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研组建设的思考(5篇)

时间:2019-05-13 08:1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教研组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教研组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农村小学教研组建设的思考

农村小学教研组建设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几乎每所学校的领导都非常重视教研组的建设,从教研组长的选配、校本研训计划的制定、到教师的培养诸方面,都作出了极大的努力。而每一位教研组长在打造团队、特色建设、常规活动、课题研究等多方面,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当前农村小学在教研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同时,也普遍存在着一些棘手问题,制约着教研组的教研实效和教研组自身的活力。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研组建设的困惑

【困惑一】:同年级教师减少,活动缺少针对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上现代农民计划生育观念的转变,部分农村学生进城上学的,大部分农村学校适龄入学儿童数量逐年减少,就我们学校每年学生人数在不断地减少,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小。各年级的平行班级数在不断减少。原来一个年级有6位教师,而现在最少的年级只有2位语文教师,数学教师只有6——7人。这就使得学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缺少了针对性和可比性,导致活动的实效性不强。很少开展针对教学改革或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

【困惑二】:教师分散,活动时间难于保证。

大部分学校,基本能够达到上级规定的活动次数,但也有学校基于各方面的原因,很难做到每月两次的活动要求。比如,有的乡镇区域比较大,教研组的成员分散在各个学校,来回路途遥远,就来回的时间就要超过一个小时,所以一个学期下来集中活动的次数达不到要求。还有,受全校性、年段的活动、上级的活动、兄弟学校的活动的冲击,教师外出多,校本研训时间往往难以保证。

【困惑三】: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每次教研组活动大都以听课、说课、评课为主,主体往往只是主持学习的教研组长或上公开课的教师,其他教师参与积极性不够高,即使发言了,也常常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评课就优点多多,尚有些不足,就是缺少商榷、探讨、争论。近年来我们想了一些办法,比如每人除了交流发言之外,还要填写评课反馈表等,但是效果还是不够理想。

二、抓好农村小学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想法

1、支持教研组加强制度建设。

协调教研组与年段的关系,进一步加强教研组职能。适当地减轻教研组长的工作量,使他有更多时间去研究,去考虑教研的组织等问题。重视教研组组织和文化建设,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例会活动,汇总、探讨学科组教研中遇到的典型、价值性的问题;随堂听课,与教师切磋,诊断教师课堂。教研组活动定主题,以课堂行动研究为主体,以说听评、对比课、跨学科形式,开展民主、平等、对话式交流,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研氛围,引导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组织反思交流,手记汇编等形式为教师创设展示交流平台。

2、领导挂钩,参与教研组活动。

学校教研制度的设立与管理主要责任落在教研组长身上。对于检查教学常规比较容易,而一旦面对教师不配合的情况就往往无能为力了。教研组长身处基层,既无人权,也无事权,难以树立威信;既要示范性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又要解决组内多种多样的组织问题,最终事无巨细,都要躬亲,因此制约了教研组长的协调、组织、抓好教研组,对教研组长是一个挑战。为了鼓励、支持教研组长做好自己的工作,学校领导要与教研组挂钩,一人联系一个教研组,跟组内成员一样,参加每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参与学习、讨论、听课、评课,既为教研组长减少压力,给予支持,也给广大教师带一个好头,更重要的是在每一次的活动中,使自己有更多的收获。

3、建章立制,完善的教研组制度。

认真制订好教研组制度,建立教研组长负责制,把教师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

合,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学校特色的创建相结合。教师在明确个人发展远景的基础上,进行个人目标的设计。

建好教研组的相关资料帐。如:教师基本情况、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组科研、教学研讨课安排、教学研讨课评价、兴趣活动课安排、教研活动记录、随堂课汇总表、教案评价记录、作业评价记录、教学常规抽查、重大活动记载、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教研组工作总结等。并定期评选校级先进教研组,树立榜样,为进一步提高教研组活动成校祈祷激励作用。

4、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同学科的年段组相结合,提高教研组活动质量。

针对教学点多,教师分散的特点,能否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实实在在地开展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就是每个学期安排几次集中活动外,统一要求,分片活动,这样可以减少为了活动路上来回的时间,而延长了活动时间。另外,针对同一年级教师少的特点,可以不同年段的同学科相结合,就是低段和中段一起搞活动或者中段与高段一起活动。既可以扩大活动范围,又可以增强不同年段的交流,做好衔接,可谓一举多得。

