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

时间:2019-05-13 05:5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下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下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

第一篇:新课程下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

师德师风新的体会

物理组林旭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和统率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学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创新都是新旧教学观念斗争的结果。那么,广大教师作用实施新课程、深化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实践者,究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才能适应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呢?根据新一轮课改的宗旨和全面实施学科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树立以下新的教学观念:

一、树立人本的学生观

大家知道,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现代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树立“人本的学生观”,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中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的倾向,真正把他们视为具有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发展潜能的生命个体,并将教学实施的重心放到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情感、激励不断上进、促进和谐发展上。这是实施新课程、搞好新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二、树立发展的教学观

我国的教学观有一个演变发展过程:解放初期可称为“知识型”教学观;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80年代中期可称为“智能型”教学观;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可称为“育人型”教学观;进入新的世纪,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发展型”教学观(其内涵是“双基”加“智力”与“非智力”再加“学会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孕育而生。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偏重知识技能传授向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转变,既是当今世界各国教学价值观方面的一个根本性转变,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的过程,又是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教学不再是为学生谋求一纸证书、多少考分(不是追求短期、表面效应),而是为了开发学习者的个体潜能,促进他们最大限度地发展;教学也不仅仅局限于帮助学生实现理想的“就业”目标,而是一种贯穿于学习者终身的活动。因此,树立“发展的教学观”,要求我们广大教师重新审视和定位自身的教学职责——要从单纯为学生的学习、升学作规划转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作规划;要从单纯为当前考试、升学负责转变为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一生健康成长负责。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真正处理好“双基”与素质、智力与非智力、科学与人文、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从学生的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来谋划教学、实施教学,在教学实施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上都体现出“一切为了发展”的理念。

三、树立动态的知识观

在历史上有三种不同的知识观:一是认为知识是有确定性的价值的、中立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二是认为知识不是中立的,知识的创立以及创立后的学习都渗透了创立者与学习者的价值观;三是认为知识既有确定性的一面,又具有

不确定性的一面,它会随着认识的深化、社会的发展以及学习者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长期以来,在单纯“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在教学中所信仰与执行的是第一种知识观,即把知识看作“绝对静止不变”的东西,教师的教学也是孤立地、死板地进行,学生当然只能不加分析地“全盘接收”(形成的是静态知识结构)。但在现代教学论,特别是新课程中所体现的主要是第三种知识观,即动态的知识观。也就是说,新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根据动态的知识观我们可以得知,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不仅是一个“接收、储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主动选择、分析、探究、创造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实施新课程教师教学“不能只为学生的一阵子着想,而要为学生的一辈子着想”;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质疑、探究、想象、创新,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持续学习的动力、习惯和能力。

四、树立开放的课程观

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所以“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具体表现为课标、教材、教学参考。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需思考课程问题,其任务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当然就只能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样一来,课程和教学逐渐成了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由此一方面导致课程不断走向孤立、走向封闭、走向萎缩、走向“繁难偏旧”;一方面导致教学也不断变得死板、机械和沉闷。新的开放的课程观则认为,课程不仅仅是指教材、学科知识,这是教科书、教学材料、师生、情景与环境的统一,是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的整合;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仅是知识载体,而是师生探知的过程;课程也不再是封闭、专制、静止不变的东西,而是一种开放、民主、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并与教学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课程束缚的冲破、课程内涵的变化,课程空间的扩大,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照本宣科”,更重要的是深入地钻研教材、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不断开发与创新课程资源;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不再以狭小的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唯一场所,还要把目光伸向教本之外、教室之外、学校之外的广阔天地,善于发现和充分利用师生周围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切实加强课内外联系,搞好课内外结合。

五、树立合作的师生观

由于“师道尊严”的长期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地位过于强化,严重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逐渐导致教师教学走向专制、僵化,学生则丧失个性、缺乏灵气、滋生惰性。实施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重新审视和定位自身的角色地位、重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并逐步实现以下转变:要从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为乐队中的“首席”;要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程教材当做“靶子”(例子),引导并与学生一起用审视和探

究的目光来对待它,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认同或标新立异,教师真正做到与学生一起学习、思考、讨论、探究。这样,失去的只能是依葫芦画瓢般的墨守成规,收获的一定是知识更新后、思维放飞后、合作成功后的喜悦!

