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教育学复习模拟4(模版)
教 育 学 模 拟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最早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 C.杜威D.洛克
2.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精神文化B.制度文化 C.物质文化D.组织文化
3.现阶段 我国对教师实行的法定职业许可制度是()
A.教师聘任制度B.教师职务制度 C.教师资格制度D.教师录用制度
4. 在社会各个因素中,决定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
5. 新课程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是()
A.接受、合作、创新B.自主、竞争、发现 C.自主、创新、合作探究
6.一般说来 盲人的听觉往往都比较灵敏,这一现象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中的()
A.顺序性规律B.阶段性规律 C.差异性规律D.互补性规律
7. 以下哪一个选项是对教学活动的准确完整的定义()
A.教师教的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8.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参考书B.教科书C.学科课程标准D.教学计划
9.美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学生()
A.健康的审美观B.鉴赏美的能力 C.感受美的能力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49年B.1958年 C.1986年D.1995年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就教师的职业特点而言,教师一般应扮演哪些角色? abcde
A传道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示范者角色D管理者角色E研究者角色 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ABCDE)
A备课B组织教学C上课D学业成绩评定E辅导答疑
3.学校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bde)A教育场地B教育者C教学设备D受教育者E教育媒介
4.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de)A导向功能B强制功能C调控功能D示范功能E评价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为(abcd)
1A
C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B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 有利于人口迁移D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E控制人口流动
三.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的客体。()
2.现代教学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温故知新等教学原则都是对传统教学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3.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4.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它个性品质等因素属于非智力因素。()
5.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因此教育影响都是正面的。()
6.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客观的排序和分类。()
7.没有教育法治,便没有现代教育。()
8.荀子所著《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
9.隐形课程是学校环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10.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辨析题(共2题,每题5分,共10分)
1.针对遗传决定论的错误观点,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提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由我自由支配的特殊环境,我保证能把其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
答案:这种观点是片面的.。2分;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除了遗传、环境,还有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1分;.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整体的、系统的作用与人的发展。2分。
2.面对中考和高考,学校内和学校外的补课、辅导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1)这种做法是错误的。(2)根源之一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和配置不平衡。(3)错误的教育价值取向。(4)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的压力。(每一要点2分,答对三点者即得满分)
五.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要回答中等学校的教学任务。
答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1;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力。1分;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1分;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1分;养成良好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1分。
2.简要回答教育对文化有哪些作用或影响。
答案:教育从本质上讲也属于人类的文化现象,但又有其特殊性和独立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2分;教育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最直接最重要的载体)1分;教育具有文化选择的功能。1分;教育具有文化创新的功能。1分。
3.中等学校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有哪些
了解和研究学生,1分;建设良好的班集体,1分;做好个别教育工作,1分;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1分;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1分。
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答案: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1分; 领会知识,包括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1分;巩固知识,通过各种复习,把学过的知识进行记忆。1分;运用知识,组织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和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1分;检查知识,检查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1分。
六、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初中答1、2题,高中答3、4题)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
参考答案: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2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工作状态。2分;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在关键时期的学生而言,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2分;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威信。2分;联系实际。2分。
2.结合实际概述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参考答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2分;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使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 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2分;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 展学生的个性。2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教育作为国力竞争的基础工程,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2分;结合实际。2分。
3试述现代教师的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参考答案:.1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和树立现代思想观念等两个方面。
2.职业道德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有良好的一般社会道德,而且对学生进行的品德教育,要求教师给学生做榜样的内容,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3.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4.教育理论素质。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懂得教育教学活动规律,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5.教育能力素养。教育工作是在掌握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工作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的。6.身体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现代教师必备的重要条件。总之,教师的各项基本素质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一名合格教师身上构成统一的整体。现代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应是整体性的提高。
4.试论在教育教学中如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参考答案:1不平衡性,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这要求教育者抓住时机,适时的开展教育工作。2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这要求教育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3阶段性,表现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前后相邻,有规律地更替。这要求教育者按步骤、分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4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害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要求教育者从整体出发,系统完整地进行教育,综合育人。5.个别差异性,具体表现为男女性别差异,以及个体综合素质、条件的差异等。因此教育者必须理解差异,因材施教。
