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东师大教育学参考书
教育学原理: 王道俊、王汉澜 著《教育学》,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叶澜 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外教育史:王炳照等 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科研方法:裴蒂娜 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教育学书读后感
教育创造力的悬崖勒马
--------读《创造力危机》有感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问出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深刻命题。教育普遍缺乏创造力的现状,不得不引起国人的反思。由上官子木编著的《创造力危机》一书便较为细致地整理出教育中存在的抑制创造力的因素,用大量调查数据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深感目前教育改革之迫切而又艰难。
一、禁锢心灵 扼杀创造力
“官本位”实际上是一种高级权利的“下放”,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现行的干部建制不仅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少年儿童的自主人格,而且还强化了一种富有等级意义的职权意识,孩子们不得不用等级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同伴,并按照这种班干部等级来确定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由此,担任班干部的学生易变得专横、虚荣心强,以自我为中心,被管制的学生易走向卑屈,甚至奴性。也就是说,在孩子需要建立平等观念的阶段,我们却人为地将鲜明的等级意识生生植入孩子们还不成熟的心灵。素质教育的原则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教育中受到同样的重视,而现行的等级化的班干部制度似乎与这一原则相悖。
我在高中担任语文课代表时,虽然每天只是照常交收作业,但是在班级同学我似乎和语文老师有某些不可告人的交易。我的一个朋友有次问我,我是不是总向班主任告状,我大喊冤枉,她却告诉我,班级里很多人犯错被老师知道了都以为是我向老师告的状,我顿时觉得不可思议。但看出,在她们心里,已经为我找好了一个角色,那就是老师的帮凶,班级的奸细。这种不正常的观念怎么能使得班干部和“平民“融洽相处呢?即使在大学,班级的班干部也会是一些”百姓“攻击的对象,在教育体系中,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表里不一。
效果上,这种班干部制度的存在实际上把学生按照既定标准划分等级,然后种种荣誉和奖赏按等级分配下去。比如,在班级选举优秀团员时,班主任一般都会从学习好的或者是班干部的人中挑选。高中那时候我在班级做课代表,年级里
有优秀团员的名额,班主任把我叫去,对我说,这次你虽然没考到第一名,但是这个名额给你,某某考了第一名,就暂时不给她了,我当时便觉得有些自愧不如,在学校里尚且如此,在社会又会是怎么样。这种由上级分配的荣誉是不是该让更多有进步的学生获得以作为一种鼓励,而不是总是被所谓的好学生一直占据。那这样的精英只会更精英,百姓只会更百姓。即使他们有能力,也会被这种等级观念忽视、轻视,不利于学生对自我人格对自我能力的正确定位,又谈何创造力。
二、权威管理 重创创造力
“教育在线”论坛有很多在职教师发帖讨论教学问题,其中有个叫“晓风叮咚”的老师提供了一个案例,她在看学生上体育课时,一个学生正拉着体育老师的袖子大声喊,“你快给我去拿接力棒啊”,神情不亚于和父亲撒娇,而平时这个学生在她这个班主任面前时是个不爱说话的女孩子。其实这个现象在中小学很常见,无论你是否对学生严苛,只要带上班主任这个帽子,那么大部分学生便会对你产生畏惧感。学生在知识的高度积累和强化吸收方面的优势,主要是靠外在压力而获得的,其中教师的权威的存在时重要的压力源泉。
我也遇到过很严厉的班主任,在我初中时,我的班主任是位英语老师,虽然个子不高,但是上课时要求很严格,每次一上英语课,大家的神经都很紧张,老师的尺子在讲台上是讲过一道题敲一次,还很大声。我有次上课因为和后面同学讲话,她便让我在教室后面站了两天。但是正由于这个老师的严格要求,我们班的英语水平都不错,在年级都是第一第二。老师后来生病,班级学生自己组织去医院看望她,当时我还给老师唱了歌。这个经历或许很多学生都有过,就是,虽然那个老师严格的很,但是后来想想,你还是要感谢他,也许是做人方面也许是学习方面。有点矛盾,在课堂上没有自由的学生依然可以考出好成绩,那为什么素质教育还要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其实,大部分的人赞成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是困难重重。中高考的门槛在那里,家长需要的是能考上重点高中、好的大学的孩子,谁还在意孩子是否有看似虚无的创造力?而事实证明,创造力不适合在正规的中高考试卷上展示,中规中矩才是硬道理。
有时候,师生关系处理不好甚至会引起悲剧,想必清浦中学的教师不堪受辱重伤初三学生的事淮安人都有所耳闻,言行不当的学生,备受侮辱的老师,最终以这种方式结束,将师生关系的正常化带到聚光灯下。
而在教师严格的管理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会很自然,学生养成对了权威的依赖和服从,难以形成民主精神、平等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及责任意识,选择能力低并缺乏客观的判断力。在强权下的知识灌输,学生觉得要我学的东西就是有用的东西,不要我学的就是考试不会考的,不重要的。我们培养出的大多是一代又一代遵循书本知识的学生,而不是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学习乐趣的人。应试教育下的权威管理,在抹杀掉学生创造力的代价下创造了高升学率。
三、纪律约束 “和谐”创造力
中小学不像大学,课堂上如果感兴趣就听,不敢兴趣可以选择不听,或者如果本章内容你已经学会,完全可以做自己的事,只要不影响课堂纪律。而在中小学,一节课45分钟,要求你一直听老师讲,即使你早就听懂了,也不可以做其他事情。显然,这种规定是为了保证课堂秩序,使老师的授课能够连贯,学生易于管理,但是忽略了这种上课纪律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能力的形成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中小学课堂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不能“插嘴”,回答问题必须举手,但是如果是求知的需要,又不会影响其他同学,相反可以激发其他同学的思维,就应该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诉诸自由„教育从自由中不断获得东西为其内容。如果教育成了权威,他就失败了„我们必须尊重儿童的自由。”这告诉我们,教育应当帮助儿童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强求一律。
我在初高中上课时便已经开始试着在课堂上学会自己调节,主要是英语课,如果老师教授内容我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再听,便会自己做题目或者看书,在大学更是如此。在大学,西方学者来华讲课,总是不满于中国学生埋头记笔记,一言不发。遗憾的是,中国学生早在小学阶段便学会了如何“倾听”,大多数人缺乏在大庭广众之下表达自己看法的勇气,缺乏在众人面前流畅地表达自己见解的能
力,并认为打断他人演讲时不道德不理智的行为。在这种严格的纪律约束下,思维的流畅性和表达便被规范掉了。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在青少年时期尽快具备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就使得教育必须把儿童自身无法感兴趣的但对于他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知识灌输给他。而教师一般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越是负责的老师越是要考虑一个现实社会对儿童的要求,他用现实社会的标准来培养自己的学生,并且强调把学生的兴趣纳入到符合社会要求的兴趣中。
四、评优偏见 偏才遭淘汰
榜样教育是中小学、大学乃至到社会都一直存在的,这种评优制度主要目的是鼓励大家争当先进。但是,在评优过程中,由于条件高且有人数限制,所以总是少数人,所以也起不到鼓励大多数的预期目的。甚至可以说,纪律规范涵盖了学生所能犯的过错,而奖惩项目却未能扩展到学生所能做的一切值得表扬的方面。不管是评什么优,总体水平是最重要的指标,比如三好学生。但是鼓励全面发展对于单向发展或是仅一项达不到评奖要求的学生来说,就必然是一种压力甚至压抑,个性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抑制。
我记得我上小学时,班级到学期末有两种奖状,一种是三好学生,一种是优秀少先队员,考试考得好,给你三好生,考试成绩差一点一点的且表现不错的话,优秀少先队员。全班五十几个学生,坐在下面安安静静,等着老师在讲台上报名字。我至今记得,那时候心跳得真的是超常。等到报完名单,拿到三好生的和拿到优秀少先队员的表情不一样,拿到少先队员的和什么都没有的表情也不一样。也就是说,在这过程中,有的人期盼自己能如愿以偿三好生,有的人只是期盼小小的优秀少先队员,那些没有拿到三好生的学生心理和那些没有拿到优秀少先队员的心理肯定是不一样的。试想一个是需要最微薄的鼓励却没有能够得到满足,一个是期望自己能够保持优秀,这两种失落程度,肯定是前者大于后者。但是名额限制和班主任有限的眼光,如何能将这样的心理洞察透彻?
此外,我国的中高考一般都以总分高低来录取学生,这就便利了大部分各科
