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理论

时间:2019-05-13 05:2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府理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府理论》。

第一篇:政府理论

《政治理论学习心得》简介:

本人2009年通过校组织安排参加相关政治理论学习,现在谈谈以下几心得点体会:

一、要树立爱

《政治理论学习心得》正文开始>>

本人2009年通过校组织安排参加相关政治理论学习,现在谈谈以下几心得点体会:

一、要树立爱岗敬业的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本人系统的学习了《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

第二篇:《现代政府理论》读书笔记

《现代政府理论》读书笔记

通过对《现代政府理论》的阅读,我发现它把国内政府发展总结出的经验和国外政府理论吸收到的成果有机结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府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革。我就是带着“怎样向现代政府转变”这一问题对其阅读的。通过对这本书的了解,我知道了它是目前国内对现代政府现象的梳理最为系统,结构安排相对科学、理论分析比较全面的现代政府理论力作,可望对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本书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有一个逻辑清晰、结构合理的理论分析框架,理论层次较高,开放性较强,便于不断进行“可持续”的研究工作;二是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现代政府现象和现代政府理论问题,内容丰富。

“现代政府理论”四维框架主要是以“职能”、“机构”、“体制”和“过程”四个重要范畴为基础的。本书首先介绍和论证政府的概念、政府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现代政府的主要特征、政府与宪法、政府的合法性。再次从四个重要范畴渐次分析:第一是“职能”,包括对政府的职能比较、政府的功能和职责、“政府失灵”现象;政府机构、政府官员与政府编制、政府的非基本要素、政府的组织;第二是“机构”和“体制”,包括政府体制的组织原则、中国和西方典型国家的政府体制;第三是“过程”,包括政府过程的主要环节、政府周期与公共政策调整、政府更迭、政府规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政党的关系,政府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等问题。本书积极而又稳妥地面对中国政府发展的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双重历史任务,较好地注意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在这本书中,我着重注意阅读了“中国的政府职能转变”这一小节,因为中国政府提出“政府职能转变”已经好几年了,但还是在反复强调,可见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执行起来的艰难性。在《现代政府理论》这本书里,通过政府职责的缩小与适当扩张、调整政府职责的纵向划分、提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这三个方面来谈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但是并没有谈到政府职责转变的制约因素,我认为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可以更好的使读者理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职能转变本身是不能直接操作的,要通过一系列制度改革和具体措施加以落实。政府职能转变在实践上的操作与进展也远不如理论上那么纯粹规范和来得快。政府职能转变同时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其它诸多领域和方方面面的配套改革,其进程、力度要受制于政府系统内部与外部的许多因素,因而理想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步到位:首先,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互促动。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得到彻底改造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建立起来之前,政府职能转变不可能按照理想的目标去操作,也不可能真正到位。而政府能否尽快从旧体制下的职能模式中走出来,转向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提供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履行好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又是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的关键。其次,政府职能转变要受观念、利益和旧的行为方式的制约。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中,封建文化根深蒂固,等级观念、官本位意识比较浓厚,而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服务观念、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加之长期以来,行政人员习惯于计划体制下的一套下计划、下指令管理方式,政府职能方式要从支配型向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型的转变,需要克服文化价值观念的障碍。另外,按照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公职人员并非天然的公仆,他们也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政府部门也有自身的特殊利益,这样,政府部门手中的权力常常成为获取个

