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公务员面试事件性热点:地方政府热衷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公务员面试事件性热点:地方政府热衷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公教育面试研发团队
2011年5月29日,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隆重开幕。一直持续到6月的非遗节,成为一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饕餮盛宴。而就在非遗节开幕3天后的6月1日,酝酿多时的非遗法也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一时间,频频聚焦于镁光灯下的非遗成为当下文化领域最热门的话题。现在众多地方政府都热衷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的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而第三届国际非遗节以“弘扬人类文明,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并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因此,本次非遗节将成为四川成都新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为推动非遗保护、促进文化交流、传播世界文明做出积极的贡献。
对于众多地方政府热衷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举动,应该客观地评价。有的地方政府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在充分展示这些文化遗产特长的同时,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及时的保护,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但是,当作为民族财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之后,其经济属性正在以一种令人始料未及的力量改变着“非遗”保护现状,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陷入政绩化、产业化、同质化的怪圈,成为赚钱机器,大大改变了文化遗产的味道,就其本质来说,这些举动不是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而是对文化遗产的伤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走上依法保护的阶段。有了这部法,就如同手里握了一把“尚方宝剑”,另外,这部法律因为从实践中来,也有利于纠正以往我们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偏差。对于狂热的“申遗”来说,也是很大的降温。
法律的关键在于执行。如何贯彻落实《非遗法》,以规范今后的非遗保护工作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第二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申报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这个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而每两年才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从2001年开始,该评选已进行了两次,共批准了47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我国的昆曲和古琴 历史
1959年,埃及政府打算修建阿斯旺大坝,可能会淹没尼罗河谷里的珍贵古迹,比如阿布辛贝神殿。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努比亚行动计划”,阿布辛贝神殿和菲莱神殿等古迹被仔细地分解,然后运到高地,再一块块地重组装起来。
这个保护行动共耗资八千万美元,其中有四千万美元是由50多个国家集资的。这次行动被认为非常成功,并且促进了其它类似的保护行动,比如挽救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巴基斯坦的摩亨佐达罗遗址、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等。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起草了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协定。
1965年美国倡议将文化和自然联合起来进行保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1968年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并于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提交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讨论。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概述
斟选世界遗产的标准,简而言之,是真实性与完整性。近年来,世界遗产的概念与实践不断在发展。《奈良文件》确认了世界遗产对多元文化的尊重,2000年的《凯恩斯决议》提出新的提名政策,以期贯彻世界遗产战略的代表性和平衡性。
世界遗产的选出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来投票开会决定的,这个委员会于1976年成立。选出世界遗产的目的在于呼籲人类珍惜,保护,拯救和重视这些地球上独特的景点。
世界遗产不只是一种荣誉,或是旅游金字招牌,更是对遗产保护的郑重承诺。一项世界遗产在受到天灾、人祸时,可以得到全人类的力量协助救灾,保存原迹。中国的丽江古城曾由此受益。
提名过程
寻求登记的地域的担当政府机关候选地推荐-暂定名单提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要求;
o 文化遗产候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现场调查报告;
o 自然地遗产候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现场调查报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判断登记推荐;
在世界遗产委员会最后审议;
正式登记。
一个国家需要首先对本国有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出一份详细的目录。这被称为预备名单,没有列入预备名单的遗产不能进行申报。然后该国可以从预备名单中筛选出一处遗产,列入提名表中。世界遗产中心会对如何准备一份详尽的提名表提供建议和帮助。
提交给世界遗产中心的提名表会被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这两个机构独立地审核。之后评估报告被送到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将被提名的遗产录入到世界遗产列表中。有时候,委员会会延期作出结论并要求会员国提供更多的信息。一处遗产需要满足以下十个条件之一方可被录入世界遗产。
入选标准
截至2004年末,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需要满足六个条件,入选世界自然遗产需要满足四个条件。2005年,这些条件被调整为一组。被提名的遗产必须具有『突出的、普世的价值』并且满足以下十个条件之一方可被收入。
文化标准:
代表了人类创造精神的杰作;
通过建筑或技术、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品、城市规划或景观设计,展现了在一段时期内或在一个文化区域中进行的有重要意义的人文价值的交流;
独一无二或至少是非常特别地代表了一种文化传统或是一种现存或已经灭绝的文明;
突出地代表了某一类建筑或技术的,并且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的某一段或几段非常重要的时期;
突出地代表了一种或几种文化中人类传统的居住方式、利用土地或海洋的方式,或是代表了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当这种关系在不可逆的变化下显得非常脆弱的时候;
直接或明确地同某些具有突出的、普世的价值的事件、现实的传统、思想、信仰、文化作品或文艺作品相联系(委员会认为这条标准需要和其它标准和好地结合起来判别);
自然标准:
具有特殊的自然美或美学重要性的极致的自然现象或地区;
突出地代表了地球历史上的主要阶段,包括生物记录、导致地形变化的正在进行的地质过程或是重要的地质或地形的特征;
突出地代表了在陆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群落的演化和发展中的重要的、正在进行的生态和生物过程;
