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教师的成长空间丰富教师的生命内涵

时间:2019-05-13 06:3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拓展教师的成长空间丰富教师的生命内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拓展教师的成长空间丰富教师的生命内涵》。

第一篇:拓展教师的成长空间丰富教师的生命内涵

拓展教师的成长空间丰富教师的生命内涵

安庆四中副校长曹劲松

社会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校,学校的发展靠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来源于对教师的培养。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学校发展的紧迫要求和首要任务。

一所学校要想持续发展,就不能只会使用教师,而不能培养教师;一所名校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切不可没有优质的教师队伍和名师。从某种程度上讲,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着学校的兴衰存亡。因此,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师队伍建设。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教育特色为归宿,积极探索“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是实现学校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以充满生命活力的校本研训,拓展教师成长发展的空间

2001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随着改革进程纵深发展,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及时启动了“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校本教研是推进课改,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教师提高业务素养,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径。

1、上挂培训,在自我体验和反思中感悟。加强横向联系,融汇教育资源,拓展学习培训的渠道,让教师在学习培训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感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途径之一。

近年来,我们在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方面做出大胆探索和有效尝试:一方面,我们在积极安排教师参加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的同时,还针对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认真开展校本特色的学习培训,将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放在首位,效果显著。另一方面,我们深知校本培训以学校为组织单位,但决不意味着局限于校园内部。在当前信息多元化、经济科技高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闭门造车” 1

必将淘汰,合作与交流才能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在校内“乐于培训、自主培训”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以学校为本,缔结友好学校”和“以发展为主旨,进行联合办学”等方式,借助外校的优势为本校的培训服务。例如:2006年,我们选派了3名教师脱产一个月赴上海建平实验学校上挂培训,并先后组织四批教师共70余人次前往该校培训学习。所有参加学习的老师回校后都认真撰写学习心得和反思,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和研讨;脱产培训的3名老师,除每天完成培训任务外,还必须撰写《学习日志和反思》并及时发送回学校登载在校园网上作汇报交流,使教师在学习培训中成长。

2、集体研课,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校的办学思想、所倡导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如何内化为教师的心理需求,如何使校本研训活动成为教师客观的智力操作? 我们所策划的活动,必须满足老师们的心理需求、审美评价。几年来,我们孜孜矻矻、上下求索,以明确指导和具体要求激活教师主体意识,并且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学校要求,每学期各备课组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每位教师开设一节研修课。研修课的实施必须包括“问题梳理、确定课题、课前研讨、课堂实践、课后评析及反思”等环节,对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更好地教及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如何更好地学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使找问题、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集体研课的核心,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从而使每位老师在集体研讨和同伴互助中实现共同成长。

3、专家引领,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面对难题,我们不退缩、不回避,除了同伴合作,共同应对外,还积极寻求专家的引领,与专家对话,探求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撑和科学方法。

我们特别注重专家、导师的指导、示范作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尽可能请进名师专家。近年来,多次聘请安庆师范学院、市教育局和教研室的专家、教授来校开设讲座,释疑解惑。另外,我校是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教科研基地,教育学院副书记任其平博士还担任我校副校长。院长曹长德几次率专家组对我校在课程改革及课题研究中提出的问题给予理论解释及行动指导,使广大教师在专家引领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提升。

二、以育人为本的理念引领课堂,构架有效教学的立交桥

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地,教师是学校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如何以育人为本的理念引领课堂,以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奠基课堂,以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多种学习方式支持课堂,关键决定于教师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资源的开发。因此,我们一直注重不同研究方向和层次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努力构架有效教学的立交桥。

1、关注学生需求,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随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逐步实施,学校内部的生源差异日趋明显,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心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当今学校和教师共同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而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能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教练员队伍是学科教学的骨干力量,组织优秀教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扬长辅导,因材施教,既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和特长发展,也是教师充分挖掘自我潜能、实现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共赢的举措。从国家理科试验班的培训基地到省教育厅指定的新加坡莱佛士项目的合作学校,十几年来,我校向国家理科试验班输送了9名优秀学子,向新加坡莱佛士书院、女中输送了26名留学生,这一全国罕见成果的取得无疑得益于我校教练员队伍的建设。目前,我们仍把对学生扬长辅导的研究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2、关注过程评价,加强命题教师队伍建设。命题教师队伍是以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是以研究课标、教材、学情为内容的专家型、研究型教师队伍,通过命题的科学性和评价的导向性来指导课堂教学。如我校期中考试、初三年级月考和模拟考,均有命题组成员承担命题工作,学校非常重视过程性评价对教学的调整作用。目前,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等学科均有教师成为省专家组和课题组成员,参与各类教材、教辅用书的编审和研究工作。

3、关注课堂达成,加强常规教学队伍建设。常规教学队伍是学校教师的主体,抓好常规教学队伍建设即抓住了有效教学的根本。以备课组、年级组为单位,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七年级,战略地安排初中三年,并在课程教学的每学段、每章节制定可行性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在课堂上落实“三有,三点,三意识,三给,五用”。即:心中有纲、胸中有法、目中有人;要找准切入点、解决重难点、抓住学生兴奋点;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学生意识、时空意识;给学生正确的立场观点、有效的思想方法、充足的自主时空;引导学生用眼、用脑、用口、用手、用心。从而真正构建充满师生生命活力的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让每一个学生不断得到发展。

三、以研究性团队的建设,不断丰富教师的生命内涵

我们一直在思考,一所优秀学校的教师应当呈现出怎样的生命状态——他们的需要、他们的追求,能否永葆生命的激情?为此,我们一方面注重以“唤醒”、“体验”、“对话”等方式激发教师研究的欲望,让教师体验到教育科研也并非什么神秘莫测的高深东西,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产生于教学过程之中,努力打破教师对科研的神秘感,积极营造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的和谐氛围,促成研究型团队的建设。目前,我校已经结题的省级及以上课题有5项,正在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省级及以上课题有10项,基本达到人人做课题,人人经历课题研究的境界。

