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整合初级中学教育资源情况汇报(模版)
今年暑期,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和政府的周密组织和直接监督下,我们罗店督学办经过近半月的努力,转为顺利地完成了镇初级中学整合、改革任务,积极探索了一条新形势下教育资源优化组合的发展之路。为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扎实争创“三满意”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整合初中学教育资源是我镇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镇是教育大镇,人口大镇,教育“四制”改革后,全镇共有初级中学三所,分别是罗店一中,罗店二中,罗店三中。其中罗店一中规模最大,共有23教育班,在校学生1915人,教职工97人。罗店二中次之,共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77人,教职工72人。罗店三中规模最小,共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4人,教职工29人。从现状看,三所中学结构布局、办学条件、资源力量等客观存在不均衡现象,集中表现在:一是管理水平存在差异,罗店一中领导质量、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学校,社会满意度高,干部群众认可程度高。二是师资力量存在差异。罗马合镇后,罗店三中教学骨干大多通过不同渠道调入集镇中学和京山城关,不足教师只能依靠抽调小学教师补充。因此,师资力量与一中、二中相比,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在能力、待遇、水平等方面的差距,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招生管理存在混乱。虽然我镇在初中招生管理上,制订了按学区划分的最严格的准入制度,但每年初中招生,罗店一中“吃不了”,罗店二中“吃不好”,罗店三中“吃不饱”的状况依旧。每年度招生,罗店一中车水马龙,其他中学门可罗雀,许多群众托关系,走后门,有的甚至拿着领导批条坚持将子女送到一中,导致一中班级学生严重超员,甚至每班学生超过100人。校长不能公开露面,甚至半个月不敢开手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而罗店二中,罗店三中招生人数逐年递减,特别是三中,去年只招收了一个班的学生。四是教师能力待遇存在差距。罗店一中因为管理先进,要求严格,教育资源优势明显,教师待遇相对较高,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蔚然成风,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前茅,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其他两所中学人浮于事,人心涣散,部分教师无课课代,攀比心态严重,不安心乐教,群众意见很大,要求改变这种现状的呼声越来越高,县镇人大代表也集中反映了这个方面的问题。所以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教育均衡同质的具体表现。
二、整合初级中学教育资源必须周密筹划,严密布署。
整合初级中学教育资源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触及稳定底线,引发各种矛盾和纠纷。甚至影响我镇教育团结和谐的大局。因此,着手改革前,我们进行了周密的筹划,严密布署。一是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分别向教育局、罗店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作了专题汇报,罗店镇党委、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专门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县教育局领导认真指导我们制定初中教育整合方案,并下文专门作了批示。二是认真制订改革方案,周密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制订应急预案,将各种矛盾纠纷扼杀在萌牙状态。在整合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了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整合目标;学校领导干部的设定、职数;教师聘任的方法、步骤;财产移交的方式、方法;原校历史档案、教学资源的保管、移交;教育资源整合的时间安排、纪律要求。这套改革方案,将教育资源整合过程管理细化到每一天、每一阶段,细化到了具体操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三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袁向阳任组长,镇督学办和三所中学校长任成员的教育资源整合领导小组,各负其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确保这次改革平稳顺利运行。
三是整合初级中学教育资源必须严格操作,规范运作。
我镇初中整合教育工作方案经报请教育局批准后,今年暑期,我们严格细致地开展了落实工作。一是民主选举学校领导,按照整合方案规定,我们首先全部免去三所学校校长、副校长和学校中层干部职务后,确认整合后的初中竞选校长一名、副校长三名,采取自动报名,民主推荐,组织考核,教师代表选举的方式,组成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校长、副校长。学校中层干部由校长组阁,副书记由组织考核确认,工会主席根据工会选举法产生,并且明确规定了整合后,校长、副校长任职资格和条件。二是认真落实整合步骤。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按照宣传发动、报名推荐、资格审查、实施选举、报批任职五个阶段实施规范化运行,确保不工作不出纰漏。8月10日,由64名教师代表全程参与的选举委员会,成功地进行了校长选举。三是扎实开展教师聘任。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三所中学整合成功后,我们科学设置教师、职员、教辅人员、后勤人员岗位,定编定岗,公布教师聘任原则、条件、期限和岗位,引入竞争机制,实现竞争上岗,对落聘教师妥善进行安置,分流到小学任教。
四、整合初级中学教育资源,扎实做好善后工作,不留后遗症。
实现教育改革,必然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如何面对改革带来的阵痛,我们的体会是:第一,要做好人的工作,对在改革中落选落聘的教师,我们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化、人性化的关心爱护,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妥善安置、实施分流,全镇共分流24名教师到小学任教。由于工作主动扎实,没有出现因教师分流出现的过激行为和上访事、上诉事件。第二,要做好财产移交工作。我们严格界定各校财产、资料、财务移交时间、范围和相关规定,确保整体移交管理不缺控,措施不缺位。
五、整合初级中学教育资源,有力促进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明显提高。
