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A1发挥网络远程教育优势促进农村教师培训跨越式发展(推荐)
A发挥网络远程教育优势促进农村教师培训跨越式发展
二、基于网络的远程培训是农村教师培训的全
新模式1. 开展远程教师培训的优势2. 网络环境下教师远程培训的主要形式(1)教师培训网站。教师远程培训最正规的形式可以说是培训网站,主要因为有培训者的引领(2)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研修。社会性软件是个人参与网络的工具,将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发挥个人主动性。(3)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培训。视频会议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 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传,以实现实时的、交互式的沟通,从而完成会议目的的系统设备。[33. 网络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个体与群体的共同发展
三、网络环境下教师远程培训的特点
1. 以自主学习为主与传统的教师培训相比,由于远程培训中培训者不是教师能实际接触到的,因而这种培训方式对教师的学习主动性要求较高.与传统的教师培训相比,由于远程培训中培训者不是教师能实际接触到的,因而这种培训方式对教师的学习主动要求较高。教师要自觉参加培训,参加每一项活动。一般国家级和省级的培训都有一定的考核标准和项目,教师必须修完一定的内容、完成规定的任务才算通过考核。但是在现实中不排除部分教师没有踏踏实实进行研修,存在拷贝他人成果或者敷衍了事的现象。这样的培训,效果会大大降低。因而很多远程培训无法做硬性规定或测量,全凭教师学习的主动性2 同伴互助“教学观念落后、专业发展意识淡薄”是很多人对农村教师的印象,其实新课改以来农村教师经过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教学理念和思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他们也意识到了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更多情况是他们不知道应如何专业化。教师的能力更多的是实践性理念,同伴的帮助则是具体的,有同伴互助的实践是不寂寞的实践。而基于网络的各种教师远程培训和研修为不同地区、不同水平、不同学科的教师同伴提供了远程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基于网络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和感受,向教师、同伴请教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农村教师可以向城市地区和发达地区的教师取鲜活的“经”,将学到的经验恰当地运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教学和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基于各种社会性软件的教师研修,更体现出了同伴互助的特点。3. 网络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个体与群体的共同发展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5]处于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不是孤立的学习个体,通过合作学习能得到比独自学习更多的知识。通过网络联结的具有一定相同学习目标的成员组成了网络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能让教师有效地学习群体的智慧和精华,以团队成员的角色参与更加广泛的、协作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促进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个体的进步又会带动学习共同体的进步,进而又促进个人发展。因此,在教师远程学习组成 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个体和群体是共同发展的。
B
第二篇:发挥妇联组织优势促进妇联和谐发展
发挥妇联组织优势促进妇联和谐发展
——寺坪镇妇联优势组织典型材料
寺坪镇辖1个社区,26个村,142个村民小组,27947人,其中妇女6955人,全镇各类基层妇女组织33个。近年来,镇妇联在镇委、政府和县妇联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紧紧围绕全镇工作中心,以“四个主动”服务妇女为重点,以创先争优促进和谐为目标,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广大妇女“半边天”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明显提高,妇联的组织形象得到提升。自2006年以来,镇妇联连续四年在全县妇女工作目标考核中名列前茅,被县妇联授予“先进妇女组织”称号,2009年被襄樊市命名为:三八红旗集体“称号。湖北省妇联基层组织示范乡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主动搭建妇女发展平台,服务新农村建设。
以“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为重点,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把大畈村作为”巾帼示范村“创建试点村,摸索了一套成功的创建模式,并结合全镇实际下发了《寺坪镇”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在大畈村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全镇26个村以巾帼建功新农村为主题,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目前已创省级巾帼示范村1个,县级巾帼示范村5个,镇级巾帼示范村8个。大畈村作为省级“巾帼示范村”试点村,创建活动经验在全县推广,得到了省市妇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扎实开展“万名农家女学习新技术”活动,我们积极与农业、劳动、科协等部门联合在全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各村不同特点,重点开展蔬菜、核桃、养殖、电脑等技术培训,让农村妇女每人
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全镇参训妇女达90%以上。通过培训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致富带头人。仅去年以来,妇女靠种蔬菜收入过万元的户就达10多户,养猪50头以上的50多户,100头以上的21户,养羊100只以上的30多户种植核桃50亩以上的户10余户。有200多名妇女参加电脑培训并取得了初级合格证。
以“巾帼示范岗”创建为载体,在巾帼建功中创造佳绩。组织广大妇女巾帼建新功、岗位争优秀。以“巾帼示范岗”为载体,引导女职工积极参与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发明创造等劳动竞赛活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成才。我们在全镇开展“岗村结对”、“妇干帮扶”活动,每个镇直妇女组织联系一个村,每一个妇女干部帮扶1—2名贫困妇女。同时我们还制定了“巾帼示范岗”创建实施方案,建立了矿物质台帐,通过各种创建活动的开展,全镇已创市级“巾帼示范岗”2个,县级巾帼示范岗5个,达到了设一个岗,树一面旗,带一片人的目的。教育、卫生等窗口行业开展技能比武、岗位竞赛等活动,激发了妇女岗位建功的热情,涌现出了像中学老师王贤连同志那样的全县“十佳巾帼建功能手”3人。镇卫生院自创立“巾帼示范岗”以来,组织女职工争学技术、争先优秀,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以“创业就业促进行动”为主题,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成才。开展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重点的各类妇女创业就业扶持行动。一是扶持农村妇女创业。我们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拉动,帮扶妇女创业致富”的原则,与财政、劳动、金融、扶贫等相关部门联手,抓好“推荐、服务、宣传”三项工作,把开展扶贫支持和财政贴息贷款工作列入为妇女办好事、办实事项目。认真调查摸底将她们急需发展养殖业、种植业项目的扶持对
