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一高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情况材料2汇报用(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07:2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牟一高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情况材料2汇报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牟一高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情况材料2汇报用》。

第一篇:中牟一高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情况材料2汇报用

中牟一高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情况

汇报材料

(2008-2009 学年我校在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课改,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和问题1,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2,措施 3困惑三个方面)。

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我们通过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学校,年级也通过会议等形式首先让教职工了解新课改的形势,内容及与课改前后的最大不同)增加了教师课改的信心。新课程改革的管理及措施(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广泛的空间,我校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成立组织:

1、成立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张百顺

副组长:乔瑞刚刘钦锋

成员: 张全伍 胡玉堂 周书剑 王凤田

主要职责:

全面部署管理;提供经费、设备使用;教育教学管理;课程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宣传等各方面保障。

2、成立学校课程改革实施小组

组长:张百顺

副组长:乔瑞刚刘钦锋

成员:张全伍 胡玉堂 周书剑 政教处、教务处领导、教研组组长、高一年级组组长、备课组长及相关教师。

主要职责:

组织教师培训;各项制度落实;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学生和班级的管理;质量监测;评价及学分认定等工作。

二、建立制度:

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经过多方调研,制定了课改要求的制度,以保证课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主要有《课程设置方案》《校本教研制度》《学分管理方案》《学分认定方案》《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三、师资培训:

1、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

所有主管教学领导、高一教师分别在郑州,开封,洛阳,濮阳,安阳,等城市参加了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级新课程培训及跟进培训320人次。

2、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①理念培训:

学校在2008年暑假前就下发教育部课改有关文件等学习资料,布置学习任务,教师记学习笔记、写学习体会102篇,学校张百顺校长做了“走进新课程”的专题报告,并且利用例会教学理念常讲,以会带训。教师的课改理念得到了提升。

②过程培训:

今年暑期,上级有关部门组织了两个阶段为期22天的培训,学校组织相关领导和教师参加了300人次,教师撰写体会60篇。校内组织了全员培训,张百顺校长对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就自主、合作、探究三方面课堂教学作了详细,具体的分析和指导。引导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培训,自我提高,规定每学期每人完成一篇论文、一个体会。

③信息技术培训:

为使新课程真正得到全面落实,学校投入200万元,为所有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施,并且组织6次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能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科信息技术教学覆盖率100%,学校在此基础上又投入110万元为每位教师配置电脑一台,使课堂教学覆盖率达80%以上。

四、设置课程:

依据三个方面条件规划三年课程:

1、借鉴课改先行省区课程设置意见

2、校内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广泛调研论证

3、学校师资情况

高一年级目前开设课程主要是必修课,按照正常模块教学内容安排课时,(我校课程设置比国家规定稍多)同时开设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课程,并兼周开设了心理健康指导、学习心理以及学习策略指导等校本课程,而且在寒假组织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分纳入考核。

除安排以上必修课以外,条件允许学校将在高二年级陆续安排通用技术课程。选课指导工作计划安排在高一暑假前进行。

五、校本教研:

1、建立制度,规范教研

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形成了校长→教学副校长→科研处、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体系,明确了职责。校领导按分工参加教研活动,可以说校本教研做到了常规化,观摩课周周有,评课平客人人说,教研周周评,课题期期有,有记录,有检查。从而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2、创新模式,促进教研

以“反思型模式”为主体,主要体现在课程安排、教学安排都以“设计→实施→反思→再设计→再实施→再提高”的模式进行。中心是体现对课后的反思总结。对整个教学反思一期进行两次验收评估。

3、科研先导,推进教研

2007-2008学年,完成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国家重点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2008-2009学年科研瞄向课程改革,关注课改动向,培养新课改下的新型教师,申报了“新时期教师优化与优质学校和谐发展的研究”、“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 等十五项国家、省、市级课题。

4、专家指导、引领教研

为教师能迅速适应课堂教学我们特邀请了北师大语文韩军博士,外国语鲁臻老师,心理专家王大超,潘英,上海师大巫文胜老师来我校指导。

5、加强管理,落实教研

(1)加强教研,着重施教,突破难点:

我们现在每周五晚自习各学科组都在进行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第一节为教研活动时间,可以说每组都是读点文章,评评课,基本上是这两项内容,具体在教研活动

中解决了什么问题,无从说起,教研活动,大家都应该这样认识,如果在教研活动中没有问题要解决,教研活动就没有意义是浪费时间,实际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不管你学习别人的经验之类的文章或是评课中所发现的问题,都可以结合学科情况列出要提高学科成绩所面临的难题,难题有大有小,有的问题经过大家讨论达成共识就可解决,有的需要采取措施才能完成,如:英语,小的可是本单元某几个重点,某个语法项目如何讲。要讲到那种地步达成共识,学科组统一布置讲义。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单词记忆量,如何规范解题,需要年级学校配合搞一些单词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者都可列为可解决还要解决的问题。故此,从今以后教研活动要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开展活动,活动开展上要有活动记录。记录内容要包含①讨论问题是什么,写出题目②阐述问题的主要原因③提出解决办法。活动记录最终由组长签名交教务处,教务处负责像检查教案一样进行验收,认真的要在教务处公布表扬。