包含对在原址上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包括那些从科学或保护的角度来看具有普世价值的受威胁的物种。
世界遗产的申报需要完成9个步骤:
1、一个国家首先要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保证保护该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成为缔约国。
2、任何缔约国要把本土上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出一个预备名单。3、从预备名单中筛选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4、把填写好的提名表格寄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检查提名是否完全,并送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评审。
6、专家到现场评估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情况。按照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标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上交的提名进行评审。7、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交评估报告。
8、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的7名成员审查提名评估报告,并向委员会提交推荐名单。9、由21名成员组成的世界遗产委员会最终决定入选、推迟入选或淘汰的名单
第三篇: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将蓟县皮影雕刻被列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2009-05-07 08:51稿源: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区县联盟广播编辑: 区县联盟—韩荻
【字号:大 | 中 | 小】 【背景色 】
蓟县的皮影雕刻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到现在,业余皮影表演团体已经所剩无几,皮影雕刻艺人也大多转行,发掘、抢救和保护皮影雕刻艺术已成当务之急。最近,蓟县文化局组成了专门的皮影雕刻艺术保护工作组,开始对蓟县的皮影进行搜集、整理和建档工作。
昨天(5月6号)上午,记者随蓟县文化局的工作人员来到蓟县别山镇山下屯村皮影艺人张维汉家采访。
据了解,历史上,蓟县的皮影戏深受当地百姓欢迎,皮影雕刻艺术也随之逐渐发展起来。清朝末年,别山镇山下屯村的贾连海从清朝恭王府学成雕刻技艺,并把它传给同村的张瑞山。到现在,经过张瑞山、张奎、张钧和张维汉四代的传承,蓟县皮影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
据了解,蓟县皮影雕刻的原料主要用驴皮,从雕刻到上色、刷油工序有七八道,所制作的影人造型生动,形象逼真。张维汉说,“驴皮影在配料方面有两种。一个是唱影使的,一个是美术品的,这两种影人配料方法不一样。唱影使的,这种料子要比美术品的要厚,配料严格。头茬儿使什么地方的皮子呢,按整个一张驴皮来说,它使两肋的皮子。上节这的皮子,比头茬要薄,等到腰部用两肋靠后背这块,等到两腿使后脊背,这块皮子厚,做大腿使。”
眼下,蓟县正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蓟县皮影雕刻被列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费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费性保护
□ 刘艺容1 曾嘉2
(湖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长沙 410081)
摘 要:我国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的国家,但由于保护不到位,很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面临失传和绝迹的境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怎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重焕生机呢?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日益扩大,如果我们以文化消费为桥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人们日常消费活动有机的结合,探索出一条消费性保护的道路来,这样既保护发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适应了现代人的文化消费需求,并且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消费 ;消费性保护
我们知道,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发源于我国低层劳动人民的民间文艺、风俗礼仪等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与大自然协调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智慧的结晶。它体现着民族的特性,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保留着民族深层的文化基因。因此,我国的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极其紧迫性,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而著名消费经济学家尹世杰教授曾经提出:人是一种“文化人”,而不是西方经济学中假设的“经济人”,这样提高了人在消费经济中的文化含量[1],而非物质文化的消费也是文化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如何去保护濒危的文化遗产?如何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众的消费结合起来?如何让这些民族文化精髓更好地、更长久地发挥其价值和意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我国湘西凤凰县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的地区,如湘西自治州的苗族鼓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彩扎(凤凰纸扎)等民间民俗活动和技艺都拥有国家级的传承人,同时也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很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作者前往湘西凤凰县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调研考察,包括对民间艺人、苗族文化博物馆馆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等进行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发放整理,发现只要我们以文化消费为桥梁,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数量,提升消费质量,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克服以往保护模式的弊端,达到双赢的目的。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性保护的概念
上个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被各社群、团体,有 刘艺容,女,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消费经济学。
曾
嘉,男,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
