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教育管理研究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现代教育管理研究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一批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可分为有关方针与政策问题、重大实践问题和基本理论问题等三类。以下择要介绍对一些问题的研讨情况。
(一)关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研究
教育理论界把邓小平教育思想做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来加以学习、认识和研究的。
——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大贡献。教育界普遍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及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创新与发展;邓小平教育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既深刻阐明了教育方针、教育改革的方向、教育的战略地位与作用等重大的宏观战略问题,也涉及到课程、教材改革以及学校管理等问题;在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文革”后期对教育战线的整顿,“文革”结束后对教育战线“两个估计”的拔乱反正,80年代以来亲自抓教育。这表明,学术界把邓小平教育思想与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多地倾向于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教育的论述。也有论者认为,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相当长的时期,邓小平一直分管教育工作,曾对教育问题有过一些十分重要的论述。而且,一些重大决策和教育改革措施都是在他的亲自领导下制定的。因此,对邓小平教育思想发展阶段的划分,应当从1949年开始算起。个别学者主张,要从邓小平的青年时代开始研究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点。学术界普遍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和核心内容。同时,邓小平在教育的战略地位与作用、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德育工作、培养“四有”新人、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干部培养、课程教材改革等许多问题上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阐述。这些都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有论者论为,“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最基本的特点;也有论者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还体现在它的继承性、时代性和超前性上。
(二)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
这个问题既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在对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进行历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力图对新的历史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出新的解释,并进而探讨其实施途径和方法。
——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认识。有论者认为,邓小平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是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理论在中国发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是对毛泽东关于教劳结合主张的继承和发展。现时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迫切需要和教育改革的实际为大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性。有论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教劳结合的方针,从宏观上讲,就是更好地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使整个教育事业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体系、结构、内容、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培养的人才在政治觉悟、思想品德、文化基础知识、劳动技能技巧等方面都要适
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学校教育中,不仅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实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接触社会实际,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社会责任感,坚定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从教育措施方面看,要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参加什么样的劳动,花多少时间,如何设置课程和编写教材等问题。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形式。有论者提出,新的历史时期,教劳结合在形式上也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如,农村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农业、科技、教育”统筹结合,就是社会主义农村开展教劳结合的崭新途径;高等学校的“教育——科研——生产”一体化的教劳结合新模式,使高等教育直接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基础教育方面以劳动技术课为主渠道的教劳结合模式,以燎原计划为依托、为农村服务为核心的教劳结合模式,以厂校挂钩为依托的企业学校教劳结合模式,劳动技术教育与勤工俭学相结合的教劳结合模式,以社区为依托的教劳结合模式,普通中学分流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教劳结合模式,以社会公益劳动为主渠道的教劳结合模式,以劳动技术教育中心为依托的教劳结合模式等八种模式,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劳结合实践上所取得的大量丰富的经验。
——对于教劳结合在1958年教育大跃进阶段和“文革”期间的历史评价及其与国外教劳结合的比较方面尚有不同认识。对新的历史时期是否需要坚持教劳结合尚存在一些异议。
(三)关于新时期德育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变化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为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德育地位问题。有论者认为,在社会主义教育中,应当坚持“德育第一”、“德育首位”、“德育主导”,突出强调德育的地位和作用;也有论者认为,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是组成为一个处于内在必然联系中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一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德育只能是其中具有正常地位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应过分夸大和过高估计其地位;还有论者认为,德育在整个教育中起着价值导向和思想定向作用,并真正发挥社会效益,因而,它的确是最重要的,但用“第一”、“首位”之类的表述并不确切。
