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是推进宏观行政改革的好办法

时间:2019-05-13 09:5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是推进宏观行政改革的好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是推进宏观行政改革的好办法》。

第一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是推进宏观行政改革的好办法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是推进宏观行政改革的好办法

2011-10-19 16:52:00作者: 李永军来源: 大众网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需要通过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强化文化市场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国家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切实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

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是目前山东聊城市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宏观管理制度的改革中相当的阻力是来自观念。因此,我们必须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以减少改革的阻力和改革成本。我们要转换的观念有很多,核心在于是否可以市场化、产业化。其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并非所有的科学、文化等活动都不能实现市场化、商品化、产业化,也并非所有的社会公益性事业都必须由政府直接举办。推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是推进宏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好办法,它对于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市场监管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是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文化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各类文化市场欣欣向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同时,社会文化环境也更加复杂。腐朽文化、落后文化时有出现,低俗、媚俗文化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淫秽色情、恐怖暴力等不良文化,严重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虽然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离国家和老百姓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文化市场监管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执法分散、交叉,多头管理、层级过多、职责不明等,严重影响了文化市场管理水平和执法效能,影响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支持健康有益文化的发展,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二)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不仅是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的改革创新,更是文化领域宏观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需要通过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强化文化市场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国家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切实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另一方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加快,也要求我们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依法行政的原则,推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运行机制,组建统一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

(三)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是加强市场监管,实现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真正把文化建设列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市、文化名市的战略目标,并从培育文化市场主体、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推进文化创新、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等各个方面,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强有力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而这些现实情况都需要对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进行改革,通过改革,为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篇:全国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全国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0-10-07 14:45来源:未知作者:admin 2009年底,晋城市、县两级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机构正式组建挂牌。经过半年多的工作与实践,全市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的管理体制基本理顺,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执法力量、执法效能、执法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根据中央、省、市文化体制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我市于2009年12月18日,成立了晋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并组建了晋城市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实施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领域综合执法。新组建的市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先后完成了工作职责、人员编制、内设机构“三定”方案的确定(核定编制17名,领导职数1正2副,5个职能科室)、事业单位登记注册、财政专户独立、经费预算、划分市、县、区执法权限,设立单位党支部等工作事宜,特别是在文化市场监管方面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地维护了全市文化市场的大繁荣、大发展。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顺畅运转。

二、主要做法

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组建以来,我们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监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理念,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努力使晋城市文化市场的经营和发展更加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以制度建设为载体,不断夯实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基础。制度建设是队伍建设的根本,是实施行政综合执法的有效载体。近一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制度建设,把建立完善和落实各项

规章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约束执法人员行为,用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动,用制度考量行政执法目标。

一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行政综合执法的各项规章制度。我们经过实践和探索,建立了强化学习、请假签到、办公会议、财务收支、车辆使用、文书撰写、举报受理、网吧监控、演出审核、图书印刷、交叉检查、应急预案等多项制度,通过这些制度明确了执法人员的工作纪律、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廉政制度以及公共服务行为规范,为推进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认真规范执法文书使用,初步建立执法档案卷宗的有效管理。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需要,规范文化市场执法行为,我队根据文化部发布的19种文书式样,并结合本市的实际,统一为市县两级执法队印制了规范的执法文书,确立了执法档案的立档和归档流程,做到了档案管理规范有序、依法运行。

三是指导、协调县级执法机构理顺体制、完善机制、组建班子、建立队伍。今年以来,我们先后两次召开县、市、区执法队长会议,听取县级执法队有关文化市场检查和管理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基层执法方面的意见和要求,进一步督促各县(市、区)执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8月份,我们对各县(市、区)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机构组建和工作进展情况作了通报,并通过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县区执法队长例会制度,总结和部署工作,通报情况、交流经验、研究事宜,推动综合执法工作“属地管理、重心下移”。

四是继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我们及时修订了《文化

市场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文化市场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体系,将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个执法人员,实行目标量化分解,做到执法任务明确,分工具体,各负其职,赏罚分明。并制定了年终考核目标,以进一步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以提升素质为抓手,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成立之初,面临着人员调整、新旧交替、岗位轮换等客观因素,注重提升执法人员的素质就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我们把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形象良好”的执法队伍作为全面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实施。

一是坚持开展以“讲学习、强素质、树形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今年以来,我们把创建学习型单位作为各种工作创建的首选,坚持每周五学习制度,采用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认真开展集体讨论、心得交流、评析案例、相互点评等活动,加深对法规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使执法人员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是组织开展市、县两级执法队员岗位培训。五月份,我们邀请省广电、文化、新闻出版部门的有关专家,就规范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行为及案卷制作进行了业务培训,全市120多名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通过学习考试,取得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证件。

三是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执法队员素质提升。执法大队成立不久,我们建立了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党支部,选出了支部书记,把支部工作与行政执法有机结合,形成了以党员为核心的战斗力量,使全体执法人员在党支部和党员的带动

下,坚持学习,强化实践,提高素质,凝聚力量,不断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四是加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的廉政建设。针对少数执法人员存在的“吃、拿、卡、要”不正之风,我们建立了勤政廉政、执法监督等管理制度,严格工作纪律,树立良好形象,在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效能、杜绝行业不正之风检查中受到了表彰。