2时为个人视为自己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的社会实践、表演、表现形式以及知识和技能[2]。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性保护就是人们以文化消费为桥梁,努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含量和价值,突出文化特色,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或服务更多更好的被大众所熟知并消费,从而获得较高的知名度和资金支持,来更加行之有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其保护和传承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民间民俗活动和技艺已经面临即将失传的境地。对这些濒临绝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现有的保护模式又因为其具有被动、静态、保守的性质,而在保护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实际的问题和困难。湘西凤凰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不例外,作者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访谈和问卷的发放整理将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融资方面,保护工作严重依赖于政府的拨款支持。凤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候主任对我们说:“现在我们就是缺少资金,只要政府资金到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很快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 我们在对苗学会会长、凤凰县山江镇苗族博物馆馆长龙文玉先生进行访谈时,他提到当地政府不够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为政府的工作重心都在经济建设上,而文化这一块的经济价值不大或者说在短期内很难明显的体现价值。龙馆长说到,他们前年在山江镇举办国际“跳花节”的时候,大部分资金都是自己筹集的,政府几乎没有任何资金支持,这使得“跳花节”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最好的宣传,错失了一些保护发展的机会。但政府资金毕竟有限,如果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要等着政府拨款才能保护,那么工作就陷入了被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因资金不足而濒临灭绝。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只是简单的停留在注册登记、在当地开办博物馆等消极静态的方式,直接导致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限定在一个较小的地域范围,知名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扩大。再次,很多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墨守陈规,不能创新,随着历史风俗的变迁,这些文化遗产不能被现代民众所接受,直至失传。我们调查团队在凤凰县和山江镇等地对当地的民众发放问卷100份,将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当被问及像银器制作、纸扎制作等民间工艺濒临消失的原因时,有34%的人认为是历史风俗变迁,有36%的人则认为是艺术变现形式单调、缺乏创新。连当地的民众随着历史的变迁都不喜欢自己本民族文化顽固不变的表现形式了,因此可以想象其他地区的人更难以接受这种过于原生态,没有改进创新的文化!
(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消费性保护的建议和对策
[3]
目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般都采取建立博物馆、设立研究会、政府出资培养继承人等做法。诚然,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方式,是可以对非物质文化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这些现有的保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由于严重依赖政府拨款而形成资金短缺、被动的保护没有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随着历史风俗的变迁,不能被现代民众所接受等一系列问题。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是积极地让文化遗产不再只是躺在博物馆或者仓库里做标本,而是想方设法地让它们能够公开给全体国民,让它们能够被继续利用,包括被用于国际文化交流的各种事业等[4]。日本的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积极保护态度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针对前面提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几个问题,我们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积极的、动态的、双赢的消费性保护模式,从消费经济的角度对其加以分析和解决。
第一,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充分满足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达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赢目的。保护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而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都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衣食住行都成问题,就更不用提文化保护了。其实,往往这些地方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每年前往观光的游客不在少数,当地的居民就可以抓住契机,宣传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使游客进行非物质文化的产品服务消费,这样居民收入增加了,就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去。理论上,根据需要满足的层次,美国人本主义经济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后来,他把人的需要增加为七个层次,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属于初级需要,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中级需要,而求知需要和求美需要则属于高级需要。之后,美国行为激励学派心理学家奥德费(C.P.Alderfer)于1969年在《人类需要新理论的经验测试》一文中,又对需要层次进行了补充,把人的需求按照其性质压缩为三种,即生存需要(existence wants)、相互关系的需要(re-latednesswants)和成长发展的需要(growth wants),简称ERG论。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奥德费ERG论,人的需要层次建立在满足上升的基础之上,表现为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渐进过程,消费需求发展的这一梯度递进或上升的规律是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6]。当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必然追求身心健康、精神充实、文化欣赏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居民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早已超出了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功能层次阶段,而更多地进入具有满足精神消费、享受和发展消费的高层次功能阶段,非物质文化消费正是这样一种消费形态。所以,我们只要抓住这个庞大的有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的消费群体,不断地充分满足他们非物质文化消费的需求,就能得到相当可观的资金收入,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也就能得以顺利进行。比如山江镇苗族博物馆的龙馆长,在了解到有些游客千里迢迢来到湘西旅游却没有较好的吃饭住宿条件时,他就利用自己承包
[7]
[5] 的原生态苗寨开办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农家乐”,这样,游客们在解决了吃饭住宿问题的同时,又了解了“苗族村寨”这种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其实也是对非物质文化的一种消费,更重要的是,每年100万元的毛收入,使得龙馆长对山江镇苗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又增添了几份坚实的信心!
