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本研究与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英语专业示范论文)

时间:2019-05-13 07:4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师本研究与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英语专业示范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师本研究与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英语专业示范论文)》。

第一篇:师本研究与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英语专业示范论文)

师本研究与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吴映梅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昭通657000)

WuYingmei

(Zhaotong Teacher’s College, Zhaotong 657000,Yunnan)

摘要:师本研究有助于教师通过观察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究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师本研究;教学反思;专业发展;行动研究

Teacher-based Teaching Research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bstract:Based on the study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based teaching research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eaching practice.The research can encourageteachers to meet

the students' needs, have a beneficial effect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an help teachers

find the problems which exists in the teaching, and choose the scientific approaches to solve

them for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the skills and teaching efficiency in class and eventually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Key words: teacher-based teaching research;reflection on teaching;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ction

research

一、前言

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拉开了序幕。英语专业教学和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触及了教学的各个层面, 英语教学改革的真正成功必须以英语教师为基础。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 1

高的要求,英语教师的角色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都普遍面临着一种教学改革与创新带来的空前的压力,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英语教师的重任。英语教学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美国著名语言教育专家Donald Freeman曾说过,“不让直接参与教学的教师搞研究、发表意见,恐怕我们就会痛失解决现实教学中必须解决问题的良机,我们的研究事业就会有盲点、研究结果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谈到切合实际”。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已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从各方面积极促成自身角色转变,丰富角色内涵,不仅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更需要深刻的教学思考和研究,这不仅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和发展教师角色理论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观察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究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专业化成长目标已成为英语课程改革中的当务之急,英语教师师本研究的提出与开展是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获得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过程和构件,也是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师本研究概述

师本研究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讨论与研究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以教师为本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门学科,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对自己本身教学的行动研究,即教师本人针对教学或班级中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个人实践性研究。“师本“即以教师为本。师本研究的内涵是“教师是研究者,研究教学,为教学而研究”,其特点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直接研究目的,以教师的‘自我更新’为基本研究价值标准,以教师的‘自我反思’为基本研究程序。” 其研究的基本路线是以教师的反思和探索为中心,坚持以教师为本,提倡合作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教学。它的研究形式更多以课例评析、教育反思、教育叙事、案例分析来呈现,它是一种反思性的研究,它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习以为常的教育实践,对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行为、教育理念和价值观进行不断的反思,发现教育中存在的成功经验或真实问题,开展自己的研究,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

自己的教育教学。师本的实现,必须依靠教师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及学校科学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保障,学校的发展过程事实上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在教育改革中教师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师本研究的根本任务是发展教师的综合教育能力和研究教学的能力,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实现整个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三、英语教师师本研究的意义

1、师本研究是教师获得自身专业发展的直接动力

英语教学改革对英语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和方法提出了挑战,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内容性素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理论、教学理论、英语学科知识等)、程序性或技术性知识(课堂教学技能、语言课程设计技能等)和科研素质。由此可见,英语教师不应该是教书匠,而应该是有教育思想、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教育科研能力的教育家。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即教师专业的成长过程,它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完善、更新、发展和丰富的复杂过程。在师本研究的过程中,英语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对自己日常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和评价,发现问题,探究原因,寻找对策,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体现“实践—反思—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提高与教师教学实践直接联系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等特殊能力,同时提高与教学实践认识有关的教育科研能力,促使教师提升专业学科知识,并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教学活动所需的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组织管理知识,积累教师专业化所必备的知识,提升教师专业化所需要的能力。师本研究立足于教师的自我发展,通过探究、科研与反思活动使教师不断发展,成长为研究型与学者型的教师。因此,师本研究是教师获得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途径,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直接动力。

2、师本研究是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师本研究的基本特征就是“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对教学经验的反思称为教学反思,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来增进对教学现实的理解,英语教学的改革需要反思型教师,并要求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学

行为,并逐步养成教育反思的习惯,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不断通过自身的努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自我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终极目标。反思可以让我们总结实践,升华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课后补充备课、写反思日记、课堂观摩与分析、教师共同讨论、行动研究、文件夹法等都是教学反思的方法。

