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教师风度的培养
教师风度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及社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外在表现,是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操的反映。教师优美高雅风度的养成,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要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修养。思想情操修养是教师完美形象的内在原因,也是根本原因。心灵美是风度的“灵魂”,外在风度是一个人德行的自然流
露。一个光明磊落、心地善良、正直诚实的人,其风度自然是庄重、大方、优雅、从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德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献身教育,那么他在教育过程中自然是谈吐从容、文雅不粗俗、衣着整洁得体不奇异、举止优雅、大方而不轻浮。
忠诚事业、献身教育就要不惧辛苦、不计得失。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长期性和繁重性,决定了教师不得不经常突破空间和时间界限来工作,花费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他的劳动和由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偿是难以相等的。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吕型伟曾根据自己的经验谈出了深刻的体会,“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献身,就是不能顾及个人的利害得失。
其次,要孜孜以求,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文化知识。知识是师生双方心灵交汇的载体,联结精神世界的纽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职业本身就督促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钻研学问、不断求知看作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修养。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师对待学问,要“学而不厌”。荀子则认为,当一个教师必须具备“博习”精神。教师要教给学生丰富的有用的科学知识,自己必须具有真才实学,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本领。上海杨浦中学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却永远不能原谅教师的无知。”
教师从教之日,便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操作技能技巧,更要求教师具备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一名好教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这是新时代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中国教育报》
第二篇:教师仪表、风度等形象设计
如何塑造和提升信息技术教师形象
从一名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一下子转型到教书育人的教师形象,有很多方面的不适应,在干一行像一行的思想影响下,不得不想方设法转变形象,在实际生活中形象的重要性于我感触颇深。
年轻教师经常给人一种大小孩的感觉,以致于很多重要教育活动学校领导都觉得他们难以胜任,白白错失许多难得的机会。这很重要一个方面是年轻教师的衣着打扮仍保留有学生时代的气息,待人接物方面有时让人觉得不够沉稳、易冲动。
而对于学生来说,年轻教师让他们觉得像大哥哥、大姐姐,平时较易打成一片,相处起来相对来说就易少了份师道尊严,真正要管起来,学生就易不当回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学生获取资讯和接受影响的的渠道越来越多,个性化问题非常突出,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好印象的教师,学生听他的课会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不仅教学效果良好,而且学生也非常愿听他的教导,育人效果也好,反之,学生听课就会心不在焉,左顾右盼,甚至对教师的教导不屑一顾,导致育人效果低下。
现代教师职业已作为一个专业而存在,它跟其他职业一样非常注重专业性和员工的综合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许多传统的知识都受到强烈的冲击,那么传统知识与新发展知识的整合变得越来越迫切,特别是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折旧率更高,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新课标出来了,它对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我们教师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则在不断接受新知识的同时,注意与原有知识结果的结合,充分运用各种科技手段来改善我们的教学。
