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中学数学教师素质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kdh

时间:2019-05-13 07:4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藏中学数学教师素质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kdh》,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藏中学数学教师素质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kdh》。

第一篇:西藏中学数学教师素质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kdh

西藏中学数学教师素质

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巴桑卓玛

摘要: 教师素质是影响西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课题组对西藏 地区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师素质作了详细调查,梳理归纳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提出了解决对

策,力求为相关部门在制定师资培养方案、继续教育规划等方面提供实证依据。

关键词: 西藏数学教师素质现状提升策略

一、调查研究背景和方法

西藏地区中小学实施新课改的时间晚于内地,初

中阶段从2005 年起实施新课程,高中新课改始于2010

年。新课程改革在育人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和

教学手段等方面均有较大改进,对数学教师的素质、观念、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西藏地区中

学阶段的数学教师,不论是职前培养或是职后培训都

缺乏统一布署和长远规划,制约了西藏数学教育的进

一步发展。

基于这一点,本课题组对西藏地区数学教师的素

质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包括政治思想与职业道

德、学历与职称结构、专业知识、职业基本技能以及教

育思想和观念五个层面。提出并探讨了西藏地区中

学师资职前与职后培训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力求

为西藏地区数学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

养模式、评估制度的改革提供现实依据,为提升西藏

地区数学教师素质服务。

二、西藏中学数学教师素质的基本状况

1.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较高,但从业心态和职业

道德亟待改善

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服务对象决定了思想道德素

质在整个素质结构中具有特殊重要性。调查显示,西

藏中学数学教师整体上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大

多数教师注重思想政治的学习。其中,有76% 的教师

认为,在大学课程中增设或加强“ 邓小平理论”课是

“ 非常重要的”;19% 的教师认为“ 无所谓”,5% 的教师

认为“ 没必要”。53% 的教师对《教育法》关于教育方针的规定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说明西藏的数学教师依

法治教观念还较弱,需要加大对《教育法》及相关法律

法规的学习。

调查暴露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西藏的中学数

学教师事业心和进取心普遍不强。如果条件允许,有

58% 的希望调离教师工作岗位,希望调动工作的原因

依次为待遇低(占45%)、工作累(占42%)、无兴趣(占

13%)。

通过访谈还了解到,在西藏的中等学校,存在着不

同程度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有62% 的教师 表示对体罚学生现象“ 可以谅解”,仅有33% 的数学教 师反对体罚,甚至还有5% 的教师“ 赞同”体罚学生。

2. 教师学历基本达标,但职称结构不合理

调查发现,西藏地区的中学数学教师在学历结

构、职称结构方面,与内地省分相比仍有明显差距,是 影响西藏中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西藏中学数学教师中,达到本科学历的教师占

78%,专科学历占14%,其中非数学本科学历的占

8%。绝大部分教师是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取得学

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单纯关注学历提升,学习的目的并非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虽然学历提高了,但数学专业知识结构没有得到合理的拓宽和发展。

西藏中学数学教师职称结构比例非常不协调,具

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只有8%,中教一、二级的占83%,中教三级和未定级的占9%。高级教师比例偏低,主

要集中在高中且教师年龄偏大,初中教师具有高级职

称的寥寥无几。这与加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

· 53 ·

育的要求很不相称。

3. 教师知识结构急需优化,结构性欠缺现象严重

调查从学科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

识、外语和计算机的知识、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科学

知识等几方面对中学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解。

(1)数学学科基础知识不够坚实,学科专业发展

程度低

只有25% 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系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4% 的教师无法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对于 本学科前沿领域的发展动态,仅有2% 的教师特别关

注,57% 的教师比较注意,41% 的教师坦然承认从未注 意数学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

有55% 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 准确地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求,并能明确教学目标”36% 的教师掌握程度 一般,还有9% 的教师“ 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大纲的要 求和教学目标”。11% 的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内容及其

知识结构尚有一部分知识点不能准确把握。这说明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仅关注了表面浅显的知识,没有

深入理解教学大纲及教材。

(2)科学文化知识积累不足,知识视野狭窄

西藏数学教师学习文化知识的愿望不强烈,在数

学教学中,有半数左右的教师偶尔联系相关学科知

识,仅停留在数学知识点的传授上。有37% 的教师经

“ 有时学习”的占60%,常学习本专业相关参考书,“ 从

不学习相关参考书”的教师占3%。数学教师文化科

学知识的欠缺有很多原因,除了教师工作时间紧张,学习时间有限外,西藏地区图书资源紧缺也是非常重

要的因素。

(3)对教育学科基础知识重视不够,教育理论水

平较低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数学教师“ 系统学习”过教

育、心理学的知识。但是还不够重视,对教材、教法的 知识了解和掌握不好,应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在教学中很难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还有3% 的教师“ 从未学习”过教育学 和心理学的内容。

(4)外语和计算机基础薄弱,应用能力有限

在外语方面,借助工具书基本可以阅读外文书籍的教师占51%,不能阅读的教师占42%,直接阅读外 文书籍的教师占7%。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较弱。76% 的教师

· 54 ·

只会文字处理,3% 的教师处理数据库和编程,21% 的 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很少

被引进课堂。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不强,没

有充分地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和作用。

4. 教学基本技能发展不平衡,科研能力较弱

普通话合格、板书规范、与学生关系融洽、教材组

织能力较强、讲授系统有条理的教师平均达到

70%-80%。仅就普通话一项来说,教师的合格率达到 79%。

在教学方法上,还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思想认识和教学实践上

仍有不足。50% 的教师经常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发表意见;36% 的教师“ 偶尔”做到,14% 的教师 “ 极少”做到;此外,平时能主动与大多数学生交流的 占66%。对于“ 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收集信息、整理 得出一定的结论”,有9% 的教师认为“ 教学的任务是 给学生打好基础,不能采取上述做法”,有46% 的教师 认为“ 上述想法很好,但无法实行”有45%的教师“ 很 赞成这样做”。有85% 的教师在回答(,)学生提出问题 时,能够做到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但是还有5% 的教 师直接给出答案,10% 的教师会提供参考资料。