七、案例分析(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初中答1、2题,高中答3、4题)
1.郝老师在某师范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一所初中任教,同办公室的刁老师出于关心,告诉
郝老师“这个班的学生特别调皮,必须严加管教,不对他们凶一点,就树立不了权威”,郝老师一笑了之。第二天,他进入教室后,学生们交头接耳,满地乱走,秩序很乱,老师不以为然,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讲课吸引人”、“不偏心眼儿”、“跟我们一起打球”。。。同学们七嘴八舌讲了很多条,然后郝老师又问:“怎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学生呢” ?“上课注意听讲”,“为班级做好事”,“努力学习”,“尊重老师,团结同学”。。。郝老师微笑着说“好!从现在开始,我就与同学们交朋友,做一名合格的老师,让你们喜欢的老师。而你们,也要按照自己说的,做一名合格的学生,老师喜欢的学生。让我们一起努力,好不好”?大家异口同声:
好!不到一个学期,这个班的面貌焕然一新。
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总结
参考答案要点:
1.为人师表,关爱学生,而不能师道尊,以势压人。
2.教学能力与管理能力相辅相成。
3.主动了解学生,善于引导学生既是教师的职责,也是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4.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
2.有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老师上课提问时,几乎每次都要举手,甚至有时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但让他起来回答时,他又经常回答不好。课下,老师便与这位同学单独谈话,问他原因,该同学说:“班上的同学总嘲笑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时我就总举手。。。”老师了解了原委后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和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不会,就举把手举低一些。”在以后的课上,老师尽量抓住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适时的进行表扬。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积极上进,很有起色。
请运用所掌握的教育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要点:
1.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如果这位老师批评这位同学不诚实,可能就不仅会挫伤其自尊
心,也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进而激励学生,不仅赢得学生的信任奠定了基础,也为建立新
型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
3.关心爱护学生,展现了良好的职业道德。
3.在一堂题为“人人参与环保”的实践活动课中,某中学的石老师让学生们事前自由组合,自选合适的课题,然后自行设计实施方案,最后通力写出调查报告。结题会上,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爱好与特长,对自己参与探究实践的课题进行了充分展示个性的总结。在各小组的发言中,学生们扮演着活动中承担的不同角色:善于归纳总结的做新闻发言人,有亲和力的做形象大使,英语好的则当翻译,而稍稍羞怯的,则扮演小秘书兼摄像的角色。同学们应用多媒体手段,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自己在调查中的经历和体验。同学们的共同感受是,尽管调查中难免一次次地遭拒,尽管胆怯和稚嫩使自己经常词不达意,但毕竟是勇敢地迈出了走向社会,亲身实践的第一步,体验到了克服困难后的快乐。
请对此案例加以分析总结
参考答案要点
1课外活动和实践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展示
学生的专长和个性。
3.探究性学习关注三个目标:
1、经历探究过程。
2、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
神。
3、积累知识和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此案例可以说是一节典型的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课。
4.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关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旨在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5.现代学习方式强调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上升到智慧,逐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
4.某高中三位老师在一次模拟考试后有这样一段对话:甲说:“某某学生又考个倒数第一!以后就跟着父母扫大街吧”。乙说“我们班某某连续考了好几次第一,这孩子不用管他,先天素质就是好,难怪人家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丙说:“我们班某某这次考试成绩可上来了,总算没白给他单独补课”。
请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加以分析总结
参考答案要点:
1.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2.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3.上述要素的相互关系。
4.教师职业道德与操守。
5.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篇:教育学概论模拟试卷4
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C】
A.“任务分析”B.“活动分析”C.“工作分析”D.“课程审议”
2.泰勒原理的实质是对【A】的追求。
A.“技术兴趣”B.“解放兴趣”C.“实践兴趣”D.“工具理性”
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D】一书标志着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大教学论》
4.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是【B】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卢梭D.赫尔巴特
5.下列关于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所提出的直观原理的论述,错误的是【D】
A.夸美纽斯的直观原理是以培根的经验主义、感觉主义为理论来源的B.裴斯泰洛齐区分了两种直观:被动的直观和能动的直观C.夸美纽斯的直观是纯粹被动地接受外界的感性印象的直观D.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6.杜威毕生倡导并实施的经验课程形态是【A】
A.主动作业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合成课程
7.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上,斯滕豪斯首创了【D】的课程思想。
A.教师作为促进者B.教师作为组织者C.教师作为引导者D.教师作为研究者
8.布鲁纳所倡导的学习是【B】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
9.幼儿学习绘画和写字技能,属于加涅所区分的五类学习结果中的【D】
A.理智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
10.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赞科夫提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C】
A.全面发展B.特殊发展”C.一般发展D.心理发展
11.下列属于以人格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是【D】
A.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
B.赞可夫的教学设计模式
C.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
D.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2.“考察与欣赏《老人与海》的重要意义”,这里陈述的目标属于【D】
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13.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的教学方法是【C】
A.课堂讨论B.自主型教学方法C.提示型教学方法D.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14.在课程要素中,支配课程的核心要素是【A】
A.哲学价值观B.方法C.原理D.技能
15.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是【A】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综合课程D.实际课程
16.合科教学的首创者是【B】
A.斯图姆B.奥托C.卢梭D.福禄倍尔
17.选修制的最初确立是在【C】
A.初中B.高中C.大学D.职业中学
18.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是【C】
A.选修课程是可有可无的B.二者拥有的教育价值是不相等的C.二者都是个性化课程的有机构成D.选修课程的学习是浅尝辄止的、散漫的19.“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是在【D】中首次提出的。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班级生活》
20.“小学生可以把音乐、公民、地球科学、视觉艺术等分散的学科整合起来去研究环境问题”,这表述的是“环境教育课程”中的【A】
A.学科际模式B.多学科模式C.跨学科课程D.综合课程
21.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B】
A.杰克逊B.夸美纽斯C.卢梭D.赫尔巴特
22.课程实施成为研究焦点的直接起因是【C】
A.基于理论的需要
B.教育改革的需要
C.对“学科结构运动”的反思
D.理解和评定课程改革的需要
23.被称为“暗箱式评价”的是【A】
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目标本位评价D.目标游离评价
24.在利维划分的“古典的考试型时期”,评价的主要形式是【B】
A.纸笔测验B.口头提问C.标准化测试D.开放性的结论
25.在相互适应取向看来,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C】
A.线性的互为目的、互为手段的关系
B.目的与手段、内容与过程的关系
C.非线性的互为目的、互为手段的关系
D.有机整合于一体的关系
26.差别模式是由【C】提出的。
A.泰勒B.斯太克C.普罗沃斯D.古巴和林肯
27.目标达成模式的提出者是【D】
A.布卢姆B.查特斯C.博比特.D.泰勒
28.“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体现的是【A】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创生取向D.主体取向
29.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教学过程就是【C】
A.教师对学生控制的过程
B.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
C.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D.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的过程
30.在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中,【B】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
