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假期社会实践报告科-农村中小学师资状况调查
农村中小学师资状况
百年大计,重在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师是关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尽管如此,我国的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师资状况。
一、农村师资状况主要问题:
城乡教育之间的最大差距在哪里?不是校舍、不是设备,而是师资。以下是目前浙江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山区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偏少。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数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我省共有中小学校7217所,共有中小学生602万人,共有专任教师33.9万人,其中有农村中小学5094所,有农村中小学生149万人,有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18.7万人。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占全省中小学校总数的70.58%,而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占全省中小学专任教师的55.1%比例严重失衡。虽然农村学生总数仅占全部学生总数的33%,但每个学校中所设的课程应该是一样的,所需的教员也应当差不多。从这个情况看,农村学校教师配备严重不足。主要缺少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专任教师。由于缺少教员,有的农村学校教师一人兼数门课程,影响教学质量。有的课程因缺乏教师而无法开设。特别是一些偏僻的山区农村学校由于没有编制,已数年没有补充大中专师范毕业生,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开始老化。按省里规定,城区学校已经全部清退了代课教师,如绍兴县到2006年9月就全部清退了代课教师。而有的山区农村学校则做不到。山区农村学校中由民办教师、代课教师转正的教师仍占较多数量。如景宁县小学中由民办、代课教师转正的教师占该县小学教师总数的31.4%。这批教师在文化层次和教学能力方面都有一定差距。
(二)山区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城乡教育存在的差异,山区农村教师进城择校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被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调走的比例较高。有的是通过考取公务员离开学校,有的是被评上高级职称后,被别的学校高薪挖走。青田县每年都要流失大量教师,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例如青田县2005年流失64人,其中进城32人,流失到外地、外系统32人;2006年流失业66人,其中进城39人、流失到外地外系统27人;2007年流失业108人,其中进城64人,流失到外地、外系统44人;2008年预计流失人数在200人左右。青田中学有的教师被评上高级职称后,仅一年多就调走了。有的刚奖励一万元,不到二个月就走了。校长说:我们现在都不敢培养高级职称的教师了,培养一个走一个。龙泉县安仁镇中学近年来有20多名优秀教师、教学骨干被选调进城。山区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不仅削弱了学校的师资力量,也严重影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三)山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职称和学历偏低。据省教育部门统计,我省农村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的合格率比城镇教师分别低1.3、1.2和4.5个百分点;农村小学、初中、高中具有高一级以上学历的教师分别比城镇教师低17.9、14.3、1.1个百分点;农村小学、初中、高中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分别比城镇教师低0.6、5.7和6.8个百分点。如金华市农村小学中高级教师比例为0.08%,是城镇教师的1/25;普通中学高级教师比例为1.8%,不到城镇教师的1/8。
(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难度大,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主要原因是受到民办学校法人性质所限。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但由于1999年12月民政部发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把民办学校归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民办学校的教师只能按企业标准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退休金与公办教师比相差一半(约1000多元),影响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公办学校教师向民办学校的流动,使民办学校的师资来源受到影响。
二、政府已采取的措施:
1、实施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4号)组织实施的,目的是要通过“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浙江省计划从2005年暑期起,3年内分三批,到2007年底前完成全省17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的轮训任务。与此同时,还将择优选拔1000名省级骨干教师、1万名市级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训,造就一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省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3年共计6000万元支持该项“工程”实施。教师参加培训的费用,包括培训费、资料费、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等均由各级财政承担,教师基本免费参加培训。为加强对“工程”实施的领导,确保“工程”实施进度和效果,浙江省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是加强领导。浙江省教育厅专门成立了实施该项“工程”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指导管理和督察评估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将确定相应机构和人员专门负责这项工作;二是统一规划。按照“四个统一”的原则,即“统一培养目标、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质量标准”,对农村教师全员培训任务和步骤进行了统筹规划。各地(市)也将以县为单位,结合本区域农村教师数量、学科结构等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三年培训规划和分年度培训计划。三是确保“工程”经费来源。浙江省提出,每年按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学师资的培训。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工程”实施,并对不同经
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给予不同比例的补助。教师培养培训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任何部门、单位不得挪作它用。
