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武隆县羊角中学教育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科研是一所学校提高教师素质的助推器,是一所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灵丹妙药。几年来,学校全面实施“以师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扎实有效的贯彻“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思想,建立科研教研一体化格局,走出了教学的低谷,取得教育教学质量的大丰收。因为如此,2007年学校被评为武隆县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这是武隆县教委,教科所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鼓励和关怀学校科研建设、关心教师队伍成长的结果,是武隆县全体同行们对我校信任的结果,也是本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制度完善是保障
领导重视是教科研蓬勃发展的源动力。几年来,学校各级领导更加重视教科研工作,所有领导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合作探究,一方面让自己成为科研型人才,另一方面,也为普通教师树好榜样。学校主要领导亲自督导教科研工作。为了把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制度,如教科研管理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教研组目标责任书等。各项制度的制定,让各位教师的行为有章可循,同时也是有序开展教科研工作的保障。
在教育科研中,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也大力投入资金。1
每年给图书室、阅览室添置大量的图书报刊,还为教师订阅教学资料和专业书刊。学校电子备课室建立了设备先进的校园网,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学校还提供经费,保证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
二、统一思想、营造氛围,提高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只有克服教师的畏难情绪,提高教师科研的积极性,才能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在工作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通常,不少教师在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时,往往反映出对教育科研有畏惧感,认为科研高深莫测,也有人对教育科研持“负担论”,认为教师的本职是教好书,搞科研是额外负担。几年来,通过宣传教育,尤其是对课题研究及论文撰写方法的专题讲座之后,揭开了教科研神秘的面纱。再加上各位领导的身先垂范,极大的提高了各位教师的科研意识。真正做到了人人有课题、个个参与到科研的氛围。
三、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渠道,丰富教科研活动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的最终落脚点,学校近几年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把县级重点课题《农村中学”双主四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作为突破口,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力争创设本校独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案和小组
合作学习为载体,通过“自主学习、学导结合、互解质疑、适时反思”的教学理念,实施“学前指导定目标、自学自练提问题、合作探究解质疑、当堂训练谈反思”课堂教学四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开展学科听课、评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活动课案例等常规教研评比汇编活动。这些活动通过宣传,在各学科集体备课,预听及组内评议推荐的基础上参加校级公开课的展示,大大的激发了广大教师学习理论的热情,增强教学改革的意识,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
其次,加强学科专题研究,组织开展各学科研讨活动。学校以常规教研为先导,以科研课题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阵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各学科专题研究小组的指导,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各学科组组织精品课展示,大大活跃了学校课堂教学研究的氛围,使课堂教学改革深入人心,促进了各学科整体的教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最后,积极开展教学论文评比及汇编活动。为使广大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以理论高度总结教法学法的研究与实践,教科处组织了全校各学科教学论文评比及汇编活动,并选送部分论文及案例到上级评奖或发表。
四、强化教师业务培训,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素质始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通过各种途
径抓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以点带面,以老带新,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加快教师向“科研型”转轨。
为了增强广大教师的课堂效益意识和教改意识,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新路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举行全校教师“双主四步”课堂教学模式优质课竞赛,通过设计学案和课件等考核,进一步促进骨干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方式,也给全校的年轻教师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校内每月还组织一次科研培训,今年就进行了课题的研究方法、结题报告的撰写技巧、叙事性研究论文的写作特点等十多个专题的培训。在平时的日子里,要求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科研著作,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每学期不少于2万字。
同时,也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来提高教师的素质。2008年,学校邀请了县教科所邱国权教师来校作教育科研讲座活动,解决了许多教师平时教学中的困惑。有机会也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听学术讲座,拓宽了广大教师的视野,得益匪浅。
五、励精图治,教育科研成果五彩纷呈
几年来,经过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与不断努力,教育科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有国家级科研子课题1个、市级科研课题4个、县级科研课题6个、校级课题9个。其中,县级科研课题《山区农村初中生体验性作文教学策略探究》,经过3年的研究,于2008年1月结题;县级科研课题《西部农村大课间模式研究》,经过3年的研究,于2008年12月结题;市级科研课题《农村中
学“综合实践课”与学生成长关系探究》和县级科研课题《创新校本德育新模式》近期已经准备好结题申请书。学校承担的“十一五”立项县级重点课题《农村中学”双主四步”教学模式研究》正在加紧研究,同时也为即将在我校开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现场会作准备。
2006年4月,本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课题《关于建立有利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监督机制与教育督导制度的问题研究》--重庆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研究“先进集体”;
2006年10月,本校在武隆县第三届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学科赛课说课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2007年3月,本校被评为武隆县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先进集体;
2008年3月,本校被评为2007年度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先进集体;
2008年3月,我校被评为武隆县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优秀学校”;
2009年1月,本校被评为2008年度学校安全稳定工作 “先进集体”;
2009年3月,我校被评为2008年教育信息与装备工作先进集体。
几年来,本校教师的论文、课案、获奖发表达二十人次。辅
导学生作品发表及获奖达三十人次。
(执笔:颜小胜)
第二篇:扎实开展高效课堂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2.2
扎实开展高效课堂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课改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学习成绩显著进步。2011年中考上线121名,上线率达到50%。现对我校课改实验工作作以简单汇报。
一、具体实施过程与措施 第一阶段:高效学习,提高认识