人利益、部门利益的资本,以致为寻租、设租的腐败行为提供便利。

第三篇:浅谈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学习型政府构建

浅谈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学习型政府构建

—读《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有感

学习型组织理论已经渗透到管理学的各个方面,同时它的实践也在全球范围内铺开。世界排名前100家企业已有40%按照学习型组织模式进行彻底改造,美国排名前25家企业中80%按照学习型组织模式改造自己。美国微软公司成功的七大秘诀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创建学习型组织,英国Rover公司从高层领导到一线职工都一致认为企业振兴的秘诀首推学习型组织创建。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企业界也毫不示弱,联想、海尔、施贵宝、宝钢、伊利、实达、金星、信谊、联华等一批企业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不仅成为世界企业界的通用管理模式,而且开始渗透到国家、政府部门。美国提出了“把美国变成人人学习之国”、“把社会变成大课堂”两项教育发展战略。新加坡国防部开设系统思考研习营,提出创建“学习型政府”。江泽民同志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人人学习之邦”,十六大报告更是提出要建立“学习型社会”。要建立学习型社会,首先要构建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组织是指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浓郁学习氛围,充分发挥组织成员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结构简明、运转高效,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新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组织层次简明,不存在等级概念,组织成员之间为伙伴关系,结构扁平化;组织成员之间彼此询,相互学习,关系和谐自然,组织咨询化;自身形成系统与社会有机联系,系统开放化。它不仅具有持续学习、创新发展的能力,而且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和顽强的生命力。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是简单的加强学习,而是组织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的一场根本性变革。学习型组织的一般标准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实行自主管理;建立共同愿景,铸就团队灵魂;开展团体学习,激发群体智慧;习惯系统思考,物化创新系统。

一、关于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植根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只能透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自我超越的修炼更进一步让我们认识到什么对我们更重要,更清楚的看清目前的真实情况。它不单纯是学习,它还有一种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而要发展这种“自我超越”,就必须把它当作一项修炼——一种透过实际应用来验证的一系列练习,就像要经过不断地练习而成为艺术大师一般,建立个人“愿景”,保持创造性张力,看清结构性冲突,诚实地面对真相,运用潜意识,则是不断精熟与扩大自我超越的基础工作。鼓励别人追求“自我超越”最大的力量,便是你自己先认真地追求自我超越。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象、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然而不同的心智模式处理问题的角度会有很大的不同。一个组织如果能建立健全的心智模式,那么将有助于组织的学习与发展,若采用不良的心智模式则会效果相反。任何组织最关键的心智模式,就是决策者们共有的心智模式。在组织中需要设计一些机制来落实改善心智模式的做法,当机制运转,成员的心智模式便被纳入管理之中,这样组织才能有待于进步发展。未来的学习型组织将以组织对于互动关系与变化形态的共同心智模式为基础,来作关键性的决策。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大家会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不是因为他们被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衷心想要如此。共同愿景的整合,涉及发掘共有“未来景象”的技术,它帮助组织培养成员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而非被动的遵从。领导者在精熟此项修炼的过程中,会得到同样的教训:一味试图主导共同愿景(无论多么的有善意)会产生反效果。这个共同愿景不是一个人的愿景,而是团体中成员都真心追求的愿景,它反映出个人的愿景。共同愿景会唤起人们的希望,特别是内生的共同愿景。愿景令人欢欣鼓舞,它使组织跳出庸俗、产生火花。共同愿景是使互不信任的人一起工作的第一步,它产生一体感。如果没有共同愿景,就不会有学习型组织。学习可能是困难而辛苦的,但有了共同愿景,我们将更可能发现思考的盲点,放弃固守的看法,和承认个人与组织的缺点。

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会谈”开始。深度会谈是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发展“共同愿景”这一项修炼上。它也建立在“自我超越”上,因为有才能的团体是由有才能的个人所组成的。但是只有共同愿景和才能还不够;世界上不乏由有才能之士所组成的团体,其成员虽然暂时共有一个愿景,却无法共同学习。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当团体真正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学习方式为快。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整合其他各项修炼成一体的理论与实务,防止组织在真正实践时,将各项修炼列为互不相干的名目或一时流行的风尚。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地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的效力。“系统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它的潜力。系统思考可以使我们了解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以一种新的方式使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与所处的世界:一种心灵的转变,从将自己看作与世界分开,转变为与世界连结;从将问题看作是由“外面”某些人或事所引起的,转变为看到自己的行动如何造成问题。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促使人们不断发现自己如何造成目前的处境,以及如何能够加以改变的地方。

二、关于政府部门的五项修炼

(一)自我超越与改善心智模式。在政府组织中,可以理解为通过不断的自我超越改变固有的心智模式。这种超越应该体现在政府为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而从整体进行的自我超越。政府正在试图清除所有阻碍其提升公共服务品质的因素,这本身体现了政府对已有环境和现实能力的超越。