3.师本研究有助于高校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英语课堂教学实践都有了进一步发展。英语教学已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后期近一百年的“方法时代”进入到“后方法时代”,并且成为了一个跨学科的领域, 涉及信息时代语言学、教育学和生态学等。“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课堂观重视教学理论、策略与方法等多方面的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已不再是唯一追求的目标。教师需要有教学理论作指导,使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师本研究的主攻方向是教学研究,这就促使教师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科研理论,通过反思形成自己的理念。在师本研究过程中,英语教师必须学会反思,能够创新,成为教学实践的研究者,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参与教育科研。英语教师应通过教学研究,用批判的、系统的方式来考察评判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并对自己的研究的系统过程、结果、教育理论进行反思,加强对理论的理解提炼,培养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围绕语言教学的特定专题进行系统的考察和研究,探索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自己的课题研究,使教学成为科研的先导和研究对象,使科研真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同时,使科研过程在实践中得以总结、概括,并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在教学中培养科研兴趣、科研习惯和科研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师本研究的出发点是为了使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合理、更加有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提倡以师为本的专题化研究,探索和寻找一种更适宜于每一个教师的研究形式,使教学过程成为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改进的过程,可有效地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并相互促进。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都有着自己经验化的处理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也总在不断地进行反思、调整与改进。在当前英语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着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实践、发展新的教学技能和技巧等问题,因此,我们只有认真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现状,关注自己的教育经验,捕捉教育实践中的“真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大胆向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参与和促进教育改革,通过对自己教学的观察和反思和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研究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成为合格的研究型教师,为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水平作出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 陆巧玲.孙彩芳.英语教师师本研究.[M] 江苏: 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2] 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3]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4]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5]王立菲.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樊永仙.英语教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作者简介:吴映梅(1967-),女, 云南昭通人, 副教授,汉族,1989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8月2000年8月在昭通教育学院英语系任教,2000年在昭通师专外语系任教至今。2001年3月—7月在复旦大学 “云南省高校英语师资高级培训班”学习。主要从事英语专业《综合英语》、《听力》、《语法》、《口语》及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等课程的教学。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法,二语习得。正式发表的论文有:《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初探》、《语言教师的作用》、《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对比》、《英汉委婉语之比较》、《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语言社会性初探》、《论语言学习者的动机与态度》、《高师英语课程设置的师范化》及《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师范英语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2004年至2005年参加了全省公外教材《实用英语教程》(综合听力)的编写,2005年8月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参与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基金项目《基于元认知策略培训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研究》及及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语音知识与听力理解能力的相关性及应对策略研究》。

2009-2010年,主持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基金项目《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师范英语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

第二篇:高校英语教师反思性与专业发展探究[模版]

高校英语教师反思性与专业发展探究

【摘要】反思性教学与教师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反思是教师必备的能力,反思使教师参与教学更为主动,反思型教学是促追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反思改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促进专业发展已成为教师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教师反思;反思性教学;专业发展

Study on Reflective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nglish Teachers in University

Wang Xi Yang Jingping

【Abstract】The study of Reflective teaching and teachers action is the key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teachers’ serf-growth.Reflection is the necessary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it makes them more active in participating in the teaching.Reflective teaching is the effective way of promo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How to make teachers improving their teaching concept through reflection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raising their level of research, and promoting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study of teacher education.【Key words】 teacher reflection, reflective teach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引言

反思性实践这一理论,最早是在20世纪由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提出的,又叫reflective practice,教师首次被看作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在现有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连续、周密和主动的思考,通过反思任何想法和假设,使得反思有助于教师的教学研究,是“人们有意识地去关注某一问题并给予认认真真的思考”(Dewey,1933),是一种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正是以此为基础提出的一种促进教师发展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方式。教师通过对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可以改变教学中墨守成规、盲目的教学行为。“教师对教学现状的不满正是以反思性教学和反思性训练为方向的制度改革的先兆”(Donald Schon,1987)。反思性教学的三个步骤是实践后反思、实践中反思和为实践反(J.W.Brubacher),在职业特点方面,英语教师作为语言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有着显著的区别,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反思性教学不仅是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更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反思对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意义

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两个学会”为目标,即“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对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更新、成熟和完善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现今,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备受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教学方式和教师素质的改善与提高都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效果。

反思性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当代英语教师提高自身发展的主流,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检查、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教学思想,完善自己的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动态的教学环境中达到合理有效的教学效果。

同时,反思性教学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继续教育的机会。教师的作用和角色随着终身教育的提出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仅“传道,授业”,其自身的知识和观念也要与时俱进,通过比较系统的自我反思,达到专业上的自我提高。许多教师在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出国进修、脱产学习抱很大希望,但青年教师队伍的庞大以及英语教师繁重的教学工作量使得这一希望不太现实,在职教育就变得极为重要。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在职教育,反思型教学为继续教育提供了机会,应该贯穿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始终。

3.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现状

外语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体会、自我完善并最终实现自我提高的过程。然而,现实的教师反思能力的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反思的内容不够全面、反思的意识比较淡薄、反思的途径单

一、反思的水平偏低、反思的视角狭窄等现状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的自我发展及专业能力的提高。

3.1反思内容不全面

教师反思的内容目前大多局限于课堂教学,只是对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内容的组织、课堂的管理、师生的互动、学生的态度和反应、教学的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 也就是只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回顾,很少去反思教育的价值、教育信念、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 教师的反思仅针对自己的教学, 没有把自我专业化发展作为反思对象。教学实践是动态的, 只有全面反思教学中的各要素, 才能逐步提高理论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2反思意识淡薄