2011年初,我校结合本校实际,总结前期课改经验教训,确定了课改工作指导思想为“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全面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大力推行高效课堂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狠抓新课改理论的学习不放松,先后编印《高效课堂学生学习守则》、《高效课堂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的策略》及《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基本要求》等学习材料下发全校师生,向全校师生广泛宣传。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对新课改理论的学习要制度化、常态化、经常化,通过高效课堂的先进理论来规范教师、学生的教学行为,以期课堂教学高效优化。为了把构建高效课堂活动引向深入,上学期学校还聘请教研室教研员来我校对全体教师专门进行了理论与业务培训。学校先后多次召开了行政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深入研讨学校课改思路,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多次召开了全体教师大会,学习市教研室关于“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校课堂”的辅导手册以及相关文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始终把新课改工作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来抓,坚
学期全校语文、数学老师全部上了课改课。学校每周安排一个年级的一个科目,进行“同课异构”课改展示,全学期共上公开观摩研讨课42节。每周学校还召开上课老师评课会,召集周内上课的老师,由学校领导进行逐人评课,肯定优点,找出问题,提出改进的方向。一个教研组集中上完课以后,学校再次召开教研组会,全体教师会进行评课议课、阶段总结。一学期来,全体教师参与热情高,上课准备充分,课堂展示精彩,课改成效显著。此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课改、实践课改的主动性,我校课堂教学取得了阶段性、实质性的变化,有效教学深入人心。袁晓婵、温小林、张晓敏、刘雪琴、张淑红、净辉娟等十多位教师的课改课堂已独具特色,课堂学生活动热烈,参与积极,活而不乱,高效有序。上学期,县内四所初中兄弟学校的近百名老师来我校听课研讨,普遍认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大,值得学习和借鉴。配合学校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我校始终抓好班级学生分组合作互助学习活动,多次召开班主任会,全体学生会进行全体动员,专题辅导,我们想方设法鼓励全体学生,把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得到的东西大声说出来,或者在黑板上写出来,并积极推行学生小组一对一帮扶活动,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整体提高的作用。同时,我们借助家长会对家长进行了宣讲,取得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学校要求学生利用每天早晨、午饭后到校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两人一组、四人一堆,或坐或立,或室外或室内,或讲台上或座位上,互查互讲,默写听写,优生辅导差生,讨论订正作业,集体文本预习,组内质疑讨论。经过长期的强化
课改彻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校教师注重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行为,获得知识和技能。课堂通过学生互动探究,主动展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使教师教学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独立学习、思考和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整节课教师只是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凸显,既传授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合理,一是课堂上创新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四凡四不”,即凡是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二是要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提倡“两个高效”,即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钟的高效。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学校最大的浪费是课堂时间的浪费。课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让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心投入,紧张而愉悦地学习。
1、课改实验认识仍不到位。
通过实践,我校全体教师课堂教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观,教师课改力度大、教学效率较高,但仍有个别教师课改力度不大,效率较低,课堂教学仍摆脱不了以讲为主的方式,教法仍然比较落后,学生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好的培养。
2、课改理念实践存在不足。
许多教师讲起来理念很新,但没有真正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有的教师曾尝试采用新教法,但怕影响教学进度,不敢突破,在新旧教学方式上进退两难。有的教师学校布置检查时按要求上几节课,不检查了又回到老教法。
3、有的青年教师学习意识不浓,进取心不强,进步较慢。
四、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一)扎实进行新课改理论的学习培训
课改工作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学中改,改中学,才能有新突破。学校将加强课改理论的学习不放松,今后将继续加大课改新理论、新政策的学习力度,坚持学习定时间,定主题,定任务。要求教师在学习的同时边学习、边思考,多做学习笔记,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同时加强课改理论的培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送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培训,多向课改先进学校学习;邀请市、县课改专家、优秀教师来校辅导,做课。通过学习培训,坚定教师实施课改实验的信心和决心,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关注课堂,促进课堂教学创高效。
第三篇:爱岗敬业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英语教学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能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英语教学工作经验,感到万分的荣幸。同时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关爱,感谢同行们对我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在教学方面我还是一个新手,谈不上什么经验,今天只是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英语教学工作中的体会、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育学认为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一种态度、认识评价和信念,是引导学生成功的重要情感因子。在英语教学中,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它不仅为英语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资源,而且是保证与制约英语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的重要因素。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真情交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巧妙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燃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采用科学的智慧型的评价体系,抓住学生喜欢老师表扬的心理,运用表扬激励的评价体系,保持学生自信心,在教学实践中,我会经常多激励学生,多赞美学生,用赞美来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对学生多说几句“Good!你真棒!”有时竖起大拇指,或是给他们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让学生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我觉得对他们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从而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了自信心,学生就会渴望学习英语;由于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评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三、重视教学方法,提高质量。
