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思考邢琳范文

时间:2019-05-13 06:2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思考邢琳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思考邢琳范文》。

第一篇:对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思考邢琳范文

对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思考

学习历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能够激发学生的改革创新精神,更能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为使学生更好的学好这一门课程,这一任务责无旁贷的落到了历史教师的身上。那么,历史课教师应如何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呢?本文拟从教师角度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教学态度务必端正

由于现在很多农村中学还没有真正走上素质教学的轨道,教学的重点依旧放在升学率上,使得学校仍然把升学率放在首位,教师也仍然把学习成绩作为一个学生优劣的标准,又加上学校本来就有主、副课之分,历史课也就首当其冲的成为了牺牲品。很多历史老师只是走马观花的把一些知识点指出来,使得一些所谓的好学生,就有可能记住那些知识点,稍差一点的呢,只能是云里来,雾里去,而他们的共同点呢?就是太缺乏历史知识了。因此,教师自己首先应端正教学态度,把历史课真正作为一门主要课程来看待。

二、历史教学基本功必须过硬

首先是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学的关键,但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即使没有超出历史各学科的知识结构,也必须贯通古今,熟悉中外的史学。其次是历史教师的语言问题。“为人师表”一词,已经说明了教师的语言、行为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每一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历史这一学科,对教师的语言,也要有相应的要求:一是准确无误;二是生动具体;三是既要有逻辑,又要严谨。最后是关于历史教师的板书问题。板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板书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又是教师对教

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一幅历史地图,可能会使你的历史教学收到完好的效果。

三、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

历史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以教师为学习主体的现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第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第二,是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第三,注意不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要有优良的思想品质

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作为园丁,他们的任务就是栽培花朵。中学时代的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是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是思维、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农村里由于社会生活比较单调,学校便成为了其接触社会的第一场所,教师的思维品质会直接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作为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更要通过历史上的优秀人物来给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学,并学习历史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

同时,历史学科的教育也必须与时代相结合。我们广大的农村中学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保证历史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和观点的科学性。当社会上发生了比较重大的事件时,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尽快将这些信息向学生透露,并结合历史知识用历史的方法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

第二篇:对农村中学历史数字化教学的思考

对农村中学历史数字化教学的思考

作者:陈华东

工作单位:五峰仁和坪镇中心学校 通信地址: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仁和坪镇中心学校

邮编:443415 电话:1398 6783 613 Qq号:7476 58614 摘要:随着教育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利用数字化平台及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初中历史数字化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被引入课堂,以其科学性、直观性、生动性等特点,有效的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

关键词:数字化 作用分析 教学实践 反思 国家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下发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已经实现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五峰在教育数字化建设上加大了投入,各校加强了学校网络建设,加大了宽带接入量,各教室都配备了电子白板,各教师都安装注册了教学专业系统软件,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已经具备,因此,农村中学历史学科较其它学科相比,更具备数字化教学的初步条件。各校建成的“班班通”工程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实际已经标志着数字化教学的全面启动。本文就农村中学历史数字化教学作了初步探索,浅议农村中学历史数字化教学。

(一)、数字化概念

数字化教学是指教师和学习者在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中 ,遵循现代教育理论和规律,运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以数字化教学模式进行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活动。

(二)数字化教学对课堂教学的作用分析

一、中学历史学科运用数字化教学使历史教学突破时空限制,再造历史景象。实验心理学家(Treicher)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 一个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那些途径。他通过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数字化的资源让历史文本跃然屏幕,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的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另一个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这说明历史数字化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众多学科中,历史学科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由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于它的过去性、丰富性、综合性。历史是不能进行试验、重演的,而数字化却可以将多种样式的历史资料用最为丰富、生动的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综合起来,再造历史景象,使历史教学突破时空限制,把千百年前以至上万年前的中外历史现象“重现”在学生面前,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间距离。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各个感官去接近历史,理解历史,探索历史