另一方面我校还积极承担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主办的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定期开展教学开放日、教学新秀评选、教学能手大赛等教学展示和竞技活动,为教师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展示平台,通过实战演练促进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使老师们的教学实践始终处在不断钻研、不断探索的状态之中。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近年来,我校已有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实战演练中得到锻炼并成长起来。例如,我们以安庆市教学能手暨安徽省第三届教坛新星评选为契机,要求教师全员参与新星评选,并由孙英校长亲自组织多轮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我校将产生市级教学能手24人,市级教坛新星14人,并有5—6名教师将参与省级教坛新星的角逐。

总之,新课程改革在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的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的教师在成长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究,在探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体味,体味着自身的价值,体味着无限的创造的甘甜。我们“一日三餐”式的教学工作,因为多了这份不断探究的动机,多了份对自身价值的不懈追求,从而使其成为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我们由此而丰富生命的内涵,学校由此而走上持续发展之路。

2007年12月

第二篇:丰富生命内涵 建设文明单位

丰富生命内涵

建设文明单位

创建文明单位先进个人典型材料

姜好成,男,1966年生,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卫贤镇卫贤村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鹤壁市优秀教师,鹤壁市首届农村骨干教师,鹤壁市优质课课教师,鹤壁市先进教学教研工作者,鹤壁市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鹤壁市学校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现任卫贤镇一中校长,党支部书记。

2006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作为浚县首位校长赴上海沪新中学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挂职(副校长)锻炼,近距离感受了上海教育,触摸了上海教育改革的脉搏,领略了上海学校的特色,广泛吸取了上海教育的先进理念。回来后,结合学校实际,在学校管理中渗透,效果显著。

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勤奋踏实,敬业爱岗,在平凡的工作岗们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历年考核均为优秀等级。非常注重教育理论的研究和经验的积累,并取得显著成绩。撰写的论文《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现代政治课教学模式》、《浅谈思想政治课中启发教学的合理运用》等6篇论文获中央教科所或省级奖,撰写的论文《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初探》在 《中小学教与学研究》上发表,《中学政治课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河南科技报》上发表,主编的《绚丽的中学时代》一书于2006年7月出版发行。

2003年任卫贤镇一中校长,主持全面工作。在工作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各 项工作均取得优异成绩。2004年获得鹤壁市学校食堂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鹤壁市中小学“文明校园”、鹤壁市标准化少年队大队;2005年获得健康杯全国第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先进学校”、鹤壁市勤工俭学及劳动教育先进集体、鹤壁市学校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获得河南科技教育示范学校;2007年获得河南省步步高硬笔书法教学实验学校、鹤壁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鹤壁市示范性初中等荣誉称号,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形象,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任卫贤一中校长以来,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1、坚持走群众路线,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使每个领导都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和权限,做到了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各级组织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使学校的大小事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件件抓落实”。

2、完善班子的议事、决策程序,重大问题坚持“民主讨论,集体决定,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原则,既不主观臆断,也不议而不决。

3、重视学校党、团、工会组织的建设,积极鼓励他们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他们参政议政的作用,努力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民主氛围,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班子成员思想上、工作上存在的不同意见,提高了领导班子的办事效率。

二、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完善自我

经常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学习教委颁布的“八条禁令”,学习县教体局颁布的“十不准”,开展“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精神。通过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观念得到更新,业务素质大大提高。

2、开展学生评价教师活动

通过召开学习委员座谈会、生活委员座谈会、开展行风评议、问卷调查形式向学生调查教师在教育教学、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在全体教职工会上总结、反馈。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思想认识,强化了职业道德,提高了业务水平。

3、充分利用校园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平台,加强师德建设。在校园网上发布:成功格言176句、被称为世上经典的25句话、少走弯路10条忠告、人生感悟50篇、让你终身不后悔的四个人生故事、改变一生的100句至理名言、80句珍藏心底的话等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在每周例会之前,用多媒体播放格言警句、人生感言等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道德修养。

三、教学管理有条不紊,成绩辉煌

1、加强常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在制订计划、备课、上课、成绩考查、学生辅导等每一个环节,狠抓规范管理,在深入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推广“三勤四环节”教学模式。学校教导处领导每天检查上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大对作业、教案的检查力度,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开展各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我校每年举行数理化、英语、作文竞赛,写字比赛、朗读比赛20余次,拓宽教学范围,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加强教研活动和教学交流活动。为了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经验,我校每年选派教师到郑州、新乡、鹤壁、浚县等地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优质课、观摩课活动。

4、组织七、八年级期中、期末测试和九年级四校联考,每次考试过后,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同年级同学科进行对比,然后,打印出来,发放到每一位教师手中,相互切磋,指出不足,并对各科成绩张榜公布,对成绩优异的教师和学生以图文形式制成展版,在宣传栏内进行公示,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5、狠抓毕业班工作,学校始终把毕业班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处处为毕业班开绿灯,多次召开毕业班教师座谈会,完善毕业班升学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毕业班教师的积极性。在历年中招考试中,我校成绩在全县同类学校中均名列前茅。在2007年浚县一中竞赛生考试中,我校在全县同类学校中取得了获一等奖人数及获奖总人数均第一的好成绩。在2007年中招考试中,考入浚县一中16人,省女子高中宏志班1人,市高中宏志班4人,以上均为应届生。升学率名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

