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监督机制
建立沙溪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监 督 机 制
为了顺利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增加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工作监督机制。
一、中心心学校全程参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相关工作,加强过程监管,杜绝违规违纪事件发生。
二、增加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1、设立举报电话和信箱。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举报电话和信箱(监察局:0718—7282886;教育局:0718—7282815;财政局:0718—7286059;乡人民政府:0718-7861156;乡中心学校:0718-7861335),接受社会广泛的监督。
2、搞好相关信息公开工作。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教育网和学校公示享受国家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和享受政策待遇的学生信息,公开我乡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操作程序、过程,防止滋生腐败行为。
第二篇:监督机制
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监督机制
为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改变干部工作作风,特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我乡机关效能建设监督机制,以强化内外部监督,提高办事质效,推进行政效能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在贯彻执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三大制度的基础上,我乡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机关作风建设考核评比实施方案》,把工作纪律、服务质效、责任追究等与行政效能建设相关的内容全部列入考核评比范围,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二是成立机关行政效能领导小组和机关作风建设评小组,领导和监督行政效能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三是加强效能监察。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建立快捷、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认真做好投诉件的查办、督办、联办、转办工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四是加强明查暗访。继续加强效能行风监督员队伍建设,不断创新监督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明查暗访的监督效果。下半年组织几次集中的明查暗访活动,同时实行办事跟踪调查、督查制度。
五是加强考核评议。进一步强化效能建设的考核监督,结合工作考评、公务员考核、党员民主评议、领导干部述职评廉,把效能建设列入干部考核之中,作为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依据之一。
第三篇: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关键财务管理岗位的定期轮换制度
企业为了加强对资金、资产管理,防范化解资金、财务风险,应对财务会计、现金会计、销售会计、采购会计等财务、资金管理岗位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轮换制度,以确保企业财务资产、资金的安全。
第1条 为促进公司资金管理人员全面熟悉业务,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于资金管理等各项工作,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本制度所称岗位轮换(又称轮岗),是指公司内从事资金业务管理的专职人员有计划地调换岗位。
第3条 实行岗位轮换的资金业务管理的关键岗位,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在内部公布。
第4条 资金业务管理岗位轮换是人才识别与培养工作的一部分,应坚持工作需要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使轮岗工作尽量为资金管理人员提供可以选择的成长空间。
第5条 资金管理人员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原则上每3年轮岗一次,因工作需要或特殊原因,经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期。
第6条 公司关键财会岗位可以实行强制休假制度,并在最长不超过5年的时间内进行岗位轮换。
第7条 所有确定为轮岗的资金管理人员应无条件服从分配,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对不认真履行资金业务管理职责,无正当理由不轮岗的资金管理人员,调离资金业务管理岗位。
第8条 财务部确定资金管理关键轮换岗位及对应人选计划,经财务总监同意,报人力资源部备案后实施。
第9条 轮岗前应制订轮岗计划,内容包括对轮岗目的、轮岗具体安排、新岗位的职责描述等。
第10条 轮岗人员的工作交接。资金管理人员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资金业务管理工作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接替人员应当认真接管移交工作,并继续办理移交的未了事项。第11条 资金管理人员在办理移交手续前要做好以下八项工作。1.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
2.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
3.移交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有关电子数据应在实际操作状态下进行交接,同时系统管理员在会计交接之日更换岗位操作员。
4.资金管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必须有监交人员负责监交:一般资金专员交接由资金主管负责监交;资金主管交接由财务部经理负责监交;财务部经理交接由总经理负责监交。
5.移交人员在办理移交时,要按移交清册逐项移交;接替人员要逐项核对点收。6.对需要移交的遗留问题,应当写出书面材料;离岗者对继任者面临的问题可提出解决建议,并可协助解决。
7.及时对轮换岗位的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使轮岗人员迅速了解工作内容及业务知识,保证工作能顺利进行。