三、让每一位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得到成长,使每一位教师的专业都得到发展。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

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

学习教学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

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

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第二篇:关于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3月15日召开的全市教学工作专题会议上,传达了《黄骅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黄教通〈2012〉8号文)》,要求各单位强化对教研组的指导和管理力度。官庄乡中心学校白桂锡副校长结合本乡的具体情况,撰写了《关于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一文,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关于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官庄乡中心学校白桂锡

我们知道,一所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关系着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反过来说,学校的发展、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同时又制约着教研组的建设。有些先进学校,因为教研组建设的出色,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同时,因为有优秀的教师引领,也使教研组更加出色。但我们作为农村薄弱学校,师资编配不足,课务繁重,没有优秀骨干教师支撑。不免产生这样的困惑:作为我们这样的学校,我们又该怎样来加强教研组建设呢?

一、教研组建设的现状如何?

1、形式单一,缺少创新

教研组活动往往流于一种固定模式。学期初制定教研组计划,主要内容无外乎本学期教研课的安排,然后一学期中就始终围绕着这份计划开展工作;教研无活动主题和方案,更少具体评价考核措施。从教研组成员角度来看,平时是没有什么事的,轮到上教研课了,就随便抽一节课,应付一下了事。因为活动的单一,很多时候大家都在孤军作战,几乎感觉不到教研组存在的意义。如此的活动模式,自然难以让老师全身心地投入,教研组也就谈不上有什么作用了。即使是一位十分出色的青年教师,如果长期身处在这样一个教研氛围中,也会慢慢变得懒惰起来,日复一日,最后又成了一位慵慵无为的“老”师。

2、流于形式,缺少实质

许多教研组开展活动,表面上看都搞得热热闹闹,一星期内排满了教研课,让组员走马灯似地追着听课,但静下心来看看,这些活动其实都流于形式,缺少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工作与计划打折扣,纸上写得漂亮,实际做得少。比如教研课,上教研课是教研组内一项常规的活动,任何一个教研组都会让组员上一些教研课,通过上课,暴露一些平时个人不容易发现或难以改正的、有争议的问题,然后通过评课、讨论,来进一步认识这些问题,并集中大家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然而,很多时候,在我们的课上完之后,我们的任务也就结束了。活动虎头蛇尾,缺少小结,更缺评价。即便评课时,全场多半唱“赞歌”。即便偶尔有一句两句,也因为教研课已经“结束”,要改?等到下学期的教研课吧。因为在我们农村学校,除了上教研课,其它上公开课的机会很少。评课时,基本上是能推则推,能不说尽量不说,实在没办法非得说了,也尽拣好听的说,生怕说重了,上课的人会误会。这样的教研氛围,又怎能帮助教师尽快成长呢?

3、靠上级强势干预,教研“集体无意识”

不少教研组安于现状,缺乏开拓创新思想;完成教研任务都是靠上级“推一推,动一下”;教研计划和实际工作都是“两张皮”,缺少务实的教学行动研究。甭管是制定各种计划,抑或担当活动主持人,参加征文、承担校内外公开课、辅导学生参赛、课题研究等,几乎都是组长“包办代替”,要不就是靠少得可怜的几个骨干轮流“唱戏”,一般教师以站在门外“看戏”偏多。

4、资料的收集整理不够及时、完整。

资料的收集整理非常重要,平时积累教研资料,在以后的工作中,如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也能不时地翻阅、查找。但是,许多学校对此都是忽略了。有的学校工作开展得不少,活动也搞得十分丰富,但资料保存却少得可怜。偶有学校检查时被查材料“堆积如山”,但多半“渗了水”,或者是网上下载的“组装件”,缺少过程管理的“痕迹”。这也是亟需改进的地方。

二、教研组建设不能及时跟进的原因何在?

教研组建设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到底原因在哪里?

