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对提升家具卖场设计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素质的研究(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8:5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拓展训练对提升家具卖场设计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素质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拓展训练对提升家具卖场设计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素质的研究》。

第一篇:拓展训练对提升家具卖场设计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素质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拓展训练对提升家具卖场设计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素质的研究

作者:穆巍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摘要:《拓展训练》课程对职业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程的总体定位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素养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家具卖场管理专业,使学生在团队、心理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竞争意识、自我调整心态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拓展训练 高职院校 就业教育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就业教育,需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素质要求,为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家具卖场设计与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家具终端销售行业培养中层管理人员即店长以及家居顾问等专业人才。依据行业企业对家居顾问、店长的要求及企业对已实习或毕业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现在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合作性差、处理事情能力不足,面对挫折时心理准备不充分,而由于他们又有工作、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如果没有足够的求生能力和坚强的心理素质,将无法胜任工作角色。

1、拓展训练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目前,高职院校许多学生缺乏自我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缺乏自信心。多数学生勉强应付结业,基本没有形成能力,也给后续课程的学习带来难度。在看到缺点的同时应看到他们的长处,大多数的学生有活跃的思维和乐观的心态,对感性趣的事情积极热情。

从行业需求、职业要求以及现阶段学情出发,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和安排教学,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确定课程组织形式与评价方法,作为选取教学内容的依据,使内容选取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在团队、激励、沟通、创新、心理等拓展训练中,选择其中对学生现阶段帮助最大的团队和心理拓展训练作为主要训练项目其中融合一部分创新拓展到团队拓展中。激励、沟通拓展作为课外自修项目出现。旨在根据家具终端销售行业发展要求,为学生能够快速进行职业角色转变、适应企业岗位要求,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开发学生与人沟通和信任以及自我心态调整的潜能,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2、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团队、团队精神、信任、合作、竞争、合作。了解沟通的基本知识、学习沟通过程中的基本技巧。理解人际和谐,认识自己的人际模式。初步了解心理健康、树立压力管理意识。

能力目标:团队中表达自我的能力。信任、协调与配合的能力。强效沟通能力。具备能够利用自我管理技术接纳自我、管理压力、健康的自我感,提高人际和谐的水平。

素质目标:提升自我的能力。具备竞争合作意识。具备自我抗压能力。具备团队信任合作能力。具备自我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具备感受幸福的能力。

在家具卖场设计与管理专业中,拓展训练作为一门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出现,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社会综合能力,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主要是为其他课程正常顺利进行服务。该课程的重点在于学生心理状态的自我调整以及团队精神的凝练。难点是学生由分享到自我提升的过程需经过大量的心理变化,作为老师需要仔细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给予指导。

3、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以体验、分享为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上并不灌输给学生某种知识或训练某种技巧,而是设定一个特殊的环境,让学生直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参与、训练中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与思想性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团队合作精神。教官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投入到每个项目中,让学员体验,面对各种不同的环境及挑战,学习解决问题。通过看、听、行动、体验、分享交流与总结相结合的“立体式”培训,以小组讨论;角色的模仿;团体互动、脑力激荡等方式让学员切身的感受、体会、领悟。

4、拓展训练教学程序设计

拓展训练是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但并非体育加娱乐,它是对正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大多数人认为,提高素质的手段,就是通过各种课堂式的培训来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拓展训练强调的是一种体验,是一种由内至外的自我教育。整体训练采用“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循环往复)”的过程进行。

体验:学生投入一项活动,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体验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分享:与其他体验过过相同活动的同学分享感受。

交流:把分享的内容结合起来。与其他参加者探讨、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整合: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帮助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成果。