A.协作B.情境C.会话D.意义建构
31.开发综合课程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32.隐性课程的涵义及特点是什么? 33.教养和教育的关系如何? 34.古巴和林肯划分的“第四代评价”的特征是什么? 35.简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
31.(1)确定作为综合课程组织核心的主题、问题和概念的选择标准。(2)教师与教育行政人员要对综合课程进行恰当规划与合作。(3)开发综合性评估形式。(4)建立单一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师培训计划。
32.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特点:(1)影响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2)影响具有持久性。(3)它的教育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4)内容既可能是学术性的,也可能是非学术性的。
33.(1)二者彼此间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各具特性,各有其固有的逻辑。(2)二者又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制约。通过教养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形成能力,这为教学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反过来,教育的成功与否也极大地制约着教养的成效。
34.(1)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2)评价是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的。(3)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4)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质的研究”方法。
35.(1)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2)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即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36.谈谈你对当前大力提倡的“主体性教育”内涵的理解。37.试述几种典型教学方法的关系。
36答.主体教育观有两个基本内涵:首先,人是主体,教育应当尊重并提升人的主体性,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人与人的关系是“交互主体的关系”,教育即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之间自然是交互主体的关系。通过师生之间的持续交往而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这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和内在价值。其次,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回归了生活世界的教育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教育是一种群体主体,不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工具。教育不只是适应着生活,更根本的是对社会生活进行持续批判与超越。
37答.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是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三者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社会性学习、自主性学习。而且三种教学方法在功能上也有差异:提示型教学方法适合于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新知识、新信息;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适合于“集体思维过程”的运用,适合于社会态度的养成;自主型教学方法适合于独立探索和发现,适合于自主性人格的发展。三种典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样不容忽视。(1)三种教学方法彼此之间相互渗透。提示型教学方法并不排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主动性,否则这种方法会导致人的机械被动学习,从而压抑人的发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可以说整合了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主体性。自主型教学方法也不排斥教师的指导和帮助。(2)三种教学方法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连续体。当不同教学方法视具体教育情境的需要而优化组合、恰当运用的时候,它们彼此之间会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三种教学方法及相应的三种学习方式在相互作用中形成一个连续体。对任何一个学习者而言,三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尽管不同学习者在三种学习方式的偏好上有所差别。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l6分)
38.下面的材料记述了某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仔细阅读,然后回答材料后面提出的问题。材料:……曾以“乌克兰的防风林地带”课题为例,说明了这种教学过程的阶段:第一阶段,首先用乌克兰防风林地带为特例,以具体直观的方法,提出关于防风林地带的问题。第二阶段,根据由防风林地带的特例所获得的认识,推论出乌克兰地区的特点,而且还要掌握该地带的普遍特性和类型特性,用开拓草原这一“类型”的认识来说明一系列类似景观的本质特征,如美国中西部草原。第三阶段,要明了草原化的过程及阻抑这一过程的努力,也即是明了人类是如何在特殊的气候、地理、形态诸条件下,干预自然,作用于自然,并且改造自然的。第四阶段,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即人类要干预、改造并主宰自然。在这一阶段,教学已经由对客观内容的重视转移到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方面来了。……材料体现的是哪种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谈谈这种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
38答.材料体现的是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提倡的“范例教学模式”。它的基本思想是要组织教养性的学习,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即引向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态度。一般程序:
(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2)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3)范例性地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关系的经验。教育价值:表现在对学生主动性的弘扬方面,在对教学的问题性的提倡方面,以及在思考课程内容时突破学科界线、主张课题性教学、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打破“知识就是力量”的传统,转而追求获得支配知识的力量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第三篇:《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
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我国第一所由自己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的倡导人是()。A.陈鹤琴 B.张之洞 C.黄炎培 D.张雪门 E.陶行知
2.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A.《大教学论》 B.《母育学校》 C.《世界图解》 D.《爱弥儿》 E.《教育漫话》
3.教师引导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是运用了()。A.观察法 B.演示法 C.示范法 D.范例法 E.实验法
4.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老年()有规律的变化过程。A.身体 B.心理 C.身心 D.行为 E.习惯
5.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能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教育原则。A.启蒙性 B.发展适宜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E.多样性
6.社会需求与()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A.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 B.教育机构 C.政府 D.父母 E.幼儿园目标
7.幼儿的德育必须从情感人手,把重点放在()的形成上。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E.道德练习
8.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A.日常生活 B.练习C.游戏 D.活动 E.上课
9.下列属于感觉运动游戏的是()。A.玩沙和玩水的活动 B.与视觉、听觉相关的活动 C.与嗅觉相关的活动 D.与味觉相关的活动 E.与触觉有关的活动
10.游戏理论生长说的代表人物是()。A.霍尔 B.格罗斯 C.阿普利登 D.拜敦代克 E.福禄倍尔 11.儿童享有的权利有()。A.教育权 B.生存权 C.发展权 D.赠与权 E.受保护权
12.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幼儿园依据(),有计划地、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A.幼儿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 B.幼儿教育内容 C.幼儿教学大纲 D.幼儿课本 E.学前教育政策
13.角色扮演训练中提供的行为范例变成幼儿自己的信念与准则,一般发生在角色扮演的()。A.及时模仿阶段 B.简单再现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E.依从阶段
14.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实践的差异体现在()。A.生活环境 B.教育目标 C.教育内容 D.教育途径 E.前四项都是
15.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主要有()。A.分科课程 B.核心课程 C.活动课程 D.游戏课程 E.综合课程
16.五指课程的课程目标是()。A.做人 B.身体 C.智力 D.情绪 E.品德
17.幼儿园主要采用的幼儿教育教学法是(A.讲授法 B.自学学习法 C.游戏法 D.操作练习法 E.实验法)。18.与幼儿园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A.多样性 B.丰富性 C.率先性 D.深刻性 E.持久性
19.提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是完美教育的基础观点的教育家是(A.福禄倍尔 B.丁•布露丝 C.蒙台梭利 D.约翰•鲍尔比 E.德芙里斯
20.我国社区教育活动一般在()的基层社会中进行。A.街道 B. 区 C.市 D.县 E.郊区
21.幼儿教师需要一个涉及()等多方面的宽广的知识结构。A.教育学 B.心理学 C.生理学
。)D.社会学 E.卫生学
22.与中小学相比,我国对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管理相对轻松,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A.被动型 B.能动性 C.随意性 D.自主性 E.主导性
