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破发展难题,勇气当改革“先锋”

时间:2019-05-13 05:0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破发展难题,勇气当改革“先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破发展难题,勇气当改革“先锋”》。

第一篇:改革破发展难题,勇气当改革“先锋”

改革破发展难题,勇气当改革“先锋”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资源日趋贫瘠、环境日益恶化对社会发展的阻力越来越大,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这些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要破解发展难题,只有迎难而上,勇气当先,勇于创新,靠改革加以解决。

勇气当改革“先锋”,杀出一条改革路。鲁迅曾说:在中国,要想搬动一张书桌,改造一个火炉,大概都要流血。而且,很多时候即使是流了血,这张书桌也不一定能够搬动,这个火炉也不一定能够改造。那么,改革也如此,碰壁流血在所难免。在改革道路上,不怕碰壁,不怕流血,就怕没勇气。只要拿出十足勇气当改革先锋,管他什么体制障碍、机制障碍,管他什么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都会统统退避三舍,为改革放行,杀出一条改革路。

勇气当改革“先锋”,拼出一席发展地。要借助勇气为改革杀出的改革路顺势发展,把握机遇、方能赢得主动,方能拼出一席发展地。勇气改革,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经验。

勇气当改革“先锋”,悟出一道民生经。勇气改革,杀出改革路,拼出发展地不是长久之计,还需借助勇气去大胆承认改革过程中的错误。领悟改革过程中的得与失,总结改革经验。改革改革,有失有得,在改革面前,要勇于承担,勇于挑战,勇于付出。要将勇气置于改革之发展道路上,悟出一道民生经。

勇气当改革“先锋”,绘出一幅致富图。在改革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但只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勇于改革、勇于创新,不畏艰险,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将勇气作为改革“先锋”,以改革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扫除阻碍,杀出一条改革路,拼出一席发展地。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悟出一道民生经。要顺势发展,勇于开拓,勇于奋进,继往开来,绘出一幅致富图。

第二篇:事业单位改革难题难破

事业单位改革难题难破 刘崇顺

2014-06-30 16:00:49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420 次事业单位改革难题难破 刘崇顺

国务院日前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于明天(即7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闻甫出,引起强烈关注。

广东省人社厅昨日发布了关于条例的解读,有关负责人指出,该条例最大的转变是,把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合同关系”,打破终身制,建立包括合同聘用、公平竞争、激励约束、权益保障的用人机制,逐步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目标,进一步搞活用人制度。(广州日报6月30日)

与此同时,2014年上半年,引发社会热议的养老金并轨问题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根据《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该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4年也因此成为养老金并轨破题之年。

据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于5月15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按照《条例》的要求,有分析预计,随着新规于7月1日开始实施,逾三千万的事业编制人员将开始参加社会保险。

然而,有分析指出,事业单位聘用制“有进难出”。事实上,事业单位聘用制早就在实行。在这么多年推用聘用合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个是聘任走形式,或者假聘任,表面上我们签了聘用合同,实际上还是铁饭碗、大锅饭、保险箱。在这么多年推行聘用制过程,我们相关政策规定,对于没有聘用的人员,主要以内部消化为主,不能简单的推向社会,要维护稳定,要和谐,不能出问题,也就是说不能不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至于“养老金并轨”,怎么并?钱从哪里来?成了问题的症结。此番的事业单位社保改革,并没有给出可操作性规定。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养老金并轨的最大难题是从

哪里找钱,养老金制度有3个环节:找钱、管钱、发钱,而这3个环节首先是要找到钱,这也是事业单位改革遇到的最大难题,然后才是如何确定待遇,如何发放待遇。

上述两个问题,一直都是事业单位改革难题,也是事业单位改革难以突破,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此番的事业单位改革,难题仍然难破。

