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学习汇报(发言稿)
参加“情智教育”主张研讨会暨“苏派”名师大讲坛活动的学习体会
新安小学孙化化2011年12月20日
各位领导、老师:
晚上好,12月7日、8日,学校安排宋冬萍老师和我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观摩“情智教育”主张研讨会暨“苏派”名师大讲坛活动。虽然活动只安排了短短的两天,但让我们却开了眼界,满载而归。
今天先向大家汇报在北小学习的感受,再给大家简单地介绍听到的几节课。
(一)北小印象
谈谈对北小的印象吧。第一次听说北小,是07年和樊春梅主任“现代与经典”的名师课堂观摩,孙双金校长上的《思乡组诗》,北小的学生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的朗读,入情入境,荡气回肠,朗读水平甚至要超过当时南师附小的学生。可能很多老师也听说过,无论在省城南京,还是在全省、全国,北京东路小学是一所老校、名校,2002年教育部长陈至立同志视察学校后评价:“北京东路小学是全国最好的小学之一。”200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视察学校后评价:“北京东路小学是全国素质教育的典范。”还有很多的光环、荣誉,也不需要我一一赘述。
听课之余在北小的校园走一走,感受名校的气息,也是一种感性的学习。北小的校园不算太大,但是安静、整洁,庭院式的校舍别具一格。五幢教学楼错落有致,由回廊联成一个整体。除了普通教室,多功能阶梯教室、风雨操场、多媒体计算机房、电视演播室、科学、音乐、舞蹈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我们一层楼一层楼地看,竟然发现他们有两个像样的科学教室,太奢侈了!下课时我和宋冬萍就纳闷:怎么下课了也没看见操场上热闹成什么样呀,原来每个年级只有6轨,一共才36个教学班,我们数了数,一年级也才四十几个学生,真是羡慕、妒嫉、恨。放学时间,没有我想象中的家长接小孩的人头攒动,原来学生是在校吃午饭的,所以早上安排四节课,下午不到四点就放学了。无论在走廊,还是在操场,碰到北小的学生,总是给你一个灿烂的笑容,甜甜的叫一声“老师好!”给人的感觉舒服、自然。走在北小校园,庭院深深,廊腰缦回,不时地,我们的目光被一块块铜牌、一幅幅照片牵引。内容很丰富,有学校获得的各项荣誉,有特级教师、名校长给学校的题词,还有全校所有教师给孩子们的寄语——每人一句话,还有孩子们的作品——书、画,我想,这就是北小为了让校园墙壁成为孩子们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奋发进取的重要信息源而精心设计营造的“壁间信息”吧。最吸引我眼球的是楼梯间斜着上去的墙面这么不起眼的地方,布臵的好书荐读,有绘本、有小说,大概分为“内容简介”、“推荐理由”,最后是推荐人及其家长的姓名,真是很用心。
虽然只待了两天,但我深深地感受到:做名校的校长和老师都很辛苦,你看这次的做课老师,语文上孙双金是校长,数学上陈静是书记,张齐华是副校长,看来他们是一天也没离开过课堂。比如写文章,他们开班子会议,要立教研“军令状”,孙校长先表态:我今年要在报刊发表文章20篇,接下来书记说:15篇,副校长、中层干部,一个个表态,然后记下来,年底对照考核,天哪,太吓人了。老师们也蛮苦,听讲座也有偷偷把教案带去写的,他们也是二次备课哦,还有把卷子带去改的,我偷看了一下,也是密密麻麻。在老师评述“我们眼中的孙双金校长”时,老师们纷纷“控诉”工作太忙,以致于学校专为老师设的健身房几乎闲臵。青年教师是怎么受“折磨”的呢?孙校长到你们听课听到一半,行,你下来,接下来的一半我来上,或者,听你上完了,我到隔壁班级同样的再上一节让你听。这就是磨课,这就是手把手地专业引领。不要以为老教师的日子能好到哪里去,他们学校曾搞过“老大上课,老二评课”,听这个名词根本听不懂,自创的,原来是每个备课组出一个人上课,谁上呢,按年龄排,老大上,老二评,老三老四做做课件,跑跑腿。我当时就想,怎么开展得了呢?果然,老教师跑到校长那儿请假了:孙校长,我身体不好。孙校长笑眯眯地回答:不要紧,今天身体不好明天上,这个月身体不好下个月上,反正这学期上完就行了。