服务理念的自我超越。公共服务意识增强,由“官本位”逐渐让渡到“民本位”,明确政府、市场、社会、公众各自服务的方式、标准和内容,并为建立公民型社会和服务型政府而努力,从而建立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的自我超越。政府要实现以从传统的“统治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如何使计划手段和市场手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公共服务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如何加大对第三部门、中介组织的扶植力度以利用其弥补公共服务缺位、错位,是原有服务方式转变的主要问题。服务考评的自我超越。在传统的公共服务体系中,绩效考评是相当薄弱的一环,面对低水平僵化的服务,局外人不敢说三道四,局内人缄口不言,这破坏了政府自我审视功用,造成了服务品质提升压力与动力的不足。政府正在与此决裂并超越。加强社会自主治理能力,引进行政听证、行政公决及公共质询等行政参与制度,建立融合目标责任制、社会评议制度的绩效评估体系,是政府自我超越的前行方向。

通过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考评三个方面的自我超越,最终改变政府原有的心智模式。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把所从事的工作定位于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同时这也是在实现自己本身的价值。

(二)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分层次的。在政府组织中,我们可以区分为组织愿景和个人愿景,而组织愿景又可分为高中低层次。中低层次愿景的存在是为了高层次愿景的实现,因而具有工具性并且与高层次愿景保持着趋同性。西方政府的愿景理论来自“社会契约论”和公共选择理论,而我们的愿景理论按时间脉络则可分为:马克思的“公仆”理论、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邓小平的“领导就是服务”、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及胡锦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科学论断。这些共同构成了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愿景。共同愿景是以个人愿景汇聚而成,借着汇集个人愿景,共同愿景获得能量和得到培养。而组织缺少的是将个人愿景整合为共同愿景的修炼。由于个人差异和体制设计的原因,将政府组织中个人愿景整合为共同愿景是最大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方法就是要把个人工具性的工作观转为较注重精神层面的工作观。因为在工具性的观点下,工作是为了赚取收入,从而支持我们去做工作外真正想做的事情。在公共服务人员的人事体系设计上,工作人员是通过契约与政府连接在一起的。这种契约关系被证明是有效的,但会贬低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的价值,进而妨碍共同愿景的确立。通过设计完善的人事制度,是淡化契约色彩,将个人愿景整合为组织愿景的关键。在公共服务改革过程中,中国政府只有在指导思想上把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纳入行政改革规划,才能建立起以公众满足为标准的、充满竞争和活力的政府公共服务新体系。

(三)团队学习。

学习型政府构建需要众多团体和多层级能力的提升和协调运转。团体学习的内容与实现共同愿景而进行自我超越的努力的一致。政府首先就是要为了更好的为服务人民而学习,即服务理念的学习。其次,要为了提升绩效而学习,即服务方式与服务手段的学习,如我区行政审批大厅实行的“一站式”办公、电子服务窗口、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等等。最后,要为了获得核心竞争力和与其他城区的比较优势而学习,服务的投入与产出、服务的成效都取决于我们政府部门成本的运营、遵循的程序、与群众的联系等因素,而这些构成了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在政府部门中消除团体学习最主要的障碍就是减少因政治氛围浓重而产生的“习惯性防卫”,由于权威似的存在及政治关系的微妙,政府内部不会像企业内部那样针砭时弊地探讨问题,因此只有当消除这种习惯性防卫的时候,才能进行团体深度的学习,否则就会只限于阳奉阴违、流于形式的学习。通过制度化、法制化的规程,用奖励公务员的手段来奖励优秀团体;建立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以实施负激励;引入案例式民主评议及投票制度,可以较公正地消除政治歧见,实现深度学习。

(四)系统思考。

在管理的许多决策中,决定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也常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政府部门中存在的问题,大都是发散性的,即没有正确而唯一的解,而这又往往导致单一的决策方案和局限性思考。要纵观全体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技术上都难以做到,但至少应该掌握战略全面观念,及了解本部门本领域相应服务产品的特性和某一类公众的偏好。缺乏系统思考观念,往往会人为地对共同愿景实现而增加压力,那么此时对策只有两个:改善现状或降低目标。很多时候,公共服务部门选择了后者。带着系统思考的观念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要使政府部门的管理者变成研究者,避免把属于自己的职能让渡给第三者,从而导致那种“熟练的无能”。

