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工师:中国政治协商体制的政治特色(定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合作与协商是我国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和内容。这种政治协商主要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一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
一、鲜明的中国政治特色:
第一,从政
治主体看,政治协商范围广泛、代表性强,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联合,从而为实现和巩固党的领导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汇聚了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在社会基础、组织构成上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从而实现了最广泛的有序政治参与。中国共产党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政治协商,具有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
第二,从政治目标看,政治协商是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在维护根本利益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执行决策过程之中。通过充分协商,既使得各方面的意见得以充分表达,又尽可能地就重要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共同目标和共同事业上来,使各方面紧紧围绕中心、自觉服务大局,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这无疑大大促进了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从政治文化看,通过政治协商达到求同存异,从而为实现和巩固党的领导提供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政治文化对于一个政治系统的合法性的获得,对于政局的稳定和现实中政治角色的活动与行为都有重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在坚持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项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的政治文化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第四,从政治关系看,政治协商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从而为实现和巩固党的领导提供明确的政治准则。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把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根本保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政治前提,是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根本特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得到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广泛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各政党的共同目标。
第五,从政治性质看,政治协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实现和巩固党的领导提供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民主表现在国家形态上,其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这个国体、政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与人民当家作主相适应。
二、在政治协商中实现和巩固党的领导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社会发展、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新的挑战。党不但要加强自身建设,而且要适应新形势,不断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并在政治协商中实现和巩固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首先是政治的领导。所谓政治领导,集中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党要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就必须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向人民群众宣传,把党的主张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党通过政治协商,解释党和政府决策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和政策措施,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使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认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实现和巩固党的领导权。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加政治协商意义重大:第一,是对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承认,是接受共产党领导、坚持多党合作制度的具体体现;第二,在协商中,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反映广大成员的愿望和要求,同时又进行民主监督,从而保证党和政府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第三,通过协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一步认同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不断巩固与共产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三、加强党的领导必须重视政治协商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政治协商,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度。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然也要看到,与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政治协商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协商意识淡薄,认为政治协商仅仅是一种形式,可做可不做。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通报多、协商少”(即通报工作情况多,进行决策前的协商较少)。又比如,一些地方政治
协商的制度化建设不足,在协商和通报的内容、范围、程序上还不够规范,制度约束力不强,程序上比较随意。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政治协商功能的发挥。
新世纪新阶段,要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党的领导。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规定,切实加强政治协商。首先,要从实现和巩固党的领导的高度来认识政治协商的重要性。要认识到,不重视或不进行政治协商,实际上就等于削弱或放弃党的领导。其次,要加强政治协商的制度化建设。要在广交深交朋友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实际工作中的好经验,不断加强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再次,要在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同时加强参政党的建设,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从而不断提高政治协商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篇:中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是一个多党派的国家。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在国家采取重大措施或决定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时,中国共产党都事先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协商,取得统一认识,然后再形成决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常设专门委员会中,在地方各级人大中,均有一定比例的代表,以更好地参政、议政并发挥监督作用;在人民政协中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举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与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历史总结,也是相互合作的基本方针。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群众的政治组织,是同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友党,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形式主要有: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成立于一九四九年九月,由中国共产党、八个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族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同 1
