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文化管理遇到下一代企业
当文化管理遇到下一代企业
提起企业文化,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的理解。
大多数管理者对文化的理解要么处于高度抽象的层面,难免流于形式,到处张贴高调的标语口号,领导高调激昂,员工阳奉阴违;要么偏执于肤浅的表象,如要求员工统一着装,定期组织学习,甚至背诵总裁语录。殊不知,真正的文化管理是领导层有意识地创建他们所希望看到的文化,并积极地对文化资本进行管理。
管理的任务是通过多种资源的配置达到优化结果的过程,归根结底,管理是为人而存在的并最终服务于人群。因此,霍夫斯坦德称,管理不是处理具体的东西,而是处理对人有意义的“信号”,这个信号实际上就是组织文化的特征。
下一代企业的文化挑战
不容否认,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对于管理者来说,最可怕的不是眼前那些看得见的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那些即将发生的,你却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商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对管理者技能和水平的要求也变得更加苛刻。对于管理者而言,变革时期的管理是很多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因为这个挑战是连续不断的。
怎么解决多元化的文化和价值观,如何激发员工的潜能,将是下一代企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目前企业管理者普遍面临着这样的困惑:整个企业似一座大厦,里面一片散沙,没有钢筋和水泥„„很多员工在感慨:企业内没有主流思想„„一片荒漠,没有绿洲和湖泊„„一位资深的人力资源经理说:员工士气低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业绩,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位对管理有很深感悟的企业高层经理说:企业管理的最高形式是一种居于价值观的管理,是对“心”的管理。
这种情况在很多公司里恐怕都不难遇到,随着人们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价值体系也变得复杂,员工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困难。
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员工的潜力只发挥出20%-30%,甚至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但在适宜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员工却能发挥出其潜力的80%-90%。
未来公司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怎么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以及他们的潜能,能够让他们心甘情愿去创造性地工作。
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兴起,人类开始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又一大趋势,伴随这一进步,脑力劳动将成为社会劳动的主要形式。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在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无形状态下进行的,其效率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员工的自觉和责任感。在这一状态下,以高度精确的时间与动作相配合为其主要管理手段的科学管理,则完全失去了用武之地。这预示着,随着脑力劳动在劳动构成中的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管理必将取代科学管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惟一适用的管理模式。
文化管理时代的来临
在管理学的百年发展中始终有两个目标并存:一是优化配置资源,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激励,以提高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这是管理学的两个永恒的主题。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最早出现在西方,即所谓的科学管理思潮。这种管理思想与机器大工业的时代背景吻合,主要是解决生产效率的问题,因此特别注重研究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以及工人薪酬的差异化。后来西方社会工人地位上升,工会的力量大增,非常注重维护自身的权益,以有组织的力量来与资方谈判协商。这种形势下,管理思想不能只把工人视为谋利的工具而忽视工人的各种心灵需求,由此出现了行为学派,强调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对工人行为的重要影响,特别关注工人在工作中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以此来激励工人的积极性。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日本经济表现出的强劲的发展势头,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思想为西方所注目。与西方管理注重组织、规章、技术等相比,日式管理更关注企业价值、目标、仪式等文化因素,这令日本企业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刺激了西方管理思想的转向,开始研究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这标志着文化管理的新时代的到来。大概地说,传统西方管理注重硬性控制,而文化管理则注重软性协调,现代管理思想呈现出了由“硬”到“软”的转变。