虽然成绩平平,但是总分仍旧可以达线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偏科生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他们大部分因为严重偏科而失去将这门偏科的技艺发展的可能。但是,这些偏科生往往是真正科学家、奇才的最有可能人选,因为他们的偏科不是外界压力带来的,而是出自自身的一种强烈的本能渴望,如果加以适当引导,相信在这些人中会出现不少的精英份子。考试形式和评分标准的单一化,限定了特定类型的受到教育“认可”的人群。几张试卷到底能否真正检验出一个学生的素养,我表示怀疑。或许这也满足了大部分学生有学上的要求,但是打击埋没了多少“潜人才”也是不可计数的。一代代新生大学生,都是高考的成功者,当代教育的成功典范,一个问题过后的几乎统一的答案,印证了权威教育的辉煌成果,将创造力变得无地自容。
五、重负难减 无时间创造
据资料统计,我国与欧盟12国及俄罗斯、日本相比,大陆中小学生每年上课时数是最高的,全年在校天数也最多。但是我们的中小学生在学校又在做些什么呢?做数学题、背诵课文、单词。大量时间都花在了记忆、背诵、抄写、演算等机械性、模式性的训练上,没有足够时间思考问题、动手参与或进行课外阅读,也就没有剩余时间来积累课本以外的知识。学生在放学回到家之后,完成各科作业,也到了该睡觉的时间,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就被省略了。但是,从早到晚的学习,不仅损害了学生的体力,也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厌烦,导致知识面的狭窄,最终导致创造力缺乏。可以说,中国的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但是数学能力的过度发展实际上是以透支其他能力的发展潜能为代价的。而且这种数学能力过于空洞,和实际生活并没有过多的联系,比如对于利息、折旧、保险、分期付款、纳税、股票、期货等基本经济常识的讲解在数学书中占据的比例很少,我记得当时老师也没有当做重点讲,而且由于计算很复杂,老师说没有必要掌握很深。
虽然现在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意识到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活动和动手能力,但是在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并没有减少原有课程的难度,也就是
说,学生在原有课时的基础上又被增加了课时,这种在教学时间分配上,不肯降低主科比重的改革,注定不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们疲于完成已为成人教育家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各科作业,周末又要被家长安排去参加补习班,没有余暇去独立组合、加工知识,根本没有心思去参加课外活动或阅读。而只有广泛的阅读,积累知识,才可能拓展视野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我家里至今还有一箱小学时要求看的新课标课外书籍,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和《鲁滨逊漂流记》,但大多数是全新的,可见当时买了也没有物尽所用。小学时只有一次美术课是老师带着我们到楼下,要我们选择一个喜欢的景物画一幅画,其余都是在班级里先讲后按照老师要求画画。
在现阶段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出的大多数是掌握考试技巧的学生,他们学会在有效的时间内提取出存储在记忆中的解题方法,是在已知领域的一种综合提取能力,而创造需要的是在未知领域里的探索,要求突破常规,解决未知问题,所以,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似乎与这种创造力需要的能力不吻合。
六、看重基础 误解创造力
我们的教师似乎总是急于把知识交给我们,却不告诉我们哪些是重要的,在中小学,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不知道归类和转换,只知道记忆。总是被告知,先记忆后理解,可是在进行了大量的记忆后,谁还有精力回过头来一一理解。这似乎是一个误区,认为接受的知识越多,越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认为先用权威压力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再在其基础上发展创造力,但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叠加并不等于创造力的提升,并且我们打下的基础是否与创造力有关也没有定论。然而,比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选择知识的能力,为自我所用,为兴趣所用。一个学生各门成绩都好,也只能表示他的认知能力发展良好,而并不能说明他的创造力强。
我记得,在高三时,我们每天就是做试卷、讲试卷,如此往复。除了高三,就是以前,没到大考,就是大量试卷来临的时刻。听一位老师说,他见过一些学生,曾经犹豫地问他,活着有什么意思,还不是每天写作业。我想,这些学生都
在试着找寻生命的意义,难道自己的青春里就充满着这些成堆的作业本,看不到尽头的作业,到底活着的意义是为了什么。教师在给予学生知识时,是否想过这些,是否想过,将学生的灵魂变得有意义。
七、精神匮乏 无力去创造
上课时,老师经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问题有没有谁还不懂了?”下面一般是没有人回答,或者回答没有,这时这个问题就过了。典型的“消灭问题”式教学。我们的老师重在消除学生的问题,认为这样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殊不知这却是对学生创造力的磨灭。学生能提出新的问题必是深入思考的产物,结束问题就意味着停止思考。任何创造性活动都是始于新问题,知识发展的推动力正是来自不断涌现的问题。创造力的发展不在于知识的积累量,而取决于质疑精神和批判能力。
当然,这些只是我在读完这本书后的浅浅的认识,如果要更加深入的了解,还需要阅读更多的书籍并且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多加关注和体会。
外院1003班 李洁
第三篇: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教育学概念(书)
(一)、名词解释:教育学
教育现象:是对教育活动最广泛的概括,是各种各样教育活动的外城表现。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
教育事实:是对现实教育活动物质方面的概括。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保个体的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
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省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边即教育的对象。学生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即有人类实践活动对象的一般特征,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双轨制: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两个互相独立的系统:一门是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弟服务的,配备有良好的师资和设备,学生们沿着这个系统深造,就可以升入一些有名的高等学校毕业以后直接成为统治阶级和管理人员。另一个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准备的,师资和教学设备都比较差,主要是学习一些实用知识和技能,很少有升大学的机会,一般在上中学之前就毕业进入劳动市场了。
学校:是一种古老的一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学校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常见,是普遍的组织形式。
学制:即现代学校制度,是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所形式的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学制是由纵向的学校阶和横向的学校系统构成的。前者形成学校体系的阶段性,后者形成学校体系的类型。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人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些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以人或人际关系为基础构成的文化形式,包括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
管理: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为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一套规章制度,对该组织机构内的人财物等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以有效地实现该系统的预期目标过程。
学校管理:是管理以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学生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管理方法:是指各种能够实现管理职能,达到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径和措施。
教科书:是根据规定的课程标准编写和审定的系统下反映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反馈: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又反传给发送者,亦既发送者得到了对他所传递的信息反应。
学校制度:是学校组织对组织内部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规定,不同的出发点,会有不同的规定,从而形成不同的制度文化。