西藏中学数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较少,缺乏教

育科研意识。7% 的教师“ 参加过省、市、县以上的教育 科研项目”,28% 的教师“ 参加过学校确立的教育科研

项目”65% 的教师“ 没参加过任何教育科研”。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比例很小,并且这部分人集中在重点和

条件好的学校。

5. 教育思想和观念有所转变,但仍需继续进一

步深化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思想的束缚,制约了

西藏数学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对于“ 基础教育由

‘ 应试教育’向‘ 素质教育’转轨”有28% 的教师认为 “ 必要”69% 的教师认为必要但很难(,)做到,3% 的教师 认为不必(,)要。有63% 的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或思想品 德不良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社会不良因素,20% 的教 师归因于教师和家长,17% 的教师归因于其他。

教师的育人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并在教学工作

中得到了一定体现。教师对育人目标有了新认识,当

问到“ 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你认为最为重要的是”7%,的教师认为是“ 提高学习成绩”57% 的教师认为是“ 培

养学习能力”,13% 的教师认为是(,)“ 发展个性”,23% 的教师认为是“ 培养学习动机”;绝大多数教师不把“ 提 高学习成绩”作为教育学生的最重要目标,而是把着

眼点放到了“ 培养学习能力”和“ 发展学生的个性”上。在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数学思想方法的训

练和数学知识的应用等方面做得较好。但是,在创造

性思维的培养和数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做得较差。

其中“ 较差的原因”是本身没受过这方面的训练或认 为考试不需要。

三、提高西藏中学数学教师素质的两点建议

提高西藏中学数学教师的素质是落实新课程理

念、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西藏要从师范教育和在职

培训两方面着手,培养新课程需要的新型数学教师。

1.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建议

第一,师范院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应充分体现数

学教师的专业性要求。数学教师专业性要求既包括学

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数学教师必须具备必

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而且要具有较强 的综合素质。高师数学教育课程结构失调,造成中学

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尤其教师对教育学、心 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比较差,处理教材能力差,不知道传授什么知识;教学方法单一,不知道针对不同 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缺乏对课堂的有效组织

与管理,缺乏对课堂事件的灵活处理。因此,高师数学 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是解决学科专业课比例过大的问

题,要适当压缩学科专业课的比例,增加与数学教育专 业对应的教育类课程比例,突出数学教育专业的特性。第二,师范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应与教师职业一

致。增强针对师范生新课程背景下的师德修养、教育 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进行系统训练的教育技能课程;培养教学反思的能力和意识,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的 能力。

2.提高在职中学数学教师素质的几点建议

第一,增加教育投入,为教师素质的提高做好经

费保障。由于资金不足,西藏地区的很多学校里很难 看到可供教师参阅的有关教育教学研究的报纸杂志

等信息资料。可供教师进修学习的经费短缺,会对教 师主动要求进修的积极性产生直接影响,也使他们没 有与外界交流的机会。

第二,更新教育观念,用现代数学教育理论、思想

充实数学教师头脑。在培训中,应使他们对国内外不 断涌现的数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特点和趋

势、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理念与目标、课程改革与教 学方式改革发展的趋势、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成长等 内容有深入的了解。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和成才观。

第三,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

训。现代教育技术是落实数学新课程不可或缺的辅

助手段。在培训中,要注重结合教学实际,让教师多

动手、多演练、多讨论、多反思,促进对所学新技术、新 方法的消化吸收,不断提高中学数学教师运用现代教 育技术的能力和,使之更好地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更好地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服务,第四,加强沟通,及时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加以

分析和研讨。因地域和环境的差异,西藏地区的新课 程改革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有较大区别。在吸收借

鉴国内其它省区新课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也要及时 对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以探讨 和交流,以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第五,营造氛围,引领广大基层教师争做学习型

教师。相关部门要加强专业引领,积极营造以学习提 素质、以学习促课改、以学习育名师的良好氛围,促进 西藏广大数学教师重视学习、自觉学习、坚持学习,形 成自主发展意识,引导和帮助他们由目前的经验型、知识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

第六,建立健全科学有效地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

制,形成定期进修的良性机制,使每个教师都有接受 继续教育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中国数学学会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研讨会记录 [J].数学通报,2000,(11).[2] 史宁中教育与数学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12月73-76 页

[3] 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3 年5月211-212 页

[4] 马立行动起来,率先投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 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1):1-11.注:本文系教育部2009 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西 藏中小学双语教学研究,项目编号:09YJA880106)子课题。作者单位:西藏大学理学院数学系

责任编辑:李凯

· 55 ·

第二篇:大学生文明素质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文明素质调查与研究

前言:

如今,大学生文明素质已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状况,我们特意做了此次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纸质问卷,网上问卷,以及现场访问等方式结合进行。为从不同角度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我们将调查活动的对象设定为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人士两方面。从最终结果看,此次调查基本上涵盖各阶层人士,在广泛度上达到了要求。纸质问卷发放对象为湖南大学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校学生,而网上问卷弥补了其地域和随机性上的不足,由网民随机参与,所以也符合随机性的要求。本次调查共发送纸质问卷60份,最后有效问卷55份,有效率达到91.67%,对大学生调查的网络问卷共回收到41份,对非大学生的网络调查问卷回收40份。因此在问卷发放和回收方面也基本上达到调研的要求。以本次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我们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形成此份调查报告。

正文:

文明素质的概念就是一个国家、地区人口反映出该地区社会进步的一种状态和程度。现代文明是个人或群体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生活方面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文明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当代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大学校园存在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文明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公共化,也就越需要一个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良好的文明素质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有力推进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状况

我们的调查主要是围绕大学生活的各细节展开,涉及学校生活的各个地点,如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街道等不同生活场所,对这些场所的文明和不文明的现象进行统计和调查。

通过问卷分析与个案访谈我们发现,多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德心、对不文明行为的态度等方面表现比较好,但是在利他行为等方面则相对欠缺。主要体现在:

(一)公共道德意识较强,但行为上欠缺

如针对在学校墙上或课桌上乱涂画的行为,有78.12%的同学认为这是公物,不能乱涂,但17.71%的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更有甚者认为这蛮不错的占4.17%。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们开始了它们新的一年,但有79.17%的同学会偶尔抄近路,践踏草坪,2.08%的人时常从草坪穿过,只有18.75%的同学从不践踏草地,这种统计会使小草多伤心啊!

