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管理模式大全
改革管理模式,顺应时代发展,提高办学效益 作者:竹溪县特殊教育学校 程秀芬来源:网络更新时间:2009-5-15 5:58:20浏览次数:
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管理的对象是人。对人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要素,也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和关键。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结构等冲击着传统课程,随之也体现在现行的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上。因此,学校要顺应时代发展,改革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有利于实现学校的目标。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才会得以实施。本人现就新课改中提出的新理念:开放、人本、个性、合作来谈一谈特殊学校的管理。
一、以开放增强活力
学校只有与外界周围环境不断的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传递,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但特殊教育学校相对一般普通学校来说,由于学校办学规模较小,校与校之间的交流较少,比较闭塞,这就要求我们学校管理者更应该具备一种社会意识、超前意识和大教育意识,要求学校对社会各级部门实行全面、全方位的开放。其实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向上级部门的开放
向上级部门的开放,即向所属地区的政府,所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开放。因为学校所需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如相关政策、师资、资金、校建、内配、科研资源等由此输入学校,这对于扩大特殊学校的规模、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办学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特殊学校的管理者,加强与上级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分管特教的领导的沟通联系是很重要的。
2、向家长开放。
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直接的,搞好了会促进学校教育,搞不好会影响学校教育,降低学校教育效果。特别是特殊学校的孩子,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他们不愿意接触参与社会,生活的圈子主
要在家庭和学校,交往的主要对象也就是家长、老师和同学。因此,要培养特殊孩子的良好素质,学校一定要密切联系家长,让学校教育走进家庭,让家长走进学校。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对家长问卷调查,建立家长联系卡或教师家访等方式和家长加强联系,从而帮助家长正确对待自己孩子的缺陷,了解孩子的特长、潜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另一方面,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办学目标,了解政府对有关弱势群体的教育政策法规,了解家庭和学校应承担的教育责任,从而使学校管理教育的相关政策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把对特殊孩子的教育训练工作做得更好。
3、向社会的开放
特殊教育是一个特殊的系统,需要全社会的关怀,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我校在近两年来所走的就是一条多渠道办学的开放的道路。我们充分利用相关的节日和各种活动,将自身推向社会,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让社会了解特殊教育,力争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扶残助教的风气和氛围。如:主动与社会企业、慈善机构及兄弟学校联系,为困难的残疾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上的资助;与广播、电视、报业部门等新闻媒体联系,及时把学校的管理、发展状况、感人事迹传播出去,让社会了解学校,树立学校形象;与民政局、残联、社会慈善机构密切联系,争取他们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支助和智力支持;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积极与当地企业协作,为毕业生就业拓宽渠道。
只要我们努力发扬特教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一定会得到社会各界、各部门的诸多帮助,从而使我校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有目共睹的现实。
二、以人本激发潜能
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管理的对象是人。因此,学校管理应遵循“以人为本”管理原则。
我校是一所集聋哑、智障学生于一体的综合性全日制寄宿学校。作为特殊教学校的教师,除了日常管理和教学外,在生活上还要像父母一样照顾学生,在心理和生活上像医生一样指导学生。而教师的奖金往往只有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形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潜能,使教师真正在自己的岗位上爱业、敬业、乐业、创业呢?学校的管理者在健全教师的各项规范制度外,更应该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观念,把教师的作用放在一个主导的地位上,使教职工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是创设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
首先,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完善。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特殊孩子”为办学宗旨,以“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为校训,以“亲爱、奉献、精诚、创新”为校风,以“科学态度、人文精神、艺术追求”为教风,并在校园内醒目的地方宣传学校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教师的办公室里张贴师德格言;利用宣传栏及时宣传、报道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及时展示师生的教学成果、作品,从而从视觉上为学校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其次,发挥激励机制的效能。学校要创设条件让教师参与学校建设,为学校工作及发展出谋划策,并采纳教师合理的建议,认同教师的能力和价值。如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就采用集思广益的办法,让每个教职工人手一份《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让教师看了方案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对于积极参与的教师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那些对学校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及时给与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再次,学校要开展丰富的活动。发动群众,积极参加工会、团委等组织的有意义的演讲、表演、技能竞赛、联谊活动或联欢会等,使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展现自我,在活动中得到身心的愉悦和素质的提高;通过外出参观、校外演出、外出学习等活动,让教师走出校门,从社会的评价中使教师对职业产生自豪感。
