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单元试题
连山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80分)
1、盐城自古因盐设城,因盐得名,两千余年海盐文化是盐城地域文化的精髓。其中,盐雕艺术品晶莹圆润,蕴含东方美学的优雅意境,作为城市名片,为“盐城八珍”工艺品之首,凝练了海盐文化之魂。这说明
A.作为精神力量的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B.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具有相应的物质载体
C.自然环境的不同决定着文化的差异D.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
2、山东籍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扎根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农村是他写作的主战场。其“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用狂欢式的语言诠释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心灵的嬗变。这启示我们
A.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丰富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
C.民间文化元素是文学创作的源泉D.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3、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话题时,说道:“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 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4、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精髓。“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在城市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表现在①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精神力量可以为城市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③精神力量可以增强北京在世界城市中的国际竞争力
④北京精神体现了首都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接力不断,新词 也层出不穷,再到“辣翻天”、“棉花掌”、“药你苦”,涨你没商量„„在对物价的戏说中,透露着网 民的无奈。这说明:
A.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C.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D.外来文化严重冲击中国传统文化7、2012年一些商家根据“航母style”、“江南style”等网络热词衍生出的文化衫、玩具等产品,赚了盆满钵满。这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8、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9、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J·K·罗琳的经典儿童小说《哈利·波特》中的故事被引入到了表演中。从1997年《哈利·波特》首部作品诞生,到2011年8月终结版电影全球上映,其在全球的图书、电影、主题公园等,各种开发价值已超过2000亿美元。这启示我们A.夯实经济基础,壮大文化产业C.增强文化实力,提升综合国力
B.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 D.借鉴外国文化,推动文化创新11、2013年1月电影演员徐峥导演的《泰囧》已创造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并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12、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粟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人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C.文化能够增强人得精神力量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13、国家强调要加强公益性文化场馆、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开展生动的青少年红色旅游实践活 动,让青少年在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情景教育中健康成长。材料主要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
B.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14、“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5、“合作共赢”的主张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贵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C.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D.文化决定人们的世界观
16、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7、“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①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②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8、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19、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象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A.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B.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C.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D.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二、材料分析题
21、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根据表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8分)
22、免费文化大餐,塑造国民品格
从2003年起,杭州市图书馆就开始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一举措推行以来,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对此,馆长楮树青的回答是: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2011年3月2日,中国美术馆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馆长范迪安说,免费开放对于原本就爱看展览的观众或许只是“花钱”与“不要钱”的区别,但对于普通民众,或许就是“从未”与“从此”的区别。
文化应如阳光,平等地照耀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在公共文化服务面前,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职业、不分地位……这是崇高的目标,也是基本的要求。如今这一理念随着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的免费开放而深入人心。
请你运用“文化的特点和影响”的知识,分析国家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措施的合理性。(12分)
《文化与生活》单元试题
参考答案
2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2、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设施,为提高国民素质提供了一定的物质载体;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开放公益性文化设施为提高国民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绪方式。开放公益性文化设施,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实践活动顺利进行;④文化塑造人生。开放公益性文化设施,有利于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他观点,只要符合试题要求,言之有理,皆可给分)
第二篇:政治生活第一单元试题
《政治生活》试题分析
2014.4第一课(国体、公民权利和义务、基本原则)
1、(2013·新课标全国I 16.)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改通过新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指纹信息,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身份证法的这些修改()
①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②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③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 16.)2011年1月。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自2013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和卫生法》正式施行。该法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给予特别关注和切实保障,宣示精神障碍患者享有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教育、劳动、医疗以及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这一法律的颁布()
A.体现了我国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B.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C.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D.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4.借助网络曝光和网民围观,“表哥”“房叔”相继落马。网络反腐中,网民对腐败行为的曝光及围观等做法()
A.表现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B.是公民在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C.体现了公民具有质询权和监督权D.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进行直接管理的体现