象登记造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70余万元,解决养殖大户50余户、种植大户20余户,樟木沟村田蓉彩一次贴息贷款10万余元,建立“300”牲猪标准模式一个,年养牲猪1800头,母猪100头,年产值100余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3个;二是开展培训转移工作。寺坪近几年由于两个国家大型建(南河电站、高速公路),大部分移民被安置在集镇附近,给就业带来了很大困难,大部分劳力想就业而无一技之长,针对这种状况我们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根据不同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以劳动培训中心为阵地,开设电脑、家政服务、驾驶等课程,坚持每年培训四期,1000多人,主动与用工单位联系,转移输出500人,并在寺坪集镇同边村成立家政服务队10个,实现再就业100余人。
二、主动抓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倡扬文明道德新风尚。一是抓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按照上级妇联要求,以“知荣辱、讲文明、争创和谐好家庭”、廉政文化进家庭等活动为载体,在全镇开展文明家庭和优秀角色评选表彰活动。制定方案、召开动员会,动员广大妇女争做“思想道德好、勤劳致富好、遵纪守法好、科学教育好”的和谐新农家。“三八”期间,专题召开表彰大会,表彰文明家庭标兵和优秀家庭角色90人,向上推荐表彰省、市、文明家庭和优秀家庭角色20人;二是繁荣农村家庭文化。在农村妇女中倡导崇尚学习、诚实守信、健康娱乐的传统美德,引导她们追求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大畈村成立巾帼秧歌队,简家坪村成立民间文娱宣传队,活跃了农村文化气氛,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开展“净化家园文明行动”。以“一建三改”为主要内容,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妇女生活质量为目标,开展“一建三改”和环境整治工作。全镇实现“一建三改”213户。以大畈、罗家湾、瓦房滩村为试点,成立巾帼
保洁队和巾帼禁赌队,开展治理“五乱”和家庭环境卫生大检查,坚持一季度一检查,半年一评比,全年一表彰,改变了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恶习,深受群欢迎。
三、主动履行妇联职能,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等是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妇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这条生命线,不断加强二项建设即维权机制建设、网络建设,切实维护妇女三项权利,即生存权、人身权、发展权。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维护工作。镇委、镇政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蔡德军同志为组长的维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府维权服务中心,由妇联主席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与镇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联合在各村建起了妇女维权工作站,与维稳工作合署办公,在派出所设立了“家暴”投诉中心,司法所建立了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庭建立了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镇妇联探索建立了妇女信访联合接待机制,坚持每周星期一合署办公,初步形成了妇联为主、部门参与、责任明确、重点突出、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维权格局,维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近三年接待妇女来信来访14件14人次,结案率100%;二是开展扶贫帮困活动,通过调查摸底,对全镇的贫困妇女特别是单亲特困家庭登记造册,建立台帐,通过多方争取,为她们解决建房、子女上学、就业、生活等困难。如:为简家坪村单亲特困妇女田桂连争取资金一万元,建起了100平方米,预制结构的住房,动员社会力量募集资金15万元,扶助10户单亲,妇女建起了新房;镇直机关结对帮扶10名特困儿童完成了义务教育;三是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对全镇173名
留守儿童建立台帐,争取县妇联的支持,在寺坪镇小建立了全县首家“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投资一万多元添置了文体器材、图书、桌椅、电视机等,安装了“亲情电话”,免费为留守儿童连通与外出务工父母的“亲情热线”。募集了一百多名“爱心妈妈”帮扶留守儿童,完成学业,去年六一县妇联组织县直妇委会爱心妈妈为寺坪镇小74名留守儿童送来了衣物和学习、生活用品,使这些孩子感受到了爱心妈妈和社会的温暖。
四、主动争取重视支持,促进全镇妇女事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抓好基层妇女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基层妇女干部,我们积极争取党委重视,把妇联组织建功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和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做到妇建与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镇党委高度重视妇女工作,先后专题召开镇委妇女工作会、全镇妇女儿童工作会议,表彰了一大批先进妇女组织和优秀妇女干部。在妇女干部队伍建设上,按照上级妇联要求配齐配强村妇代会主任。结合村“两委”班子调整,动员优秀妇女参与村干部竞选,通过“设岗定位”、“双推双选”全镇26个村妇代会主任全部高票当选,进入村“两委”班子。瓦房滩村优秀妇女干部,通过竞选当上了村支部书记,全镇26个村有女主职干部14人,县级女人大代表4人,政治、经济待遇都得到落实,在妇代会阵地建设上,镇妇联主动与各村支部书记协商并取得各村支部的支持,结合“五基本”建设,在各村建立了妇女活动室、妇代会主任办公室、维权服务站、妇女之家等活动场所,在妇代会制度建设上,我们坚持统一标准制度上墙,设岗定责,目标量化,在参与各村综合目标考核的基础上又与各村妇代会主任签订目标责任书,与村妇代会主任的政治、经济挂钩,强化了妇代会主任的责任,提高了妇代会组织的战斗力。
第三篇:解放思想,促进跨越式发展范文
解放思想,促进跨越式发展
2008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大跃进,大发展的一年,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关键性的一年。在2008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百年期盼的奥运胜事,华夏儿女欢心鼓舞,共镶胜举。
