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改发言稿范文

时间:2019-05-13 06:4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新课改发言稿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新课改发言稿范文》。

第一篇:历史新课改发言稿范文

中学历史课改困惑及对策

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算算已有十年时间,我们北票新课程教学改革也已五年多,作为初中历史教学一线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新课改的实践。对此我既感荣幸,又深知责任重大。在实践的摸爬滚打中,我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认识、感受、体会颇多。现将在使用新教材中遇到的许多困惑与探索出来的对策付之笔端,与各位同行们探讨交流: 教师方面的困惑

(一)教师对于“新课改”理念的困惑。

1、新旧教育观念的冲突。在目前的教学观念中,往往存在着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就是完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这种观念往往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另一个极端就是完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地位。

2、如何处理好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不少教师仍忽视历史教育精神培养的本义,在教学中仍以知识与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问题,不考虑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历史教学活动成为掌握历史知识和提高应试能力的训练场。

(二)教师对于“教科书”的困惑。

1、历史新教材以主题为单位,着重追求知识的思想性、教育性,而不刻意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材驾驭难度较大。

2、配套资料短缺(如相应的音像资料,影视资料,挂图等)。

3、历史材料的阐释教学还不够科学,还没有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能。教师不能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历史图片、文字史料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各单元的活动探究课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感觉现在教的不一定是考的,考的不一定是教的。如何把握?着实犯难。

(三)教师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则的困惑。

1、急功近利的思想,刻意追求课堂形式的“活泼”,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实质。有的教师把“教学方式转变”视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知道采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实际上难以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纪律也不好维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多数会出现一放就乱的现象,收效不大。

2、评课标准问题。在一些评课教师的眼中,课堂是否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步骤设计,成了他们对一节课是否体现新课改精神的评

判标准。还有现在社会各界、学生家长依然以学生成绩、升学率来评价学校,而学校也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与教师的评先、选优等方面挂钩。

3、学生的素质不高。文字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差,在小组讨论或教师提问时怕发言或者是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乱说,教师要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他们参与自己的教学过程,控制和驾驭好一堂课难度较大。

(四)教师素质的困惑。

1、教师的专业素质跟不上“新课改”的脚步。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他们从事教学工作很多年,有着丰富的传统教学经验,但同时也最容易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很多老教师不愿意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从而出现了与现实脱节的状况。

2、教师的培训不够系统。培训的教师群体并不能完全普及,并且培训的时间过短,很大一部分教师都不能很好的掌握培训的内容。

学生方面的困惑

(一)学生对于历史教科书的理解浅显简单化。

学生普遍认为“新教材”的“新”凸显在图片多,且色彩丰富,探究性的课后习题增多而已。大部分学生对“新教材”仅有着直面的感官,对于教材的知识体系却很难理解,这不得不说这是新课改变化最大的地方就在于教材的变化。现在的学生很难在从教材中去构建知识体系,书中的知识点都被高度概括浓缩了,学生由于历史基础过于薄弱,因此很难达到专家在编写教材时的初衷。这不得不说是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上存在着的巨大问题。

(二)学生对于新课改后学习历史的方法有所改进,但死记硬背的情况依然严重。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历史的方法上能够有所进步,但是对于中考的存在,学生依然是面临着严峻的升学考试,所以死记硬背的情况依然不容小觑。在这样的局面下,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就会减少甚至是放弃好的学习方法的运用。所以,“新课改”后学生如何更好的学习历史在方法上还有很长的陆要走。

(三)学生对于新课改后学习历史收获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目的只为考高分现象依然存在。

学生都认为目前学习历史是为了考试能够考得高分,其他人文素养方面的提高却没有提及,这就和“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最高层次相违背,所以这就不得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思想渗透,大大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度。