三、关于学习型政府的构建

(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全面开发和提升公务员的学习力。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已被视为一种既必要又可行的愿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那种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期、工作期、退休期的观念已变得陈旧,并很快将成为过去,终身接受教育是一种权力,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需要和动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创建学习型个人的基础,它将促使公务员制定终身学习计划,构建终身愿景,激发学习的动力,顺利实现向学习型个人的过渡,从而促进学习型政府的建设。终身学习的理念促使人们更加重视终身教育,促进全社会改善教育理念,完善教育体系和学习教育环境,有利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给每一位公务员形成学习的外在压力,促使其学习,从而推进学习型政府的建设。

有了学习的压力和动力,每一位公务员就有了学习的计划和个人愿景。但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不等于就会学习。因此,学会学习,全面开发和提升公务员的学习力是提高学习效率、鼓励学习信心、实现个人愿景、形成良性学习循环的重要手段。开发和提升学习力,必须制定好学习计划,明确学什么;学会学习,知道怎样学;科学统筹时间,确定何时学;合理制定愿景,明确为什么学;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学习的效率;紧扣工作实际,提高学习的效益;重视运用学习策略,增强学习的持续性;营造学习氛围,增加学习的推动力。

(二)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做学习型组织的楷模,进而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的作用是设计理想的系统、当共同愿景的仆人、好的教练,因而强调团队的作用,而非强调领导者个人的作用。鉴于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的新角色,各级领导必须率先垂范,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学会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做学习型组织的楷模。各级领导必须学习政治理论,在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精神上充实。此外,还要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学习法律法规,学习历史知识,学习领导科学、管理科学等等。通过领导者的学习,带动组织的学习。

学习型组织中的领导班子也应当成为学习型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有明确的共同愿景,独特的核心理念,浓厚的学习氛围,强烈的创新精神,坚强的群体合力,良好的公众形象。学习型领导班子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把学习作为工作的一部分,积极推进组织持续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提高组织的学习力,学习型领导班子把班子群体作为组织的核心,成员彼此尊重,精诚合作,沟通交流,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热情和团队协作精神,而不是一把手说了算,谁大听谁的,出了问题埋怨、责怪;学习型领导班子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效率、效益,注重沟通、协商,重视指导、协调和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反馈,善于权力下移,不集权;学习型领导班子敏于变革,锐意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是学习型组织中各级领导的重要职责。

(三)建立和完善学习管理系统,鼓励和督促个人、团队及组织学习。

学习型的人是未来社会真正的人才,学习型组织是美好而具有创造力的组织。但毋须讳言,走向学习型的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部门的道路是艰难的。创建学习型部门光靠领导重视还不够,还必须“促”,要建立和完善学习管理系统,鼓励和督促个人及团队组织学习。首先,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创建活动,推动舆论宜传和导向,形成创建学习型部门的良好氛围;其次,要有一整套自上而下的创建学习型部门的激励机制,引导员工努力成为学习型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效。鼓励各单位成为学习型组织,彻底改变学习面貌,创造力得到极大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对在创建活动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奖励;第三,要有监督制约机制,对各种不利于创建学习型部门的行为进行整治、对阻碍创建学习型部门的人给予惩处,对不学无术、得过且过的人给予警告甚至辞退等;第四,建立学习账户,记录个人或组织的学习目标、学习手段、学习进度、学习成效、业绩与贡献等,并定期对学习账户进行检查和公示,督促学习;第五,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学习的动力,优化学习的环境,增强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者的成就感和责任意识,将学习融入生活,融入工作。

(四)开展公务员电子化学习(e-Learning)。学习型政府的“学习”,不仅应该包括传统的学习概念,还应该有所改进,有所创新。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学习已经成为组织学习的一种新模式。电子学习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设计、执行、选择、管理、支持和扩展的学习活动。