我镇整合初级中学教育资源后,从运行的情况看,这次改革是成功的,效果是显著的,党委政府、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是满意的。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有力的促进了我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整合后的罗店初级中学实现“一校两区”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一套班子”、“一盘棋”的管理格局,原罗店一中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科学管理模式得到了充分运用,管理标准的统一带来的是行为规范和政令规范的统一。最大限度节约了学校管理成本,最大限度提高了教师待遇。二是初中招生问题迎刃而解,混乱状况得到有效治理。过去一直存在的罗店一中不收,学生家长就把学生送往城关或外地外县的现象销声匿迹,初中学生基本告别了流失现象和大班超员现象,全镇学生同时共享均衡教育和优质教育资源,社会对初级中学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三是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根本变化。通过全员竞争上岗,全员引入竞争机制,增强了教职员工的责任感和敬业意识,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普遍提高,教师岗位设置更加合理,课程分配更加科学。在学生管理上,坚持了最严格的管理制度,统一标准逐步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彻底杜绝了逃学、厌学和打架斗殴现象和擅自离校上网聊天、违法违纪现象。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从根本上实现了彻底好转。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镇虽然在新时期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离上级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离我镇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还有相对距离,我镇现有的8所小学中,基于初中改革前的现状依然存在。下一步,我们要在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后续改革配套工作,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以最好的成绩,最高的效率全面完成教育改革工作任务。
第二篇:初级中学教育发展先进县汇报材料
苏河镇初级中学创建教育发展先进县工作
汇报材料
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教育工作先进县认定工作的通知,我县积极开展创建教育先进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关怀下,我校严格按上级要求,扎实开展创建工作,现将我校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概况。我校位于苏河镇西街18号,全镇共有15个行政村,25000多人,全镇只有本校一所初中,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生565人。
2.办学条件。本校占地面积20800㎡,生均用地面积36.8㎡,校舍面积17531㎡,生均31㎡,绿化面积900㎡,生均1.6㎡。有教学、办公楼两幢,实验综合楼一幢,学生宿舍楼两幢,有学生食堂及1100㎡的学生餐厅。理科教学仪器、电教器材、体音美器材配备均达到二类标准。有图书17000多册,生均30册。有微机室一个,微机32台。有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及远程教育教室一个,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
3.师资情况。现有专任教师49人(其中女教师11人),具有合格学历49人,达标率100%。全校有本科及以上学历27人,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7人,中学一级教师职称16人,师生比为1:13。
4.义教情况。近几年我校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2011年全校辍学率为0.8%。
二、主要做法
1.端正办学思想,转变办学观念。我校把育人放在首位,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开足开全课程。狠抓德育工作,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严格执行《办学行为十不准》规范办学行为,彻底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情操和高尚的品德。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为此学校积极利用各种平台,狠抓师德师风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使全体教师更加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同时,创造一切条件,使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继续教育和新课程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关注“留守学生”工作。我校为农村初中,部分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我校以人为本,关注每位“留守学生”的成长。成立组织,建立管理责任制,对“留守学生”教育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对每位“留守学生”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效果、有记录。落实代管家长制,班主任、任课教师要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学生的“代管家长”。双休日、假期中由学校牵头,实行“留守学生”集中活动,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心理状态、交际能力等。同时学校制定贫困生帮扶制度,从精神和物质等各个方面给予困难生以帮扶,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4.注重安全工作。师生人身安全就是办学的前提。因此,我校贴别注重安全工作,成立组织,制定制度,确立目标,落实责任。首先注重宣传教育,利用班会、升旗、广播等各种形式加强安全教育。首先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避险。同时学校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周查制度,每周由校安全领导小组同志对校舍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活动安全等各种隐患进行排查,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跟踪监督,使我校多年来从未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