5.《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法律是公民权利的保护神,“不侵犯权利”是社会宽容的底线。这种权利,如霍姆斯所言:就好比我可以挥动拳头,但是绝不能碰到另一个人的鼻子。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C.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D.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自己管自己,四两拨千斤。”2013年春节前,江苏某小区全体居民在大活动广场上投票,选出了9位居民组成的业主委员会,并由业主委员会管理本小区的事务。随后,业主委员会根据民意调查表公开向五家物业公司邀标、投标、议标、竞标、开标,最后选定了新物业公司。这是()
①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方式 ②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具体措施 ③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④基层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直接体现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7.2013年5月19日信丰县公安机关依法查处一起互联网散布地质灾害谣言案件,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扰乱公共秩序的黄某依法予以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黄某有言论自由,可在网上不受限制地发布信息
B.警方做到了依法行政,但没能对黄某的自由负责
C.黄某发布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理应受到法律的惩罚
D.警方虽然维护了社会秩序,但其行为不利于网络的正常发展
8.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自各个民族、各条战线。他们年龄不等、职业不同、经历各异。这充分说明我国人民民主具有()
A.全民性B.真实性C.广泛性D.法制性
1.(10分)材料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理念。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当先行。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人,谁都希望为建设美丽中国留下精彩的一笔。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你将如何参与。
解析: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你将如何参与,实际上是回答公民应怎么做。组织答案时,一方面要注意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另一方面要注意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依法有序、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等。
答案:①积极向党、人大、政府等建言献策,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就建设生态文明向决策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2分)此外,还可以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方式,就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及时进行监督。(2分)②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对于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和行为,要及时提出批评、建议等;要自觉履行公民义务。(2分)③要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积极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2分)④要在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序参与。(2分)
27.(8分)近期,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的王健建议,应该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提高至1万元。这是个税起征点从2 000元提高到3 500元以后,再次要求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声音。
某网站推出“个税起征点提至万元是否可行”的调查显示,有61.1%的网友表示“支持,对中低收入者征税越少越好,这对调节收入差距,改善民生,扩大消费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如果将个税起征点上调至1万元,缴纳个税的人数就会明显减少,个税纳税面降低不利于发挥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而且高收入者上缴的税额也会相应降低。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作为一个纳税人应该如何对待个税问题。(4分)
解析:第(2)问,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作为纳税人应该如何对待个税问题。可从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等方面展开论述。
答案:(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自觉缴纳个人所得税。(2分)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也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作为一个纳税人要自觉向国家纳税。(2分)
28.(18分)中国式“剩宴”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如何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呢?近日,有一群网友发起了“光盘行动”,得到众多网友的响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反正潘子卉:加入“光盘族”吧。让我们都不要浪费,尊重农民的劳动。
@txznisnota:父辈很喜欢把吃不完的留下次吃,最后剩菜越来越多,很多吃不完的东西都扔掉了。其实应该一开始就不要买这么多。最好的节约,就是不浪费。
@鳗鱼小卷:这个活动好。不少人有种陋习,外面吃饭,特别是请吃饭,必须都吃到有剩下的为止,不然就好像没好好招待别人吃饱的样子,而且打包也觉得蛮丢脸的。
(2)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作为公民应怎样积极参与“光盘行动”?(10分)
答案:(2)①增强公民意识,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不浪费;(3分)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增强公民的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参与“光盘行动”是公民承担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应当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3分)③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原则,积极参与“光盘行动”,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提高生活质量。(4分)第二课(民主)
1.浙江省计划到2013年年底,将实现村级便民服务和包括“三公支出”等的农村“三务(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信息全部进入农村家庭电视,实现村村“裸晒”、户户点播。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维护村民的民主管理权利 ②进一步强化村民自治的基础 ③有利于村民自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④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是()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助于决策者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
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列宁说:“只有普遍的、直接的、平等的选举才可以说是民主的选举。只有根据普选法,由全体居民选出的委员会才是民主的委员会。”选举的最重要原则是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而最能体现选举人意志的是()
A.直接选举B.间接选举C.等额选举D.上级指定
1.(12分)材料一 由国家发改委起草制定的《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公民通过短信、电子邮件、微博等方式纷纷建言献策,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这促进了系统的、有效的收入分配方案的出台。
(1)结合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公民参与上述活动的认识。(6分)
解析:第(1)问是认识类试题,解答本问可从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公民能够参与民主决策的原因、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以及公民在参与民主决策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四个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1)①公民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建言献策,是我国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的具体体现。(1分)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我国公民能够参与民主决策的根本原因。(1分)③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政府决策,是其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不断提高的表现,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2分)④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不断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坚持有序的政治参与。(2分)
第三篇:文化生活第一单元试题
阜新市育才中学2013-2014(上)测试2013.9.8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命题人:马云峰校对人:王香卉关静
一、选择题1、2013年1月电影演员徐峥导演的《泰囧》已创造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并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2012年6月,“神九”飞天“蛟龙”探海,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A.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3、每年的母亲节在5月份,在2012年的母亲节中,日本人送给母亲的是红石竹,泰国人送茉莉花,大多数国家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而中国人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这说明 ①世界各民族文化渐趋融合②世界各民族文化没有差别 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见诸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例如,人们在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当面