二是使教师拥有愉悦和谐的心态
首先,要善于与普通教师沟通交流,善于与被管理者进行换位思考。学校管理者对于学校工作的分解、任务的落实时,只有多与普通教师商量,与教师作一番换位思考,考虑教师在接受和完成任务时会有怎样的心态,是否感受到教师在完成任务时的压力,考虑他们需要什么,有什么困惑,这样管理者才能把握好教师的“兴奋点”,把教师的能力、兴趣与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也能够拉近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从而取得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使教师自觉地去选择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个人目标,从而真正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其次,要以赏识和宽容对待每一位普通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教师也同样是各有千秋。在我们的周围,有的教师擅长于课堂教学,有的教师擅长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的教师擅长于科研,有的教师字写得很漂亮,有的教师擅长于演讲,那么管理者就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赞赏每一位教师的特长和优势,通过真诚的赞赏,让他们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激励他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对于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足和缺憾,管理者应该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当然,宽容决不等于纵容,管理者应该采取引导的办法帮助教师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为他们提供一些积极有效的建议,使他们对外部的管理要求内化为自我发展的需求。
三、以个性促进特长。
我校学生95%来自农村,他们家庭困难,年龄偏大,除极个别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外,绝大部分学生将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针对这一情况,我校在学生的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残疾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残疾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使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残疾学生通过教育得到发展和提高;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坚持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相结合,改进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鼓励教育改革实验,立足于残疾人的社会需求,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如:为聋哑生设置按摩专业、微机、毛衣编织、美发、园艺、缝纫、美术装潢等专业;为弱智生设置自行车修理、擦皮鞋、种植等,使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紧密结合,真正使残疾学生由“一技之长”走向“一专多能”,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作准备。另外,因聋生的模仿能力强,我校还组织了校文艺队,文艺队编排的节目《校园就是我的家》、《在阳光下成长》等获县一等奖。
目前,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所选的专业课程,经过努力都取得了不同的成果,毛衣编织的同学,能够运用手工和机器纺织毛衣,毛裤等生活用品。钩编专业的同学学会了钩编拖鞋、坐垫、衣物、生活用品等,作品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缝纫小组的学生负责学校的窗帘、桌布、床单及
学生的红领巾、鞋垫等的制作。美容美发班的汤琴琴自己已经开了理发店,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家电维修班的夏昌宏同学已经成为新星电器维修部的一员。其它各专业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四、以合作促进发展
面对新课改的目标指向,学校管理的重心必须从强调分工转向注重团队协作,面对着内涵丰富的新课程目标,教师个人的知识能力很有局限性,现代教师不能单兵作战,必须靠团队的合作;综合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求教师打破学科界限、门户观念,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科间的学习、吸纳和整合。
1、以分享为核心,组织教师参与各种活动。
学校鼓励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教师之间教学技能和专长的分享,来培养教师团队合作情感。如开展分享式讨论,教师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或教育教学改革中所取得的成功案例提出来交换与共享,以此促进信息的流动和成功经验的推广;或者开展观摩教学活动,同事之间互相交流看法,促进彼此成长,而且由于同事间的分享和支持,增加了教师的自信,鼓励了教师的创新;此外还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活动的开展,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这样不但教师个体得到了发展,同时学校也得到了发展。
2、以学习为目的,构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组建方式可以是教师自愿组合,也可以由学校根据需要进行配置,如有经验的教师和教学新手的结合,或根据共同研究的课题来组合,或某一类教师进行集体学习,或进行批判式对话,即学习组成员就理论学习中的某一个观点或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站在反思的角度展开辩论或提出质疑,通过相互碰撞、充分摩擦,以达到高一层次的共识。