(2)改革课堂,突出学生学法指导,突出教师对教材教辅的在生成:

教学改革重在课堂改革,课堂改革就是要变课堂为学堂,研摸四种基本课型新授课,试卷讲评课,习题课,复习课。引导学生互帮互学,引导他们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实际上就是为了共同的目标由两个以上的同学共同完成某个行为),如果作为教师上课方式没变,实际上你就没有教改,这一点就是变学生学会为会学的具体表现形式,有部分教师总觉得同伴互助太浪费教学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关于这一点一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曾这样说“任何一种教学行为,初始阶段常是损耗较长时间的,而这种行为运用一段时间后,就会缩短时间,甚至比原有的时间还短”也就是说,关于这一点人们早就有认识,不是我们现在的感觉,关键是我们要放的开来,真正的把讲堂变成学堂。,a、以后学校评课标准将以学生如何会学作为评课的重要标准之一;b、继续做好开放课堂,延伸课堂环节,对语文,英语阅读可加强管理,更加完善成功班,希望班和特长班的教育措施。:改革课堂另一点是变教案为学案,现在我们教师备课备的的确很细,利用备课资料,笔录很多要点,只怕在讲课中漏到了什么,但这样,学生掌握了哪些,不清楚,总之是只要我备了就要讲,导致重点不突出,学生们也不知道哪些应该记?哪些应作为了解的?教师、学生都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效果不佳。例如:作业、教辅练习某页到某页都做,学生耗时很多,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复,学生不愿做。就此问题,我们要求各学科组要变教案为学生的学案,各学科组及教师

要对教材、教辅、练习进行多次开发整合,把教材、教辅上的每一章节,每一知识板块结合我们的学生哪些需要学生记忆的,哪些练习是必须做的,每周进行一次知识练习再设计,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学案内容;前半部分是要学习的知识,后半部分是相对应的巩固练习,也可是一部分知识,一部分巩固练习,计划好以电子文稿形式交教务处,长期备存,打印签字印制,其他粘贴练习一律不准印,各学科组实施一段后进行总结经验教训,下学期将每周的学案逐渐推至到每一节课。

六、学分认定与管理:

方案已经完成,上学期末已经落实,(记分方法根据试题难易度按学校学分认定方案规定结合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又合理加入学习成果考核比例确定不及格人数);利用寒假让每一位学生对有关热点问题做了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以此核定学生的社会实践学分,(比如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土地改革方案对农村土地变革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家乡企业发展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家庭生活的影响,食品安全的调查,改革开放30周年家乡的变化,环境污染与保护问题,网络的利与弊等)从而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建立了各班学生成长记录袋,本期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

七、课程资源:

有效开发课标、教材、教辅用书、网络、学校基础实践等课程资源,目前的课程资源应该说丰富,尤其是网络,学校校园网全天开网,可同时容纳八个班的语文,英语阅览室,十一个理,化,生实验室,十五万藏书的图书馆,每晚6:40的读报堂,每周一早学生例会,根据时势及校情每月一次的主题班会等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

八、取得成果:

1、提升了办学理念

我校始终贯彻“按照美的规律育人”的素质教育思想,新课程更使我们深刻领会了国家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落实环节。

2、激活了校本教研

学校已经组织了近160余节课改研讨课。或通过教研活动学习新课改最新成果或论文,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结合学校实际,取长补短。不少老师先后写出针对新课程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看法和认识,在本校《教研通讯》上刊出28篇,以利于老师进一步推敲研讨。

3、培养了教师队伍

102名高一教师基本适应了新课改的教学,8名教师面向全校做了课改观摩公开课,受到好评,课改中涌现了一批教学骨干和新秀。

困惑

存在问题:目前,我们面临以下困难:1.少数学科(例如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硬件设备和师资不足;2.周边社区环境等资源无法适应课改要求,经验匮乏;3.高考模式,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情况不清楚;4.学生成长档案的记录经验不足,5.学生什么时间分科或选课最佳;6.走班上课经验不足。希望领导能多给以指导。

真对问题也思考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因新课改培训的重点放在培养教师全面素养和综合能力上,以适应课程改革综合化的要求。为此学校放手与教研组要走出去请进来搞好交流。

2、不断增加学校内部设施,努力改善学校教学条件,丰富师生教学、学习资料(课改方面的阅览用书),为实施新课改刨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3、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改变现行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尽快制定颁布课改实验奖惩、评估的相关措施,加快研制出台有关考试评估的方案。