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完善课堂教学手段

五峰在2008年前,数字化教学对于课堂教学的作用也相对较小,但是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教育均衡发展后,使得数字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也逐渐增大。一者

完善了传统教学的手段,从单纯的知识灌输,以课本为导向转向了以数字化技术为平台和依靠。二者数字化教学中的数字资源的引进,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实过程。

三、数字化课堂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成效。笔者对目前所任教的九年级3个班共123名同学做了一个关于使用数字化教室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反应的问卷调查,调查 结果显示,使用数字化历史教学的学生学习兴趣明显高于以前,其中有73%的同学认为自己上课时的注意力程度提高很大,80%的同学认有为使用数字课堂后能很快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有将近90%的同学对课堂效果表示满意。五峰仁和坪中学历史教师陈华东在历史教学中一直采用数字化教学,近几年来的历史中考成绩在全县连续蝉联第一。这些都说明了历史的数字化教学业已取得优秀成效。

(三)在学校微机室如何进行历史的数字化教学。

一、在微机室运用信息设施设备进行数字化教学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学生按信息素养程度和成绩排位,最佳组合是“一带二”,也就是三人一组,中间的学生任组长辅助教师进行监督指导。在整个进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以便起主导作用),但并非自始至终如此;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以便使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计算机有时作为辅助教学的教具,有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教材既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的内容,也是学生建构意认的对象。主要模式有:教师出示目标问题-----学生对照《长江全能学案》自学文本----找出困难问题并网上搜索-----筛选交流----小组检查。

如上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这一课,首先出示目标问题:

1、“纳粹”是什么意思?为什

么说它是“法西斯”势力?

2、希特勒怎样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政权?这个政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

3、意大利和日本怎样出现法西斯政权?也造成了哪些灾难?

4、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时间、重要人物、标志性事件有何不同?它们在建立背景和历史影响方面具有哪些共同之处?

5、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产生哪些影响 ?

然后学生对照《长江全能学案》自学文本完成上述问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也就是阅读、建构意义的过程,历史学习的第一步就是阅读与理解。要求从整体上把握一章一节的主要内容,抓住纲要,掌握一章一节一目的关联,做到“胸有大局”。老师必须在之前出示本课中用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相关问题,学生阅读时才有目标,这就是教师的“导”。

对有问题的问题在网上搜索。上课之前历史教师需通过微机室的教学控制系统公布供学生选用的因特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lishi(“历史天地” 人民教育出版社)http://www.xiexiebang.com/subject/history(“中国基础教育网-历史” 中国基础教育网)等都是非常好的网站。待学生找出筛选后就可以进行全班交流了!

在学校微机室进行历史的数字化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时间安排。一般学生进行文本自学10分,网络搜索必须控制在20分以内,剩下的时间交流和总结。对于信息素养较差的学生需进行搜索指导。

二、另外还有主题搜索模式。

主题搜索是对主题或者主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百度搜索,通过筛选整理获取辅助学习资源信息的过程。15年历史中考说明中有一个专题是“初步认识联合国的宗旨和作用,认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历史教材中对于此专题只提了联合国的诞生,在《战火频仍的中东地区》提到了一点作用。这一

专题对基础差的班级是有难度的,他们不会综合回答,用教师直接讲述效果又太差。这时用主题搜索就效果非常明显,学生找出资源,然后筛选整理就得出了答案,记忆效果非常好。

还有个专题是:通过搜集南极臭氧洞、气候变暖等材料,认识当今世界发展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搜集世界和中国人口材料,认识人口膨胀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沉重压力,说出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学生围绕专题百度搜索“计算机作用”,结果如下:

学生学习,摘录完成后又输“生态问题”和“人口问题”进行学习。有一名学生搜“人口问题”还知道了《世界人口数量增长报告》中的内容:“目前人口增长特点呈现非常不均衡的局面。由于很多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缺乏女性医护工作者,所以很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女性医护人员大量拥入,成为“国际打工妹”。每年大约9500万的“国际打工妹”来往于第三世界国家和发达国家,也给拐卖人口等国际犯罪提供了机会,每年有大量的妇女沦为现代社会的奴隶。”并非常高兴地和其他同学进行了分享,一起享受发现的的乐趣。成为一次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

