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试行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试行)
(滨政发〔2008〕47号)
滨城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
为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城市化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关于加强城中村整治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市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意义
城中村是城镇化进程中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加快“城中村”改造,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关系到《物权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和其他行政法规有效实施,关系到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形象,对于促进我市城镇化健康发展,建设碧水绿荫、生态园林型现代滨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城中村改造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将这项惠民工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本意见所指“城中村”,是在市城区环城路范围内,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并且其农(居)民已基本没有耕地的农(居)民居住村(居)。
“城中村”改造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城市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统筹考虑村(居)民安置、城市景观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兼顾各方利益,合理安排村(居)民居住、产业发展、社区服务和配套公共设施等项目,将“城中村”改造成现代化城市社区。
“城中村”改造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综合配套,有序推进的原则;政府策划,政策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依法改造,多措并举,积极稳妥的原则;以人为本,长远谋划,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政策
(一)规划建设管理政策。
1.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土、建设等部门及滨城区政府、滨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编制“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报市“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审核,由市政府批准。
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一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实施过程中如果确需变更的,需按原程序报批。
2.滨城区政府和滨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分批确定拟改造的“城中村”,向市指挥部提出改造申请。
优先选择“城中村”改造要求迫切、基层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群众接受程度高,并通过改造能尽快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及城市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村(居)。
3.滨城区政府和滨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按照规划设计条件和有关政策、规范要求,制定“城中村”改造方案,组织编制“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按程序报批。
“城中村”改造方案包括村庄现状、拆迁安置方案、用地规划和建设设计方案以及经济效益分析。
4.“城中村”改造的各项建设应严格按照“城中村”改造方案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并纳入全市土地开发供应计划。
对未依照改造方案和规划进行改造建设的,城市规划部门不得办理规划手续,国土资源部门不得办理用地手续,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办理房产登记,并由市规划部门按违法建设工程查处。5.滨城区政府和滨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认真搞好需改造村人口、占地面积、地面附着物等的清查摸底。
“城中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准后,由滨城区政府和滨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组织项
目所在街道办事处、村(居)委实施拆迁。
6.“城中村”工程设计、拆迁腾地、项目建设等技术性、经营性事务要运用市场机制择优选用操作主体,按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进行。
7.市规划、国土部门对于需要调整的已批旧城村改造规划,要尽快做好调整工作。新的改造规划由市规划部门统一审批,成熟一个审批一个,批复后的“城中村”改造规划须按法定程序办理土地手续。
需调整改造规划、未编制改造规划和已编制改造规划未经审批的“城中村”,一律按本意见规定的程序重新报批。
原则上停止办理新建宅基地审批和住宅改扩建手续、改造范围内其他建设项目用地手续以及集体土地上房产确权发证手续;特殊情况需经规划部门批准。
8.市规划、国土部门负责界定“城中村”改造安置用地的范围。9.按规划要求需要“城中村”改造实施单位承建的道路和其他市政设施,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项目竣工后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验收。
与“城中村”相邻的城市规划主次道路内的建筑物、构筑物优先拆迁,并前后通达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优先列入建设计划。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规划,对应由市里承担的规划道路建设项目和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牵头协调的供电、燃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供水、公交等事项进行调查摸底、分类排队,编制投资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与“城中村”改造进度同步。
10.“城中村”改造要按规划进行,可以分步实施,滚动开发。分步实施的住宅项目、配套项目和应由“城中村”改造实施单位承建的相关道路、供排水、硬化、绿化等应同步建设,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否则不予办理改造范围内新的项目开工和竣工项目的产权产籍登记发证手续。
(二)土地和房产管理政策。
1.“城中村”改造后原有集体土地依法转为国有土地。建设单位用地应依法办理用地手
续。
2.村(居)民的安置区域既可选择就地安置,也可选择就近异地安置。为妥善解决村(居)民的居住问题,在编制“城中村”改造规划时,就地安置的村(居)按人均用地40平方米的标准留出居民安置用地;就近异地安置的村(居)按人均用地50平方米的标准留出居民安置用地;安置用地不足人均40平方米的村(居),市政府不再进行调剂。上述安置用地指标包括村(居)民住宅用地及生活保障用地。已经安置的不再重复安置。
本意见实施之前按照原旧村改造政策建成的村民住宅楼用地和村里自用的生产经营性用地,经实际测算后抵顶上述指标。剩余的土地作为政府储备土地。
3.居民安置用地,可按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采取划拨方式供应,也可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政府储备的土地和居民安置用地以外的土地,按照规划用途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4.鼓励“城中村”按照市场化的模式进行改造,由有实力的开发企业高标准、高起点开发建设。
5.鼓励相邻的“城中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配套、连片改造建设,以集约利用土地,节约配套资金,降低改造综合成本。
6.“城中村”改造范围内,所建住宅、非住宅经登记、核发房屋产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后,可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交易。
居民安置用房上市交易执行现行国家和省、市经济适用房交易政策,补缴土地收益和相关税费。
7.安置居民的住宅,免收市级以下收取的各类行政性规费。
(三)拆迁补偿安置政策。
