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手段和方法途径和方向
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手段和方法途径和方向
一、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学校管理队伍
1、实行灵活的中小学干部流动机制
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为指导,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干部聘用机制。2006年,在对校长干部队伍进行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实施大刀阔斧的校长轮岗交流工作。全区10个学校的11名校长在岗位上进行了任职交流,选拔了7名年轻的干部教师担任校长职务,有5名校长由于工作绩效原因被降级任用,其中有3名正校级和2名副校级因群众公认度太低等原因被降为副校级和普通老师。现在我区已基本没有校长在同一学校同一职位任职6年以上的现象。
2、以名校长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积极组织校长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投入专项资金,选派年轻校长到市外名校挂职培训。近六年来,已有十余名青年校长接受此项培训到上海、杭州等地挂职锻炼。积极推荐年轻校长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名校长带徒活动,目前已经有两名年轻校长参加市名校长带徒学习。充分利用已有的名校长资源,启动区名校长带徒活动,6位市名校长作为导师开展带徒。第一期带徒活动从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为期两年,采用个别指导与大组活动结合,全面指导与专题讲解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校级干部治校能力和管理水平。于2008 1
年启动区首批名校长评选活动,评选出中心小学的王定波校长为区首批名校长。
3、大力引进教育管理人才
2008年,在大市范围内公开引进3名市名校长,分别在三江中学、洪塘中学、慈城中学(筹)三所初中担任校长职务,解决初中教育相对薄弱的瓶颈问题。
受聘的名校长可以享受安家费20万元,除工资、奖金以外,每年考核合格后分别再给予政府津贴5万元。每年投入10万元经费为市级名校长(名教师)建立工作室,通过制订相关活动制度,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充分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引领作用。
4、加强校级干部的管理和培训
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大学等高校资源,开展校级干部教育管理学习和培训。每年暑假都要组织全区校长、书记、科室长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以专家讲座、自主发言、讨论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同时,组织校长书记到省内著名中小学校参观访问。积极推荐学校校长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台湾等地考察和学习。
二、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学校教师队伍
1、实施教师评聘分离,职称评审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
2003年,区教育局在全区首先实行评聘分离制度,出台《区教职工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意见》,严格控制各校中级以上职务聘任比例,并对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实行一年一聘。在2006年,有10名教
师实行高职低聘,近60名具备资格的中、高级教师待聘。
教师职称评定以“重教育实绩、重教育能力,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可上可不上的不上”三条原则为导向,严格按照职称评定的程序和制度进行。根据职评精神,农村教师职评通过率不得低于城区教师,在最重要的终评委评审环节,将城区组、农村组及区内民办学校教师区别对待,确保职称评审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的政策。目前。我区小学教师中级职称的城乡均衡度指数达到全市最高点。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2、组织开展初中教师“师生同考”活动
于2006年和2007年组织开展两次初中教师“师生同考”活动。在对学校校长及普通教师做了大量访谈和问卷的基础上,安排区内所有任初
一、初二的教师在初中毕业生中考的同时,举行“师生同考”活动。此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考试让教师感受了考试气氛和考试心理,同时对教师把握教学重难点,提升业务能力也有较大帮助。
3、开展农村骨干教师评选活动
为加快我区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建设,留住农村学校优秀教师,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我区出台了《关于评选区农村初中骨干教师的通知》,开展区农村初中骨干教师评选活动。评选对象为庄桥中学、洪塘中学、慈湖书院、修人学校、妙山中学五所农村初中,在农村中学教学一线工作3年以上的教师。农村初中骨干教师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一年,获得称号的教师将承担起提升我区农村初中教学质量的重任,同时他们也将享受每人每月300元的骨干津贴。2009年,我区将农村骨干的享受津贴由每月300元提高到500元。
4、鼓励教师到农村支教和送教
为达到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区教育局积极创造条件,以农村教师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鼓励和引导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送教,并对支教教师予以政策上的倾向和经济上的补助,以此推动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另外,我局出台农村校长特殊津贴、交通补贴等政策,鼓励和引进城区优秀校长到农村学校任教。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支教的教师每年补助0.6万元。
5、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加强名师的考核和管理
制订出台了《关于促进区名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每位名师指定指导2名以上本校外青年教师,指定联络1至2所学校,每周安排半天以上时间到联络学校,手把手地教导年轻教师如何上好课、如何备好课、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也要求名教师在联络的学校每年开设一到两场讲座,和学校教师举行一到两场座谈会。区教育局对名教师实行年度考核制,考核结果分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种,以进一步提高名师的工作积极性。从2007年开始,区教育局为区名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方便名教师的教育教研。在教学任务上,为名教师的教研活动留出一定时间,同时,积极为名教师的培训、交流、考察等工作创造条件。2008年底,启动了区名教师带徒活动。带徒活动为期两年,名师带徒活动推出的导师为区15位省特级教师和市名教师。带徒活动将充分发挥区名教师的资源优势,在育改革、教育科研、教师培养等方面推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6、开展三个“十佳”教师评选活动
