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体制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3 08:4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管理体制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管理体制工作总结》。

第一篇:教育管理体制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娄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娄底城区教育快速发展,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入学人口成倍增长,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学校布局不尽合理,教育发展不均,学生择校成风,教育规划缺乏长远和通盘考虑,导致城区学校大班额、入学难等问题日显突出。我们认为,这与城区教育管理体制没有得以理顺是有很大关系的。

一、现状

目前,娄底城区共有3个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分别是娄底市教育局、娄星区教育局和开发区教育局。XX年以前,娄底市教育局仅直接管理一中、一小及市直机关幼儿园共3个中小学(幼儿园)等办学机构,XX年企业子校移交地方后,娄底市教育局又接管了涟钢及铁路集团的所有子校,即现已更名为五中、六中、六小、七小、八小、九小等6所学校,2011年新建成星星实验学校,市教育局所管辖的中小学校均在城区范围之内。娄星区教育局主要管理娄星区所辖7个乡镇、5个办事处范围内的69所学校,城区学校包括二中、三中、四中、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开发区教育局直接管理从娄星区范围内移交的西阳镇、大埠桥及春园中学等9所中小学校。其中市教育局管理的中小学生有22057人;区教育局管理的中小学生有48700人,管理的城区中小学生28951人;开发区教育局管理的中小学生有近4000人。

二、弊端

1、城区教育分块而治,不利于学校合理布局。在一个仅36万人口的城区,存在着3个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着中小学,造成一个办事处的学校有3个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一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三个教育行政部门区域内分管的范围,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与长沙等地分区而治截然不同,娄底整个城区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水平、地域面积、人口规模不足以与长沙的一个区相比较。机构重置,既浪费了教育行政资源,也造成3个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在规划学校布局和整合城区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着认识和责任上的差异。直到今天,尚不知有与城区发展相适应的教育预留用地规划,尚未解决历史上因规划不科学而导致学校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2、招生范围交叉重叠,不利于学生就近入学。市管六中与区管二中和三中距离不到两公里,生源紧张资源严重闲置;开发区的茅塘小学与娄星区的涟滨小学、思塘小学、华建学校仅一步之遥,各校生源吃紧,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娄星区三小四小所在的中心城区新建小区林立,入学适龄人口剧增,学校平均班额接近80余人,人数最多的班级近90人,但由于城区中小学校的招生范围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划分标准,致使学生不能得到有效分流。

3、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娄星区地域范围内的学校,市教育局、娄星区、开发区管理主体在经费保障、师资建设、办学条件、教师待遇等方面存在配置不均的问题。在城市教育附加分割上,娄星区承担了城区65%以上的基础教育任务,历年实际分配所得却低于25%,与承担的基础教育责任远不相符。开发区管理的春元中学,借百年校庆之机斥资上1000万元进行改扩建,却因生源奇缺而使资源闲置;市属新建星星实验学校所覆盖范围入学压力目前远远小于娄星区的三小、四小,优先建成却又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市属一中和五中凭借资源配置优势达到了省级示范普通高级中学的办学标准,娄星区至今却没有一所普通高级中学通过省级示范普通高级中学评估,主要问题是硬件不硬;撤地设市造成我区职能部门职能不全,区级财力萎缩因而无力新建中小学校,导致中心城区班额大、上学难现象愈演愈烈,逼迫三小、四小、二中、三中等学校违背教育规律编排超大班级,致使学校安全隐患丛生,教育教学质量明显下滑,师生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4、三个主体各自为政,不利于彼此优势互补。三个管理主体各自为政,主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管理,主张各自的利益诉求,缺少正常的交流沟通,缺少必要的数据统计,也就无法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优质教育资源也无法搭成共享平台,加上学校之间为争抢生源的不良竞争态势,从而造成了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稳步上升,质量差距的鸿沟越拉越大,这不仅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还将影响娄底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影响娄底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强市的推进。

三、依据

1、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法律规定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指导和评估义务教育的发展。义务教育具体管理,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是一个多余的二传手,存在与县级有关部门争权夺利的错误倾向。

2、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属地原则规定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我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协助省教育厅管理高等教育学校、负责统筹规划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同时一般直接具体管理中学、小学、幼儿园各一所。