1、客观原因

(1)因为种种原因,每个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缺编的现象。因为缺编,就有一部分的临代教师;因为缺编,教师的课务普遍较为繁重;因为缺编,许多接近退休的、观念早已老化的教师仍处在教学第一线;因为缺编,专职教师的人数就相对较少,许多老师几乎包班,身兼数职,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数学教师,同时担任其他多门课程,一天根本没有空闲的时

间去钻研教材,去研究教学。同时,各学校几乎处于包班状态,人员少,每个人因为身兼数职,一个人又要参加多个教研组活动,有点分身乏术、力不从心的感觉。

(2)学校布点分散,基础参差不齐,磨合性差,且集中一起搞教研,不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2、主观原因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首先是干部惰性十足,认识上不去,认为教研活动就那么回事,劳民伤财。其次是有些干部根本不懂教研,指导教研自然没有底气,干脆就不组织。

(2)、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参加教研活动有抵触情绪。本身承担着繁重的教学考试任务,再搞一些形式化的教研,对教学考试势必干扰冲击。

三、切实加强学校教研组的建设,有无对策?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和调整学科教研组。教研组设置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一般以学科为单位,设立一个教研组。规模较小的学校,以关联性较强学科合并设立教研组。跨学科教师编入其主要任课的学科教研组,同时必须参加一定的兼课学科的教研组活动。学校领导按兼课情况或专业编入相应的教研组。

2、狠抓队伍建设,确保教研“轮子”顺利运转。在重视物色组长人选基础上,重点抓培养和培训。帮助组长熟悉业务,进入角色,提高领导水平,提升教研品位。要给教研组长一定的权力,让他们在本学科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在职称评聘、评优评模等方面,享受与班主任相同待遇,充分调动教研组长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学校重要工作,如组织考核、聘任教师、分配绩效工资等,要让教研组长参加。学校在制定财务预算时要充分考虑教研需要,要给予教研组一定的活动经费,保证各项活动正常开展。

3、加强校际合作,架构教研联合体。对小学科和薄弱学科教研组来说,因客观条件制约,教研工作难以开展,长此以往,教师会进入校本教研“集体无意识”的怪圈。面对这个问题,学校尤其是教研组长要主动出击,及时收集教研资料和各种有用信息,积极做好教学教研参谋,运用“借鸡生蛋”的办法,通过和兄弟学校结对子,寻找教研合作伙伴,架构教研联合体,实行“捆绑”式发展;通过不同形式的借势造力,在“输血”的同时,逐渐提升教研组的自我“造血功能”。基于这一点,乡中心学校可考虑在全乡范围统一组织活动。

4、开发差异资源,促进组内教师整体优化。组内教师因文化背景、知识结构、能力素养、年龄层次和实际执教能力不同,客观上存在着素质差异。面对现实,要积极开发教师差异资源,利用骨干帮扶弱势教师、国办教师帮扶代课教师、中老年教师帮扶新上岗教师,开展多元化帮扶活动。组织教学示范和结对帮扶。让普通教师去骨干教师的课堂里定期跟踪听课,通过品课、赏课,拓宽思路、开阔眼界。让骨干教师去普通教师课堂“捉虫”,通过听课评课、教学会诊、咨询质疑、互动对话、探讨交流等,帮助他们改进行为。

提倡平民教研。克服组长唱“独脚戏”、骨干教师“挑大梁”而普通教师做“看客”现象,努力做到每次活动有明确主题,并细化活动内容,要落实责任人和主讲人,轮流做东,让每个教师都有“表演”机会,给予他们“话语权”。活动主题和内容要瞄准课堂,抓住课堂“主阵地”。同时要优化考评机制,建章立制。重视教研过程管理,确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思想,通过教学检查与考核,把检查结果与评先、评优以及绩效工资等挂起钩来,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并激励教师。

5、加强氛围建设,努力提升教研文化。强化氛围先从规范活动抓起,并抓好落实;构建目标机制,既制定好近期计划,有明确主题和具体活动方案,又有考核评价措施,更有教研长远目标,促使全体教师在原来基础上有新的提高;尤其注重隐性教研,提倡业余时间、办公时间不拘形式的个别探讨,引导教师随时随地切磋交流,在团队力量的引领下,促使教师增长教学智慧,提高个体教学能力。