第三篇:转型发展破难题

邯郸市峰峰矿区再就业工作经验材料

转型发展破难题 统筹就业天地宽

中共邯郸市峰峰矿区区委

邯郸市峰峰矿区人民政府

(2004年8月28日)

邯郸市峰峰矿区位于河北省南麓,面积353平方公里,人口50.2万,辖9个镇,148个行政村,68个社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一个以煤焦、建材、陶瓷和电力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工矿区。现有各类企业近1000家,其中原区属国有、集体企业123家,职工16376人,驻区省、市属企业78家,职工总数86953人。由于开发较早、工业发达、企业众多,计划经济时期,峰峰一度是周边吸纳劳动力较多,就业比较充分的地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受煤炭资源枯竭、体制束缚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一大批煤矿关闭破产,许多企业关停并转,导致大量职工下岗失业,高峰时驻区企业有17000余名职工下岗,区属企业也有9700名职工失去工作,这两方面的下岗职工一起涌上社会,都要在峰峰这个有限的市场中找工作谋生活,给再就业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压力。面对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峰峰矿区区委、区政府站在忠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审时度势,创新思路,按照“围绕一个主线,坚持两个统筹,抓好五个结合”的再就业工作总体思路,多措并举,合力推动,使15000名下岗和待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促进了发展,赢得了民心,稳定了社会,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型工矿区加快发展与再就业工作良性互动和双赢的新路子。

一、围绕一个主线

峰峰由过去就业比较充分到现在就业压力巨大,其根源在于长期的单一资源型经济造成职工就业渠道太集中,一旦煤矿和企业关闭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空间太狭小,就业岗位太缺乏,这是引发资源型工矿区再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从根本上化解就业难题,必须从开辟就业新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上找出路。怎样创造就业岗位?无疑,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使职工就业从过去死挤一条独木桥分流到纵横交叉的立交桥是最佳选择。为此,区委、区政府对峰峰的发展之路进行了全局性、战略性调查研究,在科学把握区情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发展潮流和趋势,紧紧围绕“经济转型促发展,加快发展促就业”这一主线,作出了实施“一化三城”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化”,即大力推进城市化;“三城”,即将原先单一的“矿产资源城”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城、商贸旅游城、生态园林城”。“一化三城”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明确了经济转型的各项任务和目标,构筑了峰峰从单一平面的资源型经济向多元立体的复合型经济发展的框架和结构。围绕这一主线和目标,我们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强区、科教开放兴区、商贸旅游活区”三大主题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培育接续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和挖掘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从而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开辟了广阔空间,有效化解了就业难题。

二、坚持两个统筹

一是企地统筹。作为资源型工矿区,峰峰境内城乡交错、工农交叉,驻区省、市属企业众多,国内知名的峰峰集团(原峰峰矿务局)、河北太行集团、邯郸陶瓷集团、邯峰电厂等大中型企业均坐落于矿区,这是有别与其他农业县的独特区情。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企地双方都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促发展、安置下岗职工保稳定的艰巨任务。区委、区政府紧密结合区情实际,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统筹企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力推进“企地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按照这一思路,企地双方在促就业保稳定工作中加强了沟通与合作。在地方谋划再就业总体工作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驻区企业下岗职工一并纳入,统筹安排落实。区就业服务局共为11056名驻区企业下岗职工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在处理下岗职工上访事件中,矿区政府明确表示要将驻区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全力协助驻区企业做好稳控工作;在社区建设中,企地共建文明社区58个,逐步承接了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化职能,解除了企业和职工的后顾之忧,为驻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和服务支持;在加快发展方面,驻区企业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品牌优势,地方提供场地、厂房、水电等基础设施,双方通过拍卖、租赁、入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新上了邯郸市方兴斯格种猪场、振源肉牛养殖场,邯钢彦亭石矿、裕行陶瓷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地共建项目,在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同时,也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据不完全统计,矿区现已与驻区企业合资合作办企业100多家,年总产值达8.6亿元,年创利税693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5000多个,2500余名下岗职工在其中实现了再就业。