总之,特教学校的管理是现代化教育中一个崭新的课题,关系到特殊教育能否快速、健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只有坚持改革和创新,我们的特教学校才会有出路。我们也只有运用新课改中的新理念把人本、开放、个性、合作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提高特教学校的管理效能。我们相
信只要不断地实践探索、创造性的工作,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水平一定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加快义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
加快义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近年来,山西省围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必须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加大力度,扎实推进。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山西省县与县之间教育发展状况不平衡。我们既要落实县级政府管理义务教育的责任,使他们真正承担起改善本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的责任,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一些贫困县单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必须强化省级统筹,帮助老、少、边、穷地区有效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近几年,山西强化省级统筹,坚持“三个统一,两个倾斜”,即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省统一、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全省统一、均衡发展验收标准全省统一,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农村倾斜。
二是要完善机制,加大合理配置资源的力度。要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变动情况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坚决杜绝随意撤并中小学校;要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公用经费标准城乡一体化;要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机制,把每所学校都建成合格的学校;要建立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和交流制度,推进师资均衡配置和有效交流;要完善“远教工程”建设效用评估监测机制,强化使用效益评价;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均衡编班、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薄弱初中等制度,促进生源均衡。三是不断深化义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既要落实政府统筹责任、强化基本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同时也要鼓励各地积极创新管理模式,走特色发展之路。近年来,山西省积极鼓励一些市县先行先试,形成了3种比较有借鉴价值的管理模式:太谷县的“盟区”管理模式、太原市的“联盟校”模式、朔州市朔城区的“教育集团”模式。我们已经在全省进行推广,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是进一步完善对市、县义务教育督导考评制度。山西省近几年重点研究建立了两项制度,加强对市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考评。一项是各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工作通报制度。确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12项重要工作内容作为考评指标,以市为单位进行汇总测算,每年通报一次。第二项是均衡发展督导评价制度。制定了义务教育标准化省级验收标准,并制定了分验收规划,提出了各市县达标的时间要求。通过这两项制度,有效地督促各级政府努力完成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
第三篇:和县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情况汇报材料
和县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情况汇报材料
和县人大副主任、和县档案局局长 王竹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
欢迎大家来到和县,对我们的档案工作给予指导。下面我就档案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一一汇报,敬请指教。
一、基本情况
和县地处皖东,滨临长江,国土面积1412平方公里,人口65万,辖10个镇、139个村(社区)。
和县档案馆成立于1958年9月,属县委直属事业单位,现核定编制8名,现有工作人员9名。
馆藏全宗102个,馆藏纸质档案212754卷,3514件,其中专业档案148006卷,内容涉及建设工程、房产、地籍、人事、会计、婚姻登记、审计、纪检案件、职工养老保险、公安、公证、计划生育等方面。
一、档案资源整合背景
在档案资源整合前,和县档案馆20多年未全面系统地接收档案,馆藏全宗档案绝大多数只接收到1980年,馆藏档案结构也不合理,3万多卷的馆藏档案中90%以上是文书档案,来馆查阅利用档案的寥寥无几,不少人不知道档案馆在哪里,有事干什 1 么的。
为了做好和县档案工作,2004年,我们对全县档案保管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由于以前在接收档案时重文书,轻专业,导致大量的专业档案散存在各单位,保管也不好,而这些专业档案恰恰是利用率较高的档案。和县档案局及时将调查情况向省档案局汇报,省局领导高度重视,2004年5月13日,省档案局局长李学香同志率队来和县就此项工作进行调研,认为一是和县档案馆基础设施较好,二是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视档案工作,三是档案局(馆)工作人员工作激情较高,因此决定和县为安徽省县级档案资源整合试点县。
二、档案资源整合做法
总的来说就是围绕“两好”(干好工作、过好日子)的目标、按照“四变”(变冷门为热门、变传统管理为现代管理、变死档案为活信息、变自我发展为全面协调发展)的思路、达到“五化”(档案资源集约化、管理工作规范化、业务建设标准化、人员素质现代化、服务社会优质化)的要求。具体地讲,我们做了这几个方面工作。
1、大力整合县域档案资源。为了做好档案资源整合工作,我们确定县建设局、交通局、国土局、房管局为档案资源整合试点单位,并成立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和县档案资源整合工作领导组,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档案资源整合工作并制定了《和县国家档案资源整合工作的实施方案》。经过一年多的努 力,到2005年10月,试点单位专业档案移交到档案馆。2005年11月30日由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主持召开的市县分管领导参加的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现场会在和县召开。自2006年省委办公厅以1号文件下发全省,要求全省自2006年起,用三年的时间在全省开展档案资源整合活动。从而我县全面整合县域档案资源的局面已完全打开,档案资源集约化这一观念也植根于各级党政领导脑海中。在这一轮县档案馆建设筹建计划工作中,县为主要负责人就强调全县档案都应集中在国家综合档案馆保管,机关档案室应尽减少保管档案的数量,以免人、财、物的浪费。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中,我们沈巷镇党委书记就提出村档案镇管的设想,在镇综合档案室设臵各村专柜以保管村级档案。