通过数字化的教与学,师生能够充分利用当前国内、国际现实世界中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并融入到课程之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利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加入,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探

索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深层次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如:结合自主学习课件学生提出个性化问题,质疑历史观点,借助QQ临时讨论组及时交流等,农村中学暂时受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情的限制还不能用。

(四)在普通教室如何进行历史的数字化教学。现在每间教室都装备有电子白板,2011年配备了明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全部在学校教室进行应用,效果非常好。

“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是基于新课程标准,整合正版数字化教材、数字化教学工具软件、嵌入式教学资源、资源管理工具软件,及基于网络的后台管理软件平台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支持多级的用户管理、机构管理、资源管理、数字化教材管理,为学校构建智能、高效、开放、易用的教学应用平台,实现教育资源流通与共享。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所要求的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快速打造公共教育服务平台,以教育信息化来推进教育改革。它电子教材版本齐全。有嵌入式教学资源,紧贴课标要求,支持个性化资源、校本资源、区域资源、中央电教馆资源嵌入数字化教材,实现教学资源到书到页,内容涵盖多元化优质资源,帮助教师轻松实现备课和授课。装载了备授课、学科工具。备授课工具帮助教师轻松实现个性化课件制作,满足教师个性化教学需求。学科工具则覆盖、物理、化学等主流学科,提供全面实验工具及种类,为教师提供探究式教学工具。建立了资源管理平台。支持本地资源、区域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整合与管理,有效提升校本资源和区域资源使用率,促进校本资源和区域资源共建共享,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均衡。拥有开放兼容软件平台支持各种电子白板、投影幕布、液晶一

体机等交互教学设备,提升教学设备使用率。兼容各种数字化资源格式、主流操作系统,同时对系统应用环境要求低,便于跨平台使用。具有良好的易用性和适用性人性化设计,操作便捷,易学易用,符合教师教学应用习惯,满足信息化常态教学需求。

“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率,节省教师备课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依托校园网络和城域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帮助用户走出“数字孤岛”的困境。

(五)、历史数字化教学的反思

数字化课堂下历史教学环境下教师要认识到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服务于教学 理念的,是来贯彻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并不是因为使用了多媒体辅 助教学就可以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撇弃利用了数字化技术,进行的却是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学。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扁平化”,教师和学生对于数字化资源的接触机会呈现平等化趋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强于弟子”已经逐渐在信息时代成为现实,对于教师来说,则是一种挑战。挑战的初始原因在于学生和老师的信息资源接触的平等。

总的来说,历史数字化教学中的学生学习从以教师主讲的单向指导的模式而成为一次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而成为主动学习,由教师传播知识而到学生自己重新创造知识,无疑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大好机会,也是检验其学习能力、学习收获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

参考资料: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1年07期 《对数字化时代下历史教学的思考》---刘影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 《中学历史数字化学习的几种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作者:卢新建

《历史数字化的特性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中国教育学刊--------------------------林斯坦.

《浅论历史数字化课堂教学中的人格教育》---衡东五中-----------------------------单晋

《谈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廖昕辉 《读书文摘》 2015年04期《 高中历史数字化教学初探》---------------------严彬彬

《信息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北京历史教研室-周义保

《对话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实践与反思》的结题报告新区一中----------------杨洁 《被压迫者教育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弗莱雷

第三篇:对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思考(栗晓敏)