23.上课时,教师对幼儿的坐姿要求应是()。A.昂首挺胸 B.双脚并拢 C.把手放背后 D.坐稳且端正 E.幼儿自觉舒适即可
24.幼儿教师要善于以()目标为中心,深入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实行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A.教育 B.保教 C.保育 D.看护 E.全面发展 25.教育调查法是学前教育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借助的手段有()。A.座谈会 B.谈话 C.查阅文献 D.问卷 E.跟踪调查
26.选题所要解决的问题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这体现了研究选题的()原则。A.客观性 B.教育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先进性 E.创造性
27.说明科研论文写作的目的、意图及研究方法的是()。A.题目 B.正文 C.结论 D.注释 E.序言
28.活动法指幼儿家长参与托幼机构的教育活动与管理的一种方法。依家长参与活动的目的划分,活动法可以分为()四种。A.观摩 B.庆祝 C.服务 D.管理 E.监管
29.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A.跳舞 B.游戏 C.唱歌 D.识字 E.体育
30.目前我国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形式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A.家园联系手册 B.家长会 C.开放日 D.家长委员会 E.咨询活动、填空题(共15题,每题l分,共15分)
1.民国时期一些爱国人士为平民子女开办幼儿园,如陶行知的乡村儿童团、张雪门的_____。2.标志着学前公共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_____。3.儿童观的变化影响到_____的变化。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_____,是世界解决儿童问题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国家和地方政府控制幼儿教育的_____和_____。6._____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7.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可以相对划分为_____等5个领域。
8.从幼儿园特点的角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_____。9.幼儿园是_____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的活动形式。
10.角色游戏的观察记录有两种:一种是_____,主要记录游戏主题、游戏反映的主要生活内容等;另一种是_____,主要记录游戏中发现的某些典型的、特别有教育意义的事情。
11.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不仅是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进行游戏准备的基础,而且还是教师_____,进行游戏指导的前提。
12.对幼儿游戏的评价应该是_____评价,这样能保持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喻悦、成功的情绪体验,有利于激起幼儿再次游戏的愿望。13.教育教学计划可依据课程目标或教育目标的层次分为:_____、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具体教育教学活动计划。14.幼儿家长参与托幼机构管理的主要形式是。
15.许多幼小衔接的研究结果证明,_____是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幼儿教育主要是教师的事情,保育员主要安排好幼儿的生活就可以了。
2.某个幼儿园制定的某个月计划进行的教学活动属于幼儿园的中期目标。
3.幼儿园体育必须以全面、科学地增强幼儿体质为核心。4.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活教育”理论。5.幼儿喜欢游戏,喜欢把他们的一切活动游戏化。因此,游戏化的活动就是游戏。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福禄倍尔对学前教育学发展的贡献。
2.国外在学前教育任务认识方面有哪些共同特点与发展趋势? 3.简述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4.就幼儿园来说,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析家庭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2.教师可以通过哪些方面实现对幼儿游戏的指导?
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B 【解析】l903年在张之洞的倡导下创办了湖北幼稚园,这是我国第一所由自己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2.B 【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3.B 【解析】教师通过各种直观教具和实物使得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属于演示法。4.C 【解析】个体发展是身心两方面的发展过程。5.D 【解析】幼儿园课程内容强调综合性。6.A 【解析】教育目标需要考虑个体的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7.C 【解析】在幼儿发展阶段,道德认识、道德意志等发展都相对较慢,对幼儿的德育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8.A 【解析】El常生活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最基本的途径。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有效手段。9.A 【解析】游戏是人与动物都有的一种天赋的本能活动。最初是实验性游戏,包括感觉运动游戏,这种感觉运动游戏逐渐发展到建造游戏和高级智能的练习。然后是社会经验游戏,包括争斗、追逐、模仿、社会和家庭游戏等。实验游戏的目的是发展自制能力,社会经验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人际关系。10.C 【解析】阿普利登认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一种模式,是机体练习技能的一种手段,生长的结果就是游戏,游戏是练习生长的内驱力,儿童通过游戏可以生长。11.ABCE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儿童权利公约》里,发展权利主要指信息权、受教育权、娱乐权、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参与权、思想和宗教自由、个性发展权等。12.A 【解析】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是为了使各项教育活动有序进行,有效开展,其最终目的是落实课程内容,实现幼儿教育目的,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幼儿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依据幼儿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13.D 【解析】内化就是儿童将外在的观念转化为自己的信念的过程。14.ABCDE 【解析】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实践在生活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15.ABC 【解析】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主要有:分科课程、核心课程和活动课程。16.ABCD 【解析】陈鹤琴五指课程目标涉及做人、身体、智力、情绪。17.CD 【解析】幼儿年龄特征决定了幼儿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游戏法、操作练习法。18.C 【解析】幼儿早期较多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其他几个特点是学校教育体现出来的。19.A 【解析】福禄倍尔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20.A 【解析】我国主要以街道为社区教育基地。21.ABCE 【解析】幼儿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要了解儿童需要教师系统掌握儿童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要促进儿童发展,幼儿教师还要系统掌握幼儿教育科学知识。22.D 【解析】劳动对象的特点和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赋予幼儿教师较大的自主权。23.D 【解析】因幼儿本身的特点,教师在上课时对幼儿的坐姿要求为坐稳且端正即可,其它选项对幼儿的要求不太合适。24.B 【解析】幼儿园中心工作是保教工作,保教为主,保教结合是第一原则。25.ABCD 【解析】调查法是借助谈话、问卷、座谈会、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等手段,间接研究幼儿教育现象的方法。26.E 【解析】研究的创造性是指解决前人没有解决前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27.E 【解析】研究论文包括题目、提要、序言、正文、结论、引文注释等内容。其中序言用于说明写作目的、意图及研究方法。28.ABCD 【解析】根据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活动的目的不同,活动可以分为观摩、庆祝、服务、管理四种。29.B 【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30.C 【解析】幼儿园定期请家长参观和进行亲子活动是经常性的活动。这一天通常就被定为家长开放日。
二、填空题 1.北平香山慈幼园 2.《理想国》 3.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式 4.《儿童权利公约》 5.目标内容范围 6.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
7.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 8.保育环境和教育环境 9.保教并重
10.一般情况记录重点记录11.参与幼儿游戏 12.正面 13.学龄班计划 14.家长委员会 15.提高广大教师素质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
教师和保育员之间应该是相互合作,共同推进幼儿成长的关系。2.答:错误。
幼儿园某个月的教学计划属于近期目标。3.答:正确。
在幼儿体育中,不能把目光盯在技能技巧上,更不允许进行有伤儿童身体的任何活动,要充分考虑儿童身体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用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各种身体活动来促进儿童体质的增强。4.答:错误。
“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提出的。5.答:错误。
游戏化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如游戏化的劳动,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劳动,但并不意味着游戏化的活动成了游戏。
四、简答题
1.答: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倍尔继承和发展了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的主张,l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儿园教育理论。(2分)(1)教育应当追随儿童发展之自然。(1分)(2)自我活动是儿童教育的基础。(1分)(3)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他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玩具、教具、教材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操作物——“恩物”。(1分)2.答:目前一些主要国家在学前教育任务认识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共同特点和发展趋势:
(1)重视儿童身心健康;(1分)(2)重视儿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1分)(3)重视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1分)(4)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0.5分)(5)重视家庭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0.5分)(6)重视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0.5分)(7)重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0.5分)3.答:(1)教幼儿识别物体的结构特征。(1分)(2)教会幼儿结构的基本技能。(1分)(3)提供丰富的结构材料和进行结构活动的场所。(1分)(4)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2分)4.答:(1)为幼儿入小学做好身心准备。(1分)认真完成知识性教育任务;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素质;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众多方面的能力;对幼儿进行综合性生理训练。(2分)(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热爱。(2分)
五、论述题
1.答:(1)家庭生育决定幼儿的生理基础。(3分)幼儿的先天生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身体状况,取决于父母是否注意胎教、优生。父母如果身体健康,且注意选择良好受孕时机,科学进行胎教,将会为孩子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1分)(2)家庭环境影响幼儿的发展。(3分)首先,家庭物质环境决定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条件。(2分)其次,家庭的精神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2分)相对于家庭的物质环境来说,具有和谐、民主、宽容等特点的家庭精神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更大的影响作用。(2分)因为,在这种家庭精神环境中幼儿的情绪一般比较稳定,有安全感,容易形成开朗、活泼、自信的性格。相反,幼儿却反安全感,就容易形成闭锁、自卑心理或攻击性人格。(2分)2.答: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并不是说幼儿的游戏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相反,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指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2分)首先,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1分)幼儿是独立的人,因而有着他们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教师对幼儿的想法应予以尊重。其次,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表现、创造。(1分)(2)以间接指导为主。(2分)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如上课、参观、观察、劳动、娱乐、看书、讲故事等,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充实幼儿的Et常生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教师要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的游戏,进一步观察、了解幼儿。对幼儿游戏的评价应该是正面评价,这样能保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愉悦、成功的情绪体验,有利于激起幼儿再次游戏的愿望。(1分)(3)按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2分)幼儿游戏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身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应考虑这种发展。(1分)(4)按各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2分)由于不同种类的游戏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应考虑到游戏的种类,比如,角色游戏和结构游戏都是幼儿对其生活的反映,但角色游戏主要反映的是幼儿周围的社会生活,而结构游戏则是幼儿对物体造型的一种反映,因此,两类游戏从丰富生活、提供材料、场地布置、指导策略上都会有所差异。(举例者,再得1~3分)
第四篇:教育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含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职场中、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即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进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生物起源论:19世纪(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
利托尔诺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界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看成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认为动物及也存在教育。
心理起源论:(美)孟禄,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模仿。是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学习活动,将模仿视为教育的途径之一。
劳动起源论:恩格斯,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生产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是其社会根据。是我国多数教育学者认可的观点
1)经验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爵
它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在对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的以儿童的活动和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
包括:经验论、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主动作业论、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 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布鲁纳。强调学科结构的重要性。
要素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巴格莱:强调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学校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赫钦斯 3)后现代课程主义论
代表人物:车里霍尔姆斯(解构性后现代课程论)多尔(建构性后现代课程理论)奥利弗(批判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点:○1课程目标的灵活性○2课程是师生进行解构和建构的文本○3课程理论的综合化
二、课程类型及及其结构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
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杜威)。2)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 综合课程:(德)哈尔尼斯、核心课程(齐勒)
三、课程设计的模式
1)目标模式:泰勒(泰勒模式)
内容:确定教育目标、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评价教育经验 2)过程模式:斯滕豪斯
内容:○
1课程开发的任务-----选择课程内容,并提供实施“过程原则” ○ 2选择课程内容的标准 ○
3形成性评价和“教师即研究者”
四、课程设计的原则
1)吸各种课程理论的中合理成分的原则 2)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原则 3)系统原则 4)多元主题合作原则
5)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 6)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7)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七章:教学理论
一、教学理论流派
1)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流派:1913年,华生,《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到的心理学》标志着行文主义的诞生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代表):
教学目标: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学生做出特定的反应,并对反应进行不断的强化。教学过程:提供简化的、控制的教学环境。提供层次化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 教育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 程序教学方法:直线式程序,分支式程序 2)认知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伯尔 认知结构教学理论(布鲁纳)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智力应是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过程:
1创设有助于概念理解和问日解决的开放式环境
2提供与认知发展水平相符的,有利于能力形成的,有组织的学科“基本结构”的课程内容 :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
3)发现教学法(布鲁纳):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内容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是“发现”
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出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4)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
主张心理学应该成为人的科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 代表人物:罗杰斯
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认知素质和情义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自我实现,即培养完整的“人”(教育理想:培养“躯体、心智、情感、心力融为一体”的“完整的人” 教学过程:(非指导性教学过程)指教学目的、内容、进程和方法等由自己讨论决定,学生有绝对的选择自由,个人可以无拘无束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切活动有学生自己发现自行组织。步骤:创设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整合。良好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1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价值额,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行动;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二、教学原则:教师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的所必需遵循的基本要求或指导原理