(二)对这次活动的印象:不搞花架子,真实、上档次
活动安排表发下来一看,第一天除了孙双金一节课,其它都是沙龙、点评啥的,心里有些失望。以前出去学习,作为一线的老师,特别希望多听一些好课,一碰到讲座什么的,特别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讲座,头就有点大,有想逃的感觉。但这次,上午的报告安排到12:05分,肚子饿得咕咕叫,我们还是饶有兴趣地听到了最后。要知道,这次活动规模不大,但来的都是重量级的人物,许多人的名字只有在专业杂志上看见过——比如老一辈的周德藩、袁浩、朱家珑、成尚荣,还有中青代的苏州盛泽实验小学的薜法根校长等等。据我观察,几乎没有人像我这样捧着稿子读的,看着他们在台上引经据典,切中要害,侃侃而谈,赢得阵阵掌声,我觉得自己在一点一点地渺小下去。
给大家回放几个镜头吧:
1、现场感十足的沙龙活动:孙双金上完课后,安排了一个“孙双金和情智教育”的沙龙。参加沙龙活动的都是江苏省教育家培养对象团队的成员。本来我想,这种活动差不多是宣传学校、提高知名度的开放活动,请来的客人谁不会锦上添花呢?谁知沙龙主持人的第一问题就火药味十足,让台上的几位特级教师不得不绷紧了神经。原来在他课上最后的展示环节,有个选上台来的小孩因为创作的诗还是原来诗句的仿写,而老师更希望展示给大家看的是学生短时间内精彩纷呈的其他诗作,就直接给撵下去了,问大家这个做法妥不妥?在我们看来有点吹毛求疵,但其实这个画面传递给我的信息是:我们在评课、教研时,即使是名师大家也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一味唱赞歌可能也谈不上什么实效性。说到实效性,我想起他们的副校长讲的一个教研活动的例子,大家在平时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时,发现这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特别是在小组讨论时,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几乎大包大揽,其他孩子没有什么收获,怎么解决,好,今天的教研活动就专门讨论这个问题,有的说给每个小组里的成员编上号,在汇报的时候,就请每组的3号回答,有的说汇报时,可以就随机请一组,请每个成员说说自己的观点,有的说,小组讨论时,告诉孩子们,任何时候只能听到一个人的声音……
2、“土八路”和“正规军”的交锋
第二天三节语文课上完,有一个专家评述活动。薜法根评《大江保卫战》,说教师好像没有关注到语言的表达形式,比如短句、排比句……执教的朱志林老师接过话茬儿说:“我知道,您也上过这课,完整的课堂实录我也认真看过,但我不想这样上,我还做我自己。”我想,他敢这样说一是性格使然,二是北小平时宽松、民主的教研氛围的熏陶。因为朱志林是几年前孙校长从外地引进的优秀人才,他上课常常率性而为,别出心裁,孙校长说他是野路子,不入格,但几年磨练,终于完成了从“土八路”和“正规军”的转变。话音未落,陈所长立即
提出异议,不要完全否定“土八路”,“土八路”有“土八路”的长处,要给“土八路”一段时间成长,孙校长立即回应——对,从出格到入格,再出格更好!
观摩这样的评课,真带劲!