四、德育为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坚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德育标准,印发我校《学生管理条例》,加强纪律教育和德育教育,狠抓学生仪容仪表、言行举止、卫生等习惯养成教育。

2、利用周一早集会、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3、利用展板、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和谐校园、文化校园、书香校园、健康校园。

4、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①学校聘请派出所长李智云担任我校法制副校长,并定期给学生做法制教育报告。

②学校将每年12月定为法制教育宣传月,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学校召开一次法制教育报告会,各班开一次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团支部办一期法制教育专栏,各班办一期法制教育黑板报,各班的政治教师上一节法制教育课。

五、全力实施远程教育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003年我校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为远程教育应用项目学校。2005年建成远程教育网并投入使用。为更好的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响应国家城乡教育一体化号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卫贤镇一中先后开通了校园网,建立了卫贤镇一中网站,建了一个电子备课室,两个多媒体教室,实行教师集体办公,集体备课。构建了卫贤镇一中现代化教育平台,开创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新局面,促进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了学校办学品位,提升了学校形象。

2006年10月18日,豫北四市远程教育协作区试点参观活动在我校举行,效果很好,得到外地市领导及专家的一致好评。市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

2007年3月27日下午,河南省教委、电教馆李普涛馆长来我校调研,对我校的远程教育应用工作给予表扬。

2007年4月23日,南阳市教委的领导、专家来我校考察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并高度赞赏我校在远程教育应用方面的成绩。

2007年11月5日,浚县现代教育技术观摩周开幕式在我校隆重举行,教育局孙自莲副局长对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给予了高度赞扬。

2007年11月29日,商丘市教委考查团一行12人,到我校考察远程教育应用情况,对我校取得的成绩大加称赞。

浚县教育局、浚县电视台对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专题拍摄,并在电视台连续播放,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六、凝聚资金,盘活资源,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2004年,投资5万元,建设花圃两个,花架长廊两个,硬化了校园地面,新置展板4个。2005年多方筹措资金54万元新建高标准教学楼一幢,投资1万多元硬化了新教学楼前地面。2006年争取到市教育局拔城乡一体化资金3万元人民币,整修了下水道,优化美化了校园。投入资金2000多元整修了电路。2007年投资2万元重建了操场围墙、更换了操场大门,投资10000多元粉刷校园教室墙壁,改善美化了校园环境。在市局支持下,投资10000多元配置高标准物理、化学实验室各一个,购买实验仪器、药品5000余元,购置教学用书、资料光盘10000多元。投资5000元建设伙房职工宿舍2间,投资5000元维修教学楼办公楼房顶,维修学生用床3000多元,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七、狠抓安全工作、确保师生安全

我校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层层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定了各项安全预案,进行了安全演练。

加强安全教育。利用周一早集会和班会对学生加强水、电、煤气、交通、消防等安全教育,讲一些安全自救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使学生树立了安全意识,掌握了安全知识。

由于我校安全制度健全,安全措施得当,安全管理规范,2003年以来,我校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认真总结经验,扬长避短,汲取教训,改正不足,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努力开创我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丰富生命内涵

建设文明单位

创建文明单位先进个人典型材料

姜好成

卫贤镇一中

第三篇: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

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

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 ——职高语文开展综合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历史文化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而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在职业高中,由于受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语文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势必会碰到一定的困难和疑惑。为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持者,教师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关键词】职高语文 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

一、研究的背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是设计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拓展学习时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为基本特征,通过丰富的语文活动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活动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 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持者,教师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直以来,职高语文教学由于受多种因素的的制约,语文教师往往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导致产生厌学情绪。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如何使职高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呢?笔者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摒弃教材专制是关键。所以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就成为每一个职高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其实对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资源概念,我们并不陌生,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要前提。但是过去我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比如,过去,只是把教材或少量的科辅挂图等直观材料理解为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只注重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而忽略了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其实,语文课程资源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世界有多大,生活有多宽广,语文课程资源就有多广阔。

二、理性的思考

1、课题的界定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实施条件。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根据本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研究的课程资源界定在“学生自身、教师自身、阅读资源、学校和家庭、自然地域、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七个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使潜在的课程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要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在纷繁复杂的生活资源库中挖掘提取出新鲜切实有用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育服务,从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理论的依据(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新的课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活性管理。因此,必须弱化管理的监督、控制功能,将教学管理的监控功能转向管理的服务功能,服务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服务于师生在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中的共同成长。(2)教育政策法规有:《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其它有关教育管理的政策法规。(3)新课程教学理念和课程管理理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三、具体的实践

(一)利用学生自身课程资源

1、学生能动性课程资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成功组织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因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课程资源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途径。例如:在高一上册文言文单元,笔者就做过这样的尝试:让学生自己充当小老师。小老师自主备课,课堂授课,台下学生听课提问,因为小老师是自己身边的同学,距离感没了,恐惧感没了,所以即便是平时不愿提问、回答或不敢提问、回答的同学也都乐意设计一些新问题来刁难小老师,就在这样的设计、刁难与智斗中,学生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激发了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语文学习的敏感性。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老师的备课辅导和课堂引导、总结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经验性课程资源与学生能动性、创新性课程资源的整合,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2、学生差异性课程资源。鲁迅先生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生活经验、兴趣、智能倾向上有差异,对课文的理解方向、理解深度有所不同,这是教师值得注意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学生在差异中取长补短,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例如:在上高一补充教材古诗词《龟虽寿》一文时,涉及对历史人物曹操的评价,有的学生说曹操是心胸狭窄的奸诈小人,有的学生说曹操是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和文学家,我没有给学生一个一成不变的答案,而是重在引导他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以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