应用:最后一步是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因此参加者可以不断进步。

课程设计团队和心理两个典型的训练项目,下设必要的训练任务,每次任务目的不同,并依次加大难度。团队部分主要包括:信任前行、信任背摔、冲出包围圈、万里长城永不倒、出牌对局、穿越障碍、合力起身、齐眉棍、足球赛、七巧板、穿越电网、学号线等;心理内容包括: 九型人格测试、箱式结构测试、我的人际轮、坦然面对、我有一个梦、孤岛求生、抢救伤员、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生命线、墓志铭、快乐缺乏综合症、积极的我与消极的我对话、再撑一百步等。每次课程在一周内完成,上课时间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除了在思想上给学生带来一个巨大的冲击,在体力上也是一种锻炼。每天课程开始,均以热身游戏开始,在舒展身体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每半天一个任务单元,在每一个任务单元结束后,均需引导学生分享、反思、整合,指导教师需作出点评并给与一定的奖励与惩罚。

通过训练任务的反复训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开发学生与人沟通和信任以及自我心态调整的潜能,为提高家具卖场设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聂卫东.拓展训练引入高校公共体育的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08.[2]汪如锋.拓展训练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实验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7.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实践模式研究(课题编号:HGJXHB211118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穆巍(1982-),女,研究生学历,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家居卖场设计与管理。

第二篇:论就业需要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拓展.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就业需要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拓展 作者:胡 毅 李 阳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22期

[摘要]文章对当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素质状况、就业状况进行了较为翔实的分析,结合体育部门及用人单位对体育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途径,以适应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要求,并希望能够对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新的课程体系有所启示。

[关键词]体育教育 素质能力 就业状况 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胡毅(1971-),男,四川宜宾人,宜宾学院体育系办公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李阳(1981-),男,陕西宝鸡人,宜宾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与体育经济管理。(四川宜宾644000)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3-0098-02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本专业的就业已经不能消化;过去单一的体育教育的就业去向,逐渐转变到以体育教育工作为主,辐射多领域、多行业。原来的旧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因为综合素质较低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这就给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培养他们具备其他多方面的知识,积极适应就业市场需求。面对就业新形势,应强化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思考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新要求。

一、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我国高等院校不断扩招,使得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多,这就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具体表现为:(1)思想上没有做好就业的准备: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学校,整天都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和训练,对社会的就业现状不关心、不了解,对自己马上就要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感到突然和惶恐。(2)就业范围不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属于师范类学生,学习的知识都与教育有关,所以,大部分学生毕业以后都还是要回到学校教书,到别的单位工作的学生极少。(3)就业渠道不多: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一般都是在等到自己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以后,回到各自生源地,再寻求适合自己的工作,然后报名参加考试;另一种就是没有毕业的时候,等待用人单位来学校招人,这种就业都是用人单位需要什么人才,才签合同,且一般都选择专业和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4)学生期望值太高:这部分学生是没有很好地给自己定位,地处城市、工资高的、好的单位去不了,而地处边远的乡村、工资收入较低的单位又不愿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思想,没有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总是想一步就能找到一份好的自己满意的工作。

二、用人单位对体育人才素质的要求

(一)体育教育部门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

1.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综合知识。体育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更新技术和技能,要“一专多能”,拓宽知识面,不但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综合知识。在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的当今,新知识、新技术对教师的智能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钻研业务,力求精通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不断吸取新知识,使自己具有运用多种知识的能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给学生传授更多的新知识。

2.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和最主要的任务。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必须做到熟悉教材,具有掌握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的能力。教学能力不仅表现在具体的教学水平上,而且表现在教学决策、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等诸多方面。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对象是学生群体。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有出众的组织管理能力,而体育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管理、课余训练、课外活动和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以及对学生思想疏导、群众性活动组织管理等。

3.具有较高的运动技能。体育教师应全面、正确地掌握体育教学中的基本技术和技能,这种技能是一种规范化与普通化相结合,它是既能够讲解、又能够示范、还能够指导教学和训练的有机结合的专项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除了需要不断地钻研运动技术理论知识和学习掌握新技术动作外,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训练对象在运动中的技术掌握情况,注意保持良好的体力和体能,以防止这种能力的衰退。