(三)简单介绍孙双金和他的情智教育
说了半天好像还没进入主题,本次研讨的主题:研讨孙双金校长情智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展示苏派名师的教学主张与课堂风采。
孙双金,南京市人大代表。全国特级语文教师,情智语文创始人,教育部首批推出的基础教育界20位教育家之一。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江苏省小学语文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实验小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江苏省课堂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基础教育专家”和“2007中国十大小语年度人物”光荣称号。他自成一派的“情智教育”在全国颇有影响。
1、柳斌同志2001年为北小师生的题词是“含育人情感,有教育智慧”。柳斌同志题词高瞻远瞩,站在21世纪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适时地提出了“情感”和“智慧”两大教育的重大话题。我们从柳斌同志两句题词中各取一个关键字,提出“情智教育”,可以说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
2、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三维目标:一维是“知识和技能”;二维是“过程和方法”;三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以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可以纳入“智慧教育”范畴,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纳入“情感教育”范畴,因此可以说“情智教育”与新课改理念不约而同,异曲同工。
3、“情智教育”着眼于教育的两大领域——情感领域和智慧领域,并且相互促进,和谐共生。人的发展要求情感和智慧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我们“情智教育”的最高理念就是“情智交融,和谐共生”。
4、当代教育呼唤两大精神:一是科学精神;二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智慧”问题,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情感”问题。“情智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下一代成为富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谐统一的大写的人。
5、“情智教育”是中西方文化的高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治文化”,它强调的是个“情”字,“士为知己者死”是代表性名言。西方文化的核心是“法治文化”,它强调的是个“智”字,“知识就是力量”是代表性名言。“情智教育”是融中西文化的精髓,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最终为我所用。
简介三节课(略)
《儿童诗》孙双金
《饮料课堂》朱萍
《哈利波特和我们》
出去学了一趟,恨不能把自己 的所见所闻所感一股脑地倒出来与大家分享,稿子是昨晚和今天中午匆忙整理好的,听起来比较乱,希望没有耽误大家的时间,谢谢!
第二篇:南京学习汇报
2011年7月14日,我们一行15人坐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培训,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当我得知假期学校将派骨干班主任前往南京,参加第六届中国班主任大会时,我渴望成为其中的一员,当得到通知,我荣幸地成为本次培训队伍中的一员时,我坚定信心,一定不辜负学校领导的期望,努力开创自己教育教学新的征程。这次班主任大会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对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心理状态调整、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教学工作规范和教法经验交流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动身之前学校校长专门召开会议,详细布置,强调本次培训的重要性,要求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学到本领。
我们全体人员,不顾一路的劳累,也无暇顾及南京美丽的风貌,下车后立刻投入到对会议的准备之中,对于大会的每一个流程安排我认真研究,做到有的放矢。会议开始之后,我积极参与,每一个专家讲座我都非常认真的聆听,工工整整的做了笔记。回忆这几天的学习过程,感觉收获颇大,下面就具体谈谈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班级管理:无为中大成。
田恒平: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材主编、教授。首先为我们做了题为:“班级管理:无为中大成”的报告。田教授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讲解班级管理的方式方法。田教授总结到:班级管理就是运用好制度文化。这就是“
1、做一个好人:把人格魅力彰显;
2、做一个实在人:把虚幻的工作做实;
3、做一个有性格的人:把平凡的工作做出特色;
4、做一个好人:懂得自重、懂得尊重、懂得进退;
5、做一个实在人:着眼大局、立足现实、放眼未来;
6、做一个有心人:注意积累、注意消化、注意创新。”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于各项制度的制定与落实,田教授说:“制度越少越好,表述越直越好,应用越巧越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记得住,理解到位,自觉遵守。在班级团队的打造方面,我们应该把握:“优秀生是核心,后进生是关键,中间生是基础”的理念,让后进生学会热爱生活,进而学会热爱学习;整合学生力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带着信仰上路,带着信念上路,带着信心上路。教育的舞台永远是学生的,让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让学生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
第二、家长学校的构建。
闵乐夫:从事中小学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40余年,是中国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和青春期教育专家。