世界管理100年和中国管理30年发展阶段、特点以及趋势研究表明,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管理已经进入了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文化管理专业化和多维度管理企业的阶段。
文化管理有“理”还有“管”
企业文化被热炒过,但人们似乎一直不太明白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许多非文化的策划、宣传被贴上了文化的标签,更强化了对文化只能锦上添花的观念。而文化理论的奠基人和管理大师埃德加·沙因一贯强调:一个企业应当致力于鼓励人人全力以赴,以赞美和金钱奖励员工的成就,创造一个充满挑战、令人满意又有趣的工作环境。
文化研究专家理查德·巴雷特认为,有效的组织文化不是领导者主观意识的体现,过去和当前的领导者们的个人特征仅构成组织文化的原始雏形,必须围绕组织目标予以改造和提炼。他还提出了几点重要的建议:
——在企业文化转换方式上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是不可行的。
——只有文化转换成为全系统变化过程中的一部分时,进行文化转换才有意义。如果一个企业中基本结构、流程、薪酬体系不发生变化,那么人们不会改变现有的工作方式。
——只有领导者注重并尽职于文化转换工作,文化转换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企业管理者都知道,基业长青的背后是企业多年传承下来的相对稳定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通俗地说就是企业价值观、行为方式。无论企业领导是
否承认,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看上去相似的企业会做出不一样的决策,取得不同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企业价值观在起作用。
在我国的企业实践中,企业文化受到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很多企业雷声大、雨点小,说一套、做一套,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的涵义和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不太清楚如何系统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基业长青的梦想还只是憧憬,没有行动。
纵观基业长青的企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尊重规律、注重科学、作风稳健、不走捷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代表了基业长青企业的信念:没有耕耘,或付出很小的一点努力,自然不能奢望收获意外的果实。催熟和速成的做法都是违反自然规律的,都有着巨大的副作用,都是不可取的。但受千百年的传统文化的影响,部分人的血液里还涌动着“终南捷径”的梦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神话受到追捧,社会上弥漫着急功近利和浮躁的风气。这种风气辐射到作为社会基本组成单位的企业之中,一些企业听闻“文化管理”是一种比“科学管理”更有成效的管理方式,立刻就撒开“科学管理”,潜心钻研“文化管理”,这也是片面的。
文化管理是企业的高级管理,它超越了科学管理的机械式理性,但吸收其合理性成分,又融合了经验管理的长处,并上升为管理学艺术,使企业管理真正实现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要实行文化管理,不能片面强调文化的重要性,也不能“纯管理”,必须文化与管理、理性与艺术性双管齐下。企业文化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企业管理的终南捷径。企业文化不能为文化而文化,它归根到底是为了提升企业管理。
第二篇:当中国文化遇到西方人
英文原著读书沙龙
Power vs.Force书友会
当博大精深与灿烂夺目相遇
——英文原著双语读书沙龙第一期
随着中国第N次与国际亲密接触,北京,这个中国最令西方人向往的城市,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留学、经商、旅游,让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英语,世界使用非常广泛的语言。越来越紧密的国际交往,我们的英语应用能力不再局限于读、听、说、写上,更不再依赖专业翻译来了解西方。21世纪我们需要通过使用西方的语言、熟悉西方人的思维逻辑、感受西方的文化、分享西方的幽默等形式,平静、自信、宽容地享用、融入西方的文明。