1、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语言环境的创设,充分利用录音、录像、光碟等多种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并且充分利用好早读课及时复习,保证学生高频率的接触英语,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条件,提高学习效率;
2.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应重视体验、实践、参与和创造。教学设计要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求;教学内容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诗歌、寓言故事、会话表演、游戏等;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语言习得的重要场所,在那里有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要充分运用课本教材中的素材,模拟场景或创设贴近生活的课堂表演,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得开心。学生在课上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反复实践,学用结合。通过视、听、说、玩、唱、画、游、读、写、译等饶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输入量,“习得”与“学得”结合,使学生逐步培养起初步的语感;特别是声像材料的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拼读的习惯。而设计任务型活动,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进行特定的语言活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教学方法要多样,且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其次布置的练习形式要多种多样,做到手、脑、口、耳、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相结合,基本操练与自由练习相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的基础,并能用英语表情达意,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
四、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⒈灵活安排教学组织和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只有开展这些活动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才能体现出语言的交际性,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⒉采用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优化教学过程。利用英语教学音像资源——图画、图表、投影、录音、录像、cd、vcd、dvd等多媒体软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语音、语调,还可以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的示范,多种媒体的运用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持久记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使教学过程程序化,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这一点对我们农村学校课时少的小学英语课尤为重要。
以上这些,只是我对自己英语教学工作的一些浅显的,还不成熟的看法和体会,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指教,提出你们宝贵的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一如既往,不断地改进自己和提高自己。谢谢大家!
第四篇: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扎实开展
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扎实开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质监队伍的礼仪素养,塑造质监部门形象,促进质监精神文明建设,质监局在全局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从抓政务礼仪、职业礼仪、生活礼仪等方面入手,大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文明礼仪素养,这不仅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建设和丰富质监文化的具体举措。
该局抓礼仪教育,做到了“五个结合”。抓礼仪教育与提升质监干部的综合素质相结合;与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与提高文明执法和优质服务水平相结合;与建设学习型、节约型、和谐型机关相结合;与塑造良好质监形象,促进质监各项工作相结合。
第五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河南大学
近年来,河南大学牢固树立“本科教学是中心,人才培养是使命,教学质量是生命,制度建设是保障”的理念,紧紧围绕创建国内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科学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规划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地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纲要》精神和河南省政府颁布的《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河南大学确立了“一条主线、两大突破、五大战略”的发展思路: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主线,努力实现核心竞争力和服务中原崛起能力的重大突破,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强校、人才兴校、开放带动、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把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首要发展战略来实施,并先后研究制定了《河南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河南大学人才培养规划》等系列规划,把“质量立校”战略落实到了具体的规划之中。
(二)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在广泛调研和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启动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制定了《河南大学关于修订本科学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征求意见稿)》,对2007年出台的《河南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确立了培养立足河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需求,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创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全面体现素质教育,构建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整体优化、内容整合、资源共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坚持能力为重、注重创新,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本次修订的基本原则。
(三)科学制定“质量工程”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完善国家、省、校三级互动的“质量工程”建设体系,充分发挥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质量工程”项目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河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优质工程建设方案》,把我校“优质工程”分为“本科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培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本科专业整合与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分级建设”、“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出版资助”、“双语教学改革”、“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等10大项目和若干子项目。以项目立项方式进行“质量工程”建设,旨在通过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优质工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快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步伐。
二、深化改革,推进科学发展