(二)利用教师自身课程资源

1.教师自身资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持者,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宝藏,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另外,教师的世界观,生活观,言行举止,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2.相关学科教师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不仅仅拘泥于语文知识,还牵涉到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政治知识等,所以语文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尝试和其他相关各门学科的教师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进行集体探讨备课,这样,语文老师授课的时候就不是独立学科的讲解,而是多学科多领域的渗透与交融。《最后一颗常春藤叶》是高二第一学期的一篇选读课文,小说通过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情节,热情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纯真人性和美好真情。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特地请教了美术老师和生物老师,与他们一同讨论备课,并且请美术老师画了一副非常逼真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通过这样的合作,不仅语文老师能更好的驾御课堂,完成教学,学生们也得到了多领域的科学知识,拓宽了知识面。

(三)利用广泛阅读资源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读中要疑。如学习高二上册《在再生命的人》一文,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海伦凯勒赌东道达到作品,了解一点盲聋哑人的生活,学会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这样对课文才会有深入的理解。我们还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并可以对共性的看法或结合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四)利用学校和家庭资源

1、结合学校生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是学生活动与成长的主阵地,学校生活具有广阔的时间与空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我们在结合学校生活开展实践活动时,往往以某个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由学生组织实施教学方案。如高一上学期进行了《神游水浒》、《趣谈报纸》、《采英撷粹——名言警句收集》、《缀语连珠——对联集锦》、《走近名人》等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如高一下学期语文活动课“我与苏轼的对话”以《记承天寺夜游》为基点发散开去,追问我国古代文化生活,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的文章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中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为职高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培养职高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

2、结合家庭生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家庭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电脑材料和家庭文化环境等等。语文实践活动课中的“语文”二字,虽然不能如杜威提倡的传统活动课那样,每节课都做到多学科内容交叉,但是,要尽量挖掘语文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内容,特别应挖掘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方面的内容,以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耳濡目染。因此,以家庭生活为话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更接近学生的心灵、情感生活,更具亲和力,因而易于操作实施。例如,结合高一第一单元《我的母亲》《卖白菜》的内容,我们进行了《珍惜生命拥有幸福》、《花季雨季》、《母亲节的礼物》、《爸爸妈妈偷看了我的日记怎么办》、《我给父母洗脚的感受》等活动课。这些活动既生动有趣,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得课堂内外、课本内外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在真实的氛围中,在活动的过程中,在师生的互动中,在信息的整合中收到了极好的学习效果。

(五)挖掘当地自然地域资源自然界本身就是一本神秘而又生动的“活”教材,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更多地到广袤的大自然去开展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理想素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资源,让学生在对自然环境的了解、探索和实践中获得亲身的感受,培养朴素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一上学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热爱大自然》,同学们来到了萧山南边浦阳镇的一个自然村,那里曾经是一些破旧零乱的矮平房,坑坑洼洼的泥路,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很低。但现在农民公园内,绿草、假山、凉亭相映成辉,成了农民休闲的好去处;漂亮的村委办公楼、小学教育楼、幼儿园、医疗站成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如今是经济繁荣、事业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富裕幸福,成了浙江省新农村示范村。学生们充分地感受到了我们的农村早已不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而是现代都市人所追求而不得“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再如对于解决森林资源破坏,你有什么良策?走访浦阳江,它是我们的母亲河,自古至今有哪些变迁?要求用不同的符号描述河流走向及经过的各个自然村;写一篇走访浦阳江的小论文或考察日记等。根据提供的“活动内容”,学生可以自己选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野炊、郊游、深入实地考察,撰写了《皮革厂带来的环境污染》、《野炊的过程和收获》等调查报告和论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家乡的自然风光,接触了大自然,接触了社会,学会了做人,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突破了书本与课堂的局限,拓宽了视野,提高了文化素质,同时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会了思考人类与世界、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社会责任心也得到了加强。

(六)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指凝结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成果的精华和丰富的思维活动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或者活动,它包括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民俗、建筑、工艺、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戏曲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特长将产生积极影响。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例如学习高一上册《卖白菜》一文后,可让学生去调查一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较为有名的特产,它们的生长状况如何。同时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且认真作好记录,并绘出当地特产的草图,用相机拍下照片供大家认识和了解,写出调查报告。又如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萧山农家人的饮食文化,要求学生不但要注意农家人的特色菜,还要注意它制作程序,以及农村的厨房,形成课题加以探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和房东一起烧农家特色菜,品尝农家霉干菜、腌菜、萝卜干等,从中体验农家人创业的节俭和勤劳,也可聆听他们讲述农家兴盛的往事,形成课题加以探究;另外,让学生观察农家留下来的一些相册、老照片,把所有这些收集老的东西,通过拍照、笔录等形式记载下来,或者访谈农家,去了解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名镇文化。这样既发挥资源优势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拓宽了职高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自主学习的语文实践能力。

(七)挖掘社会生活资源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自主开发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社会”,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比如高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赌博的现象及危害》,学生通过调查一段时间在农村十分猖獗的赌博现象,访问了许多深受其害的家庭,了解了赌博的危害,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向社会发出了杜绝赌博的号召,并从自身做起,向自己的父母宣传赌博的危害性。这项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意识,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综合学习活动还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为背景,着眼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获得全面进步,最终形成适应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素质,了解、适应生活,形成创造新生活的能力,迎接未来、驾驭未来。例如高一的综合实践活动《童年的玩具》,让学生搜集各个不同时代的玩具,从中整理、提炼出许多信息,理解了玩具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身边的广告》,通过让学生收集各种电视广告、报纸广告,并进行归类、整理、赏析,从而明白了广告语的表现手法,提高了语文能力。实施地方课程就是要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狭隘的学校生活走向社会生活,从“学会”走上“会学”。比如高二园林班的一位同学在通过到农村实地调查,寻访老农,查阅资料,还跟镇图书馆人员建立了联系。图书馆人员建议他们联系进货的变迁中,从“纵向”研究该镇的历史变迁。为了获取有关历史知识,同学们又查阅了有关省、县、镇等文献资料,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最后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活动,重在探究实践,同时建立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以取得社会力量的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四、课题的成效本课题经过近两年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根据生成性、综合性原则,确定了一系列研究主题,依据自主性、探索性原则,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软化了学科界限;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了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加强综合活动学习能力。