2008年教师节期间,在全区党员教师中开展三个“十佳”教师评选活动,评选出区“十佳师德”模范,“十佳德育标兵”和“首批名班主任”三个十佳教师,以先进教师为榜样,推进广大教师不断学习进取。教师节的表彰大会上,区四套班子成员对这三十位先进教师予以颁奖。
7、推出关爱教师健康相关举措
实施教师健康“三个一”工程。具体是指,规定每位教师每天要有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每天为每位教师免费提供一盒牛奶;每位教师都要阅读一本图书。通过实施推进健康“三个一”工程,促进教师养成健康有益的生活习惯,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从事教育工作。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在有条件的学校设立书吧、咖啡吧、教书休息室等教师休闲场所,教育局对建立活动室的学校给予3万元的补助。同时,还在学校里设立心理咨询室,聘请心理老师,帮助某些党员教师解决心理困扰。2008年开展了教师健身项目比赛。全区39所学校的1200多名教师参加比赛,参加人数占全区1500名专任教师的80%以上。
第二篇: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措施、途径和方法
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途径和方法
一、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农村的教育问题一直很薄弱,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而言有:
1、一是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方面,农村教师相比城区学校教师观念陈旧,教学能力差,整体素质较低,专业化水平不高。农村教师队伍起点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反差较大。经过多年来的小教大专自学考试培训,现在虽然没有民办教师,但是五十岁以上的教师基本上是民办转正、自学考试,获得的合格学历。这部分教师很难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尤其是对现在先进的教学设施很难掌握,优越的教育教学资源就自然闲置起来。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由于教师的流动,加上所学非所教的人极多,有些教师只能是拔高使用,如:我校近几年上级给派了若干名年轻教师,学历都是本科,但是他们都是“特长生”。20多名教师中只有两名教师是专业教师,造成了教师基础知识薄弱。学音、体、美、舞蹈的教师所学非所教,都安排了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为了开全课程,这些老师只能兼任其他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时真是一句空话。
2、一是优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由于存在着学校之间的差别,城乡之间的差别,优质教育资源流动频繁。分配到乡镇工作的青年教师,工作上刚有起色,才想得心应手,算是有“能耐”,就被补充城市教师考入城市学校。有的是学校刚刚培育出来的骨干教师,就被挖走。导致学校年年培养骨干,年年没有骨干。二是教师流动不合理。城区抢夺乡镇的教师资源。看一看,算一算,乡镇、城区的师生比,就不难知道这个原因了。乡镇上60岁的教师还抱着课本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在城区学校可能没有。三是乡镇教师缺编,我校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530多人,教职工(包括门卫)共27人,音、体、美专任老师没有,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与落实。
3、男教师比例过低。学校女教师比例过高会影响孩子性格、气质的养成,最明显的表现为男孩子缺少“阳刚之气”。另外男女比例悬殊不便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展开,如夜间值班、学校零活等。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途径和方法
1、加强城乡交流。选派农村优秀教师到城区学校开眼界、学技术,实现城乡互动。
2、健全管理机制,保障乡镇师资力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向农村倾斜,保证农村学校教学编制的基本要求。
3、健全培训制度,调整农村学科结构,对所学非所教的教师,由各级定期培训,考试认证培养培训结果。
4、落实城乡交流互动制。应该有一套完善的城乡教师交流互动制度,相互学习也好,体验生活也罢,总之,让城区的教师也知道,在农村任教与在城区有何不一样。我这里有一名来支教的老师,任教数学兼班主任及其他科目,一周下来需上28节课,城区学校不可能有这种情况。
5、加大政策、资金投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乡镇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从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应越高。如:教师评职称、晋级方面适当提高农村教师职称岗位比例,为他们创造机会。
农村教师虽然有乡镇交通补贴,但是年轻教师只要有机会能进城区则一定不会留在农村任教。什么时候城区的教师想办法来农村任教,这才说明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会遵循一个良好的途径发展。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途径与手段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方向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农业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单个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而是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联结起来,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按照国际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创出自己的品牌;有利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全面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产业化经营项目管理和资金安排的原则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以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为指导,突出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按“五个统筹”的要求,科学规划,精心布局;