电子化学习有很多益处: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通过网络及时访问到最新的知识,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最实用的工作技能。电子学习为学习风格的个性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电子学习能够实现学习更高的持久性。电子学习基于在线方式的学习能够让成员更加深入地进行讨论和介入,能够利用教学和通讯技术实现多种互动和协作环境。电子学习的着眼点应该是提升工作绩效。电子学习的最大障碍是把电子学习流于形式,或是把它作为追求科技时尚的表现。电子学习应该是一个增进新绩效、取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以便让组织获得实质上的好处。为了消除公务员对电子学习的抵触感,政府或其他公共管理组织需要在组织内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应该让公务员认识到,“工”与“学”不再是矛盾的对立,而是事物的一体两面。学习是工作的核心,工作的过程就是全体成员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的过程。目前,我国政府公务员的电子学习计划尚处于起步的阶段,但面对知识经济以及网络社会的挑战,公务员的电子学习将成为电子政府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四篇: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理论的学习体会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理论的学习体会 伴随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悄然兴起,21世纪我们进入了以信息为主体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高速化、便捷化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1995年至1997年,世界主要经济强国相继提出了建设信息化国家的发展战略。一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来自多方面力量的推进,其中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及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信息化的主要看点就是通过对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带动社会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发展,电子政务则成为政府信息化的主要方式和运营手段。在全球信息化的趋势之下,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政府的竞争力,成为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我国已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电子政务不仅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信息社会的核心构成部分。

一、电子政务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1、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状况

国外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的比国内早,1993年,随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成为各国的主旋律。发达国家的信息政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进入发展期,90年代更多的信息政策上升为信息法律。在信息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根据自身基础研究、人才状况、技术优势等选择有优势的研发方向。形成了美国掌握计算机核心技术,其他国家拥有数字内容关键技术的市场垄断局面,运用掌握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战略,控制了世界IT产业的发展方向,拥有了信息标准、技术标准和产业标准的制定权,从而掌握了信息技术的主导权。

在国外,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信息化理论: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将信息资源提升到与其它资源同等重要的地位,让人们意识到了开发利用数据资源的重大价值;威廉德雷尔的数据管理(DA)理论则认为没有卓有成效的数据管理,就没有成功高效的数据处理,更建立不起来整个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它第一次将数据管理提升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内方面,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工业水平的差距,信息化发展水平是有较大区别的。在全球经济格局之中,按照产业发展全球化序列为特征的国际分工架构有5个层面:第一层是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国;第二层是核心部件生产国;第三层是附件生产及加工国;第四层是资源供给国;第五层是产品销售国,中国处在第三层面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推进电子政务,整合网络资源,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构建政务信息网络平台、数据交换中心、数据认证中心,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目前,各地都在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开发利用,通过“政府带头,依规推动;工程示范,绩效评估”的工作机制,大大推进了跨部门业务系建设,提高了信息共享能力。现在我国也在大力建设四大基础数据库,即自然人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电子政务建设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当时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很大,国会和选民都要求政府削减财政预算,提高行政效率。1992年,克林顿总统就任时宣布,他领导的联邦政府将是一个电子化的“少纸”政府。克林顿政府在1993年的《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的报告中提出了构建“电子政府”的计划,其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政府组织的效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政府信息和服务。美国由于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带动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出现了“新经济”,这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征。

加拿大的电子政务迅速发展并且后来居上,得益于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加拿大政府不仅实现了教育、就业、医疗、电子采购、社会保险等领域的政府电子化服务,而且根据需要不断增加和集成新的政府门户网站。根据Accenture公司最新调查,在网络服务和电子政务成熟度上,加拿大名列第一。

新加坡政府被公认为是世界最早的电子政府之一,在全球经济论坛《2004-2005全球信息技术报告》中排名世界第一,连续5年在埃森哲《全球IT报告》中被评为全球三大最佳电子政府(即美国、新加坡、加拿大)之一。新加坡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以来,已有1 600个项目均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电子政府可为公民提供200项以上的电子政务服务,公众可从“电子公民中心”站点轻松获取医疗保健、商务、法律法规、交通、家庭、住房、就业等各项网上信息和服务。

2、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与国家信息化建设

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属于新生事物,其发展过程基本上与我国的信息化历程同步,而在这短短的十几年,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1996年海南省政府创办首个政府门户网站到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政府网站层级体系的架构已经基本形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成立以来,围绕国务院中心工作,结合公众关注热点,组织发布热点政务专题、政策法规解读等权威信息。2006年,中国政府网累计发布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文件500多件、国务院公报250多期,直播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会议近60场,邀请了22个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负责人在线访谈;整合了71个部门约1 100项网上服务,发布了8个部门的47项行政许可项目。日均发布中英文稿件约100篇,已成为国内外人士获得中国政务信息的重要窗口。由国家 信息中心组织编撰的2007年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No.4》中指出,到2006年底,部委省级、地市级政府网站拥有率超过90%,县级政府网站拥有率超过80%,各级政府网站平均拥有率达到85.6%.各级政府网站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在线服务数量快速增长,近20家网站服务事项数量超过