立即打开礼物,而美国人则会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人们在写名字时,中国人是姓在前名在后,而欧洲人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该现象表明:()
A.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的影响B.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的C.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D.文化的多样性根源于人们思维方式的多样性
5、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打量着身边来往的人与物,享受着都市的文明生活,这身边的一切,都是一种潜在的文化。这说明
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B.文化与世界相伴而行,是自然形成的 C.文化与文明是同一的D.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精神生活
C.文化决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D.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7、吴越文化的创生和传承,既是优越地理环境的造化,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晶。吴越人民世代
相袭的聪明才智,非但赋予锦绣江南特有的柔和、秀美,而且熔铸出由这些静雅文化形成所体现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认同。这说明()1区域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3经济是文化的基础4文化是自然的产物 ○○1○2○42○3○41○2○31○3○4 A.○B.○C.○ D.○
8、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的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9、绝大多数美国电影都在讲述一个共同的主题:个人英雄拯救。从《外星人》到《指环王》、从《蜘蛛侠》到《黑客帝国》,人们欣赏美国电影,在造就高票房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美国的国民价值观。这告诉我们()
1文化对经济、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2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充满了矛盾斗争○○3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4人们会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1○2○31○3○42○3○41○2○4 A.○B.○C.○D.○10、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第十九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事后陈贤妹三辞政府慰问金,并坦然地说:“我不怕,平时见到老人摔倒我也会扶,总要有人去帮助”,这表明()
A.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会对人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决定着人的终身发展 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D.人们在实践中一定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1、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6、人们常说,文化最重要的功能不在于用它改造世界,而是改造人的自身。这说明()
A.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圆满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按期顺利交付海军
A.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用不大B.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2012年9月21日,《太和清音》首届中国道教文化音乐展演在京举行
C.2012年9月25日,发改委要求严查月饼价格及公路免费落实
D.2012年9月21日,习近平出席第九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暨2012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12、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B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C 庐山的自然美是一种文化D 《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13、奥巴马从故宫的建筑上领略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并在胡锦涛主席为其安排的欢迎晚宴上,观赏了从商周青铜器到清代九桃瓶等七件文物,使奥巴马近距离体验中国历史的厚重。这说明()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14、有人认为,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逆反。这说明:()
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C.文化影响人的生活方式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这体现了
A.政治推动经济的发展B.文化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6、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
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模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④文化总是积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④
17、农家书屋工程是党中央实施的文化惠民五大重点工程之一。截至2012年8月底,全国共投入资金180多亿元,建成达到统一规定标准的农家书屋600449家。文化惠民是基于 ①保障人民更好地享有基本文化权益②直接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③培养与传统道德相承接的现代农民④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18、张艺谋团队打造的“印象武隆”即将在武隆仙女山实景公演。武隆仙女山著名的风景将被演绎得活灵活现,使人们对仙女山的印象更深刻,将带动当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这告诉我们:()
B.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D.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
A.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健康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C.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D.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19、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①商贸活动②网络互动③教育④人口迁徙⑤红色旅游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0、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B.自然科学知识C.社会科学知识D.语言和 文字水平
21、人创造了文化,文化 也在塑造人,主要表现为()
①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文化定能使人走向成功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2、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中央高度关注文化是因为()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物质力量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
23、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这说明
A.必须在全国各地发展先进文化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2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5、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等巨大自然灾害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
D、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5、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岛和文化岛高度融合,对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
26、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B.文化是人们的社会实践产物 C.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D.文化包括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7、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近年来,社会诚信的缺失导致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这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尤其是进行诚信教育。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③文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8、2500多年前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的经典箴言,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B.具体深刻的特点C.深远持久的特点D.相对独立的特点
29、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雪莱这一名言体现了什么道理:
A.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0、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金斯说: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 ②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是修身养性的最佳途径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修养的核心和标志④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1、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省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确定,既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大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B.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前进 C.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相互影响
32、下列不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红色旅游B.参观历史博物馆C.看电视、听音乐D.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3、英国发布新版2012年伦敦奥运会待客指南举例:初次与印度人会面,身体接触或靠近都构成侵犯,即使你完全出于善意。阿拉伯人不喜欢接受指挥,如果你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客人发号施
令会让他们感到受到冒犯。都是禁止的。这反映了()
①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② 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同的; ③ 各个民族具有优秀的民族精神;④ 各民族文化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
34、上高二中校训是“学无止境,气有浩然”,许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把校训、育人目标等都书写在墙壁等醒目位置,让墙壁“说话”,而且这种教育方式有时是“无声胜有声”。这主要是因为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可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无形中发挥教育作用④这种强制性的方式更有成效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35、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一次演讲中提出:“衡量我们国家强大与否,不是有几颗核弹,不是GDP,不是最高大楼在不在中国、最大的广场在不在中国,而是最完美、不断前进、最吸引人的文化在不在中国。”上述材料说明
A.文化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文化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36、下列能够体现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的现象有:()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发展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④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7、截至2012年12月24日24时,《泰囧》票房正式突破7亿元累计至7.21亿,打破了《画皮Ⅱ》创造的7.02亿华语片票房纪录。《泰囧》上映13天便刷新了华语片票房纪录。电影市场全面繁荣有利于
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②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④抵御外来文化,更好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8、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人们的文化品位逐步提高。由此可见()A.文化消费日益成为人们最重要的消费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C.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创新题)
39、2014南京青奥会吉祥物阿福、阿禧是江苏最具代表与典型意义的城市独特元素,其亲和朴拙、对称和谐的造型,诠释了江苏文化的时代价值。不少商家及时推出了体现江苏文化特色的青奥会吉祥物产品,这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这说明()A.文化创造力是综合国力的首要标志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40、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变现在两个方面,即文化影响人们的()①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②经济生活③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④身体健康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41、人们发现许多海外华裔,尽管在异国他乡已经定居了几十年,但还仍然保持着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如喜欢用筷子,喜欢喝绿茶,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等。这说明()
A.文化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B.文化对人的影响,一经形成就不会改变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42、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下列现象:兄弟两人,一个与父母生活在城市,一个与爷爷奶奶
A.生活中存在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B.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43、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漫画寓意一致的是()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③耳濡目染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44、“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这是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坚守雪域高原12年的义务支教者”胡忠、谢晓君夫妇的颁奖词,这对夫妇的事迹深深感动着观众。这表明()
A.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B.先进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非选择题。
45.2012年11月29日,中央领导同志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展览呈现的1150多件珍贵文物和980多张历史照片,记录了中华民族近170年艰辛而伟大的复兴之路,引起了参观者的强烈共鸣。习近平在参观展览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举办《复烂之路》展览、重温历史的意义。(10分)
46、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作用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经济意义。(12分)
47、2012年6月3日,广州3岁女童琪琪肚子卡在4楼防盗网,湖北打工青年周冲立即徒手爬窗将挺举,经众街坊全力帮助,女童安全获救,众人亲切的 将周冲称为“托举哥。周冲英勇救人的事迹传遍了广州,感动了全国,共青团广东省委授予他“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继周冲之后,类似“托举哥”的事迹在宁波等地不断涌现,从“托举哥”周冲,到时“夺刀侠”黄兆景,到时“最美司机”吴志宏,再到美 丽教师张丽莉„„在感动我们的同时,理激起社会公众的善良情怀,推动了社会走向温暖和美好。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10分)4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92年,我国政府部门首次认可“文化产业”这个概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2年党的十八大对于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10分)
4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部署,强调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全会提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扩大文化消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央全会决议的依据(8分)
在乡下长大,结果兄弟两人在思想、性格、接人待物方面会有很大差异。这表明
2014届文科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参考答案
1-10CBDCA BCDBA11-20BCAAC AABCA21-30CABBD CDCBC31-40ADCCD ACBDC41-44 DDCA
45.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它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举办《复兴之路》展览,使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分)②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举办《复兴之路》展览,重温历史,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分)
46.(1)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 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3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建 设文化强国,有助于提升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3分)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 素。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3分)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建设文化强国有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3分)
47、(1)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托举哥事迹影响着人们的实践行为,类似的事迹不断涌现(3分)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托举哥等义举激起人们的良善情怀,推动了社会走向温暖和美好,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分)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托举哥等义举感动了人们,激起了社会公众的良善情怀,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作用(4分)