二是城乡统筹。由于城市内就业岗位有限,就业条件高,就业竞争比较激烈,于是一部分下岗职工把就业目光从城市工厂转向了农村。对此,我们积极支持和引导,把“退二进一”回农村作为统筹城乡就业市场,转变下岗职工就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的一项具体工作高度重视,协调有关部门通过技术扶持、结帮扶对子、帮助争取资金等多种形式帮助下岗职工到农村承包荒山,兴办养殖小区,领办农业科技园区。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我们通过召开典型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在下岗职工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激励出更多的新典型,先后涌现出投资3000万建设绿色生态小区的王金河、承包荒山500亩的李慧、养猪1万头的邢国安、创建鼓山花菇协会的刘红梅等一大批种养殖专业户和农业科技带头人。他们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普及了科学技术,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又从城市招聘了大批下岗职工,从而起到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拓宽下岗职工就业领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多重功效。在引导下岗职工有序退城进乡的同时,对进城务工和从事个体经营的农民,搞好各项服务,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对携资金到城里创办餐饮、加工等企业的农民投资者,积极帮其跑办有关手续,同时引导他们在招工时聘用一部分下岗职工。通过对城乡就业市场和岗位的互补与统筹,形成了全区城乡一盘棋,城乡互动促就业的良好局面。

三、抓好五个结合一是与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企业新生相结合。由于体制束缚、管理不善、缺资金、无品牌等原因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1998年以来,峰峰原有区属企业大多处于“两停一亏”状态。企业是承载职工就业的舟船,舟破了、船沉了,谈何载客?如何使舟不破,船不沉?唯一出路是企业改制。为此,我们在改制工作中,始终把尽可能多地安置职工就业,维护职工利益放在首位,本着“养老保险不断档,职工分流有途径,安置就业有计划”的原则制定改制方案。特别是针对企业停工停产和亏损破产后,大批职工下岗,而企业的厂房、场地和设备等大量资产闲置这种守着巨额资产没班上的情况,明确提出了“以死资产换活岗位”的企业改制思路,因企制宜,灵活采取零资产转让、等额资产承接等额债务、整建制划转、利用场地等多种办法引进新的生产要素,盘活现有资产,使一大批区属企业实现了彻底的民营化改造,重新恢复了生机和活力。随着企业启动生产和扭亏为盈,使2000余名下岗的职工重新上岗,即将下岗的3000名职工避免了下岗。目前,全区96家国有和集体企业完成改制,共置换资产1070万元,盘活资产2.5亿元,解除债务2.3亿元,职工安心工作,很大程度扭转了以往下岗职工频频上访的局面。

二是与促进项目建设,发展民营经济相结合。为加快“一化三城”建设步伐,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项目立区、兴区战略,强力实施重点项目攻坚战,2004年重点项目建设共安排项目80项,总投资105.7亿元。对新上项目,我们严格实行“三同时”,即立项的同时将创造就业岗位纳入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同时确定用工培训计划,项目建设使用的同时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书,最大限度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随着彭楠120万吨焦化、盛华日用瓷、裕行微波炉专用瓷、峰峰水泥厂日产25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等一大批劳动密集型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这些企业纷纷“招兵买马”,成为吸纳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磁场和主渠道。盛华陶瓷公司投资1500万元的釉中彩出口日用瓷生产线一期工程刚完工,就在邯郸陶瓷集团所属企业下岗职工中招收了68名技术熟练工。全部建成投产后,还将招聘300名下岗职工。由于这些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90%以上是引进民间资本,因此在大上项目建设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目前,全区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8322家,其中成规模的民营企业452家,安置从业人员136892人,占全区从业人员总数的90.7%。