而对于不文明行为的态度方面,多数同学是反感的,所以我们不仅在态度上更要在行动上避免不文明行为。如对食堂插队行为,77.08%的同学表示非常讨厌,17.71%的同学表示可以理解,5.21%的同学无所谓。可见大学生对插队这种行为还是十分反感的。同样,自习室疯狂的占座现象也引起很多人不满。希望大学生对类似行为尽力换位思考,促进校园和谐,保证教学资源的高效率利用。

(二)对于文明的自律意识不强

自律行为,是指不做社会不提倡的事,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当代大学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其实他们自我控制力较差。

如迟到、早退、逃课的问题,只有20.83%的同学从不逃课,高达60.42%的人说偶尔逃课,还有18.75%的人认为这是普遍现象,大家都逃课我也逃。大学环境相对松散,大学生自律意识不强造成了这样的状况。

(三)大学生的节俭习惯、节约意识和现代诚信意识还有待提高。

现在水资源紧缺,然而在我们调查中,有83.33%的同学会主动关水龙头,14.58%的人在忙的时候就对其放任不管了,更有2.08%的同学对此视而不见,认为浪费的又不是我的,关我什么事啊!

大家都知道,诚实对一个人有多重要,人无信,则不立。但据调查只有34.38%的同学在考试中从来不会作弊,有5.21%的人会经常做弊,绝大多数有60.41%的人会视情况而定。

(四)大学生利他意识有待提高

大学生自我意识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有时会忽略他人的感受。

在自习室或图书馆同学们的手机状态里,关机、无声或震动的占70.83%,想起来的时候就调的占26.04%,只有3.13%的同学选择不去管它,这说明同学们其实还是很注意在公共场合的影响。还有就是,在宿舍中同学休息时是否会保持安静,61.46%的同学表示很注意,8.33%的人要有人提醒,还有30.21%的人兴奋时会忘记。虽然大多数的同学会注意自己在公共场所的影响,但是也有很多同学会忘记,所以同学们的利他意识仍有待加强。

(四)大学生基本礼仪欠缺

在尊重他人方面,我们调查了同学们听各类讲座时的情况。只有11.46%的人表示他们会坚持到底,认为这样体现对演讲者的尊重,因讲座无聊中途退场的人占到39.58%之多,还有的是因客观原因退场占48.96%。当问及看到老师时是否会主动打招呼,只有32.29%的同学选择会,还有9.37%的人看心情而定,还有人打招呼的前提是那个老师自己熟悉占56.25%,2.08%的同学从不主动打招呼。除了老师,大学生经常接触的还有学校工作人员,他们又得到大学生们多少尊重呢?调查显示有65.62%的同学会亲切的称呼他们并对他们的工作表示感谢,28.13%的同学表示平时对他们没有太大的注意,既然还有6.25%非常的轻视这些工作人员。如此这些说明了大学生基本礼仪方面还有欠缺。

另外就是课堂礼仪,同学们的表现也有待提高。当问到“你如何看待课堂上出现吃零食和闲谈的现象”时,51.04%的人认为这是不尊重老师的行为,竟然有20.83%的人觉得无所谓,这根本没什么,还有28.13%的人坦率的表示尽管知

道不礼貌,还是会去做。有此可以看出课堂礼仪缺乏在大学已经成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调查最后,我们也来深思一下自己的文明程度。调查显示69.79%的同学对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注意过并努力改正,13.54%的人表示自己多次注意但是很难改正,认为自己相当文明的占12.50%,从没注意过这方面的问题的占4.17%。那些从没注意文明问题的同学是要注意一下了,“有则改过,无则嘉勉”。

他人视角看大学生文明素质

以上仅是大学生们自己的看法,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下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一下非大学人士对大学生文明素质的看法。

很多大学生非常关注用人单位对自己的要求,那么招聘单位在对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方面到底有多重视呢?65.00%的用人单位表示很重视大学生的文明素质,30.00%的用人单位对这方面的要求一般,只有5.00%的用人单位表示不关注应聘者的文明素质只看重其工作能力。由此看来,大多数用人单位还是非常重视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因此大学生必须时刻警惕自己,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在应聘过程中脱颖而出。

在调查不同的职业人士在接触大学生时对其的文明素质印象,只有15.00%的人反映大学生的文明素质相当好,72.50%的人反映他们大体还不错除了极个别的文明素质较差,还有12.50%的人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真不怎么样。

既然那么多的人对大学生的文明素质评价甚低,那么大学生的不文明行为有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据调查显示:反映最多的是认为大学生很冷漠、不关心他人的占67.50%;同样,反映大学生在工作场所旁若无人的大声聊天,煲电话粥的也占67.50%;认为大学生非常浪费的和大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冷淡,连水龙头开着都不懂得去关,扫帚倒了也视而不见的占65.00%;认为大学生对工作没有责任心占55.00%;47.50%的人反映大学生基本礼仪方面有欠缺;有37.50%的人反映大学生有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现象;35.00%的人认为到学生不懂尊老爱幼,尊重长辈,丝毫不谦让;25.00%的人反映大学生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认为大学生经常破坏公物的占22.50%。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特点

(一)现代大学生对文明问题的看法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对文明行为的看法上也有强烈的个性的体现,认为个人感受强于一切。