1.“城中村”改造的拆迁补偿按国家、省、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安置方案在不突破规定利用土地面积的前提下,实行“一村一策”,最大限度地压缩住宅用地,为居民生产和生活用地多留一些空间,鼓励村(居)建设小高层楼房或高层楼房,使居民生活得到保障。安置方案经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通过,经滨城区政府和滨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审核,报市指挥部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2.对于已给予合理补偿,但家庭仍难以支付新旧房差价款的特困户,由民政部门核定,报市指挥部,经市政府批准后予以适当照顾。
对于已给予合理补偿与安置,不具备特困户条件,本人有条件、有能力支付新旧房差价款,但仍不顾大局,为“城中村”改造设置障碍,拒不搬迁的,依法按强制拆迁程序解决。
3.2003年9月份房屋普查登记以后,未经规划部门批准建设的住宅,按违法建筑处理,拆迁时不予补偿。
经规划部门批准建设的临时建筑物,拆迁时按规划许可批文规定的内容予以补偿。
4.安置范围是“城中村”户口在册人员,外来人员的合法房屋只实行货币补偿,不享受村(居)民待遇。
(四)“城中村”转制政策。
1.“城中村”转制,是指“城中村”由村民自治管理体制转变为城市居民自治(居民委员会)的管理体制。转制后的“城中村”按城市管理体制统一管理。
2.“城中村”改造、转制后,原有的集体土地依法转为国有土地,农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户口。
3.列入改造范围内的“城中村”撤销村民委员会,依照有关规定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一个行政村可以独立设立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也可就近并入现有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也可多个行政村合并设立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原则上500人以下的村(居)不单独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目标考核。滨州市城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指挥部及办公室负责市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滨城区、开发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保证机构、人员、经费落实到位。滨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作为本辖区“城中村”改造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列入改造计划的城中村,加大督导协调力度,抽调精干人员,确保城中村改造有序进行。市政府将“城中村”改造工作列入滨城区、开发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范围,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进行考评。
(二)积极履行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市直有关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全力支持“城中村”改造工作。规划、国土部门要做好城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规划、土地市场调控、建设用地审批等工作;建设(房管)部门要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要求,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贯彻落实好改造拆迁政策,并抓好相关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同时抓好拆迁房屋确权登记、新建房屋产权证书发放以及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等工作;民政部门要主动参与“城中村”的撤村建居工作,逐步将条件成熟的“城中村”改制成为城市居民社区;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搞好职业培训、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公安部门要积极参与“城中村”改造工作,配套搞好户籍改革工作,协助处理好房屋拆迁安置过程中的矛盾纠纷;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城中村”改造工作的监督检查;新闻单位要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积极稳妥推进,确保改造质量。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网络,四级管理,属地负责”的运行机制,由滨城区政府、滨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分别调动辖区各街道、有关部门及村(居)的积极性,抓好“城中村”改造的组织实施工作。有关办事处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工作计划,积极参与做好“城中村”改造的拆迁、安置等相关工作。各行政村要以大局为重,认真细致地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滨州市人民政府2008年8月6日
第二篇:太康县城中村改造工作意见
太康县城中村改造工作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快城市规划区“城中村”改造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城中村”改造的意义
近几年来,由于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原来郊区的一些村庄逐步被城区所包围,形成了“城中村”。因为历史原因,这些“城中村”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建设无序发展,私搭乱建严重,安全隐患增多,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脏乱差,既影响了村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又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加快城区“城中村”改造,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土地资源整合,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处理好城中村改造问题,对于促进我县城镇化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统一规划。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实行统一规划、成片开发、配套建设。改造规划经批准后,根据各村(居)实际,制定房屋征收补偿与安置方案,分期组织实施,防止在城市拓展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新的城中村。
(二)依法依规。实施城中村改造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规划、建设管理的各项审批手续,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城中村”改造工作健康有序进行。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和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所有项目的选址、规划方案审查、规划用地、规划建设、土地征收、土地使用权“招、拍、挂”以及划拨出让等,由有关部门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三)村民自治。让广大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现村民群众对村庄搬迁改造的参与权;在民主监督中,实行村务公开,村民有权监督村委会工作和干部的行为,实现村民群众的知情权和评议权。
(四)分步实施。实施城中村改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分步实施改造,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做到条件成熟一个,审批改造一个,真正成为民心工程,保证城中村改造顺利进行与社会和谐稳定。
(五)试点先行。根据我县实际情况,选择1-2个条件基本成熟、群众要求改造的愿望比较迫切的居民社区(村庄)作为试点,积累经验,示范引导,逐步推开。
五、“城中村”改造的模式
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我县城中村改造可采用“政府统征储备、市场开发运作、社区自主改造”三种模式。同时,在不违背有关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其它改造模式。
(一)政府统征储备。县政府可通过财政投资、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进行筹资,对经济相对落后、群众迫切要求搬迁改造的城中村采用统征储备方式实施改造。即由政府将该城中村集体土地统一征收为国有土地,由政府对城中村进行搬迁改造,并对搬迁户按政策妥善安置。腾出的土地,由土地部门收储出让,用土地出让收益弥补城中村改造形成的亏损。
(二)市场开发运作。县政府可以规划一些改造后有一定收益的城中村,用项目开发方式实施改造。即由开发商融资改造,实行市场化运作。县政府要认真做好控制性规划,编制好出让文件,对城中村改造项目用地实行“招、拍、挂”出让。县政府有关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等,要按照和开发商达成的协议作出限期搬迁及施工环境的有效承诺。