6、让小课题研究成为教研的重要载体。探讨问题来自实践,这既是教师力所能及的事情,又能直接服务于教学。这样,教师参与教研积极性才会高涨。基于此,我们要引领教师做有心人,在实践中积极挖掘并梳理具体、真实、棘手和有价值的问题,根据教学需要和能力实际,确定小课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教育观察等行动研究,在教育叙事、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育反思和课例分析等多种成果表达形式中,选定最拿手的一种或几种方法,把研究成果表达出来,应用于教学,分享于同行,还能申报立项,获得荣誉。

7、重视资源库建设,放大共享功能。引领教师树立档案意识,确立教研资源管理原生态思想,留下教研“痕迹”。资源库建设是提升教研组品位的重要工作,必须从资源共享的基础工程抓起。可先抓好以下几点:典型课例、教例集;学生个案研究材料;教学重难点突破思路;典型题型解题方法与思路;有一定梯度的各种典型习题;学生典型错题集;教学日志、随笔和反思笔记以及其它教学素材。在共享静态资源同时,骨干教师还应当经常为组内

普通教师搞一些基本培训,随时解疑答难。各教研组若能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建设有共享功能的资源库,用不了几年,教师素质和学科质量必将有质的飞跃。

2012年3月15日

第三篇:教研组建设的思考论文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建设的思考

[日期:

2007-03-06] 来源: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教研组是新课程实施的最基本单位。教研组要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换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建立学生个性化的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制度,要加强对教学班的管理,探讨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学校要加大对教研组的政策支持,在明确教研组工作规范及组长工作职责的基础上,把课程开发、研究、建设的任务,以及对教师评价、考核、聘用的部分权力下放到教研组,使教研组成为教学实施与研究的主体。教研组长应成为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和教学与科研的带头人,还应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倡导“讲学习,铸师魂,树形象,练师能”活动的中坚力量,并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师自主发展的典范。现就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建设谈三点意见:

一、重视教研组的文化建设

学校不仅要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教研组也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文化特色。新学期新课程,我们必须重视教研组的文化建设,各教研组要积极行动起来,认真总结以往教研组建设的经验,通过实践与反思,努力设计并构建以各种形式展示本学科的文化追求和育人特色。如各教研组要加强教研组组容组貌的布置与良好环境的建设,要提出本教研组的理念与教师的个性化学科文化建设要求。各教研组要努力做到和谐主动,团结协作,乐于反思,勤于探究,充满活力的团队。

二、重视教研组的窗口形象建设

一个教研组要想立于优秀教研组之林,就必须首先重视教研组的窗口形象建设,要积极主动地宣传本教研组的先进理念、学科文化特色、组员的精神风貌与团队精神。因此,各教研组要加强本教研组的网站建设,展示本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举办网上论坛,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心得体会和观点,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参与先进教研组和重点学科教研组的创建活动。还要加强与兄弟学科教研组,与兄弟学校教研组间的合作与交流,努力提高学科知名度与美誉度。

三、重视教研组的特色建设

搞好教研组的特色建设是新课程背景下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途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研组的特色建设:(1)建立组本教研制度。如专题教研活动计划,主题教研活动方案,发展性评价研究,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研究,个性化的选课制度,师徒挂钩学习制度,校本课程开发、使用与管理制度等。(2)重视学科竞赛。组建学科竞赛辅导团队,分工协作,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与竞赛总体成绩。(3)重视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开展“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活动及“磨课”活动,把发展性课堂教学评

价工作落到实处。(4)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5)重视教研组课题研究工作。

希望各教研组长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积极引领组员认真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新技术,正确把握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努力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切实把教研组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第四篇:关于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李林旭

【摘要】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催人进、开拓创新的教育正能量。建设农村小学校园文化,首先要充分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深入了解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其次要挖掘利用好现有的人力财务资源,打造优美的校园及周边环境,才能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发挥出重大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

校园文化 学校

校园文化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书声琅琅、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建设富有特色的农村小学校园文化,是当前教育资源整合和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发生在校园及周边环境中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总合。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以学校及周边建筑、环境、设施等物质文化组成的物化形式;二以师生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校内外的活动、氛围等软件文化形成的人文形态;三是以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特色创新的学风、教风、校风等精神素养积淀的制度文化。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强制性、潜在规范性、影响持久性等三个主要特征,发挥着认识、鉴别、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功能。所以校园文化建设要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以研究的态度来实践,既要加强物质文化的建设,更要加强精神文化的提高。