例如,对穿着睡衣在校园里游走的行为,同学们怎么看呢?有7.29%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为图方便,自己也常这样。另有45.83%的同学认为无所谓,穿什么衣服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持反对态度的约46.88%的同学,他们认为这样做不可理喻,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同样,我们对在公共场所情侣过分亲密的行为进行调查,如在宿舍楼前情侣难舍难分;食堂中情侣互相喂饭;自习室内行为过于亲密。对于以上几种情况有16.67%的人认为这是个人行为,与其他人无关,另有51.04%的同学表示认同理解的,但还是觉得没必要,只有31.25%的同学明确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这种行为影响了他人,是没有公共道德的。可见,现代大学生对于这样的个人问题还是有比较大的容忍度,他们更在乎自身的感受。

(二)大学生价值观趋向物质化,对文明素质追求淡化

知识经济条件下,现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趋向实惠化、功利化。实用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热点,经济待遇优厚的职业岗位是大学生追求的目标;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文明素质欠缺。

(三)对文明素质的观念与行动不完全一致。

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较好,而整体素质并不理想。对“让座、垃圾入箱”等问题上,大学生有较好表现,但就总体而言,他们的文明素质并不理想。其原因是大学生对文明素质的观念与行动并不完全一致,观念优于实际行动。

对于在公交车上,是否会主动让座者这一问题,现代大学生是做得相当好的。没有人会假装没看见,1.04%的同学认为别人不让我也不让,75.00%的同学会主动让座,还有23.96%的同学选择要是具体情况而定。由此我们看到绝大多数的人都会爱护老弱病残孕。另外,垃圾入箱的问题也是现代大学生做得比较好的。在公共场合找不到垃圾箱时,3.12%的人会随手扔掉,77.08%的同学选择找到垃圾箱扔掉,19.79%的同学会找到隐蔽得的地方扔掉。看来多数大学生会做到爱护环境,只有3%左右的同学选择随手扔掉。

但是对说脏话的问题结果不是那么令人乐观了,1.38%的同学觉得说脏话很酷,4.83%的同学觉得无所谓,6.21%的同学会随大流,大家讲我也跟着讲,16.89%的同学对此表示非常厌恶,13.79%的同学认为这是自制力不强的表现,应加以克制,18.96%的同学觉得说脏话的人素质太差了,占比例最重的20.00%的同学觉得发泄的时候讲讲脏话不碍事,还有17.93%的同学是把脏话当成了口头禅。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应该在自身行为习惯方面更加注意。

影响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因素

在对非大学生的问卷中,我们调查了“你认为,造成当代大学生文明素质方面不足的原因”,当然,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值得我们的大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不管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大学生自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高文明素质的优秀大学生。

(一)社会文明素质风气对大学生的影响

造成大学生文明素质方面的不足有很多的方面,75.00%的非大学人士认为是受大环境的影响,整个社会文明素质风气有待提高。

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另一方面,唯利是图、功利主义等腐朽现象沉渣泛起,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

(二)现代大学生过于自我是重要因素

72.00%的人认为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现代大学生太过自我。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些同学从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大学生从小没干过什么活,从而养成懒惰、浪费粮食、不讲卫生等不良习惯,这也是造成大学生文明素质不高的原因。

(三)家庭环境影响

55.00%的人觉得这个原因应该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不够。的确,家庭成长环境及家人的修养很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文明素质。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现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不全面的。另一方面,如今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主体人群,他们已经习惯了个人为中心。

(四)学校在文明素质方面教育不足

认为是学校教育不够的占35.00%,这说明学校在文明素质教育的问题上还有不足。学校方面也应该更重视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素质培养。对此问题,我们也调查了大学生的看法。绝大部分的同学77.08%认为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很有必要,只有4.17%的同学和18.75%的同学认为文明礼仪教育没有必要或无所谓。

(五)学生对提高文明素质的认识不够

另外,认为大学生对提高文明素质的认识不够的占35.00%。

对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建议

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来增强大学生的文明素质 :

(一)努力提高基础文明礼仪。多读些能提高自身素质的书籍,在生活、学习中有意识的让自己多替他人着想。

(二)用实际行动反对不文明现象,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身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让校园存在文明的火种。校园文明,事关我们的切身利益,影响长远。良好的校风,对我们的发展、学习都有立杆见影之效。

(三)增强团队精神。大学生应该增强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避免极端个人主义。

(四)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自于我们认真严肃地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节约用水用电和粮食是对后代子孙的责任;不破坏环境是对自己更是对他人的责任。

结语

也许有人要问:文明到底有多远?其实并不远,只要你愿意给周围的人一个真诚的微笑;只要你愿意弯腰去拾起地上的一团纸屑;只要你时刻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给别人带来不便……

歌德曾说:“理论之树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才是长青的。”大学生不仅要学知识,还要懂得提高自身修养,做文明的大学生。愿这郁郁葱葱的生活之林开出更多的文明之花,点缀我们的校园,装饰我们的生活。

第三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音乐教育研究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音乐教育研究

摘 要

当下。我国正在推行新一轮的教学体制改革,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生综合素提升中,音乐教育有扮演者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拓宽眼界,培养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观念,丰富审美知识,作为大学的音乐教育融合了众多的学科知识,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具有重大意义。大学音乐教育凭借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生动的教学模式成为高校美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将以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之间关系为研究对象,认真分析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 音乐教育 研究

参考于[1]杨娜.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初探.社会科学论坛,2008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概念和内容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概念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当下社会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国家对建设者的基本要求,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是通常意义上人们所说的“人才”的必备基本要素。[1]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指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形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即人的品德、智力、体力、审美等方面品质及其表现能力的系统整合2。具体来说就是人自出生后通过父母、学校、教师、社会等各种不同渠道,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的不断学习和实践,在思想道德品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文化修养等方面不断积累,从而达到认识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的过程。它关系到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水平,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建设和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