(三)社区自主改造。对领导班子坚强,集体经济有实力的,提倡以村为单位,采取集体投资、群众自愿集资、银行贷款等方式筹资,由乡(镇)政府、居(村)民委员会组建经济实体自行实施改造,由县政府指导协调,相关部门依法监管。
六、城中村改造的主要措施
(一)搞好调查摸底。各相关单位应当对城中村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调查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需要改造的城中村数量,各个城中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户数以及人口数。根据政府的要求与部署,制定城中村的改造方案与计划。
(二)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优惠政策应当涉及除国家和省明文规定不得减免之外的行政性收费和财政全供单位的事业性收费的征收,有关县政府规定权限范围内经营服务性收费的征收,建设安置房和非盈利性公共事业用房有关规费的征收;也可以包括对启动早、改造快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给予的鼓励和奖励,以及土地一级开发单位采用一级开发模式对城中村进行整体连片开发的鼓励和奖励;另外,城中村改造优惠的安置房与配套商品房开发面积的比例也应当明确。这些优惠政策应分项列明。
(三)明确改造程序与方案。城中村改造应明确程序。可以先改造条件比较成熟的村,政府组织对该村进行调查之后,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改造方案和土地储备方案,经村民同意,政府审核通过之后,予以公示。
城中村改造应当明确改造主导主体。村集体主导的,由村组自行筹集资金进行改造;开发商主导的,由开发企业筹集资金进行市场化运作改造;政府主导的,由有关部门统一进行搬迁改造。改造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分步实施。
(四)编制改造规划。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将城中村改造统一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体系。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住房建设规划(计划)编制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城市建成区与城中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中村所在地区的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通讯、燃气、供热、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系统。要根据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作要求,依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结合我县情况,经过科学论证和规定的程序审查,制定适宜城中村整治、改造的技术规定,指导规划与建设,保障公共安全。城中村改造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应采取公众参与的方法。规划草案应当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群众的意见;城中村改造规划实施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五)制定征收补偿与安置方案。征收补偿与安置方案应经过村民(股东)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在实施前,要正式签
78-
第三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
市政发[2005]92号
为落实“四化”发展理念,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确保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现就加快推进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创城中村改造工作新局面
(一)我市187个城中村特别是二环以内的57个城中村人均耕地极少,村内公共基础设施薄弱,村居民居住环境“脏、乱、差”。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中村均已位于城市建成区内,但由于规划、建设、管理的缺失,使城中村游离于城市的管理之外。城中村的长期存在和无序发展已严重影响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约了我市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的提升,对城中村实施全面改造已成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创卫”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市级各部门和各区、县政府要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城中村改造工作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四化”理念的要求,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把城中村改造作为各级政府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努力开创城中村改造工作新局面。使这一城市建设管理的“难点”变成城市发展的“亮点”,使这一市民关注的“焦点”变成经济发展新的投资“热点”。
二、进一步明确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三)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四化”理念统领城中村改造工作,统筹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政府主导,以区为主,市场运作,改制先行,改建跟进,尊重民意,利民益民”的原则,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城中村改造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变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和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改造中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各个环节都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保证改造工作顺利平稳推进。
(四)总体思路:以健全机构,创新机制,完善政策,严格执法,提高效能为核心,以区政府具体组织实施为主,在充分尊重村居民意愿,发挥村委会和社
第1页/共6页
区居委会作用的基础上,整体推进“四个转变”,即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民转为居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农村集体经济转为城市混合经济或股份经济。在着力抓好示范村改造的基础上,按照城中村的分布特点,首先启动二环以内的57个城中村的综合改造,逐步向二环以外推进。
(五)目标任务:到2006年年底前完成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下的城中村“无形改造”工作(即“四个转变”);再按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标准,科学、有序地完成城中村旧村拆除和新区建设的“有形改造”,实现城市一体化管理。城中村改造不是简单的拆旧村建新村,更不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是通过无形和有形的改造,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文明社区。必须按照有利于城市规划统一实施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和整体环境的标准,全面完成改造工作,特别是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质量必须予以保证,防止产生建筑质量、环境质量低劣的新的城中村。
三、健全机构,强化职能,加强对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领导
(六)调整、充实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领导。孙清云市长担任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宝根、乔征、杨广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政府有关副秘书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城6区区长为成员(见市政办发
[2005]62号文)。领导小组实行月例会制。主要负责:研究决定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措施,解决城中村改造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审批城中村改造工作计划及方案;督促、检查各区和成员单位的工作。