1、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实施打造了地方特色名片。课题组的地方课程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和著名人物等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学习成长,开发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实施为学校特色办学、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供平台。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了任课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让学生学了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校从自身特色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深入挖掘家乡特色,打造清新活泼的乡土文化名片,如高一园林班的《走进杨梅之乡》的民俗主题活动;高二环保班调查百年古镇临浦镇的风土人情;高一旅服班的《湘湖之约》……校本课程开发让学生们胆子大了,动手能力强了,同学之间更加团结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3、学生说写能力大幅度提升。在课题研究的前测中,经过条分缕析,我们摸清了目前学生说写能力缺失的原因,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加大说写训练的密度与强度,结合具体的说写要求,对学生的阅读、写作等方法加以指导,尽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激发学生有创意表达的勇气,使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愉悦的事,从而爱上写作。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在区级以上作文竞赛中,一等奖的学生共计23人,二等奖22人,三等奖60人。此外,学生的文章有多篇发表于区级以上报刊;在全国文明风采征文活动中,学生有20多人次获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实践证明,子课题《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行说写训练》的研究它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而且符合学生的说写心理,优化学生的说写形式,学生的说写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思考和体会《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更注重了学科特点,更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同时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它已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课本”的时代,而是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中跳出来,密切关注社会各种信息,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究新知,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将把职高学生带入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去体验成功或失败的感受。要搞好综合性实践活动,还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要因地制宜,合理挖掘当地教育资源。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立足本班、本学校、本地实际,合理选择,不能一概而论。如:“调查环境污染”问题可放在城市学校进行,而“观察大自然”则农村的孩子来得比较容易。又比如高一烹饪班有的学生家离民族英雄葛云飞故里比较近,学生们组织了一次“走近葛云飞”的实践活动,对葛云飞的家史、生平事迹等作了调查了解,写出了很好的调查报告,且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山川的美丽,增强了对名人的敬仰之情;而地处大汤坞城山寺的学生则可以进行“走近汤寿潜”的实践活动,通过调查资料,实地参观等形式,就会对汤寿潜有更深的了解。这些活动不仅积累了情感体验,丰富了生活阅历,而且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要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教师所做的只是创设条件,适时鼓励并点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能与同伴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如高二电商班开展“走访老红军”的活动,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访问的方式,访问的内容,最后的调查报告也可以分工完成,整个活动自始至终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完成,教师则可以做些必要的指导。

3.综合学习活动要注重过程。综合性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目的是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积累生活阅历,感受成功或失败带来的心情,这些才是最宝贵的,是学生终生受益的。至于最后的总结、报告等应是水到渠成的,不必拘泥形式。高二园林(1)班一位学生在调查本村一名孤寡老人时,心灵深深地受到了震撼,感受到社会对这些人的关注还太少,老人的心理世界很少有人能理解。从此之后这名学生就经常去陪老人聊家常,为老人解闷。孩子也从老人那里获得了很多以前没有过的东西。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深入,综合性实践活动必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要想能真正适应社会,就应从这一大课堂内汲取更多的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总之,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职高语文教师不能紧紧抓住语文教科书并把它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放弃广博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是有背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求的,这样的语文教学一定不会获得成功!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了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发展了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她如同一支含苞待放的小花,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才能使她茁壮成长,散发清香,早结硕果。广大的职高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缰绳;要积极投身到新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去,合理利用、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才能给学生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才能迎来职高语文课程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第四篇:拓展生命空间教学案例

小学地方课程教学案例《拓展生命空间》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浦江路小学 袁明霞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青岛市小学地方课程《生命教育》教材中“生命与自然”单元的第四课。主要内容是在学生认识生命之“我”所在的大千世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视野,走出地球家园,去探寻宇宙空间的奥秘,引导学生关注与人类相关的宇宙,并激发探索宇宙空间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过程。

2、激发学生关注生命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欲望,让学生体会并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创造未来家园的重大意义。

教具准备:

1、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2、未来的家园设计纸。

学具准备:

1、水彩笔

2、教师布置的让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程序:

一、神秘的宇宙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和银河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地球虽大却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星球,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又显得很渺小。银河系在宇宙中更是沧海一粟!感受宇宙的神奇与博大,从而激发探索的欲望。]

问题引导:同学们,每当晴朗的夜晚来临,点点繁星布满无边无际的天穹,仰望星光灿烂的夜空,你都会想些什么?(课件同时演示迷人的夜空,学生都会想到关于自己对神秘宇宙的遐想,个别学生提到:“我会想,地球以外有没有外星人呢?”)[夜空总是会引起我们尤其是孩子们的无限遐想]

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浩瀚的宇宙,感受它的神奇与博大。

1、地球

课件:显示宇宙中正在自转的美丽地球并展示地球上各种美丽的风光,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人类温暖而又美丽的家园。

问题:地球大吗?有多大?[这两个问题为引出太阳系做好铺垫,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地球之大。]

2.太阳系

课件演示:地球缩小后退的同时出现在太阳系之中,太阳系出现在屏幕上。

问题:这是什么地方?你还能找到地球在那儿吗?[让学生感受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渺小。同时让学生大体了解一下太阳系里的行星、星云、流星和彗星,教师用学生喜欢的口气配合有关讲解:把太阳系比作大家族,流星和彗星比作小姐妹,地球比作大哥哥。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3.银河系