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二、中共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召开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协商会、座谈会。由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邀请各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的代表人士参加的民主协商会,一般每年举行一次,主要就中共中央将要提出的大政方针进行协商: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会大体每两月举行一次,主要是通报或交流情况,听取政策性建议或讨论某些专题。除会议协商以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可就国家大政方针和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向中共中央提出书面意见,也可约请中共中央负责人交谈。
三、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根据形势需要,不定期地邀请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的代表人士举行高层次、小范围的谈心活动。主要是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沟通思想,征求意见。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首先,中国共产党就重大问题与民主党派协商的各种形式逐步规范,内容进一步扩大。近五年来,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一级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党外人士协商会、座谈会、谈心会、情况通报会六十多次,相互间的联系、合作更加紧密。
其次,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近五年多来共提出重大建议一百多项。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目前,全国监察、检察、审计和教育等系统已建立起特约监察员、检察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制度,邀请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协助监督有关方面的工作。
此外,大批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二十三个省、五个自治区、四个直辖市中,非共产党人士担任地方县(处)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司法机关领导职务的共计八千多人。2
第三篇: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演变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演变
阶段一:新中国成立前期
第一时间段:抗日战阵结束后,成立“联合政府”;1946年1月10日至31日,„„(旧政协)。五项决议:„„
第二时间段: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转战略进攻,1948年4月底,中共„„口号„„“五一”„„。
1948年8月,„„河北省平山集合1949年3月毛„„已经成熟
1949年6月15日至20日„„„9月17日„„改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三时间段: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1日至30日,第一届„„参加会议代表„„(多写一点)
第一届人民政协会会议闭幕第二天„„
阶段二:新中国成立后
第一时间段:1949年9月到1954年9月„„(该部分概括写)„„ 1949年9月„„政协委员会„„第一届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共召开4次分别是„„
第二时间段:1954年10月到1966年5月。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1954年12月第二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制定了《章程》
1959年4月
1964年12月
第三个时间段:1966年6月到1976年10月
„„被迫停止„„文革时期(简写)
阶段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1977年12月,第四届„„
1978年12月,在京召开„„
1982年第五届„„1983年6月,第六届„„
1988年3月,第七次
1989年12月30日„„《意见》
1993年3月第八届
1993年3月27日李瑞环在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1994年1月,修改章程《„„
1994年3月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把参政议政列入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协工作的经验总结,是本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认为:“参政议政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是一致的。
1995年1月13日,政协全国委员会党组提出《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
1998年3月3日第九届„„
2003年3月5日至1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要议程是: 听取报告,选举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决定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的人选等。
200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2006年2月8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对参政议政职能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强调它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切实做好工作的有效方式”,“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2009年9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
6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各级党委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做出的战略部署,切实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积极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2008年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列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
第四篇:中国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关键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关键
一方面,要求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以宪法为根本行动准则,依法执政,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从宪政的高度去认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问题,不断提高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求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根据自身传统和特点,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说它是基本政治制度,首先,其含义就不是指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具体制度,而是指在我国政治制度总体架构中关系全局、具有长远的战略地位,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制度;其次,这一制度是国家政权产生的基石,新中国就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基础上产生的,多党合作成为新中国国家政权合法性的历史来源和现实基础。