(七)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赋予其局级党组织干部管理职能,办公室内设机构参照相关规定配备处级领导职数。办公室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牵头,依托其城中村建设管理处,在市级有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主要职责:组织起草编制城中村改造计划和改造规划;研究制定城中村改造政策措施、法规制度;审查城中村改造方案;负责城中村改造宣传教育、调查研究工作;督促协调市级相关职能部门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指导督察考核各区城中村改造工作。
(八)以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合署办公的形式接受相关职能部门行政权、执法权的委托,以解决城中村改造中行政主体和执法主体的问题。
(九)各区政府要按照市城中村改造领导和工作机构的组织形式,成立区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办公室的组成同时要考虑承担城中村村居民自建房屋管理和执法职能的需要,抽调专人长期从事这项工作。按照“以区为主”的原则,各区可根据本区实际,自行决定本区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以完成本区城中村改造任务为目的。
(十)各区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主要职责:组织编制本区城中村改造计划和组织制定城中村改造方案;组织实施区内的城中村改造建设工作,管理区内城中村村居民自建房屋事宜,依法查处城中村违法违规建设和改造行为。
(十一)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是负责城中村改造过程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并不取代市、区各部门对城中村的管理职能,市、区各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城中村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城中村改造工作效率
(十二)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的改造方案范围内,经市政府批准和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委托,行使同级职能部门与城中村改造相关的计划管理、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及储备、建设管理、房屋拆迁、销(预)售管理的行政权和执法权,同时接受委托部门的监督指导。
(十三)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应按照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的方案,编制涉及城中村改造的社区建设、集体经济体制改革、户籍转变、社会保障等相关工作计划,各负其责,按期完成相关手续办理,保证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有序进行。
(十四)区级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同级职能部门委托,在已经审批的城中村改造方案范围内,行使同级职能部门在城中村改造中的相关行政权和执法权,并接受委托职能部门的监督指导。各区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业务上接受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
(十五)按照“政府主导、以区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各区可成立区上所有或控股的城中村改造建设经济实体,承担城中村改造建设的市场运作职能,以更有效地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十六)城中村改造方案应充分尊重村居民意愿,在保障村居民合法权益的原则下,按照“一村一案”的要求,经村居民全体会议或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上报审批后组织实施。
(十七)城中村改造工作要列入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实行目标管理,并纳入市、区重点目标任务督察考核体系,接受督查落实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同时要与领导责任挂钩。
五、坚持政策引导,加大政策调控力度,加快城中村改造工作进程(十八)二环以内村庄人均土地(不含宅基地)在0.3亩以下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土地出让金、储备土地的增值收益金扣除应提取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水利建设基金和农业开发基金后,作为城中村改造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城中村改造建设,由市、区两级政府调控使用;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的同级税收留成部分,也转为城中村改造专项资金,可用完税发票核转,按财政体制分别由市、区财政分担(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制定)。条件成熟后,逐步在二环以外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实行。
(十九)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安置村民的住宅建设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发展经济的其他建设项目减半收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取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转为城中村改造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城中村改造建设。
(二十)按照“改制先行、改建跟进”的原则,集中力量完成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民转为居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农村集体经济转为城市混合经济或股份制经济等“无形改造”,为确保城中村旧村拆除和新区建设“有形改造”的完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十一)除城市规划涉及的市政公用设施及市级以上(含市级)重大公益建设项目外,二环以内57个城中村的现有集体所有土地,不再审批与城中村改造无关的项目,全部用于城中村的改造。同时要做好三环以内城中村集体土地的规划定点、土地利用和城中村改造规划,保证城中村改造用地。
(二十二)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参与城中村改造项目,以弥补政府资金紧缺状况。投入的资金首先要确保村居民拆迁安置和土地转性。投资者享受一定比例的投资增值收益。
(二十三)将二环以内城中村的市政公用设施、市容园林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城市管理体系,按现行城市管理体制和标准,落实工作任务、经费和队伍。条件成熟后,逐步向二环以外城中村推进。
(二十四)城市规划中涉及到城中村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改造时,按照城市建设拆迁政策和标准,优先列入城市维护建设计划,尽快提高城中村设施的城市化水平,为城中村改造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十五)积极探索包括以改制后的经济实体自行实施改造,项目开发方式实施改造,统征储备方式实施改造等多种改造方式,组织实施城中村改造。(二十六)鼓励土地资源紧缺的村庄实行易地改造,可通过建设新社区和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方式进行安置。
(二十七)对二环以外的城中村改造实行目录管理,由区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村庄名单,经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列入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目录,享受城中村改造的所有优惠政策。
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城中村改造氛围(二十八)城中村改造是一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影响面大、牵扯面广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宣传力度,激发社会各界对城中村改造的关注和参与热情,为城中村改造献计献策,争取城中村村居民及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为城中村改造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确保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努力完成2005年工作目标任务,使城中村改造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二十九)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本意见的精神,完善配套政策,起草相关法规和实施细则。出台《西安市城中村村(居)民自建房屋建设管理办法》、《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实施细则》,规范改造行为,理顺工作程序,促进改造工作。