(四)学生对目前这种“一考定终身”的考试评价体系极其的不满。

长期以来,我们惯用考试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提起“教学评价”,人们马上想到的就是“考试”。这严重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走向,“新课改”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评价体系的评判标准,“新课改”都将只是“换汤不换药”。大家对于“新课改”后提出的多维评价体系并不看好,因为还都是以考试为中心,这从根本上并不能得到解决,其他的评价方式都是以考试为核心,一定程度上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落实到实处却是相当的困难。

(五)教师教学手段和上课形式也影响着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 中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性思维占主导,他们希望学习生动形象的历史,这是毫无疑问的。如何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历史课使学生感到富有生气,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作为,教师则需要费一番心思。

教师自身方面采取的对策

(一)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新课改理念,营造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1、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弄清课程、教材、教科书三者的关系,现代教育观认为:课程实施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适合其个性发展需要的积极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都不是外在于课程的,都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都是课程实施中最具活力的部分,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上述三者的关系是依次包容的关系,即课程包含教材,教材包含教科书。

2、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要求打破“教师为中心”的旧思想,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充分施展灵性的空间,培养创新精神。通过质疑、探究、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大胆创新。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二)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并逐步普及,努力使培训的内容系统化,专业化。

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培训环境。使每一个中学教师都能亲身学习新课改的相关课程。学习并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最新的教学理念,选择安排培训内容的时候必须使其系统化和专业化,涉及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不是简单的从形式上安排教师进行为期几天的培训就

结束了,并且一定要有专业的管理和监督体制作为其辅助机制和评价教师所接受培训过程结业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于教科书的运用。

1、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学法和课标,一定要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实除了教材之外,还可以运用更多的“教材”,如影音资料,网络资源等等,都可以很好的帮助教学。

3、依据课标,大胆整合教材。要依据课标,重新认识理解教材,不唯教材,树立新教材观,由“教”教材转变为使用教材“教”。

(四)“以教师为本”原则向“以学生为本”原则的转变。历史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活动应该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因此,“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是不可取的,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学生学习方面采取的改进措施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思想上打开学生学习的症结。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

1、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由个体、竞争学习向合作学习的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处,还要让学生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联想、辨证思维、推理、讨论等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的合作性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总而言之,历史新课改之路任重而道远。历史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必修课,无论是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还是对于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搞好历史教学工作,并且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北票的历史教学一定能够在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虽然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已有段的时间,但在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学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更不用说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缺乏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和方法的指导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本节课我希望能够解决的两个问题,一个是通过帮助学生整理历史线索,来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发觉不少学生掌握的历

史知识很是琐碎和没有条理,更不用说有完整的历史线索,历史思维很是薄弱。由于本课的学习内容庞杂包含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以及世界古代和近现代史,内容上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很大,学生经常会出现事件内容的张冠李戴,并且前后的事件顺序也常常混淆不清。本课在课堂设计方面力求做到既能掌握本课知识点,同时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日本的重要历史发展线索,我感到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进行自主整理线索,他们的参与使历史线索的脉搏跳动起来了。

本节课希望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方面还是做的不错的,学生由于有了要竞争的目标,所以可以全组团结协作,甚至连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都可以很好的参与课堂活动,并且可以在活动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同时许多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发挥出乎了我和孩子的预料,这也是我和孩子们的

一个意外收获吧。

我们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在课堂上要学生配合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了,要是在希望学习有困难的也可以有所表现那就更是奢望了。但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只有从学生的思想和兴趣入手,改变他们学习的态度,让学生从不愿意参与课堂到自己要争取机会去参加。常言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而刺激式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喜爱的,只有课堂设计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能够真正将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融入到历史学习当中。课堂设计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是我们新课程教学所必须的,在学习新课中可以做到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真正将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融入到历史学习当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布置学生自己动手设计题目的方面,希望提高学生自己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提问的学生会选择相对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实际上也让课堂参与的面进一步扩大,被提问的学生为了本组的荣誉,一般都会在课前认真将本课的知识进行消化,怕因为自己而为本组丢分。