现阶段教师的反思依然停留在被动反思阶段, 即为了完成某特定任务进行反思。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和限制,很少有教师会认真反思教学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正、完善,不能把动态的教学实践当作一种乐趣,反思多是在科研或者教学压力的基础上进行,因为消极被动的实践多是缺少动力的实践,只有有着较强的反思意识,才会给教学提供更多的动力源泉。

3.3反思途径单一

讲授专业课程是目前大多高校教师授课的重心,缺少像中小学那样,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接触与交流,课堂上对学生的了解基本上是与学生沟通的全部。缺少课下的沟通互动,就不可能完整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而往往更真实的学生都是在课下才会出现,因此对于教学各要素的反思缺少整体性,仅靠课上交流, 反思的视角也主要来源于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感体验等方面。

3.4反思水平偏低

教师的反思往往是盲目进行的,主要是由于缺少相对系统的反思相关理论的指导,同时,由于英语学科的限制,英语教师反思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限制,很难内化为自己的分析和改进教学实践, 学生缺少学习动力,缺少配合,就使得反思的结果在实践中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总体反思水平也受到影响,反思的最终结果会变得无所适从。

3.5.反思视角狭窄

鉴于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教师的反思大多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的反思, 很少能从教师自身、同事、专家、学生家长、理论的角度进行反思。事实上,教学活动不是孤立的,教师应该结合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相关要素进行反思,反思应该在各个方面进行,因为每一个矛盾的要素都会影响着教学实践的效果,而不仅仅局限在学生身上,高校教师更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科学全面多视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的反思能力亟需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学反思,较好的反思不但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也是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教学,促进“教”“学”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学校同时也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进修或者理论学习的机会,让教师可以扩展视野,更新教学理念、教学策略, 在反思中进步,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反思能力,更敏锐地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将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促进教师的成长。

4.高校英语教师反思与自我专业发展的关系

反思性教学不是简单的反思教学情况,它研究的不仅是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更应该是改变教学方式,让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和实践的合理性。通过自我反思,以下几个方面会发生变化:

首先,教学理念的变化。“21世纪的大学,从教育体制到教育内容必将更开放,更加国际化,更具有前瞻性。”(路甫祥)不同大学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将更加频繁,尤其是高校的英语教师,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世界一流大学的机会,学科特点也决定着高校英语教师更应该在此形势下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结合民族传统和文化背景进行创造,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不是在国际化中迷失自己。

教学理念的形成虽然与教师授课经验有关,但不可否认,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反思更为重要。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反思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认知,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才会得出更好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变化,无疑又会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而不是照搬照抄他人的模式,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学在适合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才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学生也会真正受益。

其次,思维方式的变化。现在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已不再是课堂的主导,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课堂教学的重心应转移到学生方面,尤其是英语课堂,语言的学习更需要学生的参与。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教师的反思就变得至关重要。通过对教学进行反思,逐渐总结经验与教训,探讨与发现问题,自然会带思维方式的转变,在这种反思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培养出的大学生也会变得更加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发现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最后,师生关系的变化。学生是教学实践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最有发言权,同时,学生也是英语教学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自己看法,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兴趣和爱好等出发,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以及课程安排进行客观具体的评价。这样,教师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同时也能进一步的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师生关系也会变得更加融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高校英语教师的反思教学会带来如上变化,这些变化无疑在教师的自我发展中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教师在实践中能够端正对专业能力的认识,通过反思,也更能发现课堂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解决,从而提高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反思性教学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教师经过不断循环的反思,教学水平会得到极大提高,教学理念会得到更好的完善,这都会从不同的方面提高教师的能力。

5.培养大学英语教师反思性能力的有效途径

反思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并最终获得提高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可以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反思能力的途径:

5.1 撰写课堂记录或教学日志

教师可以记录每次课堂上的学生学习状况,教学实际以及课后感受。然后对教学记录进行分析整理,并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把课上不满意学生反应不佳的教学环节进行分析总结,也可以与同事进行切磋,或与学生进行交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长期的记录分析,逐步完善教学方法。

5.2 回放课堂录像或录音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记录教学过程,课后反复观看或回放,反思当时采取那种教学方法的原因,分析不妥之处,下次改进。这种反思较为积极,能够更好的发现优势和不足。同时,课堂录像或录音能更准确详细地记录课上不容易察觉的细节。通过观察与反思,更好地审视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并逐步改正以提高教学效果。

5.3 教师之间进行教学观摩

教师之间可以通过教学观摩观来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学观摩,反思自身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是自身长处,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以相互提高为目标,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等与同事进行交流,通过听课、评课的方式,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加强同事之间的互相理解。

6.结论

反思性教学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形式,丰富和发展了教师自我教育、专业发展的理论。高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前提、关键和保证。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从各个方面努力提升自身修养。只有加强对英语课堂教学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和反思,才能带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全新变化,为外语教学的改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Dewey, J.1933.How to Think: A Restatement of the Relation ofReflective Thinking to the Education Process.Boston:D.C.Health.