(三十)完成全市187个城中村的现状调查摸底工作(具体到户)。做好城中村改造干部培训工作和城中村改造专题调查研究,完成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与分区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十一)依据出台的相关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城中村改造治理整顿工作,有效遏制乱搭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监督与检查,规范城中村安置工程建设,确保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三十二)年内争取完成二环以内57个城中村的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民转为居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农村集体经济转为城市混合经济或股份制经济等“无形改造”工作,并将其全面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先行将市政公用、市容园林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覆盖57个城中村,彻底改变城市管理的“二元”现状,为今后全面改造打下基础。
(三十三)城6区每区至少确定两个城中村为改造建设示范村,从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为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城中村改造工作。年内全市完成30万平方米的城中村安置用房(新区)建设和20万平方米旧村拆除任务。
2005年8月5日
第四篇: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中村
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旧城区和危旧房改造的意见(试行)
政字〔2008〕19号
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城镇建设“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改善城市容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促进中心城市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加快城中村、旧城区和危旧房改造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关于城中村改造
(一)加快编制改造规划
1.城中村改造规划由村委会(含村改居)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区、县政府(管委会,下同)负责组织,列入下改造计划的城中村必须在上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
2.城中村改造规划要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统筹考虑村民安置、经济发展和区域城市功能等因素,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对适于合村并建或集中改造的相邻城中村和老城区,按照优化整合原则,统一编制规划。
3.城中村改造规划,经市规划部门审定后实施。对违反改造规划,未按规划实施的单位和个人,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处罚。
4.正在实施改造的城中村继续按原批准的规划执行。在实施改造过程中,如确需变更城中村改造规划时,须按原程序报批。城中村改造规划批准后两年未实施的,须重新编制报批。城中村改造规划未经批准,不得实施。
5.在城中村改造规划确定范围内,市规划局不再审批其它建设项目。城中村规划改造范围内的所有产权单位,无论隶属关系,应服从该城中村改造规划。
6.城中村改造范围(即京珠高速公路以西、南水北调总干渠以东、规划北外环以南、南外环以北的范围内)以外,2000米以内城市周边的村庄,一律停止单村改造。提倡多村合并改造,并纳入城中村改造计划管理。对擅自改造的村庄,由区、县政府负责查处,并追究乡村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强化计划管理
城中村改造要突出重点,实行计划管理。计划安排要坚持“四个围绕”和“四个优先”,即:围绕城市功能的完善、围绕中心城市的环境改善、围绕城建重点工程的实施、围绕主干路网建设;优先改造阻街阻路的村庄、优先改造主干道两侧的村庄、优先改造已经开始又具备改造条件的村庄、优先改造区片整体开发的村庄。城中村改造计划由市规划部门商区、县政府制定,报“三改”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区、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三)采取合理改造方式
村委会(含村改居)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城中村改造的主体。城中村改造在充分尊重广大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应根据本村的实际,可采用村集体实施改造、村集体融资联合改造、开发商独立改造、政府整合改造等多种方式。可以一次性改造建设,也可以分步实施改造建设。与老城区相连的可以和周边城区进行连片改造。
(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1.城中村改造范围和用地规模由市规划部门商市国土部门在批准的城中村改造规划中界定。城中村改造范围和用地规模以合法用地手续为基础,原则上不突破村庄建成区范围和用地规模。根据整体规划,城中村用地可通过土地等量置换整合改造。
城市道路、绿地等公共设施占用城中村用地的,原则上通过提高容积率的办法解决,一般不再安排补偿占地。
2.城中村改造用地纳入全市用地计划。城中村用地范围内有合法手续的用地部分,按程序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城中村改造范围内非建设用地和整合置换用地部分,分按计划安排用地指标。由村委会以净地交由国土部门依法进行征收,纳入储备。原则上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非建设用地土地出让净收益的70%返回给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剩余的30%作为全市城中村改造调剂基金,由市政府统一调剂使用。置
换出的土地,由市政府依法征收,纳入储备。
3.城中村改造范围内村民住宅安置用地和解决村民长期生计用地(商业用地),应在改造规划中确定,以划拨方式供地。一般应安排在城中村合法用地范围内;整理出来的可开发用地以公开出让方式供地。村民住宅安置用地,按照村委会通过拆迁安置补偿的办法测算。人均安置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人均占地面积不超过45平方米。解决村民长期生计的商业用地,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人均商业面积控制在5-15平方米。沿主次干道摆放商业的,按《邢台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
按照规划部门批准的修建性详规,城中村改造的容积率一般掌握在1.7,鼓励建设单位节约利用土地,建设高层建筑,在控规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容积率。具体办法由市国土、规划部门制定并实施。
4.鼓励村委会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有实力的土地开发单位整体实施城中村改造。土地整体开发可实行利益承诺制,由村委会与开发单位签定协议,土地开发单位未竞得土地使用权时,承诺的利益可以纳入拆迁成本。
5.城中村在原址上分期分批实施改造的,可一次性办理完土地征转手续,根据改造进度可以分批办理供地手续。
(五)妥善处理拆迁安置
1.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实行“一村一案”。拆迁安置方案由区、县政府指导城中村改造实施单位制定,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体大会或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经区、县政府审查同意后,附带村民户口册报市“三改”办公室备案后实施。
2.实施城中村改造,应当按照旧村整体拆除,优先建设安置住宅的原则进行,确保被拆迁人及早入住。旧村未拆除的,回迁安置住宅未建设的,其他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应在区、县政府组织、监督下实施。
3.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公开出让土地上所建住房,规划、建设部门在审核户型设计时要强制安排一批30-60平方米的小户型住房,建设规模在制定城中村改造计划时,由房管部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
4.对按规定给予补偿或安置后,仍难以支付差价款的困难村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城中村改造实施单位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照顾解决。
5.未经依法批准,没有取得合法手续私自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按照违法建筑处理,不予补偿。
(六)实行政策支持