“规模开发,产业化经营”——以“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连片开发、规模经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依靠科技,注重效益”——以科技为支撑,加大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力度,增强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完善竞争立项等市场机制,实现择优选项,提高产业化经营项目质量;
“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以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任务为依据,优化资源配置,适当提高沿海经济较发达、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等地区的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资金比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保证其它地区必要的投入力度,实现共同发展;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以农业主产区和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突出扶持优势主导产业,同时,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要求,突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兼顾对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作用较大的中小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集中投入,不留缺口”——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严格选项,宁缺勿滥,同时,科学确定项目投入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保证项目需要,建设一个、成功一个、发挥效益一个;
“奖优罚劣,激励竞争”——以创新投入和管理机制为切入点,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完善奖惩政策,打破基数,克服平均主义,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分类设置
1.种植养殖基地项目:主要扶持建设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发展畜牧水产养殖等。
2.农产品加工项目:主要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粮油、果蔬、畜禽等主要农副产品加工能力。
3.流通设施项目:主要扶持建设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市场流通设施。
三、农业产业化实现途径分析
1、因地制宜、因地区特点不同,选择不同的途径
我国幅源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各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与社会资源都存在极大的地方差异。因此,农业产业化的途径选择不应是千篇一律的。
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业,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是农业发展的自然基础,也是产业化形成规模效益的前提。当地资源是客观存在的。资源既包括一切为人类所需的自然物,也包括以人类劳动产品形式出现的一切有用物,还包括无形的资产。区域开发就是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经过区域内的比较分析和综合论证,从当地资源、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民文化素质出发,坚持统筹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从优化资源配置入手,大刀阔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好市场空间大、资源后备优、经济效益高的产品作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
例如,湖北省京山县地处江汉平原北部的丘陵地带,俗称“七山一水二分田”。自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生态农业”计划以来,京山县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兴建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这些商品基地在全县16个乡镇已经形成了区域特色,构成了四大产业区。即以林牧特生产为主的山地产业区;以棉花、食用菌为主的平原产业区;以蔬菜生产、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城郊产业区,北京郊区也根据资源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区域性的主导产业。在大兴建设西瓜、甜瓜生产基地;在怀柔建设板栗、杏仁生产基地;在平谷建设大桃生产基地;在房山、门头沟建设绒山羊生产基地;在顺义建设100万头规模生产基地,同时发展专业乡、专业村,搞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多乡一业。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新格局,体现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2、从市场出发,形成贸工农一体化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引导生产。任何一种产品生产或产业形成后,没有市场就实现不了价值,达不到价值的增值目的。市场对农业生产具有巨大的牵动作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建设好市场,发挥市场集散、流转、辐射功能是推动农业向深层开发,形成规模优势的必要条件,也是产业化的具体内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者、农副产品经营者与其他有关广大贩行为主体通过某种方式结成的贸工农一体化组织,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它通过改善农产品流转的运作机制、运作动力、协调方式,构建效率高、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有利于推动农产品经营各环节加强管理、提高经营的科学性,并形成有效的经营动力与压力,激发各环节内在功能改头号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农产品经营的综合效益。