4、加快制度和机制建设。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课改奖励制度。对参与实验的教师,在评职、聘任和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无课改论文的教师在县级以上教研先进个人评选时一票否决)

课程改革我们还停留在理论深化层面上,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决解,但我们教中改,改中做。我们相信在领导的指导下会慢慢好起来。

二00九年三月十七日

第二篇:中牟一高环境调查报告

中牟一高环境调查报告

0816班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自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我作了调查。调查时间:2006年4月15日晚。地点:网络。

调查对象: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情况。

调查结果:

1、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占平流层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含量极低,却能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破坏,臭氧层迅速耗减,被极度破坏。如南极的臭氧层空洞。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被破坏的面积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上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欧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2、淡水资源危机。地球地面虽然2/3为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为淡水,但其中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5%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我国5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座城

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于人类的破坏使得地球水资源有限,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3、土地荒漠化。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球爱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荒漠化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4、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化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5、垃圾污染

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危害农作物生长及人体健康的现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工业废渣是指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钢渣、高炉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废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张、碎玻璃、金属制品等等。在城市,由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构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严重危害,首先是侵占大量土地。二是污染农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气。工业废渣中的有些有机物质,能在一定温度下通过生物分解产生恶臭,从而污染大气。五是传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虫,如果直接用来作为农家肥料,人吃了施用过这种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传染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大量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紧迫问题。

环境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是一个世界各国都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已将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促使环境向有利方向转化的一支强大力量。为了加强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素质,,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新风气,我校积极开展各种环保教育主题活动,如:争做环保卫士、环保调查报告站等活动,创造浓厚的环保氛围。使学生树立人人都是环保志愿者的意识。为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贡献一份力量。

同学们,快快醒悟吧,宣传环保

2009年11月10日

第三篇:中牟一高青年教师(定稿)

中牟一高青年教师“拜师”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青年教师培养目标:

1、确立教师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师德规范,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2、教龄一年者能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学基本功达到合格要求;教龄二年者教学要达到胜任标准,教学基本功优秀;教龄三年者能胜任本学科各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成为教育教学骨干。

3、所任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较大提高,教学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指标要求,教学工作得到学生认可,学生测评满意率达到70%以上。

4、能出色完成青年教师各项任务、要求,完成年级组、教研组常规工作,并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胜任科研立项课题组成员工作。

三、导师基本条件:

从事教学工作8年以上,思想品质优良,教学作风严谨,工作踏实负责,有较强的事业心,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教过两年以上高三的高级教师、优秀的一级教师或本学科内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的教师。

四、导师职责:

1、导师应在思想作风、师德规范上作出表率。关心青年教师的思想进步,勉励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关心学生。

2、导师应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业务培养。导师主动热情无私传授教育、教学知识经验,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活动给予具体指导,使青年教师逐步成为具有优良的品德、扎实的基础功底、踏实的工作作风的骨干教师。

五、青年教师职责:

1、学校成立领导组。学校组成以业务校长为组长由科研处牵头、教务处协助的领导评估验收小组,对导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落实和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验收,并实施奖惩制度。

2、评估验收。① 导师每学期末写出总结报告,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取得成果的情况,青年教师需写出思想总结和业务情况报告,并接受考核领导组进行阶段性成果评估验收。②考核领导组对青年教师的考核全面开展,包括听课、抽查作业、学生民意测试,公开课教学,进行阶段性成果的评估验收。一学年结束前,要进行总结性评估验收,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

八、奖惩办法:

1、学校对导师的劳动和成果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未达目标者给予一定的批评,并限期达到目标。

2、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通过检查评估验收,根据成果以及有关标准,评出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6人,鼓励奖若干人。导师享受青年教师同等奖励。

3、每学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评出优胜者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导师享受参赛青年教师同等奖励。

中牟一高校委会 2007年7月5日

第四篇:日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研究

日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研究

张德伟

二战结束以来的50多年间,日本的高中教育在改革中求发展,为日本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课程改革是高中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值得我们作深入的思考。本文在回顾日本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分析其高中的目的、目标、性质、地位、结构和任务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日本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情况,特别是对最近的第七次改革作全面的综合性分析研究,以期对我国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有所启迪。

一、80年代以来日本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20世纪80年代的高中教育改革:建设“特色学校”

1979年6月,日本都道府县教育长协议会发表《作为国民性教育机构的高中之提示》,指出在高中生的能力、适应性和出路等越来越多样化的情况下,高中的多样化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具体措施,提出了设立六种新型高中的设想,它们是:①学分制高中;②集合型选修制高中;③全员寄宿制高中;④学分制职业高中;⑤六年制高中;⑥向社区开放的高中。此外,还提出了设立实施初高中一贯教育的中学的设想。在这个报告的指导下,80年代有一些县进行了设立“特色高中”的实践。“特色学校”建设在80年代还是初步尝试,其深入开展是90年代以后的事情。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高中教育改革:谋求个性化和多样化,培养“生存能力”