对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思考

邯郸市第十六中学栗晓敏

历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能够激发学生的改革创新精神,更能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为使学生更好的学好这一门课程,这一任务责无旁贷的落到了历史教师的身上。但现在农村的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农村中学现在没有一位专职历史课教师和专门历史课教师(专职历史课教师指历史专业毕业的专门教历史一科的历史教师),现在的历史课教师都是由语文教师或英语教师兼任。这些历史课教师认为语文、数学、英语中考总分为150分,而历史仅有70分,相比之下,历史微不足道,并且历史是开卷考试,考生历史中考分数拉不开,基本上不影响中考总成绩。这就导致这些历史课教师历史课不上,或改上他们的主业语文课或英语课。学生们则是成绩低的惊人,被调查的同学知道的历史知识都很少,大部分被调查者连最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知道,即使中考成绩及格的同学所知道的历史知识也不多。如在一次历史知识问卷调查中,不少被调查者居然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朱德,大部分被调查者不知道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没有一个被调查者知道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这就是当前我国不少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而且是一个危险、可怕的现状。如果长此下去,国人将不知中国史,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此差的成绩迫使我这个历史教师不得不进一步思考。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教育部门鼓励城市中学的优秀历史教师和历史专业大学毕业生前往农村中学任教,取代兼职教师;二是严厉禁止不上历史课或用历史课改上其他课的现象的发生;三是实行中学生历史基本知识抽卷调查方法,检验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状况;四是初中毕业考试,历史采用闭卷考试。

那么,历史课教师应如何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呢? 作为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我从教师的角度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教学态度务必端正。我所在学校处于邯郸市外偏远的农村地区,教师来自于周边农村,学生都是当地的农家子弟,实际上也算半个农村中学。当前在我看来包括我们学校在内的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还没有真正走上素质教学的轨道,教学的重点依旧放在升学率上,使得学校仍然把升学率放在首位,教师也仍然把学生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学生优劣的标准,又加上学校本来就有主、副科之分,历史课也就首当其冲的成为了牺牲品。纵观近年来的中学历史教学,历史课极不受重视,被视作“副”科,学生认为历史是难记难背难思维,是政治说教,宁可做一道数理化题目,多记一个英语单词,也不愿意多花一会儿时间在历史上,学生对学习历史心生厌倦,兴趣索然。再加上很多历史老师只是走马观花的把一些知识点指出来,使得程度好也学生,也只记住一些知识点,稍差一点的呢,只能是云里来,雾里去。而他们的共同点呢?则都是太缺乏历史知识,无法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因此,教师自己首先应端正自己的态度,把历史课真正的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待。其次,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努力设计好教学内容。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联。

二、历史教学基本功必须过硬。首先是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学的关键,但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即使没有超出历史各学科的知识结构,也必须贯通古今,熟悉中外的史学。其次是历史教师的语言问题。“为人师表”一词,已经说明了教师的语言、行为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每一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历史这一学科,对教师的语言,也要有相应的要求: 一是准确无误;二是生动具体;三是既要有逻辑,又要严谨。最后是关于历史教师的板书、板画问题。板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板书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又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例如,一副历史地图,可能会使你的历史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历史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以教师为学习主体的现象,使学生成为

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 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由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教师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教师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同时,教学时,教师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那才是高明的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师要选取那些最实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其次,采取生动活泼,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常采用如下方法:开门见山、直接人题;认真组织、全员参与;形象化的语言,增强直观性、情感性;组织过程严谨、完整有序,从设计、准备实施到巩固延伸形成完整体系;巧妙结尾、引人深思。再次课无定课,可以说有一千名教师就有一千种教学方案。通常意义上的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只能是对普通意义上的学生共性进行预先考虑,但教学对象的多变性与教学对象个体的复杂性出乎教师备课前的教学设想,课堂上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如果教师一遇到这些“小插曲”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来压制学生,这恰恰反映出教师无能。课堂上的闪光点往往体现在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表现的机智上,而这些机智是我们写在纸上的教案无法体现的。教师要加强专业素质,拓展知识面,深挖教材,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眼里,教师都是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著名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的论断也说明了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性。最后,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具有优良的思想品质。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作为园丁,他们的任务就是栽培花朵。中学时代的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是身体发展的最佳时期,是思维、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农村里由于社会生活比较单调,学校便成为了其接触社会的第一场所,教师的思维品质会直接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作为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更要通过历史上的优秀人物来给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学,并学习历史优秀人物的优秀品质。