——德育目标和内容问题。有论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现象将呈现多样化。因而,学校德育要从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完善的思想品德出发设计德育目标体系,要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德育目标的分类、层次、序列研究应受到关注。如德育目标除了从纵向分为小学、中学、大学的德育目标外,还要从横向进行分类。有的从德育目标自身结构进行划分,有的从德育途径方面进行划分,还有的从品德心理结构方面进行划分。关于德育内容的层次性,有人主张分为:德育的基础性内容,即社会主义最基础的道德文明教育;德育的主体性内容,即爱国主义教育;德育的主导性内容,即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在德育要求的层次性上,主张目标在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学生人群的学校德育过程中,可有不同的要求。德育目标的实施分为小学、中学、大学德育三大序列。各阶段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衔接,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同一目标在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德育实效性问题。有论者认为,要使德育收到实效,就必须改革以往单一封闭型德育模式为全方位的开放型德育模式。也有的专家指出从德育社会化及个体道德社会化的角度研究这个问题,即不仅从家庭、社会泛泛研究学校德育环境,而且要重视研究社区、同辈团体、校园文化所产生德育的效应。学校作为教育专门机构要在德育方面发挥突出作用,同时又要与家庭、社区形成德育一体化,即应在导向一致性上优化德育环境。个体道德社会化不仅是个体要适应社会,还包含着社会要适应、满足个体需要,个体与社会之间是双向适应和改造的互动关系。德育社会化中德育环境导向一致性,并非仅指环境单方面地影响个体,个体是家庭、社区、学校、社会的组成成员,与环境之间在导向上也是互动关系。
(四)关于“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研究
有的学者认为,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是教育理论界解放思想的结果,是中国教育思潮与世界教育改革潮流交汇的象征。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概念的界定。存在“时间概念”和“性质概念”两种见解。“时间概念”论者在分类标准上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以人类社会分为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为根据,教育即分为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二是以二战为界,把现代教育定义为适应现代历史发展阶段(当代信息革命时代)的社会生产和生产方式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教育,而传统教育则是自然经济或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
“性质概念”论者则倾向于以教育思想形态及相联系的教育实践为划分依据。此种主张对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理解尚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就狭义而言,一般认为“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是指西方教育史上两个对称的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流派,即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与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进步教育)”派。广义理解是,传统教育指历史上沿袭下来,并广为流传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制度等;现代教育是反映现代大生产,与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是现代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结果,同样包括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及二者间的关系。有论者认为,从狭义上看,传统教育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书本知识为主,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忽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点,忽视学生主动性和智力发展,忽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忽视教学民主,培养出的学生缺乏革新思想和独创精神等等。从广义上看,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端是:在观念上,把教育看成是纯消费性行业,没有认识到教育具有生产性;管理上只重宏观控制;只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和机械记忆,不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和发展;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全面和谐发展等。有论者认为,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分歧,在于对教育功能的认识不同,具体表现在:教育功能主动适应与被动调节的对立;开放与锁闭的对立;多样与单一的对立;超前与滞后的对立。
——“教育现代化”问题。有论者认为,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科学技术、生产和社会生活对今天的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现代化至少应具有三个不同的层面:(1)教育在数量、规模上的发展,以及在教育内容、办学条件(校舍、设备、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先进程度。(2)教育在制度层面上的先进程度。(3)教育价值、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先进程度。
如何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也成为教育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有论者探讨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问题,认为必须解放思想,改革一切不适应现代化需要的观念和制度,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有益的合理的成果,把标志着“现代”与“未来”特征的新的教育思想作为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和主干,同时批判性地吸收传统教育思想中的优秀部分。有论者提出了6种应树立的教育现代化观念:不断发展、变革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价值观念,多元教育观念,民主教育观念,终身教育观念,现代化的教育科研观念。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之后,有论者进一步认为,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需求,教育在规模、规格、质量、效益上都达到较高的水平。(2)教育民主程度进一步提高,表现在资源配置、决策过程、领导和管理体制、学术权利、学术自由、教学过程、普及教育等诸多方面。(3)教育要保持人和社会需要统一的主体价值。(4)更新和重建民族的、科学的、现代的教育文化。