遗传决定论:是历史上一种典型的儿童发展观,该观点认为,人性的个体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
环境决定论:也是历史上具代表性的一种儿童发展观。儿童发展观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辐和论:也称之为二因素论。这种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儿童个体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把握儿童发展概念,需要澄清以下几个问题:(1)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2)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3)教育不等于发展。
主体性:是人际具有的本质特性之一,它是人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反应,从主体性的结构上看,一般认为,主体性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结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力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构成的。
教师资和与教育资格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它规定着从事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地教育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教师聘任制度:就是聘任双方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教师培训: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
教师考核: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法对教师进行的考察和评价。教师考核制度是教师规范化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机智:就是指一种面对新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做也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是指依法负责认定教师资格的行政机构或依法委托的教育机构。
中小学教师培训:就是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活动:有广泛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活动指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活动指学校教育所专门从事的活动。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但是由于教育方针往往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所以它还要特别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如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
教育无目的论:是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
人的全面发展:这里所谓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指马克思和思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定界。
德育:是教育工作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是完成德育任务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
德育的文化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在一定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和学校德育在不同文化形态中所起的作用。
智育:是一种由天赋,策略与知识等因素合成的综合能力。
体育:是指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广义的体育是指,所有能够增进人的身体素质及活动技能的活动。技能:是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范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
美育:以下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美育:是说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课程:是受教育在教育省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包括人类世代积累的历史经验和个体通过实践所获得的个体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
教科书:简称课文,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课程设计: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做也规划和安排。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学模式: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材施教;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等问题。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织厂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形式了一定的思想品德。
分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转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教学工作的实施: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几个环节构成,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实施最常见,最普通的过程。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最古老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通的一种教学方法。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非指导性教学:这是由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治疗”演变过来的。暗示教学法:指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人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统一,尤其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
学生集体:是社会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特殊的群体,它表现也其他群体所没有特点,如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民主与集中的原则和制度,健康的人际关系,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组织运行方式等等。群体: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群体”概念认为群体是按某些共同特征,狭义的“群体”概念则是指由于某种共同的社会活动和效需要而结合起来的具有组织特征的联合体,参加到这种联合体之中的人们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发生组织上的相互联系和接触。(教育学中的群体是具有组织特征的人的共同体,群体中的成员是按某个或某些共同特征而结合在一起的。这些特征都有与他们进行的共同活动和效有关)
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的社会群体不同,它是人们情投意合,自愿结成的群体。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不同活动目的和共同活动组织的整体。
班级:是学校班和级的总称。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程序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并对某进行统一内容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与领导者。班主任工作是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形式下,为了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所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学校咨询与辅导:是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以反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娇治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由咨询者向咨询对象提供心理上的帮助,以使后者克服当前的心理困扰,并提高自身的应付挫折的能力。