2、为解决因教师无序流动而产生的师资力量配置不公的难题,浙江省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近郊支援边远、强校支援弱校”的工作。城镇中小学校的中青年教师没有在欠发达地区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应履行支教义务,支教期至少一年。自2006年起,凡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城镇中小学教师,在晋升高级教师职务时,必须有在农村或欠发达地区支教一年的经历。
3、浙江省还规定:建立教师有序流动的机制,规范教师交流行为。为使特级教师的分布更趋合理,浙江将逐步实施特级教师饱和制度,凡一所学校在职特级教师达到一定数量后,限制该学校特级教师的评选资格。欠发达地区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或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后,原则上应在本校或本地学校任教5年方可流动。本省欠发达地区教师跨地区调动,要取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意,接收地区和学校不得重新建档。特级教师跨市流动须报省教育厅备案。以上规定的执行情况,将作为全省教育系统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此外,浙江还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到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学校任教。
4、今年我省启动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用3年时间培养骨干教师、骨干德育教师和骨干校长3.3万名。农村教师与城里教师工资收入的主要差距在于津补贴和年终奖等项目,为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正在全面落实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办法,按任教年限和职称分档,平均每人每月200元左右,其中最高档达到400元/月。今年我省还将召开中小学教师工作会议,集中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目前,杭州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已基本建立和完善,因此在2008~2010年的3年时间里,杭州市将推动农村基础教育从“好上学”向“上好学”转变,3年总共要培训4000名农村骨干教师,并由他们引领带动杭州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缩小城乡中小学师资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发展。
据杭州市教育局肖锋副局长介绍,整体培训将以“双基地、双模块、双导师”的创新模式来实施。城乡学校已经结成互助共同体的,将共同来制定和实践教育方案;此次培训的理论和实践比重为4∶6,突出了教师的实践环节;“双导师”是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会得到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的双重指导。
“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农村骨干教师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肖锋说。
三、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给农村学校增加编制,充实力量。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各级政府要把抓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针对当前我省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城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的问题,建议各级政府始终要把加强教育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上。把支持的重点放在农村。当前,我省中小学编制标准不适应山区、海岛农村学校教职工编制的核定。由于山区、海岛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少,如按浙江省中小学编制标准核定,就会产生原有的教职工人数超编,新教师无法补充,有的农村学校已有5年没有补充教师了,长期下去,农村教师会出现断层。因此,建议给农村学校增加编制,充实力量。对于素质差,适应不了教学要求,又不能交流的人员,有的校长建议是否能给予允许提前退休的政策。
(二)建议省政府出台相关规定,逐步提高教师收入。各级政府要从财政上确保教师工资、培训经费以及各项津贴、补贴的发放。在确保其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教师收入。以确保教师队伍稳定。
(三)建议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农村优秀教师频繁流动问题加以规范。针对当前山区、农村学校教师流动过多,影响学校教学的情况,建议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规范农村优秀教师频繁流动问题。要提倡教师终身制。农村教师队伍中被评上优秀教师和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一般应有服务年限的规定。对于因特殊情况确需调离岗位的教师,建议调入单位要拿出补就办法。同时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对于农村教师素质偏低的问题,要针对不同情况,提出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提倡提升学历再教育、加大老师培训力度、加快培育优秀教师步伐,提高农村教师队伍待遇,切实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四)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民办学校建设的管理。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议我省各级政府同时要加强对民办学校建设的管理。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情况,省政府在对民办学校加强规范管理方面,教育部门要把民办学校纳入城乡结对的范畴,指定定点学校进行专门帮教、交流,加强培训管理,提高教学水平,让民办学校的孩子同样享受到更好的学校教育。
(五)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出台新政策的时候,应根据需要配套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以真正解决基层存在的问题。这次省级调研中,各地对国家教育部、监察部、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新闻出版总署等六部委今年3月出台的关于2008年规范教育收费,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贯彻执行
问题,非常担忧。应当说,这是一个规范教育乱收费、关爱学生、体恤民情的好政策。但是,由于这个政策的出台,可能会引起大批学生由原来的不住校改为住校,而住校生的大量增加,将会造成校舍的困难和管理老师的紧缺。这些都应当有相应的政策配套和资金支持。希望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出台实施意见的时候,深入基层,多听取基层学校教师的意见建议,妥善解决基层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女教师生存状况调查开题报告范文