六、树立民主的教风观

记得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教师;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被完全颠倒过来了——站着的教师始终占据着至尊之位,而学生们坐着的躯体里掩藏着的却是一个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刺耳,但的确我们仍有相当多的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虽然沐浴着创新教育的春风,站在现代化的教室里,讲授着新世纪的最新知识,但教育思想、教学作风却往往还是19世纪之前的“出土文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独裁者的身份主宰教学活动,导致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严重失落,制约了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学习与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是开放的教学、是一种张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培育学生创新力的教学,因此必须实现教学活动的民主化和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真正实现民主化教学,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五条: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赏识学生、宽容学生、期待学生。一句话:要实施赏识教育、善待学生。

第二篇:新课程教师应树立五种新观点

新课程教师应树立五种新观点

观念支配行为,观念的突围决定实践的突破。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五个方面的新观点。

一、新型学生观。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生观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认识偏差。新课程改革强调“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和核心理念。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确立起正确的学生观,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构筑起“平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主动探究的人,忌讳教师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目中有人”、“心中有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注意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和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与学习行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并创造获取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同时,要尊重学生人格,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完全是平等的,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指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探讨教学的问题,师生双方始终保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课堂气氛,以求得新的发现。

二、新型学习观。我国基础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能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

三、新课程教师观。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这也是确立新型学生观的具体体现。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作为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努力做到这样几个转变:第一,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第二,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第三,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知识的研究者。

四、新课程教学观。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它不仅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更应该是具体的、自觉的教学行为。现代教学不再是老师单纯地教知识,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劳动。教学不在传授,而在激励鼓舞。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必须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行为转变:一是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二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三是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四是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

五、新课程评价观。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教师以学生的学业分数为主要标准,这种评价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改革,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性。新课程要求我们积极树立新的评价标准和观念,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充分发展。二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建立由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三、在评价的方法上实行多次评价和随时性评价、“档案袋”式评价等方式,突出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看学生学习的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促进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总之,一切评价都要以是否有利于激励学生发展,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衡量标准。”

第三篇:新课程下教师应如何备课

新课程下教师应如何备课

新的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诸多质的不同,从理论到结构都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它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课时的安排,只提出原则性的教学和评价意见。它不仅为我们提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要求,还在教师使用教材、指导学生学法等方面提供了许多新颖的、实用的建议。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改变传统的、陈旧的备课观念、方式和方法。

一、备课应是教学的改造与创新。

在备课中要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去创新、设计教学方案,使教师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转向“对话”。设计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让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新课标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材出现的内容不一定全讲;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讨论或小课题研究。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而且许多都是首次出现,每一节课的形式都迥然不同。备课时,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校因人制宜,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创意的教学方案。我们还应积极倡导构建创新的备课评价机制。在教师的相互评价中,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应要求他们备课注重规范,以锤炼青年教师备课的基本功;对中老年教师,应要求备课有创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优秀教师,则要求他们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念。在互评中,还要注重实用性,淡化应检性,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备课格式。如提纲式、随笔式、表格式和框图式等,以体现个性化教学的风格,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书写中解脱出来,使备课不再流于形式。

二、备课应是师生双边互动式的合作。

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数据等),自己向家庭、亲友、社会人士作社会调查,自己制作有关学具,自己设计学习方法等。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使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123下一页

本篇文章来源于 好淘金文章网 原文链接:http:///haotaojin/HTML/2/158/

第四篇:新课程下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作为教师,我们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何谓学生观?人们通常把它定义为:对今天学生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认识,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等在对待学生问题上的集中反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任何教师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某种“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基础,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它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出发点的确立,教育观念的形成,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且最终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以及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所培养的人才能否与社会的需要相适应。因此,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很必要的。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人,需要平等与尊重