临时教育审议会(简称“临教审)在80年代后期的报告中,面对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学习意愿等多样化的情况,从发展学生个性的观点出发,主张建立灵活的后期中等教育结构。建议:①设立六年制中学;②设立学分制高中;③促进高中学习年限的弹性化;④使教育内容多样化和弹性化;⑤设立实施技能教育的新型学校;⑥高中的招生办法和录取标准多样化并富有弹性。

1991年4月,第14届中教审发表报告《关于对应新时代的教育诸制度的改革》,指出高中教育的改革方向是由量的扩大转向质的充实、由形式上的平等转向实质性的平等、由偏重偏差值转向尊重个性一和重视人性。建议:①在学校、学科制度方面,设置综合性的新学科,重组职业学科,充实理数科、音乐科、美术科、体育科、英语科、演剧科等专门学科,充实普通科中的职业教育,奖励设立新型高中,设置4年制高中;②在教育内容和方法方面,促进学分制的灵活化,推进学校间的联合;③促进学校间、学科间的移动。

在上述建议精神的指导下,80年代末、90年代以来日本的高中教育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①设置综合学科(1994年);②设立学分制高中(1988年);③设立综合学科高中和学分制高中以外的新型高中,如综合选修制高中等;④设置有特色的学科,如动物科学科、福利信息科等;⑤编制并实施多样化的课程,即1989年和1999年的课程改革;⑥促进学校间的联合,主要是在校外实习和认定在大学等所修的学分、志愿服务活动的学分、技能审查的学分等方面,加强高中与其他高中和大学等的合作;⑦促进高中与大学的联合,主要是让学生到大学学习一定的课程或听公开讲座,请大学教师到高中举办讲座等;⑧推进初高中一贯制教育(1999年),主要是设立六年制中等教育学校、初高中并设学校和初高中联合学校。

1996年7月,第15届中教审发表题为《展望21世纪我国教育的应有状态》的报告,提出了培养“生存能力”的思想。这个思想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日本高中的目的、目标、性质、地位、结构与任务

1.日本高中的目的和目标

1947年3月颁布的《教育基本法》明确规定:“教育要以人格完成的目标”,培养“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培养热爱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尊重勤劳和责任、充满自主精神、身心健康的国民”。日本的高中教育也是为实现这个目的服务的。

关于高中的目的,《学校教育法》第41条规定:“高级中学的目的是,在初级中学教育的基础上,实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高等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关于高中的目标,该法第42条规定,高中“必须努力达到以下各号所列目标:

一、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初级中学教育的成果,培养学生具有作为国家和社会有为的成员所必备的素质;

二、使学生能够基于对必须履行的社会使命的认识,结合自己的个性,选择未来的道路,提高一般教养,掌握专门持能;

三、培养学生具有对社会的广泛而深刻的理解和健全的批判能力,努力形成自己的个性。”这一目的和目标的定位为日本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2.日本高中的性质和地位

战后,日本的高中被认为是“一元性”、“大众性”或“国民性”的中等教育机构。所谓一元性,是指否定战前把旧制中学(“中学校”)、高等女学校和实业学校区分开,为不同阶层的人准备不同的中等教育的理念和做法,建立单轨制下的高中并使其向所有的青少年开放。所谓大众性或国民性,是指否定战前旧制中学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准备的作用,使高中作为国民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所有国民提高基本素养服务。现在,高中作为“大众化国民教育机构”的性质已经成为共识。对此,中教审于1991年4月发表的报告《关于对应新时代的教育诸制度的改革》明确指出:“今日的高级中学已经不是像从前那样只有一部分被选拔出来的人就学的中等教育机构,而是受完义务教育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就学的国民性教育机构。”

关于高中的地位,日本一般把高中定位于处在“义务教育之后”或“初级中学之上”的中等教育机构,是国民教育的完成阶段。比如,上述中教审报告(1991年)曾这样指出:“高级中学是作为在初级中学的基础上,广泛进行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的中等教育机构而被定位的。”另外,自1966年10月中教审发表《关于后期中等教育的扩充整备》的报告之后,高中一直被作为“后期中等教育”机构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来看待。

3.日本高中的结构

战后,日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主要有三类高中,即普通高中、专门高中和综合高中。普通高中是以实施普通教育、教授普通学科为主的;专门高中是以实施专门教育、教授一个专门学科为主的;综合高中是既开设普通学科又开设专门学科或者同时开设几个专门学科的高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致力于建立特色高中和特色学科,这使日本高中的结构大大多样化了。根据至今日本高中改革的情况,我们可以把日本的高中做如下分类:

(1)按学科设置区分,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专门高中的一种,有农业高中、工业高中、商业高中、水产高中、家政高中、护理高中、信息高中和福利高中等)、综合高中、综合学科高中(普通学科和职业学科融合)、专门高中(除职业高中以外的理数高中、体育高中、音乐高中、美术高中、英语高中等)。2000年,日本高中的学科开设情况是:总数为8273个,其中普通科4706个,农业科393个,工业科797个,商业科1010个,水产科48个,家政科430个,护理科141个,其他专门科607个,综合学科141个。[1]

(2)按设立主体区分,有国立高中、公立高中、私立高中三类。1999年,日本的高中有5481所,其中国立的17所,公立的4148所,私立的1316所。[2]

(3)按教育形态区分,有全日制高中、定时制高中和函授制高中三类。2001年,日本有全日制高中5295所、定时制高中857所、函授制高中119所。[3]

(4)按课程管理方式区分,有实行学年制加学分制的高中和学分制高中两类。大多数高中是按学分制加学年制进行课程管理的。2001年,学分制高中有377所。[4]

(5)按学制区分,有独立高中和六年一贯制中等教育学校等。大多数高中是独立设置的,学制3年。中等教育学校是6年制的,其后期课程相当于高中阶段。2001年,中等教育学校有7所。[5]

4.日本高中的任务

根据《学校教育法》的规定,高中的任务是实施“高等”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教育课程审议会(简称“教课审”)在1998年7月的报告中,对高中的作用作了如下阐述:“高中教育要使学生能够思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培养选择未来出路的能力和态度,加深对社会的认识,通过适应各自兴趣和关心等的学术和职业领域的基础性的基本的学习,谋求个性的进一步发展和自立。”[6]这两者都是以高中本身为出发点来谈高中的任务的。如果从日本高中的社会功能来看,它一方面发挥着为学生升入大学做准备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发挥着为学生就业做准备的功能。用日本学者牧野笃的话说,高中将学生分为了“进入大学的英才”和进行“终身职业能力开发的学生群”,它既发挥着升学功能,又发挥着“终身职业能力开发”的功能[7]。这种被异化的功能使日本的高中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着应试教育等种种弊端。

三、日本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

战后50多年来,日本对普通高中的课程进行了多次改革:1947年3~4月间制定、1948实施了《高中学习指导要领》,1951年、1955年、1960年、1970年、1978年、1989年和1999年分别对“要领”进行了七次全面修订,所修订的“要领”分别从1951年7月、1956、1963、1973、1982、1994、2003开始实施。从日本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本身来看,它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自1948年至1955年,实行大幅度的科目选修制时期;自1956年至1972年,实行类型选修制和增加必修学科、科目时期;自1973年至2002年,课程编制弹性化时期。[8

90年代末,日本对普通高中课程进行了新一轮的全面改革。这次改革以1996年8月文部大臣向“教课审”提出改善学校教育课程基准的咨询为开端,中间经过“教课审”的调查审议并于1998年7月发表报告《关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盲学校、聋学校和养护学校教育课程基准的改善》,以1999年3月文部省颁布新修订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为标志而告一段落。这次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在“轻松宽裕”中,培养“生存能力”。这次改革的基本方针是:①掌握“超越时代而不变的有价值的东西”;②培养能灵活对应社会变化的人;③教育内容的改善要适应“周5日授课制”的实施;④严选教育内容,教授基础性的基本的内容。此次改革的目标是:①培养丰富的人性、社会性和作为生存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的觉悟;②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③在开展宽松的教育活动中,谋求“双基”的切实稳固,充实发挥个性的教育;④各学校发挥创造性,推进有特色的教育设,建设有特色的学校。从这些方针、目标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改革的基本路线仍然是70年代以来的“课程编制多样化”。

与1989年的课程相比,这次改革的要点是:①新设了信息科;②外语科由选修改为必修;③在特别活动中,删除了俱乐部活动;④新设了“综合学习时间”;⑤适应实行“周5日授课制”的需要,减少了学年授课时数(由1120学时减为1050学时)、周授课时数(由32学时减为30学时),减少了必修科目的学分数(普通科由38学分减为31学分)和毕业所要求的学分数(由80学分减为74学分)。

按照新《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以下称“新要领”)的规定,普通高中的课程包括学科课程、特别活动和综合学习时间三部分。学科课程又包括普通学科课程和职业学科课程两个方面。此外,普通高中还设置“学校设定科目”和“学校设定学科”。

1.普通学科要程

新要领规定,实行普通教育的学科有10个,各学科及其科目的构成如下:

(1)国语科有6个科目,即国语表达Ⅰ(2学分)、国语表达Ⅱ(2学分)、国语综合(4学分)、现代文(4学分)、古典(4学分)和古典讲读(2学分)。其中必修科目为:从国语表达Ⅰ和国语综合中选择1个科目。

(2)地理历史科有6个科目,即世界史A(2学分)、世界史B(4学分)、日本史A(2学分)、日本史B(4学分)、地理A(2学分)和地理B(4学分)。其中必修科目为:从世界史A和世界史B中选择1个科目,从其他4个科目中选择1个科目。

(3)公民科有3个科目,即现代社会(2学分)、伦理(2学分)和政治 经济(2学分)。必修要求是:修现代社会1个科目,或者修伦理和政治 经济2个科目。

(4)数学科有7个科目,即数学基础(2学分)、数学Ⅰ(3学分)、数学Ⅱ(4学分)、数学Ⅲ(3学分)、数学A(2学分)、数学B(2学分)和数学C(2学分)。其中必修科目为:从数学基础和数学Ⅰ中选择1个科目。

(5)理科有11个科目,即理科基础(2学分)、理科综合A(2学分)、理科综合B(2学分)、物理Ⅰ(3学分)、物理Ⅱ(3学分)、化学Ⅰ(3学分)、化学Ⅱ(3学分)、物理Ⅰ(3学分)、生物Ⅱ(3学分)、地学Ⅰ(3学分)和地学Ⅱ(3学分)。对必修科目的要求是:从理科基础、理科综合A、理科综合B、物理Ⅰ、化学Ⅰ、生物Ⅰ、地学Ⅰ中选择2个科目,但必须从理科基础、理科综合A和理科综合B中至少选择1个科目。

(6)保健体育科有2个科目,即体育(7~8学分)和保健(2学分)。它们均为必修。

(7)艺术科有12个科目,即音乐Ⅰ(2学分)、音乐Ⅱ(2学分)、音乐Ⅲ(2学分)、美术Ⅰ(2学分)、美术Ⅱ(2学分)、美术Ⅲ(2学分)、工艺Ⅰ(2学分)、工艺Ⅱ(2学分)、工艺Ⅲ(2学分)、书道Ⅰ(2学分)、书道Ⅱ(2学分)和书道Ⅲ(2学分)。其中必修科目为:从音乐Ⅰ、美术Ⅰ、工艺Ⅰ和书道Ⅰ中选择1个科目。

(8)外语(英语)科有6个科目,即口语交流Ⅰ(2学分)、口语交流Ⅱ(4学分)、英语Ⅰ(3学分)、英语Ⅱ(4学分)、阅读(4学分)和写作(4学分)。其中必修科目为:从口语交流Ⅰ和英语Ⅰ中选择1个科目。

(9)家政科有3个科目,即家政基础(2学分)、家政综合(4学分)和生活技术(4学分)。其必修要求为:从3个科目中选择1个科目。

(10)信息科有3个科目,即信息A(2学分)、信息B(2学分)和信息C(2学分)。其必修要求为:从3个科目中选择1个科目。

2.职业学科课程

新要领规定:普通高中“要在考虑地区和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特性、出路等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确保适当的职业学科及科目的修习机会。”也就是,普通高中的学生也要学习一定的职业课程。

根据新要领的规定,日本高中的职业学科及科目有:①农业科,有“农业科学基础”等29个科目;②工业科,有“工业技术基础”等60个科目;③商业科,有“商业基础”等17个科目;④水产科,有“水产基础”等20个科目;⑤家政科,有“生活产业基础”等19个科目;⑥护理科有“基础护理”等6个科目;⑦信息科,有“信息产业与社会”等11个科目;⑧福利科,有“社会福利基础”等7个科目。

3.特别活动

按照新要领的规定,特别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课外学习室(homeroom)活动、学生会活动和学校例行活动。

新要领只对课外学习室活动的授课时数作了规定(每学年35学时以上),而对于学生会活动和学校例行活动则规定,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配置适当的授课时数。

4.综合学习时间

按照新要领的规定,综合学习时间是各学校根据所在地区和学校本身及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横向性、综合性学习和基于学生兴趣及关心等的学习等的教育活动。其主要学习活动有:①关于国际理解、信息、环境、福利及健康等横向性、综合性课程的学习活动;②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关心和出路等设定的课程,谋求知识和技能的深化和综合化的学习活动;③使学生考察自己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出路的学习活动。

根据规定,综合学习时间为必设课程,高中三年的标准授课时数为105~210学时,学分数为3~6学分。

5.学校设定科目和学校设定学科按照新要领的规定,为了编制有特色的课程,各学校可以根据所在地区、学校本身和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科特点,在“要领”规定的学科中设置规定科目以外的科目,还可以设置“要领”没有规定的学科及科目,前者叫做“学校设定科目”,后者叫做“学校设定学科”。