(二)社会体育部门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

1.口头表达能力。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人,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因为要同各种各样的人进行语言信息交流,如果口头表达能力缺乏,很难做到良好的交流。口头表达能力包括以下两方面:演讲口才和专业口才。社会体育工作的开展,需要能够向公众宣讲体育的方针、政策;在社会活动中,需要组织群众,并讲解在活动中应注意的各种事项。一般情况下,在对社会体育工作的实际指导时,需要我们用专业的语言来讲解动作要领,练习中使用专业口语。

2.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是组织实现社会体育工作目标的一种必备条件,是创造良好人际环境的重要方法,也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搞好各方关系,争取社会公众理解、支持的基本条件。社交能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它是人的性格、学识、口才、阅历、经验等多种因素的融合。社会体育管理需要社交,社交推动社会体育管理。社会体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是一个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其任务就是要有效地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以建立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因此,社交能力的强弱往往成为衡量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体育工作能力的指标。

3.随机应变能力。在社会体育工作中,出乎意料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这就要求体育工作者具有机警、灵敏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包括超前应变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公众纠纷、损伤、突发事件等等;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临阵不惊,保持理智,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问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佳的解决。

4.思维创新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各种创新性思维过程中。所谓创新性思维,是产生各种有价值的新观念、新思维的认识过程。在社会体育活动中,离开创新,体育活动就缺乏旺盛的生命力。社会工作的人员可以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广泛征求意见、采集方案,然后在多种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聚敛式创造性思维是逻辑地对各种观点进行评判、评论和选择其中最佳观点的过程。这种创造性思维主要普遍存在于决策和管理活动中。

(三)其他非体育工作部门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

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实际,越来越重视人才的适用性,希望新录用的人一上岗就能用得好,那么,增设实验性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更加重要。所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外,还要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社会,感受市场竞争,积累社会经验。通过此类活动,让学生在工作中可以较快地脱颖而出。

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明确指导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在过去几十年里,以传授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简称三基)为教学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造成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社会适应能力差。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施,以及社会对培养人才要求的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过去单一地培养体育教师这一目标,转变成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重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因此,作为培养体育教育人才的高等院校要明确我国新时期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能力培养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育观念①。

(二)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

专业知识素质是体育专业学生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是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体育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体教学生的立足之本,在体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应系统而扎实地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体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掌握体育教学规律,能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使自己具有与时代相吻合的崭新的教育观点。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认真去学习、去练习,考评时严格要求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去努力训练和学习。

(三)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专业教育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将人文素质纳入人才培养规划和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把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课程设置目标,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把文化科学体系、能力培养体系和良好人格培养有机结合,增大人文学科课程比重,系统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要在所开设的课程教学大纲中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和基础知识,深化课程的文化层次,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四)加强学生社会体育工作的培养

首先,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有针对性地组织训练,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和中、小型运动会及各类竞赛工作,以培养学生组织各项群众体育活动的能力,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能力。其次,可以将学生带入社区实践。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社区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担任教练员、裁判员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指导社区全民健身活动,为社区群众体育服务。再如,在健身休闲方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健身休闲类俱乐部及健身房(武术、散打、跆拳道、健身健美操等项目)培养教练员,为人们健身娱乐服务等。

(五)调整课程设置,加大选修课的开设力度

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的术科主要还是局限在传统的、正规的几项运动。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社会对于体育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原有的体育项目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学校教学的要求。在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学习中,应加强对“技能的形成与发展”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实际分析能力的传授,加强“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加大选修课程的力度,增设一些具有群众性基础的健身项目、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和户外拓展项目的学习课程,为以后的体育实践打好基础。

四、结论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面对就业的不同要求,要求学生自身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技能,积极应对就业市场。学校不但要加强对学生社会交往与口头表达能力、随机应变与思维创新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师范技能、人文素质、社会体育工作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结构的要求。

[注释]

①许奋奋.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6):56-57.[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教材(二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苏静,夏健松,鲁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能力培养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