河北省滦平县农村地区女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一、选题依据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和开拓者。近年来,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经费投入、改革力度等不断加大,教师队伍也在逐年扩大,尤其是女教师的人数在教师队伍中的比重有明显提高。据统计显示从1951年的22%提高到2010年的45.47%。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变革。但是,我国区域发展仍然存在不均衡,特别是农村和城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也使得农村地区教师的生存状况较城镇地区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农村女教师,由于环境和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其生存状况应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河北省滦平县位于承德市西南部,处于京、津、辽、蒙的省市“金三角”交汇地,素有“北京北大门”之称。下辖22个乡镇,225个行政村。2011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共278所,其中农村学前教育138所,县直幼儿园1所,特教学校1所,小学127所,中学8所,高中2所,职教中心1所。教职工总体人数2977人。其中女教师1597人,②占全县教师总数的53.6%。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女教师总计630人,占全县女教师总数
③的39.44%。滦平县在2006年之前一直是承德的重点扶贫县,财政状况不好,经常拖欠
教师的工资,物价长期居高不下,学校和家长要学生的成绩以及竞争的不断增加,这些都增加了教师的压力。教师尤其是女教师要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多重压力,其生存状况堪忧。近年来,由于铁粉的冶炼和输出,财政持续好转,不仅还清了拖欠的工资,教师的待遇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物价房价等的持续升高,工作压力不减反增等多方面的原因,女教师的生存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笔者想对滦平地区农村女教师的生存状况做一个详细了解。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研究对滦平地区农村中小学女教师的生活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有助于丰富我国农村不同地域女教师生存状况的研究成果,扩展农村女教师发展状况的研究视野,丰富教师教育理论。
(二)应用价值
1、了解滦平县农村地区女教师生存的现状,了解农村女教师在生活、工作、学习及自身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及教育部门今后的改革提供资料。①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2010年统计数据 滦平县教育局2011年统计数据
③滦平县教育局2011年统计数据
2、为我国农村女教师的生存状况的了解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依据。
3、通过对农村女教师生存状态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研究分析,进一步深化教育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OA图书馆及goole学术中里输入Survival status of female teachers in rural areas在搜索结果中没有找到确切关于农村女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结果。可见国外对于农村地区女教师的生存状况还没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笔者梳理了一些关于国外女教师研究做了简单的总结:
1、关于女教师地位
国外关于女教师的研究主要探讨女教师的地位。Walsh(1995)认为整个美国社会推崇的是自我实现的男性,其各种传媒都强化了教师工作没有意义的观念,从而贬低了女教师的工作。Sikes Scering,Grace E在《Teacher Education for Democracy,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中指出“在学校中,学校管理体现出鲜明的父权制特征,女教师总是在男性管理者的手下工作。学校行政是男性占统治地位的领域,学校中的劳动分工则反映了女性与男性的垂直距离。”
2、关于教师压力
在国外,教师一直是一个高压力的职业,研究者发现,各国教师的压力水平普遍在提高。加拿大的林德、诺曼和约翰斯于2003年对近80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2000年中几乎有5O%因为压力而无法留在安大略省,并且在过去5年内,有4O%的教师感到压力在逐渐增大,与压力相关的疾病的患病率也在增加。
3、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王晓燕的《关于农村教师能力培训等等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中提出:“美国主要采用以大学为本的培训模式,大学为农村教师的职前、职中、和职后培训提供所需的资源。英国采用以学校为基地的校本培训。而日本主要采取的是“行政”与自主相结合的二元培训模式。”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从村女教师生存现状的研究有很多,都提出了很多关于农村女教师生存状况存在的问题。例如:《甘肃农村女教师现状调查研究》中提出甘肃农村地区女教师人数较少,具有年纪轻、教龄短、学历低的特征,她们承受着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
马晓娟2007年的《西部农村小学女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女教师群体比较年轻,对教师职业自我认同较高,她们普遍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比男教师更为明显的优势,但面临的心理压力比男教师大,与校长的沟通机会少,参与学校管理作用不够。
吴健雄、吴海丽等2006年的《中国农村女教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农村女教师严重缺失、队伍年轻化、自身素质偏低、参与学校管理决策太少、身心状况堪忧。
玉丽2006年《农村缺少女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我国农村女教师的现状分析报告》从家庭、社会、传统文化观念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农村女教师发展的深层原因:农村女教师年龄趋于年轻化、半数以上从事语文和外语学科教育。对男女教师比例失调造成的后果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为农村女教师创造发展环境。
总结这些研究揭示了农村女教师生存中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
1、农村女教师的生活水平低,工作条件差。
2、年龄趋于年轻化,自身素质低,专业职称偏低,教龄短。
3、参与学校管理的比例低。
4、工作压力大,身心状况堪忧。
此外,这些研究还提出了许多解决的办法和意见。比如: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 女教师的生活条件,提高自身素质,保障身心健康等等。
(三)对以上国内外研究的总体评价
1、优点
国内外研究都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国外有其本土化的策略和方案,能够为有效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供保证。而我国则在这方面没有成体系的策略或方案。我国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策略。
2、不足
(1)研究结果的适合性和差异性