1.城中村改造除划拨的住宅和商业用地外,剩余部分由村委会以净地方式委托国土部门公开出让,成交价扣除国家规定规费和城中村改造调剂基金后,3%留给区、县政府用于组织城中村改造工作,剩余的97%返还村委会,用于村民安置、社会保障和公益事业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2.城中村改造中用于安置村民的新建住宅和解决村民长期生计的商业、服务及办公设施,免收旧区改造费、市政设施配套费、绿化补偿费、土地管理费、房屋交易管理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道路占用费、垃圾清运费、原房屋建筑面积的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得征收建校费。对于公开出让部分上述费用,由获取土地使用权的开发单位全额上缴,然后由市财政部门按照“收支两条线”方式进行列支,全部返还给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村民安置、生活保障、公益设施建设。
3.城中村改造中通过划拨供地用于安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新建住宅、非住宅可按规定申请登记、核发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上市交易须补交土地出让金。
公开出让土地上所建项目按照有关规定缴费,依法进行权属登记、核发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
二、关于旧城区改造
根据国家新的政策,对我市去年出台的《邢台市旧城改造暂行办法》(邢政〔2007〕32号)进行部分调整和补充。
(一)旧城区改造项目由区、县政府申报,市规划部门审核,市政府“三改”领导小组批准。
(二)旧城改造由区、县政府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有实力的土地开发单位整体实施。土地开发可实行利益承诺制,由区、县政府与开发单位签定协议。土地开发单位未竞得土地使用权时,承诺的利益可纳入拆
迁成本。
(三)旧城区改造的土地供地以净地方式出让,不再进行毛地出让。土地出让方式必须采用招拍挂方式,并附有市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
(四)实施旧城拆迁前,应将拆迁补偿方案及被拆房屋所有权证书的复印件集中上报市“三改”领导小组备案,作为新建房屋在登记时享受优惠政策的依据。所有权证正本待拆迁完成后,由区、县政府集中上报市“三改”领导小组备案。
(五)旧城改造的土地出让总成交款,扣除国家规定的规费外,7%作为市旧城改造调剂基金,3%用于区、县政府组织旧城改造工作,其余部分由市财政部门按照“收支两条线”方式进行列支,返还区、县政府,再由区、县政府返还给土地开发单位;旧城改造项目中的市政设施配套费、绿化补偿费、土地管理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道路占用费、垃圾清运费、原房屋建筑面积的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先由获取土地使用权的开发单位按规定上缴,然后由市财政部门按照“收支两条线”方式进行列支,全额返还给区、县政府,再由区、县政府返还给土地开发单位。如果土地开发单位获取了土地使用权,可免缴上述费用,旧城改造项目不得征收建校费。
(六)解决好旧城改造中的回迁安置问题。旧城改造项目内的住户的回迁安置问题由属地政府负责,属地政府要做好土地一级开发阶段回迁需求和房地产开发阶段回迁供给的衔接工作。旧城改造地块土地公开出让方案由市国土部门商区、县政府制定,出让方案中要充分考虑回迁需求;旧城开发项目的户型设计要优先满足回迁户的需求,规划、建设部门在审核户型设计时要强制安排一批30-60平方米的小户型住房,建设规模由负责回迁安置的属地政府确定;旧城改造实施项目内的原住户符合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或廉租住房政策的,优先享受相关政策。
三、关于危旧房改造
(一)实施范围。在城市建成区内未列入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范围内的住宅区,经鉴定为危房或建设年代较长、影响城市形象不雅建筑,且一般不在城市主干道两侧,10亩以下不能连片开发地块,可列入危旧房改造范围。
(二)组织形式。危旧房改造工作在市“三改”领导小组领导下,统一由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市住房保障部门要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实力较强、信誉良好的所属单位具体实施危旧房改造工作,必要时也可选择本部门以外的单位具体实施。
(三)办理程序
1.项目建设单位持如下材料向市住房保障部门提出改造申请。(1)规划意见;(2)国土意见;(3)改造申请书;(4)房屋及土地权属证明;(5)房屋鉴定报告;(6)房屋改造方案;(7)房屋改造合约或职代会决议。
2.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对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核实和把关,条件成熟的,出具《危旧房改造初审意见》,并附相关材料报市政府“三改”领导小组审批。
3.经市政府“三改”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后,项目建设单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规划、土地、拆迁等手续。
(四)相关政策
1.危旧房改造项目拆迁补偿安置,实行以原址实物安置为主,货币补偿为辅的原则,安置办法和补偿标准参照《邢台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执行。危旧房改造实施项目内的原住户符合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或廉租住房政策的,优先享受相关政策。
拆迁公有房屋的,原则上应先将房屋出售给具有合法租赁手续的住户,出售时参照房改有关政策执行。
2.改造时未使用的房屋维修资金,直接转化为改造后安置的房屋维修资金。
3.危旧房改造项目以建设普通商品住房为主,按照国家普通商品房的规定设计和建设。
4.安置回迁户后剩余住房应强制安排一批30-60平方米的小户型住房。建设规模在年初由房管部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
5.在符合城市规划条件下,土地性质是划拨或出让住宅建设用地的,由国土部门编制出让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按照协议出让方式供给原土地使用单位,由原土地使用单位补缴土地出让金后,办理土地使
用证。
6.对原拆原建的单体或非常零星的危旧房屋,必须实施改造的,但项目自身又无能力给予补偿,给予政策倾斜,所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财政部门拨付到市住房保障部门,由市住房保障部门全部返还给土地出让金缴纳者。多建的住房由市住房保障部门全部销售给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对象。
7.危旧房改造项目免收旧区改造费、市政设施配套费、绿化补偿费、土地管理费、房屋交易管理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道路占用费、垃圾清运费、原房屋建筑面积的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得征收建校费。对被拆迁居民,按照国家和省城市危房拆迁管理政策取得的拆迁补偿款,免征个人所得税;对拆迁居民重新购置住房的,购房款中相当于拆迁补偿款的部分免征契税,对超出部分征收契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三改”(即城中村、旧城区和危旧房改造)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名单附后)。负责市区城中村、旧城区和危旧房改造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区、县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充实力量,落实经费和人员,每年向市“三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上报计划,经批准后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区、县政府的政绩考核内容。
(二)明确职责。市规划局负责“三改”工作的规划、编制工作;市国土局负责统筹“三改”工作的用地问题,负责土地指标的解决、土地的征转和供应;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负责危旧房改造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房屋权属登记;区、县政府负责属地的城中村改造、旧城区改造的组织实施,负责拆迁安置和改造后村民的保障和就业工作,负责监督改造方案的实施。各责任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研究制定各个方面的工作细则和操作办法,工作程序,逐步规范“三改”中遇到的问题,使此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的轨道。
(三)招商引资。精心筛选出一批“三改”项目,适时召开发布推介会,对城建项目的开发、建设、设计进行公开招投标,最大限度地招大商、引巨资,努力提高建设档次、水平和规模。
(四)提高效率。市“三改”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督导,每季度对各区改造进展情况进行公示。市有关部门要站在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的全局高度,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以最优质的服务、最高效的审批为“三改”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便利,及时解决在规划、土地、拆迁安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加大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各区、县政府、办事处、居委会要切实负起责任,坚决遏制各类违法建设行为,保证“三改”工作规范、有序、和谐推进。
本意见由市“三改”办公室负责解释,原有规定和本意见不符的,以本意见为准,未重新规定的,按原规定执行。