1.思想品德素质

思想道德品质与个人的成长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素养有极大的关系。良好的思想品德也是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有力体现。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是个人、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产物。良好的品德也是一个人的在社会立足的基本要求,是为人根本,也是个人遵循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具体的行为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稳定性的一种社会意识。[2]大学生正处在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提升学生素质,以便更好地的发挥自身力量,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2.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素质的高低更是对一个人的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文化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体现,也是其综合素质的有力反应。在综合素质的众多组成因素中,个人的 文化素质扮演者基础性的角色地位,文化水平高低对于个人的行为的行为 2 参考于杨娜.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初探.社会科学论坛,2008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知,接受、判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素质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受教育的程度高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认知水平以及辨别分析能力。3,对于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以及身体素质同时也具有很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对于当代按学生而言,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研究新的理论,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构成,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大学生形象,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水平,提高自身竞争力,以便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3.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个人竞争力和综合实习的最有效方式。专业素质主要是是指在某一具体的学科或者领域中所具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有两层含义: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认识程度,以及接受程度;二是对所在的具体行业或者部门中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专业素质的高低是促进个人才能及时显露突出的最为有效方式,也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4.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能力素质是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产物。每个人都具有多种能力,而且各能力之间村子啊这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良好的能力素质主要体现在关键时刻可以出色有效的完成各种任务,达到既定的目的。[5]列宁曾经指出;“期望社会主义的人们在力气和才能上平等是愚蠢的”。个人的能力素质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人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成败,并绝对个人对社会的付出贡献程度的大小。

5.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才可以不断地进行开拓创新,取得优秀成绩,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个人其他素质存在的前提因素。身体素质的主要内容包括概括了一个人的身体体质、个人健康状况,以及平时的身体活动能力的基本情况,是个人综合素质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5]4此外,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个人进行其他活动的重要基础,更是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的有力保证,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王娟 音乐对人的素养的提升功能

武汉大学学报 2009第三期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二、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之间关系

(一)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德育素质

当下,各大高校积极的开展音乐教育,就是因为音乐教育的重要躬耕与意义。古人认为音乐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晋书·乐志》也认为:“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德育是当下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的思想品德以及知情意行。以德引善,以德感人人,通过德育、促进学生灵魂和精神的升华。优雅、向上、积极的音乐对个人素质和品质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更可以培养个人良好的审美价值和价值判断。帮助学生形成爱憎分明乐善好施的积极品质,促进个人品质的提升。同时也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通过积极开展音乐教育,借助音乐独特的旋律美、意境美、价值美,使学生深刻领悟音乐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饱满的情感内容。从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6]

(二)、音乐教育与大学生智能素质

实践证明,音乐教育能够积极的促进个人大脑功能的开发。西方的心理学者皮亚杰曾强调:“在大脑右半球即‘音乐脑’处于充分有效的利用时,是一个人最具创造力的时候。”美国教育家阿尔德隆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及时的接受音乐教育,人的大脑有左右两半球构成,但是两部分具有不平衡的结构和功能,左半球的功能包括逻辑,读书、表达等,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更具有优势,被称为所谓的“语言脑”或“逻辑半球”;[7]而人的右半球的功能包括;立体空间、事物认知、情感体验等,偏向于形象思维能力,被称为“音乐脑”或“情感半球”。音乐教育是促进个人只能素质提升的最有效途径,个人的智力发展的血药借助于影月教育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在生活中,音乐可以促进右脑开发,提升锻炼人们思维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和五官四肢灵敏的协调能力。在具体音乐活动中,借助于手、脑、眼、耳各个关节的互相协调和配合的,从而促进大脑反应能力的提高[6]5。演奏时借助于肢体的不断动作协调,越多的身体部位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就更容易促进大脑智能素质的提升。

(三)、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审美素质

古代著名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曾描述:音乐的功能“清晴像天,5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广大像地,终始像四时,周旋像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白度得数而有数。大小相成,始终相成,倡和清浊,迭相为径,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音乐可以借助于音乐形式,帮助参与者更有效的进行情感体验,使人产生一种情感心理愉悦,体验美的已经和享受,从而更好地认识人生,认识未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音乐教育是当下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培养审美,提升品位的重要功能。音乐借助于情感的表达、听觉艺术的展现,辅助于优美的旋律美,动感的歌词美,深远的意境来展现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帮助人们远离社会的尘嚣与糟乱,从新回归内心,归于心灵的安静祥和,并通过情感体验直接深入内心世界产生,是音乐与情感产生某种共鸣,在潜移默化中使我们的心灵和情感在震撼中到得洗礼陶冶。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及时帮助学生学会感受音乐美,懂得鉴赏音乐存在的美学价值,并可以借助音乐陶冶和塑造个人品质和素质,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四)、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大学音乐教育有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意识,在交响乐演奏中,要有一支由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组成的庞大乐队,必须有严格的组织和团队精神才可以获得演出的成功,达到既定的演出目的。同时要求每个人都可以严格要求自己,遵循规定,树立大局意识,集体意识,共同团结,协作一致,只有这样才可以演奏出优美的乐曲。假如团队组织混乱,队员懒散,缺乏集体协作意识,就无法有效的表现整个艺术作品主题和内涵,更无法实现演出目的。[7]音乐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团队工作,多说情况下都是群体性活动,只有借助于群里的力量才可以更好地演绎音乐主题和内涵,更好地感动观众,感动自己,因此,必须加强团队意识,要彼此有一种集体协作的精神,积极合作,相互配合。

三、大学生音乐教育的主要意义

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文化素质的完善,良好性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对于人的整体素质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当下素质 5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7]6作为音乐教育,凭借其自身优势,和完美的形式,积极发挥着对人的整体素质提高的特殊作用,具体意义表述如下;