三是与发展商贸旅游,搞活第三产业相结合。按照建设商贸旅游城和区域性物流商贸中心的要求,近年来,全区新建和扩建了顺田购物中心、彭城家具总汇、梦圆家居市场、金谷仓超市等14个综合市场。同时引进天客隆、北京聚宝隆、邯郸阳光集团等国内商贸企业知名品牌,兴建了一大批特色超市和连锁店。目前,全区各类超市已发展到60多家,品牌连锁店80多家,总经销、总代理业务发展到410家,市场建设总面积达到20余万平方米,创造就业岗位7000余个,2000余名下岗职工在其中实现了再就业;在旅游开发方面,依托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规划建设了一大批新的旅游景点,同时对原有的景点周围环境进行绿化美化。现在,初步形成了南北响堂石窟、磁州窑遗址、元宝山城市园林、凤凰山森林花园四大旅游景区,正在向冀南旅游经济强区迈进。旅游的发展有力拉动了交通、餐饮、购物、娱乐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2003年全区各景点共接待外地游客150万人次,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1000名下岗职工在其中找到了就业岗位。

四是与发展家政服务,加强社区建设相结合。矿区城市人口比例大,50万总人口中城市人口占30万。我区从2002年5月开始进行城市社区建设,建立了68个社区。为充分发挥社区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我们提出了“经营社区”的新理念,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把大力发展社区家政服务业作为促进就业,加强社区建设的切入点来抓。各社区都成立了社区服务站,重点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信息中介、衣服裁剪、家电维修、病人护理等便民利民服务。同时,社区还与各物业管理公司合作开发了敬老托幼、社区保安、绿化保洁、物品递送等社区就业岗位。为鼓励下岗职工自主创业,社区居委会还无偿、低偿向下岗职工提供社区的一些基础设施、场地、门面房的使用权,供他们开办各种烟酒日杂铺、餐饮小吃店、家政服务社等商业摊点。下岗女工陈江红投身幼教事业,经过5年多的艰苦创业,在社区创办了全区乃至全市规模最大的民办幼儿园,成为下岗职工在社区创业的典型。目前,全区社区内共开设便民利民服务网点350个,兴办敬老院、幼儿园42个,家政服务公司、服务队68个,500余名下岗女工和“4050”人员在社区实现了再就业。

五是与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由于资源开采需要,峰峰辖区内的很大一部分企业,特别是驻区的峰峰集团、邯郸矿务局所属的一些大型煤矿都建在远离中心城区的偏远乡镇。由于乡镇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要比城市少的多,因此这些企业的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就更加困难。为化解这一难题,我们按照“一化”即“大力推进城市化”的目标要求,站在促进全区协调发展的高度,发挥这些乡镇驻镇企业多、人气旺的优势,抓住我区和村镇、大社镇分别是国家和市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的机遇,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打造再就业的新平台。2003年,和村镇投资6470万元开发了镇东新城区,规划建设了200多户商贸门市。同时启动旧城改造工程,扩建了600余户商贸门店。大社镇2003年投资8000万元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计划投资6000万元开发商贸和住宅小区。小城镇建设力度的加大,拉动了内需,完善了城镇功能,创造了许多就业新岗位,增强了小城镇对劳动力的聚集力和承载力。和村和大社两个镇域内的峰峰集团四矿、通二矿、薛村矿和牛儿庄矿的下岗职工纷纷到镇上承包门市或摆摊设点,依靠自谋职业和自我创业实现了就地就近再就业。他们这些资金和人力的注入,又为小城镇建设注入了活力,实现了互促互动。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

1、加快经济转型,培育接续产业是资源型工矿区化解就业难题的首要选择。资源型工矿区的再就业问题说到底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单一造成的发展空间狭窄的问题。发展的问题不解决,再就业就永远是问题。所以,要化解资源型工矿区的就业难题,必须要确立经济转型与扩大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以转型促发展,以发展促就业,这样才能实现资源型工矿区的二次复兴。