二、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994年江泽民同志就强调“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2006年5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强调,“各地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孩子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农村学校由于受到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文化建设举步维艰,甚至近几年都没有改观,和城市学校相比差距相当大。近期,笔者走访了武威市双城镇附近的16所农村小学及3所城区小学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调查了,总结出一下几点:

一是校园规划不合理。

走进农村校园,映入眼帘的基本都是七八十年代由当地村委会组织修建的破旧的教室、宿舍等,大部分都已成为危房,后期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粉刷和加固,谈不上规划,修建也只是利用现有的空地,就地取材,与周围环境很不相衬。虽然各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硬化,但由于年久失修,地面坍塌,以是裂迹斑斑。例如,达桐小学的厕所建在校园的西北角,当地春冬季节多西北风,其校园环境由此可略见一斑;教师宿舍坐西朝东,前面4米处是一排高于房顶的松树,宿舍光线暗淡,电灯长明,但是学校还在倡导要节能环保,这些现象,在农村学校很普遍。

二是学校教学设备差,利用率不高。

近年来,农村小学虽然添置配备了一些硬件设施,但是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另外,由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和片面的考虑安全等因素,对现有设备设施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认识和利用,出现了教学资源闲置的现象,作用没能够充分发挥,体育设施、远程教育、学科仪器、多媒体等设备形同虚设。例如,走进我的母校高头沟小学,令人不禁的感慨:十多年过去了,风景依旧!地面大部分还是我的父辈们按照村委会的摊派铺的自制六角水泥砖,已经高低不平、残缺腐朽,时而还钻出几棵淘气的小草;操场上,任然是尘土飞扬,篮球架还是我们儿时的样子,只是木质篮板的裂缝更大了;六组单双杠现在只剩两组,已警示为危险器材,上面锈迹斑斑,显然“规矩”的孩子们好久没有爬上去了;唯一的变化就是墙角的那几颗柳树已经参天大树,树下的横幅上写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3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我省于2012年通过了国务院教育部的“两基”验收,并在各学校配备了音、体、美、科学等实验室,配发了相应的实验仪器设备,同时也进行了相关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但对于农村学小学来讲,教师队伍建设仍然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缺乏音、体、美、科学、体育等专职教师和现有专职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大部分学校将英语课安排给了女老师,甚至部分学校只有一名女老师上全校的英语课;科学等学科由于演示实验较多,就由年轻教师担任,但事实却是部分年轻教师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知识不能够胜任新形势下的教学任务,直接导致部分学科出现了完任务、走过场的现象。所以,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亟待加强,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育公平,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有相同的起跑线。

四是学生德育体系亟待加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校教育工作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仅停留在学校时段,得不到家长有力的配合,出现家庭教育的空缺,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校园中学生吸烟、打架、损坏财物、不听老师的话等现象层出不穷;部分学生情感要求强烈,传统约束力减小,重金钱、重物质、轻责任意识等等,这对学生的进一步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五是学校制度、文本落实不到位。

中/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项目早在2007年就在我省开展实施,各学校每学期都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修订《学校发展计划文本(SDP)》,包含学校各部门、学科的学期计划以及学校工作开展的各项记载;各学校也精心编订了各项制度、方案、计划等文字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基本上形同虚设,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变成了永久性的档案

三、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尤为重要,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熏陶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书声琅琅、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农村小学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合理的规划和目标,坚持整体性、个性化、以人为本的原则,与调整学校布局、规范化学校创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相结合,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让学校成为家长放心、教师称心、学生高兴的乐园。

一是合理规划加强校舍建设。目前,农村小学正处于调整撤并阶段,新建或扩建校舍时应着重考虑校园合理布局,力求做到教学、运动、生活分离互不影响。校园附设的建筑物比如校门、升旗台、花坛等要美观大方并定期或不定期维修更新,以保持明亮整洁。