2008对于广大淮化儿女同样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2008淮化人迎来了企业的第三轮大发展,第三次创业。是淮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性一年。在2008年,我厂的各项工作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销售收入屡创佳绩。各项改革措得到有效贯彻,各项基础建设工作快速有序进行,整个企业充满了活力,欣欣向荣。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中央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的提出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这就为我淮化大力发展替代清洁能源,建设具有自主特色的全国最大煤化工基地提供了政策导向和难得历史机遇。集团公司领导股份公司领导审时度势,做出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步伐,深入推进各项改,全面解放思想促进跨越式的重要决定,为淮化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全厂干部职工,个个激情澎湃,斗志昂扬,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淮化集团第三次改革的洪流去。
为了充分激发广大的职工的主人翁热情,集团公司领导、股份公司领导,做出了深入开展以“解放思想,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的英明决定。活动一经开展,便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掀起了一场大讨论的热潮。广大职工主动投身到大讨论活动中去,认真学习集团公司下发的各项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并将学习的成果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实践,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大职工结合我厂开展的“管理年”活动,依据自身的工作经验,运用大讨论活动中的各项重要成果,积极献言献策。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合理化建议,整改措施,纷纷涌现。为我厂未来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是“解放思想,促进跨越式发展”成功实践。
淮化集团是一家有着50余年历史的国有大型企业,在过去的50年中,一辈又一辈人淮化艰苦奋斗,创造了无数辉煌的业绩,取得了无数令人瞩目成就。没有他们辛勤的汗水,便没有今日淮化的发展壮大。历经五十年的风雨,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在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国民经济保持稳定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随着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更全面和深该的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去。这样的历史背景条件促使着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促进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加大改革步伐,加速经济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尽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在这样的历史契机下要求我们淮化儿女要紧抓历史机遇,加快改革步伐。然而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定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们讲的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的情况,解决新问题。所以我们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淮化的实际进行各项改革。淮化集团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的国有大型化工企业,在国内化工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声誉。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其旧有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一切严重的束缚了淮化的发展,因此淮化想要发展就必须进一步的解放思想,打破旧有的制度和陈规,勇于改革,锐意进取,步子要大,步子要快,要敢于承担风险。我们欣喜的看到在解放思想的大旗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准则。各项改革措施得以顺利的实施,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改革的道路必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只要高举解放思想的大旗,任何问题都不会成为淮化改革和发展的障碍。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路上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在淮化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永远不会是一番坦途,定要历经风雨,跨越坎坷。当新问题不断的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本着解放思想的原则,以时代的眼光看待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敢于大胆创新,敢于与旧有思想做斗争。同时更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牢记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达到如实把握客观事物的原貌,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思想理论。因此我们在对行不同问题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在改革路上踏步前行的同时理应该时刻牢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准则,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和解决问题。
解放思想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只有尊重实践才能选择正确的路线,因此这次在全厂范内发起的大讨论活动才能具有其深刻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集团公司领导,股份公司高瞻远瞩,深刻认识到要想广泛的实践“解放思想,促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思想,就必须广泛的依靠群众的力量。要能仔细的聆听基层的声音,了解基层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全面的发现在改革中的各种不足与错误。做到不搞一言堂,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做到兼听则明。同时认真的分析,从基层反映来的各位思想意见,以实践来检验各种改革措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解决各种问题。