2、档案信息化建设 在档案著录方面,我们根据省档案局《文书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与著录》,确定必录项目。对专业档案,我们根据档案内容来确定录入项目,调整录入界面。我们根据因受资金影响,和县档案馆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全部录入,文件级目录录入近20万条,做了部分全文目录扫描。10个镇和大部分县直机关都已经采用计算机管理档案。
3、提供档案优质服务。目前档案馆对外服务实行的是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并用,同时将部分可公开的档案目录放在和县档案信息网上,便于群众查询。现在,在和县办理事务需要出具档案证明的单位,基本只承认县档案馆证明,其他单位出具的证明不认可。
4、档案业务标准化。我们依据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结合和县档案工作的实际制订自己的的业务规范标准,专业档案则根据相关规定适时制定规范标准,从而有力地指导了我县的档案工作。
5、档案管理集约化,在试点之初,和县档案局分别与县建设局、交通局、国土局、房管局分别联合制订了相关专业档案管理规定。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后,以县委办、县政府办名义联合转发了《和县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档案进馆工作暂行规定》,改变了以往档案在单位档案室保管10年的规定,而是根据各单位情况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档案接收范围和接收年限。
三、对资源整合的几点感受
回顾试点工作,和县这种被国家誉为破冰之举的创新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大胆尝试,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震动,在改革中,特别是改革之初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也是很多的,在整合过程中我们着力依靠县委主导、政府推动、档案局当好助手参谋的作用来实现资源整合和模式改革的。
一项改革的成败决定负责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重视与否。和县县委负责人,历来重视档案工作,档案工作能摆上位子,一是在档案馆建设时,因资金困难,县委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亲自出面协调解决40余万元的建馆经费,二是资源整合之初,他们又就档案资源整合事宜多次听取档案部门的汇报,并对工作 进行部署要求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在整合的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又出面协调,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的意识。三是政府负责人强有力的推进使资源整合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特别是资金调度及时到位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省市档案部门在整个整合过程中的对档案业务的规划指导,确保了工作开展的规范有序。五是省、市局的精心谋划和指导,让我们坚定了克服工作中的困难的决心。五是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确保资源整合按时、按质完成。六是全局职工同心协力当好助手和参谋的同时,还甘于吃苦、乐于吃累,并以低人一等的宽广胸怀,把该整理归档的专业档案整理好,完成了资源整合任务。
四、档案资源整合后的变化
档案资源整合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之所以被国家档案局称为是破冰之举,是因为通过资源整合给档案部门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馆藏丰富,结构合理。2004年前,馆藏档案3万多卷,且90%为文书档案,现在馆藏21万多卷,专业档案占近70%。
2、综合服务功能增强。2004年以前,每年利用才300人次左右,以后是每年递增,2008年利用达9224人次。同时服务手段也从单纯的手工检索逐步向手工和电子检索并用,最终实现馆藏档案全部数字化利用。
3、档案部门知名度大了。和县书画界知名人士字画主动送档案馆保存,为方便群众查档,2路公交车特在档案馆门口设立 了一站设立档案馆站。
4、全社会档案意识强了。一是各单位重视档案管理,经常主动和我们联系档案指导、移交事宜。二是人们办事首先想到的是档案,无论政府部门老百姓遇到麻烦事就会想到是否能利用档案来解决问题。
5、档案工作环境改善了。一是档案事业经费逐年增加,2006年比2005年增近18%,2007年比2006年增121%,2008年比2007年增近32%,2009年,全县各单位财政预算压缩,但我们没有。二是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到各单位开展工作受到了重视。
6、“一站式”模式深化。自从各门类档案逐步进库,老百姓办事无需四处奔波,在档案局一家就可查询到一系列的资料,因为办事效率高,“一站式”优质服务深化,和县档案局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获得县内外一致好评。
五、对档案资源整合的几点思考
尽管档案理论界和有些档案管理工作者,对档案资源整合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通过实践,我们认为:
1整合档案资源是必要的,可行的。尤其在县级,档案资源整合节约档案管理成本,方便社会利用,能更好地发挥档案部门的职能作用,突出档案部门档案管理的主体地位。
2档案资源整合成果的巩固与发展需要法律法规政策来规范。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于80年代,很多条款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档案工作的需要,现实行的国家档案局八 号令各项要求较高目前还不能完全普及标准。二是档案部门执法主体地位不明确,许多县级档案部门只是县委直属事业单位,无独立的执法权,或只能受政府委托才能进行执法检查,执法力度削弱。三是随着机构的精简、编制的压缩,从事档案行政管理的人员逐级减少,难以形成精干的执法队伍。
3、资金寻求难,制约了资源整合的速度。和县现在的财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资源整合、信息化进程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要政府拿出太多的资金来做好资源整合工作是件难事,这又是制约资源整合的瓶颈。
档案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是一项开拓性和创造性的事业,同时又是一项艰苦的事业,只有充分发挥党委主导、政府推进、档案部门参谋助手的作用,才能真正克服阻力,把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推向更深入的层次、更广阔的领域,真正实现“四变”思路和“两好”目标。