二〇〇八年七月十日
第五篇: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中村
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旧城区和危旧房改造的意见(试行)
(政字〔2008〕19号)
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城镇建设“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改善城市容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促进中心城市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加快城中村、旧城区和危旧房改造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关于城中村改造
(一)加快编制改造规划
1.城中村改造规划由村委会(含村改居)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区、县政府(管委会,下同)负责组织,列入下改造计划的城中村必须在上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
2.城中村改造规划要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统筹考虑村民安置、经济发展和区域城市功能等因素,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对适于合村并建或集中改造的相邻城中村和老城区,按照优化整合原则,统一编制规划。
3.城中村改造规划,经市规划部门审定后实施。对违反改造规划,未按规划实施的单位和个人,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处罚。
4.正在实施改造的城中村继续按原批准的规划执行。在实施改造过程中,如确需变更城中村改造规划时,须按原程序报批。城中村改造规划批准后两年未实施的,须重新编制报批。城中村改造规划未经批准,不得实施。
5.在城中村改造规划确定范围内,市规划局不再审批其它建设项目。城中村规划改造范围内的所有产权单位,无论隶属关系,应服从该城中村改造规划。
6.城中村改造范围(即京珠高速公路以西、南水北调总干渠以东、规划北外环以南、南外环以北的范围内)以外,2000米以内城市周边的村庄,一律停止单村改造。提倡多村合并改造,并纳入城中村改造计划管理。对擅自改造的村庄,由区、县政府负责查处,并追究乡村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强化计划管理
城中村改造要突出重点,实行计划管理。计划安排要坚持“四个围绕”和“四个优先”,即:围绕城市功能的完善、围绕中心城市的环境改善、围绕城建重点工程的实施、围绕主干路网建设;优先改造阻街阻路的村庄、优先改造主干道两侧的村庄、优先改造已经开始又具备改造条件的村庄、优先改造区片整体开发的村庄。城中村改造计划由市规划部门商区、县政府制定,报“三改”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区、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三)采取合理改造方式
村委会(含村改居)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城中村改造的主体。城中村改造在充分尊重广大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应根据本村的实际,可采用村集体实施改造、村集体融资联合改造、开发商独立改造、政府整合改造等多种方式。可以一次性改造建设,也可以分步实施改造建设。与老城区相连的可以和周边城区进行连片改造。
(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1.城中村改造范围和用地规模由市规划部门商市国土部门在批准的城中村改造规划中界定。城中村改造范围和用地规模以合法用地手续为基础,原则上不突破村庄建成区范围和用地规模。根据整体规划,城中村用地可通过土地等量置换整合改造。
城市道路、绿地等公共设施占用城中村用地的,原则上通过提高容积率的办法解决,一般不再安排补偿占地。
2.城中村改造用地纳入全市用地计划。城中村用地范围内有合法手续的用地部分,按程序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城中村改造范围内非建设用地和整合置换用地部分,分按计划安排用地指标。由村委会以净地交由国土部门依法进行征收,纳入储备。原则上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非建设用地土地出让净收益的70%返回给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剩余的30%作为全市城中村改造调剂基金,由市政府统一调剂使用。置换出的土地,由市政府依法征收,纳入储备。
3.城中村改造范围内村民住宅安置用地和解决村民长期生计用地(商业用地),应在改造规划中确定,以划拨方式供地。一般应安排在城中村合法用地范围内;整理出来的可开发用地以公开出让方式供地。村民住宅安置用地,按照村委会通过拆迁安置补偿的办法测算。人均安置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人均占地面积不超过45平方米。解决村民长期生计的商业用地,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人均商业面积控制在5-15平方米。沿主次干道摆放商业的,按《邢台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
按照规划部门批准的修建性详规,城中村改造的容积率一般掌握在1.7,鼓励建设单位节约利用土地,建设高层建筑,在控规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容积率。具体办法由市国土、规划部门制定并实施。
4.鼓励村委会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有实力的土地开发单位整体实施城中村改造。土地整体开发可实行利益承诺制,由村委会与开发单位签定协议,土地开发单位未竞得土地使用权时,承诺的利益可以纳入拆迁成本。
5.城中村在原址上分期分批实施改造的,可一次性办理完土地征转手续,根据改造进度可以分批办理供地手续。
(五)妥善处理拆迁安置
1.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实行“一村一案”。拆迁安置方案由区、县政府指导城中村改造实施单位制定,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体大会或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经区、县政府审查同意后,附带村民户口册报市“三改”办公室备案后实施。
2.实施城中村改造,应当按照旧村整体拆除,优先建设安置住宅的原则进行,确保被拆迁人及早入住。旧村未拆除的,回迁安置住宅未建设的,其他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应在区、县政府组织、监督下实施。
3.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公开出让土地上所建住房,规划、建设部门在审核户型设计时要强制安排一批30-60平方米的小户型住房,建设规模在制定城中村改造计划时,由房管部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
4.对按规定给予补偿或安置后,仍难以支付差价款的困难村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城中村改造实施单位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照顾解决。
5.未经依法批准,没有取得合法手续私自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按照违法建筑处理,不予补偿。
(六)实行政策支持
1.城中村改造除划拨的住宅和商业用地外,剩余部分由村委会以净地方式委托国土部门公开出让,成交价扣除国家规定规费和城中村改造调剂基金后,3%留给区、县政府用于组织城中村改造工作,剩余的97%返还村委会,用于村民安置、社会保障和公益事业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2.城中村改造中用于安置村民的新建住宅和解决村民长期生计的商业、服务及办公设施,免收旧区改造费、市政设施配套费、绿化补偿费、土地管理费、房屋交易管理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道路占用费、垃圾清运费、原房屋建筑面积的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得征收建校费。对于公开出让部分上述费用,由获取土地使用权的开发单位全额上缴,然后由市财政部门按照“收支两条线”方式进行列支,全部返还给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村民安置、生活保障、公益设施建设。
3.城中村改造中通过划拨供地用于安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新建住宅、非住宅可按规定申请登记、核发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上市交易须补交土地出让金。
公开出让土地上所建项目按照有关规定缴费,依法进行权属登记、核发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
二、关于旧城区改造
根据国家新的政策,对我市去年出台的《邢台市旧城改造暂行办法》(邢政〔2007〕32号)进行部分调整和补充。
(一)旧城区改造项目由区、县政府申报,市规划部门审核,市政府“三改”领导小组批准。
(二)旧城改造由区、县政府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有实力的土地开发单位整体实施。土地开发可实行利益承诺制,由区、县政府与开发单位签定协议。土地开发单位未竞得土地使用权时,承诺的利益可纳入拆迁成本。