过去一段时间中,由于种种原因和历史遗留问题。淮化的发展已经远远无法跟上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步伐,已经渐渐远离了时代要求。但是广大淮化儿女在集团公司领导,股份公司领导的带领下,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要用最短的时间弥补过去发展停滞所留下的差距。雄头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解放思想精神的指导下,淮化人认识到要想赶上差距就必须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而跨越式的发展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理论做为指导,否则只能是盲目的英雄主义,必定要摔跟头,犯错误。
我们今天所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与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时期的“赶超型”战略不同。必以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准则着,使用科学的发展手段。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如今的“解放思想,促进跨越式发展”的浪潮中,我必须以冷静的头脑处理一切问题,在促进发展,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强调认清所处的现实情况,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所以淮化在淮化的发展中要更加注意自身的社会责任,在获得经济利益同时,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让子孙后代拥有一片碧海蓝天。要加大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投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淮化发展的成果,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入,提高自己的科技竞争力,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和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开发出一批,适合地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变过去人力密集型,为技术科技密集型。由过去单纯的提供低端的,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的基础化工产品,转变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进而转变到提供专利授权,提供技术支持的全新盈利模式。
在“解放思想,促进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加大经营管理的改革力度是有效而且必要的措施。淮化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摒弃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各项陈旧过时的制度。要进行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全面创新,改变企业办社会的现状,实现主辅分离。全面减轻企业负担,做到轻装上阵。优化人力资源,估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减员增效,让每个人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一改过去机构繁多,人员臃肿,办事效率低下的不良状况。真正的做到人尽其材。加强成本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制止各种浪费现象。加强人员培训,努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努力塑造一个积极进取,和谐团结的企业文化氛围。
让我们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实际行动促进跨越式发展。
让我们点燃创业的激情,发挥创造的灵感,坚定艰苦奋斗的信心全身心的投入到淮化集团第三次改革的浪潮中去,在改革的波涛中扬帆远航。
第四篇:发挥远程教育功能 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依托远程教育 服务农村发展
白云街道亭川村,位于衢州西区,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68户,792人。自2006年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实施以来,村党支部积极健全完善“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在“建、管、学、用”上下功夫,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小组,自村里来了“大学生村官”后,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会电脑、懂电脑的优势,由“大学生村官”担任远程教育A岗管理员一职,与村B岗管理员一起负责远程教育站点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不断完善A、B岗管理员工作职责、站点管理制度及学习培训制度,提高了远程教育站点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为了开展好站点教学培训学习工作,村里根据辖区范围内失地农民较多,再就业意愿强烈的现状,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摸清培训需求,结合村实际情况,把学习培训的主要内容定位在实用技能学习上。村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党员群众学习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知识和信息,并结合街道开展的培训活动,组织了一系列的插花、面点制作、来料加工等培训班,深得村民喜爱。
亭川村还积极利用远教平台,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培训,增强了党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同时还为村干部学习先进管理经验,转变干部观念,树立和谐稳定的发展理念提供学习帮助。
亭川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服务功能,积极探索远程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活动中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第五篇:发挥供销社网络优势发展农产品物流业
发挥供销社网络优势发展农产品物流业
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流通是农业实践及理论中一直探讨的核心问题,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我国长期服务于“三农”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在新形势下,积极参与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既为其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又为自身改革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一、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是农村市场的必须 现代农村物流体系主要包括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农用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和农村日用工业品市场体系这三部分。