从社会学上看,学生首先是作为人而存在,学习首先是学生个人的行为,无论他的品行、为人怎样,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成绩好坏、家庭条件优劣,在教师面前都应是平等的。基于这一点,教师应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不以个人的好恶区别对待学生。(二)不以师长的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三)不以学生的过失伤害学生的人格。(四)不以成绩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

教书也好,育人也罢,都是师与生的双向交流。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应该得到教育者的尊重。缺乏尊重的教育,是强加的、被动的教育。尊重学生是师生人格平等原则的内在要求,缺乏尊重的严格要求与人格平等的原则是不相容的。这样的教育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容易产生逆反、抗拒的心理,造成师生之间的所谓“猫鼠关系”。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教师,应该从那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俯下身来。和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你、爱你;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独立人格、有健康心理、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二、学生是孩子,需要理解与宽容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在挫折中成熟起来的。孩提时的磕磕碰碰,青春期的莽撞冲动,成年后的自以为是„„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思想还不够成熟,知识还不完善,阅历还不丰富„„对于学生的错误,一些教师一是怒之,小错小怒,怒其不争;二是罚之,小错轻罚,大错重罚;三是告之,先告家长说:孺子不可教也,后告领导说:朽木不可雕也。

宽容是一种教育技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宽容地给予一个暗示的眼神远胜于大声呵斥,它可以满足学生的自尊心,给犯错误的学生一个台阶、一个机会,促其自我反省。同时,宽容能营造和谐的群体,形成民主的氛围,可以赢得学生,“宽以得众”就是这个道理。宽容意味着理解、信任。对犯错误的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与信任,给予充分的反思时间和悔过自新的机会,它可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学生是学生,需要严格要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带着家长的殷切希望到学校就是来求真知、学做人的。“教不严,师之惰。”我们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或随意指责学生,也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的严,而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教师敬而爱之。谈到“严”,为师者首先心中要有一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尺子,先严以律己,起表率作用,为人师表。作业批改、辅导答疑,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进而才能“严”中有道。对学生如何“严”?这就得从点滴小事

起:做人必然老老实实,做事必然踏踏实实,做学问必然扎扎实实。教师要督促学生认真落实学习环节;课堂积极思考,认真记好笔记;作业一丝不苟,规范整洁,有错必改等等。

《中庸》开宗明义,就规定了教育的任务:“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就是说上天也就是自然赋予的是人的本性,遵循这种自然本性就是尊重规律,研究学习这种规律就是教育。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

浅析教师的学生观山丹县暖泉小学 刘永芳老师应从学生成长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分析认识学生思想的时代特点,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进行因势利导,长善救失,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某校学生座谈会上学生提出了学校操场太小,应该重建一个大操场;许多同学喜欢排球,应该开办排球兴趣小组;语文老师长得不漂亮,想换一个漂亮一点的等等。这些建议都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学生思想的时代特点和纯真的思想感情。童言无忌,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应该有压力,但更应感到欣喜,因为这些就是需和求之间的矛盾,就是促

进教育向前发展的动力。

老师要树立发展的学生观。无论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我认为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善待学生。学生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时候我们确实很着急,轻则训两句,重则敲一下,有时甚至觉得世界末日到了。其实静下心来仔细的想一想,不免觉得有点幼稚,影响人的发展要素太多了,一个人的成长决不可能取决于他现在这个字会不会写,这道题会不会算,这首歌会不会唱等等。学生身心发展有其顺序性与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统一性与个别差异性等方面的特点,因此,他只是现在不会,你不能由此推断他永远不会而泄气,他只是现在无能,你更不能由此断定他永远无能而放弃。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你只要用善待的眼光去看待

他们,用真诚的心灵去温暖他们,用有力的行动去帮助他们。

老师要树立辩证的学生观。全面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既是教育的对象又积极参与教育过程的双重身份,认识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发展。某校学生把路边的花草踩坏了,老师没有制止学生,而是把路加宽了,原来可三人并行的,现在可六人并行,从此路边的花草再也没有被踩坏。这个例子就充分证明了教育与自我教育辩证统一的关系。学校加宽了路其实是一种教育艺术,学生走在加宽后的路上看着两边被踩坏的花草,内心一定也非常心疼、懊悔,心想学校能为我们着想,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为花草着想呢,下次走路的时候我一定要注意,再也不能碰到