三、教学原则(材料分析)的体系: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要求: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各种直观教具;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4、启发性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巩固性原则
四、教学设计的概念:运用系统的教学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施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五、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措施设计 教学时间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第八章:教学实践
一、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指导学生而采用的叫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教授 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组合。
二、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制:由一个教师教一个或者几个学生,不定学习年限和教学时数,不分年级、学科、年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特点: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优点: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学习内容、进度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群体教学制:指由数名教师向一群年龄和程度不同的学生授课,一般由一个教师主讲,若干名教师辅助讲授,没有固定的班级、统一规范的教学制度
班级教学制度:把年龄大致相同,知识水平比较接近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组成学生人数相对稳定的班级,由教师集体授课 贝尔--兰喀斯特志(导生制):以班级为基础,教师不直接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教师想把教学内容交给年龄较大的学生,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者成绩较差的学生(英国工厂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过渡额过程中)道尔顿制:(赫斯特)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教材,只为学生分别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改教室为各科作业室,由学生安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支配时间在各作业室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老师 温纳特卡制:(华虚鹏)将学习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社会知识与社会意识 分组教学: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开放课堂制:强调学生个性、兴趣需要、不分年级和能力。学生自由组合 特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
合作学习制:把班级分为由2--6名能力性格种族不同的成员组成异质小组,然后按照一定的合作程序,以小组学习为核心。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钻研教学材料,做到心中有“书” 2)了解教学对象,做到“目中有人”(要体现预设与生成;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体现教学生活化;要尊重学生差异性)
3)考虑教学方法,做到“手中有法” 4)拟定教学计划,做到“胸中有数”
四、教学策略: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
第九章德育理论
一、1西方社会 于18世纪后半叶最早由康德提出“德育”概念,同时代的裴斯泰洛齐也用过“德育”一词 ○2德育成为普遍使用的概念归功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教育论》把德育划分为智育、德育、体育
二、德育的含义
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i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狭义的德育:品德教育,包括道德教育 第十章:德育实践
一、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柯尔伯格)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水平是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2)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道德两难法(引入性提问、深入性提问)
二、体量模式:(麦克菲尔)坦诚、关心。友好。(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和关心)
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第十章:教师与学生
一、师生关系的概念: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育教学活动的两个要素,教师和学生在交往和互相作用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的关系称为师生关系
二、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策略:教师应该做的努力:
1、采用民主的教学方式,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2、努力提高自我修养,树立教师的人格和威信
3、研究学生,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4、善于倾听,胸怀满腔的教育爱
5、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师生合法权利。学生应该做的努力: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老师。其他方面应该做的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风教育。
三、教育管理的概念:是国家为贯彻教育方针政策,执行教育法规,实现培养目标,面对教育系统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有目的的连续活动
第五篇:教育学复习
2011第2学期教育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一、选择题:
1、关于教育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的教育,即。
A、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B、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C、短期教育、中期教育和长期教育;D、身体教育、心理教育和知识教育
2、关于教育学的发展,一般也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即。
A、古代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B、上古时期、中古时期和现代时期;
C、萌芽时期、成形时期和发展时期;D、农业时期、工业时期和信息化时期
3、关于中国第一部教育学专著,人们一般认为是。
A、《论语》;B、《中庸》;C、《大学》;D、《礼记学记》
4、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落后性、原始性和阶级性;B、等级性、工具性、专制性与生产劳动脱离性;
C、长期性、不完善性和等级性;D、阶级性、政治性、变化性和劳动者脱离性
5、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对国家实施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物质条件。
A、初等义务教育;B、中等专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
6、现代化发展中的科技竞争本质上是。A、科学技术竞争;B、经济实力的竞争;C、现代化设备的竞争;D、人才和教育的竞争
7、在国际教育界,现代教育被赋予三种形态,即。
A、德育、智育和体育;B、职前教育、职后教育和继续教育; C、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D、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
8、苏格拉底的成为西方教育史上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渊源。
A、教育思想;B、问答法;C、哲学方法;D、育人方法
9、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杨贤江撰写了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A、《教育学》;B、《新教育学》;C、《教育大纲》;D、《新教育大纲》
10、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提出应以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起科学化的教育体系的教育家。A、哲学和心理学;B、心理学和伦理学;C、心理学和科学;
D、伦理学和哲学
二、名词解释:
1、教育;
2、教育学
三、简答题:
1、简述世界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分析题:
下面是第一章拓展阅读中的一段话,请你仔细理解,然后答题:
如果成长中的青少年没有对某一项活动较为持久的投入和倾注,如果对一切都只是浅表性的接触,那么,心灵的疆域就不能得以拓展,也不能生发出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正如中国古训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
请分析:
1、概括这段话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2、谈谈这段话对一个未来教师有何启示?
第二章 教育的构成一、选择题:
1、教师在综合考虑教材、学生、教学时间、教学手段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教学目的、内容、程序、方法等进行整体构思的能力是指教师的。A、教育教学研究能力;B、设计教学的能力; C、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D、教育教学交往能力
2、一个新任教师一般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哪个阶段?A、“虚拟关注”阶段;B、“任务关注”阶段; C、“生存关注”阶段;D、“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3、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或在一定场合下具有萌发新思想、提出新观念或对问题做出独特解答的能力,这表明学生具有如下哪方面特点?。
A、独特性;B、开放性;C、创造性;D、主动性
4、借助语言、文字所描绘、模拟或虚构而成的叙述情境属于以下哪方面的教育情境?
A、实在情境;B、符号情境;C、图像情境;D、精神情境
5、强调“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彼此评判”是以下哪种师生关系理论?