2、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是做好再就业工作的关键。再就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面大,要做好这项工作,单靠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等一两个部门的力量绝对不行,必须动员组织政府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协调联动,从不同侧面和角度为下岗职工再就业使劲出力,形成各条战线齐努力,多措并举促就业的良好局面,才能促进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

3、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是创造性解决就业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面对下岗职工较多、就业压力较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驻区企业多、合作潜力大这一独具的优势。立足这一实际,发挥这一优势,我们提出了统筹企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力推进“企地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从而为再就业工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所以,面对再就业问题,不能只喊困难,而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开拓思路,放宽视野,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用发展的办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

第四篇:争做改革发展的时代先锋

争做改革发展的时代先锋

塔什店镇南岸社区

王晖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春天。这是一个承载人民期望、担当历史使命的新起点。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全面总结了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丰硕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精辟概括了学习实践活动积累的丰富经验,进一步作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保证的重要部署。全党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清醒而坚定地朝着我们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执政能力建设,关系执政基础稳固,关系执政使命完成。我们党执政六十一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一年来,始终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总是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首先动员党自身的力量,切实提高执政能力,进而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更好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乃至世界各国执政党历史上罕见的伟大壮举,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表明我们党具备对全体党员的强大动员能力、教育能力和组织能力。

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法宝。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紧扣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着力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加强分类指导,注重舆论宣传,基本实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和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切实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更加稳固。实践充分表明,这次全党大规模集中教育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我们党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检验着全党同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迫切要求我们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考验,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贯彻落实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各个环节,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这一伟大进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推动我们伟大祖国相继实现历史性转变,迎来实现历史使命的光明前景。面向未来,在我们的肩上,还将担负着相继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2049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梦想。这是我们的光荣,也是我们的幸运。

中华大地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华民族数千年自强不息的奋斗,留给当代中国人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宝贵财富,各民族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辽阔的中国国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一部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诞育、发展、交融,合力形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建设统一多民族伟大祖国的历史。

61年前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翻开了中华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新篇章。回首61年,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历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经验弥足珍贵。61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民族工作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工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民族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大力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制度基础日益深厚牢固,为我们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战胜国内外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基本保障。61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动摇,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坚持维护祖国统一不动摇。归结到一点,就是必须坚持一切从我国民族问题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事实雄辩地证明,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是成功的,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牢不可破的,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完全正确的。对这些实践证明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制度,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并不断加以完善。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重大的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继续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只有切实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使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才能不断形成实现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力量,不断形成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强大力量,不断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强大力量。为此,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奋力开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主线,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我国民族问题实际,既坚持和发扬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成功做法,又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推进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突出群众性、实践性、时代性,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感召力、亲和力、影响力。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积极性,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培育有利于民族团结进步的公民道德准则和社会文明风尚,形成促团结、保稳定、增和谐的强大合力。要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表彰活动,善于发现典型、总结典型、弘扬典型,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广为人知、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各类先进典型作用,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教育群众,带动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建设一支政治上跟党走、群众中有威望、工作上有实绩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强大的组织人才支撑。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民族工作责任制,加强民族工作部门建设,推进民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提供根本保证。总之,要通过全党全国不懈努力,努力使民族工作更加有效、民族关系更加和谐、民族团结更加巩固,形成促进祖国繁荣昌盛、维护祖国统一安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磅礴伟力。

历史和现实深刻昭示我们:团结统一,是各族人民之福;分裂**,是各族人民之祸。对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新中国成立61周年为新的起点,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来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一定会越来越灿烂。

仰观使命之大,我们满怀豪情;俯察任务之重,我们充满自信。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坚强的意志、更加坚定的行动、更加坚实的步伐,更好担当起党的历史使命,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