8.人力资源部会同财务部对轮岗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对轮岗效果进行调查评估,进一步完善轮岗制度。
2015年内控制度落实自查报告
根据市社保局《关于转发省社保中心〈开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工作检查评估的通知〉的通知》(赣市社险字23号)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检查评估小组,认真自查评估,现就自查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情况
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工作,是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的本质要求,也是规范经办机构各种行为,实施自动防错、查错和纠错,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重要手段。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我局从社会保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出发,形成了一套事事有复核、人人有监督,行之有效、科学规范的社保工作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建立对社保基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机制。
1、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内部制衡机制
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不相容岗位不能一人兼任的原则,设置了财务、业务、稽核和待遇审批等部门。在各部门内部再进行岗位细分,财务部门要求会计与出纳分设,业务部门要求设立业务受理、复核、系统管理员等岗位,待遇审批部门要求设立受理、复核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形成责任明确,相互制约的内部制衡机制。
突出加强对资金结算过程的监督。一是靠财务部门内部的监督,出纳经手的每一笔资金收付业务必须经另一财务人员复核,每天下班前,另一财务人员对出纳当天收缴的社会保险费存入开户银行的情况要再次进行复核;二是靠对账制度来约束,每天、每月、全年都要进行对账,业务部门每天开出的票据与财务部门实际收到的资金核对一致,不一致的查明原因及时解决,月份、终了,财务和业务部门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核对月份和发生额,确保月发生额与当期日发生额累计数核对一致;三是靠内部稽核来监督,充分发挥稽核部门职能作用,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社保基金的运行进行稽核,提出稽核意见和改进建议,促进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形成了对社保基金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
2、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建立组织严密、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
按照既高效、便捷又安全、严密的原则,建立涵盖社保基金从进口到出口,涉及财务、业务、待遇、稽核等各部门的。要求加大复核、审核、稽核作用,强化内部控制功能,最终达到一个人不能办理社保业务的要求。
参保单位到业务部门办理缴费基数调整、社保待遇调整等业务,受理人审核后,必须经复核人复核,并经稽核部门稽核后,方能办理;业务经办人每月都要对社会保险待遇本月发放情况与上月发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经复核人、业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复核,稽核部门稽核,局领导审核后转财务部门办理支付。财务部门出纳收取社会保险费、拨付社保待遇必须经另一财务人员复核;财务专用章和个人名章由两人分开管理;安排专人从源头抓好社会保险费专用收款票据的管理;每月与开户银行和财政部门对账,财务负责人对对账情况进行复核。待遇审批部门应建立档案联合审查制度,审批社保待遇必须经四人审核小组共同审查档案,经稽核部门稽核后,报局领导召开办公会审批。
3、加强内部稽核,确保各项规范和流程得到贯彻落实
有了好的规范和流程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但把规范和流程贯彻落实好则是关键所在。根据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对照《内部社会保险业务规范和流程》,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法,对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待遇审批部门执行社保政策和工作流程情况进行稽核。稽核完毕后,向单位领导汇报、分析稽核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向被稽核部门反馈稽核情况,促进社会保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4、建立工作流程运行分析制度
社会保险工作政策性强,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必须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订完善。我局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在已有的业务规范、工作流程基础上,应建立工作流程运行分析制度,主要领导亲自抓。定期召开会议,财务、业务、稽核、信息网络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参加,工作人员结合工作分工,对当期工作流程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逐条梳理,对发现的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流程,及时进行修改,从而保证了工作流程的严密性和适用性。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社保基金管理能力
社会保险干部队伍是社保基金的直接管理者,其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保基金管理的质量。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将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进行适当的岗位交流,熟悉社保基金从入口到出口的业务流程,加深对社保政策的理解。平时要注重利用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分析经济案件犯罪心理、犯罪过程,加深对经济犯罪危害性的认识,保持警钟长鸣,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一专多能、廉洁勤政”的工作能手。