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认为人们在遇到情绪上困扰时,最直接的需要就是把它倾诉出来,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慰。
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认为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大多是在后天环境中习得的,同样可以通过学习正确的行为模式而加以克服,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系统脱敏法:由沃尔普提出的系统脱敏技术,先是运用在矫正焦虑症、恐惧症等方面。
行为契约:是指咨询者运用强化影响儿童的行为时,订立契约或协议是一项较好的办法:即把和学生商定的行为计划相应的奖惩条件写成书面文字并签署姓名,这样更能保证强化条件的严肃性和约束力。测量:严格地讲,测量是给事物的某种属性给定数值的过程。回答了“有多少”的问题。
测验:测验是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狭义的测验仅指一份测验卷子,而广义的测验指编制试题,施测评分到报告成绩的全过程。考试:规范的考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如期中、期末考试。评价:评价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形成性测验:是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
诊断性测验:是能够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
总结性测验:用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阶段性总结分析。
标准化测验:标准化测验从试卷上看,并没有特别之处,但在试题编制,施测和评分过程中有着严格的规范。标准化测验是由测验专家和教师共同编制的,试题质量较有保障。
教师自编性测验:是指教师自己编制的测验,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实际引用现代测验原理编制的。
成就测验:是指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常结合具体学科而设,如语文测验算术测验。
学能测验:又称学能倾向测验,它考察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能力,与学业成就有较在关系。
常模参照性测验:按照在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决定成绩的好坏,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常模参照性测验,如高考。标准参照性测验:考察是否达到了预先规定的标准,类似于各种执照考试如驾驶执照考试。
实用性:反映了试题的基本质量,其基本要求是便于组织、便于实施、节时省力。可信度:可信度又称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了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要求是,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则两次测验的分数应该比较相近。
有效性:有效性在测量学上也称为测验的效并,指一个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
难度:难度即测验的难易程度,提供了试题平均通过率的信息。难度用全体被试在某题的得分率(P)表示。如果全部通过
难度为1,如果谁都没有通过,难度为0。区分度:是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过程中,以改进工作的目的而开展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指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它的目的在于评判活动效果。
学校的法律地位: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在其活动时,根据条件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具有两种主体资格。当其参与行政法律关系,取得行政上的权利和承担行政上的义务时,它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当其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时,它就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教师的法律地位:是法律所确认的教师的社会地位。是一个与教师的社会地位密切关系的问题。根据1993年10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规定首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学生的法律地位:①首先,作为社会中的一名成员,学生的身份是一名国家公民;②作为学校这个特定环境中的一员,学生具有不同于一般国家公民的地位,其地位由我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教育的法律;③对于所有末满18周岁的学生而言,因其具有“末成年人”。行政法律责任:主要有两种:①行政处分,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有轻微违法失职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惩罚措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另一种方式是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颁发、印制的学历证书、学生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学校事故:是指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内,以及虽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之中,但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由于学校,教师的疏忽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而导致学生人身份害的事故。
法律救济: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也就是说,当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从法律上获得自行解决。或请求司法机关及其他相关给予解决,使受损害的权益得到补救。
教师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做出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学生申诉制度: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做出处理的制度。
第四篇:教育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教育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引言
大学生活过了一半多了,是好好总结自己大学,规划未来的时候了。在做这份规划书之前,我就经常思考这么几个问题:我是谁,我想要干什么,我的优势与不足在 哪里,我希望我的未来的职业是什么,为了那个未来我现在应该做什么等等。这就更使我认识到规划一下自己职业生涯的必要性,于是看到这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我就毫不犹豫的参加了。更希望借此机会总结我的大学学习生活,为我的未来规划一个目标、一个方向。
随着高考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逐渐认识到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紧张,而如何在人才济济的市场脱颖而出,获得社会的承认,成功 赢取一份满意的职业,则是需要我从现在做起为未来进行规划。规划未来就需要“知己知彼”,首先了解自己,然后知道我的理想职业,规划通往职业的桥梁。
回想我的大学生活,大一懵懂,那时的我,还带有高中时候的稚气,什么事情都想试一下,于是班级班委、院辩论队、院学生会、德育研究会里都有我竞选的身影,刚进大学的竞选与种种面试活动,让我收获很多,慢慢地,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到学院、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精彩的大一生活,我过得很愉快,也逐 渐适应了大学自由的生活;到了大二,随着学习进入正轨,活动参与增加,忙碌的生活常常让我无所适从,我努力调整自己,总是试图在学习与工作、活动中找到一 个平衡点,经过大二的学习,我对于教育学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在不断的锻炼中慢慢成熟;大三,我开始寻找我的梦想,寻找通往梦想的路。生活紧张 而忙碌,奔波于教室、图书馆与宿舍之间,总会时而会感到迷茫,看到和我一样忙碌的同学们,我总会思考在忙碌的背后是不是大家都有一个梦想,一个慢慢成长起 来的职业梦想。
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职业生涯规划,为梦想插上翅膀,为行动指明方向!
人生如舟,生涯如水,水上行舟,不进则退!
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规划的生活是盲目的,有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前行下去,终会成功!