总之,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第四篇:谈谈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思考和体会

谈谈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思考和体会

近几年来,随着历史科成为中考的一门考试科目,各地中学对历史教学也不断加以重视,逐步改变了以往处于“副科”的地位。但是,有不少人仍然对历史科教学存在片面的认识,认为只要能够记住课本知识并的教学,也是对我们的社会十分不利的。且顺利通过考试就行了。这其实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认识,它完全忽略了历史教学的其他功能和重要使命,这样的历史教学是不健康

中学历史教学肩负着许多重要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开阔视野,更要使学生懂得明是非、辨善恶,从而自己了解的历史事件、人物中得到启迪,受到启发,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见,应十分重视利用历史课教学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人格教育。

现代教育学界在经过长期论争之后,大多数学者认为:教育活动是通过培养人的活动而作用于一定社会,使得社会能够更好地延续和发展。可见,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将年轻一代培养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亲爱的读者注意,这是主张培养有益的,而不仅仅是有用的人。因为有益必有用,而有用不一定有益。如果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品行低下,他有再高的智商,也只能是更有效地作奸犯科而已,带给社会的灾难。教育不仅要育才,也要育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育人先于育才。

人格是指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在人格主义哲学中,指具有自我意识和自的控制能力,即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在心理学上,即是指“个性”。人格健全的青少年者祖国、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这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从八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教育逐渐由单纯重视智力开发转向同时重视人格培养。日本提出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宽阔的胸怀、健壮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的精神。新加坡也从重视智商教育中摆脱出来,重视情操教育。美国提出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品格教育。德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学校不只传播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品德、性格的培养。我国在八十年代中期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响亮口号,“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

健全人格的教育应当体现为一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完美统一的教育,也就是全面提高素质的教育。然而,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人格教育的状况又如何呢?可以说,我们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做得很扎实,而其它方面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却几乎处于“荒废”状态:课堂上,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成了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数成为衡

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形式单调,内容单一,仍以教师强调学习为重点:课外活动及集体活动少之又少,社会实践几近为零。教师对学生长期以来还缺乏关注生命、珍惜生命和人性方面的教育,缺乏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理解教育,缺乏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这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人格缺陷,或缺乏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或畏惧困难,或抗挫心理能力差、情绪起伏大,或自我定位太高、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爱宽容之心、不讲诚信、无法与他人善处等等。教育偏离了它“育人”的本质,如果这种教育状况不停止的话,将造出多少社会悲剧?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不断提醒自己,教育需要做的更多,需要做得更好。那么,学校教育中怎样进行人格教育呢?

首先,基础是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既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基础,也是健全人格的基础,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形成健全人格的理想条件。文化素质体现着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折射出人的信仰和情感,体现着人的精神风貌,代表着人的品位和品质,广博的知识是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的重要基础。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文学使人善辨”。可见,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人格的教育与塑造必须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为前提和基础。现实工作中尤其要注意几点:一是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切实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靠综合教育培养全面的素质;二是在丰富文化底蕴的同时,要强化思维训练。人格的水平与思维能力直接相关;三是在课程和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人类对个性充分发展的向往,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对人与人真正平等的理想等等。

第二,要十分重视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

在青少年的人格教育中要注意尊重情感、意志等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和特殊地位和功能,要强化情感的陶冶以及行为的训练。具体来说如要加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丰富青少年的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和课外活动,培养青少年取得成功的体验和耐挫力,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解决冲突的技能,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接触社会生活和自然万物,学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学会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在以上这些方面,历史科的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学习,让每个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得到陶冶,从而培养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第三,在对受教育者的评价机制上,不能只是单纯地用应试分数进行评估。