也有论者认为,从目前我国的实际及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发展的水平而言,“教育现代化”的提法是一个十分模糊的、内涵及外延界定不够明确的概念。还是使用“中国教育面向现代化”的提法为好,这样更加符合我国实际。
(五)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问题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出,也可以说是关于“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的显现。它发端于对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的对策研究。——“应试教育”的涵义。社会各界普遍认为,由“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导致的“应试教育”模式,是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和危害当代中小学教育的集中表现,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强大阻力,不清除它,教育改革寸步难行。所谓应试教育也就是封闭教育、偏科教育,它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和劳动教育,把升学率做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使教师、学生背着沉重的负担。
——关于造成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原因。有论者认为,从根本上说,它是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人口众多的状况和封闭的经济体制的产物;社会差别的客观存在和劳动人事制度上的某些弊端,中等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和高考制度的不甚科学与完善,办学思想不够端正等是更直接的具体原因。
有论者提出,纠正“片追”倾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进行综合治理。关键是要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建立和健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机制,即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全社会都要端正教育思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确定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价值观,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办事。(2)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育转轨。(3)与教育转轨相适应,逐步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等。(4)党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教育转轨的重要意义,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
——“素质教育”的涵义、实施原则及目标。有论者认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为提高民族素质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的,以提高受教育者全员整体素质和实现个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其主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
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第一,在教育思想上要实现四个转变:一要转变基础教育为构建教育“金字塔”服务的目标观,确立基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的目标观;二要转变唯升学者是人才,唯升学能成才的人才观,确立多渠道成才,多规格育才的人才观;三要转变以分数量人才、以升学率论效益的质量观,确立德智体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质量观;四要转变“爱有差等”,只对少数学生负责,只对学生升学负责的施教观,确立“爱无差等”,要对每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施教观。第二,在教育内容上要实现综合化与现代化,做到:(1)正确处理德、智、体三者的关系,促进德、智、体和谐发展。(2)根据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加快,新技术革命挑战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调整和确立教学内容。(3)采取结合、渗透、分流等多种形式,加强义务教育,使学生的知识、智力、技能等得到发展。第三,在课程上要实现结构的科学化,减轻学生负担。要建立必修课与选修课,统编教材与乡土教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优化组合、和谐统一的课程设置新体系。第四,要探索启发式、科学化的教学方法。要实现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类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第五,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育评价制度。第六,要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思想稳定的教师队伍。第七,要优化教育环境。
关于素质教育目标,有论者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中,应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热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品质。确立群众观点、集体主义观点、劳动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奠定科学世界观和革命人生观的基础。具有现代社会意识观念,如质量观念、效益观念、创造观念、忠于职守的观念。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劳动态度以及团结互助的美德等。(2)科学文化素质: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具有自学能力、组织能力、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身体素质:要有健全的体魄,能吃苦耐劳,对自然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4)劳动素质:至少掌握一门劳动技术,有一定的劳动本领和劳动习惯。(5)审美的素质:要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经验。近几年已涌现出一批开展“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为构建“素质教育”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如,由上海一师附小、北京一师附小等七所学校发起的“愉快教育”实验至今已坚持了十年,在全国18个省市近千所学校进行实验研究。此项研究已从单科逐步发展为多种综合性改革,从探索学生认识的发展规律向探索学生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整体规律发展;从课堂教学向校园环境、学校管理、德育等多种领域发展;从经验总结向深化理论研究的方向发展,研究取得显著成效。上海市闸北区开展的“成功教育”实验研究,就是通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改变消极的精神状态,使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无锡师范附小调整课程设置,改革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乐学教育模式”。厦门师范一附小提出了“和谐教育模式”。上海市建平中学以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与质量为目标的整体教育改革中总结出了“合格加特长”的办学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制定的治校宗旨是:崇尚一流,保证优良,建设合格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成都七中进行“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体”教改实验。沈阳市134中、上海市25中、武昌粮道街中学等校的教改实验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六)关于教育本质的研究
