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心理健康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难免的,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烦恼的事情,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之八九”,谁都会产生烦闷恼怒、悲怨焦虑、惊慌恐惧等消极的情绪,因为人是感情动物,这些是难免的。但人更是有理智的,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用理智驾驭情感,而不做情感的俘虏。作为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遇到的问题可能要比其他人遇到的要多,所以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就会影响身心健康。那么教师应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情绪控制。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把消极的情绪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觉得在工作中受了委屈,很容易把气发泄到学生身上,因为学生常常是让老师受委屈的“罪魁祸首”之一。有时候教师有了委屈,本来想刺激一下捣蛋的学生自尊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然而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尺度,很容易伤害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因此,教师在要控制好自己的消极情绪:首先冷静的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避免冲动;其次,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取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在这方面,如果调整得法,可以化消极被动情绪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为。
2、合理宣泄。情绪的长期压抑是心理变态的根源,为了维护心理健康,要避免消极情绪积存郁结,别太压抑自己。宣泄可以自我宣泄,即不依赖他人单靠自己进行宣泄,比如:(1)、眼泪缓解:美国专家威费雷认为,眼泪能把机体在应急过程中产生的毒素排泄出去。从这个角度讲,遇到该哭的事强忍住不哭就意味着慢性中毒。“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观念要改变。教师不要误认为在学生面前坚强才是好教师,学生才能尊重,强压心中郁闷,自己哭会让学生看不起。教师要摆脱错误的认识,在适当的机会适当宣泄自己的情绪保护心理健康。(2)活动发泄:较为剧烈的劳动或者强烈的体育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发泄愤怒的作用。(3)情绪转移:当情绪处于消极状态时,适当用心境迁移的办法,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如纵情高歌,听音乐,欣赏艺术作品等,使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以此把情绪转移到平稳积极的状态。宣泄也可以通过他人协助:当遇到困惑或压抑的时候,找自己信赖的朋友,把心中的苦闷,宣泄倾诉一番,畅所欲言,进而解除心理压力
3、加强修养,提高境界。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做一个乐观豁达、心胸开阔的人,遇事不钻牛角尖,对名利淡泊一点,对同事热情一点,对学生宽容一点,善意理解学生的行为,学生正在成长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让教师头痛的问题,教师要正确对待。坦坦荡荡做人,按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事。
4、寻求乐趣。教师如果觉得在学校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或满足感,可以尝试着在学校外寻求成就感,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教师是平凡的普通人,过着平凡普通人的生活,我们只有善于从平凡和普通中寻找快乐,才能找到不竭的快乐之源,保证心情舒畅。另外教师在家庭中可以得到鼓励和放松,所以教师要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美满幸福的家庭,可以帮助教师缓解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扰和压力,家庭的温馨能给予教师在工作中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作好学生的向导,因此,教师要加强心理保健,保持良好的心境,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第二篇:快乐是良好的情绪体验
快乐是良好的情绪体验,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按照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历程:由感知—活动参与—体验—感悟—内化。按照这样的心路历程,逐步深入地设计、安排各个活动环节。选择情境式的活动形式,将学生们带到“快乐岛”玩作为整节课的主线,中间穿插“心空观测台” “聪明一休谷”“ 心灵对对碰”“收获快乐果”四个游戏,体现活动之间的递进性。把快乐这种良好的情绪,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受到要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教育。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寻找快乐,留住快乐,升华到创造快乐,并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行动去调节和保持快乐的情绪,提高对学习生活的认识。
情感目标:愿意快乐地学习、生活,并愿意与大家分享快乐。培养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活动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了解学生有哪些不快乐事。
【活动过程】
一、快乐总动员
(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
1、播放《幸福拍手歌》,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师生互相问好。
今天老师将与你们一起上一堂心理健康课——我成长,我快乐。(出示课件)
2、同学们,你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今天我将带着你们和在座的老师们一起坐上快乐大巴开始快乐之旅。我们的目的地就是这个快乐岛。(课件出示快乐大巴、快乐岛)
3、快乐岛上盛产快乐,生活在快乐岛的人们别提有多惬意了,他们好像从来没有忧愁和烦恼,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笑意。
4、想去快乐岛吗?快乐岛上还有许多快乐在等着你们分享呢!