100项。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电子政务的深入推进,政府网站的内容日益丰富,功能也逐渐增强,已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平台。随着互动交流渠道的多样化,已有越来越多的公众通过政府网站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据美国ALEXA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政府网目前的国际排名在各国中央级政府网站中仅次于加拿大政府网站,位居全球第二。显然,大力促进政府信息化,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建设现代公共政府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关键环节。我们应当站在国家信息化这样一个高度来深刻认识、积极推进电子政务进程。

二、国家信息化建设视野下的信息资源整合1、国外的信息化建设与信息资源整合美国作为世界上信息技术最发达、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把信息资源管理,尤其是电子化信息的生产、传播、获取和利用,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来加以推广和实施。1993年9月,克林顿政府制定、颁布了《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1994年提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这两项行动计划的宣布和实施标志着信息资源战略地位的全面确立,同时也宣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普及信息化阶段进入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阶段。美国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基于网络的联盟发展迅速。美国科技信息门户网站的建设是美国数字化集成信息服务建设的一个典型实例。科技信息网最突出的特点是整合汇集了来自各部门的大量科技信息资源,是一个政府研究开发的跨部门的门户网站,是了解美国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科技信息网不仅仅是一个网站,它是美国12个相关政府部门的17个信息办公室的合作联盟,是美国科技信息资源的大整合。它是目前世界上关于全球科学发现的最大的搜索引擎,其最主要的成效和作用是将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大约800亿美元研究开发经费的96%左右所产<优麦电子商务论文>生的科技信息通过单一门户网站的形式加以整合,解决了科技信息孤岛的问题,打破了学科专业、部门和地域的界限,使分散在各部门数据库中的海量科技信息可以被人们检索,易于查询,为全社会提供了科技信息高速公路。

欧盟自成立以来,已制定推出了关于构建新型信息社会的一整套政策,为了改变欧盟成员国在信息资源服务组织上的分散局面,促进信息服务在欧洲的合作,欧盟执委会于2005年6月公布了欧盟信息政策框架,强调整合不同的通讯网络、内容服务、终端设备,提供更一致的管理架构和服务,以应对全球化的数字经济挑战。欧盟第7个研究与发展框架计划(2007-2013年),提出了整合欧洲研发机构,强化研发基础建设等具体行动计划,该计划强调整合知识信息对于科研创新的作用。

2004年日本政府在E-Japan战略基础上提出U-Japan(无所不在的日本)国家信息化战略。U-Japan战略的核心是将信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数字内容产业乃至与信息社会相关的社会问题高度整合,融为一体。创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网络的环境,促进知识/信息的创造和共享。日本目前正实施第三阶段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6-2010年),着手建设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信息服务体系,强调为不同的创新主体提供针对

性很强的信息服务,使面向研究开发的信息提供途径更加通畅,以适应依赖于自主创新的经济发展需要。

2、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资源整合面对国际信息环境的变化和挑战,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对策,20世纪90年代初步形成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1993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并相继启动了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加快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和网络信息服务发展迅速。推进信息化的实践表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2005年11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在温家宝总理主持的第5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将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推进和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利用提高到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高度。《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确立了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方向。当前,中国信息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结构转型期,即从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阶段转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和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信息化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需要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整合信息资源,其建设重心以应用为中心而不以资源为中心,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供增值服务,更加强调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提升信息资源开发与信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以信息服务业务为依托,信息资源建设的开发利用问题不是一个一次性的工程建设问题,而是一个长期服务问题,服务业务的拓展是其中的关键。因此,需要确立面向用户的,以用户的有效利用为目标的新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观念。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和服务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在国家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三、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

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这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点。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相互封闭、互不相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政府信息资源的交流、交换、共享和整合对加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实现政务公开意义重大。只有交流、共享,通过网络把电子政务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个“信息孤岛”连接起来,政府的信息资源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而通过信息化建设提供的基础平台,让各种信息化系统整合在一起,用一个声音说话,对政府管理的标准化也是一个促进。在这方面,德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德国在强<优麦电子商务论文>调政府与政府、企业、居民之间互动的同时,同样也发现政府掌握着大量而分散的信息资源,于是,德国政府以法律为依据、以应用为主导、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了大型基础数据库和地方数据库建设的力度。其中,有关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地理环境等基础数据库资源的开发建