闵教授的讲座,让我学到了很多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对社会的要求;良好的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德还会产生职业幸福感。正如陶行知所说的“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我想,作为一名教师,要向那些在教学岗位上辛勤工作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奉献的精神。教师是榜样,因为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不可估量的,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爱心,就像父母对待孩子百般呵护,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每个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第三、培训让我明白了,要随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适应自己的工作。在这一周的培训中,让我感到最有趣的就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郭立中教授所做的讲座。他带领我们了解了人的心理现象、教师自我情绪的调整、教师心态调整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师爱、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了解孩子优势潜能等。我们还了解了各种气质类型的表现和生物钟的计算方法。作为教师,一定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爱。这不仅要有爱的情感,而且要有爱的艺术。比如要做到了解学生,成为学生心灵不设防的朋友,还要理解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张老师给我们总结了一个公式:爱=情感+行为+艺术。而且,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爱,比如利用目光的接触、语言的接触、利用家长来访、背后表扬学生还有尊重学生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到他们的爱是无微不至的。
第四、培训使我知道了如何做个合格、快乐的班主任。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和来自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五中学的高级教师段惠民,为我们做了如何当好班主任这个课题的培训。他们都以自己为例,讲解了他们作为班主任的经历和体会。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两位专家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而实际的课,首先,他为我们指出怎样做好一个班主任,其次通过他的学生的实例给我们展示了要做好一名班主任老师,应该奉献自己的关爱,要全面地关心班中每个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同时也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做好一个班主任所能体会到的快乐之处。这对于教师而言非常重要,因为只有通过班级团队的建设,才能形成班级团队的凝聚力。
第五、培训让我对“教师”职业的解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来自南航附中德育副校长刘必豪的报告:学校工作要有创新性和艺术性。对教师职业的解读做了详细的讲解,他结合自己的实例,生动而实际的对这份伟大的职业做了解读。通过培训,我认识到教师要适应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认识到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做一名能时刻反思自我的教师,做一名关爱、了解学生的教师;认识到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靠自己“多读书、勤实践、善积累”。因此,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用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终身学习,博览群书,不断进取,善于总结反思。第六、培训让我有了更好的职业规划。
听了专家、教授们的讲座,回来之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和管理行为,制定了个人的愿景目标,在分析了我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发展劣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后,我制定了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方法和途径。
第七、培训让我提升了课堂教学技能,成就个人专业成长。
作为教师,本职工作就是教学,通过培训,我了解了只有在课堂中能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教学乐趣的老师,才是一名好老师。所以,首先我就要求自己获得教师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次,教学内容应尽量新颖丰富,让学生有所得。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可引起学生的新鲜和好奇,两者都可以使学生获得精神的满足而产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另外,集体氛围对其在成员的学习动机、个性有重要的影响。个人的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的要求和期望,个人的学习动机由于想得到所在集体的重视而受到激发,学习效率也可以由此而提高。所以,努力形成一个相互竞争又相互理解和支持的集体氛围,对培养和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周的培训转瞬结束,在这七天的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面学不到的东西,这些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专家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不要做一名教书匠,我要努力成为专家型的教师,向我的学生们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生命。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具备特殊技能知识,没有理由不学习,不提高自身素质。加油!
2011年12月
第三篇:学习汇报发言稿