我国的地域广阔,国情复杂。地域之间的差异性明显。这就形成了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一些研究结果有较强的针对性,只适合特定地区的发展。而一些结果针对于我农村地区女教师现状的总体研究,又不能完全适应于所有地区。
(2)研究结果丰富性不足
在知网中输入关于教师研究的检索有1,236,942条搜索结果,但是其中关于农村教师的有3,704条结果,而其中关于农村女教师生存状况的研究仅有十余篇结果。由此可见我国关于农村女教师生存状况的研究还很少,研究结果和不够全面和具体。
(3)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从国内现有的关于农村女教师生存状况的研究结果来看,多是以调查报告为主,方法较为单一。
(4)研究范围局限
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甘肃、江苏、福建、广西等地,研究范围不够广泛全面。
(5)研究内容不够全面
从研究内容来看,较少涉及到专门针对农村中小学女教师身心健康、职业压力等方面的研究。
四、本研究基本内容
本研究根据滦平地区农村的特点,对滦平农村地区女教师的生活、工作、学习、自身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侧重于研究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自主提高意识,并对滦平地区农村女教师存在的问题探索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办法。
五、拟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主要调查滦平地区农村女教师生活状况是否良好,工作压力状况,定期培训和自主学习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求其原因,提出适合的解决方案。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河北省滦平县的农村女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文献法。查阅、分析国内外现有的研究结果,为本文提供思路和依据。
七、研究步骤
1、搜集资料:多渠道搜集有关农村女教师的研究文献,通过阅读后对该课题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确立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
2、组织并整理内容:整理资料,撰写本课题的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编制调查问
卷,拟定论文框架。
3、发放问卷,实施调查,回收后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出结论,并进一步查证资料,以论证所述论点。
3、成文并修改论文:将结论和前一段时间所搜集资料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并针对所研究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使论文初步成型,之后反复修改,直到定稿。
八、参考文献
[1]玉丽:《农村缺少女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我国农村女教师现状分析报告》,《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7期。
[2] 杨和稳:《新课程背景下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报告》,《教育研究(河北)》,2009年第6期。
[3] 刘琼华:《男女平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4]颉俊祥:《甘肃农村女教师现状调查研究》,《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年第1期,35-37。
[5]张永华:《关于我国农村女教师发展的几个问题》,《教育探索》,2006年第8期。
[6]李建雄 吴海丽 黄正明 屈鸿翔:《中国农村女教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第3期,33-36。
[7]马晓娟 王慧:《西部农村女教师的生存状态——来自甘肃的调查》,《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12期,3-6。
[8]郑茸 高慧敏:《“人”与“专业”:教师生存状态的分析与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6,第11期,74-75。
[9]王玉秋:《我国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2-34。
[10]张培:《让教师诗意地栖息在教育中》,《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第7期,34-38。
[11]吴霞飞 黎雯:《关注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和生存状况》,《教师教育与管理》,2006年第4期,15-17。
[12]杜萍:《农村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问题研究的新视野》,《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23期,39-41。
[13]杨艳萍:《农村小学女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困境与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4]张亚玲 张达:《农村小学女教师职后教育现状分析》,《知识经济》,2012年第17期。
[15]陈钰萍:《聘任制背景下中小学女教师的权益现状及维护》,《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第24卷,第12期,93-96。
[16]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论文》,2010年。
[17]梁松枝:《我国农村女教师压力源及应对策略研究——以郑州市新密为例》,《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8]薛维学 匡中祥:《浅谈女村女教师的主动发展战略》,《求索》,2004年9月,27-29。
[19] 王敬怀:《农村教师队伍中的“半边天”》,《中国三农》,2005年第8期。
[20] 蔡丽金:《爱的充盈与疲惫》,《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6月。
[21] 李炳南, 李亚南:《一位农村小学女教师职业倦怠的叙事研究》,《内
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6月。
[22]陈桂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23期,56-57。
第三篇:假期社会实践报告科-九年制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推荐)
九年义务教育的现状
九年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如今,九年义务教育与其他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相比,义务教育有其自己的特征:
1.国家强制性。即国家颁布法律、命令保证义务教育法律制度的实行,任何阻碍或者破坏义务教育实施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普及性。即全体适龄儿童、青少年,除依法律、法规规定办理缓学或免学手续的以外,都必须入学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3.公共性。义务教育事业是由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全民受益的公共事业,国家代表社会对义务教育的实施进行统一的部署和监督管理。
4.国家依法强制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接受的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为适龄儿童、少年将来继续受教育及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及文化知识的基础。