(一)陶冶大学生情操

音乐教育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凭借其完美的音乐形式,我们能深刻的感受到音乐所带给我们的独特美丽体验,音乐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良好品德素质和健全人格、价值观的形成更是意义非凡。打学生在平时的音乐学习和欣赏中,根据自身需求和性格特征,积极深入到音乐所提供的完美意境中,探寻音乐作品内容之外更多的人生感悟和体验。结借助音乐形式,帮助学生远离社会的浮躁和喧嚣,安静的回归得到内心世界中,积极的与内心的自我谈话,不断反思,不断进步。[6]7音乐教育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很大差异,音乐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情感体验,通过对音乐内容、旋律和音乐形象的的感悟,并结合融合自身的情感和要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个人的审美价值判断以及对事物外界的心灵感悟接受和理解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思想的道德的提高,情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提升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美国教育家阿尔德隆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及时的接受音乐教育,人的大脑有左右两半球构成,但是两部分具有不平衡的结构和功能,左半球的功能包括逻辑,读书、表达等,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更具有优势,被称为所谓的“语言脑”或“逻辑半球”;[7]而人的右半球的功能包括;立体空间、事物认知、情感体验等,偏向于形象思维能力,被称为“音乐脑”或“情感半球”。音乐教育是促进个人只能素质提升的最有效途径,个人的智力发展的血药借助于音乐教育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在生活中,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右脑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能力,并有效提升肢体的协调运作能力。在大学的整个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音乐知识、音乐理论,并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接受、理解、吸收,逐渐成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体验,并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有效的音乐再创作。作为教师,要 67 参考宋正.对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河南社会科学.2004,(9).周日明 当下高校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 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9第一期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开创新的音乐教学形势,融入新的因素,使得大学音乐教育更加丰富有趣多彩,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参与。同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领悟音乐内涵,体验音乐情感,从而达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和加强的重要目的。固网尽力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之所以成功,音乐再其成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三)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在我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音乐对于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培养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还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每个时期,都有各种优秀的音乐作品不断涌现,成为鼓舞我们奋斗、前进的重要动力和源泉。正是这些优秀音乐作品鼓舞着中国的广大人民和革命者以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意志,积极的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青春和力量。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社会功能,积极发挥音乐教育在学生教育,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借助音乐教育,创新教育模式,探索教育新思路,为实现好、发展好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学目的不断努力,开创大学音乐教育的新天地。[10]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结 论

当下,我国正在推行新一轮的教学体制改革,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生综合素提升中,音乐教育有扮演者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发展教育的重要目的。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积极探索高校音乐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创新教育思路,使其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视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提高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音乐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高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的基地,应当积极为大学生音乐教育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发展学生音乐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参 考 文 献

[1]杨娜.《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初探》[J]社会科学论坛 2008第三期.[2]邓辉.《素质教育视域内的音乐育价值的实现问题》.[J]大学时代, 2006第一期, [3]章佩君.《试论学校音乐教育对德育的渗透作用》[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3]常云昆.《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M].陕西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1).[4]金玺泽.《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及其功能》[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5).[5]宋正.《对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M]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9).[6]张淑珍.《音乐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7]李传华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若干思考》 [M] 湖北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8]张建党 《论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 [M] 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9]周日明 《当下高校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M] 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9第一期

[10]王娟 《音乐对人的素养的提升功能》 [M]武汉大学学报 2009第三期

第四篇:新时期进一步提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实效策略研究

新时期进一步提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实效策略研究

一、当前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现状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农村中学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隔代监护明显不能适应当前家庭教育的需要。有些家庭教育觀念滞后,家长由于生活所迫,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挂在嘴边的仍然是“要好好读书,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不能做违反纪律的事情”等陈旧而简单的“教辞”。这种教育方式已无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另外,很多家长忽视言传身教,自身的很多不良行为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二)学校因素

首先,学校层面,学校在德育顶层设计中,将德育目标设置过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没有进一步摸清农村孩子的特点,教育内容偏理论化、抽象化,很多学生只略知一些德道概念和固化的行为准则,导致德育目标难以实现。其次,教师层面,在以成绩作为重要升学标准的前提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淡化了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引导者,由于受到现代化社会进程的冲击,在教育行为偏差生时,缺乏耐心、韧性。

(三)社会因素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智能手机已普及,广大农村地区的老人和小孩也能拥有新型的通信设备并加以熟悉和运用。能让农村孩子主动了解外界的事情,增长见识,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这些孩子缺乏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再加上监护人管理不到位等因素,这些孩子在获取更多信息、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也接触到了很多负面的信息,对他们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学生因素

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2~1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管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具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学生对自身的约束力不够,模仿心理强,争强好胜的特点明显,也极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诱惑,从而走上行为偏差的道路。同时,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良好品行的重要性,自以为是,对自己的品行要求不够,对老师、父母的说教不放心上。学生存在这样的思想,说明德育出现了问题。

二、提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实效的策略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该如何更好地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呢?

(一)家庭方面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精准地说明了在教育子女时家长起到的关键作用。所以,建议学生家长应努力做到:

1.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孩子来到这个社会大环境的那一刻,就开始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幼儿时期,孩子接触的环境主要是家庭环境,良好的、稳定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会使孩子身心愉悦,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如家庭成员经常吵架、言语粗俗,与左邻右舍关系不融洽等,都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品性。孩子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他身边人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所以,父母要从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做好孩子的榜样。

2.对孩子成长的期望值要切合实际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当科学家、企业家,光宗耀祖等,希望孩子不用吃自己吃过的苦。于是,他们努力创造条件送孩子去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农村家长甚至不让孩子做半点农活等。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很多家长忽略了孩子正常的成长需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一味地把自己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严重脱离实际。家长应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迷茫时,家长要做的就是及时给予引导,使孩子的潜能最大化地发挥。

3.加强家校联系,主动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

家校共管应该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家长应进一步端正教育观念,而不是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家长平时工作再忙再累,也应努力做到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校情况,配合老师,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当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时,应及时予以引导和纠正,并因材施教地促进孩子的身心良好发展。