四、建议

1、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娄星区统一管理娄底中心城区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市教育局除直管一中、一小和市直机关幼儿园外,市管六小、七小、八小、九小、星星实验学校宜划转娄星区统一管理。娄底市教育局主要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教学工作,协助管理高等教育工作,强化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宏观管理全市教育的职能。开发区设立开发区教育管理办公室,隶属娄底市教育局,管理辖区内义务教育和春元中学。

2、建立健全高中阶段教育分类管理体制。普通高级中学管理以娄星区为主,市管五中、六中划转娄星区管理,这样更有利于统一管理和公平竞争;其他高中阶段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技工学校等)归市统管,以适应新形势下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统筹管理力度的需要。

3、建立健全民办教育(含网校)分级管理体制。民办专科省市共管以市为主,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市管,民办高中阶段学校(不含普高)市管;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民办初中、小学、学前教育机构和其他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按属地原则划归区管。

第二篇:教育管理体制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娄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娄底城区教育快速发展,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入学人口成倍增长,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学校布局不尽合理,教育发展不均,学生择校成风,教育规划缺乏长远和通盘考虑,导致城区学校大班额、入学难等问题日显突出。我们认为,这与城区教育管理体制没有得以理顺是有很大关系的。

一、现状

二、弊端

1、城区教育分块而治,不利于学校合理布局。在一个仅36万人口的城区,存在着3个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着中小学,造成一个办事处的学校有3个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一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三个教育行政部门区域内分管的范围,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与长沙等地分区而治截然不同,娄底整个城区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水平、地域面积、人口规模不足以与长沙的一个区相比较。机构重置,既浪费了教育行政资源,也造成3个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在规划学校布局和整合城区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着认识和责任上的差异。直到今天,尚不知有与城区发展相适应的教育预留用地规划,尚未解决历史上因规划不科学而导致学校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2、招生范围交叉重叠,不利于学生就近入学。市管六中与区管二中和三中距离不到两公里,生源紧张资源严重闲置;开发区的茅塘小学与娄星区的涟滨小学、思塘小学、华建学校仅一步之遥,各校生源吃紧,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娄星区三小四小所在的中心城区新建小区林立,入学适龄人口剧增,学校平均班额接近80余人,人数最多的班级近90人,但由于城区中小学校的招生范围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划分标准,致使学生不能得到有效分流。

3、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娄星区地域范围内的学校,市教育局、娄星区、开发区管理主体在经费保障、师资建设、办学条件、教师待遇等方面存在配置不均的问题。在城市教育附加分割上,娄星区承担了城区65%以上的基础教育任务,历年实际分配所得却低于25%,与承担的基础教育责任远不相符。开发区管理的春元中学,借百年校庆之机斥资上1000万元进行改扩建,却因生源奇缺而使资源闲置;市属新建星星实验学校所覆盖范围入学压力目前远远小于娄星区的三小、四小,优先建成却又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市属一中和五中凭借资源配置优势达到了省级示范普通高级中学的办学标准,娄星区至今却没有一所普通高级中学通过省级示范普通高级中学评估,主要问题是硬件不硬;撤地设市造成我区职能部门职能不全,区级财力萎缩因而无力新建中小学校,导致中心城区班额大、上学难现象愈演愈烈,逼迫三小、四小、二中、三中等学校违背教育规律编排超大班级,致使学校安全隐患丛生,教育教学质量明显下滑,师生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4、三个主体各自为政,不利于彼此优势互补。三个管理主体各自为政,主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管理,主张各自的利益诉求,缺少正常的交流沟通,缺少必要的数据统计,也就无法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优质教育资源也无法搭成共享平台,加上学校之间为争抢生源的不良竞争态势,从而造成了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稳步上升,质量差距的鸿沟越拉越大,这不仅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还将影响娄底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影响娄底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强市的推进。

三、依据

1、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法律规定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指导和评估义务教育的发展。义务教育具体管理,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是一个多余的二传手,存在与县级有关部门争权夺利的错误倾向。

2、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属地原则规定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我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协助省教育厅管理高等教育学校、负责统筹规划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同时一般直接具体管理中学、小学、幼儿园各一所。