[2] Richard,Jack C.&David Numan.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l M J.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 J Michael J.Wallance.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 AReflective Approach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4] J.Barret.Teacher Development Through Reflective Teaching[A].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 甘正东.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界,2000,(4).

[6]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 武继红.英语教师反思型教学教学实践初探[J]外语界,2003,

第三篇: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文化市场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日趋活跃的重要内容。为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首先就要培养高素质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构建文化产业学科与研究体系,这正是高等院校的责任所在。高等院校的科研与教学要努力探索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进器和人才培养的最佳孵化器。

【关键词】高等院校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发展

文化产业作为 21世纪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已经成为西方许多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我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专业人才的缺乏。为了培养合格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必须加快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建设,更快的适应我国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设置背景

文化产业是近几年来我国新兴的一项产业,该产业主要包括:广电影视、演艺娱乐、文化贸易、网络游戏、报业出版等。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综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该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朝阳产业”、“21世纪最后一块暴利蛋糕”。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大力提倡并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同年6月,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济南举行,国家和地方发展文化产业的呼声日益高涨。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应该越来越迫切,于是更多高校纷纷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该专业成为这几年炙手可热的抢手专业。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2006年博士与硕士研究生招生中,该专业的报名人数远远高于其他专业,成为当之无愧的“热门专业”。然而,令人尴尬的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却十分不乐观,并且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除去考研的部分人外,其他都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文化产业有前途,文化产业最缺人”的说法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其实众多调查显示,文化产业领域是缺乏人才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这个问题值得深刻思考。

首先文化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它所需要的是既懂文化有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这是业内人士达成共识的看法,事实也是如此。这样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显而易见了,就是培养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又懂得市场经营运作的人才,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这一块做得很不到位,主要表现在:

2.1 人才培养体系不合理

从目前的文化产业教育层次结构情况看,尚未形成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这种“金字塔”式的人才层次结构,而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企业人才当务之急的需求是需要大量的操作型文化产业人才和综合素质强的高级管理型人才。

2.2 专业培养定位不明确

文化产业涉及的产业包括:新闻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演出表演团体、表演场所和文化经纪与代理等。面对这样一种纷繁的文化产业对象,导致许多高校很难对文化产业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有的高校提出以全球化、系统化的理念培养通晓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国际型、复合型文化产业管理人才,而有的高校又旨在培养媒介、会展、娱乐等领域中从事管理、策划、经纪、营销、公关等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使得人才培养受到了较大的局限。

2.3 师资力量匮乏,教材缺位

师资力量不足成了文化产业专业发展的瓶颈,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原因固然可以推到新兴学科的先天不足身上,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校、科研机构中的不少专家学者习惯于抱残守缺的心态也有很大关系”。实际上,我国高校原有的师资配备中,文化、艺术、经济、管理、旅游、传媒、信息技术等专业的教师都与文化产业专业相关或相近,如果能彼此之间加强知识的整合与交流,互相吸收对方的专业特长,其知识结构是符合文化产业人才的复合型和实用型要求的,也完全有能力胜任文化产业专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但他们或是对新知识缺乏兴趣,或受习惯驱使,依然固守着以前的课题和研究,不愿意转型;而作为新兴专业,又没有多少本专业的师资可引进,特别是教师的实践能力较缺乏。这样,文化产业专业的教学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教材缺位实质上是与师资匮乏紧密相关的,而文化产业专业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更增加了教材建设的难度。目前文化产业专业教材的状况一是数量少,二是水平参差不齐,真正有水平且能够大规模应用的不多。虽然一些高校也使用一些相关教材,但这些教材大多是从传统的专业和教学模式平移过来的,如“文化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文化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分别是什么,没有说清楚;有些教材严格意义上讲并不符合文化产业专业的实际教学需要。文化产业专业教材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对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毫无疑问,文化产业管理学科的建设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要深层次反映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现状是专业艺术类、行政类出身人员所占比重过大,经营管理类出身人员所占比重过低,因而造成文化产业领域专业化力量有余、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的局面,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部门目前不缺具体的编导制作人员,缺的是既懂文化又懂观众市场,既有宽广的人文视野,又有精深的产业理念的复合型的策划、管理人才。

因而,将文化产业管理学科方向确定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之上。在学科建设中要充分体现复合性、应用性,要围绕培养具有纵贯古今的文化视野,具有现代产业意识和经营思路的策划、经营、管理人才这个目标,构建起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发展的科学架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经济学、文化学、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文化视野和文化素养,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在各类文化企业及政府文化管理机关、文化事业单位和其他相关企业从事文化经营管理、文化营销与市场拓展、文化项目设计与策划以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3.2 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导路径,构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首先解决课程体系的问题。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不能延续旧有的政府公共管理角度下的“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培养口径和培养模式,在当今文化产业迅速勃兴的时代,要有专业人才培养新的定位。要根据新兴的文化产业领域内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培养既懂文化又懂文化市场,既有宽广的人文视野,又有精深的产业理念的经营型、应用型、复合型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和策划方面的人才。根据文化产业的特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要特别强调其复合性与应用性,要符合文化产业实践性的要求,加强应用性的课程、调整理论性过于强的内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可分为三类:

3.2.1 文化基础与文化资源类课程,如文化学导论、中国文化简史、西方文化概要、文化人类学导论、文化资源概论、艺术基础、美学概论、宗教文化、民俗学等;这一课程群要为学生奠定文化学方面的坚实基础,使学生明了文化的规律与特质,熟悉文化的过去与未来,并引导学生有效地拓展文化学科方面的学习,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3.2.2 管理类及文化产业管理类课程,如管理学、文化产业管理学、文化营销学、文化市场调查方法、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项目策划实务、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一课程群要使学生掌握管理学方面特别是文化产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从事文化产业具体的市场营销、品牌运营、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做充分的准备。

3.2.3 经济学类课程如文化经济学、文化产业概论、文化资源概论、文化企业融资与资本运作等;这一课程群要使学生深入认识文化产业的经济学属性,通晓文化产业的运作过程及规律,并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3.3 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育过程中,由于所涉及的学科基础广泛而分散,最容易形成各个来源学科各自为政、各门课程之间互不协同的问题,难以形成专业教育的合力。具体表现为三个脱节:几个课程群之间的脱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之间的脱节,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复合性要通过知识的拓展与融合方能实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由文化类课程、经营管理类课程组成,要解决好两个方面课程之间的协调和协同的问题,以形成课程之间的合力。要求担任不同课程的专业教师克服认识上的偏见,明确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育的中心目标,紧紧围绕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这个核心来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经营型文化管理人才,还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好第一、第二、三课堂之间的协同配合问题,寻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

3.4 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

复合型、应用性是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突出特点,懂经营、善策划,熟谙文化营销与市场拓展,是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设计长项。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还应当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调研能力、策划能力、宣传推广能力、品牌塑造等方面能力为主线,将相关课程的内容及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习、文化企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和第二、第三课堂活动中目标明确、任务清晰,真正学有所专、学有所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应当更多的体现实践性、操作性的特点,应当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接触文化产业管理的社会现实。因而,要特别强调实践性的重要意义,要求所开设的课程,特别是专业主干课程增大实践性的内容、增加实践性的教学时间,突出专业调研、文化企业考察等方面的活动内容。

参考文献

[1] 王任,王福鑫.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的依据_内容与路径.当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10期.[2] 孔羽.对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2月.[3] 方东.构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思考.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2期.[4] 李梅.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改革探析.教学研究.2009年第3期.

第四篇: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部分:(l)加强校本研修

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就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研讨、不断实践,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充分利用教师教学改进计划,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要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以校本教研带动课程资源全面开发,坚持教研引领,实施科研支撑,从而促进教师发展。主要方法有:

① 指导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计划。学校要认真分析每位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制度,保障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创造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环境,注重对教师的认知水平、职业素养、与学生亲善关系、关心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的评价。

② 构建“合作发展型教研组”,充分发挥学校最基层组织教研组的作用,通过组织学习、集体性教研、综合性实践和跨学科交流,促进教师团队创新。

③ 加强案例研究与教例研究模式,让教师把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问题的全部过程写成“教例”,帮助教师掌握教学分析与反思能力,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实践生活之间的差距。(2)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教师中蕴藏着极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只有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己能力与才华的平台,才能在学校教师发展中形成一个奋勇争先、不甘落后、你追我赶、蓬勃向上、不断创新的好局面;只有把教师发展与管理职能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那么,学校和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制度不能采用同一标准,应该关注到学校之间的差异性。反之,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要从教师发展角度出发,建立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从而激发他们的事业心、责任心,充分发挥教师潜能,使他们体会到制度给他们带来的利益,自觉维护、严格遵守并能认真执行。

(3)以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为前提

专业发展活动应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口标、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对象群体已有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基础及发展需求来设计。为此,组织者应事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需求调查,从中筛选出需要优先解决,并能通过干预在有限时间内可以产生预期效果的问题作为探究主题,例如,“怎样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如何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 “如何帮助学生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 “怎样改进家长会制度?” “怎样评价学生更富有激励性?”等等。所有这些都在于为教师提供自主思考、共同探究、相互启迪的任务情境,并促使他们通过集体努力,获得解决共同问题的可行方案。(4)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应有利于全员参与 除了选题有较高的切合性、挑战性之外,还需综合采取一系列支持性的组织手段,以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无拘束地参与其中。尽可能鼓励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参与机会,从而使每个人都能体验到:自身及他人知识经验的价值只有通过平等交流才能共享,只有通过深人研究才能升华为共同发展的宝贵资源。(5)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应注重成果产出 一项成功的教育活动,不仅在于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也在于由学习过程产生的 结果。因此,应使教师通过交流认识到自身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经验的价值,并能在交流研讨基础上形成对已有经验的理性认识,对特定问题的新见解或对改进教育工作的计划方案和实施策略等。同时需强调参与学习双方的前期准备和后续实践。学习者对将要体验的研讨内容要有实践和认识的基础,并有合作的意愿。为此,组织者事先可以向参加者预告研讨的主题,以便做好参与的准备。学习任务完成后,组织者应引导教师及时对已有体验进行归纳、提炼,帮助他们深刻体会自身学习的本质。