(二)学校方面

1.强化农村中学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认真领会党的教育方针,紧跟时代要求,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要做好德育工作,第一,要让教师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观念,落实育人责任。第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班主任除了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机构的培训外,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第三,严格按照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消除超大班额、大班额现象,提高教书育人成效。

2.加强对农村中学德育课程的重视

第一,重视课堂渗透。不能仅由思政课承担育人重任,其他学科也要有目的地将德育融入课堂并且体现在教育目标当中。如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责任担当、敬畏自然、爱与感恩等方面的教育。第二,上好德育主题班会课。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德育主题班会,主题包括“养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生命教育”等。如“养成教育”,可以选贴近生活的问题,比如清洁卫生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典型案例,并展开讨论。这种主题班会,以学生为中心,经过他们的挖掘、体验,效果远胜于科任老师和班主任的无数遍说教。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教师应主动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家长知道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一,可通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和孩子坐在教室里一起听课,到饭堂一起就餐,亲身经历子女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走近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适当建言献策,促进家校共管。第二,召开专题家长会,使家校思想不断走向统一。如安全专题教育家长会,通过现场的、面对面的交流,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关于安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让家长更明白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更懂得如何教育监督自己的孩子。在安全教育这个问题上,做好预防工作很重要,不管如何烦赘,也要让家长明白一个道理:宁可听到骂声,也不要听到哭声。

4.让学生通过践行,在体验中成长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关德育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社会,在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慢慢成长。

(1)活动育人。体会过“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才知道粮食的珍贵。平时或传统节日,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集体活动,比如集體包饺子、米粽等,让学生体验制作食物的过程,感受生活的点滴,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还可以按月开展各类评比、竞赛活动,如“文明宿舍”“文明班级”“流动红旗”的评比和文体比赛等。通过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2)环境育人。利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德育工作开展。将学校精神、校训、校风要求等以醒目的标语牌向学生展示,感染和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发奋图强,这对学生的品德培养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并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社会方面

学校要密切联系当地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让其指导、配合学校工作的开展,邀请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为师生上好法制、交通等安全教育课。同时,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管制力度并呼吁校外的公司、企业、娱乐场所等不轻易容留未成年人,因为学校才是他们最适合的地方。道德品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要素,缺乏德育、只注重智育的教育是不全面的,难以培养出社会现代化发展和建设需要的人才。因此,要重视农村中学的德育工作,真正让学校、家庭、社会拧成一股绳,共同承担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教育责任。

第五篇:提升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综合素质有效途径的研究

《提升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综合素质有效途径的研究》课题

2006年的进展情况及2007年的研究计划

一、2006年进展情况

本课题为延续性课题,研究周期为4年半,计划分为4个阶段。①课题申报阶段(2006年3月—2006年6月)②调查分析阶段(2006年7月—2006年12月)③确定实验方案,具体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10年7月)④结题、成果总结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2月)目前,课题正在按计划顺利进行,现将2006年3月-2006年10月期间课题小结如下:

(一)课题申报阶段(2006年3月—2006年6月)

本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开题的准备,有四项重点内容:

(1)做准备性研究,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撰写关于本课题的可行性论证报告。(2)准备和撰写开题报告,召开开题论证会。(3)制定本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

(4)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提升和科研方法的培训。

为了课题能有条不紊的展开,课题组成立了“课题核心小组”,多次开会讨论项目名称为《提升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综合素质有效途径的研究》,撰写《项目可行性报告》,并与2006年3月30日向北京市教委基教处课题评审专家组汇报并得以批准立项。

课题组制定了《北京西藏中学科研课题管理条例》,实行课题分级管理,使课题研究工作稳步科学的开展。一方面,在积极挖掘校内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组织教师多次到国家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全面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科研课题研究方法的指导和培训。主要包括:(1)邀请原朝阳区教科所所长马开书做科研全程工作的指导。

(2)邀请专家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发展所郭召良博士做学习心理与教育科研方法的讲座。

(3)邀请郭召良博士做调查问卷的设计讲座并进行实时指导。(4)邀请郭博士指导数据分析报告的科学撰写。

另一方面,在专家指导的基础上,课题组积极着手课题的研究方案的制订。经过深入讨论,将2006年的研究重点确定为“对影响内地西藏班藏族高中生素质提升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设计出《藏族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包括初中、小学)》、《藏族学生德育情况调查问卷》、《内地西藏班家庭教育状况调查问卷》和与问卷配合的教师、学生访谈提纲,旨在了解影响学生学习、心理、品德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以及自身的教育经历等方面。

(二)调查分析阶段(2006年7月—2006年12月)本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对影响内地西藏班藏族高中生素质提升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寻找到内地藏族高中生素质提升的限制性因子,为制定具体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目前此阶段正在进行中。已经完成的工作如下:

1、调查分析阶段

(1)2006年7月-8月,针对内地班(校)的藏族学生的特殊性,课题组组织五支外调分队,带着问卷和访谈提纲,分别前往辽阳、上海、南通、岳阳、重庆五所内地西藏班(校)及西藏进行调查,其中,在西藏又选取生源比较多而且有代表性的三个地区:拉萨、日喀则、林芝开展调查。在所到的内地西藏班(校),课题组成员对初、高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召开学生、老师座谈会,了解藏族学生现状,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在西藏,除完成上述调研任务外,还召开了学生家长座谈会、进行了家长问卷调查,走访了所到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了解西藏地区的教育状况。

(2)2006年9月,课题组成员对外调收集来的素材进行分类整理,撰写出《外调情况报告》和《外调情况实录(影音)》;召开“赴内地西藏班(校)及西藏调研汇报会”,向全校教职员工汇报调研情况。

(3)2006年10月至今,邀请郭召良教授进一步指导对问卷中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的方法;并着手撰写《影响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整体素质提升的因素调查及分析报告》。