二、存在问题
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尚处于初级发展阶 段,对于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部分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内部控制与长期形成的习惯和思维定势必然会有冲突,形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内部控制建设需要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
1、控制执行人与控制对象之间的矛盾
控制执行人即社保经办机构的稽核部门及稽核人员,控制对象是社保经办机构业务经办人员(包括负有审批职责的人员)、参保单位等。这方面的矛盾表现在:当社保经办机构和经办人员以习惯思维处理业务分工和办理各项社会保险业务,处理和办理的方式、方法和结果不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时,由于稽核人员按工作职责进行纠正、要求整改而产生的对立和冲突。如缴费基数核定,大多数社保经办机构和经办人员仍然沿袭参保单位申报多少即核定多少。因此而产生错核、漏核,产生少报、瞒报,这种核定方式违反了《经办业务规程》的规定和上级文件的要求。又如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环节的审核,内部控制要求严格覆行审核职责,不仅要核查待遇审批表、养老金发放名册,还必须核查相关的支付依据和计算过程,以控制经办环节的舞弊和失误。但现实中审核、复核、签批流于形式,经办环节出现的失误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的现象依然存在。另外,参保单位瞒报缴费基数、人数,少缴社会保险费,或是恶意欠费,也属于控制执行人与控制对象的矛盾。解决这类矛盾需要刚性的法律支持,但是社保经办机构仅有稽核检查权,没有行政处罚权,纠正的难度大,这又形成了矛盾的另一方面。
2、专业人员不足的客观现实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
内部控制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岗位、不相容岗位分离;要求部分岗位专职、不得兼任和包办风险控制岗位的工作;要求岗位与岗位之间要形成必要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是社会保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社保经办机构需要足够的人员编制,能够合理地设置岗位,配置人员,才能满足内部控制基本的条件。而目前我县专业人员不足又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因此,内部控制建设还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
三、加强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1、加大执法力度。根据劳动保障部颁发的《社会保险稽核办法》的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稽核的责任人,所以我们社保机构必须运用该《办法》赋予的权力,加大宣传力度,鼓励职工来监督企业申报缴费基数,让他们知道企业少报、瞒报的后果。加大执法力度,真正有效遏制瞒报、冒领等违规行为。
2、加快制度规范。建议尽快建立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规范,从制度上、程序上、处罚上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险稽核行为,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稽核行为规范化,切实做到依法稽核、依法处罚。同时,建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授权社保机构对稽核中发现的问题行使行政处罚。
3、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补充、修改完善,以保持其时效性。就我州目前的情况来说,除了按实际情况的变化修改、补充现有的内控制度外,还应增加部分内控制度。一是建立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明确规定哪些岗位是不相容岗位,要严格分离。哪些岗位要专职,不得兼职。哪些职位不得兼任和包办其他职位的工作。二是建立审批制度,规定哪部分业务必须经过审批,哪些职位的人员承担审核、复核、审批的职责。经办人员必须提供哪些资料给审核、复核、审批人,审核、复核、审批人必须核查哪些资料后才能签字。三是建立执行内控奖惩制度,规定部门和个人定期对执行内控制度情况进行自查和自评,稽核部门定期开展内控执行情况检查,并综合自查自评和检查情况作出评价。执行内控制度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执行内控制度差,或是业务操作违反内控制度规定,造成社保基金损失的,视情节给予戒勉谈话、通报批评、责令追回损失、赔偿、警告、记过等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建议组织异地交叉稽核。在稽核工作中,大多数能够客观公正核定单位和个人的缴费基数。但是有时侯,“人情基数”也可能发生,另外碰到“钉子户”拒绝或阻碍稽核工作也有可能发生。杜绝此类事件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异地交叉稽核。
5、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和充实专业化的稽核工作人员队伍;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第四篇:内外监督机制
[编者按: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切实做到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山西省晋城市国土资源局在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同时,聘请了一批长期担任市委、市政府以及各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老干部担任国土资源监察专员,并请他们参与该局的重大决策。这些老干部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广泛的社会关系和很高的政治素养,在监督国土资源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进了该局的行风建设,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最近,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的通知》。晋城局在建立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贯彻落实部《通知》精神,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价值。]
