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对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现状的调查报告
学校对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现状的调查报告
重庆南岸区龙门浩小学杜一凡
一、前言
近年来,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断的引起社会的关注,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得到了较深入的发展,如何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但是在这些研究中,更多的将注意放在了教师个体自身的心理特点,或教师群体之间的心理特点上了,而忽略了一个影响教师心理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学校这个环境对教师生活的影响。
教师职业是一个对职场的生态环境有着较大依赖的一种职业。教师在职场得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以及职业技能等发展,都受着学校所提供的教师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如果我们除去教师自身在成长过程中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因素外,学校就是教师现实心理状况影响的主要因素了。
居于此,我们进行了“学校对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现状调查”。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了解学校给教师提供的心理环境状况
2、了解学校对教师职业价值观导向情况
3、了解学校在教师职业压力方面的影响作用
4、了解学校在教师职业发展中所产生的影响
5、了解学校在教师心理调适方面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我们按照以上调查目标进行问卷设计,拟订出21个问题,再加上了解基本情况的8个题目,共计29个问题。采取封闭和开放两种方式,编制出调查问卷。在一所城区小学,发放问卷38份,回收问卷37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基本情况
被调查教师的男女性别比为9:28,这表明目前小学教师的性别仍然是以女性为主的状况。年龄在26——35岁的教师占到了54%,可见这个学校是以中年人为主。在“文化程度”这一栏,该校专科生占64%,本科生占29%。有1人担任有行政职务,身体状况自我评价为“良”的13人,占35%,“一般”的有17人,占45%。这是一个城区中等规模的学校,由于长期的基础比较扎实,因此,师资力量较强。
(二)小学为教师提供的心理环境状况分析
那么,在以上较好的师资力量下,学校给教师的心理环境怎样?教师在学校所提供 的心理环境里的心理感受又如何呢?
从问卷中我们看到,在回答“你对学校目前给你的总体感觉?”这一问题时,有29.7%的人选择了“只是工作场所而已”,同样也有29.7%的人选择了“非常温暖,相个大家庭”,另外有24.3%的人选择了“没有特别的感觉”。可见,教师的职业认知是一个多元的状态,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工作是一项事业。在回答“你觉得你的办公室环境如何?”这一问题时,有64.9%的教师选择了“办公设备不太好”,这可以说是教师对工作场所的物质条件的评价,那么教师对学校工作场所的政治文化状态又有着怎样的评价呢?在面对“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你觉得学校领导目前最缺乏什么观念?”时,有52.8%的教师选择的是“民主”,27。6%的教师选择“平等”,选择“尊重”这一答案的只有8.1%,另外还有12.5%的教师选择的是“其他”。由此可见,小学的管理中“民主”“平等”仍然是一个应该强调的内容,这也说明,我们小学里的“民主化”机构还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挥其作用。综观这一情况,说明教师的职业认知状况,已出现多元化的发展倾向,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倾向还将得到加强。
(三)小学对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状况分析
我们的问卷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分解“教师职业价值观的”,第一是“学生观”,这是因为学校的存在的根本目标所决定的;第二是学校所拥有的“教师观”,这一观念从领导的管理言行中渗透出来,将根本的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影响着教师的职业价值趋向。那么我们的调查情况如何呢?
在回答“以下描述中,那些选项比较符合你(对学生)的想法?”时,有占37.8%的教师选择“我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他们比较好教”,有占62.2%的教师选择“我尊重学生的个性,不会用统一的标准来看学生”,也有占64.9%的教师选择“即使学生成绩不好,也没有特长,我都希望能帮助他树立信心、”(此题为多选题)。从教师们的回答中,我们看到教师的学生观,在新课程的影响下,有了较大的改善,教师正在树立一种实事求是的学生观。
在面对“你所在学校更关注以下那方面”时,选择“学生成绩”的占到了54.1%;而选择“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和“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挺重视”的均占百分之二十几,这一结果很能说明目前教学质量的评价正成为制约素质教育发展的瓶颈的事实。
在回答“你是如何看待教师职业的?”这一问题时,选择“教师工作比较稳定,比较适合我”这一答案的占59.5%,也有40.5%的选择“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这让我有使命感”。这再一次证明,教师的职业观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从传统的教师工作是应该为之一辈子追求的事业,变为一种谋生的职业。
(四)小学对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状况分析
职业压力是衡量人们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工作的压力,直接决定着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那么,学校在这方面的情况如何呢?