课件演示:太阳系缩小后退的同时出现在银河系中,用与刚才同样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银河系的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让学生感受地球在银河系中显得更加渺小。]

教师拓展提问:宇宙中除了这些,你还知道有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对宇宙的兴趣非常浓厚,平日也愿意阅读这方面的书籍)

最后通过欣赏几幅宇宙风光图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二、人类的生命空间探索之路

[这部分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尤其是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参与探索,并为祖国作贡献的的积极性。]

课件展示:孙悟空腾云驾雾的几幅动画图片,让学生体会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梦想。激发学生兴趣的谈话内容:你们看谁来了?噢!是孙悟空!他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腾云驾雾。”)羡慕他吗?是啊,连老师也想拥有孙悟空的本领,在天空中踩着美丽的云朵想飞到哪就飞到哪,多好!从古到今,我们人类就有这样的梦想,比如,我国明朝有一个人,他对月亮充满了好奇,非常想到月亮上去看看,想不想听听他的故事呢?(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1、探索失败的事例

课件:伴着图片播放教师课前录制好的自己富有感情的讲述:“万虎探月”的故事。启发性问题:万虎想实现奔月的梦想,也大胆的作了尝试,可为什么失败了呢? [通

过思考回答使学生意识到智慧与科技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回答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因为科技不发达、人类的智慧和能力有限等原因,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2、探索成功的事例

问题过渡:虽然探索宇宙会遇到种种困难,可是我们人类会放弃探索的梦想吗?教师总结:当然不会,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胆尝试,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课件:图片展示人类探索宇宙成功的几个重要事例。

启发性问题:他们为什么成功了呢?(学生讨论:“人类越来越聪明了”“科技进步了”“人类因为坚持所以成功了”„„)[充分体会这是人类智慧不断提高和科技不断发展的成果]

拓展性问题:你还知道有哪些?[对于知识面广的学生及时给与表扬,并趁机鼓励学生多读书用知识武装头脑。]

3、中国的探索之路

问题过渡:谁能说出我们中国在探索宇宙方面有哪些成就?(通过回答发现学生知道的很多,尤其是近几年的都能说到)

课件展示:中国的运载火箭、“东方红一号”、神

5、神

6、嫦娥一号发射的图片并配以激昂的音乐和教师自己录制的富有激情的讲述,重点让学生体会国外走了五六十年的航天路,中国只用了二三十年就赶上来了。我们中国正在由航天大国向着航天强国的目标奋进!(达到了师生激情澎湃的效果!)

教师总结提问:看到我们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你想说什么?(学生的回答很令人欣慰:“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中国真了不起!”“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制造出更先进的航天火箭!”„„)[通过说感受激发学生探索进取的欲望]

4.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问题过渡:我们人类这样不停的探索宇宙,有什么意义?先讨论,然后个别学生回答。(不少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能想到万一地球哪一天真的会有不可避免的灾难,我们人类可以转移到其他能居住的星球上 ;个别学生能想出可以开发有利的资源,提高我们人类的生活质量!)

课件:出示一组判断对错题,让学生判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大意义。

三、未来的家园

[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辩论未来家园是否存在和设计未来的家园两个内容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也是很重要的,拓展生命空间的重任以后将会落到我们肩上。]

1、辩论:人类的生命空间可以拓展吗?

根据学生不同的观点分两组展开辩论。

课件:屏幕提醒学生从三个方面思考:①人类要居住必须要有什么?②你知道其他星球上有生命吗?③其他星球可能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吗?(学生对这个话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的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寻求辩辞,有的学生表现出了丰富的知识面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课件:辩论后让学生看科学家的重大发现:屏幕出现月球城堡的遐想图、火星——未来的家园图,配合解说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认为月球和火星有可能在将来成为我们家园的理由。

2、设计我们的未来家园

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设计我们未来的家园,之后展示并交流各自的想法。[这个环节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感受参与的快乐,增强主人翁意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令人刮目相看)

课堂总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指导学生如何理顺、归纳、概括所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感悟]

爱心叮咛:明天探索宇宙奥秘、拓展生命空间的重任会落到我们肩上,让我们从现在起做好准备吧!

附: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开始到结束,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达到了预想的目标:

使本来就对宇宙充满好奇的学生更增加了探索宇宙的兴趣,上完这节课后,许多学生手

里都有关于神秘宇宙的书,而且课间经常会听到关于探索宇宙方面的谈论和激烈的争论,还有的学生把自己认为重大的发现告诉老师„„把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调动起来了,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究,我认为这是本节课最大的成功。

受到的启发:

1、课堂中教师问题的设计非常的重要,要注意“有效提问”,尽可能避免“无效提问”,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有效的课堂,才能收获到丰硕的成果。

2、要精心钻研教材,不能只浮于表面,要挖掘其中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并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呈现出来,才会使学生真正受益。

3、在课堂上,教师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打动学生非常的重要,尤其是生命教育课更应该达到师生共同享受过程、共同感悟生命的境界。

今后的改进设想:

1、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2、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作者地址: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九华山支路6号黄浦江路小学袁明霞 邮政编码:266555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869177243@qq.com

第五篇:创设发展空间、促进教师成长

创设发展空间、促进教师成长

内容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即是影响教育创新发展和竞争能力的决定因素,也是有效落实规程精神的有利保证。本文主要从优化环境营造氛围,确立目标分层培养,激发优势鼓励竞争,加强科研促进队伍建设四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如何创设发展空间,促进教师成长。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增强了教师群体的凝聚力,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使教师在良好的环境中确立明确的目标,努力钻研、积极进取,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群体。