二、心空观测台
(环节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各自快乐的事,让学生体会到快乐无处不在。)
1、孩子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啦!
为了给我们的旅途增添快乐的气氛,老师建议大家都来说说自己快乐的事情吧。让快乐伴我们行!
让学生写自己快乐的事,小组交流。(放轻音乐)
2、谁愿意和大家分享快乐,让一份快乐变成几十份快乐?(指名交流)
3、出示课件:快乐是一杯热腾腾的牛奶;一份满意的答卷;一个会心的微笑;一首动听的乐曲;一声亲切的问候……
小结:快乐无处不在。以愉悦的心情看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三、聪明一休谷
(环节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方法,是为了运用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而且,这些难题来自于班内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的问题,学生更感兴趣。这个环节中由故事引路,再让其余同学给同伴支招,悟得换个角度看问题,不快乐也能变成快乐。)
1、孩子们,我们继续前行吧!快乐岛是个取之不尽的宝岛。据说,快乐岛上生活着一个快乐的老人,她有一根快乐魔棒。
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经历吧!(出示课件)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的两个女儿都嫁到了很远的地方,大女儿家卖雨伞,小女儿家卖太阳帽。两位女儿家的生意都很好,可是,这位老婆婆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愁眉苦脸,邻居问她为什么事发愁,她说:“我整天为两个女儿家担心,晴天,大女儿家的雨伞就没人买了,而下雨天,小女儿家的太阳帽怎么卖得出去呢?你说,我能不愁吗?” 这位邻居听了,对老婆婆说了一句话,老婆婆就开怀大笑了。
讨论 1)、不论是晴日,还是雨天,为什么老人都会发愁呢?
2)、你们猜,邻居说了什么话,老人就开怀大笑了?
3)、情境模拟表演。(分别模拟不同年龄的邻居)
4)、原来老人的快乐魔棒就是——揭示:快乐的秘笈:换个角度看问题,会使你心情豁然开朗。(出示课件)
过渡:可是,生活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人也像老婆婆一样总是不能往好的方面去想。最近,我校心理咨询室的王老师就收到同学们的来信诉说了自己的烦恼事,(出示课件三封信),怎么使这些同学也能换个角度想一想,让他们快乐起来呢?请你选择一封来信帮王老师回复。
2、(课件出示:A、王老师,你好!期中试卷发下来了,成绩一向数一数二的我,这次由于粗心,只得了两个“优”,其他都是“良”。我心里难受极了,眼睛直直地看着试卷,眼眶里噙着泪水,忽然,我一把将试卷揉成团,塞进抽屉,趴在桌上呜呜大哭起来。——一个成绩掉队的男孩
B、我有个3岁的弟弟,爸爸总是对弟弟特别好,而很少关心我,我觉得自己在家里成了多余的人,你说我该怎么办呢?——一个伤心的女孩
C、昨天上常识课时,我偷偷地看漫画书,被我的好朋友小明看见了,没想到他马上报告了老师,我被老师批评了,你说他还是我的好朋友吗?太气人了!——一个爱漫画的男孩)
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一起帮助他找到了快乐的魔棒。(板书:换位思考)此时你知道他们现在是什么心情吗?