第五篇:抓党建带队伍助力改革当先锋

抓党建带队伍助力改革当先锋

——省直机关开创机关党建工作新局面

□本刊记者 何雁

“为挽救病人的生命,她无暇照顾生病的女儿,也不能陪伴年迈的双亲„„”讲述着优秀共产党员、省人民医院医生谢晓红的日常工作,宣讲人哽咽了,生动的事迹感染了现场的所有人。7月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表彰大会在海口举行。跟传统的念名单、领证书不同,此次表彰大会采用视频展播、同事宣讲等方式,立体全面地展示了受表彰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个人的感人事迹。

这是海南省直机关“践行核心价值观 助力改革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暨2012-2014先进党组织和优秀个人表彰大会现场。我省78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48名优秀共产党员、9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及10名模范党支部书记受到表彰。近年来,省直机关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改进工作作风为重点,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深化改革年”和“科学管理年”后,省直机关坚持在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走在前,在推进深化改革中勇当排头兵,立足岗位,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理论武装,凝聚改革共识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省委六届五次全会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未来五年的改革方向和路径。为进一步凝心聚力、提神鼓劲,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列入中心组、支部学习计划,列入党员干部培训内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研读、深入学习领会,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使党员干部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省纪委监察厅对全省纪检监察系统深入开展“远学焦裕禄、近学牛开成,做党的忠诚卫士”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建设一支符合党和人民标准要求、始终可以放心、可以依靠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省一中院组织学习以“最美基层干部”翟树全和吴春忠为标杆,铸牢“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司法核心价值观。

领导带头学、专家辅导学、支部深入学、党员立足岗位联系实际学„„形式多样的课程设计,给党员们送上了丰盛的“思想盛宴”和“精神大餐”。课上,专题辅导解疑释惑、明晰思路;课下,精读深读原文,讨论交流比较,明确深化改革路径,确保了学习内容、时间、人员、效果四落实。

“深化改革大家谈”“深化改革与青年担当”„„特色鲜明的系列主题活动,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汇集破解发展难题的正能量,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在支持改革、推动改革中走在前、勇担当、做表率。

为了激发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省直机关工委成立了机关文化传播志愿者队伍,通过面对面、零距离的宣讲方式,互动式、通俗化的宣讲方法,活跃了学习形式,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宣传“凡人善举”“身边好人好事”,加大“五好文明家庭”的创建力度,培育良好的机关道德风尚。并注重运用网络、微信、微博、BBS等新媒体,打造“移动宣讲平台”,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凝聚全面深化改革正能量。

加强作风整治,催生改革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体制变革、结构变动、利益调整的联动过程。要让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过硬的作风是关键。省直机关作为全省党政机关的龙头,作风建设必须走前头、作表率。近年来,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

省纪委监察厅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建立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社会评价机制,组织召开社会评价大会,73个被评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集中述职,147名评价代表现场评价打分,评价代表提出的1780条意见建议还被原汁原味地通报给各相关被评单位进行整改落实。评价结果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被评单位工作上的不足和差距,倒逼各单位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坚持不懈的作风建设,催生了改革新动力。

过去的一年里,省财政厅两次调减省级预算单位公用经费共计5749万元,用于“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提高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中职学校建设等民生事项。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配合省纪委对全省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进行集中整治。2013年,全年处置违规公务用车411辆,收回违规办公用房8套460平方米。

省下来的“三公经费”,用到了老百姓身上,换来了张张笑脸。

坚持不懈的作风建设,还换来了大灾来临时的英勇担当。

受“7·18”超强台风影响,我省各地受灾严重。省直机关冲锋在前,救灾在前,组织救援队、集结志愿者,抢通公路、抢通水电、抢通通信,力保食品安全,力保物价稳定,并多方筹措资金为救灾资金输血,共捐款1000多万元,救灾物资3000多吨,急救药品1000多箱。省直388家预算单位压缩2014年公用经费预算的5%共计2000万元,用于支持农垦和定安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在全省集中整治庸懒散奢贪专项工作检查考核中,省直机关有10个单位被评为“优秀”,105个单位全部达到“良好”等次以上。73个省直单位向社会公开履职承诺,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创办廉政文化长廊、廉政文化活动室、廉政座位牌、廉政网页等品牌,省直机关19个单位成为廉政文化建设“六进”示范点。