就学校范围内,教师的压力来自那些方面呢?有62.2%的教师认为是“成绩排名、升学率”,还有48.6%的教师选择了“学生难教,另外还有27%选择“家长与社会的需求”。这里既有传统的压力源,也有新出现的压力源,即“家长与社会的需求”。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
那么在以上情况下,我们的学校领导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在回答“你觉得学校领导是如何看待教师压力问题的?”,有35.1%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有帮助老师减压,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有27.0%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知道教师压力大,但没有为此做什么。”也有29.7%的教师选择学校领导“很重视,有通过一些途径来帮助老师减压”。从以上的回答中可以看到,学校在减轻教师职业压力方面还应该有意识和有计划的进行,同时可以看到,教师的职业压力的减轻有一个教师积极主动的自主过程。
在回答“你怎么看待学校以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标准?”时,有45.9%的教师认为“应该减少这些指标在评价标准中的比重”,也有10.8%的教师“赞成这种做法,因为确实能反映教师的水平”。
(五)小学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状况分析
教师在职的各种培训和进修,一方面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渠道。那么,现实的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情况怎样呢?在回答“你在学校有培训进修的机会吗?”,有56.8%的教师选择的是“比较少”,在回答“学校的培训是否与你的实际需要一致?”时,有70.2%的教师选择的是“小部分一致”,在回答“参加培训对你释放职业竞争的心理压力有帮助吗?”,有18.9%的教师选择的是“有较大的帮助”,有32.4%的教师选择的是“有一些帮助”,有40.5%的教师选择“帮助不大”。从这几项的情况看来,目前小学的校本师资培训还处于非常不规范的状况,无论从内容、方式和管理等方面都没有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六)目前小学教师心理调适状况分析
一般而言,教师心理的调适同样适应一般的心理调适规律,但是学校作为教师工作的重要场所,如何使这一教师职业的生态环境在调适教师心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应该是我们各个学校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参加过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对你有帮助吗?”有43。2%的教师回答“有一些帮助”,同时也有48.6%的教师认为“帮助不大”。但是教师们在回答“你觉得学校应增加教师心理方面的培训”时,有40.5%的教师认为“应该”。看来,教师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是存在的,但是现在的心理健康培训又不能满足教师对心理健康的需求,因此,在回答“当你觉得心理需要调适的时候,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时,有72.9%的教师选择的是“找家人、朋友倾诉”。由此可见,目前学校对教师的心理调适工作还处于无所作为阶段,从教育行政部门到教育业务部门,从学校领导到学校组织机构,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方法,要知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数。
四、对结果的思考
1、教师工作的职业化意识有助于教师心理健康从本次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渐渐的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教师们逐渐的从传统的“教师事业”变化为“教师职业”,这一价值观的变化说明,近年来所提倡的教师专业化运动起到了作用,也说明教师工作更接近于客观实际,另外也说明社会对教师工作多元化的认识。这样的社会认知,动摇了传统的教师“神圣”、“清平”、“崇高”和“奉献”等形象,有利于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的正常发展,有利于教师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也就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2、建立良好的学生观有助于教师心理健康从本次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如今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人性化,他们更能“尊重”学生,“即使学生成绩不好,也没有特长,我都希望能帮助他树立信心。”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倡教师应该建立新型的学生观,在学生与教师这对矛盾统一体中,学生处于主导因素一方,是教与学的自变量,因此建立良好的学生观,有利于我们的教育成功,也就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工作自信,从而带来教师健康人格的形成。
3、职业压力严重地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本次的问卷调查让我们清楚的看到,学校用“成绩排名、升学率”和目前的“学生难教”,这两点已经成了教师职业的重要压力源。“成绩排名、升学率”这一压力源是长期造成教师压力,又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正由于这样,教师评价已成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我们也看到“学生难教”也成为了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教师专业化的提出,教师这一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教育对教师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专业意志有着全
新的要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艺术也有着较高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要求与我们现在的、从传统师范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教师相比,有着极大的差距,再加之现行的学校管理的严重落后,因教师不能胜任现代教育而带来的“学生难教”问题将越来越凸显。这样,由于在教师职业中造成的“认知失调”将严重的困绕着教师的心理健康。
4、学校应该成为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要场所从本次的调查中可以看到,目前我们的学校在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基本上是无所作为的,甚至在某些方面,由于学校的领导的无意识,在学校的一些管理措施是有损教师心理健康的。当教师有了心理问题,他们的调适渠道为“找家人、朋友倾诉”,而仅有8.1%的教师想到“寻求学校心理辅导的帮助”。现代教育需要现代学校,现代学校应该是教师和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的地方,创造一个教师和学生身心良好发展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6年9月29日
第二篇: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已受到专家们的关注。如同普通人一样,教师也会陷入如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困境。现代教师了解心理学知识,学会心理自我调节,显得十分重要。
1、用现代教育理念充实教师的头脑。