第三篇:健康科学与护理系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方案

健康科学与护理系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共中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高管理者的思想认识为推动力,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学生,提高其综合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会、分团委、各行政班级为平台,以建立有效的运行评估机制为保障,全面推进我系学生素质教育进程,使我系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强、更优、更抢手。

二、总体目标:

面向全系,面向各专业,面向各年级、各班级,用一年的时间,基本建立一种有效的框架制度,拓展平台,使全系各年级,各专业融入并参与到素质教育中来,并创健两个渠道,即文艺表现和策划创意,涌现出若干个团体和若干名突出表现者;基本构建起有康护系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

三、实施办法:

(一)确定素质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做到合格加特长。具体说:合格,各文化学科成绩及格,包括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等;体育达标、心理健康、思想品德合格。特长,懂画能画,能歌会舞,提倡学会一两种乐器,擅长一两项体育项目,会组织活动,会与人勾通,能准确表达。

(二)抓住两条渠道

1.以培养学生表现力为总目标,以班级活动为主渠道。

班级活动是大学生活动的主渠道,要研究班级活动的新模式,树立以班为主战场的活动平台。要增强班级活动的整体性意识。班级活动这一载体,要坚持按时、定量、全面的原则,淡化个人与班委的区别,淡化单纯的个人意识,侧重培养团队的凝聚力。通过团队发现并发展个人。

2.建立以学生会、分团委活动为载体的活动平台,以专题性、特长性训练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为重点的辅助渠道。

每学期,学生会、分团委要针对不同年级、班级和不同需要进行各类专题性的活动计划与按排,并保证活动的参与面和活动的质量,确实让同学感觉到参加一次就有一次重大的收获。从而形成想参加、爱参加,愿参加的新氛围。

(三)注重三个方面。

1.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着眼点必须是全体学生,这是提高我系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拓展的根本目的。

2.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真正掌握强身健体的本领、终身学习的本领和服务社会的本领。

3.注重发挥主体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主动发展。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原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四)强化二项工作。

1.强化督导检查工作。

要构建班级活动督导检查机制,保证班级活动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健康稳步开展。切实加强督导检查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

2.强化考核评比工作。

要对各年级活动、各班级活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地考核与评比,对开展活动好的班级及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评先评优、奖助贷问题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倡导一种积极的活动氛围。对不合格的班级也要给予一定形式上的惩治,使其后续工作要跟上,并限期整改,专人指导,直到满意。

(五)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实施素质教育和正常上课的关系。

素质教育重要,便不能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在完成正常的上课后,在课余时间进行有目的的素质拓展。且不可顾此失彼。

2.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关系。

面向全体,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方法,承认差别就必须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必须是因材施教的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是面向全体的因材施教。

3.处理好全面发展和培养特长的关系。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培养特长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某一方面形成浓厚的兴趣,进而掌握一定特长。只注重发展特长,忽略全面发展是片面的教育;只注重忽略个性特长的培养也是不完全的教育。各班级、各年级要跟居自身的需求,结合班级、年级实际,搞好班级活动。

(六)提供四个保证

1.提供领导保证。

领导是组织者,指导者。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领导者首先要加强学习,端正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要结合本系、本年级、本班级实际,深入研究、科学论证、明确思路、制定方案、落实措施,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领导小组长:吴永根书记

领导小组副组长:

2.提供队伍保证。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要采取得力措施,全面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特点和教学风格(需系里指定教师专授某些方面的特长)。

3.提供科研保证。

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系,依靠教育科研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以有科研立项教师带领学生搞科研,使学生在科研中学习和成长。

4.提供条件保证。

要提供一定的场地、物资、经费保障,有条件还可以请专家教授进行讲学。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保证。

健康科学与护理系

二〇〇九年九月一日

第四篇: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从“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出发,构建了将职业道德教育与管理素质培养融入专业技能训练过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体验式教学;模式