学生在学校设定科目和学校设定学科中所修的学分在20学分以内可以计算在毕业所应修得的学分数之中。

6.日本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特点

通过以上阐述可以发现,日本的普通高中课程在结构上有以下特点:

(1)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结合,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

(2)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怀,表现为:既设必修科目又设选修科目,设有“数学基础”和“理科基础”等培养基础学力的科目:所有学科都设有2门以上的科目,许多学科分不同的层次和类型,供学生选修。

(3)普通学科和职业学科相结合,以体现课程设置上的“综合制”。

(4)重视基础性科目和综合性科目,即许多学科都设有基础性科目和综合性科目,如“国语综合”、“数学基础”、“理科基础”、“理科综合A”、“理科综合B”、“家政基础”和“家政综合”等,而且这些科目往往被作为必修科目。

(5)在科目设置上,有的学科(如艺术)是分层的,有的学科(如公民、保健体育、信息)是分类的,还有的学科(如数学、理科)是既分层又分类的。

四、日本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心理有共通的一面,但在政治体制、经济基础和教育发展水平等方面两国又有很大的差异性。考虑这些,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考察中日两国普通高中课程的异同点。综观日本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可以认为它在以下几方面对我国当前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有所启迪。

1.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周期性地进行课程改革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普通高中的课程进入周期性改革阶段,平均每十年一次。但其改革的背后,是日本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产业界对具有一定规格的中坚人才有迫切需要,高中入学率的提高带来了高中生性格的多样化,对升入大学的期望使得高中生大多就学于以升学为指向的普通高中,这都对普通高中课程的改革提出了种种要求。日本的每次课程改革无不是为应付各种挑战而为之的。

解放以后,我国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已经有数次。当前的改革是建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基础获得重大发展之上的,是为了迎接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将高度发展而为之的,是在高中教育面临着急需发展的机遇背景下的,因此改革是任重而道远,勇敢、科学地展开实践是成功的前提。

2.建立结构统整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合格公民的保证

日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国民健全的人格,培养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用第15届中教审的话说,就是培养具有“生存能力”的“全人”。因此,结构统整的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从目前日本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看,它既包括学科课程又包括特别活动、综合学习时间等活动课程,设置各类课程既是由于它们所发挥的功能不同,又是因为这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需要。

在日本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中,对学科课程、特别活动、综合学习时间以及学校设定学科、科目等都作了或详或略的规定,这一点对我国有很大启发。我们要从为社会培养合格高中毕业生的高度,科学地处理好各类课程的关系,真正地克服学科中心主义。这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

3.重视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重视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是日本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所十分强调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就从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观点,强调编制基础性的基本的教育内容,在1999年的高中课程改革中,也把“谋求‘双基’的切实稳固”作为改革的方针之一。多样性和选择性是战后日本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所提倡的。

在贯彻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上,日本的许多做法,如强调高中课程与小学、初中的课程保持一贯性,在有的学科设置基础性的科目,规定绝对必修科目和指定必修科目,在学科内设置多样化的科目供学生选修等,都值得我们在设计普通高中课程时批判性地加以参考和借鉴。

4.淡化文理分科,编制多样化的课程类型,强化对学生的指导

在课程多样化的前提下,如何使课程编制适应学生的多种特性和需要是十分关键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日本规定了六种类型的课程,而且强调为了防止学生学习的非系统性而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这对于我国的课程管理与实施非常有启发。长期以来,我国的普通高中一般按文理分班,分别授课,这既造成了学生教养偏颇的情况,又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为了谋求多样化的课程得到有效实施,今后编制多样化的课程类型和强化对学生选课的指导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参考文献] 〔1〕http://www.mext.go.jp/b__menu/toukei/002/002a/gif/56 57c.gif(2002年1月13日下载)〔2〕http://www.mext.go.jp/b__menu/toukei/index.htm(2002年1月17日下载)〔3〕〔5〕〔日〕渡边敦司 2001学校基本调查速报④———初等中等教育的调查〔J〕 内外教育,2001-09-07:4-10.〔4〕〔日〕文部科学省初等中等教育局初等中等教育企划课教育制度改革室 高中教育改革的推进状况〔J〕 月刊高中教育,2001,(10):18-21.〔6〕〔日〕文部省教育课程审议会 关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盲学校、聋学校和养护学校教育课程基准的改善〔R〕 1998-07-29 学校运营研究,1998,(9)临时增刊:5-90.〔7〕牧野笃等 当代日本中等教育〔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179页、94页

〔8〕〔日〕热海则夫,奥田真丈 教育课程的编制〔M〕 日本东京:行政出版株式会社,1995四版.25-28.〔9〕汪霞.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584.---摘自《全球教育展望》