正确选择,从市场出发,确立主导产业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项目,必须坚持和把握以下几项原则。一是根据社会需求导向。社会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最大最直接动力,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则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产业能不能迅速形成并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其产品的市场前景和市场占有的能力。因此,国内外的市场需求是确定主导产业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项目的重要前提和最高准则。我们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国内外市场需求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和预测,按照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趋势,调整产业结构,选择和确立贸工农一体化项目,开发优势产品,防止盲目选择和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二是资源优势原则。发挥资源优势是发展区域经济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这里的关键是对优势把握得准确不准确。没有市场前景,再好的优势也无法形成产业;具有市场前景而没有规模开发价值也难以形成产业;既有市场前景,也有规模开发的优势和开发这种资源所必须的生产要素的聚集手段。例如承德市,作为河北省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充分发挥气候、地理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推进种子产业化进程。经过11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形成拥有2.67万公顷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和10万个制种农户,中国最大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先锋公司的第二大种子产业集团---河北承德长城种子公司已累计生产农作物种子3.2亿公斤,创经济效益1.3亿元,为农民增收7730万元。
3、运用市场机制,培养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龙头企业的带动。目前,农业龙头企业不仅数量少、综合功能差,而且布局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因此,必须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发燕尾服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来抓。坚持积极引导、大力扶持、放手发展、不断提高的方针。组建龙头企业,还必须运用市场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优化配置、集约经营、规模发展、降低成本”的思路,以拥有主导产品、名牌产品且经济技术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为核心企业,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以合同契约为载体,把相关的企业联合起来,最终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
从各地成功经验来看,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要按照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相对集中发展,形成规模经济的原则,应做到以下工作:
(1)、积极鼓励创办龙头企业。对具备一定开发农副产品的能力,并能组织加工销售,开展服务的国有、集体、个体、私营企业均应给予鼓励和扶持,使其发展成为龙头企业。要鼓励和引导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或经营对象的大中型企业,利用自身的实力和业已形成的农业开发能力担当龙头企业,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作为第二次创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来抓。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合资企业,要利用其对外贸易的特点尽快形成龙头企业。
(2)、支持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引进先进设备,增强加工能力,尤其是精深加工能力。在发达国家,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包装、销售都已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和高档化转变,从而极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尤其是农产品的深加工更使产品的价值成倍增长。据有关资料表明,粮食初加工更使产品的价值成倍增长。据有关资料表明,粮食初加工可增值20%-100%,生产食品则可达到1-10倍;棉花初加工可增值80%,如算到白胚布,可增值3倍;生猪初加工可增值30%-50%,精加工可增值1倍以上;蔬菜加工可增值2-4倍;水产品加工可增值1倍以上。我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工能力明显不足,包装落后,销售渠道不畅,从而使农产品本该有的价值部分不能实现,若能实现这部分利润,农业产业的成本利润率就会成倍增长。这应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提高龙头企业的营销能力。树立名牌形象,提高产品质量和完善销售服务,寻找并发挥自身的市场优势,对一个龙头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各地经验证明,培养好、用好一个能人,比如出色的销售人员,往往能盘活一个龙头企业,带活一个产业,因此,要十分注重发现、培养、启用这种营销人才,加快龙头企业的建设。建立健全销售体系,从扩展专业化流通载体出发,大力发展为龙头企业服务的专业市场和外埠窗口,组织流通大军,多层次、多渠道搞好产品流通。
(4)、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要建立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至少要靠合同来取代外部市场的一系列一次交易,作为利益调节机制和连接纽带,以此来实现外部市场交易内部化和经营一体化。还可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一种资产关系作为连接纽带和利益调节机制。从事初级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可以向龙头企业投资入股,成为从事农产品加工和运销龙头企业的股东,这样,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除了合同关系这一纽带之外,又增加了一层资产关系纽带,从而加强了产业化经营的紧密性和稳定性。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实现形式
1、专业市场+农户
2、龙头企业+农户
3、中介组织+农户
4、专业合作社+农户
5、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作为产业化的实现形式和配置手段,是指在农业产业组织系统内,各参与主体之间相互联结和影响所构成的一种一体化组织形态。目前,比较成熟的组织模式主要有四种:
1.“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农户”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其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但其核心是以一个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公司为龙头,以分散的农户生产为基地,利用合同形式把农户生产与公司加工、销售联结起来。公司与农户的财产各自独立所有,完全分割,相应地对财产的管理也互不参与、互不干涉。对公司来说,对内(对农户)、对外(对市场)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与农户联结的唯一目的是获得比较稳定的原料市场,降低购进成本。
2.合作社模式。合作社是在家庭经营基础上,按照合作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合作社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作为龙头的合作社是由农民创办的,与农民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作社对外 是盈利性经济实体,对内 是非盈利性服务组织,合作社的盈利在合作社成员间进行分配,其具体做法是合作社根据交易额大小把盈利返还于农户。
3.商品基地带动型模式。这种模式把开发资源与建设商品基地结合起来, 开发一片山水, 建成一个商品基地, 培植一个拳头产品, 兴办一个骨干企业, 推进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和规模经营, 使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
4.“纵向一体化”模式。由单一的一个企业组织完成产业化经营各环节的投资运行,所有权属一体化的企业。这种模式主要由大的企业或公司直接介入市场,从事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并将农业生产同产品加工、贮运、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生产与供应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经济体系。
六、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龙头组织机制。即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利益联结吸引众多的小农户(专业户)加盟,形成庞大的产业群。所以,作为龙头企业,一方面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另一方面又要强化与众多农户的联结,构建企业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要求是既要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又要有利于利益共同体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的原则一是要确保产业群体内部各方面都有利可图,以增强凝聚力;二是在初创阶段,利益分配应适当向龙头企业倾斜,以增强龙头企业的经济实力,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要适当向农户倾斜,保证利益共享,真正发挥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三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积极构建多层次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3.合同约束机制。公司和农户之间是一种互为市场的关系,需要借助合同契约的形式加以确定,以明确各方面的经济责任和义务。
4.矛盾协调机制。在产业化群体中,公司和农户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需要在公司和农户之间有一个中介组织来协调二者关系,解决二者纠纷。
5.风险共担机制。产业群体中坚持“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原则,鼓励农户参与企业股份,使农户与公司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第四篇: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进行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人民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第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总之,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进行教师道德修养,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
1、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由于教师工作的艰辛、繁重、复杂,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会出现反复或曲折,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对于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在道德实践中出现的违背教师道德的言论和行为。正确解决方法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2、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综上所述,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一项根本内容,教师应该通过上述途径和方法,积极地进行道德修养,在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主要地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就能够成为具有良好教师道德修养的教师。
第五篇:宣传途径及方法
宣传途径及方法
1、在人群流动多的地方摆放桌子,拉条幅做宣传。
2、飞信:自己和朋友的飞信都可以群发信息。
3、网站:各大免费网站,如:赶集网,58同城等等。
4、在学校划分区域做宣传:找几个朋友分区域宣传、或者自己今天去那个系,明天去哪个系做宣传。
5、在论坛上宣传:多注册几个论坛,每天在上面发布。如果不是本校学生,可以看看这个区域代理的联系方式,转介绍给他们。
6、先从宿舍和班级开始宣传,首先让大家知道你是做什么的。
7、找学生会或勤工助学部,寻找有意向的人群做会事半功倍。
8、Q号:自己的QQ上,个性设置。本校或朋友的QQ上都可以。
9、考察同行是怎么做的,对比双方的优、劣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能力的话就拉过来,或者合作。
10、在楼道或宿舍贴宣传页,注明自己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11、写日志上传上厂家的资料、图片、或 网站。
12、给学校或附近经常做兼职的朋友宣传、讲解。
13、良好的心态注定人生的成败,年轻就是我们的资本,好好去折腾一番吧,天道注定是垂青于于那些敢想、敢做、敢付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