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常人看来理应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识,与时代脉搏相贴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己应努力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关注科学技术这个领域的相关新闻和技术,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时,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是学生,在授课过程中也很关键的要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鉴于目前情况下学生个性多元化特点,我们也不得不多钻研教法好让平时日常教学中与学生更加帖近。而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在学校这个环境下,我们也应非常注重团结协作,与其他教师多交流,一方面可以多吸取不同的资询,实验信息共享,互惠互利,另一主面也可学习别人管理学生的成功经验等。
在对待学生方面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我们信息技术老师传统的教法主要是先演示然后给学生操作的机会,而在新教法的影响下,我们则更多的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讨论式教学,研究性教学也成为值得推崇的教法。那么这种新教法的影响下,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就应摆脱原来那种枯燥乏味的教授方法,那么我们平时也应注意在谈吐和修养方面进行修炼。修炼语言表达艺术,提高课堂授课的艺术性。培养自己说话的节奏性和抑扬顿挫,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更有感情,更富有感染力,好的语言表达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也让自己显得更有修养。那么这不是一个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多观察和借鉴有这方面特长的老师,或平时多参加课外辅导,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平时注意多加时间给自己练习。
我们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经常要与学生进行心灵接触,而学生性格各异,在平常教学中会有很多不同的状况出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良好的管理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足够的吸收力,很重要一点是人格魅力,让学生受我们人格的影响,从心底尊重你,这样更易于开展我们的教学.那么我们平时就应该培养自己的良好师德。那么这首先我们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忠于职守,从这点出发那么我们就会更易投入自己的工作。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思想的传播者。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导师 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具有特殊地位。教师思想境界、信仰、道德情操及知识渊博、造诣高深、德高望重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越大。一些优秀教师字所以成为学生效仿的“人师”是与他们善于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分不开的。
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主要是处理好师生关系,尊师爱生就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原则。尊师是对学生的道德要求,爱生则是对教师的道德要求。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素质修养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道德的具体体现。一个教师能用“爱生命”、“爱才如命”的思想感情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才是教师高尚无私心灵的体现。热爱学生,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要认真备课,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地系统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意知识的更新,吸取新的科学成果,淘汰落后、老化的内容。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思想上的毛病及时指出,设法帮其改正,防微杜渐。
教师热爱学生,是热爱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而不是以个人好恶、家庭状况、成绩好坏、智力高低来区分学生,亲一些人,疏一些人。但是,在实现生活中,有不少教师对肯听话、学习成绩好、品貌好的学生比较偏爱,对喜欢顶撞、成绩差、品貌有缺点的学生态度冷漠。这些是不符合师德要求的。教师要全面地关心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对“差生”,不仅不能嫌弃和歧视,而且更应该备加爱护,对他们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只要对他们施之以爱,他们也是能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