二是重视学校及周边面貌。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内部和周边环境,做好绿化、美化、净化工作;校园内要适当设置集中绿地、花坛、景点形成庭园美化效果;学校主要道路要平整洁净。学校要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做好花草树木的爱惜看护,做好校园清洁工作,努力做到无杂草杂物、无积水、无卫生死角。

三是落实校舍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室内应当悬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及名人画像、名言;《学习园地》应该定期更新,各班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区域,展示学生

优秀习作、手抄报、书画等等。办公室里,《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课表、学校周历等张贴悬挂,并有散发书香气息的字画,让教师无时无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的精神文化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动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学校在组织和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尽量发掘学校的人力、物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和主题明确的教育活动,创造一种健康的文化环境,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如:结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六•一”文艺汇演、元旦联欢会、学雷锋等一系列活动。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根据不同的师生特点,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增长才干,个性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文明礼尚的校园文化才能铸造出高素质的人才。学校应该注重德育工作的建设,把 “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列进学校校历安排,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同时对教师的行为举止、教师的言谈、与学生谈话、教师的着装等作为班务量化考核、文明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经行评比。此外,学校教师应充分利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经行自查自省,同时学校领导应该引导教师在思想上教学行为上做反思,找不足,通过这些途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做人民尊重、家长满意的楷模。

(三)校园制度文化完善和落实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正常开展与落实。

校园的制度文化有制约作用,但也可以起到规范和促进作用。制度文化是学校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方针、规章制度,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制度的保障系统。制度建立要坚持“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的制度为大家。”的基本原则,突显人文性。因此,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是学校形成良好校风的保证。如《绩效工资发放办法》、《请假制度》、《实验室管理规则》、《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安排》、《考场规则》等,不仅要有对学生方面的规章制度;而且还要有对教师方面的规章制度。有了规章制度,更需严格执行,使他们的言行符合优良校风所要求的规范。应该说学校建立规章制度,一方面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奖勤罚懒,弘扬正气。最关键的还是使全校师生对制度的执行由不自觉到自觉,由强制变为自觉,由行动方式转化为行为习惯,其目的在于形成学校的优良校风。

四、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景展望

如何搞好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决定着农村小学的发展前景。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关乎学校工作、师生发展的方方面面。目前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在尝试探索阶段,当前主要做的工作是环境硬软件和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近年来,政府各级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很关心农村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分批次的为各学校配备了计算机、实验室及相关学科的实验仪器设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中,标准化学校建设方案已经施行;农村薄弱学校规划建设方案正在顺利调查实施阶段;为了切实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国务院办公厅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校车安全在农村小学备受关注;“阳光体育”大课间、体育艺术“2+1”项目等活动也相继走进农村校园;充分发挥“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队伍建设路线,引进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如“西湖教育集团”等先进经验在农村校园里也能生根发芽……

简言之,加强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不但有利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我国中小学生总体素质的提高。打造特色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应有的作用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程;农村校园文化的底子薄但发展空间大、路子长但建设速度快;相信不久的将来,标准、美丽、和谐的农村校园定会如雨后春笋般展现其铮铮风采。

【参考文献】

[1] 郭振武:《学校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8.8 [2]《湖南教育》综合版2010年第10期

[3] 温家宝 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几个问题.《光明日报》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王大桥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领会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引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同仁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感谢—姚福元校长、张奎校长、郝延校长、刘忠主任和李顺元老师、蔡旭进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是没有办法完成我的此论文的,愿友谊永远长存。

第五篇: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2年4月20日,有幸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观摩二中、铁中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情况,并参加区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推荐会,受益匪浅。当看到二中和铁中组织老师编写的校本教材,看到二中的校本课程授课情况,给了我深深地震撼。在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二中和铁中做出的成绩,很不容易。然而,联想到我所在的农村小学,我们依然没有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上,对校本课程建设更是没有涉及,这其中有很多原因。通过观摩学习,我对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校本课程在农村小学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读书学习是获得个人实际利益的敲门砖,学生到学校就是为了读书、学习、考大学,除了读国家课程的教科书、学书本知识,其它一切都认为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这种教育价值观以考试为中轴来组织教育活动,所有的学习内容以考试内容是否涉及为取舍标准,以能够高分通过考试为最高的教育追求。因此分数也就成为衡量教师能力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或唯一)指标。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所带来的恰恰是与这种传统教育价值观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要求彻底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实现由“科举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跨越。但就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推行校本课程,其阻力之大、任务之艰巨,也是可想而知的。