三、存在问题
办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如教师宿舍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我们一定以创建教育发展先进县为契机,扬长避短,积极努力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为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小学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汇报
扬起教育均衡风帆,驶向理想教育彼岸
——泗阳县新袁镇小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近年来,新袁小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府和县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紧跟潮流,优化育人新环境;注重实效,强化德育新举措;更新观念,探索管理新格局;以人为本,形成群体新风采;瞄准未来,构建课改新机制;资源整合,办好寄宿制学校等等,教育质量和学校声誉不断提高,现对我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作简单汇报:
一、规范设施建设,优化办学条件。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是基础,是前提。近年来,新袁小学大力优化办学条件,于2010年9月新建了“小书虫”乐园,编印校本教材《新袁战歌选》,营造校园书香氛围,被确立为县级书香校园特色学校;2010年5月,为教师购买笔记本电脑50台,提高了办公效率;增设了名贵花草名片,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购进体育器材、实验器材、多媒体投影设备、图书等总价值190万元(目前已基本达到省Ⅱ类指标);学校现有2个音乐室、1个舞蹈室、1个仪器室、2个实验室、1个体育室、5个网络教室、2个美术室、2个专用多媒体教室,以及3个图书阅览室,总计19个功能室。教学楼、宿舍楼、食堂、餐厅已竣工,学校的办学条件已基本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此外,由于学校东大门紧邻众裴路,师生的安全出行存在着极大隐患,经校长会研究后,我校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于2011年7月
新建了南大门,校门外铺设了12米宽的水泥路道,较好地缓解了上放学时的交通压力。
如今,步入新小校园,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成荫、楼群排列有序、绿地花丛相间、人文景点错落有致„„一个“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的公园化校园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融为一体,让人顿生心旷神怡之感,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二、加强培训,促进师资队伍优质均衡。
1.抓学习,转观念,立师德。师德建设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是社会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内容。平时,我校能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提高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学期,我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扎实开展了“十万人评师德”活动和禁止有偿家教承诺书签订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以及师德建设有关法规等,通过自评、互评、学生评、家长评和领导点评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服务育人意识,增强教师的集体观念、团结意识。
2.抓教研,提素质,强师能。首先是立足于校本培训,分年龄层次、分能力水平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培训,如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课件制作、教学理念、普通话等;其次是定期派出有潜力的教师外出取经,汲取他人之长,分学科、按专业引导老师参加学习,学校提供学习经费保障。本学期,我校积极创造机会安排中青年教师到南京市、淮安市和本市各县区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三是扎实开展教学大练兵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实况观摩、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
展示课、新教师汇报课等形式,锤炼课堂教学,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三、狠抓特色创建,健全各项制度,保障教育质量优质均衡,推动管理水平优质均衡。
1.学校以“书香校园”特色创建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地方人文历史资源,将德育活动与读写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道德文化素养在阅读中提高,在活动中升华,在习作中体现。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挖掘地方英雄人物,成功编撰校本教材《新袁战歌选》,今年11月份,我校再次组织师生走进乡村、融入社区,调查了解村名、景点由来,以便于编撰校本教材第二辑。我校的书香校园特色创建,将学生的读思与行动相结合,达到了“读书立德”的效果。一些班级还创造性地开展走近名家活动,如打造“李白班”“鲁迅班”等,此举既提高了教育质量,又促进了学校管理。
2.强力推进教育集团的良性运作。作为泗阳实小教育集团的成员学校,我们在集团内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使用相同的备课方式,9月至11月,从实小交流到我校的张莹、谭娟、吴一坤等教师分别开设了展示课和讲座。
3.编练快乐成长球操,扎实开展体艺“2+1”活动,保障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4.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教育教学评价。
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如部分班级因教师队伍年龄老化而未能实现40人以内的小班化教学,少数教师普通话水平还有待提高等,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推进泗阳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初级中学关于教育评估工作的汇报材料
广平县南阳堡乡
关于教育评估工作的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我代表南阳堡乡全体教职工向光临我校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表示热烈欢迎!