学习汇报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校领导能给我这个外出学习的机会。我本次 参加的“洪泽湖之声”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论坛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是由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心、宿迁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主办,泗洪县实验小学承办的。活动时间是11月29日和30号上午。地点就在泗洪实验小学。一共听了九节课,分别由七名特级教师和两名泗洪实验小学的青年教师执教。30位特级教师现场评课、议课。还听了江苏教育学会叶水涛副会长、扬州大学文学院徐林祥教授的两场专题讲座。可以说参加这样的活动,对我们每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次很难得的学习机会,真的是收获多多。下面我先说说所听的这九节课的几个共同点:
一、是课前善于利用相关的内容和孩子们聊天,在聊天中不经意的切入课文。如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特级教师李勤执教《寓言二则》的课前热身活动是:读寓言,续结尾。其目的是让学生能把自己融入故事,成为一个故事的创编者,思考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读者。从而使学生明白,只有这样读寓言,才能长智慧。然后再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丹阳正则小学特级教师在上《云雀的心愿》前的热身活动。她先让学生做自我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幽默、机智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白,连贯、有条理,生动地说话才是会说话。这也恰是这一堂课的目标达成:通过读云雀妈妈的语言,学习连贯、有条理、生动地说话。
二、是在引领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教师都善于声情并茂地以身示范。对于情感性的文章,一般采用指名读,其他同学听读的方式,这种听读的方式的确更容易使学生领悟文章的情感。而且教师为了让学生读出情,读出美,读出感悟,采用了各种方式,有的通过选择表情头像,有的通过激发学生想象,还有的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
三、是让音乐走进课堂。或讲或读,每到情深处总会有音乐悠然响起,使教师的讲解或朗读充满了感染力。其实这也是我喜欢的一种教学情境,只是平时在教学中很少去用。
四、都有写话训练,并当堂点评。在所听的九节课中每一节课都出现拖堂现象,但尽管这样,教师都坚持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出来,然后去评议。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原东关实验小学王红梅校长执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她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讨论由外洞进入内洞所经过的孔隙是否属于作者看到的景物时,教师让孩子们展开辩论,就这一个教学环节就用了十分钟之多。当下课铃响起时,她这个“写”的环节才刚开始,本以为教师会匆匆做总结,把小练笔作为作业留给学生,但她还是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加以评议。当然对于拖堂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我想教师既然这么做,起码是让我们明白了,“写”这个教学环节,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能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去合理
安排,就不会出现时间不够用的问题。比如低学段要让孩子多说,在说的基础上去写。高学段的学生已经有基础了,是否把说话的训练适当减少,多给孩子时间去写。
五、把课外阅读挤进我们的课堂。比如盐城第一小学的特级教师雷燕上的《渔歌子》。本来我很担心就这么短短的几句词,容量太小,教师会中没的讲,学生没的做。然而一节课下来,不得不让你惊叹于特级教师那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在课堂上收放自如的名家风范。她能够用一个语文老师的魅力去影响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幸福快乐地成长。其中最出彩的地方就是教者设计了词作者张志和和他哥哥的对话。教师让学生在感悟了词意以后,让学生再次走进词人张志和,让学生了解他因不得志而隐居的社会背景,然后插入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的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让学生阅读,词的内容是:乐是**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湖,狂风浪起且须归。大意是劝弟弟能放弃隐居生活,重新回到官场。教师先给学生讲了词的大意,然后老师伴兄,学生伴弟,让学生试着用词中的话,回答老师的劝说。老师说贤弟呀:“太湖水,洞庭湖,狂风浪起且须归。”学生说贤兄呀:“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老师说:“且须归。”学生说:“不须归。”让后老师问:“为什么不须归?”学生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从而一下子切入主题让学生体会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感。最后让学生带着渔翁的那份悠然自得在优雅的古琴声中再次吟诵这首词。
上面所说的是教学环节上的共同点,那在教学方法上,他们的共同点则是先扶后放,抓重点,让学生在读中悟。
过去我总觉得名师的课,对于我们一线老师来说就像一幅油画,只能欣赏,回来却用不上,但这次学习让我感觉很受用。我的最大感触就是名家上课是老师跟着学生走,当一节课的目标确定好了,就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读去感悟,老师就适当的时候进行一下点拨。他们的课如行云流水一般,看不出有任何刻意的安排,师生间的互动让人感觉感觉那么和谐。而且教师对孩子的表扬评议也让人感觉不生硬,不流于形式。而我们平时上课,是让学生跟着我们走。教学流程是那么清晰,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都安排好好的。老师讲的多,学生悟的少。江苏教育学会叶水涛副会长在他的讲座中说,我们不要纠结教给学生多少知识,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学会学习。要抓文本中最有教学价值的东西,要有取舍。不能去力求面面俱到,不能把课讲完,讲满,要给学生留有空间。但保底目标要不折不扣地去完成(识字、写字、朗读、积累)。对于一节课来说,我们首先要搞清文本的主要思想,然后根据文本的形式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看目标达成的度。
此外,扬州大学文学院徐林祥教授进行的专题讲座,讲的是语文课程与其它学科有什么区别?还有进校语文和不进校语文有什么区别?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说了。
谢谢大家!