它们了。这一系列心理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教育。

从这点讲,我们这些师者就必须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充分认识学生,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确立科学的学生观。可以说这是我们科学育人的前提。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都知道,教育者的学生观往往会对他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起到导向和定位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也就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那么,什么是学生观?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培养目标需要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呢?本次培训就是同老师们共同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观念的转变,提出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学生观,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更好地从事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今天,我与大家共同探讨的话题是《新课程下的学生观》。对于我本人而言,这也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在这方面还都处于探索尝试阶段,加之受生活阅历、工作经验和教学水平的限制,本人在此方面研究甚少,更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而在座的各位却都是直接工作在一线的老师,直接参与新课程,与之接触、交流和碰撞,尤其是在班级管理方面更是我的老师,完全无与其说是培训大家,倒不如说是我与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共同成长。所以在下面的交流碰撞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以达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之目的。

我的心愿:通过参加培训学习,让老师们能够多多少少熟悉和了解一些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基本理论和新时期的学生观,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结交一批新朋友。

好了,老师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堂不知疲倦,携手新课程共同成长!现在的教育,面临着社会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挑战。一些教师心中困惑不已,直呼“现在的学生真难教”,还出现勤奋敬业的教师教育效果差的现象。笔者认为,出现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观念落后。有专家呼吁,当今教育的最大杀手就是教师的平庸化,可谓一语中的。教师要改变目前的困境,首先在于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应树立以下一些学生观。

一、人性化的学生观。教育要充满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工作具有人性美。坚持人性化的学生观,首先要关爱生命。教育应把学生视为灵动的生命体,视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培养其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肉体与精神和谐统一,享受学习中的乐趣,这样,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人性的魅力,教育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其次,要注重自主教育。教育要重视学生个体的积极作用,重视学生个性的自我张扬,重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自尊、自律、自省,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进行积极暗示和鼓励,让师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指导者。再次,要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叶澜说过:“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其实,所有的教育工作都应如此,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的创造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为这是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需要,创造是人的天性,培养创造性是最能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之举,它可以让学生保持注意力、意志力,可以尽力消除外在因素的不良干扰。

二、差异性的学生观。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人除了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每个学生不同程度地拥有上述9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而且,学生存在着差异性的发展。我们的教育要正视学生的现实,学生个体发展的速度有快慢、水平有高低、结果有不同,所以应倡导个性化教育和全纳教育,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这是教育最低程度的公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尊重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功,引领学生前行。注意防止教育模式单一化、教育要求整齐化、教育方法简单化,不应该用此人之长,比那人之短;不应该用只适合教育此学生的方法,教育彼学生;不应该用教育学生一时的方法,教育学生的一生(因为人是变化的)。否则,教育的成功只能是一部分人的成功,而不是所有学生的成功;只能是学生一时的成功,而不是学生一生的成功。

三、发展性的学生观。在理念上,教师应坚持学生是追求进步的,是会向前发展的,在评价上,要坚持发展性评价,让学生不断改进行为。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坚持发展性学生观,首先是要重视基础性。就是要从学生现有基础开始发展,重视学生现有的心智水平,重视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拔苗助长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致使学生经过艰辛努力还不能体验成功,不能享受教育带来的快乐。其次,要注重发展的有序性、起伏性。有序性就是学生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刻意拔高要求,导致学生无法适应,所出现的问题也是教育不当造成的,学生改正问题的难度就相当大,即使实现了教育目标,效果也不理想。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起伏性就是学生的行为表现是有反复的,甚至会出现极大的波动与落差,因此,教师要用人的阶段发展特征来对待学生的发展表现,即学生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的问题”,不要将学生的问题成人化。教师不但要用老师的眼光看待问题,还要用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再次,要注重进步性。我们在教育评价中应坚持发展性评价,笔者认为就是要体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发展进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努力程度,多纵向看,少横向比;多看成绩、少看问题;多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本质的演变,少看一时的现象结果;多鼓励和积极暗示,少批评和指责。二是关注未来潜力。我们的教育应该树立关注未来的观念,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关心学生的内在动力性,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给学生注入生命的活力,给学生带来快乐,让学生享受成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使学生养成自主、自律的品质,才会抵御不良东西的侵蚀,才会避免“赢在起点上,输在终点上”,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有的新理念