2014年,省直机关还把整治利用工作之机谋取不正当利益、“吃拿卡要”作为持续纠正“四风”、整治庸懒散奢贪、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举措,对影响海南发展、破坏海南形象的积习流弊、顽症痼疾实施重拳整治。省直机关各单位正风肃纪,立行立改,清理修正法规制度1530多项,重新制定1280多项,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完善机制建设,深化自身改革

为了保证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彰显党员本色,省直机关单位不断完善各项机制建设,强自身作表率。

经过4次大调研,6次修改考核标准,省直机关工委对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机制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考核重点放在服务中心工作、推进重点任务的完成上,将常态化的工作和动态的工作任务进行区分,既反映机关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又突出体现机关党建工作为推动本系统本部门中心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单位自评、机关党委考评、省直机关工委组织综合考核,考核方式多视角、全方位,这让各单位机关党委既接受上级党组织考核,同时又承担对本单位各支部的考核,充分发挥了考核的“指挥棒”作用。部门党组(党委)抓党建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增强,省住建厅、省地税局等20名厅局党组书记主动兼任机关党委书记。机关党委职能作用发挥更加到位,省委办公厅等35个机关党委跨入党建目标管理先进行列。

省工商局坚持企业登记制度改革与党务工作有机结合,激发工商改革内生动力。2013年,协助省政府制定出台《海南省企业登记制度改革十六条意见》及其配套措施,建立完善了23项制度和措施,有效激发了我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活力,新增企业、新增注册资本、新登记个体工商户等数量均大幅提升,同时推动了工商系统十个方面焦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省政务中心以党建工作为抓手,通过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使政府部门从行政管控为主向以服务公众为主转变,使各委厅局内设部门从繁杂的审批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工作重心转向制定行业规划、调查研究、制定政策、监督检查和优化公共服务上来,为企业办事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规范了审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

省国税局出台“三禁十严八十八不准”、服务基层39项措施,向纳税人公开承诺55项服务事项,税收职能充分发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与1994年相比,每百元税收成本从8元下降到1.2元以下。

省扶贫开发办推行扶贫项目“阳光操作”,建立制度、教育和监督并重的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

随着机关党建的不断创新实践和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扎实推进,省直机关正在掀起一股人人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服务改革的热潮。H

下载改革破发展难题,勇气当改革“先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破发展难题,勇气当改革“先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改革

    发展改革信息(第4期) 定州市发展改革局2014年3月25日党的事业无止境“赶考”无穷期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为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3月25日下午,在发改......

    以改革创新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以改革创新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新华网北京7月30日电(新华社特约评论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改革创新列为今后10年教育工作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

    学做“四有”合格党员 勇当改革发展先锋(写写帮推荐)

    学做“四有”合格党员 勇当改革发展先锋 同志们,根据中央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以及总分行党委工作部署,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次专题党课,题目为《学做“四有......

    申论:争做改革发展的时代先锋

    人民日报社论:争做改革发展的时代先锋 ——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 2010年04月27日05:32 来源:人民网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今天在......

    浅议县级党校改革发展

    浅议县级党校改革发展 抓好党校改革发展,是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需要,也是每一个党校人的职责与使命。围绕县级党校的改革发展,我一直在思考:影响和困绕县级党校发展的问题和县级......

    发展和改革解读

    发 展 和 改 革 【概况】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发改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谋划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抓好重大政策、重大资金、重大项目、重大......

    改革发展情况汇报

    红原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20号文件精神的 情况汇报 尊敬的王小刚主任: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0......

    全市发展改革报告[精选]

    全市发展改革报告 根据会议安排,我向会议报告201X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和201X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主要任务。一、201X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