第四篇:学习汇报发言稿
深圳行交流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们的厚爱,让我们能有这么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去深圳学习,这足以证明各位领导对我们的高度重视!同时,我也要感谢在座的各位老师,能把这么宝贵的学习机会让给我俩,让我们能快速地成长起来!
深圳,一个绿林环绕、人杰地灵的地方。在这里能够感受到浓烈的都市气息——高楼林立,行人步履匆匆,到处可以看到读书看报的人,他们勤劳、惜时、好学。在这样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下,我们走进了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小学。这所小学3000多学生,分4个校区,我们参观了其中两所小学——荔园外国语小学和荔园小学北校区。在荔园小学学习交流的几天里,我想用语言文字中的三种标点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
一、无与伦比惊叹号
惊叹一 个性张扬
荔园小学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视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我想列举一下几点来补充说明:
1.质疑的课堂
以一年级语文课《小蝌蚪找妈妈》为例,教师板书完课题后随机提问:“同学们,看到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提问:“为什么小蝌蚪要找妈妈?”“为什么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以上几个问题看似没有什么,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智慧的作业设计
在荔园小学校园的各个角落都张贴着学生们的彰显智慧的个性化作业设计。数学手抄报,把学生所提的数学问题、所学的单位换算公式、几何图形等经过个性化设计,变为美的直观展示;英语海报,根据学生的所学单词,画一幅插图或写几个英语句子,做到活学活用;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的感受,积累好词好句再配一副图画、一段文字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3.显个性的手
一个普通的纸盘,一个不起眼的纸杯,一些再平凡不过的乒乓球、贝壳„„在学生们手中变成了惊叹的创作。
惊叹二 默契的自主、合作、探究
课上,语文老师让各小组找出词语盘点中易写错的五个词语,学生们开始用心的找啊圈啊,接下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老师板书词语,学生跟读,最后学生总结出易错的词语,再由组内讨论这些易错的地方后,组长听写词语。这充分反映出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引领学生的默契的自主合作探究。
惊叹三 小老师
给我撼动最大的是一个四年级学生用自己所做的动态课件向班内学生推荐自己读过的一套系列科普读物,从图书的版面设计、作者、书的内容一直谈到文章的表现手法,由浅入深,每一项都介绍的那么精细。随之,还有同班同学的提问,这位小老师都对答如流,在座的我们都为之惊叹。
二、赞叹差距打问号
疑问一 为什么他们的课堂充满和谐,学生也能不乱? 通过深入课堂,我发现他们学校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他们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课上会对学生的坐姿给予评价,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评价,不时的使用激励性语言进行鼓励表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虽然学生们讨论时会争得面红耳赤,喋喋不休,但老师轻柔的呼唤总能把他们带回到课堂中来。
疑问二 阅读教学如何开展?
通过交流学习,我们了解到荔园小学从一年级开始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他们采取多种方式阅读:绘本阅读、班级读书交流会、主题阅读,以多种激励方式鼓励学生阅读,保证阅读教学的持续长久开展!