如前所述,在人格教育中包含四大主题,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应试分数只是反映了受教育者某一方面的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而不能反映其他方面的素质,所以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受教育者的好坏是以偏概全的不科学做法,它必然压制学生的个性,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教育者还须注意到受教育者其其它方面的优点,正如太阳虽然有黑子,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否定了太阳的光辉。为符合新的教育形势,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及唯分数是从的评价方式,不能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考试的分数,而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格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否则,这样的教育将只能是不健全的教育,它对我们的这个社会也必将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

第四,教育者必须要有健全的人格。

教师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对受教育的学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素质,这当然也包括有健全的人格。因为教育不只是单纯要求教师传授知识,而应该把许多事情都做好,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素质,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在进行知识的教育的同时,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人格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那是算不上把教育工作做好的。教育者人格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格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教育者的人格水平高、言行一致,他们更能成为受教育者的楷模、仿效的榜样。具体来说,教师应具备以上人格特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知识渊博,关心、热爱学生,热爱祖国与人民,关心人类的前途与命运,公正公平、淡泊名利、性格开朗、活泼、幽默等。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价值观念的变革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人格教育正日益受到重视。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正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当前我国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和人格发展还没有适应时代发展的需人,在如何搞好人格教育问题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作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要使命,真正为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做出应有的努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在走出学校的大门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社会才会更加美

第五篇:中学历史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中学历史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摘要]:《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现在的历史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史实教授,而是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如何让学生在对于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史实的学习中,体验到情感的共鸣,做到一般规律的总结和历史能力的内化呢?我想,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则是这一切的源泉。只有贴近生活的历史才是真正能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历史,才是真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历史,才是真正能得以传承的历史。

[关键词]:历史教学生活化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认定生活即教育,而主张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来实现,来履行,以求生活之向上与提高的一种教育理论和学说。”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做有心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教育机会。并且历史从内容上看,也就是“人”的历史,正是人的生活构成了一部缤纷饱满的人类历史画卷。所以学历史无非就是学习人的生活,那么历史教学理所当然地应该贴近人类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这同时也是教育智慧的闪现。

历史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那些自己能意识到的实际生活起作用的知识最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顺利地实现“链接”,让学生学到一种方法、思想,或一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步入社会、走向世界所必备的历史眼光、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实现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呢?

一、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1、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事情的能力。

这是历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掌握,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脱离现实生活和实际,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个体潜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这种脱离生活的历史知识已经完全失去了它固有的精神智慧与丰富的生命内涵,只能局限于僵化、枯燥、干瘪的教材内容,无法生动地揭示历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也就无法给学生以“鉴古知今”的启迪。所以在当代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将教材上的历史知识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五章第一课《新文化运动》时,我出示了一组关于2005年9月28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组织的全球范围的祭孔盛典的图片和一组关于1914年袁世凯祭孔大典的图片,在两组图片的出示之后,我提出问题:“同样是祭孔,为什么一个受到国人甚至全球的肯定和推崇,而另一个却遭到国人的强烈反对,并在当时的思想文化界掀起巨大波澜──新文化运动?”不仅由此导入了新课,而且为后面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以及对孔子精神的讨论埋下伏笔。对于在不久前刚刚发生的全球祭孔,同学们明显地表现出很浓的兴趣,并且知道了孔子不仅是中国的先哲,而且备受世界的推崇与尊敬,都不由地生出一种作为中国人骄傲。这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孔子的精神在21世纪有何现实意义?”因为有了前面导入的铺垫,同学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时能把孔子精神放在21世纪和全球的背景之下,得出要发扬孔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全球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在中国坚持“一国两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等等。这样的一堂历史课,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对于过去90年的事情的再现上,而且加上了现实生活中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的新鲜元素,不仅落实了教材上的知识点,1同时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将课本的知识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鉴古知今”。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将其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2,贴近学生的学生生活,寻找兴奋点,激活历史教学课堂