(三)旧城区改造的土地供地以净地方式出让,不再进行毛地出让。土地出让方式必须采用招拍挂方式,并附有市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
(四)实施旧城拆迁前,应将拆迁补偿方案及被拆房屋所有权证书的复印件集中上报市“三改”领导小组备案,作为新建房屋在登记时享受优惠政策的依据。所有权证正本待拆迁完成后,由区、县政府集中上报市“三改”领导小组备案。
(五)旧城改造的土地出让总成交款,扣除国家规定的规费外,7%作为市旧城改造调剂基金,3%用于区、县政府组织旧城改造工作,其余部分由市财政部门按照“收支两条线”方式进行列支,返还区、县政府,再由区、县政府返还给土地开发单位;旧城改造项目中的市政设施配套费、绿化补偿费、土地管理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道路占用费、垃圾清运费、原房屋建筑面积的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先由获取土地使用权的开发单位按规定上缴,然后由市财政部门按照“收支两条线”方式进行列支,全额返还给区、县政府,再由区、县政府返还给土地开发单位。如果土地开发单位获取了土地使用权,可免缴上述费用,旧城改造项目不得征收建校费。
(六)解决好旧城改造中的回迁安置问题。旧城改造项目内的住户的回迁安置问题由属地政府负责,属地政府要做好土地一级开发阶段回迁需求和房地产开发阶段回迁供给的衔接工作。旧城改造地块土地公开出让方案由市国土部门商区、县政府制定,出让方案中要充分考虑回迁需求;旧城开发项目的户型设计要优先满足回迁户的需求,规划、建设部门在审核户型设计时要强制安排一批30-60平方米的小户型住房,建设规模由负责回迁安置的属地政府确定;旧城改造实施项目内的原住户符合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或廉租住房政策的,优先享受相关政策。
三、关于危旧房改造
(一)实施范围。在城市建成区内未列入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范围内的住宅区,经鉴定为危房或建设年代较长、影响城市形象不雅建筑,且一般不在城市主干道两侧,10亩以下不能连片开发地块,可列入危旧房改造范围。
(二)组织形式。危旧房改造工作在市“三改”领导小组领导下,统一由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市住房保障部门要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实力较强、信誉良好的所属单位具体实施危旧房改造工作,必要时也可选择本部门以外的单位具体实施。
(三)办理程序
1.项目建设单位持如下材料向市住房保障部门提出改造申请。(1)规划意见;(2)国土意见;(3)改造申请书;(4)房屋及土地权属证明;(5)房屋鉴定报告;(6)房屋改造方案;(7)房屋改造合约或职代会决议。
2.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对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核实和把关,条件成熟的,出具《危旧房改造初审意见》,并附相关材料报市政府“三改”领导小组审批。
3.经市政府“三改”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后,项目建设单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规划、土地、拆迁等手续。
(四)相关政策
1.危旧房改造项目拆迁补偿安置,实行以原址实物安置为主,货币补偿为辅的原则,安置办法和补偿标准参照《邢台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执行。危旧房改造实施项目内的原住户符合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或廉租住房政策的,优先享受相关政策。
拆迁公有房屋的,原则上应先将房屋出售给具有合法租赁手续的住户,出售时参照房改有关政策执行。
2.改造时未使用的房屋维修资金,直接转化为改造后安置的房屋维修资金。
3.危旧房改造项目以建设普通商品住房为主,按照国家普通商品房的规定设计和建设。
4.安置回迁户后剩余住房应强制安排一批30-60平方米的小户型住房。建设规模在年初由房管部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
5.在符合城市规划条件下,土地性质是划拨或出让住宅建设用地的,由国土部门编制出让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按照协议出让方式供给原土地使用单位,由原土地使用单位补缴土地出让金后,办理土地使用证。
6.对原拆原建的单体或非常零星的危旧房屋,必须实施改造的,但项目自身又无能力给
予补偿,给予政策倾斜,所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财政部门拨付到市住房保障部门,由市住房保障部门全部返还给土地出让金缴纳者。多建的住房由市住房保障部门全部销售给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对象。
7.危旧房改造项目免收旧区改造费、市政设施配套费、绿化补偿费、土地管理费、房屋交易管理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道路占用费、垃圾清运费、原房屋建筑面积的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得征收建校费。对被拆迁居民,按照国家和省城市危房拆迁管理政策取得的拆迁补偿款,免征个人所得税;对拆迁居民重新购置住房的,购房款中相当于拆迁补偿款的部分免征契税,对超出部分征收契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三改”(即城中村、旧城区和危旧房改造)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名单附后)。负责市区城中村、旧城区和危旧房改造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区、县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充实力量,落实经费和人员,每年向市“三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上报计划,经批准后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区、县政府的政绩考核内容。
(二)明确职责。市规划局负责“三改”工作的规划、编制工作;市国土局负责统筹“三改”工作的用地问题,负责土地指标的解决、土地的征转和供应;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负责危旧房改造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房屋权属登记;区、县政府负责属地的城中村改造、旧城区改造的组织实施,负责拆迁安置和改造后村民的保障和就业工作,负责监督改造方案的实施。各责任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研究制定各个方面的工作细则和操作办法,工作程序,逐步规范“三改”中遇到的问题,使此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的轨道。
(三)招商引资。精心筛选出一批“三改”项目,适时召开发布推介会,对城建项目的开发、建设、设计进行公开招投标,最大限度地招大商、引巨资,努力提高建设档次、水平和规模。
(四)提高效率。市“三改”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督导,每季度对各区改造进展情况进行公示。市有关部门要站在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的全局高度,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以最优质的服务、最高效的审批为“三改”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便利,及时解决在规划、土地、拆迁安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要加大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各区、县政府、办事处、居委会要切实负起责任,坚决遏制各类违法建设行为,保证“三改”工作规范、有序、和谐推进。
本意见由市“三改”办公室负责解释,原有规定和本意见不符的,以本意见为准,未重新规定的,按原规定执行。
二〇〇八年七月十日
附件:
邢台市“三改”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戴占银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臧修臣 市城建领导小组组长助理、市拆违办主任
焦朝君 市政府办公室调研员、市城建办主任
成 员:郭星朝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城乡规划局局长
田留双 市建设局局长
张志峰 市城管局局长
李秋喜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柳金钟 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徐兰军 市财政局局长
姜桂莲 市发改委主任
刘鸿志 市人防办主任
张 辉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副局长
吕志成 桥东区区长
孙胜利 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顾鹏图 邢台县代县长
郭和平桥西区常务副区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焦朝君兼任。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审定“三改”方案和制定改造计划;调查研究“三改”工作,完善“三改”配套政策;指导、督导、协调、考核各区、各部门“三改”工作。
发布部门: 发布日期:2008年07月10日 实施日期:2008年0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