48.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2分)在当代,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2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分)
②文化越来越称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称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分)
③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2分)49.(8分)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振兴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④振兴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第一单元 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1年7月8日的《光明日报》报道,时值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纷纷登场。仅以1921年建党前后为背景的描述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影片就有多部,如《建党伟业》《湘江北去》《秋之白华》《情归陶然亭》等。回答1~2题。
1.2011年7月1日前后,市场上上映的红色题材电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其中《建党伟业》的包场预订已经到了8月份,零售票房也是后劲十足。上述材料体现了()①文化对经济的影响重大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湘江北去》打出的是青春激情的招牌,得到了青年观众的热捧。许多年轻人评价说,这是一部“给力”的青春电影。《湘江北去》的成功体现出()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为进一步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精神,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十二五”建设,各部门、各地区、各电视台、各网站纷纷举行了英模人物纪念活动,形成了讴歌英雄模范、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这一做法的文化生活依据是()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电视和网络是文化传播的媒介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11年7月,在“唱读讲传”活动开展三周年之际,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读点经典》编委会编辑、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诸子百家箴言精选》面市。回答4~6题。4.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011年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了社会诚信的缺失,这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尤其是进行诚信教育。这是因为()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500多年前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的经典箴言,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A.潜移默化的特点 B.具体深刻的特点 C.深远持久的特点 D.相对独立的特点 6.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①孟母三迁 ②耳濡目染 ③东施效颦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11年7月在阿根廷举行的美洲杯足球赛期间,很多商家都适时地推出了各类展现阿根廷传统文化的足球纪念品,深受世界各地球迷的喜爱,这同时也让阿根廷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阿根廷足球纪念品的热卖说明()①商品交换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齐白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抗战时,白石老人久居沦陷的北平,心绪意境往往用诗与画寄托。这说明()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形式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有其相对独立性 D.传统文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9.[2012·佛山模拟] 梁祝故事在我国的浙江、河南、甘肃、安徽、山东、江苏等十多个省广为流传。国家邮政局发行《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时,众多省市都认为自己是梁祝故事的原发地,因此纷纷要求举办邮票首发式。材料表明()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市场经济阻碍文化发展 C.文化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D.举办邮票首发式就能拉动经济发展
10.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文化部已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这是文化系统第一个人才发展规划。国家重视文化人才培养是基于()A.先进文化反映了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C.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D.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11.2011年国庆期间,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图书馆阅读书籍,走进美术馆欣赏艺术品,走进博物馆参观
历史文物。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②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人的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 ④文化决定人生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2.国际联盟曾以“大象”为题征文,英国人写了《英国统治下非洲的猎象事业》,法国人作了《大象的恋爱》,意大利人哼着《象呵象呵》的诗句,而波兰人则写了《波兰的主权与象的关系》。这说明()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D.文化影响人们的政治活动
13.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参观者无不为之震撼,并感受到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积极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永恒不变的 14.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影响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100件事中,长征是其中之一。《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永远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国内外媒体关注长征精神,是因为()A.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B.优秀文化就是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 C.优秀文化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 D.优秀文化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
15.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呈现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文化消费能力大大增强,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可见()①文化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的 ②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 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6.(2011·深圳模拟)伴随广东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各地文化发展措施纷纷出台。
材料一 未来五年城镇居民支出最多的文化产品,55.5%的受访居民表示旅游将成为他们未来五年的主要支出对象,44.2%、40.1%、34.6%的受访居民表示教育培训、休闲娱乐和健身仍然是他们未来五年的主要消费对象。
注: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昔日的“文化沙漠”已是一派“繁花似锦”——“设计之都”、“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动漫基地”等称号为深圳拥有,而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数字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在深圳更是“春色满园”。
(1)结合材料请你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分析,深圳大力促进文化建设、鼓励文化消费的意义。(7分)
材料二 2010年广州市大力实施文化民生工程,使文化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人民群众,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通过给百姓贴心的文化服务,提高百姓幸福感和文化享受。据悉,广州越秀还长期举办免费的文化培训、文化讲座、文化展览,对弱势群体进行文化帮扶。
(2)从文化与人的关系角度分析,广州市实施“文化民生工程”有何意义?(8分)
第一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1.B [解析] 《建党伟业》包场预订到8月份、零售票房后劲十足,这都意味着文化产业发展良好,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①③正确。②④强调的是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与题意不符。
2.D [解析] 青春激情电影《湘江北去》受年轻人热捧,被评价为一部“给力”的青春电影,这体现出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正确。A、B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双重性。
3.D [解析] 举行英模人物纪念活动,意在用讴歌英雄模范的方式影响教育人们,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的力量,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不符。