现实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含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有一句话说得好:与时代脱节的教师永远不会是一名称职的教师。不联系实际,就事论事,为教学而教学,历史就变成一堆死知识。李大钊也说过:“历史是死的,但解释是活的,与时俱进的。”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尽力体现时代感,一方面把握现实世界中人类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正视人类与自然界所面临的问题和危险,在对历史的解释中让学生预见到社会和个人的未来任务,理解目前存在的现象。“历史教学应该鼓励学生把对人类过去活动的学习和寻求未来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懂得各种可能性和应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社会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使教学回归生活;适当拓展内容,使历史内容更加丰富,避免教学内容类型的单一化;内容要尽量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以增加历史的现实感。如:在讲到世界大战历史时,可适当联系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在讲到民族关系时,可联系西部大开发;在讲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惩处贪官污吏内容时,可联系现实政府对腐败现象的整治,对成克杰、胡长清的处理。再如有关家庭关系称谓、十二生肖与干支纪年,农历二十四节气,帝王纪年的换算,都是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饶有生活情趣,我们都可以讲讲,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处理日常生活或使用历史工具的能力,启发他们学会寻找需要的新知识的手段和方法。

3、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历史,感受历史,理解历史

由于历史学科讲述的内容都是远离现实生活,对中学生来说许多历史问题都是难以理解的。可是历史也无非是一些人的活动,这时,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置身于历史事件之中,换位思考,可以很好地做到让学生理解。所以在历史教学课堂上经常提问:“如果你在当时,你会怎么做?”“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比如:在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时,在讲解中共“一大”制定我党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时,一般同学们不会认为当时中共的决定会有什么不足。可是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还比较幼稚,所以的确对当时中国革命任务、革命对象和革命动力的分析出现不足。如何让学生能自己找出不足在哪呢?于是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是你处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你觉得我们斗争的对象应该是谁?我们的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你如何对待资产阶级,是把它当作敌人还是朋友?请说明理由。”在经过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之后,很多同学们都认为,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人民的斗争对象应该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对于同样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我们不应该把它放在对立面,而应该是联合的对象,应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然后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足呢?”“这是由于中共对于中国国情认识的不足”同学们回答。这样,不仅学生感受到了思考的乐趣,同时通过学生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对于这一结论印象当然深刻,理解当然透彻。这一难点的突破,又为后面的中共“二大”上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埋下伏笔。又如,在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的第二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一课时,当讲到帝国主义镇压五卅运动的策略时,我就问同学:“如果你是帝国主义,面对工商学联合的这样庞大的统一战线,你要破坏它,镇压它,你会从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学生当中的哪一个环节入手?为什么”学生很快回答说:“资产阶级,因为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有依赖,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通过换位思考,使学生能够置身历史事件中,设身处地地去思考,能够真正地用心体验历史,感受历史,理解历史,产生共鸣。

二、追求教学组织形式的生活化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所以必须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生活化的学习模式,采用辩论、课堂小品、游戏等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比如,在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时,关于鸦片走私在中英贸易当中的地位的讲授,如果仅仅是教师用语言来讲述是非常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所以我是通过请同学表演情景剧的方式来完成的。在上这堂课之前,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道具:几张写有鸦片、生丝、茶叶、药材、呢绒和棉布等字样的卡片和一些看起来象黄金和钻石的彩色塑料球。上课的时候请出两个学生代表,一个扮演中国商人,手中拿着写有生丝、茶叶和药材字样的卡片,而另一个同学扮演英国商人,他手上拿着写有呢绒、棉布和鸦片字样的卡片。我将准备好的彩色塑料球平均分给两位同学作为黄金和钻石,让他们想尽办法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把对方黄金和钻石赚进自己的口袋。当然,我也嘱咐那位扮演英国商人的同学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销售手中的“鸦片”。两位同学表演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中国商人手中英国人需要的商品品种多,所以,很快扮演英国商人的同学手中的塑料彩球所剩无几了,这时他“不得不”动用他手中的“鸦片”了。不一会儿的功夫,那位扮演中国商人的同学手中的塑料彩球就没有了,而且还欠下了对方不少“钱”。在整个过程中,在台上表演的同学竭尽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奇招百出,而下面观看的同学也是捧腹大笑,兴致盎然。在表演结束之后,同学们都已经能够很容易地得出结论:鸦片走私使得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英的贸易地位发生变化。通过学生对于平日看过和经历过无数次的商品买卖场景的模仿来再现当年的中英贸易,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并产生共鸣。又如,在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第七节《戊戌变法》中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时,就是通过组织一场现场辩论寒来进行该知识点的教学;还有在讲授《中国古代史》第四章第六节《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一课时,也是通过历史小品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通过让学生对于发生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前的事进行加工处理,使历史情景再现于同学们面前,这无疑使原本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历史生活化了。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历史课堂教学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体现了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呈现教学手段的生活化