对它的研讨从1978年至今经历了13年。据不完全统计,研讨中“各家”观点多达28种。这里,仅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教育是生产力。论者认为,现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已间接地或直接地参加了物质生产过程,成为现代化生产的重要因素;教育的部分内容、教育的组织形式、教育方法、教育技术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等,与生产力有直接联系;人是生产力的一个要素,而教育可以训练劳动力,从而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之一;马克思曾有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而教育直接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教育是生产力而不是上层建筑。
——教育是上层建筑。论者认为,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教育思想、理论、方针、路线等,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教育不参与生产,同社会生产力没有直接联系。如果否认教育是上层建筑,便是否认教育的阶级性,将导致偏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违背教育规律,削弱学校功能。另外,持这一观点的同志还认为,科学技术仅是潜在的生产力,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生产关系的“折光”会改变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是上层建筑而不是生产力。
——教育部分属于上层建筑,部分属于生产力(又称“双重属性说”)。论者认为,教育本来就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性质,既不能把它简单地归之于生产力,也不能归之于上层建筑。这种观点认为,教育思想、理论、观念等属于上层建筑,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是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教育可以把科学技术变为现实生产力。也有论者在教育的生产性和阶级性上做文章,提出了“统一说”的观点,即认为教育的生产性和阶级性的统一,才是教育的本质。也有论者认为,不应把教育截分成生产力、上层建筑两部分,因为教育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联系,所以,它具有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艺术性、社会实践性等多种属性。——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执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不应将教育归类入上层建筑或生产力的范畴,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实践,是人类加速自身建构与改造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实践。也有论者认为,“社会实践活动说”是对教育职业的外部表现的概括,而未能揭示教育内在矛盾特征。他们认为,教育是独特的社会现象,是特殊的社会范畴(即“特殊范畴说”)。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关于教育本质问题讨论尚未形成一致的见解,但对此问题研讨的意义却是十分重大的。一方面,它打破了教育理论界长期沉闷的局面,开始纠正对教育本质的僵化认识,起到了解放思想、促进百家争鸣的作用;另一方面,它把教育推到了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前台,最终导致教育在经济发展中战略地位的确立。它还推动了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七)关于教育功能的研究
1978年以来,关于教育功能问题的研讨,主要经历了“从阶级斗争工具职能到生产斗争工具职能——从工具功能到本体功能——教育多种功能的综合分析”的发展过程。
——教育功能的分类。1.从作用对象上分:育人功能(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工具功能);
2.从作用的层次上分: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3.从作用的方向和表现形式上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其中还含有正负、显隐功能结合在一起而产生的许多变式;
4.从作用的性质上分:期望功能与实效功能、自我保存功能与自我更新功能。此外,从作用的时间上,可分为传统导向功能与未来导向功能。
——教育的育人功能。有论者认为,教育的育人功能亦称本体功能或发展功能。研究重点在于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体个性化功能上。教育个体社会化功能,即教育通过将社会文化行为规范传递给新生一代,使他们获得未来社会结构中的相应角色,以维持社会运行机制和延续社会结构。教育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体现在三方面,生产指导功能、角色培养功能、传递社会规范的功能。关于教育个体个性化功能的要旨则在于它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对于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关系,许多论者更多地把两者统一在人的个性化上,如认为“社会化是个性的社会化,是主体的自我意识倾向的自我内化和自我发展”;“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人的社会化的目的全在于人的个性发展”等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九五”是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教育学学科在经历了“六五”、“七五”、“八五”三个五年规划之后,正在摆脱“幼稚”状况,日趋成熟。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初步形成了有计划、有组织、初具规模、协同攻关的教育科研新局面。面向新世纪,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必将有飞跃性的发展。
第二篇:乡镇企业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乡
镇
企
业
现
状
调
查
分
析
报
告
学号;2011231847 班级:信息管理11-15 日期;2013-2-2
3沙雅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北靠天山,南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沙雅县经济完成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沙雅县调整种植结构,不断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棉花带动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并确立了其在全国产棉第一大县的地位;并盛产小麦、玉米、茴香、蓖麻、尖椒等各种农作物,自古就有“塞外粮仓”之称。因此,沙雅县也巧妙的用这一优势建立了绿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000年以后,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带动了沙雅县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财政收入的成倍增长,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采带来的税收成为沙雅县财政收入的主来源,也使城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实现了沙雅县的第二次飞跃。