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的通知》精神,依照《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内容和标准》。今年又对我校进行了全面评估自查,现将教育评估工组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阳堡乡共有18个自然村,人口28000人,拥有一所中学,两所完全小学,一所不完全小学,两个教学点,一所公办幼儿园,两所民办幼儿园。中学在校生350人,有8个教学班,教职工60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学历达标率100%。小学在校生1184人,学前儿童900人幼儿教师37人,中心校教职工105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学历达标率100%。
近期工作回顾:
1、坚持依法治校,提高普及程度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我校坚持依法执教、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普及程度的提高。针对学生辍学现象时有反 1
弹的问题,我们在师生中加强了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了义务
教育法的宣传力度,让家长、教师、学生明白适龄儿童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同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
工作措施,严把学生入学关、巩固关,对有辍学意向的学生及时进行
家访,了解情况,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批评教育帮助。经过我们的努
力,我校在校生巩固率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缀学率为0。
2、创新工作内容,抓实德育工作
学校管理,德育为先。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
过程。
(一)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定期召开班主任德育
工作交流会和学生家长座谈会,分析学生的思想现状,研究工作中出
现的新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
(二)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重点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三)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教育青少年
远离网吧,远离毒品,禁止进入游戏厅等,做“诚信、知礼”的小公
民。
(四)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和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加强社团建设,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开展“六爱
塑魂”和“双爱好”活动,学校每年举办田径运动会、师生书画展等。
3、加强安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管理,安全稳定为重。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安全工
作会议精神,教育师生树立“安全稳定第一”的观念。定期召开安全
工作会议(1)学校安全人人有责,每学期教工签订安全责任状。(2)
在安全教育日、开学初、放假前等重要时段,学校利用广播、板报、班会、知识竞赛、看录像等形式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并每月举行一次全体师生逃生演练活动。(3)学校完善制订了各项安全制度,“值班制度”、“安全教育制度”、“门卫登记制度”、“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333教工值班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等,并且在学校重点部位安装了监控,确保了学校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赢得了社会各界好评,并被邯郸市政府命名为“安全文明校园”。
4、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教学评估后,我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为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中学投资6000余元。中心校投资7000余元大搞绿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中学投资21000余元,中心校投资27000余元,构建了良好的育人氛围。教学设施建设方面,投资470万元为中学修建综合教学楼,投资230万元建成明德小学教师,130万建成贤店小学,大寨小学投资9.6万元改善了教学设施.刘庄幼儿园投资39.8万元,完善了各项建设.明德小学,贤店小学增设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17000元。投入33000元增添课桌椅150多套。办学条件大力改善,为教学提供了优质的资源保障。
5、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来,我们坚持以邯郸市校本革命为纲领,以教育发展为根本,以教学管理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己任,强化措施,严格管理,推动了整体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
(1)提升素质强队伍
我校积极落实邯郸市“三师”教育活动即“十心”立师德、“十气”修师表、“十力”提师能。首先我们把师德素养作为培养教师的首要内容,积极开展了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等教育,增强了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在师能方面,我们大力支持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在师技方面,我们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微机教室,全天向教师开放,使教师能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服务。通过培训进修,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迅速提高。目前我校教职工105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均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学水平,我们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学习外地先进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实施名师带动工程,通过名师帮扶方式带动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广泛开展听课、评课、说课活动,并且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上一节公开课、写一篇深刻的教学反思、写一篇教学论文、做一个多媒体课件、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设计,目前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具雏形,即“五步对话”课堂模式。