四、建议

1、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娄星区统一管理娄底中心城区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市教育局除直管一中、一小和市直机关幼儿园外,市管六小、七小、八小、九小、星星实验学校宜划转娄星区统一管理。娄底市教育局主要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教学工作,协助管理高等教育工作,强化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宏观管理全市教育的职能。开发区设立开发区教育管理办公室,隶属娄底市教育局,管理辖区内义务教育和春元中学。

2、建立健全高中阶段教育分类管理体制。普通高级中学管理以娄星区为主,市管五中、六中划转娄星区管理,这样更有利于统一管理和公平竞争;其他高中阶段学校(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技工学校等)归市统管,以适应新形势下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统筹管理力度的需要。

3、建立健全民办教育(含网校)分级管理体制。民办专科省市共管以市为主,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市管,民办高中阶段学校(不含普高)市管;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民办初中、小学、学前教育机构和其他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按属地原则划归区管。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三篇:关于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简 艳

摘要:随着农村村小的逐渐减少,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成为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育现状 分析 对策

作为在农村长大的我,亲身经历了农村小学的发展、壮大与辉煌,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砖瓦化,围墙化,花园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学生的学习环境优良,中心小学配备了微机室。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随着农村村小的逐渐减少,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成为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农村小学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学、大学乃至整个国民的教育。然而,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教育经费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1.学校管理

就我镇而言,我镇现有小学生1028人,分布在中心小学校和一所村小,村小人数在70人左右。学校领导班子一般由三人组成,两名校长一名主任,学校制订了相应的常规管理制度,每月组织一次或不定期的检查,检查的情况通过打分的方式公布,并与教师的奖惩挂勾,学校领导对教师备教辅改各个环节实施全面跟踪、监督与管理,教导处深入教室随堂听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主要由教导主任督查,每学期两次,(期初和期末)重点检查学校各项计划、制度的制订与落实,以及老师的备、教、辅、改、考等情况,学校基本上所有教师都有备课,不存在不备课,不布置作业和不批改作业的现象,但还是有只备主科不备小科和简案等现象。在教研教改方面,开展的活动方式主要是互听互评的教学专题研讨等。

2.小学教师结构不合理,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近几年来,绝大多数学校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现象,较为严重的学校男女教师比例达到了1:10以下,女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70%至%80,已属正常现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男性角色“失位”,不利于健全人格培养,男性教师能在课堂教育中给孩子带来一种果敢、坚毅、敢于冒险的特质,而这种特质对孩子的影响,在人生的某一个或者几个阶段,其实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品质形成往往伴随人的一生,甚至影响到以后的工作和家庭。男教师阳刚、幽默、宽容、坚韧、大度等特点,本身就是教育学生的一个资源,能让学生性格发展在社会化过程中没有缺损。由于没有有效的机制确保教师队伍中的新增人员正常的男女比例,导致小学教师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现象愈发严重。另一方面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英、美、体、音等专业学科教师缺乏,教师兼科现象较普遍。我个人觉得这已成为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

3、教育设施设备落后,教师使用电教平台技能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农村小学还是采取“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堂课”的传授模式,现有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我校通过“创强”,教学设施设备得到长足的完善,中心小学配备有多电脑室。但要使先进的教育设施设备发挥作用,教师使用电教平台的技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4、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受到当前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指引下,几十年来农村小学的教师一直走不出应试教育这一怪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年末均组织统考,进行排名。在加上人事制度的改革,于是教师们也顾不上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学生在如此环境中,如何谈得上“减负”。

5、教育教研落后,素质教育难以实施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地培训。校本培训的开展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另外,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小学基本上没有专职英语教师,全部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效果不佳。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课程又多,每位教师要教三、四门课程,备十几本教案,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全,特别是安全,家长担心、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教师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全员集中教研、课程辅导无法进行,哪怕是半天时间都不敢安排,生怕出现意外。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校本培训、政治学习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因而造成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手忙脚乱,心力交瘁,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6.学生及家长

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学困生居多。致使学生家长不理解、不满意。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大量学生流入城里。