前两次基本是以牺牲环境作为飞跃的代价:大面积开垦土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对植被的破坏和地下水的污染,使沙雅县沙漠化程度加剧,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原本脆弱的环境生态承载力下降。
217国道的延建和库车机场的迁建将使沙雅县结束长期以来交通闭塞的格局,使其区位优势凸显;库车县作为新疆新兴重化工基地,其对沙雅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大库车经济圈内各县的分工协作更加密切。而国家能源战略西移,西部大开发政策深入实施,国家对塔河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东部产业向西部的梯度转移等外部环境,为沙雅县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沙雅县如何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借助国家对油气资源开发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寻求新的增长模式,形成集聚效应,由外推型经济向内生型经济的转变,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举,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完成沙雅经济发展的第三次飞跃?
基于以上背景,东西部(中国)经济研究院有幸受沙雅县委、县政府之托,与沙雅县党政领导一同组成项目研究小组。通过重点针对沙雅县资源状况和大库车经济圈构建对沙雅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做了深入而详实的调查与分析,提出沙雅县作为“新疆生态经济示范县、新疆油气主产区、塔河上游宜居城市、大库车经济圈核心区的后花园”这一战略定位,明确了“塔河明珠 生态沙雅”的形象定位。把“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绿色沙雅”作为沙雅县总体战略,提出了“以构建绿色沙雅为目标,以发展生态产业为核心,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为动力,以棉花、野生生物资源、林果业、特色养殖等基地建设为基础,实施优势资源转换
战略,发展棉纺、农副产品加工业、生物制药、粮油加工等生态工业;以217国道延建和机场改建为契机,加快生态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实施区域融合战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产业的互补,提升沙雅县城市竞争力;实施“一业突破,多业培育”和“项目带动”战略,实现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生态意识,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稳定、和谐新沙雅的发展思路。并对沙雅县发展战略实现设计了路线图,并制定了实施策略。
绿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公司将本着“以人为本、绩效理念、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他们踏踏实实工作,真正为客户负责,为客户着想。依托战略国际全球领先的专业技术和营运经验。恪守职业道德,优质高效地为客户提供服务,确保客户的满意,增强市场的竞争实力。
该公司利用了几种植物。其中最重要的就要属甘草了。
甘草在无水浇条件的干旱、沙质盐碱荒地都可生长,利用雨季播种,出苗管理粗放,并且老株能发出新株,繁殖系数大,且投入少,加之发展畜牧业收入,经济效益更为可观。在植被破坏严重开始沙化的地区发展甘草,还有防风固沙的巨大生态效益。可以说,甘草是省钱(投入少)、省地(可利用沙荒和盐碱地)、省工(管理粗放)、效益高(供不应求)的“绿色银行”,发展甘草生产实在是大有可为。如大面积栽种甘草的地区还可深加工甘草膏、甘草酸及其它附产品等,以获取更大的效益。
为了保护甘草资源,合理采挖.利用,保证长期稳定地供应国外市场,沙雅县采取了养护和采挖并举的方针,实行每年有计划地轮流采挖的办法,使甘草资源得以长期充分地利用。2005年开始人工栽培,试种非常成功。可以预期,不久的将来,沙雅甘草资源将有进一步的发展,可提供甘草货源也将会日益增多。沙雅县甘草主要分布于220公里塔河两岸的胡杨林中,总面积达40万亩。据专家考察,沙雅县甘草主要品种有胀国甘草、黄甘草。
甘草不仅是一味用药量大的中药,还广泛适用于食品、饮料、烟草、日用化工及畜牧业等领域。甘草酸作为甜味剂比蔗糖甜200—300倍,并且低热值具保健功能,许多国家已经把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甘草中含有抗氧化剂,己被一些国家列为化妆、保健原料。甘草还可用来制作发泡剂、渗透剂。甘草渣可制做纤维
板等隔热隔音建筑材料,其茎叶还是牲畜的好饲料。由于其宝贵用途,甘草不仅大量出口东南亚,而且还大量出口欧洲及美国。
东风劲吹创强路,风正帆顺好远航,创强使沙雅经历了一场荡气回肠的洗礼。不仅提高了沙雅总体发展水平的含金量,更使沙雅的企业品质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礼貌原则принцип вежливости是由英国著名的学者李奇于1983年在格莱斯“合作原则”принцип кооперации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李奇效法格莱斯划分语言交际中的合作原则,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项准则,其中每条准则都包含两条次准则:
1.策略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Tact maxim a)使他人受损最小;b)使他人受惠最大
2.宽宏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Generosity maxim a)使自身受惠最小;b)使自身受损最大
3.赞扬原则(用于表情和表述)Approbation maxim a)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b)尽力扩大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原则(用于表情和表述)Modesty maxim a)尽力缩小对自身的赞扬;b)尽力扩大对自身的贬损 5.赞同准则(用于表述)Agreement maxim a)尽力缩小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分歧;b)尽力夸大自身与他人之间的一致 6.同情原则(用于表述)Sympathy maxim a)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b)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礼貌原则”在会话中的性别差异,首都师范大学,崔国鑫)在国外对“礼貌研究”还有布朗和; Brown&Levinson 的面子观
他们认为面子的概念来自Goffman的面子行为理论和英国民间词语,是指每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争取的公开的自我形象(self-image)。面子与尴尬,难堪,或“丢脸”相联系(1987:61)。他们认为,说话人应该尊重听话人的自我形象,避免威胁听话人面子的行为(Face-threatening act,FTAs)。
面子威胁程度的计算取决于交际双方之间的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社会权力(social power)的差别以及特定文化对具体言语行为强加程度的认定。Brown &Levinson将面子的划分为负面面子(NegativeFace)和正面面子(Positive Face)。负面面子反映了一个人不希望被人强加观点,或者做出自由选择的愿望。正面面子反映了一个人被人喜欢,赞同,尊重或者欣赏的愿望(1987:61)。与之相应,面子管理的策略也划分为两类:负面面子策略和正面面子策略。负面面子策略强调听话人的自由权利,所以它是一种尊重策略(deference strategy)。正面面子语用策略强调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它是一种亲近策略(solidarity strategy)。