还有其他办法能让他们快乐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老师进行巡视。
4、小组里互相亮出点子。(板:心理暗示、注意转移、尽情倾诉、了、合理宣泄……)
5、小结:快乐其实很简单,就是让我们变得乐观,让我们用快乐魔棒打开快乐之门。快乐与否就看我们自己怎样想,你往积极的方面想,就快乐,你总是有许多消极的想法,当然不快乐了。
第三篇:意识是客观事物存在人脑中的反映教案
意识是客观事物存在人脑中的反映教案
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一框
意识是客观事物存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新导航学习重点:意识的含义;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学习难点: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前自学序号内容了解理解运用1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ü
2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ü
3意识的概念,意识根源于物质 ü
4宗教的本质 ü
1意识的含义(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 的直接产物。(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
在人脑中的反映。2所有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1)从意识的性质来看,的意识与 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程度来看,无论是人的 还是人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3)从意识的表现形式来看,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
的思考与总结,以至人们对
的预测,都是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堂互动1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想一想】如何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①
。但有了人脑并不等于就有了意识,因为意识的内容不是与人脑,而是与客观存在。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时间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产生了意识。②
。错误思想意识与正确的思想意识的区别在于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具体感觉与抽象思维的区别知识反映了形式和内容不同;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是根据客观事物而作出的一种超迁反映,根源与过去与现实的客观存在。③这种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与客观存在,表现形式也是
。人脑能对感受到的信息进行选者、加工,因此这种反映是能动反映,而不是原封不动的机械反映。【点拨】宗教的本质
宗教的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从本质上看,它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宗教观念中的鬼神不是对客观存在的“鬼神”反映,但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现实世界中鬼神是不存在的,但鬼神观念在人间却有它的原型机客观事物,它是客观事物的“幻想的反映”。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能动反映,绝不是“直观的等同”。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思考】(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
区别:第一,概念不同。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第二,物质是客观的、第一性的,不依赖与人的意识独立存在;意识是
的、第二性的,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2)
联系: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第二,意识具有
作用。(2)意识和错误的关系如何?(1)
区别:正确的思想意识是
本来面目的意识;错误的思想意识是指
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2)联系:无论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
四、堂小结(学生小结)
五、智能提升
一、单项选择1
据《人民日报》载问指出,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人的思维活动,人的大脑以语言、文字、图形以及它们的载体为基本工具,吧接触到的各式各样的表象,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推理,最后作出理性的判断,作为总结的行动指南。这段材料反映的哲理是()①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带一定阶段的产物
③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④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A①②
B①③
①②③
D①②④2在客观世界中,本来没有上帝神鬼,但在中交中却有上帝神鬼之类的观念。道教的玉皇大帝,佛教的菩萨、佛,基督教上得得上帝、耶稣,它们既有人的外貌又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并且按照人的行为方式和活动。从本质上看,宗教就是()A人脑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超前反映B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D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3为了节约资源,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一些地区试行教科书免费循环使用方法。学期结束后,教科书由学校收回,供下一个年级使用,几年更新一次。教科书之所以可以循环使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思想内容的存在同物质载体无关B.思想内容的稳定要求物质载体的稳定.物质载体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影响思想内容D.物质载体的稳定有利于思想内容的稳定4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知道有30多个婴儿是由各类哺育成长的,其中狼孩最多。他们虽然为人所生,但是由于他们生活在动物群体中,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可能参加任何社会实践,虽然客观存在作用于他们的头脑,但是并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表明()A人脑并非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B意识并非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只有正常的大脑才能产生意识