在信息网络化时代,教师的育人功能发生了变化。学校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教育的能力。有的教师工作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学生不爱听,问题就在于他们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当前,日趋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假如还不能适应教育技术革命的形势,仍然固守传统教学观念及方式,将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终为学校教育所淘汰。在掌握、运用计算机技术及接受信息方面,许多中小学生已经露出“后生可畏”的势头。如,学校要求教师学做教学课件、网页,不少学生却已经学在老师的前头了。坐在电脑台前,做老师的有时也不得不向学生请教弄不清楚的地方。所以,教师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 现代教育技术,努力钻研教法,探究学法,才能轻松自如地挥洒教坛,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2、面对现实,自我认知。
人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只有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认识自我,包括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负担的角色。不少教师在工作中的压力是对自己缺乏了解,教学工作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最终难以避免挫败,导致付出与成功不相符,心理失去平衡。因此,教师要结合工作实际,调整工作目标,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放弃“完美主义”心态。教师的年龄随着教龄一年一年在不断增大,但所教学生的年龄却逐年呈下降趋势。“学生越来越难教”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变革对学生价值观的改变,教师若不能勇敢地面对教育现实的挑战,仍然采用一成不变的教育策略,容易产生职业适应障碍,降低工作效率。
3、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反之,人际关系恶化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使人陷入无穷乏味的名利纠纷之中而不能自拔,同时也会严重腐蚀校园风气。俗语说,“文人相轻”是指教师读书多,学识广,容易看高自己,看贬别人。这种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已为时代的进步所摈弃。首先,认识、接纳自己,了解、尊重他人是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基础。人们一般喜欢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短处相对比,这样人就比较容易自信,但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建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必须正视并接受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对自尊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教师勇于向自我挑战,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另外,有效的沟通对人际关系的建立也很必要。国外研究发现,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中,有60%的因素是缺乏有效的沟通。沟通既能了解别人,又能从别人那里进一步了解自己,也能容纳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当工作压力太大时,选择向同事倾诉,以缓解压力。掌握沟通的技巧:坦诚、友好、信赖、尊重、同情与理解,将会加强人际间的互助关系。
第三篇: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中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学校及社会的重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初中学生心理问题,成为中学德育工作“重中之重”。
为了维护和保持初中生心理健康,使初中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的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从而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我针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时间:2010年3月15----4月15日
三、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
本次活动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实验中学初中三年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
四、调查结果
通过对实验中学初三835名学生的调查,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30.93%,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男生。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人数占16%以上。
五、原因分析
(一)学习压力过大
初中阶段的思维比小学要求明显提高,有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再加上学生面临繁重的作业、考试等压力,容易引起内心的紧张、忧虑和恐惧等情绪,再加上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倾注了过多的期望,不考虑具体情况而制定过高的标准,给学生过多的压力,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焦虑、抑郁。
(二)家庭环境的制约
由于当代初中生均为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制约,在内心和情感上比较孤立,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便广存于他们之中;同时,很多学生家长更多地把精力倾注于单位工作、做生意或打工挣钱等方面,即使是关心照顾也只是简单停留在对子女的吃穿住行上,至于对子女的思想、感情上的沟通根本无暇顾及,彼此之间缺乏相互的交流和融合。
(三)不良的教育方式
初中生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增强,不想事事依赖别人,总希望老师和家长为其树立独立的人格,但由于他们的意志缺乏自制、思维简单、情感不稳,使家长和老师又不足以把他们当成人看待。这一矛盾产生了不良的后果,增强了他们的抵触情绪,使他们通过反抗、敌对以显示自己的独立和坚强。
六、对策及建议
(一)实施情感教育,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1、学会尊重学生
初中时期学生尚未完全形成很强的自我意识,非常在意他人,尤其是老师对自己的看法。此时教师的态度显得极为重要。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对学生的缺点没有耐心,动辄挖苦嘲讽,甚至打骂体罚,这会使学生受到极大地心理伤害,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完全崩溃,从此,“破罐子破摔”。因此,尊重学生,是我们每个教师必备的修养。
2、善于理解学生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初中生的问题,想方设法的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当遇到学生不正当需要时,应善于引导,加以控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信赖教师,把教师当做自己的朋友,从而有利于实现班级管理,实现教育的目的。
3、适时激励学生
教师应发自内心的关心、尊重、爱护、信任学生,这会激发学生内心积极向上的热情。尤其是那些不太优秀的“问题学生”,教师更应倾注更多的爱。
(二)掌握初中生的心理,进行科学的教育和管理
1、初中生过渡性心理的掌握
学生在初中以前处于真正的幼稚期,要更多的依靠成人的照顾、保护,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都较差,进入初中后认识能力、水平还不高,个性倾向还不稳定,还需要教师、家长对其关怀和指导,以便加强他们的自身修养,使其真正趋向成熟。