设,主要由联邦和州一级政府负责,建设经费主要采取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社会收费为辅的方式,而县级数据信息库则由相应的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建设经费的筹措主要采取自筹为主、财政适度补贴的方式。各种大型数据库的建设,使德国政府信息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

第五篇:第一章 政府审计理论框架

第一章 政府审计理论框架

一、审计的三种类型: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社会审计)。其中国家审计发展最早。

二、审计的起源:国家职能说、维护王权说、民主政治说、权利制衡说、财政监督说、查账说、两权分离说、利益冲突说、筹资说、资金市场说、客观限制说、可信性说、管理者说、组织控制说、受托责任说等等。P

2(一)政府审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国家政权伴生并且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部件;

(二)政府审计随着市场经济的成长而得以长足发展。

三、我国古代政府审计P51、夏商西周时期,萌芽和产生阶段。西周具有审计职能的官职是宰夫。

2、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上计制度。

3、魏晋南北朝:比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审计机构。

隋唐时期:比部隶属于刑部。

4、南宋时期:审计司(审计院),隶属于户部,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以“审计”命名的专职审计机构。

5、元明清:科道审计。

四、中华民国审计P7

1914年,我国近代第一部《审计法》颁布,确定了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

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设置审计院,改组为监察院审计部。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审计法》

1938年,修订《审计法》

1947年,颁布《宪法》

五、革命根据地审计

六、新中国政府审计的建立和发展(重点)P8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定了我国政府审计监督制度。

1983年9月,我国最高审计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正式成立。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正式颁布(1995年1月1日实施)。

2006年修改了《审计法》

1997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七、美国近现代政府审计的发展:1921年根据《预算与会计法案》设置了美国审计总署(GAO),2004年更名为美国政府责任署(GAO)。P10

八、日本近现代政府审计的发展:1880年,日本成立会计检查院。P10

九、政府审计的法律渊源P1

2(一)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二)专门法律

(三)行政法规

(四)最高国家审计机关的准则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次之专门法律,再次之行政法规,最后最高国家审计机关的“准则”。

重点掌握:

1、立法型国家审计的代表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律依据:成文法和判例法。P132、司法型国家审计的代表国:法国、意大利。法律依据:成文法。P143、行政型国家审计的代表国:中国。P154、独立型国家审计的代表国是德国、日本。P1

5十、政府审计的目标P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条规定政府审计的目标: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十一、政府审计职能P18 :

(一)经济监督职能(为主)

(二)经济评价职能

(三)经济鉴证职能

十二、政府审计的作用

(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基本经济秩序、防范社会经济风险

(二)规制政府经济管理行为

(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效果,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保持国家干部队伍的廉洁和政府经济信息的公开透明

下载政府理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府理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信息公开理论的学习体会

    政府信息公开理论的学习体会一、 总体要求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和构建社会......

    对政府信息公开理论的学习体会

    对政府信息公开理论的学习体会 政府信息是电子政务活动的血液,政府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发展电子政务,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

    我国政府自然资产审计理论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政府自然资产审计理论与实践 作者:张宏亮 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08期 摘要:自然资产审计是顺利进行自然资产保护与建设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理......

    (培训材料)第一专题 政府非税收入理论简述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培训材料 第一专题 政府非税收入理论简述 按照现代财政理论和世界银行的分类方法,政府收入就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和社保基金......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使地球环境质量急剧恶化,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物......

    区委(县委)理论中心组加强政府党风廉政建设上课讲稿[5篇范例]

    区委(县委)理论中心组加强政府党风廉政建设上课讲稿 目录 一、夯基固本,正风肃纪,增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 二、牢记宗......

    理论

    Face-Negotiation Theory 最早系统地探讨面子的学者是美国社会学家高夫曼(Goffman),他通过戏剧做比喻,认为人们与他人进行交往时总希望利用一定的手段和技巧给他人留下特定的印......

    政府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 -崔义中(共5篇)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学 位 研 究 生 课 程 考 试 试 题考试科目:政府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课程编号:13P 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共1页第1页 一、解释题(每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