A、教师中心论;B、学生中心论;C、“主导——主体”说;D、“主体间性”说
6、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的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叫做。
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技术;D、教育情境
7、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是。
A、家庭;B、学校;C、同辈群体;D、社会
8、教师成长的实现途径较多,其中专业研究人员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介入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中来,以便促进教
师成长的实现途径是。
A、专业学习;B、专家引领;C、同伴互助;D、个人反思
9、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称之为教师的。
A、专业理想;B、专业性向;C、专业情操;;D、专业自我
10、“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高尚的事了”。这是以下哪位教育家的思想?
A、高尔基;B、赫尔巴特;C、杜威;D、夸美纽斯
二、名词解释:
1、教师成长;
2、学生发展
三、简答题:
1、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影响学生发展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
1、试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五、案例分析题:
1、美国老师如何给孩子们讲灰姑娘的故事
请分析:在这个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育的基本构成因素有哪些?对这些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和思考,你会得出什么启示?
2、课堂教学中,教师发现两学生交头接耳,便喝令学生停止说话,并令两学生相互拧脸蛋以示惩戒,下课后,学生以教师体罚学生为由前往教务处申述,教师解释“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请结合所学对案例中教师在教务处的解释进行分析。
第三章教育功能
一、选择
1、所谓教育本质是“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
A、一般特征;B、根本特征;C、所有特征;D、少数特征
2、古代教育的功能观主要表现为。A、政治伦理观;B、个体发展功能观;C、改造社会功能观;D、功能主义观
3、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是人类赖以发展的。
A、生物前提;B、物质基础;C、后天要素;D、必要手段
4、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社会化特别表现为促进人的政治观念的社会化和的社会化。
A、经济观念;B、文化观念;C、道德观念;D、行为观念
5、教育通过对人的道德、智力、能力的培养而提高人对自我的认识,从而提高人的。
A、积极性;B、地位性;C、长期性;D、主体性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
四、简答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
1、试论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六、分析
阅读“只有你能欣赏我”,然后分析:影响个体发展的多种因素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第四章当代中国教育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学校教育制度;
二、选择:
1、教育的第一要素与前提是()
A教育政策B教育法规C教育目的D教育规划
2、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是由()造成的。A工场手工业分工B社会化大生产C小农经济D信息化的到来
3、我国目前实施的是()。
A六年义务教育B十二年义务教育C九年义务教育D十年义务教育
4、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经济的现代化B实现社会发展的现代化C实现科技的现代化D实现人的现代化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颁布实施,()修订的A1996年;2006年B1986年;2006年C1986年;1996年D1990年;2006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颁布实施的。A1985B1990年C1995年D2005年 7、2002年,我国颁布了(),积极鼓励私人或其他机构参与办学。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基本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私人办学促进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办学法》
8、目前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由()主管的。
A省级人民政府B地市级人民政府C县级人民政府D乡级人民政府
9、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是()学校领导体制。A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B校长负责制 C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D党支部负责制
10、我国公立高校实行的是()学校领导体制。A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B校长负责制
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D党委负责制
三、简述:
1、教育制度建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论述:
结合我国国情,谈谈教育如何促进人的现代化。
第五章现代教育思潮
一.名词解释 1.终身教育 2.全民教育 3.教育国际化
二、选择
1.终身教育思想产生的年代是
A.1965年B.1970年C.1972年D.1975年 2.《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是在什么会议上提出的 A.马德里B.开罗C.北京D.宗迪恩 3.终身教育在教育目的维度上追求的是:
A.个体发展B.追求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C.社会发展D.社会适应
4.终身教育在受教育时间维度上追求的是:—— A.儿童青少年B.在职教育C.老年教育D.贯穿人的一生
5.终身教育在教育内容维度上强调的是:.在教育内容维度——追求
A.各种素质在个体身上的统一性和完整性B.丰富业余生活C.老有所乐D.培养特长
6.终身教育在教育主体维度上强调的是:——
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网络教育D.自我教育 7.终身教育在教育对象维度追求的是:
A.面向所有人B.未成年人C.成年人D.退休老人 8.终身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 A.矛盾B.相容C.一致D.没有关系
9.“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哪一宣言提出的 A.《世界人权宣言》B.《世界全民教育宣言》C.《儿童权利公约》D.《世界妇女大会宣言》 10.教育国际化与教育的民族性的关系是: A.矛盾B.相容C.一致D.没有关系 三.简答
1.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五、论述
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适应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六.案例分析
英语学习班报名时,来了一位老爷爷。“给孩子报名?”登记小姐问。
“不,自己呀。” 老爷爷回答说。
小姐愕然。屋里那些正在报名的年轻人也愕然。老爷爷解释:“儿子在加拿大找了个媳妇。他们每次回家,说话叽哩咕噜,我听着着急。我很想听懂他们的话。”
“您今年高寿?” 小姐问。“六十八。”
“您想听懂他们的话,最少要学两年。可两年以后您就七十岁了。”
老爷爷笑吟吟地反问:“姑娘,你以为我如果不学,两年以后就是六十六吗?”