2、初中生的封闭性心理的掌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封闭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愿意将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也必将引起情感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一般是不会轻易流露的。因此要了解和研究这个阶段的学生,如果只根据他们一时一事或某个举动就做出判断,或做出结论,那常常容易发生错误。所以,这就为教师教育管理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贴近学生,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此外,学生尊敬老师,是理所应当的。但如果学生对老师敬若天神,师生间势必产生的距离。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感到学生越来越难管理,越来越抓不住学生的心。解决的措施就是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到教师不仅可敬,而且可亲。
3、初中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的掌握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的溺爱,衣食无忧。在他们的头脑中,个人利益至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处理问题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恩威并举”,既可以打击他们因娇生惯养而蓄积的嚣张气焰,又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但是,事后教师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和这些学生谈心,交换一下意见,并适当的安慰他们,即“打一打,揉一揉”。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达到教育的目的。
4、初中生摇摆性心理的掌握
初中生希望被人重视,把他们当做成年人,当成社会的一员,他们思想单纯,敢想、敢说、敢做、敢为。但在他们心中,正确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初中生自尊心、自信心在增强,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个性敏感、争强好斗,但思维的片面性很大,容易偏激、容易摇摆。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发生在初中生身上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今天,他们可能因为心血来潮学习到深夜;明天,就可能将学习抛到九霄云外„„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时时为他们提醒,帮助他们在不断地摇摆中选择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5、初中生善于模仿的心理掌握
在教育与被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注意着教师的言行,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学生会以教师为榜样,去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就是学生的标杆,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并且要做好。长此以往,能起到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构建符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构建“四结合”全方位、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即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测量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相结合;心理辅导与心理矫正相结合;心理教育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相结合。
2、拓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途径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团体咨询活动;开展多元化的集体活动;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成立家长学校,形成心理教育网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长期与学生朝夕相处,因此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走好青春期的第一步,是每一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相信,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下,在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把初中生培养成为健康明朗、自尊自强、和谐友爱、积极向上、宽容豁达的可塑之才,让他们微笑着面对青春和未来。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
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是在全校4-6年级个教30学班进行的.共随机抽取发出了问卷 1000 同学, 共收回问卷1000份,效度量表检出无效问卷31份,其它情况废卷 2份.因此有效问卷为 997份。
二、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个测试量表,该问卷共 100 个项目,含 8 个内容量表和 1 个效度量表。八个内容量表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由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内容量表总分反映个体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同时,根据各分量表统计结果,可诊断个体在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倾向与严重程度。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焦虑倾向的标准分即由八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相加而成,以此来衡量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共分三个等级:分数在 1 — 49 分之间为心理健康;在 50 — 59 分之间为心理状态欠佳或有心理问题倾向;在 60 分以上为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需要进一步分析并及早咨询或治疗。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利用4-6年级各班第七节课的时间,以班级团体测验方式进行。在学校微机室用电子表格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数据运用电子表格操作和处理。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年级
有效问卷
心 理 健 康
心 理 状 态 欠 佳
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60以上)
心理问题学生合计(50以上)
无效问卷
四年级
299
279
520
五年级
300
285
215
六年级
397
376
1合计
996
940
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测量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共 940人,占有效问卷的94.3%,心理状态欠佳的学生共 43人(总焦虑分≥50),.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13人(总焦虑分≥60),以上二项合计 56人,其中,男41人,女15人。