4.D [解析] 本题全面考查考生对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理解。①③④分别从不同角度正确分析了文化的重要性,符合题意。②强调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与题意不符。
5.C [解析] 2500多年前“诸子百家”的经典箴言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是从时间上表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体现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的特点,C正确。
6.B [解析] 题干体现了不同文化对人具有重要影响,能体现这一知识的有①②④。③不符合要求。7.C [解析] 足球纪念品的热卖让阿根廷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体现出商品交换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故①正确。足球纪念品展现的是阿根廷的传统文化,即它是阿根廷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故④正确。②观点不符合题意。③观点错误,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8.A [解析] 齐白石先生用诗与画寄托自己的心绪,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A入选。
9.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干要求,B错误,D说法太绝对。故选C。
10.C [解析] 国家重视文化人才培养是因为文化的重要性,A、B不符合题目要求,选C。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D说法错误。
11.B [解析] 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形成的,故排除③。文化影响人生,但是不能决定人生,排除④。博物馆和图书馆都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环境,故答案为B。
12.C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不同国家的居民对同一主题的认识不同,可见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故答案为C。此题没有凸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排除A。此题没有涉及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排除B。此题凸显了文化活动,并非政治活动,排除D。13.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体现了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B、C、D中的说法均有错误。
14.A [解析] 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是优秀文化,但二者不能等同,B可以排除。社会的全面发展是指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在材料中不足以体现,排除D。C明显错误,应排除。15.B [解析] ①观点错误,文化是人创造的,但却不都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的。
16.【解析】设问一: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作用,所以必须按:文化的实质、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来分析。
设问二:主要考查文化发展对人的发展的积极意义,可以从文化影响人、文化塑造人两个方面来论证。
【答案】(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文化生产力水平。(2分)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2分)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提升人们的文化消费水平,能够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深圳的文化软实力。(3分)(2)①加强文化民生工程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的获得者和享用者。(2分)②文化民生工程建设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维护社会和谐。(2分)③文化民生工程建设有利于通过健康文化给人以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2分)④文化民生工程建设,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分)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试题
试题一
一.判断题 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0.0)
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主义的腐朽。()
标准答案:错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标准答案:错
3.“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反映的历史史实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事件之后()
标准答案:错
4.近代中国的半封建化主要指中国丧失了部分主权。()
标准答案:错
5.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
标准答案:对
6.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
标准答案:对
7.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主要指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标准答案:错
8.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仍然是封建经济。()
标准答案:错
9.19世纪40-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
标准答案:对
10.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标准答案:对
二.单选题 注:每题1.5分。(得分:0.0)
11.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
标准答案:D
A.官僚买办资本家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本家
D.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12.“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
标准答案:D
A.龚自珍
B.林则徐
C.洪仁玕
D.魏源
13.《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标准答案:C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4.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标准答案:C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5.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标准答案:A
A.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独立的道路
C.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
D.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16.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标准答案:C
A.中国第一次被英国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17.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既是帮凶,又是单独作案凶犯”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18.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标准答案:C
A.主权不完整
B.领土被割占
C.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19.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0.近代史上外国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块租界地。()
标准答案:A
A.上海
B.广州
C.福州
D.宁波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0.0)21.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是()
标准答案:ACD
A.帝国主义
B.资本主义
C.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22.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在()()
标准答案:AB
A.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B.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C.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标准答案:C标准答案:D
D.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3.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标准答案:BD
A.中国当时的实力弱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帝国主义过于强大
D.经济技术落后
24.近代以来列强没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原因在于()()
标准答案:BC
A.列强不想瓜分中国
B.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清政府的顽强反抗
25.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表现为()
标准答案:ABCD
A.军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26.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标准答案:AB
A.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B.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但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C.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D.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27.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
标准答案:ABD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28.1896年,参与“三国”干涉日本还辽事件的国家是()