关键词: 创设 发展 教师成长

幼儿园是青年教师居多的教师群体,她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勇于创新,乐于进取,技能较全面,充满朝气与活力。我园是一所市立园,在职的教师中,年龄最大的35岁,最小的19岁,师资队伍平均年龄27岁。她们中大部分是北京幼师毕业生。针对我园教师队伍现状,我们在队伍建设上“以加强教科研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师的思想文化素质,培养教师创新精神为主线,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作为目标。

一、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园所环境有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整洁的园所,良好的设施,固然对人的精神状态、个性陶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更主要的还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讲尊重、理解、激励的氛围就象空气的质量一样,使人获得心理的放松。我们提倡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以诚相待,在处理各类问题时以工作为重,在工作中,尽量做到多一点商量,少一点命令,将领导溶身于教职工之中,营造一个人人平等、宽松、融洽的人际氛围,领导要求教师怎样对待孩子,领导也必须怎样对待教师,把爱平均分给每个教师,积极看待教师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在管理上做到“以人为本”等等,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三多”的工作法即:

多理解:教师自尊心很强,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同幼儿一样也有不会的时候,特别是青年教师看问题又容易片面,出发点好而效果不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果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能宽容教师的不会,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分析她们的心理,就不难理解她们的这些行为了,从而有了改进工作的基础。

多交谈:经常与她们交谈,了解她们工作、学习、生活的习惯,帮助她们逐步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含义,并懂得做人的准则。为她们终身从事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鼓励:对教师的点滴进步要善于发现,及时捕捉,适时给予表扬鼓励。帮助她们树立自信心,使她们看到成功,得到自我发展的满足,不断朝更高目标攀登。教师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发挥积极性,奋发进取。

二、确立目标,分层培养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目标,如果我们把总目标比作金字塔的顶端,那么其底座就是全体教师的个人目标。目标有着导向作用,要发挥园所中每一个人的积极因素,把每个成员都纳入园所工作的轨道,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人人都有一个奋斗目标。我们根据教师业务水平高低,工作能力的强弱,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等不同的差异将教师分成三个层次,向她们提出不同要求,进行分层引导,分层激励,分层评价。第一层次是新教师:

我们采用扬长避短、小步子低起点、多渠道的方法让青年教师在岗位上学习,在岗位上实践,在岗位上成功。她们虽然初步具有了从事幼儿教育的基本技能,但仍缺乏教育教学的实际经验,尤其缺乏对幼儿教育一般规律的认识,对于她们的培养目标,不仅是要求她们把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具有制订各类计划的能力,具有创设环境,利用环境的能力,具有指导各类游戏的能力,而且要采取在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关怀、业务上指导、工作上信任的工作原则,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请园内富有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区级骨干传、帮、带,每周看一次新教师半日活动,给新教师进行示范教学,通过互看、互评让新教师尽快熟悉保教业务。做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结对发展,共同提高。对“师徒”对子的传、帮、带情况进行认真考核、评估,确保老教师尽心指导,青年教师虚心学习,从而促使新教师一年入门、两年发展、三年成型。重点突出师徒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观摩,共同备课,一起研究。为了使这种形式更加有效,要求做到:

第一、师徒共同备课两周一次。

第二、师徒互相听课两周各一次,要有研讨记录。

第三、园长每月检查一次师徒研讨记录(听课本、备课本)。第二层次是中年教师:

(30岁左右,相对我园而言)这些教师已能胜任幼儿园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她们的培养目标,要求其熟悉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更新观念,具有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保教特色,具有一定的分析、总结经验的能力。我园千方百计地为中年教师搭台子,创造其展示特长与才华的机会。促使她们不断成熟,尽早脱颖而出。我们组织这部分教师,开展了对游戏活动的研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研讨小组成员们自行设计具体的研究内容,互相观摩、评析,大家以诚相待,说自己的设想、体会、困惑与不解,帮他人解疑难、出主意、提建议,甚至就一些问题、看法相互争执,进行思想碰撞。从理论上认识到:游戏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老师要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重视幼儿的思维过程。努力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而老师提供的材料,创设的环境,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让幼儿通过操作、体验、尝试,自己去发现、探索获取知识,老师要及时将幼儿探索得到的零碎的、不完整的知识、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使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结果。了解如何为不同能力的幼儿参与活动,提供不同的内容材料,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要,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由于老师转变了观念,注重了活动的过程,重视了活动的对象,大部分教师都能较好地掌握游戏活动的一般规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具有探索性的教育活动。

第三层次是骨干教师:

我园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7名,园级骨干教师2名,在提出“要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口号的今天,应当更响亮地提出中青年教师,尤其是其中的领先群体,要敢于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教学特色。对她们的培养目标是:在保教工作中逐渐形成一定的保教特色。具有独立承担区级以上公开教学的能力,具有指导其他教师教学工作的能力,符合幼儿教育规律,能进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能力,使她们在两、三年内成为我区有知名度的教师。我们为这些教师创设条件,让她们向特级教师发展,同时建立我园市、区、园三级骨干教师网络,真正做到任人为贤、人尽其能,分层递进式地推进队伍建设。

三、激发优势,鼓励竞争

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员的不断充实,教师们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学中如果没有特色,是很难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领导的职责就是发掘他们的优点,激发其潜在的优势。发展教师的个性。激励是一种期望,是一种动力。不仅能愉悦身心,更能激发斗志。让教师用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人生,面对事业,面对新世纪的孩子们。