教师教育观念与角色转变

培训时间:2013年9月20日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邓俊辉

一、教育即服务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重要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教师对学生享有绝对的知识权威,教师始终以施教者的面孔出现,学生却只能是唯言是听、惟命是从,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然而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直接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就必然要求增强服务意识,发挥服务功能。

二、教学即交往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努力为学生营造开放、多元的支持性合作学习环境,创设安全自由的互动性教学交往情境,努力把自主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自主活动的时空交给学生,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问互问、质疑释疑、讨论辩论、表演表达、交流合作、创造成功的教学交往机会。

三、课程即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强调“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和谐统一的大教育观,强调大力开发课程资源,把课程资源的内涵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努力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开放而有活力的教育体系,将生活引进了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课内外学习和生活积累运用结合起来。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4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学科教育的新视野

培训时间:2013年11月25日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邓俊辉

1、为什么说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

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无疑是必要的.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据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

智慧 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

2、研究性教学的特点是什么?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第一,研究性教学是开放性的。非标准答案的。第二.研究性教学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第三.研究性教学常常与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性学习。传统教学中的作业一定是 根据已有知识编制的,而研究教学中的作业是根据事实需要展开的、这就决定了它的综合特性。

3、怎样理解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境界?

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首先,素质教育是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其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再次,素质教育注重可接受性,更注重可发展性。最后,素质教育是指向大众主义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第一,它涵盖了教育的所有方面。第二,它倡导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第三.素质教育侣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第四.素质教育倡导的是每个学生育有个性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境界:我们说的素质教育是—种境界,是指素质教育是一种整体风貌,是一种完整人格的养成,而不是无数单个元素的相加。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5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教师的合作意识

培训时间:2014年3月17日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邓俊辉

首先,教师间要加强合作,集体的力量远远超过个人,新课程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更高,备课最重要的不是备内容,而是备学生、备方法、备重点与难点,围绕学生来备课,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时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自行选择教学内容,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来说,备课组是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对综合学科来说,就是多门学科的教师组成,需要备课组定期举行活动,对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大家对教学重点、难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教学设想进行交流,最后形成自己的特色教案。

其次,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合作,不要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已不满足于单单依靠听教师在教室里讲这种方式获取知识,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多方面的学习信息,拥有多种生活体验和实践经验,甚至有时他们得到的信息和经验是教师尚未接触到的,这就使得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权威地位,自然也无居高临下的感觉,必须转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教师在与学生一道搜集身边的资料,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时,可能会遇到未曾接触过的新鲜事物,或涉及不了解的新科技成果,为了很好的解决问题,就需要在与其他教师积极合作的同时,注重平等、互动师生关系的建立,视每一个学生为合作者,尊重他们的个性需求,共同关心国家乃至世界的新发展、新成就,努力创设师生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6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培训时间:2013年11月4日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邓俊辉

(一)重视口算方法的教学

正确的口算方法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有效保证。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归纳,讲清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一点一点的理解和掌握口算方法。尤其是可以利用一些运算定律、运算法则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把一些繁琐的口算题变得简单,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重视算理、寻找规律

口算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特别是思维的敏捷性)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都应加强算理分析的训练,只有理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1)用“凑整法”口算: ①加数“凑整”

②运用减法性质“凑整” ③连乘中因数“凑整”

(2)运用“分解法”口算(3)运用定律口算

(三)重视口算练习的“巧”方法

学生在口算练习时,面对一个个数字和运算符号,感到枯燥、没趣,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口算效率大大降低。教师在口算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多练习,达到熟能生巧,更重要的是要用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在训练时主要可采取下面的几种练习形式:

1.基本练习保量。2.针对练习找准。3.熟记一些口诀、算式,提高口算效率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9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友情提示:如果去年暑假没有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教师就自己在继续教育本的新课程教学实践19页、20页、21页、22页写上自己的听课记录,字数在520字左右。

阅读教学备课的策略

(一)培训时间:2014年3月5日上午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唐全莲(龙岗一小)

一、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一)方向—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分类:本体性教学内容,语文课程独有的,反映课程本质特征的教学内容: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非本体性教学内容,非语文课程本质特征的各科共同承担的教学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教育、多元文化。

(二)依托—语文课程标准

教师既要有长程的视野,又要有年段的视角; 教师既要有模块的视野,又要有单篇的视角。

王荣生教授说:备课备两头—— “起点”和“终点” 即:据文体定终点,据学情定起点。

(三)据文体定终点,据学情定起点 1.依据文本体式定终点

(1)阅读方法受制文本体式,记住:鱼不同,渔不同(2)依据文本体式,如何定终点

第一,阅读取向要常态。

第二,要运用符合这种体式的阅读方法。即:根据文本体式,找到理解的关键处(往哪里看),并深入理解,获得与文本相符的感受(看出什么来)。依体式,定终点; 缘学情,明起点。备课备两头,一备教材,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目标,即教学终点;二备学生,依据学生学情明确教学起点。终点和起点要匹配、有关联,起点不同,终点也应不同。

二、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生开展“学的活动”,即每个环节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的活动”。从教师“教的活动”转向学生“学的活动”。以“学的活动”为基点来设计教学环节。换言之,就是设计学生做什么,怎么做。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10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友情提示:如果去年暑假没有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教师就自己在继续教育本的新课程教学实践19页、20页、21页、22页写上自己的听课记录,字数在520字左右。

阅读教学备课的策略

(二)培训时间:2014年3月5日下午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唐全莲(龙岗一小)

一、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不是教学生能读明白的部分,而是教学生不能读明白的部分。这种部分无非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缺乏百科知识,另一方面是缺乏阅读方法。教学时应以学生已知为起点,再切入到未知的部分。

2.语文教师要做两件事:

一、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二是丰富扩展学生的语文 学习经验,其核心是掌握阅读方法。

3.新课程强调:一定要把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要使学生“学的活动”相对丰富多样,使学生“学的活动”比较完整有结构。要着重考虑学生怎样学才能学得好,要针对学生的学来建构有效的教学设计。

4.教学环节两个要素:内容落点,终极目标。

三个环节:1.借助注释,读懂词意。2.展开想象,读出词情。3.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5、把握课文特点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关键

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要通过准确地把握课文特点,科学地抓准课文的重点来实现。一 篇课文不同于书籍中的文章,不是用来娱乐休闲看看而已的,它是编者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选入教材,用来实现课程目标的凭借。课文的语言、文章内容、篇章结构、感情基调以及它所在学段甚至哪一个单元的位置,都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定位。有的文章人文性强一些,有的工具性强一些,其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11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友情提示:如果去年暑假没有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教师就自己在继续教育本的新课程教学实践19页、20页、21页、22页写上自己的听课记录,字数在520字左右。

集体备课的要素 培训时间:2014年4月18日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邓俊辉

一、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一)新课标理念的体现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备课、教学的要求,而能培养语文教师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最佳方式就是集体备课。

(二)情感体验交流的需要

若要体现新课标这一理念,就要从教师之间的情感体验交流开始,因为新课改下,语文课程已由“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转变。

二、集体备课备什么

(一)备课程资源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备课件

备课件时,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的观念,持有生活处处皆“语文”、社会在皆与语文课程习得有关的资源眼光。要把在生活化的备课中随时积累的素材性资源,同时结合网络资源灵活地引进课件里。