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要求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去学习,要求有现代化的教具相配合,即要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科技含量。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运用的一种教学媒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的基本手段也发生了变化,录音机、幻灯片、投影仪、电视、计算机及互联网等已呈现在我们眼前,充分利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已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要求我们:“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传统课堂上的历史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粉笔和一些教学图片、地图、模型,这些手段提供给学生的是单一的视觉刺激,不利于直观教学,难以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提倡教学手段多样化,尤其是趋向现代化,在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上,将现代信息技术,如:影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静态、动态的教学资源展示给学生,提供给学生多种感觉的综合刺激,这样,动静结合,视听并用,图文并茂,声情融合,必将大大提高学生上历史课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中,可剪辑《开国大典》片断;《北伐战争》一课中,可剪辑《大浪淘沙》片断;《共产党员坚持敌后抗战》一课,可剪辑《地道战》、《地雷战》、《狼牙山五壮士》片断等。总之,历史课堂教学要本着为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宽松的课堂氛围和有利于学习的工具,努力尝试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以赋予历史课堂教学一个崭新面貌。

当然,教学手段的生活化也会随教学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可以把教学延伸到课外,即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历史遗址、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等,通过参观考察这种外延式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历史在生活中的影响。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亲身感悟历史文化的悠久深远和博大精深及深刻的情感教育。因此历史教学要发扬历史教育的功能,就需要历史课堂教学时空的拓展及教学手段的生活化。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链接的重要性,努力创设有利的机会和平台,让历史教学添上现实生活的色彩,增添鲜明的时代感,让历史教学回归生活,从而实现它的社会教育功能。以上只是我在几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得出的一些关于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不成熟的想法,在此也希望以后能够得到各位同仁的批评、指证和帮助。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版

《陶行知教育思想讲稿》 汤翠英主编

《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 齐健编

《基于活动性、生活性与发展性的历史教学新方法》

叶雪芬

下载对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思考邢琳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思考邢琳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位农村中学历史老师的教学故事[本站推荐]

    历史教学故事 :一位农村中学历史老师的教学故事我是一位农村中学历史老师,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了。在 教学过程中,我有喜也有忧,喜的是:学生的不断成长,成为国家的......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对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思考[优秀范文5篇]

    对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思考摘要:当前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为了贯彻国家关于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进一步推动历史课程改革的发展,有必要研究制定符合历史课程......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是国内中学历史教学圈内公认的四大学术刊物之一(陕西师大的中史参和天津的《历史教学》排头两名,华南师大《中学历史教学》和苏大的《中学历史......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第1~12期目录 第1、2期 2007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优化设计 主编:朱世光朱可戴加平专题一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朱世光//01-02—04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制......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全年目录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1~2期目录 ◆笔随心舞◆ 不觉春风换柳条 新年我们新设想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1) ●环境与课程 ◆专家视......

    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创新性极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成功的作文教学能为......

    对农村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精选5篇)

    对农村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施行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科学地、有效地进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是促进体育教学工作,实施素质......

    对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门类,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播社会知识,表达内心情感,满足审美需求,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正是基于这种意义,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