7、学生上学难,教师上班难

因学校地理位置处于南片,路途遥远,食宿困难,导致学生上学困难,有的村离学校有近8公里远,有的即使有车辆接送,但大多是三无车辆,安全隐患随时都有

另外,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引发新的教育问题,学校法制教育不健全,优质教学教育资料相对贫乏等问题也不容忽视.综上,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音、美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充分挖掘乡镇中心校资源优势,加强村小内涵建设,实施理念带动、科研联动、教研互动、蹲点促动、督导推动战略。中心校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优质人力资源,开展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如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学习机会,感受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教师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锻炼的机会。为农村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三、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每周安排一个下午学生半天,不仅对教研,其他工作也是一个机动。讲求实效。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凡300人以上的小学可否按1:28配备;150人至300人的小学按1:25配备;100人以下的按1:20配备较为合适,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农村小学的均衡发展。只有这样,农村孩子才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

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需以政府投入为主,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农村倾斜,特别是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学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学习优秀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作业优化等,溶入自己教学实践,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

五、改革小学管理体制。在各中学设一名小教专干,享受中心小学校长待遇,选派业务能力强、有较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担任,同时配备1——2名兼职教研员,具体指导小学教学,教研员应在中心小学担任少量课程,主要精力应放在小学业务指导上。

六、科学的调整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

进一步加大力度,合理规划,扎扎实实的搞好乡镇学校的布局调整工作,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应尽量把学校建立在各村镇的中心位置。所以,全县一定要做好统筹工作,科学的搞好布局调整。为了师资结构得以优化整合,更加合理,应当提高职业待遇,吸引更多的男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这样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并能有效的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难的问题。

随着《新义务教育法》不断落实,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一定会有根本的改变。我们相信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一定会对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作更多更详实的调研,制定出一系列切合实际可行的整改措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农村小学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

第四篇:关于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平江梅仙镇小学教育现状调查

摘要: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成为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育现状 分析 对策

在基层工作二十余年,亲身经历了农村小学的发展、壮大与辉煌,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砖瓦化,围墙化,花园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学生的学习环境优良,中心小学配备了微机室。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成为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农村小学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学、大学乃至整个国民的教育。然而,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教育经费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学校管理

就我镇而言,我镇现有小学生4668人,分布28所学校就读,其中学生人数在300人以上的完小学校四所,而不足100人的完小校四所,人数在50人左右的村小校6所。自95年随着撤区并乡而原有的乡教育办一并撤销近15年了,15年来对小学的管理一直处于混乱状态,早几年前是以当时的区联校人员分管,由于精力及业务能力各方面原因,管理是鞭长莫及、效果自然不好,近四年改为中学管小学,配一名小教专干,而配备的小学专干有两个片是原先老乡教育办的遗留人员,业务不熟,年龄偏大,仅能起到上传下达,收集有关学生数、订书数之类的办事员的作用,而中学从校长到老师负担重,工作量多,无暇顾及小学事务,此种管理形式对于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作用不大。学校领导班子一般由三人组成,一名校长两名主任,大多数小学都制订了相应的常规管理制度,每月组织一次或不定期的检查,检查的情况通过打分的方式公布,并与教师的奖惩挂勾,也有部分学校管理比较规范,象柘庄小学、梅仙小学,团山中心小学等小学、学校领导对教师备教辅改各个环节实施全面跟踪、监督与管理,教导处深入教室随堂听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绝大多数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主要由教导主任督查,每学期两次,(期初和期末)重点检查学校各项计划、制度的制订与落实,以及老师的备、教、辅、改、考等情况,各学校基本上所有教师都有备课,不存在不备课,不布置作业和不批改作业的现象,但还是有只备主科不备小科和简案等现象。在教研教改方面,开展的活动方式主要是互听互评的教学专题研讨等,也有不少学校一学期结束什么活动也没开展。

2.、小学生人数急剧减少,布局调整势在必行

相信很多地方都遇到这个问题。随着计生工作的发展,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当前农村小学的学生人数急剧减少的情况严重。农村人口城镇化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外出就读等原因,导致农村小学的规模不断缩小。我镇去年“创建梅仙镇教育强镇”,党委、政府、中心校在布局调整这块花大力气,把原先柘庄片的吉山小学、黄泥小学、团山片的白狄学校、填得学校、高古学校整合到就近小学就读,为解决撤并学校后带来的新一轮读书难问题,效果显著。我镇目前学校规模太小(100人左右的完小校)按现行编制教师少,课程不好安排,目前我镇150人以下的完小校共有8所,全部是包班授课,负担重,难以提高质量。