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在世界各国政治制度中独树一帜,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在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的过程中,这一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难点。一方面,要求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以宪法为根本行动准则,依法执政,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
法权威,从宪政的高度去认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问题,不断提高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求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根据自身传统和特点,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在这些方面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极其重要。党内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先导,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十六大指明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前进方向,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确定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这就是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深刻汲取世界各国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但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党从世界各国政党产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并开始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使十六大完成了前所未有的任务。从民主制度的建设的要求来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党的领导系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为此,必须制度建党和制度治党,“对党内已经确立的制度要严格执行,同时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健全各项制度,形成一套从严治党的制度机制。”所以,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从组织上和制度上推进执政党自身的制度化、民主化建设。世界各国政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表象,都说明在发展中国家,强大的、具有民主精神的政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二,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要求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国家法律范围之内活动。政党与宪政之间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程度的视角之一。在人类政治智慧的发展中,宪政是迄今为止最有可能实现民主、自由、人权、法治和公正,最有利于保证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制度设计和价值理念。现代政党和政党制度是宪政制度和宪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实行宪政的问题上,执政党责无旁贷,必须带头遵宪、行宪、护宪。
第三,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党派监督相辅相成。首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依据的是人民民主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在价值层面上,体现为人民主权;在制度层面上,体现为人民参与国家管理和实现自我管理。政治文明的发展应首先体现在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等方面。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应摆正党同人大的关系。关于人大本身的改革,如代表名额应有所压缩,减少官员比例,人大代表应逐渐专职化以提高立法质量,应改善代表选举办法等等,使人大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专门立法机关。同时在人民代表大会内,要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人大常委应有专业政治家和从事相关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人大常委应照顾到地域特点等,都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其次,在政党制度建设中,政党同政党的关系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执政党,而且是领导党,处于多党合作的核心地位,起着领导的作用。因此在政党制度建设问题上,多党合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关键是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除了自我监督外,应当通过政治协商,实行相互监督,特别是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监督。毛泽东创立多党合作制度的初衷,就有让党派之间互相监督特别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的思想,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和黄炎培关于如何摆脱“周期率”的谈话,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的论述,建国之初毛泽东说“共产党要永远与党外人士合作,这样就不容易做坏事和发生官僚主义”,都含有在政党制度建设方面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意义。1956年曾宣布“长期合作,互相监督”的方针,可惜这一方针随即被反右派斗争湮没。“文革”期间,民主党派更是名存实亡。毛泽东曾经讲过的主动树立对立面、“唱对台戏”的主张,实际上是期望党派间的相互监督。这样才能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谦虚谨慎,有所顾忌,以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在人事制度方面,对党外人士的实职安排应加大力度。在这些方面,执政党都处于主动地位,应该去做而且也是能够做到的。
第五篇:政治特色教学法
八步教学,盘活思品课堂
龙岗初中
武瑞霞 一、八步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实施新课程、深化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成为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重要突破口。而要建设优质高效课堂,除了彻底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外,还必须从构建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流程和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入手,抓好优质高效课堂建设的区域推进。在深入研究领会“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校政治教研组进行了大胆而积极的课堂教学改革,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对新课标下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逐步摸索出自己的思想品德课堂八步教学模式。二、八步教学法流程简介
“八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即把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总体设计为“课前自学,明确目标—情境导入,方法灵活—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精讲点拨,重点突破—学以致用,形成能力—达标测评,整体过关—提炼整合,形成体系 —延伸学习,提升素养”八个环节:
(一)课前自学,明确目标
这个环节在课前完成。具体做法如下:
1、紧扣目标,设计学案:课前自学这个环节十分重要,为了避免学生的自学过程流于形式,提高自主学习的针对性和学习效率,提前设计好预习学案。设计预习学案时,要把握好所学内容的学习目标,并能依据学习目标准确定位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的自学题目不宜过多,并且要渗透重难点。
2、安排自学,做好反馈:提前把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学案自主学习。对照学案题目,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或者不确定的问题,可在两人之间或小组之间小范围的探讨交流。这个环节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统领作用。各小组长和组员协商合作和讨论形式,解决问题。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有小组长把本组自学过程中得疑难和新发现的问题、对本组各成员的小组自学评价结果连同学案一起上交老师。
3、抽阅学案,梳理问题:从各小组抽取部分不同层次的同学的学案进行批阅。通过批阅学案,再结合各小组反馈上来的问题,一起汇总、梳理,留待在课堂上合作探究。