另一方面,当今社会是一个注重包装的社会,一个人的衣着打扮,外在表现,深深的影响着周遭对我们的看法,由于我们职业本身的特殊性,我们平时应衣着朴素、大方,整洁得体,体现出教师的气质、修养、表现出教师的内在素质,又要体现出和谐、大方、淡雅、庄重、高雅,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仪表举止方面应注意稳重端庄,稳重就是举止得体、庄重潇洒、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坐、站、行都要有可供学生效仿的好的举止,坐有坐样,站有站样,体态活泼而不失端庄。面对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学生,教师举止应严加规范,要特别注意举动不可轻浮,说笑不能放肆,作风不可散漫,行为不可粗俗,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装腔作势,大发威严,无论在任何情况和场合下,都应沉着、冷静、谨慎、有条不紊,从容不迫。以稳重的举止、端庄的仪容、大方的体态,给学生以严肃、稳重、亲切的精神威慑力,提高身教的效果,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形象,取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教师的主要劳动手段是语言,在语言风度上应表现出和气、文雅、谦逊、温和而有礼貌,不讲粗话、脏话,不强词夺理、恶语伤人。同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规范,做到精炼、准确、科学、生动。无论出口成诵,富于文采、爽朗明快、朴实无华,还是幽默风趣,谈笑风生,善打比方、生动简洁,都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要摒弃语言中的冷漠、娇横、空洞和庸俗。同时,避免用任何不容商量的要求或命令的语气。
我们教师应像富有滋润效果的活水,起到沟通协调融化的效果,同时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那么就应从今天开始努力塑造和提升自己的形象。
第三篇: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新疆鄯善县育才学校
岳永杰
说起学生的创造力,有些老师可能不以为然,认为学生尚且懂事不多,谈何创造?其实不然!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对学生而言,凡是他们原先不会的,而现在会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别人没想到的,而学生想到了,就是创造。
培养学生创造力,就是善待学生的一生。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是他们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表现,老师应重视学生的行为表现,善加引导,从而促使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展。
老师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时,需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和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创造的欲望、创造的兴趣和创造的能力。
下面,我来谈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两种重要途径: 创造性思维练习和创造性艺术活动
一、提供适当的创造性思维练习和创造性艺术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过程包含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这两种思维形式。发散思维,指从多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寻找多样性解决问题方案的思维;集中思维,是通过逻辑分析,按问题解决的要求筛选出一种最优化解决方案的思维。
1、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1)、一形多物的扩散。请学生尽可能说出同一种形状的物品,如圆形的东西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有那些等等。
(2)、一物多形的扩散。请学生敞开思路,说出同一物品尽可能多的用途,如水有什么用、绳子有什么用等等。
(3)、一因多果的扩散。提出一种假设,请学生说出其结果,带学生玩“如果······,将会发生······”的游戏。例:如果你会飞,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将会发生什么等等。
(4)、一物多变的扩散。让学生把东西变换一下,他们会更喜欢去思考。如:什么东西小一点更好看;什么东西跑快一点更有意思等等。
(5)、一题多法的扩散。设计一些具有发散思维的趣题,让学生思考。如:请学生想出十种以上对天上云朵的比喻;设想如果地球上最后一滴水用完后,将是一种什么情景等等。
2、集中思维的训练方法
(1)、归类法。在向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将具有相似点问题进行对比要求学生分类。
(2)、排除法。找出多个事物中不同类的一个。即把异类物排除在其他同类东西之外。
(3)、类比推理法。用图形、数学、词语等情况排列的规律性变化。(4)、下定义法。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下定义。
这些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水平,包含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面的思维能力。这种分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会共同推动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
二、开展创造性艺术活动
文学、音乐、美术都属创造性艺术活动。这其中,创造想象尤其突出,而创造想象正是创造思维的支柱。
1、文学与学生创造想象的培养。引导学生参加文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极好机会,在聆听老师讲的要求时,学生更需要调动想象,在脑海里再现故事所展示的图景。在老师要求编构故事时,学生更需要张开想象的翅膀,按照提供的故事线索用语言来表达故事的图景,编得越多越离奇越好。