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比较,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国小学生各类 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2.93±2.19%; 陈永胜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行为等方 面,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数约为10~15%,情绪方面问题约在10~20%之间等等.低于国内外文献中所估出的小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但每个研究所采用的测量工具不尽一致,或者 说每个研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价标准不同。但仍可得出两点结论:
1.就小学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这既包括心理问题较明显、其总焦虑分≥50的占8.78%的那部分小 学生,也包括虽然总焦虑分<50,但在个别内容量表上却显示出某一方面心理问题的小学生。我们既要对这8.78%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内容量表上的分布与走向及成因探讨
本次测验中,在八个内容量表上分别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分布如下表:
年级(4—6)
学习焦虑检出数23检出率2.3%
孤独倾向检出数10检出率1%
过敏倾向检出数5检出率0.5%
身体症状检出数7检出率0.7%
恐怖倾向检出数3检出率0.3%
冲动倾向检出数40检出率2.0%
对人焦虑检出数6检出率0.6%
自责倾向检出数5检出率0.5%
小学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表(有效997人)内容量表统计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有一定心理问题倾向其严重者的分布依次主要集中在学习焦虑、冲动倾向、等方面。、学习焦虑
该项内容量表在 4-6年级小学中共检出79人,检出率为 7.9%。整体来看,我校小学生学习焦虑水平偏高。学习焦虑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而且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据调查,有学习焦虑的学生70%以上伴有头痛、心慌、胸闷现象,严重的经常出现精神恍惚、失眠、头晕等疾病症状。他们害怕学习,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对学习有厌烦心理而不愿意去学习,一旦遭到困难就会放弃。而且焦虑的形成使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产生心理障碍,这种恐惧、焦虑、不安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健康心理的形成。、自责倾向
现在的城市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由于受到父母过度保护、过分照料,容易使他们形成依赖性强, 缺乏独立性的性格,特别是随着留守儿童在我校的逐年增加,隔代教育导致的依赖性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的情况普遍存在.父母娇生惯养、爷爷奶奶的过分保护、照料,促进了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现象太多出现,从而提高了凡事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差等心理问题形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家长和教师只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能力的培养。这样会给孩子以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带来许多障碍。留下较多的遗憾。
3、冲动倾向
冲动倾向总检出 40人,检出率为4.0 %,列第一位。主要是我校男生较多,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谦让。同学之间有点小矛盾就用拳头解决。
几点建议
(一)强化家庭教育指导,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往往对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家庭和睦、父母有修养,他们的孩子一般都活泼开朗,有良好的品行。反之,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使孩子形成胆怯、自卑、抑郁的不健康心理.具体实施可通过强化学校的家长父母学校的指导,向家长宣传如果对子女的溺爱、娇宠、过高期望、过分保护、过分严厉等,都会使子女产生种种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让家长们本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理念,;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完善自身形象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等来关注自己的孩子。才会使孩子们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队伍建设。
每个学校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室,指定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并对其进行集中统一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教育预防与咨询治疗并重。并切实做好以预防为主,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积极组织心理普查、心理测量、团体活动等灵活多样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加强关注,配合专业机构及早治疗,使其健康成长。
第五篇: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范文)
《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这一课题,我一直很关注。通过学习,我感觉受益良多。在培训中,老师通过一些实例,和调查的数据。说明如今教师心理健康是目前日益严峻的一个问题。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教育的代言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也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本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影响到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有:社会期望高,学生难教,竞争激烈;职业倦怠。工作是大循环或是小循环,千篇一律,按部就班,缺乏成就感;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相对较低;自我认识偏差。
通过培训学习,我知道了几点调节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我们可以试着把教师工作当作自己的兴趣来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自然会快乐起来。如果你没办法把自己的职业当作兴趣,那么你可以这样做:首先应该有知足常乐的心态;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让快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在教学中,多多寻找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
我们的生活可以平凡,可以平淡,绝不可以平庸。因为教师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同样,教师也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快乐的人。只有教师自己心里有了阳光,才能将阳光洒进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