D意识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二、非选择题历史遗迹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同时又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前苏联美学家鲍列夫所说:“人们惯于把建筑称作世界的编年史,当歌曲和传说都已经沉寂,已无任何东西能使我们回想一下一去不复返的古代民族时还有建筑还在说话,在‘石头’的篇页上记载着人类的历史时代。”是运用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第四篇:锻炼对情绪心理健康的影响
锻炼对情绪心理健康的影响
“运动与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关,它能减缓抑郁和焦虑症状。”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似乎是一个广泛流传的常识。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减缓或消除焦虑、抑郁类心理疾病,纠正人的心理缺陷,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一.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 1.改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大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工作分配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2.促进智力水平的发展。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和改善部分人的意识和记忆模糊、朦胧,出现错觉和幻觉等智力上的障碍。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
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4.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的情绪消极,或任务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大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则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5.治疗心理疾病
由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和群体性为人际交往提供了机会,使人与人之间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形成提供了一种亲和力。在体育运动中不必用言语即可相互交往,亦可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他们可以通过一个手势,一个活动等直接或间接地沟通信息,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情感,并能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另外,一些体育集体活动项目本身就对参与者提出了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的要求,人们只有密切配合,互为默契,发扬团队精神,才能使比赛获取得好的成绩。对那些性格怪癖、郁郁寡欢 的学生,体育活动不仅能使他们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还能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树立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只有适宜的体育锻炼才能促进心理健康,相反,如果所采用的锻炼方法和手段不科学,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而且还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心理耗竭和锻炼依赖性。心理耗竭是指锻炼者在锻炼中因长期无法克服的运动应激而产生的一种耗竭性心理生理反应,是一种锻炼心理症状。该症状不仅会损害锻炼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直接导致其退出锻炼;锻炼依赖性是指锻炼者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和生理依赖,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有积极锻炼依赖性的人能够控制锻炼行为,在运动后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运动量组别对大学生的体、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因子等有显著性差异。有消极锻炼依赖的人在锻炼后往往会产生更多的应激、抑郁、焦虑和愤怒等情绪体验。
第五篇: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
关于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课题指导教师:
第一部分 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和研究
一、课题的来源
当今时代,可能人们的消遣最多的就是听听音乐,看看电影。当然,听过看过之后,我们就会表现出开心或是难过。那到底音乐是否能够带给人们快乐或是伤感,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我们此次调查的内容,我们总结为“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音乐对人有许多的重要作用。音乐的生理作用首先是通过音响对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开始的,进而才影响到全身的肌肉、血脉及其它器官的活动。有人研究认为声音可以使肌肉增加力量。快速的和愉快的音乐可以消除肌肉的疲劳。还有人发现,在音调完全和谐或音乐的强度猛然更换时以及一曲乐调将终结时,脉搏和呼吸速度变快。又有人研究认为忧伤的音乐使脉率变缓,欢快的音乐则使脉率变快。由于音乐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特别是情绪活动。