一、“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的账”这十六字是2001年4月16日时任国家总理朱镕基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为该校题写的校训。题词表明会计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准和道德决策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我国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但内容侧重法规法律的讲授,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案例;并且教学过程脱离实际,只是机械地讲授法律、法规。管理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学会决策、组织、协作、与人合作和具备团队精神的教育。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部分,会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当前我国的会计学历教育偏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或弱化了对学生管理素质的培养,导致部分毕业生存在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团队协作精神、自我封闭缺乏与人交流合作意识、管理知识薄弱缺乏决策组织能力等问题,直接影响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尽管国内大部分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开设了管理类课程,如“管理学”,但多属于纸上谈兵的理论教学,离现代社会和企业要求培养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由上可知,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上没有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应有地位,会计职业道德一直没有单独作为一门课程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2)管理素质教育偏向理论性知识介绍,忽视实践训练,使得理论教学显得空白虚无,影响了学生管理素质的培养效果。

二、将体验式教学引入“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教学的意义

针对目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管理素质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学生缺乏实践体验的问题,需要单独开设“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课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将职业道德教育与管理素质培养融入专业技能训练过程的新型体验式教学模式。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还原教学内容,给学生以感官刺激或心理准备,引导学生投入身心、情感、理智,在亲历的过程中形成认知和领悟的教学形式。通过基于体验式教学的“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可以训练和提升会计学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培养的管理基本素质和难以实践的技能。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在轻松愉快、体验提高、互相启发、团队合作的群体中激发智慧,感受会计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习得管理知识和能力,锻炼脑力,极大地提高管理素质,发挥个人潜能,增强团队凝聚力、活力和创造力,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达到“专业技能掌握、职业道德与管理素质水平提高”的双赢目标。

三“、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实践课,旨在训练和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培养的管理基本素质和难以实践的技能。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个人层面:通过激发潜能、调适心理、树立自信,提高学生学习、创新和环境适应能力。(2)团队层面:强化团队意识和目标导向意识、提升沟通与合作技能、培养冲突协调能力。(3)专业层面:提高会计职业道德、财务决策和执行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设置以下训练项目(见表1),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和能力。(1)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与认知能力。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认识和感悟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后果。(2)个人意志与潜能。通过一些案例和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及心理调适能力,使其树立自信,提高学生学习、创新和环境适应能力。(3)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通过一些情景案例强化团队意识和目标导向意识,提升沟通与合作技能。(4)冲突协调能力。通过设置一些冲突情景和案例,让学生通过信息收集、交流与辨析,达成一致目标。(5)计划、组织和决策能力。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或游戏,培养学生的快速组织和决策能力。表1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项目明细表注:①要求学生先修“管理学”、“基础会计”课程,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和管理知识;②教师可根据拟安排的训练项目自编“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教师和学生手册,规范每个训练项目的操作要求;③训练最好集中于一周内完成,时间可以安排在在大二暑假开始一周或结束一周;④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所缺乏的素质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项目,并按照学生情况、场地情况及天气情况做灵活调整。