标准答案:BCD
A.英国
B.沙俄
C.法国
D.德国
29.鸦片战争后新产生的阶级有()()
标准答案:AB
A.工人阶级
B.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地主阶级
30.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包括()()
标准答案:BCD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试题二
一.判断题 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0.0)
1.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标准答案:对
2.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太平军()
标准答案:错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标准答案:错 4.只有通过革命获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标准答案:对
5.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帮助中国走出封建社会,发展资本主义。()
标准答案:错 6.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政府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标准答案:错
7.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标准答案:错
8.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出现于洋务派举办的军工企业里()
标准答案:错 9.近代中国诞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标准答案:对
10.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
标准答案:对
二.单选题 注:每题1.5分。(得分:0.0)
11.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的英国人是()()
标准答案:B
A.普鲁斯
B.赫德
C.金登干
D.李提摩太
12.麦克纳尔评价慈禧太后在镇南关大捷后的态度是“不管她的英勇的部队在帝国边境上所取得的胜利,而只是想起她带到家里来的不愉快的庞大的战争消费,只是想起好些使她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因此,„„她比过去更加急迫的要立刻签订和批准这个条约。”这反映出慈禧“乘胜即收”的根本原因在于()()
标准答案:C
A.害怕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力量壮大
B.贪财、不想赔偿外国的军费
C.害怕战争会削弱自己的统治力量
D.认为中国不能战胜西方列强
13.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标准答案:B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半殖民地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14.近代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是在()()
标准答案:B
A.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甲午战争以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15.在甲午战争中英勇殉国的爱国将领是()()
标准答案:C
A.关天培
B.陈化成 C.邓世昌
D.海龄
16.辛亥革命前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主要是利用了()()
标准答案:D
A.边疆地区民族分裂势力猖獗
B.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进行卖国
C.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D.中国政局动荡,中央集权削弱 17.戊戌变法的性质是()
标准答案:B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封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
D.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18.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标准答案:B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9.在下列不平等条件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一内容的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20.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要出发点是()()
标准答案:C
A.反对贪官污吏
B.发展资本主义
C.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D.争取民主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0.0)
21.《马关条约》签订后,()
标准答案:ACD
A.俄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22.下列对中国早期无产阶级的表述,正确的是()()
标准答案:ABC
A.收入低微,生活极端贫困
B.先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诞生
C.人数不多,但比较集中
D.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但已形成了独立的政治力量
标准答案:C 23.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标准答案:AB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俄国军队
D.八国联军
24.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的主要借口是()()
标准答案:AB
A.亚罗号事件
B.马神甫事件
C.虎门销烟
D.义和团运动
25.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标准答案:AD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6.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包括()()
标准答案:BCD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27.帝国主义通过什么手段对中国进行侵略?()()
标准答案:ABCD
A.军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28.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标准答案:BD
A.中国当时的实力弱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帝国主义过于强大
D.经济技术落后
29.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标准答案:ABC
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30.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在()()
标准答案:AB
A.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B.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C.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D.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试题三
一.判断题 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0.0)
1.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标准答案:错
2.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标准答案:对 3.近代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标准答案:错
4.《马关条约》签订后,日军遭到了冯子材领导的黑旗军的英勇抗击()
标准答案:错 5.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标准答案:错
6.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政府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标准答案:错
7.只有通过革命获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标准答案:对
8.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标准答案:错 9.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主要指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标准答案:错
10.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主义的腐朽。()
标准答案:错
二.单选题 注:每题1.5分。(得分:0.0)
11.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
标准答案:C
A.是完全对立、坚决反对的 B.是完全依赖、坚决追随的
C.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D.只反对本国封建主义,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1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标准答案:B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1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标准答案:B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4.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标准答案:D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15.在下列不平等条件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一内容的是()()
标准答案:C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16.下列有关林则徐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标准答案:D
A.是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政治家
B.是领导禁烟的民族英雄
C.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师夷长技”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
17.山西太原县清代举人刘大鹏(1857—1943年)所著的《退想斋日记》记载:“倭夷入寇,我军征剿不力,望风溃退,爵相一意立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标准答案: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8.商务印书馆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族企业,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有分馆。其创建的主要背景是()()