第四篇: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财务管理模式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财务管理模式探析 作者:丁良山 万志刚
来源:《财会通讯》2005年第02期
一、乡村财务管理规范体系建设的目标
第五篇:改革现行招投标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
改革现行招投标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 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投标交易市场
(二***年*月)
近几年来,我*建设工程招投标交易中心和政府采购中心等,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从调研情况看,由于体制机制和制度还不够完善,建设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管理体制机制不顺、规避招标、违法投标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改革现行招投标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投标交易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一、改革与建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目前我*招投标工作多头分散、管办一体的模式弊端较多。由于投资渠道及职能划分的不同,我*目前招投标工作的监管呈现如下局面:水利、交通工程项目分别由*水利局、交通局、公路局负责;本级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各类房屋及附属设施的建设、监理和部分装饰工程由*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负责;土地使用权、矿产资源勘探权和开采
发“程序性”腐败。因此,要克服上述弊端,从源头上加强以“大建设”的监管力度,改变当前建设领域腐败重灾区的现象,治理商业贿赂,尤其显得从措施上预防腐败的必要性、重要性。
(二)改革与建立所产生的效应。改革现行招投标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建立集中统一规范的招投标交易中心,能够进一步推进招投标有形市场的建设,形成我*统一、开放、有序的招投标平台,有效解决招投标市场分散所造成的部门分割和行业垄断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我*的经济建设;能够进一步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减少管理上的漏洞及人为因素干扰,有效预防和遏制招投标过程中腐败现象的发生;能够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制度,提高招投标活动法制化、规范化程度;能够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管,解决我*目前招投标监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进一步加强与纪检、监察等执纪执法机关的联系;能够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保证招投标活动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更好地创造我*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改革与建立重在领导。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投标管理机构和交易中心是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源头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也是做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积极探索;
有资产、财政、卫生、教育等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交易活动的监管权限,统一收归招投标管理局,招投标交易活动一律进入交易中心统一规范运作,做到资源共享,政企、政事分开。
1、*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是招投标工作的领导机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招投标工作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研究制定有关招投标办法。
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常务副*长担任、副组长由*政府办主任、*监察局局长担任,监察、审计、发展改革、国有资产、财政、建设、国土资源、房地产、交通、水利、卫生、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2、*招投标管理局。管理局在*政府和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对招投标交易活动的日常监管。其主要职责是拟定招投标活动的具体规则和制度,规范交易行为;对招投标活动实行全程监督,对合同履行实行跟踪监督;查处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建立供应商库、招投标活动当事人诚信档案;对招投标交易中心实施管理。
由于*不具备成立专家库条件,评标专家应从市专家库随机抽取。
3、*招投标交易中心。中心在招投标管理局领导下负责为招投标交易活动提供服务。其主要职责是为我*招投标活动
招标后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重点查处假招标、串通招标、转包和违法分包、签订阴阳合同等违法违纪行为。
三、强化监督,保证改革与建立措施落实到位
(一)*招投标管理领导小组要指导、督促招投标管理局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公开办事内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操作。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人员为行风监督员参与招投标活动,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
(二)*纪委监察局对招投标管理局和交易中心人员依法行政、廉洁自律及招投标工作的运行情况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和场内、场外全方位监督,受理招投标方面的投诉,及时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对中心工作人员实行一次投诉查实下岗制度。
(三)对按规定应当进招投标交易中心的招标而未进交易中心,造成本行业招投标秩序混乱的;对规避招标、先开工后招标和开小标干大工程等虚假招标行为的;违反规定越权插手招投标,干扰正常招投标工作的;有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违纪违法行为的;由于工作人员监督不力、严重失职等行为对招投标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将依纪依法追究有关部门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