2、音乐与学生创造想象的培养。通过音乐、舞蹈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在活动课或平时,随意播放中外名曲或儿童歌曲,让学生想象乐曲表达的意境,并随音乐舞蹈。
3、美术与学生创造想象的培养。给学生各类几何图形,请他们添加上几笔成为一些形象,让学生听音乐、绘画表现他们的感受。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即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学生能够自由、灵活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等,作为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师,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学生的潜在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第四篇:民国风度读后感
民国风度读后感
民国过去很久了,民国中的那些响当当的人物,也都基本上离开了我们。但是民国的历史却让我们无法忘记,那是一个经济和政治上一塌糊涂的年代,却又在文化教育思想学术上取得了炫目的辉煌。即便是现在,几乎在每个领域中,都可以在民国中找到让我们敬仰的名字,那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不要说大师即便是贩夫走卒,也有数不清的故事。随着时间的远去,民国中的人物不但没有让我们忘记,反而让我们感觉越来越高大。中国历史上,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可以和先秦“百家争鸣”相媲美的时代的话,那么答案一定是民国。原因无它,只因为这两个时代都是思想大解放、人性大解放的时代,正因为这种“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的时代特质,在这两个历史阶段,中华民族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创造力均出现了让世界惊羡的“井喷”现象,也由此奠定了中国的品格。遗憾的是,虽然民国那些人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曾经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叹不已。
什么是民国风度,其实那个年月的人,有各种各样的风度,书里面提到的每个人,都是很有个性很有性格的又风度的人。这些人随便拿出来一个,就会让你侧目,你会找出很多他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我想这是因为那个年代,因为乱,所以具有了一个好处,就是自由,无论你是留辫子穿长袍,还是穿西服打领带,都会有人反对,同时也都会有人支持和赞美。于是各种文化无论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使劲发展,让你看得目不暇接,这就是民国的魅力所在吧。
今天读徐百柯所著《民国风度》,见识了那个时代众多专家学者和科学家,比较他们追求真理的执着、热情、风骨尤为感慨,也许那个时代的学者更有书生气而少有铜臭气,也许那个时代的学者更有钻研精神而少有投机取巧,民国时期的那些学者,有着与今天的学者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在全然不失风骨、风趣和风雅,内心都坚守着一个“人”字和一个“士”字,虽性格特立独行而不失硬朗,却又都懂得生活的乐趣着实好玩得有趣。
虽然民国的那些人物,以前也多少了解一些,至少也混个耳熟,但是也仅仅是一些模糊的印象,要是较真起来,还很难说准确了。在这本书里,却把这些人物几乎一网打尽,一个一个娓娓道来。如果说有人缺席,那么就是缺少了两种人,一种是军人,一种是政治家,也许是这两类人太敏感,很多问题现在还不好说吧。总之书里面的人物都是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明星。
《民国风度》最佳专栏——“钩沉”结集,其专栏主笔徐百柯从故纸堆里或人们的记忆中,钩起79个人物。这些人物有些是我们些许熟识的,还有一些人物,徐百柯如果不写,恐怕将会被时间或时代彻底湮没与忘记。《民国风度》以独立的判断和诗一般低徊的笔触,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感。
徐百柯的《民国风度》以钩沉的方式,通过追忆梅贻琦、张伯苓、马相伯、许崇清等早已成为中国名校名片的一校之长,李济、叶企孙、丁文江、何廉等基础学科在中国的奠基者,张季莺、胡政之、张元济、王云
五、徐伯昕等行业前辈,赵元任、张申府、卢作孚、曹聚仁、周太玄、丁西林等既可以叫天才的奇人,也可以叫奇人的天才,还有黄远生、方大曾、王小亭等不应被忘记但事实上已经被遗忘的人物。追忆民国那些人,让我们感受到一代大师们的风骨与才华,感受到独特的民国风度与民国精神。与《民国那些人》相比,本书无论是序言中杜涌涛的《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还是钱理群的《谈谈“民国那些人”》;无论是延伸阅读的《大学氛围不存,大学精神焉附》和《过去的中学》,还是作为后记的《对抗断裂、遮蔽与遗忘》,这些新增的内容与“民国那些人”相得益彰,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民国精神。钱理群在《谈谈“民国那些人”》的演讲中,将民国精神总结为“有所担待,独立精神,自由精神、创造精神”。其实,从逻辑上进一步分析的话,有所担待和创造精神应该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必然结果,而“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是任何一个有活力、有魅力、有创造力的时代所共有的特征。无论是先秦时期中国的“百家争鸣”,还是中世纪后欧洲的“文艺复兴”,无论是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还是中国的民国时代,可以说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唯一不同的是,不同的时代背景,其历史使命有所不同而已。这不是宣扬什么“普世价值”,而是因为只有自由成为一种天赋的人权,人们才会放开的去思考,去创造,只有自由成为一种被普遍崇尚的精神,生活在这个自由国度里的人们才会发自内心的去爱国;只有真正的人格独立,人才能成为有非凡创造力的智慧动物,而不是沦为权力和金钱的奴隶,只有人格独立成为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一个民族才能避免衰败甚至被淘汰的厄运。民国几十年,战火纷飞,满目疮痍,可偏偏又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唯一的解释就是民国特定的历史环境加上“独立人格、自由精神”这一普遍的价值所形成的“民国精神”所致。