(三)实施程序

1.训练流程。(1)分组体验。对于每一个训练项目,由教师先讲解规则,并提供训练项目所需要的器材和材料。然后,学生分组体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最为直接和真实的感受,并将感受随时记录于感悟条或感悟日志上。学生获得感受并对感受进行加工分析从而产生自我认识形成观念和能力。由于这样的感受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所以具有很强的生动性,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2)分组反思。分组反思的内容包括自己在个人项目中的表现和感受,以及在团队项目中的贡献和不足、团队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和其他小组相比存在的不足等。学生通过交流各自的体验以及对多种不同的感受、认知和情感的讨论、分析和比较,形成对事物的新的认识。(3)组间分享。经过分组反思后,各个小组将组内成员的感受和见解进行整合汇总,并派一个代表在全班发言,与大家分享感悟心得。教师在分组反思和组间分享过程中应加强引导,灵活运用提问等方式,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感知自己存在的某种潜能或不足。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按自己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和小组的体验过程和产生的认知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对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对频繁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说明产生的原因,使其认识自己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4)教师总结。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分享,进行合理的总结,并结合训练项目的相关特点和理论,引导学生加强认知,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2.基本要求。(1)本训练是一种亲身体验式训练,学生是整个训练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严格遵守训练规则,全程参加,全身心投入。(2)训练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小组内人数过多会造成学生参与度下降以及教师观察不足等问题。建议每组以8—10人为宜,最多不应超过12人。(3)教师指导内容:监督学生活动过程;对学生活动做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依据所做的观察记录,引导学生反思讨论;对学生进行评价;阅读学生的训练感悟日志,并与学生进行必要沟通。(4)训练的主训教师需要提前调查了解学生特点,依据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设计活动项目以及顺序。(5)训练项目后的讨论部分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在有活动桌椅的教室中进行。一般每两个小组需要配备一间有活动桌椅的30人教室。3.注意事项。(1)该训练为集中封闭式训练,由每个教师带领一个学生小组,全程参加。由于训练强度极大,身体不适或体能较弱的学生和教师不宜参加。(2)训练项目需采用一些器材,为了保证学生安全,训练器材需定期维修或更新。(3)有些训练项目(比如穿越电网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做好安全方面的保障工作:制定安全教育方针,明确安全操作原则,做好安全教育和宣传,实现安全监督管理。

(四)考核方式

在通过规定训练项目的前提下,对其成绩的评定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分数比例为30:30:40。

参考文献:

[1]邱吉福,高绍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会计学历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J].当代财经,2005,(4).[2]李广平.基于职业导向的拓展训练在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汪永兰.体验式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1,(36).[4]蔡尚琪.拓展训练在华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2.

第五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对接的思考论文

摘要:文章在分析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相关性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职场对综合素质结构化要求出发,提出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对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综合素质 就业能力 实践创新

据报载,2011年人力资源市场将迎来超过600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挑战,作为办学机制灵活的独立学院,正在成为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供给源。大学生就业现实充分证明,就业机会与就业质量同学生综合素质越来越密切相关。如何通过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大以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为内涵的就业能力,是评价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现实问题: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需求差距

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环境带来严重不利影响下,我国经济面临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不论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企事业单位深化改革,都是以减员增效和定岗定编为核心,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地减少了就业机会。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尽管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录用毕业生实行考试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公平与公正性,但公务员通用考试的课目《申论》与《职业综合素质》以及通过统一考试后的面试,对毕业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折射的知识覆盖、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型品牌企业的招聘和有高科技内涵的中小企业,有的加大了公务员招聘考试内容,有的则效仿世界500强综合能力测评。

第二,“学会做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对这一最基本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类单位最看重的是有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的员工。有关数据表明,除少数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以外,大多80、90后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自我意识强、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短板。部分学生缺乏进取精神,对家庭的依赖性强,在就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缺乏诚信、敬业精神以一及盲目从众和依赖,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市场,导致对就业现状的茫然和准备不足。

第三,高校每年都要举办各种“校企”见面的双选会,从学生角度分析一些效果不佳的招聘会,其原因一是学生对进入校园几十家甚至百余家企业同时招聘,缺少对行业与企业的综合认知与分析能力,而在短时间内不能对行业、企业基于潜力的发展前景和企业文化深入了解,只能问问薪酬待遇,看看招聘条件,难以找到自己期望的单位。从企业的角度只能对学生有个基于目测的综合素质了解,而招聘会上的双向沟通。就学生而言也是一种以综合分析、综合判断的素质体现。以此导致的精英型就业定位与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与职业需求的差距。

第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就从大学招生的源头上,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同时,高等院校也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改革教育内容,开设一些跨学科课程,提升学生通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缩小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需求的差距。

二、发展趋势:综合性素质与能力的多元化培养

任何一所大学的办学定位都是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毕业生并使他们为社会所用作为办学之本。而社会对学生质量的评价就是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评价,这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的学生工作要全面分析发展趋势、密切配合教学部门、针对性采取相关措施,让学生在大学四年里,不仅要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专业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更要提升包括健康的心理、强健的身体、自我适应、自主管理、团队合作、善于沟通、诚实可信等必备的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输送“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合格毕业生。为此,大学的学生工作要面对就业市场对学生综合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如下几个方面,主动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多办实事。