5.免费性。即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除其全部或大部分的费用。我国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只收取一定数额的杂费,这实际上免除了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大部分费用。
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学制的实际情况是以“六三制”(即小学六年制,中学三年制)为主,多种学制并存。其中还有少数地区实行八年制的义务教育,即小学五年制,中学三年制,但这些地区目前也正在抓紧实现由八年制向九年制的过渡。从我国学制状况看来,九年制或八年制的义务教育包括了初等义务教育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两个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按规定在义务教育学校完成了九年或八年的义务教育学习,即可达到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
义务教育法在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又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本地区义务教育的实施步骤。这一规定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初等教育尚未达到义务教育法规定要求,不具备直接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件的部分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按小学和初中的学制阶段划分,分步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首先实施第一阶段的初等义务教育,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小学阶段的教育;在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开始实施第二阶段的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对于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较好的大中城市或沿海发达的地区的农村,初等教育早已经普及,并已达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要求的,可直接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因此才会有的地方小学毕业就是完成了义务教育,而有的地方需要初中毕业才是完成了义务教育。
目前,全国仍有约31万名教师未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有近50万名代课人员。全国农村初中辍学
率达到3.55%,其中西部地区农村高达4.64%。我国农村普遍推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全国有95.2%以上的小学、87.6%以上的初中、71.5%以上的高中设置在县镇和农村。1995年至2000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其中中央拨专款39亿元,加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共100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如今的九年义务教育可以用“加减乘除法”来解读,义务教育的各种变化,都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运用“加减乘除法”全方位加大对义务教育改革的结果。
加——增加教育投入
今后五年国家财政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累计将达2182亿元。——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近些年来,由于经费不足,一些农村中小学不仅没有专门的实验室,甚至连做演示实验的条件都没有;由于基层财政困难,一些农村学校的校长为了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不得不四处筹钱,被形象地称为“化缘校长”„„ 为了解决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问题,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专设“经费保障”一章,并从四个方面作出规定,以从制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总体需求,制定有关经费标准。草案要求国家制定并适时调整适应义务教育基本需求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和工资标准、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提出明确目标。草案要求各级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标准拨付经费,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逐步增长;对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得收取学费,并逐步免收杂费。
——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来源。草案规定,义务教育经费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级政府统筹落实的体制。“由省级政府财政对本地区的义务教育全面负起责任,应该能够解决义务教育经费问题。”
——规范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草案要求财政预算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政府决算和学校收支情况应向社会公布,审计机关应当将有关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
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还是追求分数至上、考试至上。”“关键问题是,应试教育不利于儿童开发智
力,更扼杀孩子的兴趣和健康。”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杨东平说,“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都变成了一个模子,缺少灵气,也缺少创造性”。
为扭转当前应试教育风气盛行的状况,修订草案在作出原则规定的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措施:
——规范教学内容,防止教学过于偏重智力的倾向。为此草案规定,学校应把德育放在首位,形成德育教育体系;应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不得以任何名义编排重点班。
——严格课程管理。草案规定,学校和教师应当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得违反课程设置方案增加或者删减课程;应当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体育、艺术和综合实践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明确考核要求。草案规定,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应当综合考察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培养学生的情况,不得仅以升学率作为考核标准;对学生的考察,应当综合考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情况,不得以考试成绩替代全面考察。