3、小学教师结构不合理,队伍老化日益严重

近几年来,由于没有有效的机制确保教师队伍中的新增人员进入农村小学任教,导致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老化。另一方面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英、美、体、音等专业学科教师缺乏,教师兼科现象较普遍。我个人觉得这已成为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目前.我镇小学男教师118人中55岁以上的29人占24.6%,女教师80人中50岁以上的23人占28.8%,男女合计上述比例为26.30%,5年之后上述52人将全部退休。老年教师知识老化,对于新课程改革难以接受,因此是老观念、老教法,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全镇小学教师正规师范毕业占据比例不高,45岁以上教师占据比例大(见梅仙片调查情况)民办、代课、转业军人占据比例大,从参与业务考试情况看,参加小学语文考试36人,不及格16人,占44.4%,优秀2人。参加数学考试72人,不及格16人,占22.2%,其中最低分23分、26分。(07年第一次考试数据),教学能力不均衡。因老师年纪偏大,教学能力又参差不齐,绝大部分教学方式落后,新的教学理念无法渗透其思想,大部分村小教师依然是用“一块黑板一张嘴,两只粉笔书一本”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个阶段。(注:中心校已多次开会研究,并通报,但涉及面积大宽,效果不佳。)我在中心校已经六年了,上百次到小学听课,六年中教师观念有一定变化,但变化不太大。

4、教育设施设备落后,教师使用电教平台技能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农村小学还是采取“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堂课”的传授模式,现有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我镇通过“创强”,各完小的教学设施设备得到长足的完善,中心小学配备有多电脑室。但要使先进的教育设施设备发挥作用,教师使用电教平台的技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5、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受到当前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指引下,几十年来农村小学的教师一直走不出应试教育这一怪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年末均组织统考,进行排名。在加上人事制度的改革,于是教师们也顾不上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学生在如此环境中,如何谈得上“减负”。

6、教育教研落后,素质教育难以实施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地培训。校本培训的开展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按《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设置表,小学一、二、三、四年级每周开设艺术4节、音乐2节、美术2节共计8节,每周课时1、2年级26节的30.1%,3、4年级30节的26.7%,而小学基本上没有专业的音、体、美老师,因此这些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另外,小学三年级开设2节英语课,小学基本上没有专职英语教师,全部由中学英语教师下放轮流上课,效果不佳。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课程又多,每位教师要教七、八门课程,备十几本教案,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全,特别是安全,家长担心、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教师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全员集中教研、课程辅导无法进行,哪怕是半天时间都不敢安排,生怕出现意外。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校本培训、政治学习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因而造成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手忙脚乱,心力交瘁,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7.学生及家长

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学困生居多。致使学生家长不理解、不满意。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大量学生流入城里。

8、学生上学难,教师上班难

因学校撤并,路途遥远,食宿困难,导致学生上学困难,有的村离学校有近4公里远,有的即使有车辆接送,但大多是三无车辆,安全隐患随时都有

另外,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引发新的教育问题,学校法制教育不健全,优质教学教育资料相对贫乏等问题也不容忽视.综上,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音、美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充分挖掘乡镇中心校资源优势,加强村小内涵建设,实施理念带动、科研联动、教研互动、蹲点促动、督导推动战略。中心校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优质人力资源,开展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如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学习机会,感受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教师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锻炼的机会。为农村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三、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每周安排一个下午学生半天,不仅对教研,其他工作也是一个机动。讲求实效。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凡300人以上的小学可否按1:28配备;150人至300人的小学按1:25配备;100人以下的按1:20配备较为合适,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农村小学的均衡发展。只有这样,农村孩子才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

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需以政府投入为主,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农村倾斜,特别是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学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学习优秀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作业优化等,溶入自己教学实践,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