三、长久发展省略号
通过看、品、悟,给我深深的感悟是:井底之蛙,跳出井口除了惊叹还是惊叹!这种震撼驱使我想要改变,而且有
了改变的方向:1.建立适合我班级的课堂激励机制,对学生时时有评价,面面有评价,在评价中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信展示自我。2.重视阅读,持久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好读书,爱读书!3.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尤其是现代计算机运用技术。
总之,教育之路漫长而需要等待,我们必须学会长久发展„„
第五篇:南京听课汇报
第四届课堂教学大赛 观摩汇报
2013年3月30日,全国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四届课堂教学大赛在南京市金陵中学和中华中学两个会场同时召开,我们一行6人在金陵中学会场听了19节课,就像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
本次大赛的主题是识字写字和阅读教学的前30分钟,比我们常规的第一课时要短10分钟。纵观19节高手的课,可谓英雄所见略同,课堂的流程基本相似,以与课题或文本相关的字导入,接着学生认字并初读课文,在初读的过程中都强调读准字音,接下来就是指导朗读,最后是指导学生写字、评价再练写并展示学生的书写。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注意穿插一些汉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隶书到小篆,遥远的古文字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与学生拉近了距离,直观的字形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大赛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老师们对写字的指导了,我觉得可以用细致入微来形容吧。仅是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就能做出很大的文章来。每位老师在执教写字时都很注意学生的姿势,时不时地提醒学生,带领学生诵读写字歌,如“老大老二对对齐,老三垫在笔杆底,老四老五往里收,一笔一画写端正”,“上留天,下留地,大小匀,间距等”。在写字的环节中,老师让学生先认真观察、认读,熟记字形后再指导规范书写,一般都是遵循着从字形结构到笔画书写的顺序。老师们尤其注意提醒学生课文中一些难写的或重要的生字的关键笔画,然后老师会在黑板上或者是本子上认真地范写,并用投影仪展示给学生们看,让学生们又了更加直观的印象了。接着学生就描红、仿写、临写,当学生学会了这个方法后,就在课下练写其他的生字,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字都细讲。在学生练习书写之后老师们还设计了认真的反馈环节,那就是展示并评价学生的字,不仅认真评价,评价完了还要再写,以此来达到提高的效果。
本次听课我们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在课堂上如何进行随文识字,其实,我们身边很多老师也很想践行,可是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次比赛的很多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有好几位老师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引出要学的生字,顺势教学这个汉字,最后再放到文本中读,这样学生记得就更牢了。大家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试一试。
除了识字写字教学外,阅读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分段朗读课文的,有师生表演的,还有分角色朗读的,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以及老师的细致指导,学生们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下面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下面我想为大家列举几位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的亮点。合肥师范附小的李智慧老师在本次比赛中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也博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她执教的是二年级下的识字8,其实很多老师都有这种体会,感觉低年级的识字课特别不好教,怕枯燥乏味,而李智慧老师却让这节课变得生动有趣,她让学生看看月字的演变过程,说说月字旁能表示几个意思,再到几个与月有关的词语,并用上这几个词语进行说话训练,这几个环节一气呵成,毫无矫揉造作。李老师这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课间操。李老师设计的是“做早操”(小朋友起得早,大家都来做早操,踢踢腿弯弯腰。。),其实形式很简单,就是学生们站起来弯弯腰踢踢腿,但是这简单的几个动作背后,我相信一定凝聚着李老师不简单的理念,既能通过简单的小幅度的动作缓解学生们的学习压力,集中学习注意力,又能在做动作的过程中熟记本课的三个生字:腰、腿、胸。我想,低年级的课堂是需要这样貌似无心插柳的设计的。
在这19场比赛中,有两场碰到了课题相同的情况,让我立马想到了我们学校的“同课异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沈玉芬老师和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灵岩小学许乐老师同是执教了《鹬蚌相争》一课,听课时,很多老师就说了:“课堂的设计好像啊!但是又有些不一样!”是啊,他们的课堂都把握住了重点,都按照要求来做,都为了孩子在考虑,当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能就是方法有所侧重和不同。在处理鹬和蚌相争的这个重点环节时,沈老师带着孩子们读,变着法读,长时间的读。许老师也读,读得有声有色,鼓励孩子读,读语气,读感受,读心理。虽然方法不同,但是都读出了味,都读出了鹬和蚌想表达的思想,都能在读的过程中解决文章的难点,我很佩服这些老师,没有平时的潜心研究与及时的反思,何来此等功力?
在最后,杨再隋教授作了认真而又细致的点评,并且点明了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是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训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杨教授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真实的、快乐的、创新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悟自得、自主实践的课堂,要建构课堂文化,提升语文教学的文化品位和文化价值,还要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聚焦学生的语文活动。语文课堂要静静地读,默默地思考,老师也要写“下水文”。杨教授特别提出,课堂不是抑制,而是点燃,要宽容学生的错误,没有错误的课堂就是错误的,“完美”的课堂恰恰是不完美的,我想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
这2天半的19节课,岂是我在这的三言两语能说尽的?只希望这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有所帮助,最后,大家能有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