一是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是改革开放农村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出现,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需要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完善,资源的配置由原来的计划手段向市场手段的过渡,传统的物流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原有的农村市场成为假冒伪劣商品和低质产品的倾销地和批发地,以及随着国家农资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害农的事件时有发生,农村市场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因此,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以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的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及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紧抓“六大机遇”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二是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改革与发展,促使农村经济市场化、全球化,因此应尽快搭建适应我市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全球化经营平台,建立健全农业的经营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供销合作社服务功能,是目前我市农产品流通体系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也是农业实现市场化、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三是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是农村市场自身的特点及难点的要求。第一,农业本身的特点要求。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交织,决定了农产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需求的小量性、多样性以及需求弹性小等特点。第二,农副产品物流要求高。农副产品往往是有生命的动物性和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要做到不污染、不变质,同时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再加上我国地域广阔,气温差距比较大,还要做到保温、防冻,以降低损耗,这对农副产品的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农副产品物流难度大。由于农副产品大多体积大、规格不一,难于分等分级、标准化程度和价值相对较低,造成包装难、运输难、仓储难和加工难。正因为农副产品具有上述各方面的特性和农村市场自身的特点与难点,这对传统意义的物流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按照现代物流的发展构建思路,才能为参与农村物流的组织寻找新的出路和发展的空间。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使占我国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过上好日子。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晚、相对落后,物流成本大。但是我国的物流领域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潜力,建立现代农村物流体系,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还可以促进农业人口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二、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物流体系构建中的特殊优势
(一)弱势群体、弱势产业的必然选择。众所周知,农业是个弱势产业,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自身的发展和努力。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作为弱势的群体,如何在大市场中与国内及国外的竞争者相抗衡,如何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愿望,必然需要自身组织起来的组织。合作制是农村弱势农户一种自我保护的联合组织,这种自我保护,是联合起来与大户竞争占领市场的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当然是首当其冲。因此,只要有弱势的群体、弱势的产业,就必然有合作制。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是必然的选择。
(二)供销合作社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作为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的经营活动中,有以下有利条件:第一,全国供销合作社目前由基层供销合作社20000多个,地市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400多个,省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31个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成,经营网点50多万个,可以看出其经营机构遍及全国,网点星罗棋布,由于点多面广,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地缘条件。第二,我国基层供销社具有50多年的悠久历史,一直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之一,始终贴近农民,有长期为农服务的经验和拥有众多的消费者。第三,具有大批经验丰富,熟悉农村市场的经营人员,为构建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证。
(三)在自身改革发展中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供销社在多年的改革实践中,在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及自身的改革发展中,既为自身进入物流行业提供了经验,又为快速进入物流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供销社为引导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组建了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和农户,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并紧紧围绕解决本地区农产品卖难和买难问题,充分利用供销社的资产和经营优势,积极兴办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批发市场的现代化水平,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物流的出现与发展,是流通领域的一场革命,对供销社来说,既是严峻的考验,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由于供销社在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为其涉入现代意义的物流行业奠定了经济及物质基础。