(三)备知识的呈现形式

教师在备课时的角色,应该把自己定位成“知识型的参与者”。作为知识型的参与者,教师当然要“备知识”,还要备“知识的呈现形式”。

(四)备学生的“可能”

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只备好上述三点是不全面的,因为备课有三要素——“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课标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所以备学生永远最关键。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12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友情提示:如果去年暑假没有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教师就自己在继续教育本的新课程教学实践19页、20页、21页、22页写上自己的听课记录,字数在520字左右。

电子白板培训

培训时间:2013年11月20日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喻刚勇 内容:使用白板及用

白板软件做课件的前提条件:

1.安装驱动:双击 图标,直接安装,任意台电脑都可安装驱动程序,整个安装过程无需输入序列号 等复杂步骤,只需点击“下一步”、“同意许可协议”等按钮即可。安装成功后电脑桌面上会出现两个图标:另当您的电脑安装好驱动正常连接到白板设备后,电脑桌面右下角 会出现 图标。

2.白板定位: 定位目的:让电子笔精确的控制电脑。定位条件:①第一次安装驱动并连接白板时;②白板与投影之间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后;③卸载软件后重新安装或电脑系统重装后。打开定位: 点击电脑桌面右下角

图标,会出现 打开“定位---数码互动白板定位”即可进入 定位步骤,此时白板呈现的画面为定位方式:用电子笔准确点击依次出现的绿色点,完成定位后,自动回到之前界面。

3.HIKEY键(灵巧智能键)的使用HIKEY1键分布在白板左右两侧,功能相同,使用哪个功能,按一下哪个按钮即可。

4.浮动工具栏的使用第一排:前面五个按钮及第七个按钮与硬件设备的鼠标、笔、板擦功能基本相同

(1)聚光灯 按下该按键, 出现聚光灯效果,突出某一块局部内容。用电子笔拖动黑色区域可调节聚光灯的位置;拖动聚光灯的蓝色边框可调节光圈大小,控制显示的范围,并且可在光圈内书写、注释。再按该按钮,关闭聚光灯。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28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友情提示:如果去年参加了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合格的教师,本版块写2次就行了。

电子白板培训

培训时间:2013年12月13日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喻刚勇

内容:(2)拉幕

按下该按键调出幕布,用电子笔拖动幕布边缘的把手,可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拉幕。拉幕能使演示内容按需要逐步显示。再按该按键,关闭拉幕。

(3)屏幕捕获:类似截图功能,可以选择部分区域进行截取或全屏截取。(4)定位:与浮动工具栏处打开定位功能相同

(5)放大镜按下该按键,就会弹出一个窗口,将电子笔指向的区域放大显示。拖动窗口边框可调节窗口大小,用电子笔

在窗口上拖动可移动窗口。放大倍数可以在弹出的放大镜设置中调节。再按该按键,关闭放大镜

(6)鼠标右键点击该按键,电子笔功能转换为鼠标右键,在板面上单击一次可实现鼠标右键功能。

(7)自定义键(屏幕键盘)按下此键,弹出窗口:选择要输入文本的位置,出现光标后,在键盘窗口左侧大窗口中写入手写文字,点击右侧识 别出的字即可输入。或点击窗口下方红色键盘中的数字、字母,输入文本。若要退出可以直接关闭或者再次按下此按键。

5.电子白板的三种用法:

1.针对原有教学资源(如PPTwordflash课件)的使用。以PPT为例,在白板上的使用步骤如下:在鼠标状态时,用笔双击课件图标→点击全屏放映按钮→用笔在板面中任何位置单击,可实现下翻页→点击左下角 第一个按钮,实现上翻页→按笔可以板面上标注,如标注内容需要保存,按工具条 中第二个按钮“保存”。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29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友情提示:如果去年参加了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合格的教师,本版块写2次就行了。

电子白板使用培训

培训时间:2014年3月3日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生产厂家讲师

内容:2.黑板级使用。双击桌面图标→打开TRACEBOOK文档后,点击左下角“全屏”按钮→按笔书写,按鼠标移动位置,按板擦擦除→下翻页(可无限向下翻页)→上翻页回顾浏览→点左上角TOOLBOX矩形条,可查看所有页面→点需要的页面,可跳转到该页面→点“关闭”按钮,可把板书保存在电脑中。