标准答案:C
A.“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
B.洋务运动的产物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辛亥革命的推动
19.近代史上外国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块租界地。()
标准答案:A
A.上海
B.广州
C.福州
D.宁波
20.规定在中国通商口岸可以投资设厂的条约是()()
标准答案:C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0.0)
2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标准答案:ABC
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22.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
标准答案:ABD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23.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包括:()()
标准答案:ABCD
A.政治侵略
B.军事侵略
C.经济侵略
D.文化侵略
24.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标准答案:ABCD
A.民族独立
B.人民解放
C.国家富强
D.人民共同富裕
25.鸦片战争后新产生的阶级有()()
标准答案:AB
A.工人阶级
B.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地主阶级
26.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包括()()
标准答案:BCD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27.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的主要借口是()()
标准答案:AB
A.亚罗号事件
B.马神甫事件
C.虎门销烟
D.义和团运动
28.帝国主义通过什么手段对中国进行侵略?()()
标准答案:ABCD
A.军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29.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表现为()
标准答案:ABCD
A.军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30.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标准答案:AB
A.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B.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但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C.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D.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试题四
一.判断题 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0.0)1.19世纪40-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
标准答案:对
2.王韬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中主张与西方国家“商战”。()
标准答案:错
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标准答案:错 4.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标准答案:对 5.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
标准答案:对
6.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标准答案:错
7.近代中国,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太平天国起义()
标准答案:错 8.近代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标准答案:错
9.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标准答案:对
10.旧三民主义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
标准答案:错
二.单选题 注:每题1.5分。(得分:0.0)
11.下列英国攫取的在华权益,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取得的是()。()
标准答案:C
A.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
B.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C.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并拥有居住权
D.英国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12.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标准答案:D
A.清朝军备落后
B.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C.道光帝犹豫不决
D.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13.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的旗号是()
标准答案:D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
C.“扶清灭洋”
D.“求富”
14.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标准答案:D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提出()()
标准答案:C
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D.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6.在中法战争期间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爱国将领是()()
标准答案:C
A.关天培
B.陈化成 C.冯子材
D.邓世昌
17.1900年春,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
标准答案:B
A.招安诱降
B.控制利用
C.镇压剿灭
D.任其发展
18.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公开拍卖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两件文物,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标准答案:B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19.在下列不平等条件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一内容的是()()
标准答案:C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20.山西太原县清代举人刘大鹏(1857—1943年)所著的《退想斋日记》记载:“倭夷入寇,我军征剿不力,望风溃退,爵相一意立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标准答案: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0.0)
21.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
标准答案:ABCD
A.贫苦农民
B.手工业者
C.城市贫民
D.小商贩
22.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是()
标准答案:ACD
A.帝国主义
B.资本主义
C.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23.鸦片战争后新产生的阶级有()()
标准答案:AB
A.工人阶级
B.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地主阶级
24.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在()()
标准答案:AB
A.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B.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C.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D.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5.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标准答案:ABCD
A.民族独立
B.人民解放
C.国家富强
D.人民共同富裕
26.近代以来列强没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原因在于()()
标准答案:BC
A.列强不想瓜分中国
B.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清政府的顽强反抗
27.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标准答案:ABC
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2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的特征是()()
标准答案:AB
A.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
B.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始终不占地位
C.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D.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9.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标准答案:AB
A.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B.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但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C.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D.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30.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标准答案:AD
A.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B.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C.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D.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