山西省晋城市国土资源局围绕依法行政这个主旋律,在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内外部监督机制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果。
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监督机制
依法行使法定权力,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晋城市国土资源局成立后,在全局制定了内部会审制、集体决策制、承诺制、督察制、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重点科室、重点岗位实行重点监管,建立了干部职工廉政档案,形成相互制衡、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今年该局又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对审批项目能取消的彻底取消,能下放的立即下放,能公开的全部公开。在完善窗口办文、内部会审、集体决策、每日公示等制度的基础上,加大督察、催办和限时承诺力度。凡不能在承诺期限办结的审批事项,由局纪检监察室查明原因,属于办事推拖、效率低下的给予通报批评。
二、规范内部监督制度。在已建立的竞争上岗和廉政档案基础上,完善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责任制,以岗定职,以人定责,严格责任追究程序,建立执法人员资格审查、岗位培训、业务考试、不合格人员离岗和辞退制度,做到持证上岗、文明执法。对违法作为或消极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建立健全行政处罚听证制度,完善行政复议制度,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继续加强国土资源系统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没。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责任制,细化指标,认真考核,并落实谈话提醒制度。教育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把严格执法同主动服务经济建没有机结合,改变衙门作风,形成国土资源系统政令畅通、执法严格、优质服务、廉政勤政的行业新风。
外部聘请监察专员加强监督
相对于内部监督而言,外部监督范围更广,约束力更强,监督的力度更大。为加强对国土资源管理的外部监督,目前,该局正式聘请了28个国土资源监察专员。
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外部监督,该局实行的监察专员监督机制,有着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一是监察专员的素质高。该局聘请的都是曾经长期担任着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门主要领导的老同志,他们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工作联系面广,社会影响力大,有着很强的组织领导、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建言献策的能力。二是监察专员被赋予一定的参与决策的职能。该局出台的各项政策、工作部署,都定期或及时向监察专员通报。在一些重大事宜上,还将直接邀请监察专员参与决策。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头绪多,监察专员可以通过开展专门调研,反映真实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国土资源部门在决策上出现重大失误。三是监察专员集监察、信息、宣传工作于一身。受聘的监察专员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专员们既对国土资源部门依法行政进行监督,又能搜集各方面信息,及时反馈给国土资源部门。在开展监督调研工作的同时,专员们还能向当地群众宣传普及国土资源法律知识。
为保证监察专员顺利开展工作,该局提出对受聘的监察专员做到四个确保:第一,定期进行工作通报;第二,为监察专员每人订阅一份国土资源报刊,让监察专员及时了解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及各地国土资源管理经验;第三,提供必要的补助经费,保障监察专员搞好调研活动;第四,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监察专员对所有行政执法有监察的权力,所到之处必须予以配合。
国土资源监察专员制度是一种互动和良性循环的外部监督机制。监察专员通过参与决策、指导工作、监督管理。使国土资源部门的各项工作能及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不断完善提高。通过监察专员反复的上情下传、下情上达,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进而推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篇:如何发挥监督机制作用
如何发挥监督机制作用
作者:侯永和日期:2010年12月10日
在现代化企业的运行管理体制中,必须有效地发挥监督机制的监督作用,科学系统的对全过程管理进行控制,在决策前实施监督,能防止决策的错误,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实行监督,能提前排除问题和杜绝潜在隐患,防止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离目标的现象。因此,在实施控制监督中要体现超时性、针对性、适时性,要将监督机制有效地纳入控制网络之中,使管理系统封闭。同时,要力求监督的民主,监督的公开,监督的质量和管理效果,从而达到监督与防范的目的,推动各项目标管理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现代化企业的运行管理体制中,监督机制是管理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环节,尤其是在机构调整、人员精简、管理岗位减少的情况下,更显示出监督机制所处位置的重要。
一、监督是过程正常运行的保证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或人际关系中,还是各种职能活动中,控制都是普遍存在的。从控制理论来理解,监督就是多过程的一种控制,监督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纠正一切违反国家行政管理要求的行为,防止和纠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其目的在于确保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保障各项政策纪律的执行到位,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不受任何监督的“全权”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在决策前实施监督,就可以防止决策的错误,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实行监督,可以提前排除问题和杜绝潜在隐患,以防止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离目标的现象,这就是监督的预防作用。