(二)情境导入,方法灵活
1、创设情境,灵活导入。围绕学生关注的经济现象、社会问题,选取学生身边的比较典型的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导入课堂教学。情境导入环节是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注意的是,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具有典型性。问题设计要巧妙,具有启发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环节并非是可有可无,要知道精彩的设计能起画龙点睛之效。
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中,我设置了这样的一组画面:同学过生日成人化,诸如出礼、摆酒席;一些同学手机、电脑、MP4、电子辞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学费外支出不断增长,加重了父母的负担;穿衣服非名牌不要等等。这些现象在现代中学生中较为普遍,让学生有话可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效果也比较好。
2、紧扣任务,避开误区。不管教师以何种方法导入课题,都必须紧扣本堂课的教学任务。要避免两个导入误区:一是为情境而情境,即一味追求导入的所谓引人入胜,刻意创设情境,而置本堂课的教学任务于不顾,使学生的思维发生偏离;二是课题导入复杂化。即用复杂的案例、冗长的故事、费时的游戏来导入课题。一般来说,引入课题崇尚简洁,实在无话可引,崇尚开门见山。决不能为引而引,更不能限于其中,不知自拔。
(三)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这个环节在课内完成。具体做法是:
1、互助合作,探究解疑。结合在自学中梳理的疑难问题,小组内成员进行交流合作探究。鼓励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争取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鼓励争论、探究和观点碰撞。在这质疑问难、辩驳解疑的过程中,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形成观点。教师要发挥调控作用,现场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适时进行鼓励和评价,必要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和引导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视,认真观察问题所在和问题原因,为以后有目的的精讲点拨、检测提供材料。
2、交流展示,提升能力。在充分讨论、问题基本解决的基础上,对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对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所展示的问题主要是各小组经过探究的需要深度思考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当展示结束后,各小组之间互相点评,提出自己的疑问,使大家进一步思考,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教师要在所有的展示结束之后,作出简洁客观的评价,对优胜小组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扬。
(四)精讲点拨,重点突破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把记录下的在以上各小组的合作交流和展示的环节中反馈的问题,整理汇总,形成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学以致用,形成能力
以上环节完成后,设计一两个题目,设计要求要根据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结合当前时事和学生生活,难易适中。之后,限定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用书面表达出来。在学生答题期间,教师要巡回检查学生的作答情况,掌握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点拨。完成后,小组成员互换互批,相互启发、相互取长补短后再反思、调整自己的思路,进一步完善答案。这样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达标测评,整体过关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巩固,所以达标测试题的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并且要设计一定比例的开放题。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对于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各小组长要带领本组成员对测试中的错题和有争议的问题,再次进行讨论,及时矫正补救,力争做到堂堂清。
(七)提炼整合,形成体系
“提炼整合”这一环节是师生共同合作,回顾、总结一堂课所学内容,提炼出要点,整合成知识体系,让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得以升华。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环节运用得好,有水到渠成之功效。因为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往往走进了一个误区,过分强调活动的开展,而忽视了学生知识的掌握,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学生头脑空空,即使有一些零乱的知识,也不成体系。笔者以为,在课堂教学中“提炼整合”仍以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为主。
(八)延伸学习,提升素养
这一环节就是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去指导参与社会实践。针对本课的学习目标,设计课后实践作业,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练习,也可以是写小论文、写调查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注意作业的数量和难度不能超出初中生的限度,规定好时间、活动范围,及时掌握反馈结果,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作出全面、客观的等级评价,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矫正,以便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形成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政治素养和人文情怀。
三、实施八步教学法的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实施效果
1、八步教学法把自主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能养成学生自觉合作探究的习惯。尤其是课前自学这一环节,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创性,鼓励学生合作,大胆质疑、探究、交流,在现实的参与、实践、体验中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民主和谐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合理分配小组是八步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各小组成员的组成,要遵循:“兼顾个体差异,能力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思想品德等各种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组合。各小组成员一定要分工明确,没人确定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组织人、记录员、发言人等,并且过一段时间各成员要进行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从不同角色中体验、锻炼和提高。小组成员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各成员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会出现新的差异,这就需要各小组的变化情况及时合理的进行调整各小组成员。
第二,教师的调控和指导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合作任务,根据具体的情况及时调控,关注各小组的情况,掌握存在的问题,在必要时能够选择适当的时机及时对任何一个小组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始终关注合作学习的内容,以免偏离主题。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巧。
第三,要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变单一的评价为综合评价。不能只注重结果评价,组织能力、交流情况、发言质量等等都作为评价内容。并且要把握时机,及时、针对性作出评价,真正使评价成为一种激励措施。第四,精心的学案设计是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我们政治教研组流传这么一句话:设计好了学案,课堂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我们用大量的时间,查阅大量资料来设计学案。学案的设计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并且增强实用性和方法指导,而不能使训练题的罗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