多台次,冲锋舟380艘次,转移安置群众24252人次,搜救幸存者53人,救治伤病员18217人,抢运物资2355吨,疏通道路85.6公里,清理淤泥229万余立方米,防疫消毒321万余平方米,在舟曲抢险救援中发挥了突击队作用,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通报还指出,各任务部队视灾情为命令,快速反应,紧急赶赴灾区展开应急抢险救援。广大官兵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抢救生命为第一任务,在舟曲抢险救援联合指挥部统一领导下,与地方救援力量和灾区干部群众一道,全力搜救和转移安置群众、医治伤员,快速展开堰塞湖排险、城区清淤和疫情防控等各项救援工作。在抢险救援战斗中,各级党组织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科学救灾,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各级领导率先垂范、靠前指挥,有400多名团以上领导干部奋战在救灾第一线,带领部队完成任务。广大共产党员哪里最危险就冲向哪里,哪里最艰苦就战斗在哪里,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救灾官兵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各部队在进行抢险救援的同时,牢记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积极做好暖民心、稳民心、聚民心工作。广大官兵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严守纪律,秋毫无犯,展示了我军文明之师形象,增进了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的确,各任务部队在执行任务之中,弘扬了人民解放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和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他们时刻牢记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全面履行人民解放军的职能和使命,圆满地完成了党和人民富裕的任务,做好了人民的坚强卫士。
三、参考文献:
【1】《防灾减灾规划与灾后重建规划的反思——由舟曲泥石流灾害想到的》,谢映霞,《灾害学》,2020年10月第25卷增刊。
【2】《舟曲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分析》,张成勇,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0年12月第46卷第12期。
【3】《关注甘肃白龙江水土流失:保护小江南任重道远》,浙江在线
第五篇:从郭美美事件谈组织公关危机管理
从郭美美事件谈组织公关危机管理
摘要:中国红十字总会7月1日发表声明,暂停商业系统红十字会一切活动。这一举措显然已经有些迟了……而近期举行的一些公益活动,纷纷在醒目位置郑重声明:“本次活动与中国红十字会无关,请放心捐赠!”红十字会所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形象跌至谷底,声誉更是降至冰点,中国商业电讯认为,在此次郭美美事件中,红十字会的危机公关完全可以用失败来形容。
关键字:组织 公关危机 媒体 红十字会 公共事件
事件回顾:2011年6月21日,新浪微博用户“郭美美Baby”备受网友关注,这个自爆“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而认证身份却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网友对其真实身份也猜测万分,更有网友认为她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的女儿,由此引发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热议。
6月21日早上,新浪微博上出现了一个名为“郭长江RC-”的未认证微博与“郭美美”互相关注。其发布三条的微博,发布不到两个小时,就引来了诸多网友的口水,不少网友认为这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的微博。有些网友还在讽刺道,“唾沫淹死人啊,您闺女太高调了。”
6月22日中国红十字会称“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无关,新浪也对实名认证有误一事而致歉。
6月29日,天涯、猫扑相继删除原始爆料郭美美炫富事件的帖子。而北京警方也对郭美美事件正式立案,通报结果为郭美美及其母亲与中国红十字总会无直接关联,其认证的“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身份属自行杜撰。
警方最终通报似乎将郭美美事件与中国红十字会彻底撇清关系,然而舆论浪潮早已一发不可收拾,红十字会深陷信誉危机。
中国红十字会应对措施:针对新浪微博网友“@郭美美baby”炫富事件,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官方网站发出声明,以下为声明全文: 一名为“郭美美baby”的网友自称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在网络炫耀其奢华的生活方式,引发网友热议甚至炒作。我会对有关信息调查、核实后,特作如下说明:
一、中国红十字会没有“红十字商会”的机构,也未设有“商业总经理”的职位,更没有“郭美美”其人。
二、为维护红十字标志的严肃性,我国《红十字会法》、《商标法》及相关法规,均严格限制第三方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红十字”的标志与名称。我会保留进一步追究有关方面相关责任的权利。
三、我会一贯反对那些企图通过制造虚假信息达到对个人进行炒作的行为方式,也希望社会各界以平和心态看待此类问题,不被利用。
最后,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红十字事业的支持,希望继续对红十字会工作进行监督。
郭美美事件曝光之初,中国红十字会并非没有积极补救的机会。但他们却在第一时间声称没有“红十字商会”机构,更没有“郭美美”其人;随着事件不断发酵,诸多难以撇清关系的蛛丝马迹接连浮出水面,此时再声明暂停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活动,已难以自圆其说,反而给公众造成一种前后矛盾自打耳光的感觉。
与很多企业奉行“鸵鸟政策”相比,此次当事各方的主动发表声明的危机公关应对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但是声明并没有平息舆论反而引发更多指责,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主持人的评论一针见血:红十字会不仅要声明,更要证明。而“郭美美事件”并非个例,从最近热议的“中国生乳标国标被指偏低”、“蓝月亮洗衣液被指含致癌物”、“京沪高铁被指速度造假”等公关危机事件来看,当事方往往都选择发布声明进行释疑,但是收效甚微。
案例分析:最应具有爱心的红十字会,变成挥霍奢侈的邪恶代表。
此次中国红十字会的信誉危机并非偶然,郭美美无疑只是一条导火索,引爆长期积累的潜伏因子。红十字会作为公益组织,财务信息却从来讳莫如深。公众捐款捐物献爱心,却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一份爱心沦落何处。可以说,此次中国红十字会信誉危机,是其长期不透明管理与内外信息渠道封闭造成的,更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公益组织体制进行公众拷问。
从危机传播来看,微博,无疑成为本次事件的最核心媒介。全媒体背景下,微博等SNS平台已承担起社会责任型媒体角色,因而,企业或行业组织更应当注重网络形象的塑造,一方面懂得运用微博推广自身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要实时把握网络舆情走向,防范危机于微博传播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