(6)建立学校自培制度与周边学校的研究共同体 通过与周边学校研究共同体平台,使本校教师的实践优势和周边教师实践与理论优势互补,汲取外校科学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新课程课堂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聘请专家从事教学性课题研究,实现教研相长,从而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同时,学校应提供机会与平台,让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专著与经验文章,加强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外出学习、培训进修,吸收最新的教育资源,理解与借鉴他人经验。并且鼓励教师通过网络教研、网络学习与网络教学收集教学资源,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

个人看法:

教师中蕴藏着极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只有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己能力与才华的平台,才能在学校教师发展中形成一个奋勇争先、不甘落后、你追我赶、蓬勃向上、不断创新的好局面;只有把教师发展与管理职能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那么,学校和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制度不能采用同一标准,应该关注到学校之间的差异性。反之,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要从教师发展角度出发,建立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从而激发他们的事业心、责任心,充分发挥教师潜能,使他们体会到制度给他们带来的利益,自觉维护、严格遵守并能认真执行。

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就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研讨、不断实践,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充分利用教师教学改进计划,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要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以校本教研带动课程资源全面开发,坚持教研引领,实施科研支撑,从而促进教师发展。

第二部分:21世纪是以科技和人力资源为社会发展核心要素的世纪。在这个时代,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科技和相应人才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质量和水平有赖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因此,当代教师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教育研究的重心之一。教师专业发展或教师职业专业化,对社会,关系着中国教育的品质和人才质量;对教师,则关系着教师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质量。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指出, 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 只有专业化, 才有社会地位, 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 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后果将不堪设想。实践证明,办好教育必须有素质好的教师队伍,办好学校,也必须有一支素质好的教师队伍,教师专业化发展关系教育大计,功在千秋。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努力提高教师的专 业化水平, 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像法官、律师、医生一样,受到社会的尊重。

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主要表现为积极的专业精神、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一个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该校办学水平和校长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那么学校应如何促进教师走专业化发展呢?

一、制定管理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管理目标要与教师价值实现、教师近远期利益等内容密切相关,才能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学校目标贴近教师的实际,又适当增加了难度,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使教师产生了自我设计的工作动机,寻求自我发展的情感和兴趣被大大激发了。即让教师自定目标,自找压力。学校给教师提供几个方面的目标,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目标。

师德方面,要求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知识方面,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方面,要求教师精通业务,熟悉教材,科学、灵活地运用教法。基本功方面,要求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科研方面,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研能力,能总结教学经验,能承担课题研究或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能运用理论有效地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二、典型引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典型引路即在教师中先树一部分名师,以他们为榜样,带动全体教师。或挖掘教师中的典型人、典型事,以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宣传。我校在稍有成就的骨干教师中树典型,让全校教师感受他们踏踏实实搞教学研究的毅力,排除部分青年教师的急功近利思想,树立“十年磨一剑”的决心。此外,请德高望重、业务精干的老教师收徒弟,带队伍,培养了大批年轻教师。我们还请市名校骨干教师给我校教师作示范课及进行互动交流研讨。如北京东城区分司厅小学、海淀区中关村三小、石景山区师范附小的骨干教师纷纷来我校献课,对我校教师的触动及帮助是非常大的。

三、优化人际关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也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作基础。学校要积极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学校要重视利用各种机会,培养教师优化人际关系的能力。只有人际关系和谐,教师之间才能真正形成畅所欲言的研讨氛围,促进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形成互补,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我们学校创设了“点心茶话研讨交流会”。学校设立“点心茶话室”,室内环境布置温馨,每两周活动一次,学校领导为教师们沏茶倒水进行服务,教师们品着点心、喝着茶水,针对教育、教学等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寻找对策。无拘无束地发言、头脑风暴式的智慧观点点击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灵。这样既为教师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创 造了条件,又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让教师说自己的真心话,在校内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我们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园网上开辟了“教师论坛”,由版主抛出一个个焦点问题,教师用网名随便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每位教师既真正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又有了查阅资料进行反思、整理和论述的时间,因此,对观点的论证比当面沙龙、当场辩论要系统,理论性也更强。