1.负面面子策略
对于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来说,负面面子是最合适和最为规约性的语言策略(1987:130)。负面面子礼貌策略即尊重策略涉及人际交流过程中的“正式”礼貌形式。在实施负面面子策略的时候,说话人考虑听话人的负面面子需求,应表示自己不愿意强迫对方,侵犯对方,尊重听话人的自主自由,现列举在本段邀请行为中涉及到的负面面子策略加以分析:
1)利用规约性间接手段(Beconventionally indirect)(1987:132)。以规约性的间接手段表示请求等,可以避免损害到受话人的负面面子。在文中的邀请行为中,赖大家的说到:“不是接他老人家,倒是打听打听奶奶姑娘们赏脸不赏脸?”语言转弯抹角,用“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赖大家的要邀请贾府的主子们赴宴,取代了直接言语行为,另一方面又让听话人一听就明白,表达尊重听话人的自主自由。
2)闪烁其词(Hedge)(1987:145)。正如正面面子策略中的“留有余地”一样,负面面子通过一些“不明确的话”来减弱威胁面子行为的目的。在王熙凤回答赖大家的邀请时说到:“别人不知道,我是一定去的。”这个“别人不知道”就是一种闪烁其词的策略,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没有涉及到其他人,避免威胁其他听话人的负面面子。
3)表示悲观(Be pessimistic)(1987:173)。不强迫受话人作出行动反映,表示说话人对于自己说的话不抱太大的希望,听话人不必受说话人话语影响。赖大家的说:“择了十四的日子,只看我们奶奶的老脸罢了。”赖大家的发出邀请,但是话语中表示了悲观,虽然定了日子,但是请不请得来贾家的主子们还得看自己婆婆赖嬷嬷的面子,对自己邀请这一行为表示了悲观。博士论文,面子观。
4)尊重(Give deference)(1987:178)。博士论文,面子观。尊重策略的实施是通过使用一些明确表达对于听话人的社会地位给与尊重的称谓语,也可以通过自贬(downgrade)的方式加以实施。文中多处体现到这种策略。赖嬷嬷对贾家主子的称呼“主子”、“老太太、太太们、奶奶姑娘们”、“老爷、爷们”、赖大家的对王熙凤称呼“奶奶”,这些都是通过称谓语体现出了尊重策略。称在自己家的花园摆酒为“在我们破花园子摆几席酒”,通过自贬方式实施了对听话人的尊重。赖嬷嬷说:“我才去请老太太,老太太也说去,可算我这脸还好。”赖嬷嬷的言外之意是由于自己请到了老太太去赴宴才证明自己有面子,突现了对老太太的尊重。
5)给受话人提供某种补偿(Redress other wants of H’s)(1987:209)。发话人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补偿,如承认蒙受恩惠,承认欠债等。文中赖嬷嬷两次提到“托主子的洪福”,认为自己儿子被选上是托了贾家主子的福,能够摆酒席好好热闹上三天也是托勒贾家主子的福,承认蒙受了贾家人的恩惠,照顾了听话人的负面面子。
2.正面面子策略
正面面子礼貌策略与“亲近”(intimacy)紧密相关。正面面子策略隐含着寻找共同点和申明愿意和对方合作来尽可能缩短双方之间距离。它用礼貌形式强调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它是一种亲近策略(solidarity strategy)(1987:101-117)。仅列举文中涉及到的正面面子策略加以分析:
1)声称具有共同点(Claim common ground)(1987:103)。说话人表明与听话人是一类人,具有相同的目标,价值观或者爱好等。通常的做法有表明具有同样的团体身份,这可以通过称呼的选择,方言,行话的运用来显明。博士论文,面子观。文中赖大家的称呼“奶奶姑娘们”和赖嬷嬷的称呼“主子,老太太,太太们,奶奶姑娘们”,一方面表示对贾家的尊敬,另一方面也强化了说话人与听话人关系是一个团体的身份。
这个策略也可以用开玩笑的方式来强调双方又共同分享的背景,可以让受话人自在轻松,同时维护受话人的正面面子。如王熙凤说道:“先说下,我是没有贺礼的,也不知道放赏,吃完了一走,可别笑话。”这是句玩笑话,实际上她是肯定要带着贺礼的,赖大家的笑道:“奶奶说哪里话?奶奶要赏,赏我们三二万银子就有了。”这句玩笑话作为回应,能表现出她们的关系融洽,是亲近策略的很好体现。
2)传达发话人与受话人合作的信息(Claim that S and H are cooperators)(1987:125)。这可以通过提供需诺等来补救对受话人的面子威胁。文中李纨王熙凤笑道:“多早晚的日子?我们必去,只怕老太太高兴要去也定不得。”对于赖大家嬷嬷和赖大媳妇提出的邀请,她们承诺赴约,本身就是一种维护发话人面子的行为,有说老太太高兴得兴许也去,更强调出她们对赴约的愉悦之情。
第四篇:现代教育发展及现状
1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
“九五”规划期间,我国教育技术与研究都有很大的进展,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提高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水平,引起了教育界领导、专家的高度重视,被提高到教育制高点的高度.1.1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取得新的进展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基础理论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了新的进展.教育技术的94 新定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绩效技术、AGENT 技术等理论被我国教育技术专家介绍和引用,在教育技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教育技术94 新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从单一的媒体研究扩展到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指出其任务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从此摆脱了媒体中心论的漩涡.因此,教育技术94 新定义客观上为中国教育技术大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并应用于教学过程后,出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即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过程中自建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背诵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是主体.新的理论促使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以学习者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开始成为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主要学习模式.1.2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成为热点
远距离教学是从广播教育和电视教育发展起来的.最初的远距离教学只是个别化学习系统的一个基本形式,但随着卫星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教育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四大“教育支柱”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为人们普遍接受,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远距离教学已不只是单纯的远距离广播教育和电视教育,以卫星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出现并很快成为研究的热点.“九五”期间,正在进行《广播电视大学实现现代开放教育的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育部高教司立项课题).这些课题以建构21 世纪终身学习体系为宗旨,以实 现开放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总结历史经验,开展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努力探索在卫星通讯、计算机网络和电信三大网络技术条件下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规律及其学习、教学、管理模式.