第二、当地居民可以突出非物质文化产品或服务的文化特点,注重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文化价值,树立良好的文化品牌形象,促使非物质文化产品或服务被更多更好的消费,引起更广泛关注,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树立良好的文化品牌形象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在里面的: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这就决定了其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凤凰沱江镇有一个叫刘大炮民间艺人,掌握的祖传民间手工工艺印染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文字记载,长沙马王堆出土女尸所穿戴衣物被盖,均为质量高级上乘的蓝花布印染。我们在对刘师傅的采访中得知,他的刘大炮印染坊之所以闻名遐迩,备受关注就是因为他的印染作品有其独到的特色:一是刘师傅通过多年的摸索和探讨,在单面画的蓝花布印染的基础上,又创造了一种印染双面画蓝花布印染。双面画蓝花布印染比单面画蓝花布印染工艺流程要复杂得多,因此,其价值也就更珍贵。二是刘师傅注重从民间收集像蝴蝶、麒麟、狮子等一些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印染图案,目前已经搜集到100多种早已失传的图案,这样他的印染作品就比别人的作品更加丰富生动,再加上著名画家黄永玉老师为其作画,提供图案,刘师傅的产品就显得更加特点鲜明,铭足珍贵了。其次,非物质文化的产品一般为纯手工制作,工艺复杂。如凤凰苗族银饰手工技艺,是苗族最喜爱的民间传统工艺,主要用于苗族妇女的服装装饰,品种多样,饰品系统全面,成为配套系列,体现出其整体效应和整体装饰之美。整个工艺都为手工打造,很多部件的制作流程繁琐冗长,而银凤冠和银花帽的制作尤为复杂,使用的小件饰品少则达150余件,多则达200余件,工艺流程长,花费时间一般需要五天,复杂的需要六天。由于手工艺制作,所以以银器为代表的手工艺类的非物质文化产品价值就显得高昂珍贵。三是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含义的凤凰纸扎艺术从历史走来,它代表着人们呼喊幸福吉祥。如:纸扎狮子头的两个古钱眼,“两钱”即为“双全”;眼前贴有金灿灿的“云蝠”,蝠即“福”之谐音,表示着“福在眼前”;狮子的耳朵为桃型,“桃”为“寿”,将其与云蝠、两个眼睛一起看,即为“福寿双全”;狮子头顶有两排各五个云髻,右为“五世及第”,左为“五代同堂”;狮子鼻是按如意图案造型,意表“事事如意”;狮子大口,上颌为阳,即天,下颌为阴,即地。天地谓之“两仪”;四个牙齿〔谐音“伢子”〕都写有一个“半”字,上颌两个“半”加起来为“一”,下颌同样。加上上颌为阳,即男即“子”,下颌为阴即“女”,女加子为“好”。一切贯通起来
即为一切都好,全家和好,万事如意。所以说,凤凰纸扎狮子头一身都是吉祥。它代表了民意,代表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作为非物质文化产品,它也充分的体现出了其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这样,人们消费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单件的手工艺品,里面包含的文化内涵使其更具购买和收藏价值。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以苗族鼓舞为载体的苗鼓,我们在对龙馆长的采访中得知,其实苗鼓不仅仅是一种打击乐器。第一,苗族人认为苗族祖先的灵魂是住在鼓里面的,大鼓的目的是唤醒祖先的灵魂,这就把苗鼓和祭祀活动结合起来了;第二,是能召集群众的器皿,可以成立一个像村一样的社会单位组织——鼓;第三,是驱逐野兽、指挥作战、娱乐几位一体。这样,苗鼓就被赋予了极深的文化价值,它的经济价值也就不可估量了。非物质文化产品的以上三个特点就决定了它可以走一条精品消费路线,甚至树立自己的文化品牌。我们在对扎染艺人吴花花采访时,就注意到她在她的每件扎染作品上都绣上了“花花扎染”的标示,而且据影像资料显示,她的单件作品曾在湖南卫视进行现场拍卖,并以一万元的价位卖出,这足以显示非物质文化产品在拥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内涵后,完全可以树立产品的文化品牌,走高档产品消费路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甚至国外都建立起良好形象,扩大我国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刘大炮师傅的印染特别吸引了一些蓝眼睛金头发的外国人;聂方俊老师的纸扎狮子头作品也是飘洋过海东到日本,南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西到意大利以及港澳台地区。这些作品被消费,但消费的已不仅仅是它的物质性,而且包括它的文化性,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金量和知名度也就与日俱增了。
第三,在保持非物质文化基本特点的同时,按照消费者的需要,大胆进行创新,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满足现代人的消费需求。很多非质文化遗产迅速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的那种抽象的、陈旧的元素不被现代的民众所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只要我们能够根据非物质文化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的要求,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传统的精华与现代的元素有机结合,就能被大众所接受。我们在凤凰看了一场名为“寻梦凤凰”的苗族民俗风情歌舞晚会,其精彩的舞蹈、奇异的风俗、绚丽的民族服饰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会现场座无虚席,门票收入非常可观。