(4)2006年11月至12月将进一步对本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请专业心理研究机构对我校藏族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智力水平差异、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测试;完成本年阶段性成果:《影响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整体素质提升的因素调查及分析报告》,制作《2006年北京西藏中学课堂教学实录》光盘。

二、2007年研究计划 依照本课题的总体计划,2007年是确定实验方案,具体实施阶段。

(一)研究内容

将在2006年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制定《提升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整体素质实验方案》。确定分以下三个子课题开展具体的研究:

①提升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综合素质德育管理的有效途径的研究; ②提升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综合素质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的研究; ③提升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综合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调查访问、文献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实验研究相结合。

(三)研究进程

1、确定实验方案(2007年1月—2007年8月)

以第二阶段的研究结论为依据制定实验方案,各子课题组制定具体、严密的实施方案。请专家对参与课题的成员进行具体指导。

2、具体实施《方案》(2007年9月—2007年12月)。

各子课题依照各自的方案进行实验,对学生进行干预。形成阶段性成果。

(四)三个子课题的具体研究计划

子课题一《提升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综合素质德育管理的有效途径的研究》2007年1月—12月研究计划

1、基本思路

课程、教材和评价制度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基本要素,其中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基础,评价方式决定课程的导向,是关键。

德育子课题组于2006年暑假在我校、部分内地西藏班兄弟校以及西藏区内部分学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影响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学生德育素质提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内地西藏班(校)中德育课程建设普遍滞后,缺乏系统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教材,更没有将德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的课程安排,德育理念还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德育内容还不够全面,方式还比较单一,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评价制度不规范,可行性不强。当前的德育工作距离内地西藏班(校)为西藏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培养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2007年,课题组将在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我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编写针对我校藏族高中学生特点的德育校本课程教材,开设校本德育课程,改革德育评价制度,编制《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并进行实验,从宏观规划到微观要求,开展提升学生德育素质有效途径的探索。

2、研究过程

2007年3月:组建德育校本教材编写组,确定教材大纲并编写教材 2007年4月:查找文献,确定编制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的理论依据、基本原则和结构框架

2007年5月:召开内地西藏班(校)德育工作研讨会,交流内地班校,特别是高中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成功经验

2007年6月:出台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草稿

2007年7月:德育校本课程教材脱稿,进入编辑、出版状态 2007年8月:班主任工作交流会,讨论修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2007年8月:对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007年9月——12月:德育校本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进入试验阶段

3、成果形式

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 编制《北京西藏中学德育校本教材》

子课题二《提升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综合素质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的研究》2007年1月-12月研究计划

1、基本思路

本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在上一阶段对影响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素质提升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从《提升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综合素质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的角度出发,制定具体实施步骤并初步实施干预方案。

这个阶段的研究主题为“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学习动机的研究”。研究阶段安排如下:

2、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7年1月-2007年7月 2007年1月-3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培训,请专家进行讲座。收集目前国内外有关“学习动机”研究的文献资料。

2007年3月:进行我校各年级学生有关“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2007年4月-5月:进行三所内地西藏班(校)部分藏族高中生有关“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

2007年6月——7月:进行本市两所普通中学部分高中生有关“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

在此期间,配合问卷,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以及与教师的座谈,进一步收集藏族高中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撰写分析报告。

第二阶段:2007年8月-2007年12月

2007年8月:召开上一阶段成果汇报暨研讨会,广泛听取专家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提升内地西藏班(校)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干预方案》。

2007年9月-12月:继续邀请专家做专题报告和座谈,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知识,并指导老师进行《方案》的实施。撰写论文和案例,拍摄有关录像课。

3、成果形式:

撰写《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学习动机现状的研究报告》; 编辑《提升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学习动机有效方法论文集》; 制作《提升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学习动机的教法与学法范例(录像课)》。

子课题三《提升内地西藏班(校)藏族高中生综合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的研究》2007年1月——12月研究计划

1、基本思路

教育部在1999年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2006年课题组对内地西藏班(校)的调查及赴藏对我校毕业生的追踪发现:藏族学生远离家乡,来到内地一个陌生的环境求学,汉藏文化的差异、集体生活的形式、家庭关爱的滞后或缺失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内地西藏班(校)的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过分注重学生成绩,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现象。这种现象已成为影响到藏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要的因素。因此,依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研究适合藏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培养藏族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帮助学生获得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的能力与方法,从而适应终生学习社会的需要,适应西藏不断进步发展对人才素质更高要求的需要。

本课题将在2006年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地西藏班(校)的不足之处,制定较为完善的《北京西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预期将此研究成果作为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依据之一。

2、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学习阶段(2007年1月—4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教师学习、培训阶段

①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小组

在学校教科研组领导下,成立由学生处、心理咨询室、班主任组成的心健康教育研究小组。

②研究人员培训

请专家组织两次讲座:“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师源性的学生心理问题”研究小组成员为中心研究员,所有教师均参与实验。

③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摸底。

·选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摸底测查; ·对测查结果分析、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筛选(测查结果的分类)。④ 组织内地西藏班(校)心理健康教育交流、研讨会,全面了解内地西藏班校藏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第二阶段:制定方案阶段(2007年5月—8月)

制定《北京西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召开研讨会对《方案》进行论证;聘请专家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具体实验阶段(2007年11月—12月)①确定实验对象 高一年级:2、4、6班 高二年级:1、3、5班 高三年级:2、3、6班 各年级的其他班为对照班。②初步确定实验的渠道 ●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建设; ●开设心理健康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给学生自我调控的方法 ●开设新知识讲座,对呈现一定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相同问题行为团体指导;

●进行心理咨询,对临床症状达到中等程度范围内的学生通过个案咨询指导。

参加实验的教师根据研究计划通过学科教学对实验班实施干预,有实验记录;

心理科研小组依据测查结果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有实验指导记录;

3、成果形式

《北京西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个案集》 撰写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下载西藏中学数学教师素质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kdh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藏中学数学教师素质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kdh.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