2、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教师提出了从未有过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它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过去的熟悉和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艺术、揣摩考试动向等,而是要求教师从教育观念到知识结构、从工作方式到教学行为、教师角色都发生根本的质的变化与飞跃。但从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来看却不容乐观。我所在的白庙学区,虽然近几年分配到此任教的年轻教师很多,且这部分年轻教师的学历全部是大专以上,但每所学校都有一部分民转公教师,学历参差不齐,年龄偏高,缺乏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意识,他们基本上不关心他所教的学科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不关心学校以外还有哪些教育教学资源,只是对教科书内容,尤其是对可能要考试的内容越来越熟悉,不用继续学习,有的甚至不用备课,都可以安然无事,缺乏继续教育的愿望和动力。

3、缺乏全社会支持的氛围和条件。

在一些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验的学校,经常发生学生外出访问、调查受到冷遇、甚至冷嘲热讽的事情。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是一些成人认为学生去调查访问是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或认为学生的举措是不务正业, 或者对学生这种学习方式充满怀疑。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走向社会,这是他们学习的另一个课堂,但是社会如果不以满腔热情来接待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场所来服务于学生,那么这种课程设计的再好,也总是空中楼阁。

二、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应对策略

1、坚定信念,敢于探索。正如教育局牛局长在推进会所说,我们要确定一个信念,就是要必须以此作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坚定信念不动摇。虽然面对很多的困难,我们要勇于探索和研究。

2、加强政策和理论学习。

开发校本课程,离不开政策和理论指导,因此,学校有必要组织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材料,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在理论方面,主要学习校本课程及其研制的基本理论。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理论学习制度,以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为主体,认真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程序和外地的先进经验,为学校课程的开发奠定基础。

3、转变角色,积极参与。

校长角色和教师角色要有所转变。校长的角色是多元的,他不仅应扮演传统的校长角色(如行政管理者、教学管理者等),而且还应该扮演和课程开发与管理相关的角色。具体地说,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扮演好以下角色:学校环境的分析者、外部世界的联络者、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者、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者、校本课程开发指导者、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者。学校及其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他们不仅要考虑“怎么教”,在某种程度上还要考虑“教什么”。这就需要教师从观念和技术上都要完成相应的角色转换。具体地说教师必须完成从“消费者”到“生产者”、从“教书匠”到“研究员”、从“实施者”到“指导者”、从“执行者”到“决策者”等方面角色的转换。

4、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校本课程建设不能“断电”。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全部转移至城市,随之他们的子女也来到城市念书,这样一来,农村学校的学生在逐年减少,那么学校的经费也就在逐年减少,除了保证学校基本运行外,留给校本课程建设的经费就很少了,很难保证校本课程建设能够坚持运行。所以,要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校本课程建设不能“断电”。

校本课程建设是一个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都相对滞后的农村小学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还是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有先进理念的指导,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开发能力和水平,扎扎实实地工作,有意识地去开发,建设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一定能实现。

下载农村小学教研组建设的思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教研组建设的思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紧紧围绕我校教导处和县教研室英语学科工作计划展开各项工作。积极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

    农村小学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_

    林山乡中心学校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英语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紧紧围绕我校教导处和县教研室英语学科工作计划展开各项工作。积极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

    关于农村少年宫建设的思考

    关于农村少年宫建设的思考 科目:教育学管理 摘要:乡村学校少年宫是指依托乡镇中心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依靠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在课余时间......

    关于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思考(合集)

    关于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思考农村城镇介于乡村和大中城市之间,既有别于农村和大中城市,又具有农村和大中城市的某些特点。农村城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经济社......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之思考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之思考借着中央对农村政策性倾斜不断加强的强劲东风,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了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让农民朋友在新农村建设中受益匪浅。近几年来,丰山镇各......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直接执行者。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是提高党的执政能......

    关于加强农村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基层组织作风建设是党......

    加强农村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农村教师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发展教育事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师德建设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因素。如果教师的道德水平不高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