以上反映了什么教育思想?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第六章学生素质及培养
一、选择
A、可教性 B、可塑性C、可能性D、现实性
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
2、()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起主导作用。A、家庭B、环境C、遗传D、教育
3、()是学生欣赏和创造各种美的事物、美的现象、美的作品时产生的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A、审美能力B、审美经验C、审美情趣D、审美观念
4、学生的()在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道德需要、道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德准则去认识、评价各种道德现象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5、引导学生求善至善是()教育的核心。A、心理素质B、文化素质C、道德素质 D、审美素质
6、()科学素质中的动力系统。A、科学知识B、科学方法C、学习策略 D、科学精神
7、科学素质的首要因素是。A、科学知识B、科学方法C、学习策略 D、科学精神
8、学生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学生的各种认知因素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
A、心理能力B、心理动力C、适应性 D、创造性
9、()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C、教学 D、课外活动
10、()是审美情操和审美趣味的合称。A、审美能力B、审美经验C、审美观念 D、审美情趣
二、简答
1.简述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
2.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论述
论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
四、案例分析
1、一位班主任在日记中写道:“一天早上,路过教室,发现曾与自己顶牛的李阳正在丢扫帚玩。当他发现我时,赶忙假装用扫帚扫地。我想,如果当场批评他,一来他已改作扫地,理由不充足;二来又会顶起牛来,不如顺水推舟,于是,我假装没有看见。到上课时,我表扬了李阳早上到校自觉打扫教室。他脸红了。第二天,他真的早早来到学校打扫教室了。这样,带动了一批同学,形成了风气,谁早来就先打扫环境卫生。”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分析上述教育现象。
2、现代教育外部环境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特性,据中国日报报道:2010年6月13日下午,湖北仙桃某中学高一(二)班课堂上,班主任胡老师发现学生黄某在课堂上玩手机后,当即将手机收过来,放在讲台前砸烂,然后丢进了垃圾桶。作为一名教师,你对胡老师砸手机的行为如何看,并作分析。
第七章课 程
一、名词解释: 1.课程 2.隐性课程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是。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资源;B、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C、课程目标、课程质量、课程标准;D、课程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
2、课程资源根据性质来分,可分为。A、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B、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
C、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D、校外课程资源和校内课程资源
式。
A、目标;B、过程;C、评价 ;D、阶段
7、根据各种不同的学科分门别类加以设计的学校课程,被称为。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整合课程;D、核心课程
8、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领悟的、观察的、体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A、古德莱德;B、查特斯;C、斯金纳;D、杜威
9、隐蔽课程是。
A、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B、不纳入课程领域的;
C、始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D、对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0、从1999年开始,我国实行管理。
A、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B、国家本位的课程管理;
C、地方本位的课程管理;D、学校本位的课程管理
三、简答题:
1.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第八章教学
一、选择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A、心理活动过程 B、认识过程C、信息交流过程D、发展过程
3、一般来说,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里,不包括。
2、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的场
A、内容标准;B、课程目标;C、术语解释;所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以获得一定D、课程资源
4、教科书的编排方法中,的编排方式更符合人们认识发展的规律。
A、直线式; B、圆周式;C、螺旋式;D、折叠式 5、1918年,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的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方法是()
A、练习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参观法
3、“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A、传授给学生系统的书本知识B、传授给学生直接经验 C、发展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D、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室里的生活》;B、《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
A、智育B、教学C、德育D、学习指导
C、《课程编制》;D、《课程》
5、发现法是()倡导的。
A、布鲁纳B、加涅C、瓦·根舍因D、洛扎诺夫
46、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泰勒建立起课程开发的模
6、教师和学生通过口头语言以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是()
A、讲授法B、讨论法C、读书指导法D、谈话法
7、教学的()原则,从教学对象来讲,充分体现了“教育机会人人平等”的义务教育宗旨和原则。
A、因材施教B、整体协调C、理论联系实际 D、巩固性
8、教学与智育()
A、没有区别B、截然不同C、既有区别,又有联系D、教学包括智育
9、一个教师在同一教室进行的一堂课上给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B、分组教学C、道尔顿制D、特朗普制
二、名词解释
1、发现法
2、教学评价
三、简答
1、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四、论述题
教师怎样才能备好课?
五、案例分析
王老师教学《沙漠里的船》一课时,一个名叫颜江武的学生提出了自已的疑问:“书上说,骆驼的嗅觉灵敏,不论什么地方有水,它都能找到,我看有些不科学。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水既然没有气味,那骆驼怎能嗅得到呢?”王老师肯定了这个问题提得好,并鼓励大家谈出自已的看法。不一会儿,一个同学满有把握地说:“有水的地方空气湿润一点,无水的地方干燥一些。如果骆驼的鼻子感到舒服,就知道哪儿有水。”有的说:“空气湿润和干燥,骆驼的鼻子很灵敏,可以凭感觉判别出来。”后来,颜江武同学的《骆驼“嗅”不到水源》发表在《小学生科普报》上,引起了一些小读者的兴趣。
请问王老师运用了哪一条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谈谈该教师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第九章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一、名词解释:
1、教学艺术
2、教学风格
二、选择题
1、伟大教育家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提出了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著名论断。
A、孔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
2、是实现教学语言艺术的最根本的基石。
A、科学规范B、幽默风趣C、情感丰沛D、生动形象
3、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心理基础。
A、智力B、情感C、气质D、个性特征
4、是教学风格成熟的根本标志。
A、独立创新B、独特个性C、行为习惯D、幽默风趣
5、在课室座位的编排中,处于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较多。
A、前排B、中间C、后排D、“行动区”
6、是教师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
A、体态语言B、口头语言C、黑板D、网络
7、运用教学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最优的。A、知识B、教学技能C、教学方法D、教学效果
8、教学艺术是教师遵循和美的规律,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的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A、学生特点B、教学规律C、知识结构D、自我特色
9、教学,学生视学习为乐事,是愉快教学的核心。A、科学化B、个性化C、艺术化D、多样化
10、教学风格是教学风格最高境界的理想类型。A、理智型B、导演型C、庄雅型D、浑融型
三、简答题:
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
你认为年轻教师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案例分析:
下列案例中体现了教师哪些方面的教学艺术?请作简要分析。
迎接新老师的第一招
随着上课铃声,缪老师精神抖擞地迈进教室。今年,他又接了一个新班。面对40多个陌生的面孔,缪老师开始了他的开场白:“同学们,我姓缪——”正准备转身板书“缪”时,突然不知从哪个座位上发出一声模仿猫的叫声:“喵——”,理所当然地引起哄堂大笑。面对调皮学生不大不小的玩笑,缪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别忙着先夸我‘妙’,从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学习,到时候再请你们给我作评价,到底妙不妙。”学生们安静了,担心“暴风雨将要来临”的惊恐也消失了。自然,这开场白是成功的。第一堂课,在亲切、平和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漫画赏析:
别
了,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