(四)在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学习的模式。供销社在发展连锁经营、建设配送中心过程中,已经向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可喜的成绩。近年来,供销社系统不断涌现出一批能力相当的连锁企业、连锁店等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中心,拉动了农村消费需求,发展了现代农业,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其顺利进入现代物流业和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积累了经验,也创造了学习的模式。
三、参与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是供销合作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改革发展的机遇
(一)合作经济的性质及供销合作社服务宗旨。我国合作社有80多年的历史,供销社有50多年的历史。供销合作社是我国合作经济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遵循“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原则。合作经济是为成员服务,即通过经营和服务实现农民社员利益的最大化和福利的均衡化。我国的供销合作社既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又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建国初期,合作社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巩固工农联盟,引导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经济形式;接受国家委托,承担重要商品的购销任务,是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的主要桥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供销社恢复了农民群众合作经济组织性质,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和宗旨,担负着引导农民分散的家庭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对接的重任,在助农增收,繁荣农村市场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具有长期服务于“三农”的经验与实践。产生于农,成长于农,发展于农,“农”是其根本的土壤,不能脱离这块土壤,只有植根于农的土壤,才是其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出路与方向。中国的供销合作社源于1923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1927年,毛泽东把举办合作社作为农民运动的14件大事之一,供销社就一直植根于农村。此后,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虽然有几次大的改进及改革,但与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及为农服务没有发生变化。在1988年供销社的购销和效益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但从此之后,由于供销社的改革思路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立足于农变成立足于工,从强调服务变成强调赢利,把供销社视为一般的商业企业,使其步履维艰。一直到2000年“四项改革”的提出,才又一次走出困境,扭亏为赢,这从某中意义上而言,与其参与被称为农业的第二次革命的产业化进程有很大的关系。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提出,更是供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发展现代农业,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组织体系完整的优势,积极参与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扎根基层的优势,广泛凝聚各类社会资源,大力开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扩大国内需求,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流通网络覆盖城乡的优势,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三)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是又一次改革发展的机遇。从近年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农村物流发展的实践看出,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是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对接,形成一体化经营的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因而也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中国农村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国际上各种经营力量看重的中国现有的市场中,很大一块也是农村市场。如果我们还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可能会失去很大的市场和机遇。另外,一场新的流通革命正在我国蓬勃兴起,经营方式连锁化、流通业态多样化、流通组织联合化、流通手段现代化、商务活动电子化、网点布局郊区化已是大势所趋。国内外大型流通企业集团都在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构建现代流通网络,加速抢占城乡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加快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的步伐,尽快建立起高效、通畅、有序、智能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现有的分散在各地缺少紧密联系的经营网点的单打独斗,是无法与国内外实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抗衡的,我们必须从上到下联合起来,共同发展,形成几个大的产业集团和经营网络,真正承担起为农服务的重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真正的服务“三农”又迈进了一大步。
总之,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还处在不断探索与完善阶段,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农村物流的硏究相对更少,农村物流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及配套,加之,供销合作社也处在不断变革与发展的时期,对于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需要长期的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是一个相对漫长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