四、优化学习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的培养和管理仅仅靠学校或外力是不够的,专业化发展要增强学习意识,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网络学习,向名师学习、向专家学习,拓展知识,提升专业理论,积累实践经验。根本的是要引领教师走自我管理的道路,使之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为此我们进行了榜样引路,通过学习魏书生、李振西、窦桂梅、吴正宪、马芯兰、李烈等名师成长之路,来感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来感悟学习的重要性,来感悟优化学习意识的重要性。我们给教师提供教师自我管理的案例,引领教师也来制定自己的管理方案,并进行交流,真正激活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动力。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就制定了这样一份管理方案:每天必读一篇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并写出摘抄、心得体会不少于一百字,每周写出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教育随笔或案例,每个学期读一部教育理论专著,每学年至少在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每学年做一个专题或课题研究。教师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了,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短短几年内,一所60来人的小学区出现了一名市级骨干教师和六名区级骨干教师。

五、改变管理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如果总是强调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自主发展就会受到压抑,其专业水平就难以提高。学校给与教师发展的自主权,但急功近利,要求教师快速发展,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教师专业的成长需要学校在管理方式上讲究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指学校对教师的管理要讲究差异性,对青年教师和成熟型教师,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一般教师的要求是不同的。学校要研究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起点和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专业发展的建议。人性化管理要求学校请听教师的心声,由教师自己制定个人发展的规划。人性化管理还要求学校建立学习型的教师团队,把教师个人发展与教师群体发展相结合,把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有机结合。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自觉地追求专业发展。

现在许多青年教师正在进行学历进修,除了双休日外,还要占用工作时间,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如果阻止教师去进修,势必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且进修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手段。那么怎样做到既不影响教学秩序又让教师安心去进修呢?我校采取了和教师协商的办法:第一,让教师把自己外出进修那天的课调到其它天去上,本天的课由其他教师去上;第二,做到进修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业。通过协商式管理,教师们对学校让自己利用工作时间去进修心存感激,减轻了思想压力,较好的解决了工学 矛盾。教师们努力学习,踏实工作,利用休息时间给学困生补课,从而使自己的专业得到了发展。学校领导没有简单地要求教师必须服从学校的需要,而是尊重教师,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帮助。我们倡导人性化管理,就要尽心尽力的为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六、倡导学习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校本研究则可以从“提高经验认识水平”和“强化教学反思能力”这两个方面促使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

1.从学科理论的高度去认识自己的教学经验,使之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的教学行为。从“传统”与“现代”这两个角度来熟悉并掌握本学科的理论:既能掌握本学科的传统理论,又能站在学科的前沿,对本学科的发展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教材和运用学科理论上做到运筹帷幄。

2.强化教学反思能力。通过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学究竟面临着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关键性问题?从什么意义上讲,这些问题是关键性问题?如此等等。而要具有这种反思能力,则必须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其理由有四:一是促使教师产生教育的自觉性,并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二是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三是形成正确的教育态度,产生坚定的教育信念;四是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七、评价激励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教师自定目标、自我发展的前提下,学校从实际出发,搞好测评,完善评价体系,采取分项、多元方式对教师进行水平和绩效评价。我校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师德修养水平进行评价,以此激励教师发展。评价的方法有:

教师自我评价。我校教师每学期进行一次个人述职,对自己的一学期以来的师德表现、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自我评价。这项工作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使教师在总结中进行自我评价,在对比中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从而为以后的发展确定新的目标作导向。

组内评价。包括互评与年级主任评价两部分。教师根据工作态度、师生关系、考勤、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互相评价,然后年级主任对每位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计入教师最后的期末综合评估中。这样的评估,由于是身边的人评价,更了解情况,因此更为客观公正,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监督激励作用。

学校评价。期末,由教务处、德育处主任对教师各方面进行总评,与年级组内的评价结果按一定比例合在一起,算为每位教师期末综合评估成绩。校领导及时了解评估结果,对表现好、进步快的教师予以鼓励或奖励,而对那些与其他教师有明显差距的教师,校长则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鼓励与加压兼用,以促进教 师迅速成长。

学生评价。自上学期期末,我校在四年级以上试行学生评价教师制度。学校设计评价问卷与表格,由各主任亲自完成问卷调查工作。通过对学生问卷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教师的工作态度、师德表现与师生关系,校领导对此及时作出反馈,以起到评价的激励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实现教师专业化不断提高这一目标,还有许多工作有待我们去研究探索。

第五篇: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研究

摘要:

课题的研究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

一、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知识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能力专业化发展

1、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2、增强教师的合作交流能力

3、提升教师的课堂引导能力。

教师是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问题即课题,有志于参加研究的教育工作者,第一项工作就是选题。为了选取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就需要学习,钻研教育理论,搜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情报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辩析;还要对主客观条件作出正确的分析、估价,很明显,选题就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

正确的选题形式不容易,形成一个适合个人长期研究的选题更不容易,最终形成自己关于某些教育问题的系统观点,研究课题的逐步形成,必然会带来教师更加学习的新气象,其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其促进下不断发展自身条件,由生存阶段到关注情景阶段,再到关注学生阶段的间隔,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才能专业化。