本节课的设计和完成中还有不少遗憾的地方,在设计每个小组活动时,应把握好时间,不然会出现课程任务完成比较仓促。在学生准备了较多相关材料的情况下,既要控制每个组的活动时间,同时学生找到的资料,如果在课堂上不能够应用的话,准备的学生会感到失望,我计划在班级创立个“历史小天地”,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时间运用的资料,可以在放在这儿,既可以拓展教学内容,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更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

到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中历史课程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可以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这个理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参与、积极创新的空间,通过亲身的探寻,让他们去发现、感悟历史的无限魅力。课程设计是整个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具有创造性、开放性、灵活性的历史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展思维空间、延伸和发展获得知识的能力。本节课虽然得到了不少听课老师的好评,但是我发现还有很多细节方面设计的还有欠缺,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思索和挖掘,还给学生一个真正快乐自由的学习历史的环境,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和愉快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做到课堂和课后的互动,不再将上历史课作为一种负担和累赘,而是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种娱乐和享受,让学生在让游戏的竞争和快乐中去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竞争中去自主整理历

史线索,而不是机械的等待老师,这样能够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鲜活的历史线索脉搏跳动起来,让灵动的历史知识印在孩子们的心。

第三篇:历史新课改体会

新课改体会

困惑一:历史必修教材内容太深,出现新的“繁、难、偏、杂”;如将历史三本必修教材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部分,人为割裂了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教材的模块式编写方式建立在初中教材通史体系的基础之上,而我市初中近几年使用的教材并非通史体系,造成初高中教材的不衔接;必修课教材弹性太大,教学内容过多过深,教师普遍反映课时不够,在教学实际中难以完成;学业评价过于繁琐,可操作性不强,脱离教学实际情况。其次,对新教材古今贯通、中外合编的专题模式,学生反映最多的就是跳跃性大,系统性不强,条理性不好,个别专用术语让人费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被弱化,造成新的知识密度太大的问题。例如专题七第3课《民主政治的扩展》中关于“震荡中的法国”,教科书把1789年以来法国经历的大革命、拿破仑第一帝国、波旁王朝的复辟、七月王朝直到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的整个历史画面,仅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一带而过。这段历史在旧教材中至少3课时才能完成。如此一来,就增加了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难度,展开来讲吧,时间不够;不展开来讲吧,学生不知所以然。困惑二:教材形式的显著变化与历史知识体系的矛盾冲突; 困惑三:新课程内容多、难度大与课时有限的矛盾; 困惑四:对课标的准确把握和有效实施存在较大困难; 困惑五:高一学生认知水平与课程要求的矛盾; 困惑六:理想课程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困惑七: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之间的矛盾难调和; 困惑八:新课程的探究活动多流于形式; 困惑九:历史教学质量与评估的矛盾无法解决。

1.现代教学论中的首要原则是”因学定教”。而目前常见的课堂教学却是”因本定教”。这样,虽然较好地发挥了教材的”知识载体”作用和老师的专业特长,但对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有所忽略,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做到因学定教。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每个教学环节都不能脱离学生这一主体。因学定教的教学设计有四个突出特点:(1)总的精神是围绕”学法”设计”教法”。(2)在教材内容处理上,并不刻意追求面面俱到的系统阐述,而是根据学生可能的自行掌握程度,拟定教师点拨式和启发式讲解的轻重虚实,板眼节奏。(3)在设计步骤上,先从分析学生在本章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人手,再结合本章教材的内容特点确定教学总思路,然后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4)在个体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不像”因本定教”式教学设计那样,把授课中的每一句话甚至学生的具体答问预告规定出来。

2.通过观察,班级的学习小组的使用流于形式,表现在教师的要求不明确,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指导学生探究、交流的思路与方法不到位,学生不能自觉地在组内或组间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探究、交流、思考等只局限在表面的、简单的、直观的内容,而缺乏深层次的思维。这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平时的训练与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3.部分教师课改的意识不浓,教学观念陈旧,教育理念不转变,我行我素,课改喊的震天响,应试教育做的实,这部分人严重阻碍了课改的进行。4.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处于单向交流的状态,新课程则有所不同,它要求体现学生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存在。这就是新课程的开放性特点的体现。