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因为不可预料的因素存在,或者是情况发生了变化,均可影响决策的正常执行;另一方面,多种人为因素,例如官僚主义、利己主义等的干扰,也妨碍决策的实施,在上述情况下,必须依靠监督机制去对其失误或过失进行纠正,这就是监督的补救作用。
既然行政管理中出现不当和失误是在所难免的,那么当失误出现之后,简单机制即可查明原因,弄清是非,判明责任,以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这就是简单的改进作用。
监督机制的预防作用,补救作用和改进作用的正常发挥,是管理过程正常运行的保证。
二、当前妨碍监督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
1、监督机制不健全,人员不齐不力
当前,一般企事业单位和部门中,其简单机构主要有:基建、监察、审计、工会等机构。这些机构在某些单位或部门形同虚设,么二厘毫 精简机构,他们人都是主要对象。一个上万职工的单位,往往只配2——3人从事上述某一部门的工作,或是把这些部门作为安置即将退休的干部的场所,成为老、弱、病、残人员的“收容所”。
2、职责不清,任务不明
有些单位或部门的机构变成了办案机构,不出问题无事干,出了问题就办案。封闭原理应用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适时性和同步性,“办案”仅仅是发挥监督机制的改进作用,仅对后续过程有借鉴作用,起不到对正在运行的过程实施控制的作用(补救作用)。
3、抽梁换柱,职责混淆
有些单位或部门的监督机构的主要领导,又兼任执行机构的重要职务。这样一方面削弱了监督机构的力量,使这些领导同志不能专心从事执法监督工作;另一方面对干部 也是不利的。因为行政机关的领导是主要的被监督对象,从而使监督人和被监督对象混淆,不但造成监督不力,而且为不正之风开了方便之门。
4、信息短路,闭门造车
有的单位或部门领导在作出重要决策之前,不咨询监督部门的意见,研究重要决策的会议,又不让他们参加,使这些部门对本单位的许多重大问题情况不明,当然,无法实施咨询与监督,这是造成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监督的主要措施
这里暂且不谈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工作的监督,不谈对执行力情况的检查监督,仅就单位或部门如何加强监督机制谈点认识。
1、学习并合理运用封闭原理
封闭原理是指系统内的控制网络必须形成一个严密的回路,这样才能实行有效控制。如何运用封闭原理实施有效控制,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其主要规律与做法有:一是封闭要有超时性。在系统运行之前,要预计各种偏离目标的因素,提前采取控制措施,使决策者始终掌握主动权,避免不应有的损失或失误。二是封闭要有针对性。在系统允许过程中,偏离目标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只有针对某一情况而采取对策,实施封闭,才能杜绝偏离目标的后果。三是封闭要有适时性。只有对过程的运行,实施同步适时地控制,才能使过程正常运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封闭不适时,就等于没有封闭。此外,由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领导的预测与实际总是存在差距的。那么预先设计好的封闭系统,在允许过程中,就可能产生新的失控因素,破坏系统的封闭。绝对封闭的系统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决策者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不断调整控制手段,使系统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封闭。
2、要将监督机制有效地纳入控制网络之中,使管理系统封闭
现代管理学认为:决策、执行、监督、咨询、信息是构成完整的管理系统的五大机构,缺一不可。只有这样对一个管理系统而言才是封闭的。各尽所能、各尽其职,才能将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各项工作领导好、管理好。所谓有效的纳入控制网络,就是不要把监督、咨询、信息机构当陪忖、当“花瓶”,而是有职有权,在各项工作的决策、执行、总结、验收的全过程中,均应有这些部门参与,有他们的具体任务。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作为决策者,应当允许和欢迎咨询,监督部门与自己“唱反调”,做到兼听则明,否则系统封闭也是不可能的。有的决策从一开始就是错的,究其原因就是决策者未做到兼听则明。例如,某人提出要开发某一产品,要求决策者贷款,总是向决策者灌输各种有利条件,而决策者对具体情况不熟悉,又不让咨询、监督部门去做点调查研究,提出意见或建议后再定案。而是仅听了一言之词,以为有利可图,就拍板定案,到头来上当受骗,人财两空。这样的事例,近些年已屡有所见。
3、法律、制度中必须有监督措施使法规封闭
要治好一个单位或部门,决策者除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颁布的各项法规和政策外,还必须根据本单位或部门的工作实际,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这是必然的。但如何使这些规章制度行之有效,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必须将监督与奖罚作为重要的条款列入构成封闭的法网,法不封闭等于无法,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那些损公肥私者,谋取暴利者大都是钻了我们的法不成网的空子。
4、决策实施过程中必须有监督措施使过程封闭
过程封闭是适时控制、发挥监督的补救作用使过程运行与监督相同步所必须的。监督必须贯穿于过程的发生、发展与结束的全过程,过程无监督等于过程不封闭。
监督机制参与过程控制、执行或制订与本过程有关的法规,均是过程中有效的监督措施。但是,这还不够,要使过程封闭,使决策得以正常实施,还必须有民主监督措施。民主监督也是监督,这里单独提出来,是因为它常被决策者所忽视。决策者应将各种决策意图交给群众,欢迎群众通过舆论、来信、来访与申诉等方式对决策及实施过程实行监督。民主监督中还有一点应特别引起决策者的重视,即要认真发挥党外民主人士、专家的监督作用,这些同志大都有一技之长,又生活在群众之中,他们的意见或建议往往是十分宝贵的。
综上所述,一个单位或部门的领导集体,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之中,做到了系统封闭、法规封闭和过程封闭,其监督机制的作用就能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