第一,用多元目标,将加强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作为提升综合素质之本。思想道德品质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立足社会的根本,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它涵盖了一个人的政治觉悟、思想观点、道德水平、人格品质等。就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意识形态还没有定型。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首先要配备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处理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问题,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有着高尚品德、较强法律意识、诚实守信有敬业精神的大学生,奠定就业基石。

第二,用多种方式,将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作为提升综合素质之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高雅的文化艺术品味,特别要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和家乡区域文化的学习、挖掘和研究。利用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基本功比赛、艺术竞赛、演讲比赛、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等活动,“讲座”、“论坛”、“讨论”、“广播”、“课外读书”、“观摩”“对外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到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经济、科技、文化、法律、礼仪、人文素质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让学生置身在浓浓的文化建设氛围之中,在深深体会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第三,用多种途径,将加强学生健康素质培养作为提升综合素质之力。只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踏入社会的前提,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针对学生就心理压力与焦虑,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等问题,进行定期心理健康测查、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咨询和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抗挫折能力。如:采用心理剧、心理问题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努力做到身心健康,德才兼备。

三、系统对策: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自主提升

当用知识管理的理念研究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时,在解决了“为什么”与“是什么”之后,关键是要找到“如何做”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笔者认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广义学习与实践过程,强化学生自我、自主、自觉性,是提升综合素质的根本之策。

第一,搭建平台,激发自我,在提高动手动脑能力中提高综合素质。将自我在提升学生多元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的结合上落在实处。有层次有重点的建设一批系级、院级创业就业和职业发展类的社团。配备优秀的指导老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或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一定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的创业、创新和就业方面的竞赛,为学生搭建综合能力平台,并向综合能力提升注入创新内涵,在活动中将专业知识

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和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面向就业,激励自主,在树立正确就业观中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选择存在着“错位”现象,单位招不上人,大量毕业生无处可去。因为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在第一课堂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之外,还要针对就业价值观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训练。发挥第二课堂优势,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和“暑期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想出对策,写出结果。在调查中了解社会职业,了解企业用人状况。通过调查走访,要在考察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树立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有成的职业价值观。让学生能客观认识自己,对于那些虽然目前工作条件不是太好,但发展空间大,能发挥自己作用的企业要优先考虑。对于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区域也要重视。

第三,校企联手,启迪自觉,在多样化实习实训中提高综合素质。目前,许多高校都有实习实训基地,但要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还得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与沟通。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不仅要有过程还要有收获和体会,让学生的培养更贴近市场,引导学生融入企业,在实践中了解工作内容,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工作要求,履行岗位职责,积累工作经验,写出工作体会和收获,真正地进入岗位角色,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工作过程奠定基础,积累经验,不能把实习流于形式。

第四,强化指导,面向就业,在提升学生就业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为解决大学生就业这一难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尤其通过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为此,学校要抓住机遇,从入学教育开始,就要加强以提升综合素质面向就业与创业的系统教育。为此,—要加大为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的力度,配备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员,走出校门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各种招聘岗位与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的差距,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的方式,增大综合素质培养的针对性、指向性与收益性;二要及时向学生提供就业政策的全面服务,让学生系统了解如何用好、用足有关对大学生就业的扶持政策,使学生按照自身条件,追寻就业机会;三是学校对毕业生的服务不仅在校内而且要延伸到校外,延伸到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上。对毕业生不仅要扶上马,而且还要送上一程。对已经就业的毕业生要跟踪服务,帮助毕业生解决刚踏上工作岗位遇到的心理和能力上的困惑和困难。让学生尽快适应就业环境,完成从学校到职场的角色转换,提高就业能力,走稳就业之路。

下载拓展训练对提升家具卖场设计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素质的研究(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拓展训练对提升家具卖场设计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素质的研究(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