(2)、落实常规促教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落实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抓常规管理做到
严、实、新。一是坚持教案审批制度,每周一对教师的教案进行把关审批。教师备课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并有课后反思。二是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学校采取听、评“推门课”的形式,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教师队伍,制订有效的指导措施,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校大力倡导教师授课突出新理念、新教法,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师生互动和谐,达到课堂教学的艺术化。三是加强作业检查指导。作业批改要求批书写、批闪光点、批错因、批指导,学校定期检查作业批改情况,做好检查记录,及时反馈情况,加强指导。总之,我校在日常教学中大力推行“六化”即集体备课制度化、个人备课创新化、课堂教学艺术化、课外作业多元化、单元测试规范化、质量评价全面化,学校实行“一审、二查、三评比”制度。有效的保证了教学常规的落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3)注重实效抓教研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并规定每周五下午为集体教研活动时间,为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理论,规定每周至少写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教学随笔,每学期至少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做到备课“研”学生、“研”教材,说课“研”教法,上课“研”过程,评课“研”效果。使学校的教研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有效地促进了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
我校在教育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育大纲,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县文化教育体育局组织的历次常规检查中,我校都受到了通报表彰。近年来,由于我校工作扎实,成绩显著,先后
荣获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广平县中小学常规管理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存在问题和今后目标
1、存在问题
部分教师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有待创新。教育基础薄弱,学生生源素质不高,教育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今后目标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认真落实上级有关规定,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南阳堡中学
二0一一年四月
第五篇:教育资源
近年来,人们对教育的不断重视,使入学人数不断增加。但贫困地区学校受经济情况,环境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也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要求,以今年彭水县城中的三所中学为例:在学校校园面积不足100亩的校园中,在校生人数已远远超过4000人大关。如此庞大的学生人数体现了贫困地区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但在学校规模扩大的同时,学校的教学秩序受到影响,各种困难逐步出现。从整体上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学校硬件设施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按学校学生人数的多少拨给,所拨经费仅能维持学校的基本开支,对于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场地和器材条件的改善,则远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条件的要求。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农村家庭希望自己的子女得到更为良好的教育,纷纷涌进县城学校,造成了学校在环境设施条件不足的条件下,学生多,班额大(一个班人数字多达80人左右),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费力,管理难度大,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体育课,在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彭水中学是彭水县唯一的一所市级重点中学,按理说他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但从实际上看.一所4000多人的学校,教学班70多个,可面积不足100亩,教室环境差,相互干扰大,影响了教学秩序,学校的运动场不足500平方米.绝大多数学生没有锻炼的场地。
二、教师和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也应适应发展的要求,由于客观原因,许多的教师对教学的兴趣不浓。其原因在于:由于教师待遇不高,当地教育机关管理不完善造成学校之间不正当竞争。以彭水县城的三所中学为例,大多数的教师千方百计地向彭水中学靠,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有政府的大力帮助,这所学校各方面条件都好于其它中学,教师的待遇也要好一些,无法去的教师心灰意泠,无心认真教学,许多教师不能进彭水中学便远走他乡,去寻找一个相对较好的环境。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转学的念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由于彭水中学是市属重点中学,生源、师资及教学质量相对较好,其它中学的学生总是千方百计地转到这所学校,所以每年的学期开始,总有一大部分学生流失,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把学校拖入困境。
三、教学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专设了教研室,学校也设了年级组长,学科代头人,学校举行公开课,教研活动等,但这些活动都流于形式。虽然教学改革是一浪接一浪,而在贫穷落后地区的大多数教师却充耳不闻,安于现状,思想僵化,不求上进。许多教师也想搞科研,却找不到出路。许多教师仍然是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题海战术,以求得期末或者是升学考个好成绩,以利于自已的职称晋升,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领导忙于处理自己的工作,教师忙于自己的考核而上课,谁都不愿意潜心去搞科研,没有明确教研是教学的需要。为此教学工作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多是做急功近利的事情。另外,教育部门对教学科研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只看教学成绩。
四、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校风学风存在的问题