目前现代远程教育成为终身学习的主要模式.开发网络学习资源、设计网络课程、建设网上学校成为该领域发展的热点和趋势.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有着下述特点:现代远程教育主体多元化;现代远程教育形态多样化;现代远程教育全球化的趋势是:竞争、合作的趋同;世界各国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国际远程开放教育协会副主席、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副校长詹姆斯·泰勒教授认为第五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模式是:函授模式、混合媒体模式、远程学习模式、机动学习模式、智能机动学习模式.第五代远程教育模 式的指导思想是:给人们他们所想要的,在何时何处想要就何时何处给.我国普通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速度快,成效大.1997 年教育部电化教育办公室按照中央和部领导的指示,率先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制订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目标规划和“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指导原则.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现代远程教育传输体系与技术实现方式;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评估指标体系等几个方面.1.3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现代教育技术重要研究内容
以前远距离教育的主要硬件设备主要是卫星教育电视系统和教育音视频设备和少量的计算机.90 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并投入教育领域应用,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多媒体和网络具有不同于传统视听媒体的教学特性———交互性、超媒体特性、资源共享、不受时空限制.这些新的特性对于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而在教育技术界乃至教育界引起了人们教育观念的巨大转变,并促使教育技术的各个研究领域逐步从重“教”向重“学”的方向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主要应用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现在,多媒体网络教学已经成为网络教育模式的热点.“九五”规划军队重点课题《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是在多媒体技术方面有突出进步的代表,由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承担.课题应用了现代教育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建构了多媒体教学网络的设计理论、功能结构和应用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质量.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1从口耳相传到文字教材
1.2从直观教具到音像教学媒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 留声机、录音机和无线电收音机相距问世, 到了20世纪30年代, 有声电影开始用于学校教育, 成为教育技术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20 世纪50 年代后期, 电视教育取代电影教育, 成为远距离、大范围教育主要手段。
1.3从程序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育
计算机是20世纪40年代问世的能高速、精确、自动地进行计算和信息处理的现代化电子设 备, 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应用于教育不仅完善了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的功能, 辅助教学过程的控制, 还可以辅助教学活动的管理, 实现教育管理自动化, 因此堪称是教育领域中的一次信息革命, 是教育技术现代化的重要
标志。1
1.4走进信息化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后,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虚拟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使教育技术获得空前的发展并焕发出勃勃生机。90年代初美国开始组建国际互联网Internet。目前互联网川户遍及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各国也都相继提出了本国的网络教育发展规划。从技术层面上看, 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从教育层面上看,信息化教育具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管理自动化和环境虚拟化等特点。
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也初具规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 所产生的现代 教育技术, 是一个教育适应性很强、服务范围广的开放教育体系, 不仅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有着深刻地影响, 甚至引起了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育体制的变革。与此同时,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也更加深入。受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的渗透, 运用系统方法对人类和非人类资源进行系统设计, 使人类的教育在整体上达到最优化。
第五篇: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随着当前社会对幼教重视程度的提高,将孩子送入一所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幼儿园学习日益成为广大家长的共识。而鉴于我国目前并未将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且民办幼儿园实行市场调节价收费的实际情况,加之各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差别悬殊、收费标准参差不齐,导致社会反映强烈,入园难、入园贵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为此,东宝区物价局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民办幼儿园教育收费情况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以期化解此矛盾。
一、基本现状
东宝区现有幼儿园42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2所,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53%(城区2所,乡镇20所);民办幼儿园20所,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47%(城区14所,乡镇6所)。现有在园幼儿5130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2000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39%,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3130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61%。