五、改革小学管理体制。在各中学设一名小教专干,享受中心小学校长待遇,选派业务能力强、有较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担任,同时配备1——2名兼职教研员,具体指导小学教学,教研员应在中心小学担任少量课程,主要精力应放在小学业务指导上。

六、科学的调整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

进一步加大力度,合理规划,扎扎实实的搞好各乡镇学校的布局调整工作。布局调整应从实际出发,走联村办学的路子,在行政干预下选好新校址。新校应选择在原来规模大,教学设施较好,交通又方便的学校,这样有利于在原校舍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节约成本。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应尽量把学校建立在各村的中心位置。在联村办学的同时,要打破乡镇的界线,实事求是的布局。例如:梅仙镇柘庄片的文昌小学,该校地理位置特殊,处在雁影村、东影村,大洲村的三角地带,从雁影村到尖山村还隔着四湖河。如果以乡镇来布局,这个学校虽然只有几十人也必须存在下去,如果打破乡镇界线,该样可以与大洲乡和梅仙镇柘庄片的其它几所学校合并。所以,全县一定要做好统筹工作,科学的搞好布局调整。在前一轮的布局调整中,多个生源少的学校已实行逐步撤并的方法,我镇团山片六年级学生到团山中学就读,留下一至五年级的学生。接下来坚决按计划有序地深化布局调整措施,使更多学生享受到附近中学优质的教育资源,附近中学的教育设备设施将进一步得到充实,师资结构得以优化整合。树立示范乡镇,搞典型引路,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必要的教学设施。由政府牵头解决农村偏远学生车辆接送问题。这样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并能有效的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难和学校生源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鼓励有志之士到村小投资办学,实行村级学校民办公助。

随着《新义务教育法》不断落实,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一定会有根本的改变。我们相信各

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一定会对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作更多更详实的调研,制定出一系列切合实际可行的整改措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农村小学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谢春玲李满运)

第五篇: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点击数:

在寒假期间我调查、了解了农村小学的现状,校舍砖瓦化,围墙化,花园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学生的学习环境优良,中心小学配备了微机室。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成为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农村小学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学、大学乃至整个国民的教育。然而,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教育经费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学校管理 :就我镇而言,我镇现有小学生3800多人,分布8所学校就读,其中学生人数在400人以上的完小学校四所。绝大多数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重点检查学校各项计划、制度的制订与落实,以及老师的备、教、辅、改、考等情况,各学校基本上所有教师都有备课,不存在不备课,不布置作业和不批改作业的现象,但还是有只备主科不备小科和简案等现象。在教研教改方面,开展的活动方式主要是互听互评的教学专题研讨等,也有不少学校一学期结束什么活动也没开展。

2.、小学生人数急剧减少,布局调整势在必行:随着计生工作的发展,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当前农村小学学生人数急剧减少情况严重。农村人口城镇化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外出就读等原因,导致农村小学的规模不断缩小。

3、小学教师结构不合理,队伍老化日益严重:近几年来,由于没有有效的机制确保教师队伍中的新增人员进入农村小学任教,导致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老化。另一方面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英、美、体、音等专业学科教师缺乏,教师兼科现象较普遍。我个人觉得这已成为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因老师年纪偏大,教学能力又参差不齐,绝大部分教学方式落后,新的教学理念无法渗透其思想,大部分村小教师依然是用“一块黑板一张嘴,两只粉笔书一本”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个阶段。

4、教育设施设备落后,教师使用电教平台技能有待提高:目前很多农村小学还是采取“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堂课”的传授模式,现有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我镇通过“创强”,各完小的教学设施设备得到长足的完善,中心小学配备有多电脑室。但要使先进的教育设施设备发挥作用,教师使用电教平台的技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5、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受到当前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指引下,几十年来农村小学的教师一直走不出应试教育这一怪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年末均组织统考,进行排名。在加1729 【字体:小 大】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上人事制度的改革,于是教师们也顾不上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学生在如此环境中,如何谈得上“减负”。