一、新课题促进教师的知识专业化发展

课题研究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专业学科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要求教师要自觉培养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一个专业化的教师所拥有的学科专业知识应当比他所教的学科基础知识更丰富、深厚;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继承者和创新者,能够自如应对和处理一般性社会事务,在学科知识的交叉、融会中寻找到突破口,创新、丰富和发展科学文化知识:应当是一个活的“大教育者”,不仅能开展学科专业教育,而且能给学生更广泛的影响,除了搞好教学之外,还必须了解教育活动的规律和学乍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另外,作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要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外语水平,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还要发展职业道德,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学生有更细微的关心.更充分的耐心和更强烈的爱心,有更高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总之,新课程增强了教师自我提高的观念。

一个教师走上岗位前只有具备了这七个方面的基本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手教师,才能为其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的能力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能力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最突出的外在表现。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在原有基本能力(如:设计教学能力、教材呈现能力、反省能力、准确评价学生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等)的基础上,还要提高并发展多种新的能力。

1.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情境教学日益风行,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更加明显。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知识的整合,适当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教师应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增强教师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强调教师的合作能力既是教师工作特点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的合作交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教师间合作交流、师生合作交流、与家长交流交往、与专家合作、与管理者合作等。教师间合作指教师教学前的合作设计、合作备课、合作指导及课后的合作说课、评议、反思等。一方面.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的整合,形成综合课程,这将消除教师之间相互争夺时间,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现象,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教师要形成弹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使教师集体协调一致,教师之间团结配合。另一方面,由于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通过交流,彼此得到心理支持,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从而强化反思,汲取力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分担

繁重的工作压力,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使每个人的优势整合为集体的智慧,更是新课题研究的需要

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系统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真正有效的管理和教学来源于学生发自内心自治、自主、合作与负责的良好习惯。如果教师能保持一种宽容、理解、接纳和支持的态度,与学生实现平等和谐的沟通与合作.就能由内而外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反之,缺乏良好师生关系的支持,再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施策略,都无法实现其初衷。为此,新课程从构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出发,积极倡导师生形成交互性的“学习共同体”,促使教师把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拿到课堂上现场展示给学生,师生共同合作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紧密地结合起来。

虽然教师与家长之间有着根本一致的利益关系。是共同教育好下一代的合作伙伴,但是,在教育实践的活动中,由于许多主客观的原因,二者在思想观念、教育心理及行为上仍然存在着不理解和对抗的可能,所以保持经常、密切的交流和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教育作为新课程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力量和一员(家庭课程),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助手、推动师生形成交互性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已成为家庭教育的需要,学校教育的需要,更是课题研究的需要。

此外,教师还应加强与教育专家、社会、教育管理者等之间的合作。使课题研究落实在行动上,形成教育的合力,最终运用集体的智慧及合作的力量顺利地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3.提升教师课堂引导能力

从课堂引导能力可以解释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遵循教学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而巧妙地引发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思考和言语表达。教师的课堂引导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常用的引导方式主要有:情感引导,即创设情境,通过情感启发学生产生情感反应,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兴趣引导,即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呈现知识,引导学生为满足其学习欲望而进行探究性学习:游戏引导,即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引出学习内容,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发现、掌握知识:提问引导,即教师用言语讲授、质疑问难的策略向学生

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所学的知识,提问引导要做到所提问题富有鼓励性、开放性、序列性(即递进性)和提示性:实物或模型引导,即教师在课堂上呈现教学用具或教学模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情境综合使用这些技巧。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很高的课堂引导能力,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合理地选择引导方式、引导时间,并注意引导深度,充分体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功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题研究来源于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一定的投入(时间、人才、能力、财力),对样本的选择、研究的可行性,以及人力、物力的配置与保证等方面予以推敲,斟酌,就需要老师建立人本化的管理机制:科学、民主。参考文献:

《河南教育》

《郑州教研》

下载师本研究与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英语专业示范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师本研究与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英语专业示范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随时充实新知识并鼓励自我成长,加快自身知识的新陈代谢,使自......

    浅谈高校体育专业教师课堂教学监控能力的研究论文(定稿)

    [论文摘要]教学监控能力是当代高校体育专业教师应具有的核心素质,运用教学监控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探讨了体育专业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结果发现:高校体......

    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站发展与创新研究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网站 求职招聘 就业短信 就业微博【论文摘要】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引发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自2003年6月13日“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会计论文网站从阐述毕业论文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入手,对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

    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工作总结

    专业成长成就不变的美丽 ——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工作汇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可见教师的专业水平......

    高中化学论文:名教师工作室与教师专业发展

    名教师工作室与教师专业发展 没有经过考证,在笔者很狭窄的认识中,“工作室”这种研究方式应该源于科研起步早,水平高的西方国家,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融创意、策划、设计、制作、......

    英语师德与教师专业发展有感(精选五篇)

    英语师德与教师专业发展有感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一个挑战。新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教师日志与教师发展研究

    教师日志与教师发展研究摘要:教学日志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对教学日志产生的概念、内涵及产生的背景、教学日志的基本内容及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