(一)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我校坚持质量立校战略,依托省部共建平台,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具体包含如下内容:做好顶层设计,科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颁布《河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优质工程建设方案》,推动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开展全校性的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活动,引导教师潜心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建设步伐;认真做好“名家讲坛”,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营造良好氛围;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文理实验班成效显著,地学、经济学试验班有序开展;设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搭建平台;加强省部合作,开展“科学思维 科学方法”的项目研究、学术研讨,为创新人才培养注入了活力与动力。
(二)开展教学质量评选活动
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夯实本科教学的质量基础,必须营造全校关心教学、教师倾心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科研渗透教学的浓郁氛围。我校出台了《河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办法(试行)》,在2009年9月-2011年7月间,每年划拨专项经费80万元,举行了两届教学质量竞赛活动。竞赛活动设立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分别奖励5000元、2500元、1500元,对在教学质量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20多个个先进集体、600余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以省部共建为平台,以教学质量竞赛为抓手,表彰在本科教学改革和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充分调动了全校各教学单位和教职工投身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校师生牢固树立了“全校服务教学、全员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三)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探索一条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之路,我校于2005年秋季成立河南大学文理实验班。该实验班着眼于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和人才规格的需求,按照新的培养模式和方案,充分利用学校学科齐全的优势和良好的教学资源,突出基础、能力、素质、创新四要素的全面培养,造就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勇创新的一流本科毕业生,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社会竞争力的优秀人才。近年来,学校不断努力探索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抓好文理实验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完善文理实验班学生素质档案,已选拔五届近400名学生到文理实验班学习。2010年,相继又设立了经济学、地学实验班,采取得力措施,与特种功能材料、生物逆境重点实验室建立“导师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创新活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同时,充分发挥两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专业、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加快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步伐,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
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三、搭建平台,提升综合素质
(一)认真做好“名家讲坛”
为充分挖掘河南大学自身的优质教师资源,充分发挥河南大学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优势,加强文理之间的渗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校开设了“名家讲坛”。“名家讲坛”是我校充分利用名校文化资源、名师优势的有益尝试。“名家讲坛”开设6年来,《百家讲坛》长期签约主讲人王立群、历史文化研究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朱绍侯、在学术界最先提出“中原崛起”、“中原城市群”建设理念的耿明斋等教授,多次在名家讲坛为同学们作报告,每年受益的学生达11000人次,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被媒体盛赞为“高校版”《百家讲坛》。
(二)大力实施创新计划
为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与学术实践活动,学校设立了河南大学本科生创新基金,用于奖励取得较大创新成果的优秀在校本科学生。同时,为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兴趣,充分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在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按照“统一组织、鼓励创新、强化过程、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实施“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力推动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切实加强本科实验班办学模式研究和实践,加强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创造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为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学校对立项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项目所在学院为每个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配备2-3名指导教师,对项目实施进行指导。到目前为止,已经立
项200余项,参与项目学生达4000多人次,学生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社团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始终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培养搭建了广阔平台。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创新活动,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文化竞赛活动。2009年以来,我校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文艺会演、全国大学生运动会、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等各类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如2009年我校学生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名,二等奖两名等等。在2011年国际数学建模竞赛(MCM)中,我校首次参加,派出两支代表队的参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的优异成绩。由河南大学史凡、袁明清等14名同学组成的团队代表河南省在2011香港模拟联合国大会上获得了最高奖项——最佳立场文件奖。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四)实施对外开放办学
积极营造有利于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环境,不断拓宽对外交流渠道,重点支持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深化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合作关系,建立良性持久的合作机制,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师资培训。设立学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资助学生出国(境)学习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新的合作空间,扩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立了国际教育学院和欧亚国际学院,与国(境)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效利用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国际化水平。为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学校加快国际学院(郑州)建设步伐,联手世界知名高校,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竞争,提高国际合作办学能力,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