教师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由于教育行政机关对教师的不合理抽调和学生生源的流失,一些学校的一些科目的教师奇缺,加之教师待遇低,导致心理的失衡,教师难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由于学校经费严重不足,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职业培训和学历的提高。教师的不安定影响了学生的不安定。由于好的学生流失,留下的绝大多数是多少有些问题的学生,没有一部分好的学生来带动这些问题学生,全靠教师来教育,真的太难了。厌学的学生不断增加,这势必影响了学校的校风,不少学生根本不在乎成绩的好坏,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根本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面,经常打架,出风头,打烂门窗,甚至殴打教师等现象时时发生.这种现象严重地败坏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
五、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由于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学设施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尽管教师也经过各种新课程培训,但面对新教材,如何实施新课程新课标,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办?其改革效果微乎其微,其主要原因:一是教师积极性不高。推行研究性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必须有相应的教学器材。教师仅凭一双手和一张嘴而没有相关的教学仪器作为辅助,仍然保持教师讲,学生听的的教学模式;二是学生思维根深蒂固,家长观念陈旧。学生是课改的主要对象,是最关健的因素,许多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形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对所学的知识不求甚解,一离开书本便一片茫然,无所适从。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观念差,不善于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由于现在绝大多数是独身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绝大多数的家长要求教师严格管理学生,只关注孩子的考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家长的种种压力,导致了许多学生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如厌学、逃学,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和考试作弊等等.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由于要得到高分,学生总是忽略了身体的锻炼,身体素质下降;三是学校评价制度的陈旧老化,学校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总是以考分的多少,升学的人数来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业绩。并未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评价学生和肯定学生。
对策建议:教育关系着国家强盛兴旺,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教育行政机关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制定出合理的的办学评价方式,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当地行政机关对教师的调节应该有一个宏观调控,应以有利于学校发展为前提。学生的流失应该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学校之间的不平等竞争;提高继续教育在教研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只有上下同心,才能解决贫困地区面临的困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与实践》2007上,中国言实出版社(1)马毕勤 孙则亮【新课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黄仕俊【农村小学教研工作存在问题的思考】(3)熊武术【农村中学存在目前存在的困境】
摘 要:我国在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之后,义务教育开始进入全面提高普及的新阶段。因此,西部贫困地区的普九成为当前义务教育“攻坚”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西部贫困地区不能普及义务教育的原因,提出了重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代课教师的待遇,合理布局贫困山区教学点等一系列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问题;对策
我国农村教育在2000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后,将逐步进入全面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两全”新阶段。从“两基”到“两拿”,一字之差,却折射出我国农村教育整体思路、发展方向的历史性变化。但在“普九”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国还有431个县尚未“普九”,其中372个县集中在西部地区。200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到2007年底在西部地区实现‘两基’,西部地区‘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到2010年,西部地区所有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实现‘普九’目标,全国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因此,本文通过对西部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期望进一步坚定我们对这些地区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的信心,并认清这些地区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笔者通过参与世界银行的“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评价”课题,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都安瑶族自治县和隆安县的义务教育状况进行过实地调查。本文是在调查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
一、研究的背景