(一)创设浓厚的文化环境,引导帮助教师学习,提高文化品味。首先,我们从91年起就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为其创造条件和安排时间。目前已全部取得学前教育专科学历。其次是督促自学提高。现有6名教师参加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学习,幼儿园订阅教育刊物近10种,并连续两年为每人订阅一份教育杂志,报销100元书报费,还为教师设立了读书资料室等。

(二)进行优势导向。每个教师都有其优点,通过对教师优点的管理,促进保教工作的开展。注意发现和鼓励教师的优点,使教师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我优的心理人皆有之”,谁都想在工作中做出成绩,以证明自己的价值,赢得他人的尊重,我们适时地给每位教师适当的评价,每月月底、学期末的工作总结,我们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挖掘出每个人的闪光点。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价值。

(三)引进竞争机制。要求每位教师为自己制定奋斗目标,要求在三~五年内达标,提倡一专多能。园领导为不同层次教师提供各种不同层次的学习与展示机会,每个人其实都有不同的创造优势,象鲍颖老师善于写作,经常为老师指导论文写作,王斌老师动手能力强,教研活动请她讲泥工的制作和指导,冯秀玲老师上稿率高,我们就请她讲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等等。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的优势发挥中才能充分显示其才智,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我们引导大家把握机遇,并通过教学研讨、游戏活动观摩、环境创设和观察记录评比,制作教玩具比赛,论文交流、评优评先等活动,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力争人人有优势,个个出成绩。但我们提倡友好、公平地竞争。我们在工作中,逐步帮助教师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具备自我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

四、加强科研,促进队伍建设

我园于2002年4月评为市级一级一类园,2002年11月又接受了区学前教育科、教育学院幼教研的评审,依据《北京市示范幼儿园的标准》,对我园的保教工作、教科研、社区工作、人才培养四个基地作用进行了检查与评估,被评为区级示范园。如何使教学水平稳重有升,年轻教师水平迅速提高,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那就是必须具备科研的意识,以科研领路,以教研促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深入开展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都应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科研型、创新型转变。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大量有关理论书籍,并就教师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进行研讨,请专家讲座,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内容得到了充实,教学方法得到了改进。我园立足游戏活动、探究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适宜性,研究性活动的研究。分层次、分重点展开研讨,并且充分利用社区、家长的教育资源,幼儿园教育的小环境变幼儿学习、实践的社会大课堂,我园教研撰写的《浅谈项目教学中的弹性计划》一文获国家级论文一等奖。我园参加区幼教研张福之老师的市级课题“创造性美术教育”的研究,历时三年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了《幼儿创造性美术教育》教师用书和小、中、大班教材各一套。多年教科研工作的实践,可以说我们获得的是双丰收,教师素质提高的同时,又带动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教科研即是一条教育求实之路,也是一条培养、建设教师队伍之路。

几年来,我们注意用目标引导人,用榜样感染人,用激励机制鼓舞人,用环境熏陶人,不断激发了教师高层次的心理需要,积极寻找自我发展的路子,从“一专多能”、“一流意识”来要求自己的工作与学习。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两年来,在“四有”精神的感召下,(有荣誉感、有进取心、有竞争性、有团队配合精神。)一支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均优的师资队伍正在逐渐形成,教师中有市、区级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有4名教师获区学前教育全能称号,11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各刊物发表文章30多篇,更可喜的是青年教师逐渐成长起来,在教学一线发挥重要的作用。中二班连续三年获北京市青年文明号班组。幼儿园连续三年获区学前教育质量管理一等奖。科研工作初见成效,今年我园上报的“对4--5岁幼儿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适宜性的研究”获得市级课题。

几年来,我园采取优化环境、营造氛围、确立目标、分层培养、激发优势、鼓励竞争等多种手段,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将继续探索适合本园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

下载拓展教师的成长空间丰富教师的生命内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拓展教师的成长空间丰富教师的生命内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

    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 鸡西二中 曹月 读书,犹如在和圣人对话;读书,悄悄洗礼着自己的心灵;读书,轻轻抚慰着自己的生命„„3月1日,新学期开学伊始,我有幸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教师培训,......

    教师空间介绍

    教师空间介绍 1.概述 教师空间是基于网络电子备课系统而研发的教师个人学习和工作环境,集教育教学、教学科研、教学管理与培训等功能于一体,提供一站式服务。《教育信息化十年......

    培植校园文化底蕴,丰富教师教育生命成色

    培植校园文化底蕴,丰富教师教育生命成色 ——感悟蓝继红校长的管理智慧 拜读了《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奇迹》一书,深为各名校长的管理智慧所折服,特别是成都草堂小学的蓝继红校长......

    为丰富教师业余生活

    磁县崇文学校庆祝2014年教师节 文体活动方案(草案) 在这绚丽而富有诗意的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崇文学校第一个教师节,为丰富我校教职员工文化生活,增强教职工团队意识,使大家度过一......

    不断充电,努力丰富教师的内涵有效教学感悟(精选合集)

    不断充电,努力丰富教师内涵 精心策划,着眼促进学生发展 ——有效教学的感悟 安丘市景芝镇浯河中学李晓红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一些关于教和学的......

    激发生命自觉,教师成长5篇范文

    激发生命自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有这样一个团队,她点燃教师智慧的光芒;有这样一批教师,他们追求一辈子的成长;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驰骋于个性发展的生命课堂;有这样一所学校,她正成......

    教师成长-追溯生命轨迹读后感

    用爱心感受生命 ——《教师成长-追溯生命轨迹》读后感 《教师成长——追溯生命轨迹》是一本将教育理论和教学案例融合在一起的教育学书籍,作者齐健教授从教育教学的细节和关......

    教师成长

    学习《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心得体会 南寨小学姜光燕 认真阅读《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这本书后,感受颇深,书中写到了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要诀1:动力,话题:谁能陪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