我们采访了这场晚会的总导演杨局长,杨局长说其实先前的一个晚会的编排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有很大不同,他们最初的想法是把凤凰县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原汁原味的展现给观众,但除了少数的一些专家学者能欣赏外,其他的人都不买账,认为这些风俗民情过于抽象陈旧,没有丝毫新意。后来,杨导就决定在保留原有文化元素的同时,进行改革创新,加入了穿苗服、背新娘、抬花轿等新鲜好玩的元素,以一种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这样既宣扬了当地的文化遗产,又取得较好的经济收入,何乐而不为呢。还有一个事例就是宋祖英2009年6月在鸟巢举办的演唱会,就穿了一套苗族的银饰服装,但这套服装却不是土生土长的苗服,而是融合了两套
不同苗族服装的特色,还加入一些时尚现代的元素,演唱会的成功举办证明这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既表现了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的审美观,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即将被淡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对民族文化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一个度的原则,注重保持其独有的民族特色,将精髓的元素保留并发扬光大,正如龙文玉馆长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学习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升华,在升华中永生。”
(四)结语
对湘西凤凰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考察调研后,我们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号和一些消极被动的行动上,而是要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内涵,根据民众的消费需求,以文化消费为桥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和服务更多更好的被大众消费,从而主动获得资金支持和一定的知名度,这样既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更好的宣传保护作用,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8]
参考文献
[1]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邹启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M].大象出版社,2008.[3]张春丽、李星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研究述论[J].中华文化论坛,2007,(2).[4]廖明君、周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本经验[J].学术访谈,2007,(1).[5]李昕.符号消费—文化资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8)总第204期.[6]肖青.当代文化消费模式下民族歌舞艺术的符号化生产[J].文化与传媒,2008,(6).[7]陈莉.消费社会中的民间传统娱乐文化[J].探索与争鸣理论月刊,2007,(4).[8]贾小玫、文启湘.文化消费:国民实现幸福的上佳途径[J].消费经济,2007,(10).
第五篇: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
附件2: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
辅助材料制作要求
一、申报录像片
(一)技术要求: 制式:DVD格式。长度:5-10分钟。
文件类型:应是专为申报书制作的原版录像,而不是任何现成的录像资料(如风光旅游宣传片之类)。
画外音及字幕:配有普通话解说词,并配以汉文字幕。录像片制作:摄制、编辑要保证质量,尽量避免过多使用变焦、距离过近或过远,摄制、剪辑技术过差,音量饱和等。
(二)录像片内容: 第一部分:概述
概括说明申报项目的显著特征,及其社会和自然环境。第二部分:杰出价值
阐释申报项目对相关区域和中华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以及申报理由。
第三部分:濒危状况
说明申报项目的濒危状况及其原因。第四部分:保护计划 简明扼要地展示保护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步骤。
二、申报项目照片
500万像素以上,充分展示申报项目代表性的数码照片3-5张(附文字说明、摄影者或版权所有者的姓名,及其电子版本)。
三、有助于说明申报项目的其他资料
(一)分布图及其他图表;
(二)附有底片或幻灯片的照片(统一编号,并附文字说明及摄影者或版权所有者的姓名);
(三)录音带、录像带、CDVCDDVD等格式的音频、视频资料,数字化文件;
(四)历史文献、书面资料、宣传册、简报等;
(五)其它资料。
三、证明材料和授权书
(一)相关区域、群体或传承人同意申报该项目的书面授权证明(可以是书面文件,或录像带、录音带,或其他任何无可辩驳的证据);
(二)保护单位应出具两份同意使用申报材料进行宣传和推广工作的授权书。
四、申报材料总目录
包括申报报告、申报书、辅助资料和证明材料等,标明编号、文件名称、介质类型、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姓名及必要的文字说明和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