【如果你希望】:
——将学了多年的英语成果一展风采;
——借英语之力帮你拓宽人脉;
——借英语之力帮你在职场中高升;
——借英语之力帮你在工作之余减压、放松;
——借英语之力帮你提升生活品质;
【英文原著】 《 POWERvs.FORCE》By David Hawkins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大卫.霍金斯花了30多年研究,发现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的隐秘的人类意识能级频谱(CONSCIOUSNESS LEVEL)。相信这会让你大吃一惊。
一切存在都有一定的意识层次和能量水平。之所以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去接触经典(文学著作、音乐、绘画名作等),是因为他们的能量水平和经典的能量水平根本不相应。也就是他们无法与经典保持同频共振。
不论是书籍,食物,水,衣服,人,动物,建筑,汽车,电影,运动,音乐等等都有一个确定的能量级。绝大多数流行歌曲的能级都在200以下。难怪
很多人都表现出低意识能级的言谈举止。流行的文化大多数都是低意识低能级的。大多数电影都把观众的能级降到200以下的水平。
而我们要读的这本书的意识能级在700以上(Enlightenment开悟)。这是一本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著作之一。
【如果你是】:
——英语专业人士和英语爱好者;
——读书爱好者;
——归侨、“海归”人士;
——在京学习的留学生;
——在京工作的港、澳、台人士;
——在京工作的西方友人;
——关注身、心、灵健康的人;
——关注西方心灵导师、心理疗愈大师最新成果的人;
*你可能在以下领域有深厚兴趣,如心理学、灵修、宗教、教育、培训、国学、科技、医学等,只要你能用英语展开阅读原著。
【活动形式】:
——自我介绍
——观影
——读书
——互动
【寻找英文原著翻译指导老师】你可能是下面的一种人:
——专业英语工作者(老师)或专业英语翻译
——英语是你的母语
——英语是你们国家的官方语言
——你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侨居或者留学多年
——你是在生活和工作中长期熟练使用英语的人
*如果你愿意为英文原著读书沙龙承担指导老师的角色,请把您的简历发给我们(michaelwangxl@sina.com.cn), 然后我们约个时间面谈。
第三篇:当大学生遇到黑社会
当大学生遇到黑社会
两名大学生满怀希望到一个名叫卡隆会所的地方面试,没想到等待他们的竟是这样一个今生都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当他们第一次走进那个地方,一个个KTV包房让他们信以为真,他们以为这就是他们暑期工作的地方,虽然做KTV服务员要在夜间上班,但他们认为能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就应经不错了,他们已经开始幻想以后的工作将是怎样美好的情境了。
但是他们进去之后却面对的是漫长的等待,两个人就在一件包房里静静地等着。既然他们说让等,等一下也无所谓。可就在这一个多小时的等待中他们就已经感觉事情没那么简单,外面一直都有人走动着,时而传来吵架的声音,这让两名大学生开始有了些警惕,但为了能够工作还是选择继续等。
外面终于没什么声音了,这时自称是经理助理的人要他们到经理那里面试,于是他们跟着进了另外一个包房。进去之后他们看到了三个人,自称是王总的那个人向他们询问了关于前一天人事部经理的一个初试,两名大学生如实回答:每人在漕宝路莲花路那里交了200块的IC卡办理费用及200块的服装押金(他们声称工作结束会退还的),他们以为可以签合同并且公司会安排住宿了。可“王总”却说服装押金是350,每人还差150,工作时要用对讲机,每人500块押金,这样算下来,每人还要付650(声称工作结束之后会退还)。这时候已经露出狐狸尾巴了,两名大学生想找个理由离开,无奈人家在查看他们身份证的时候已经将其扣下,要身份证无果,两名大学生也无法脱身,怀着侥幸心理决定交钱。但是身上现金不足,于是他们要求工作之后再缴纳,却不料被逼到附近取款机取钱,此时已毫无退路。
当他们取钱之后并缴纳了费用后,他们依然没有遇到想象中的签合同,而是一个红包,他们被赶了出去,要求商量一下,之后进来把红包再交给经理,他们无奈了。第一次放进去66换来的是一顿呵斥,第二次的666换来了工作地址。可换来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地址呢?找不到地方,联系人手机号暂停服务,被骗结束,该回家了。
第四篇:当我们遇到鲁迅
当我们遇到鲁迅
高密市康成中学 于学军 2010年7月28日 06:19 张文胜于10-7-28 10:21推荐鲁迅的作品,经典,他忧愤深广的心情、深邃丰富的思想、勇敢艰辛的探索、幽默犀利的文笔,太精辟了。
邱法喜于10-7-28 11:15推荐当我们遇到鲁迅,想象丰富,启迪性强,令人叹服。
王岱于10-7-28 11:30推荐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史绕不过的一个人物,鲁迅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如何读鲁迅,如何引导学生读鲁迅的确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当我们遇到鲁迅
夜深人静,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在观看了苏州十中袁佳、琼山华侨中学龙敏两位老师关于《祝福》的教学录像时迸发的感触,使我难以入睡。她们敢于在公开课上讲鲁迅,能够把《祝福》讲得非常成功,着实让我赞叹。赞叹他们高超的授课技巧,更赞叹她们不畏鲁迅的勇气。那么,当我们在课堂上遇到鲁迅的时候该怎么办?如何办?