5.由于种种原因,新教材的编写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许多内容的编写或者蜻蜓点水,“欲言又止”;或者只剩“骨架”,看不到“血肉”;或者把完整的现象人为肢解。例如人教版《国共的十年对峙》一课设置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三目内容,将旧教材中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支离开来,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性。而“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又一笔带过,让学生突然接触实属突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中突然提及“二十一条”这样重大的历史问题,对其来龙去脉一头雾水。因此,这样的编排让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感觉困难。但为了完成教学的任务,教师不得不翻阅大量资料,引导学生做知识的填充与联接的整合工作,甚至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源,了解信息,自己来“组织”、“还原”这些历史,并通过了解历史学家对这些历史问题的多元性探讨,撰写有关西方政治体制比较研究的小论文,自己认识、判断这些历史。但这些事情,对于条件不具备的农村高中来说,实在是有点难以完成。

感悟一:更新教学观念,适应新课程;感悟二:注重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感悟三:夯实基础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感悟四:把握课标,灵活运用教材,发掘人文价值;感悟五:探索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和“高屋建瓴”的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矛盾。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果不尽人意 3.部分一线教师不足以胜任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4.管理评价方式多元化和考核目标单一化的矛盾。5.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干预机制不够完备。

6.新课程改革模式统一化和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悖论。7.新课程教学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面临区域生态教育的巨大挑战

第四篇: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2011年3月27日》《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简介: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1.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正文开始>>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1.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2.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

认为教学的目标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更重要。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是显而易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性的,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培养。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新教材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文后的问题和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开放性。新课改要求教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音乐和影片作为激趣的切入点就是不错的选择。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音乐和影片段恰当地引入历史课堂,引起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激发持久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了历史课堂效率。

历史新课改教学要合理教学程序中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应该在学生预习前,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而独立阅读思考。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3.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4.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5.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http://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第五篇: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2011年3月27日》《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简介: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1.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正文开始>>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1.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2.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

认为教学的目标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更重要。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是显而易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性的,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培养。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新教材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文后的问题和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开放性。

新课改要求教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音乐和影片作为激趣的切入点就是不错的选择。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音乐和影片段恰当地引入历史课堂,引起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激发持久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了历史课堂效率。

历史新课改教学要合理教学程序中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应该在学生预习前,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而独立阅读思考。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3.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4.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5.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

“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下载历史新课改发言稿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新课改发言稿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教学新课改初探

    历史教学新课改初探 文安县大柳河一中李微微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并不是彻底的否定传统教学,开放的课堂经常会让老师感受到 惊喜、惊讶,有时甚至是被学生难住的尴尬,但一想到自己......

    新课改历史教师要求(精选合集)

    试论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 湖口一中 张鸣旭 最近几年,随着易中天的“品三国”等一系列历史类电视节目的兴起,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历史热。但让我们感到极为尴尬的一个事......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5篇)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一、新课改要求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

    历史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西藏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我有幸于2009年8月27日—30日参加了在拉萨师校举办的高中历史新课改培训。本次培训会由西藏教育厅主办,在培训期间邀请了人教社的专家和内地......

    历史新课改研修总结

    历史新课改研修总结13天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班里一百多名同学,两位指导老师。做学生的感想多多。兴趣和热情:培训也贴近现实,关注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用的是情景导入法,职业话题激......

    新课改研讨会发言稿

    新课改研讨会发言稿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

    新课改以来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改以来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新课改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与挫折,部分教师在新的课程标准认识上还存在许多误区,导致产生了一些矫枉过正的教育......

    历史新课改 新体会 新生活

    “我的课改生活”参赛小论文 学生论文 《历史新课改 新体会 新生活》平顶山市第八中学高二(1)班 李响 教师论文 《新课改 新模式 新挑战》平顶山市第八中学 宋建领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