6、教育教研落后,素质教育难以实施: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地培训。校本培训的开展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按《湖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设置表,小学一、二、三、四年级每周开设艺术4节、音乐2节、美术2节共计8节,每周课时1、2年级26节的30.1%,3、4年级30节的26.7%,而小学基本上没有专业的音、体、美老师,因此这些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另外,小学三年级开设2节英语课,小学基本上没有专职英语教师,全部由中学英语教师下放轮流上课,效果不佳。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课程又多,每位教师要教七、八门课程,备十几本教案,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全,特别是安全,家长担心、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教师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全员集中教研、课程辅导无法进行,哪怕是半天时间都不敢安排,生怕出现意外。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校本培训、政治学习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因而造成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手忙脚乱,心力交瘁,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7.学生及家长: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学困生居多。致使学生家长不理解、不满意。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大量学生流入城里。

8、学生上学难,教师上班难:因学校撤并,路途遥远,食宿困难,导致学生上学困难,有的村离学校有近5公里远,有的即使有车辆接送,但大多是三无车辆,安全隐患随时都有。另外,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引发新的教育问题,学校法制教育不健全,优质教学教育资料相对贫乏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综上,目前农村小学教育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音、美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充分挖掘乡镇中心校资源优势,加强村小内涵建设,实施理念带动、科研联动、教研互动、蹲点促动、督导推动战略。中心校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优质人力资源,开展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如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学习机会,感受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教师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锻炼的机会。为农村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三、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每周安排一个下午学生半天,不仅对教研,其他工作也是一个机动。讲求实效。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凡300人以上的小学可否按1:28配备;150人至300人的小学按1:25配备;100人以下的按1:20配备较为合适,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农村小学的均衡发展。只有这样,农村孩子才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

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需以政府投入为主,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农村倾斜,特别是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学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学习优秀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作业优化等,溶入自己教学实践,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

五、改革小学管理体制。选派业务能力强、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担任校长,同时配备1—2名兼职教研员,具体指导小学教学,教研员应在中心小学担任少量课程,主要精力应放在小学业务指导上。

六、科学的调整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力度,合理规划,扎扎实实的搞好各乡镇学校的布局调整工作。布局调整应从实际出发,走联村办学的路子,在行政干预下选好新校址。新校应选择在原来规模大,教学设施较好,交通又方便的学校,这样有利于在原校舍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节约成本。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应尽量把学校建立在各村的中心位置。在联村办学的同时,要打破乡镇的界线,实事求是的布局。树立示范乡镇,搞典型引路,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必要的教学设施。由政府牵头解决农村偏远学生车辆接送问题。这样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并能有效的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难和学校生源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鼓励有志之士到村小投资办学,实行村级学校民办公助。

随着《新义务教育法》不断落实,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一定会有根本的改变。我们相信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一定会对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作更多更详实的调研,制定出一系列切合实际可行的整改措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农村小学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

下载教育管理体制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管理体制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场小学教育现状调查 在基层工作二十余年,亲身经历了农村小学的发展、壮大与辉煌,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

    关于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修改稿)

    关于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计划 盐津电大2011秋季学期教育管理专业 学号:1***3 一、调查目的: 通过了解小学教育管理体制及教育现状,为教育的改变提供参......

    幼儿园管理体制

    幼儿园管理体制(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实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及有关学前教育法规,加强幼儿园......

    网吧管理体制

    网吧管理制度 为追求员工和谐,让每个人都有目的的工作。为规范网吧管理,打造优秀的员工队伍,特制定如下企业管理制度。 1.遵守网吧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维护网吧的形象;执行网吧经......

    酒店管理体制

    中国搬运站立志打照行业最大的信息网酒店管理体制部分划分设置原则精简、统一、效能具体设置一室九部 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 客务部 房务部 餐务部 商品部 工程部 保安部 人......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不过有人迸发了,有人消磨了 第二节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本节学习要求:1.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三个层次分别包含什么;2.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 3.单位负责人的定义......

    长效管理体制

    创卫长效管理机制 为巩固创卫成果,提升和完善管理水平,推动创卫工作实现日常化、制度化,形成长效管理体系,经街道党政会议研究决定,实行以 “一制、二队、三报、四宣、五点”为......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四、秦集镇财政管理体制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核定上级补助和上解支出数、定额补助,超收基数增量部分区、镇五五分成,超支基数增量部分全部由镇承担。现就我镇目前财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