目前,我区幼儿园收费是依据省物价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鄂价费规[2012]36号)执行的。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收费标准执行的是政府定价,严格按省物价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荆门市公办幼儿园收费项目和标准及有关问题的批复》的标准执行的,城区为100-280元/生.月,乡镇为65-130元/生.月。民办幼儿园保教费收费实行市场调节,并需在物价部门 1
进行备案,当前我区民办幼儿园保教费备案标准为:城区700—2900元/生.期,乡镇500-1000元/生.期。
二、存在问题
(一)公办幼儿园数量较少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区辖区城区范围内公办幼儿园资源严重不足,大部分家长不得不将幼儿送进民办幼儿园。目前,我区城区公办幼儿园仅2所,且规模小档次低,一所为一级幼儿园,规模在100人左右,另一所为三级幼儿园,规模在30人左右;收费标准为一级幼儿园600元/生.期,三级幼儿园400元/生.期(按5个月计算)。与此同时,在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与事业政策的引导下,我区城区民办幼儿园数量逐步增加,目前已达到14所,入园幼儿达3000人左右,收费标准在700—2900元/生.期不等。因公办和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上存在较大悬殊,同时家长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更相信公办幼儿园的教学实力,因此更倾向于将幼儿送入公办幼儿园中,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区城区范围内的2所公办幼儿园远不能满足家长需求,社会矛盾十分突出。
(二)财务管理不规范
一是帐簿设臵不齐全。大多数幼儿园没有建立财务账薄、表册,有的用笔记本记个收支流水账,还有的收支根本不记账;二是财务人员不专业。多数民办幼儿园没有专职财务人员,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就是园长,园长兼任财务,缺乏财会专业知识,对相关部门要求加强财务管理臵若罔闻;三是使用票据不规范。迄今为止没有一家民办幼儿园按规定使用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税务发票收取保教费,有的在市场
上自购收款收据进行收费,有的只收费根本不给任何票据。导致收费监管缺失,成本核算困难,收费标准报备不真实。
(三)收费标准变更过于频繁,具有随意性
湖北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实施细则》(鄂价费规[2012]36号)第三章第十八条的规定:“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报备案后,原则上一个学年内不得变动,确需变动的,必须在每学期开学前一个月按本地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的规定报当地价格主管部门重新办理备案手续”。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民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备案时间还未满一年,便以成本上涨的理由,频繁要求提高收费标准,同时,因多数幼儿园间联系较为密切,一家如有变更,其他的幼儿园也会陆续要求变更收费标准,致使价格主管部门在管理上相对被动。
(四)监管依据缺失
根据国家现行的规定,民办幼儿收费并不像公办幼儿园一样实施政府定价,而是根据办园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实行市场调节价。目前,少数民办幼儿园上报我局备案的收费标准明显过高,而物价部门又没有明确的依据进行干预,只能采取劝说、引导等方式让其按照合理办园成本和合理利润水平进行备案,但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有的民办幼儿园在群众质疑收费过高时说:“我们执行的标准是经物价部门备案的”,造成了群众对物价工作的误解,使价格主管部门对民办幼儿园的收费监管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坚持
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使公办幼儿园数量保持在幼儿在园总数的一半以上,使公办幼儿园成为学前教育主渠道。另一方面,通过保障合理用地、减免税费、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这样,才能保证学前教育健康发展,解决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二)完善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增强收费政策的约束性。《湖北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取得办园资质的民办幼儿园保育费、教育费、住宿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同时又规定:“民办幼儿园保育费、教育费、住宿费收费标准由幼儿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根据办园成本,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等合理自主确定,报当地价格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执行,并向社会公示”。这对民办幼儿园收费带来很大的弹性,同时又对物价监管带来了难度。幼教工作本身带有公益性和惠普性,政府应严格规范其收费项目及标准,统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按照同质同价的原则,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依据教育部门评定的幼儿园等级、家长的承受能力和幼儿园生均教育成本以及当地的物价水平,按不同等级幼儿园制定出收费浮动幅度,供不同等级的民办幼儿园参考,各民办幼儿园按相应的等级并在规定的收费浮动幅度内确定收费标准。这样能有效防止各幼儿园之间收费标准不统一,备案标准差距大、随意涨价或“高备低收”等行为的发生。
(三)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行为,切实提高办园水平。一是严格执行收费报备规定。在学期开学前主动向价格和教育部门将收费项目、标准进行备案,收费标准一经备案确定,至少保持一学年不变。二是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在园内醒目位臵以公示牌、公示栏、公示墙等方式把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范围、收费依据都进行了公示,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做到明明白白收费,清清楚楚办园。三是严格规范财务管理。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要求,各幼儿园应配备具有从事财会工作资质专业人员来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正确使用财务票据,认真核算办园成本,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核算制度,以此达到财务管理规范的目的。
(四)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的监管,规范收费行为。在认真指导督促幼儿园严格执行收费管理政策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开展学前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收费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查处,维护幼儿园收费政策的严肃性。二是对无法提供检查资料的幼儿园进行处理教育,对未按规定建立健全账簿、未使用税务部门票据等行为,政府应组织教育、价格等职能部门进行查处,从而规范其行为。三是严格报备管理。教育、价格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民办幼儿园收费项目,细化备案程序,明确报备时必须提供相关材料和报表,对不按规定备案收费标准的民办幼儿园,教育、价格主管部门将进行约谈并限期整改。
东宝区物价局 2014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