鲁迅的作品,经典,他忧愤深广的心情、深邃丰富的思想、勇敢艰辛的探索、幽默犀利的文笔。我们几代人都在读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着《社戏》、读着《孔乙己》、”《阿Q正传》和《藤野先生》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步步走来,一点点长大,渐渐明理、明法。可当我们走上讲台,遇到鲁迅时都干了些什么?
‚鲁迅的部分作品很难读懂,文字较晦涩。‛‚读鲁迅的作品,好像看不到希望,很压抑。‛‚鲁迅作品几乎快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鸡肋。‛ 在第四届鲁迅论坛上有人如是坦言。于是乎,浅尝辄止成了目前我们在教授鲁迅文章时最常见的现象。很多时候我们教鲁迅的作品,都是概括一下作品的主题思想,然后再拿几个重点的句段找学生分析一下,再根据学生的赏析回扣一下主题就完了。除此之外感觉就没有什么可以教的了,甚至有的时候为了赶进度节省时间,重点先讲解某一个模块的文言文或者是诗歌单元,而对于想鲁迅这样的小说单元或者是散文、随笔一类的直接让学生读一读就算是学过了。长此以往,伤害不仅仅是孩子对鲁迅先生文章的阅读的兴趣,伤害的更是孩子那颗应该对周围的事物善恶美丑敏锐的鉴别能力。进而厌恶鲁迅,讨厌鲁迅。在当下中学生群不是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吗?‚语文课堂中,要问我们怕什么?我的回答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学鲁迅。‛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
郁达夫说:‚没有伟人出现的民族,是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人出现而不珍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鲁是一位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文学巨匠,他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更为可贵的是,作为一个文人,他的一生是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更为重要的是,他来自中国,是一个炎黄子孙,是属于我们的英雄,这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可是,我们怎样对待我们的英雄,我们的文化巨匠呢?我们真的拥护了吗?我们真的珍稀了吗?或许真的没有。我们学习文章,我们给我们的孩子上语文课的目的,是什么?就像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那样‚自行做人‛、‚自行做文‛。我们守着这样好的精神财富而不用,这是否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鲁迅是大家,他的文章,不能说是全部,大多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不仅仅是仅局限于思想层面。单就其文章的美,值得学习之处,就有很多,含蓄美,是其中的美感之一,拿《祝福》鲁四老爷的描写为例来看。
一个封建卫道士。鲁四老爷好像与众不同,他对待祥林嫂虽不是彬彬有礼,却也是‚貌甚闲暇‛,少露狰狞,他按约定的数目给工钱,看不到露骨的剥削压迫,他不打她,不捆她,不卖她,也没用阎王地狱恐吓她,作品中,作者仅仅写了他的‚皱眉‛。祥林嫂死了第一个丈夫,来到鲁镇找工作,鲁四老爷只是‚皱了皱眉‛,这‚皱眉‛就表明了他看人的标准——讨厌寡妇;祥林嫂被婆婆抢走,鲁四老爷只说了两个词‚可恶,然而……‛,这‚可恶‛的言外之意,当然是别人抢走了他家的佣人,冒犯了他的尊严,而‚然而‛则表明了他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婆婆当然有主宰媳妇的权利;祥林嫂死了第二个丈夫,又一次来到鲁镇,鲁四老爷也只是皱眉,并暗暗告诫妻子,要慎用此人。对付祥林嫂,他是不必出面的,杀鸡焉用牛刀啊,然而,这两次皱眉和‚可恶,然而……‛,不可小觑,在这背后蕴含着许许多多的内容,极尽含蓄之妙。然而如果有谁认为鲁四老爷,永远的持有温文尔雅、‚事理通达心气平和‛的儒者气象,那就大错特错了,除夕之夜,当他得知祥林嫂死去消息时,一反儒雅常态,‚且走且高声的怒骂:‘不早不迟,偏偏在这个时侯——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多么蛮横无理的人性啊,多么冷酷无情的阶级本性的大暴露啊,这些,在鲁迅文章中不应该注意吗?学生学习了以后难道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写作没有帮助?