一、自我盘点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自我的认知,只有客观、正确、真实地认识自己,才能做好一份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剖析,最后形成对自己的盘点小结。
(一)自我评价
1.成长经历盘点
我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的一个农村家庭,我家位于安徽省的最北部,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我有两个哥哥,在家中我最小。在小的时候,我很幸福地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顺利的完成了小学生活。在我的记忆中,童年是那么的无忧无虑,开心幸福。
然而随着我的慢慢长大,家里三个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父亲外出打工,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当时我上初二,记忆中只有家里浓浓的药的味道和父亲被病痛折磨 的情形。就在那时,小小的心中就扎下了一个梦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了,不让父母再受一点苦。可是,父亲没有等到我有出息的那一天,就走了。从此,在我心中,永远有一个遗憾,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我的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在母亲的身上,我学到了坚强与自信,我学到了乐观与自立,我更学到了 努力奋斗。
于是,在我的不懈努力和妈妈的关心下,我顺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砀山中学,之后成为重点大学的一名学生。在家乡,能考上大学的人屈指可数,我成为母亲的骄傲。
2.个性特征盘点
经过不断的磨练,我依然很乐观、开朗,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充分展现自己。
①我属于外向型,我喜欢广交朋友,与不同的朋友交流,总能让我的得到不同的收获。
②我喜欢展现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我总是喜欢在人群中可以让别人听到我的声音。
③我渴望成功,骨子里很好强的我,总是不甘人后。同时我也很勤奋努力,有上进心。
④我从小到大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喜欢与老师打交道,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⑤我的心理素质很好,积极主动,心态乐观。
同时,我的性格方面还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如
①性格急躁,往往缺乏耐心。
②做事不够细心,有时候有丢三落四的习惯,比较马虎。
3.兴趣爱好盘点
我爱好读书,包括哲学、文学、历史等各个方面:尤其珍爱散文,喜欢周国平、季羡林的散文;爱好读小说,喜欢看《福尔摩斯探案集》,其中扣人心弦的情节总让我激动;喜欢《大国崛起》,其中历史的智慧发人深省……
我爱好音乐,我喜欢温柔的旋律在耳边轻轻流淌,然后再心底深处慢慢生出一种说不清淡淡的情愫。
我爱好运动,虽然平时没有太多的时间,但是,我还是喜欢找时间和好朋友打打羽毛球,乒乓球、跑跑步,在运动场上的人感觉充满了阳光与活力。
有时候,我还是爱好独处,在一个人的时候,静静地思考,静静地待着。
4.能力分析盘点
能力优势
能力弱势
●自小从农村长大。具有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
●长期从事学生干部工作,具有一定的领导与组织能力。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能够很好处理人际关系。
●胸怀目标,具有追求成功的勇往直前的干劲。不怕失败。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动手能力较强。
●适应性强,能够很快适应新环境,接受新的挑战。
●做事情不够细心,不够谨慎,易冲动。
●缺乏耐心,有时感情化、情绪化
●自制力不强,往往需要外力督促下,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
(二)360°评价
1.优点:
自我评价:
有自信,独立性较强。
有责任感,组织能力较强
家人评价:
天资聪明,认真学习,有天赋,在家比较听话,孝顺。
老师评价
在平常的交往中,我发现她天资聪慧,但更能后天努力;她喜欢独立地进行思考,但更能参与集体合作。
同学评价:
1.目标往往很明确,有进取心
2.交际范围广,学习认真,出色
4.天赋优良,目标明确,肯下功夫。平素仪态端庄,吐属不凡。处事坚毅果决,临变从容,雍然有度。
亲密朋友评价:
1.责任感强,善于钻研,做事有条理,待人真诚,淡泊宁静。2.干练、勤奋、刻苦、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乐于助人。
4.坚强独立,聪明伶俐,善解人意
2.缺点:
家人评价:
不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喜欢生气,脾气倔强,有傲气。
亲密朋友评价:
1.耐心欠缺一点。易急躁。有时过于强势一点。
2.有时侯会倔强一点,不能听取不同意见。
老师评价:
如果假以时日,埋头钻研,一定能成为教育学领域的后起之秀。
自我评价:
性格急躁,往往容易生气,难以平心静气的接受不同意见。
同学评价:
1.或可更加沉静自修,遍览百家之言,1.庶几尽善尽。
不够时尚,不够潮。
(三)郎图职业规划测评报告
1.职业性格探索
下面是我的测试结果,从中可以得知我的性格类型为: 智多星型——总有一些新点子
我在能量倾向上属于外向,具有易沟通、好交际的特点。易适应环境,随环境变化随时调整。经常(自然地)被外部的人和物所吸引。外向者趋向于通过感受来了解世界,会更趋于参加许多活动,喜欢成为活动的焦点,而且容易接近。
在信息获得的方式上,则属于直觉型。倾向于感知外界环境的全貌或整体,关注事物的现状及发展变化,通常具有反应敏捷,思维跳跃,追求变化等特点。注重暗示 和推理,信赖自己的灵感和预感,注重将来,喜欢预测事物,并总想改变事物。直觉型的人看到一个情况时,就想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结果是怎样的。
在决策方式上,偏向于思考。主要是以逻辑推理为基础,通过理智思考进行活动和决策。分析问题的解决是否符合公认的标准,具有客观、理性、有条理等特点。
2.职业动力探索
我的动力人群指数表示与他人相比我在人群中的相对位置。如果你的影响愿望为70,则表明你比70%的人影响愿望高。一般而言75以上为高分,25至75为中分,25以下为低分。
成功愿望将告诉我们在面对工作时我们是否有积极主动,努力进取的心态。而我的成功愿望属于一般水平。影响愿望是引导或说服别人按照你的想法行事的愿望。我 是一个影响愿望较高的人。挫折承受是指我们面对现在或将来可能遇到的挫折、困难和失败时常有的心态、情绪以及可能的举动。我的挫折承受力居中。人际交往是 生活和工作中对人际关系的关注程度,喜欢并能很好地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我的人际交往动力较高。
3.追求成就类型探索
由以上动力特点和动力理论决定我的追求成就的类型属于“主宰型”,主宰型人有以下特点:
3.1通常热切地想实现自我价值。为自己设置高的目标,为它而努力、奋斗。
3.2富有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很重视自己的成功。希望自己出人头地,成为至关重要的人物。
3.3能树立一定的权威感,说服、影响和带动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3.4当和同学或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通常是活动的发起者,让大家随你一起进行。
3.5在社团或集体中往往是很有热情也很有领导力的帅才,通常会激发大家更好完成任务的愿望。
4.逆境承受类型探索
有得必有失,生活并不是一番风顺的,从小到大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挫折。这时你是抓住可能的机会积极进取还是为了避免再次失败消极等待?可以看出我是“开拓型 ”。
开拓型的我热爱新尝试,面对挑战性新任务或者结果还不确定的时候你会奋发进取,争取每一个可 能的机会,不畏风雨,不惧怕风险和失败,不抛弃不放弃,意志顽强。所以常常能抓住一些特别的机会。将来在需要面临巨大挑战或开拓新领域的工作,只要是能给 我带来新鲜的刺激的,都能激发源源不绝的活力和动力。
5.适合岗位特质探索
对于我的性格与动力的测试,郎图依据我的优势特点,推荐了如下职业:
你的优势特点
对应的典型职业
你非常喜欢那些不断创新、灵活多变的工作,可以接触很多人,有一定的冒险性。
管理顾问、培训师、职业顾问、摄影师、记者、城市规划、证券分析、经销人/代理人、风险资本家、企业家、发明家
渴望把可以自己的想法运动到充满创意的有趣世界,那些让你目不暇接的节奏和变化会极大地满足你好奇心和启发你积极的想象力。
编辑、广告创意人、公关人员、营销、主持人、制片人、贸易人员、作家
还有些工作要求能够快速思考、发现事情的关键所在,即时在高度紧张的场合也不例外,这样的工作也落在你可以考虑的范围里。
刑侦人员、社会科学者、政治分析者、行政管理人员、教育心理学者
(四)综合盘点
通过以上个性与兴趣等信息的盘点,对自己的认识还应该从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中来全面了解自己。
1.综合能力培养
我的工作经历
形成能力
1.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班级担任班级干部,如学习委员、团支部书记、班长等。