因此,人们就能够用音乐来改善和调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在音乐欣赏课上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体验,无论是否有音乐基础,90%以上的学生都会有相似的反应:当听到雄壮激昂的进行曲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激励和鼓舞,往往会有热情奔放,斗志昂扬之感;当听到雄浑悲壮的哀乐时,悲哀、怀念之情就会涌上心头;当听到旋律优美的乐曲时,则能感到情绪安静、轻松愉快。在课题研究期间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发现音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调整情绪、提高能力,还可以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很有帮助。当今人们生活越来越离不开音乐。无论是在商场里、交车上,还是餐厅里,我们都能听到各式各样的音乐。而在这些场合播放的音乐又不尽相同。有的舒缓,有的节奏强烈。这就是商家和公共服务部门利用了音乐对人心情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具体是起了怎样的作用我们还不太了解。如果我们能够找到音乐和人心情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这种影响。因此,研究这个课题是十分必要的。找到某些具体音乐类型——例如抒情摇滚,爵士等等——对人心情影响的不同方面,并研究在特定环境下——例如考试前,写作业时,聊天时等等——音乐如何影响人的心情与行为。使公共服务部门更好地服务
三、课题的研究计划
1、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查阅法、社会调查法
2、课题进程的安排:
第一阶段 制作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开启网上投票整理,利用调查问卷初步确定研究的音乐类型与场合第三阶段 整理材料和数据
第四阶段 得出研究结果,制作结题报告
3、课题任务分工:
设计问卷、访问:
网上文献查询:
分发并收回问卷:
统计数据:
实地考察、撰写调查报告: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的成果
内容摘要:
很多研究证明,音乐对人的身心状态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情绪情感体验、认知能力以及工作绩效等方面。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广泛的重视,运用不同方法和途径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很有实际意义的课题,本文从音乐欣赏课的角度研究和探讨音乐对学生的情绪调节、学习能力以及应对压力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与总结。关键词:
音乐 情绪 学习能力 压力 音乐疗法
研究结论:
音乐对人的情绪是有影响的,它通过音调来影响人的情绪。不同的音乐类型也会导致不同的情绪。例如,国外有位心理学家曾对三个不同的交响乐队的208名队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以演奏古典乐曲为主的乐队成员心情都平稳愉快:以演奏现代乐曲为主的成员中60%以上的人容易急噪,22%以上的人情绪消沉,还有一些人经常失眠,头痛,耳痛。有人对一些音乐爱好者作过了调查,发现在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和睦: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人,性格开朗:而热衷于现代派音乐的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休。
可见音乐的确是能够影响人的,但是不是音乐对人的影响程度都一样呢?答案是否定的。有人曾选用290种名曲,先后测试过两万人,都引起听者情绪的变化。情绪变化大小与被测试人的欣赏能力高低成正比,但是,音乐只能引起抽象的情绪,如愤怒,畏惧,嫉妒等。
音乐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并且对人有着很强的陶冶作用,能使人心绪浮动,心志坚定,如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谁读懂了我的音乐,谁就可以打败命运。”在1~3年音乐学习中的孩子,更有审美眼光,性格开朗,爱动脑筋,想象力强。
既然音乐对人们的影响那么大,是否可以利用音乐来造福人类呢?
“音乐治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音乐治疗”这一术语是在四十年代才正式出现的。五十年代在美国首次有“音乐治疗家”的文凭。现代的音乐治疗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活动疗法,即通过具体的音乐活动来求得治疗的效果。这不仅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来对待。音乐治疗是针对病理的治疗。它注重的是人的整理而不是某一部分。通过对人的整体乃至生活环境的调整,使其取得协调一制,从而消除心理的与身体的病态。
英国一位医生给一个患神经性胃痛的病人开了依仗奇怪的处方,就是让病人听德国巴哈的乐曲唱片,每天听三次,都是在饭后,病人果然恢复健康。罗马的一位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除了用麻醉药以外,还加上音乐的催眠,起到良好的镇静作用通力,在妇产科中也运用音乐产生镇痛和催产的作用。当高血压病人烦躁不安时,每天听一些抒情,平静的音乐,血压就会下降。
音乐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庄严的旋律赋予了人们丰富的想象,悠扬的曲调能够让人愉快的休息,舒缓悦耳的曲子能够驱散疲劳。
当然音乐也有其不好的一面。
有人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对精神抑郁、急噪易怒、头痛胸闷者;对精神恍惚、心神不安、头晕、多思善感的,失眠健忘者使其听欢快明亮的乐曲病人欣赏之后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而紧张恐怖的乐曲,怪诞的音调,刺耳的和声,疯狂的节奏则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破坏心脏血管正常的运动规律,导致情绪不安,烦躁易怒,恶心呕吐,头痛以及血压升高等等。其实现代西方乐曲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乱曲怪调,那不是值得欣赏的音乐,而是一种高分贝噪音,对人体有害。这些是要避免的。
总的来说,如果利用好音乐,则可以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部分 课题研究反思(和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
调查问卷的题目例举:
1.你最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
A轻音乐 B流行音乐 C古典音乐 D摇滚乐E爵士乐G其他
2.你一般喜欢什么时候听?
A考试前B睡觉前C写作业时D路上E其他
3.当你高兴时听什么样的音乐?
A轻音乐 B流行音乐 C古典音乐 D摇滚乐E爵士乐F其他
4.当你紧张时听什么样的音乐?
A轻音乐 B流行音乐 C古典音乐 D摇滚乐E爵士乐F其他
5.听音乐对你的办事效率是否有影响?
A有,能提高办事效率B有,将提办事效率C一般没有影响 指导教师意见:
切勿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