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总而言之,是一批不失“硬朗”,而又“好玩”、“有趣”的人。他们是故去的名校校长,文章报国的报人,埋头学问、以学术报国为天职的知识分子,以及在世界面前代表中国的外交家、金融界的精英、马上赋诗的将军„„他们是梅贻琦、蒋南翔、张季鸾、胡政之、刘文典、杨荫榆、陈西滢、梅汝璈、顾维钧、卢作孚、陈望道、蒋百里„„围绕着他们的一幕幕鲜为人知的传奇秩事,通过《民国风度》在历史零散与完整的记忆中生动再现。他们曾经的理想,他们的面容和言行,他们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在徐百柯的文字中一一复活„„。
能静下心来读书真是件美好的幸福的事情,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读书,特别喜欢在雨夜小阅,边听外面的雨声,边和书中的人物交流,我感觉好象自己就站在那些人的身边,看着事情的发生结束,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有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们的叹息,能清晰地看到他们流泪的双眼。我站在历史的边缘,我悲伤着他们的悲伤,幸福着他们的幸福„„。看了这本书,我真的很想说些什么,提笔又惭愧于自己的文笔不精,我想说但说不出来,我更怕言语间表达不清的情感会辱没这些前辈的风采,但是我真的被感动了,尤其是这样的一段话:
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相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 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汉不已。
“一抹背影,悠悠水长。斯人已逝,后人敬仰”。
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这让“民国热”再次升温。我们追忆民国那些人,重温民国历史,重拾民国精神是为了对抗因种种原因造成的断裂、遮蔽与遗忘,让“有所担待,独立精神,自由精神、创造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源泉。民国时期的中国知识青年,是那样地热情昂扬勇敢激进,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就产生在这个群体里面,今天这个群体中的先驱已经实现了理想执掌了政权,可是现代的知识青年们却没有了他们固有血性,我一直弄不明白,究竟是什么东西扼杀了他们的活力,阻断了他们当年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我觉得当今的大学生们,如果抽空看看这本书,会明白怎样求学、求索,会知道怎样做人、处事;如果官员抽空看看这本书,会明白什么是人才怎样使用人才和尊重人才。总之阅读此书,会觉得民国时中国学界群星璀璨,他们是中国文化传承东西的中坚,是中华民族厚重的脊梁。
第五篇:“失败者”的风度
“失败者”的风度
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题记
天,很沉。海,很黑。
四周一片苍茫,大海漫无边际,一艘穿越过世界尽头的船,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飘扬着一面虽饱经风霜、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面镌刻着龙一般闪闪发光的四个大字——永不言败。这就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给我的深深震撼。
是什么让一位老人用自己微微弯曲的臂膀撑起了一片蓝天?是什么让一个老人抛弃了黄昏、瘦弱的代名词,成为永远的硬汉?又是什么让我们在这个硬汉“丛生”的时代永远地向这个老人致敬?从物质上来说,老人搏斗了三天三夜的结果是失败了,但是从精神上、从人的自尊自信、从人勇于与命运做出竭尽全力的抗争来说,圣地亚哥胜利了!这位老硬汉面对艰难困苦时,仍然表现出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的'精神,即使失败了,也保持着人的尊严和勇气。“失败者”的风度,是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当今社会,有很多学生在怨天尤人,有很多白领在为利益奔波,但每当我们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每当漫漫长夜中我感觉不到生命的希望时,已经历了人间沧桑、残年时摇曳着的一盏风烛的老人,上演的那幕波澜壮阔的人鲨之战都会在我心头再现:狂风与暴雨,桅杆与闪电,巨浪与小船,老人与大白鲨,血腥与泡沫,紧握的鱼钗与闪烁着死亡的白色利齿……在我的脑海里翻腾、交织,组合成一个坚强的信念——战胜自我!学做“硬汉”!
翻开历史的篇章,跨越时间的界限,无论是古代今朝,还是国内海外,多少人的身躯上都镌刻这两个大字——硬汉。明有杨继盛弹劾严嵩,自刮腐肉三斤,断筋两条,仍曰:椒山自有胆,何必蚺蛇哉;外有贝多芬身患耳疾,却依旧创作不息,并说出“我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征服”的豪言壮语;今有骆有德为军洗尸,自洗亲生儿子,并又将二儿子送上战场;后有洪战辉致力慈善,孝子感动医生,为父治病,立志力所能及地帮助有需要的人……硬汉的永不言败不在于国界、年代、年龄。
人的一生无止境地追求,漫长而又艰难。面对人生的困难,我们应该像圣地亚哥那样:永不言败,不断挑战。因为,上天总是眷顾有奋斗精神的人。
合上书,闭上眼,脑海里一幅辽阔壮美的画面:天地间只有一条船,一个老人,一片浩瀚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