2.进入大学,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曾先后任院学生会副主席、德育研究会外联部部长等职务,参加简历设计大赛即模拟招聘会,挑战杯设计大赛等。
3.参加院辩论队,代表学院参加赭麓论剑杯校级辩论赛。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大一暑假,组织我班十一位同学一起,开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活动。在大二暑假参加“树人步步高”培训班工作,组织领导教学管理工作。
1.领导能力
2.管理能力
3.组织能力
4.语言表达能力
5.逻辑思维较强
6.有责任感
2.学习结构与内容
学习了人体生理解剖学、社会学、法学、逻辑学、心理学等,以此为我的学习奠定了浓厚的人文底蕴;教育概论、中教史等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在导师的带领下,阅读相关教育名著,实施有关“教师绩效工资”的调查研究,并开展教育学专业论坛活动。
教育学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秉承“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人才质量观,导师制专门老师辅导学生读教育名著、科研活动。
综合以上分析,我觉得适合我的工作很多,但结合我的专业学习特点与兴趣点,我觉得我很适合当一名高中校长。虽然目标看似很远,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不懈奋斗,我终会成功。
二、职业认知
了解自己之后,下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对于我所选择的职业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对于职业环境进行分析。
(一)家庭环境分析
出生在农村家庭的我,家庭没有为我安排好工作的可能,所以实现我的职业理想必须依靠我自己的努力。家庭对我的教育的重视,使得我顺利考上大学,并给我一个更高的选择平台,继续深造。母亲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我好好学习,将来可以找到一份满意工作。在家人的守望与支持下,我得以更顺利的去完成我的职业规划。
(二)学校环境分析
我就读的大学,这所学校虽然不属于国家重点的学校,但是浓厚的学习氛围、积聚着众多书籍的古老的图书馆,书声琅琅的美丽的行知园,安静宽敞的自习室等等,仍然使我受益颇多。尤其正处于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中的教育学专业,这里有学术严谨的一流的教授学者,还有一帮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同学,在学习中,学术问题上的相互探讨。总能使我收益繁多。在安徽师大的校园里,我不仅学会了很多专业文化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了我对教育的热爱,培养了我的人文精神,为我的继续深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可以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尽情展现、挥洒自己的青春。
(三)社会环境分析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制定,我国对于教育事业日益重视,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教育既是国计,又是民生,关系亿万家庭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在这一大背景下,对优秀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于一个学校领头羊——校长的要求也会随之增加。
(四)职业环境的SWOT分析
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外部机遇(O)
1.在大学这个省级最高示范学校,为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2.处于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期,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师职业地位日益提升。
3.处于教育大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外部挑战(T)
1.毕业生就业现象日益紧张,硕士毕业之后,就业更加困难,竞争更大。
2.目前,找工作中,许多学校对女性歧视,更愿意接受男性毕业生。
3.母校在教育行业中的地位还不太高,在社会上的信誉还有待提高。
内部优势(S)
1.性格开朗热情,善于交际。
2.组织领导能力较强。
3.曾经在社会实践中,担任过培训学校地区负责人,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4.作为一个师范类的学生,我有笃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优势—机遇(SO)
高中校长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在这个职业上,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与长处,在当前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抓住机遇,展现自己。
优势—挑战(ST)
我认为有了竞争,会让自己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至于母校现在在教育专业方面地位不高的现状,一方面我对母校的发展很有信心,另一方面我可以通过考研提升自己。
内部劣势(W)
1.注重细节方面做得不到位,2.性别为女性,在走向校长岗位时,可能存在一些障碍。
3.实践时间不长,实践经验还是很缺乏。
劣势—机遇(WO)
工作经验对于招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在学校中要加倍努力,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
劣势—挑战(WT)
就业压力如此之大,自己的工作经验也不够丰富。很可能不能如愿以偿。但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相信是金子迟早会发光 的。
三、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成江海”,一个大的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个小的目标的积累。为此,我将对我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与设计。
(一)职业目标分解
经过上述种种的分析与推敲,我根据自身特点设定了职业目标:我要从事教育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校长。进入学校工作是我首要目标。在学校从最基层工作做 起,做普通代课老师或者班主任。努力工作,争取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工作业绩的前提下,转向行政工作,积累经验。我的最终目标是在一所 高级中学当一名优秀的校长。首先我将对我的职业目标进行分解。
我所做的规划主要是近期的职业目标规划,期限主要是大学期间与毕业后五年。
1.短期目标——大学本科期间(2010年——2012年)
在已经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1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拿到证书;
1.2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获得二级甲等;
1.3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VFp等级考试,拿到证书;
1.4担任两年班级团支部书记,工作期间,服务同学的同时锻炼自己;
1.5担任德育研究会外联部部长,与其他五个协会联合外出拉赞助活动;
1.6在教育科学学院学生会中,曾担任女生部部员和院学生会副主席的职务,在工作中提升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7学习成绩优异,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工作奖荣誉称号;
1.8思想方面,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通过堂课的学习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现在已经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将于今年的11月18日转正,成为正式党员。
为了完成我的目标,我还要完成的主要目标有:
(1)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学位;
(2)顺利考取北京师范大学或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
2.中期目标——研究生期间(2012年——2015年)
研究生期间,我所应该完成的主要目标有:
2.1进行教育专业的研究与学习,产生一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2.2顺利完成学业,获得教育学原理硕士学位;