第五篇: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材料

学习经验抓落实促进课改重实效

—— 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

2008年,我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一个周期。在这三年中,我校开展课程改革以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实现“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目标和“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形成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荣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理念。新课程改革的开展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研究的转变,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一、组织与管理

按照教育部课改纲要和《基础教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我校制定了《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健全各种组织机构,工作计划落实情况良好,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课题组、学科研究组及聘请的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学校积极提供课程改革实验所需要的条件,从政策和经费上切实为课程改革实验提供保障。

在新课改中坚持参加教师的培训制度,学校坚持“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组织的培训。聘请教研员、课改专家、特级教师为老师作课、作报告、来校听课评课。在课改中向家长介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育的发展变化,取得家长对新课改的理解与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教师培养与培训

我校多年来从思想、业务等各方面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制定有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计划,鼓励教师继续进修学习,新课改以来有多位教师取得研究生毕业证和研究生班培训合格证。

新课改开展以来,我校从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到教师,先后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的骨干教师有百余人次。积极实施校本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派教师赴宁夏等新课改试验地区学习培训,邀请课改专家来校传授课改先进经验,组织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新课程培训、评优比赛、基本功比赛、观摩教学等,以培训骨干促发展的形式加强新教师培养。

三、教学研究与指导

我校从新课改以来,坚持校长、教学校长、书记以及教导主任等行办会成员与各年级组、教研组联系制度,变以“检查”为主为以“研究、交流、沟通、指导”为主,不再以“监

督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特别是近几轮专题研讨课以来,行办会成员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变居高临下的指导监督为平等、民主的互动式研究、交流、组织、参与;在立体化的信息交流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教师有了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机会,在教研员与教师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恰恰寻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为验证课程标准、验证教材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彻底改变那种强调自上而下、上行下效的开展教研活动的工作方式,形成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教研工作机制,支持教研组根据本组、本学科实际,开展富有创造力和特色化的教研活动。

对承担教学研讨课公开课、在专业报刊上发表文章、有教科研成果获得鉴定或被表彰奖励、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竞赛获奖等,分层级赋分;承担工作和工作完成情况区别对待。在评选先进、职称评定等过程中,对于教科研积分高的教师优先考虑。

四、教学过程

1、新课改以来,教师不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就教学中的问题积极进行自我反思,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开拓和利用各种资源,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具备能力,学会方法,养成习惯。

2、经过探究,借鉴永城一高经验,我校教师把学习成绩、性格、能力、性别等不同的2~10名学生编在一个小组,形成优势互补,进行课堂互动教学,在学习中,各小组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异质小组内各成员分工协作,分配角色、资源,虽然是异质分组,但是各小组间是同质的。

3、在教学上教师授课采用主题课堂教学,主题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把教学活动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把教师的职能重心从“授”转移到“导”上,把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由传统“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学生先根据教师自己编写的导学案,自学十至十五分钟,把本节课的内容自己先自学一遍,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有疑难问题与同学商讨或由教师讲解、然后讨论十至十五分钟,通过同组之间的讨论将疑难问题逐个解决,最后由教师精讲十至十五分钟,将本节课中学生提出的共同疑难问题达到逐一化解。通过自主探究方式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自控能力,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把课堂由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化为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参与使原本沉闷的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新课改成效

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新教材中,大量地采用了“我会读”、“我会写”、“我会练”等

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了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和认识工具,及时有效地给不同的学生有效的帮助。学生渐渐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让“自主”得到了落实。

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2011-11-25

下载中牟一高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情况材料2汇报用(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牟一高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情况材料2汇报用(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改革培训

    关于开展2012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改革远程培训的通知 各高完中学: 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文件(渝教师[2012]11号)——关于开展2012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改革远程培训的通知的要......

    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引领师生成长,共享幸福人生 —湘纺中学新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汇报材料 2002年秋季以来,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岳塘教育这片沃土,为全区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我校紧紧......

    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襄城高中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我校从2008年8月开始实施新课程。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困惑。今天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我校实施......

    中牟一高学校卫生管理制度(精选五篇)

    学校卫生管理制度 一、学校卫生按班组、环境、个人三块划分。教室、个人卫生由班主任负责,环境卫生按区域划分,责任到班再到人。教室卫生一天两清扫,随时捡拾纸屑等杂物,环境卫......

    中牟一高教学实验楼投标文件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二章 主要施工方法 第三章 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四章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五章 确保文明施工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六章 确保......

    中牟一高班子述职述廉报告

    中牟一高班子述职述廉报告 一年来,一高领导班子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全面贯彻中纪委、省、......

    高中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积极稳步有序扎实地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xxxx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新疆维吾尔......

    过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培训

    过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培训,使我们眼界大开,心灵受到震撼。许多全新的课程理念,使我们耳目一新。通过下面一些案例使我们深深感到高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更新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