或许,语文教学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太厉害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一套高考试卷展开的,如高考考文学常识,教师就把文学常识梳理得很细;高考考字音字形,教师就在课上听写字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篇篇文质优美兼美的文章,就这样分解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往往不是文质兼美文章,而是枯燥的字词和一套一套所谓的解题方法。这样教语文,学生的成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但是,这种做法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以学生厌恶语文为代价的,好多学生在中学毕业后甚至上中学期间,一提到语文就恐惧,一上语文课就昏昏欲睡,不能不说跟当前好多语文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在讲授鲁迅文章时出现浅尝辄止的现象很多情况下或许是无奈之举吧。但我们绝对不能因为这而放松了我们对自身的严格要求。讲好鲁迅,当我们在遇到鲁迅的时候不敷衍,不浅尝辄止,我觉得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两个方面:
一是走进鲁迅,了解鲁迅、尊重鲁迅。否则,就可能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犯无知的错误,将课堂在轰轰闹闹中上到虚无。我的一位曾经教过我的语文老师,很久远了,只要是一讲到鲁迅,就会像大学教授一样滔滔不绝的大讲鲁迅的婚恋史,除此以外,毫无收获。据我所知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没有读过《鲁迅全集》的恐怕不在少数,因为读得少,对鲁迅的理解难免失之偏颇,浅读、偏读、误读的现象自然时有发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简单的说,老师不会,学生怎么会呢?老师理解不懂,学生怎么又喜欢阅读和深入钻研阅读呢?正确理解和看待鲁迅及其作品在文化方面的地位呢?这样在语文课堂上,面对鲁迅,我们还能讲什么?
二是应对鲁迅的杰出历史贡献充满应有的崇敬之情;应充分发掘鲁迅作品蕴含的丰富情感因素。
我们当代人必须学习鲁迅、理解鲁迅,从鲁迅的伟大人格力量中不断吸取养料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学习鲁迅,重要的是学习一种力量,学习一种精神!鲁迅的‚立人‛精神,是鲁迅精神灵魂。‚横媚冷对千夫指‛的铮铮铁骨的精神,让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坎坷的人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让我们有足够的热情对人民耿耿忠心,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众,有爱心、耐心去面对身边的弱势群体。鲁迅的很多东西已经构成了我们的文化源点,中学时期应该给学生打好精神底子。
啰里啰唆,赘言了一大篇,有不当之处,尚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五篇:当孩子遇到挫折时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
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拿到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揭示毛毛的心理:(4分)
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分析:(6分)
1、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3、那种想通过毫不吝啬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建议:(10分)
1、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不能一味地加以表扬。
2、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赖的自尊。
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
红红和琪琪的这种行为都是嫉妒情感的表现。一方面表明幼儿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认识到主我与客我的关系,另一方面还表明自我控制能力上还不够强。这种早期情感的出现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2分)
红红看到妈妈抱别人的孩子表现出哭闹,是告诉妈妈一个信息他需要妈妈的爱抚,这是对母亲抚爱的独占性的要求,自我意识越强这种占有欲越强,包括对物的占有上也是如此。(2分)
琪琪的行为表明,他已经有强烈的自尊感,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由于自己做操没有别人好,就施法拌倒别人使之当从出丑从而来缓释自己心中的不平。(2分)
嫉妒心是每个人正常的情绪,但嫉妒心强的宝宝在社会交往中会带来不利影响,阻碍人际智能的发展。(23.简答题:格塞尔学派提出哪些教育的忠告?
参考答案: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