2.3签约一家高级中学,获得最基本的工作岗位:一名教师;
3.中长期目标——毕业后五年(2015年——2020年)
(1)工作摸索期:适应阶段。参加工作1年。
(2)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
(3)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4.长期目标—— 教学成熟期,逐渐转向行政管理工作。
4.1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使领导与同事满意。
4.2工作之余不断补充能量,以提高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
4.3业余时间进行培训,学习教育行政工作方法与经验以及领导人的领导方式。
4.4成为一名教育行政人员,并不断学习,晋升,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校长
(二)规划工程实施方案
短期目标详细行动计划
2010年(20岁)—2012年(22岁)
在大学剩下的两年中,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备战考研,为进入研究生学习做准备。
★2010年10月—12月
在今年剩余的两个月里,我的主要工作是,1.以读书为主线,参加特色专业教育名著读书活动,在辛老师的带领下,阅读各类名著,提高教育素养。
2.完成《课程与教学论》、《外国教育史》、《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
3.了解相关考研信息,制定研究生备考计划,加强英语的学习。
★2011年
1月:确定考研目标
在开始复习前,要首先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选好自己想要报考的学校。这也是决定一个人考研成功与否的关键。
2月—6月:开始第一轮复习
考研正如高考一样,第一轮复习很重要。全面复习课本基础知识。多看几本不同版本的同学科书目。了解各个教学大师的不同见解。
7月—9月:开始第二轮复习
基础知识巩固好以后,还要强化训练。提升自身理论知识能力,开始做模拟题和真题。
开学之后,如果专业课考试成绩理想,能够获得保送资格,则在十月份全力准备保研事宜。如果成功,则之后继续阅读书籍的基础上,参加实习活动,完成毕业论文。如果不理想,则继续奋斗。
10月—11月:实习
在实习的过程中,一方面把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不放弃备战考研。
12月:第三轮扫尾复习
把书本重新过一遍,查漏补缺。对错题进行整理。
★2012年:
最主要的工作是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初试,考试成功后,进行复试,并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7月,大学生活的结束,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暑期首先要为入学做准备。再则进入社会实践。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中期目标详细行动计划
2012年(22岁)—2015年(25岁)
●2012年9月—2013年5月(研一):
1.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研究各种理论知识。与同学探讨相关研究专题以增强自身探究能力。拓宽思维。
充分利用现有时机,好好学习自身专业知识。为将来能更好地工作做准备。
2.重点培养英语技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能轻松地听懂别人的英语并能自如地交流。
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坚持每天读英语文章,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结识外国朋友,和他们用英语交谈以增强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
●2010年7月—2011年5月(研二):
研二的主要任务是:暑假期间针对相关教育问题进行研究,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阅读专业相关书刊,扩大知识视野,加强思维训练。
●2011年7月—2012年6月(研三):
1.从9月份开始着手准备找工作。
到大中型招聘会探访招聘情况。在网上查询各学校的招聘启示。精心为自己做一份个人简历。并有选择性地投递到各家学校。
2.顺利结业,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并签约外资银行。
我的目标是进入一所市重点高中工作。努力!
中长期目标详细行动计划
2015年(25岁)—2020年(30岁)
1.2012年7月:适应新环境,学习好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育教学人员。
在一年的时间里,拜师学习,并逐渐认同教师的职业责任,实现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在此过程中,逐渐熟悉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测验等教 学常规性工作;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地把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尽量早点做班主任,多与学生交流,磨砺自己,增加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
2.学会做好教师这份本职工作
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如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测验等常规基本功;处理重点、难点等课堂教学基本功;分析和了解学生、管理学生的基本能力。即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过硬的基本功,具备了独立的教育实践能力,成为胜任学科教学的教师。
3.形成教学经验和技能阶段
到了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开始认同教师的职业价值,逐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等教学方式,从而构建了自身经验体系。为以后升职乃至完成高中校长的职业理想奠定基础。
四、职业生涯规划反馈调整与备选方案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不确定性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在职业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总有多种因素影响着它的实施。如要使计划行之有效,就需要在时间中不断的评估与调整。
(二)规划评估与调整
我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一步一步地规划的,是具有可行性的。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组织环境和个人成长曲线等变化以及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我要在实践中定期为自己的规划作评估,及时作出相应地不可预测地调整。
现在对我而言,职业规划中的变化包括:
1.我可能不能如原以偿地考取研究生,那么我就得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同时着手找工作。
2.研究生毕业后我可能不能顺利地签约市重点的高中,那么我就得另僻西径,寻找其他学校,或许会进入教育管理部门。
3.可能同行业竞争太激烈,从而使得我的晋升梦想不能得以实现。我就需要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水平。
五、结束语
我要用一生去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
即使那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走向远方,又是远方;
有时感觉自己,真像一只孤独的大雁,闪动着疲惫的翅膀,望天也迷茫,望水也迷茫;
只是从来不愿改变初衷,只是从来不想埋葬向往
我不在乎,地老天荒,只要能够,如愿以偿。
——汪国真《美好的愿望》
我一直在努力,只是不愿放弃那最初的美好。有过疲惫,有过迷茫,美好的愿望总会给我激励与希望。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之后,让我更加明了自己的未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规划给了我前行的动力与方向。如果你无法改变生活,那么就改变对生活的态度;如果你无法改变世界,那么就改变世界观;如果无法按照既定规划 实施职业理想,那么我就会换个方向,继续努力,只要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与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和磨砺。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奋斗与磨砺中,不断成 长,实现理想的。我的职业规划即将进入尾声,这次的职业规划让我好好静下来考虑自己的人生,而我清醒地认识到,规划设计书完成的这一刻正是我该拿出实际行动的时刻!