乘——倍加重视教师工作
要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针对日益突出的教师待遇和教学质量等问题,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作了专章规定:
——加强教师培训。草案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保障教师待遇。草案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公办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相应人员的平均工资。
——加强教师管理。草案明确规定,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应当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明确对教师的要求。规定: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得以任何名义编排设置重点班,不得因个人特征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或者
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违反规定开除学生。
除——剔除择校之风
要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目前,城市义务教育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之间的不均衡发展,被人为地分成所谓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两大类。”杨东平说。
对许多中国城市家庭来说,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是头等大事,花多少钱都舍得。在不同学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差别巨大的环境下,择校之风盛行自然就不难理解了。
为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问题,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在多个方面作出了规定:
——在经费投入方面,草案要求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时要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在师资力量方面,草案要求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措施,促进学校师资力量均衡配置;应组织公办学校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公办学校校长和教师在学校之间流动。
——在管理和监督方面,草案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不得以任何名义将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县级以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缩小差距等等。
法——令行禁止防止乱收费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
一段时间以来,广大群众对教育乱收费反映十分强烈,乱收费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了经费负担。”张建华说,“在农村,有些学校没有一台计算机,也不上计算机课,却也要让学生买计算机教科书,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为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许多很有针对性的措施:
——禁止利用补习和发教辅书进行乱收费。草案明确规定,在课程标准范围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得收费;向学生发放教科书以外的其他书籍、资料,不得收费。有关专家表示,依照这一规定,许多乱收
费行为将再也找不到“合理”借口。
——禁止利用组织学生从事营利性活动。草案规定,学校不得自行或者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联合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
——防止教科书成为牟利工具。草案提出,要减少教科书种类,降低教科书成本,并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科书的基准价和浮动幅度。
如今的九年义务教育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的方向,同时也体现在从过去的各自发展走上今天的均衡发展的道路。明确了义务教育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进一步完善了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强化了省级的统筹实施。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由此来保证了学生的基本教育。
第四篇:假期社会实践报告科-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情况调查
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班 科教兴国小组 *** 学号****
摘要: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江西省赣州市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二、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总结:这些问题在调查中显得十分明显.在调查赣州市农村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农村地区要良好地实
施义务教育还是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关于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状况的调查问卷
关于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状况的调查问卷
1、你在校参加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向是什么?
A.民生 B.文化生活 C.政治生活 D.经济生活
2、你曾参加过类似于打工、做志愿者这样的社会实践吗? A.是 B.否
3、你觉得社会实践有趣吗? A.非常有趣 B.比较有趣
C.不太有趣 D.很无聊:
4、你觉得社会实践对将来踏入社会有帮助吗?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5、父母支持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吗?
A.支持 B.不支持 C.没明显表现
6、如果有机会,你会参加类似于打工、做志愿者这样的活动吗?
A.会 B.不会 C.可能
7、参加的目的是什么?(多选)
A.提高能力 B.适应社会 C.赚钱 D.积累工作经 E.方便日后找工作 F.好玩 G.其他:社会所迫、减肥、认识更多帅哥美女、丰富课外生活、人生在世做做工作也很正常、上网吧就有借口、消磨时间等
8、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你觉得社会各界支持你的社会实践工作吗?
A.支持 B.比较支持 C.不太支持 D.不支持
9、你认为社会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状况吗?
A.应该 B.不应该 C.已经很关注了 谢谢您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