3.用TRACEBook软件制作课件(在个人电脑上制作课件的操作方法)。双击桌面 图标→打开TRACEBOOK文档。

(一)、文字 1.1 添加文字的方式有两种:(1)点击文本,用键盘输入文字,并进行文本编辑。(2)在其它文档中进入文字编辑状态后进行复制,粘贴进TRACEBook的文本框后进行编辑。

1.2 文字位置的移动及锁定:(1)选中文字对象,可以通过拖动进行文字位置的变化。(2)选中对象后,点击虚线框右上方的蓝色半圆键,在出现的对话框内选择锁定位置,可以将文本的位置固定。

1.3 文本的颜色通过上方工具栏中的“边框颜色”来设置字体颜色。

1.4文本的字体通过上方工具栏中的进行调节,字号通过 选择, 需要加粗通过点击 实现,变斜通过 来实现。

1.5 背景颜色:通过点击右键菜单中的“背景颜色”来设置。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30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友情提示:如果去年参加了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合格的教师,本版块写2次就行了。

电子白板使用培训

培训时间:2014年3月3日 培训对象:城南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学时:4学时

授课教师:生产厂家讲师

(二)、图片

2.1 添加图片的方式有三种:(1)从office文档中进行拷贝,并粘贴图片。

(2)通过上方工具栏中的插入,选择来自文件中的图库进行图片的选择。(3)通过屏幕捕获进行图片的获取。

2.2 图片的背景设定和覆盖次序调整(层技术):

(1)背景设定:选中图片后,点击蓝色半圆键, 在出现的右键菜单内选择“排序”中的“制作背景”,可以将图片的位置固定,并不能编辑。若要解除背景状态,可选择右键菜单中“排序”里的“检索背景”。(2)覆盖次序调整(层技术):通过选择对应图片右键菜单中的“排序”,可以将不同的图片有层次的排列。

2.3 图片的移动、缩放以及旋转:(1)通过选中图片,进行位置的移动。下翻页 上翻页全屏 关闭

(2)选中对象后,通过拖拉边框右下角空心圆来对图片进行缩放;或者通过双击图片的左右位置来实现图片等比例的缩小放大。(3)选中对象后,通过旋转边框上方绿色圆进行图片的自我旋转,也可以通过调整旋转中心点,来实现不同的旋转。

2.4、图形(1)图形的画法:通过单击上方工具栏中矩形、椭圆、直线,可以绘制相对应的图形。单击形 状 可绘制三角形,点击其右下角的小黑三角可选择绘制虚线及多边形。(2)图形的组合和取消组合:圈选要组合的对象,点击右键菜单中的“组合”;点击选中经过组合的对象,点击右键菜单中的“取消组合”。

(写在继续教育登记本第31页,请写在指定页数)

友情提示:如果去年参加了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合格的教师,本版块写2次就行了。

下载新课程下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下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在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试中,教育观可以说是高频考点,尤其是素质教育的内涵+新课程教学观的转变,考试会以单选+材料分析出现,可谓是重中之重。现在将有关知......

    树立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程资源观

    树立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程资源观 陈 瑞 芳 福建厦门一中 361003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保证课程目标的落实,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本文从教师、......

    思品教师应树立大德育观(共五篇)

    思品教师应树立大德育观 学校教育以德为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德育即生活”因此,“品德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为品德教师不......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观(合集五篇)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观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改革给数学教师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教学课程改革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变化体现在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上。本......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观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观 吴永林乐山市延风中学摘要: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确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以学生为主体,承认尊......

    新课程下的评价观

    新课程下的评价观 ──“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还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以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业分数作为评价......

    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比赛】 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镇小学肖远义邮编:401332电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

    教师应树立理念意识

    教师应树立理念意识 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学习的奇妙与乐趣,理解学习的意义,丰富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此,我想:我们教师要树立“理念意识”,用高度的理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