第五篇:华东师大研习总结
项目编号:
大夏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结题申请书
项目名称:
如何应对在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项目成员:
(名字、学号)
项目指导教师:
(名字、工号)
中学高级教师
项目起止时间:
2011年
月—
2012年4月
负责人联系电话:
负责人E-mail:
申请结题时间:
2012年
月
日
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制(2010版)
项
目
基本情况
负
责
人
代效仙
项目承担院系
(或服务部)
中文系
项目选题来源
(自立项目或教师科研课题的子项目或其它)
教师科研课题的子项目
依托单位或合作单位
(实验室或研究中心或社区街道或中小学等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市真如中学
一、项目计划达到的目标和内容
目标:
1、有利于教师对待突发事件思想水平的提高,2、有利于教师树立威信,3、有利于减少教学中的不利因素,4,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5、尽可能减轻学生在突发事件当中所遭受的损失。
内容:
1、归纳总结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
2、了解学生乐意接受的处理突发事件的对策
3、研究老师经常采用的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
4、查阅有关资料,总结适合应对学生的策略
二、项目实际达到的目标和内容
1、通过问卷调研、查询资料及实践观察,发现语文课堂的实际讲授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课堂的突发事件,而且老师在处理这方面事件的时候,也经常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手段高超,有的惊慌失措。
2、经过查找了很多的纸质的以及电子版的文献方面的资料之后,我们小组大致总结出了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种类。
3、在深入课堂进行了多次观摩之后,我们大致总结出了课堂教学突发事件对于教师而言,大致有什么解决的措施。
4、我们小组的代表吴忠新经过了和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的教师刘桂海切磋交流之后,大致总结出了在课堂教学时如果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以及非人力可以扭转的暴力事件时候,老师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才能使学生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成果应用情况或应用前景
(申请专利情况、论文发表的刊物及其日期、出版专著的出版社及其日期,咨询、调查报告应用单位等;主要技术指标,经济与社会效益)
1、由于我们小组研究的课题,是在教育学研究的范围里面研究的比较稀缺的,而关于上课时自然灾害的预防与救治,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对此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鉴于此,我们小组特意请教了相关的专家,得到了关于自然灾害突发时候学生以及老师应该采取的最理想的方法。
2、由于我们的研究小组不仅研究了课堂上人为事故的处理措施,还研究了自然灾害等等不可预防的处理措施,所以我们小组对于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的研究,是比较全面的,如果中小学的教师能够看一看我们的研究的话,就能大幅度减少同学们在课堂突发事件当中所遭受的损失。
四、项目的创新点与特色
(项目实施过程中,使用的新方法,有何特色,在操作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学生主导的原则等)(600字以内)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等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其中并发放小礼物等鼓励学生积极应对我们的调查研究。
2、文献搜集法,搜集与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提供更为完善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在操作过程中济世了解,观察群体和个体的行为表现及变化。
4、案例分析法,每一个环节实施后,进行阶段性分析和总结,注重个案分析和积累。
五、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名单
学号
姓名
年龄
所学专业
所在系班
项目研究中
承担的主要任务
10071110149
代效仙
汉语言文学
09级中文系一班
查找资料
10090110152
王晗
汉语言文学
09级中文系一班
撰写论文
10090110153
崔亚南
汉语言文学
09级中文系一班
查找资料
10090110150
张和星
汉语言文学
09级中文系一班
撰写论文
10090110147
赵亮军
汉语言文学
09级中文系一班
查找资料
10090110145
吴忠新
汉语言文学
09级中文系一班
总结收尾
六、研究心得
(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创新思维和成长方面有何收获,有何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等)(2000字以内)
就项目研习的过程而言,自2011年4月我们小组共六位朴实的男同学共同承担了课题名为《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研习起,我们经过多次的讨论制定了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与过程步骤,截至今年的四月初,一年的时间,在真如中学副校长汪佳敏老师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在问卷中学生的积极配合,以及小组成各员的努力,我们的调研项目已经完成,也获得了我们想要的小小成果,即我们通过这次项目的研习,针对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的失误以及对学生处理的失当,总结出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堂面对人为性的突发事件以及自然性的突发事件的处理的基本原则以及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候如何才更有效的技巧策略。因为这些成果的理论都是我们小组在各个环节中亲自实践并付出汗水的基础上获得的,因此“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这个研习项目的最终完成有让我们有一种获得巨大成功的喜悦与幸福之感。尽管我们的得出的有些理论与结果并不是那么的科学与深入,更说不上是什么真理,还必然会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当然,使我们收获最大的,其实并不是在于我们在学术上所取得的进展,虽然平心而论,通过将近一年时间我们去图书馆参考文献,以及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探讨相关的技巧,我们的确在劳累之中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对于以后将要成为人民教师的身为公费师范生的我们,这一次教育学方面的研究立项,的确使我们丰富了教学的经验,为了不辜负国家的栽培和人民的期望,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但是在专业上的收获其实不是最重要的,身为这个研习小组的组长,我认为我们最大的收获,其实是在一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增强了对于人生的感悟,我们小组更是在合作过程中,加强了彼此之间的默契,最令我感动的是,我们小组的成员赵亮军同学为了能帮我们查资料,在瓢泼大雨的情况下还去了图书馆借书;最令我动容的是,我们小组的崔亚南同学,在身患扁桃体炎症发高烧的状态下,还和我们一起去真如中学向汪佳敏老师问问题;最令我感慨的是,我们小组的成员吴忠新同学,在骑车子过程当中把双腿摔断了之后要卧床三个月,连吴忠新自己的生活都无法自理的情况下,他还挣扎着要帮我们录入资料。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研究立项,我们几个男生之间真的是结下了一辈子的友情。
项目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七、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八、院系意见
院系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月**日
九、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签字):
****年**月**日
十、学校意见
公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