都安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总面积4095平方公里,其中大石山面积占 89%,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都安县是集老、少、山、穷为一体的国家重点扶持的特困县。全县由大大小小的15340个弄场构成,其中有人居住的7959个,素有“千山万弄”之称。全县辖20个乡2个镇,247个行政村,7202个村民小组。聚居壮族、瑶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全县总人口为626018人(2000年农业人口58837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3,9%)。壮族人口 463701人,占总人口的74%;瑶族人口135278人,占总人口的21.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都在4万人以下。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都安县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教育文化落后,目前全县尚有12.5万人未解决温饱,有28.7万低收人人口,是全区2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目前,该县有高中3所,在校学生5032人;初中22所,加上联中(小学初中连在一起)一共41所,初中在校生26645人;完小252所,民办小学4所,教学点867个,在校学生64075人。都安县教育发展缓慢,据该县教育局提供的数字,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92%,还有8%的适龄儿童不能上学,小学辍学率达22%,初中辍学率达40%。该县计划于2006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隆安县位于南宁市西南,总面积2264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其中6个镇,7个乡),129个行政村,1358个自然屯,居住着壮族、瑶族、苗族等士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2/3的人居住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大石山区。全县人口为375561人(据2000年普查),少数民族人口占97%。该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以种植甘蔗为支柱经济。全县有5个乡镇分布在大石山区,耕地面积少且极其贫瘠,素有“一分土地九分石”之说。该县也是全区2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由于自然环境差,资源贫乏,经济结构单一,该县经济发展缓慢。2001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99908万元,人均2703元;县财政收入1118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303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76元。
隆安县全县有3所普通高中,2所私立学校,有420个教学点。初中10%的学生辍学,小学辍学率也偏高。该县计划于2008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从上面的介绍中不难发现这两个县的一些基本特征:经济发展缓慢,地理环境恶劣,少数民族聚居,群众生活条件差等。这些年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如“九五”期间和“十五”期间的两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来帮助解决义务教育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普及义务教育的难度仍然很大,仍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和处境不利的学童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困难,突出表现为农村贫困地区辍学率偏高、小学毕业生入初中的比例偏低、部分学生难以取得满意的学习成绩等。下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描述与分析。
二、普及义务教育的障碍分析
1.家庭经济困难是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在对都安、隆安两县的调查中发现,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89。4%的被访教师认为经济上难以负担是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家庭经济困难对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阻碍主要体
现为两点:
一是部分家庭难以负担基本的教育杂费,因此不得不让子女退学。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广西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往往十分恶劣,农业收成很低,很多瑶族地区家庭的全部家当只值一两百元钱。很多家庭维持基本生活尚且困难,要供子女读书就更不容易了。瑶族地区辍学情况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差。国家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实行一费制后,学生辍学情况有所好转,但仍有许多学生交不起费用。二是许多贫困学生因为要帮助家里干活或出外打工,不得不在小学或初中阶段中途退学,相当一部分学生读完小学就不再继续念初中。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困难,很多14、15岁左右的初中生出外打工,这也是初中生辍学率高于小学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阻碍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落后思想观念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家长不重视孩子上学,甚至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二是家长有重男轻女的观念。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两县94.5%的被访老师认为“有些家庭或村庄不重视孩子上学”是不利于农村孩子上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地访谈调查中也了解到,贫困地区尤其是特困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往往没有充分意识到让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重要性。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广西的部分贫困地区尤其是在瑶族地区影响着女童接受义务教育,如都安县隆福乡几个瑶家村寨的女童入学率远远低于村里儿童的平均入学率,瑶族女生上中学的也比较少。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24.4%的教师认为重男轻女的思想是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3.办学条件差,校点分散。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广西山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0.8%,因此教学点特别分散。目前全区有教学点21260个,其中1个教师的教学点11826个;2个教师的教学点4325个;3个教师的教学点2341个;5个学生及以下的教学点1241个;6—10个学生的教学点649个;11—15个学生的教学点4092个。由于教学点分散,山路崎岖,因此学生上学行路难,还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在同时受到家庭经济条件、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下,这种办学条件的客观限制就会阻碍贫困与处境不利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62.5%的教师认为办学条件差是不利于学生上学的主要因素,有49.8%的教师认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学生上学困难是不利于学生上学的主要因素。
4.部分学生对学习缺少兴趣甚至厌学。据隆安县教育局介绍,该县厌学的学生比例约,15%,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差,缺少基本的体育设施、图书、实验仪器,教:质量差,学生觉得读大学无望等。
5.部分教师知识能力和教学能力差,教师队伍不稳定。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贫困地区部分教师的学历层次偏低,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培训,教学能力较差,这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产生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在辍学学生中占有很大比例。同时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承担重要职责的代课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问题的对策
根据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在这些地区实现全面地普及义务教育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
1.重视包括教室在内的学校基础设施的新建、改善与维修。鉴于这些贫困山区的小学和初中危房较多的实际情况,尽管自治区正在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但该工程的经费远远不足以全部解决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危房问题。自治区教育厅所规划改造的中小学危房,主要是 D级教室危房,而实际上影响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上学和学业成绩的物质基础不仅是破烂不堪的教室,还有影响师生健康的破旧的宿舍、食堂和厕所。经过实地研究发现,许多学校的师生宿舍、食堂和厕所也是危房。因此,提供资金对此类基础设施进行新建、改善或维修,减少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困难,有助于降低贫困地区学校的辍学率。
2.改善代课教师的待遇,提高他们实施义务教育的积极性。代课教师多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这些地区的代课教师往往占到该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约三分之一。尽管这些代课教师中许多人认真教书育人,甚至成为有些学校的骨干力量,但他(她)们与学历和职称相似的公办教师在报酬上的巨大差距(相差大约4—5倍)不能说不是影响学生上学和学业成绩的—个不利因素。笔者认为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可以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人事制度改革,结合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淡化公办或代课这种身份上的区分,主要从岗位管理和合同管理人手做工作。这样既可以将不合格的人员清理出教师队伍,又可以将优秀的临时聘任人员稳定在贫困地区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从而改善代课教师的待遇,提高他们实施义务教育的积极性。
3.发展远程教育,重视卫星电视、影视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从我们实地观察和访谈的情况来看,尽管“九五”以来都安和隆安两县都重视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但由于贫困山区教师到县城参加继续学习难以解决路费和其他费用,从成本一效益的观点来看,以地区为单位发展卫星电视在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中的作用是经济有效的。地区高师院校有条件成为卫星电视的中心,依托地区高师院校远程教育的优势,把高师远程教育与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投入经费加强现有高师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同时将一定的经费用于乡中心校的接收设备,依靠高师院校的硬件和知识信息资源优势,搞好贫困山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4.重视扶贫与“普九”的结合,把“普九”工作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实地调查来看,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基本是脱节的。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应当把发展基础教育作为其应有的内容之一。在扶贫资金中,应该划拨一部分用于贫困家庭儿童的教育上。例如,为特困家庭学生设立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又如,在初中教学内容改革中加强职业准备教育,这可以与扶贫工作的某些经济开发项目结合起来。这样,通过加强扶贫机构与学校的联系与协调,既能促进贫困地区的早日脱贫,又能加快普及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
5.合理布局贫困山区教学点、完小和中心校,建立网状基础教育系统。贫困山区的教学点远远多于完小和中心校。撤并一些教学点,完善村完小是必要的,但撤并教学点要实地考察,充分考虑年幼儿童走读的实际困难,不随意撤掉一个教学点。根据调研县有些教育行政领导的意见,贫困山区山高路险,山村距离村完小较远,家长不放心儿童上学,因此,保留教学点是上策。关键是要加强村完小、尤其是中心校与教学点的联系和管理,建立中心校一村完小一中心校的网络,提高普及小学教育的质量。
6.发挥贫困县教师进修学校(或中师)在山区小学教师培训中的作用。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隆安县教师进修学校近4年来利用假期和周末送教下乡的经验值得推广。贫困县
小学教师的非学历培训可以充分利用县教师进修学校(或中师)的资源,使贫困山区小学教师有机会学到教育教学经验和知识。在国家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与教材改革中,小学教师非学历培训的重点将转移到对新课程思想理念和教材内容与结构的理解上,使他们树立新的课程与教学观。这项工作让各县教师进修学校来承担将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7.加强学校“软件”和校园环境建设,让学校成为吸引儿童的地方。学校既是读书的地方,也要成为儿童生活和成长的地方。调研发现,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极度缺乏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缺少音乐、体育、艺术器材和设施。从实地考察的两个县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学校的经验来看,加强学校“软件”(系指书籍、音、体、美教育仪器和设施等)建设和校园绿化规划,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兴趣,使学校成为吸引儿童的地方,是制止辍学、厌学和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