五是狠抓办公自动化建设,为提升素质提供有力保障。今年在市政府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配置了电脑、空调、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和执法装备,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极大地提高了执法队伍的工作效能。

3、以市场监管为主线,积极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实施综合执法改革后,市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围绕确保文化市场的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经营安全,以日常监管、专项整治、群众关注的主要问题为工作重点,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行动,如,暑期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护蕾行动”、打击侵权盗版专项治理行动、“平安世博”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等,有效整治了文化市场秩序,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威力得以彰显,文化市场执法队伍的声誉得以认可。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531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2090家次,实施行政处罚35件,停业整顿13家,市区内罚款30余万元。收缴非法地面卫星接收设施50套,取缔各类无证经营摊点15个。

(1)实施多措并举,精心规范网吧市场。网吧监管一直是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特别是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问题,领导高度关注,社会反响强烈。为此,我们在网吧监管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突出在学生上学前、放学后、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和区域的检查频率和力度。二是严格按照文化部《关于加大对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的通知》的要求对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6家网吧和超时营业的2家网吧进行了处罚。三是组织召开了全市文化市场集中整治暨文明创建工作会议,对文化市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后,市、县两级综合执法机构按照市文明办有关要求,对于悬挂创建文明城市标语、《文化经营许可证》、“严禁未成年人上网”警示牌、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发票、环境卫生等事项进行了检查验收,现场整改各类违规事项105项。四是继续实施网吧“零点断线”,使网吧场所的安全和稳定有了切实的保障。五是积极推进网吧视频监控平台体系建设。截止目前,视频监控系统已覆盖到市区76家网吧、高平市24家网吧。全市164家网吧已安装了“阳光骑士”第三代监控软件。六是多次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板面等宣传方式,向社会公布12318举报电话,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落实举报内容和信息的反馈。积极办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员所提出关于网吧专项整治的意见、建议共20多件。

(2)加大力度密度,严格检查演出娱乐市场。我们把对演出活动的事前审查、事中监督和娱乐场所安全隐患的排查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加大了对演出市场特别是农村演出市场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对外来演出团体严格审查,对其演出经营活动实施现场监督。二是加强对娱乐场所消防安全隐患和链接非法曲目的检查,消除一般安全隐患15处,强制删除非法曲目100余首。三是继续对非法电子游戏实施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努力促进我市文化娱乐产业朝着繁荣、健康、有序方向发展。

(3)注重严查重罚,有效净化出版物市场。把打击非法出

版物和侵权盗版出版物作为工作重点,继续保持“扫黄打非”的高压态势。一是按照清洁、环保、节能的要求,对2009年收缴的各类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共计25700件进行了人工粉碎,并现场监督在晋城后书院进行了统一销毁回收。二是派员参加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执法交叉检查工作,认真落实反馈意见。三是对学校周边出版物摊点、文具店和小商品批发市场出售的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印刷品进行了清缴,共收缴少儿版“人民币”1000张、微型卡通画册200本。四是针对我市部分印刷企业停产停业、注销登记、地址变更情况,组织执法人员对市区所有印刷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检查各类印刷企业45家次,现场整改各类隐患17处,对存在违规行为的3家企业进行了严肃处理。三、三点体会

文化市场管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推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只是走出的重要一步。但走出这一步,对于管好文化市场、繁荣文化市场来讲,意义重大。从我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践中,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1、加强领导是前提。晋城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之所以能顺利进行,主要是得益于省、市党委和政府以及宣传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多年来,文化执法机构编制不足、经费短缺等问题在此次改革中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2、创新管理是关键。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实施,客观上带来了执法手段、执法标准和执法范围的统一,从体制上解决了多头执法的问题,减少了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降低了执法成本,提高了执法效能。

3、强化监管是目的。晋城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始终把市场监管作为中心环节,一切工作围着市场执法,一切工作

服从服务于市场执法。通过深入市场管市场,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市场第一线,从而及时准确地掌握了文化市场发展变化的首要资料,取得了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主动权。

近一年来,我市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继续按照中央宣传部、中央编办、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切实担负起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规范文化市场秩序的职责,努力开创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晋城市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大队

二0一0年九月一日

第三篇:推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汇报材料

推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汇报材料

近年来,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对文化市场“不规范、不顺畅、不健康”等实际情况进行深度调研,查找出掣肘文化执法工作包括职责职能、人员队伍、经费资金、规章机制、效率效能、监管制约在内的“六大问题”,针对问题精准施策,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顺利推进,成效显著。

一、分类监督管理、扩展执法范围,解决“文化执法职责职能不清”的问题。从理清机构执法权限入手,将查处互联网上网服务和娱乐演出场所的违法行为、查处非法出版单位和个人的违法出版活动、“扫黄打非”以及旅游行政执法工作等138项具体业务进行分门别类,科学划分为文化、文物、新闻、出版、印刷、旅游六大类,并明确了各类业务的具体责任人,为全面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奠定。同时,将查处文化艺术经营、展览、展播活动中的违法行为首次纳入文化综合执法范围,进一步扩大了文化综合执法范围。

二、增加人员编制、规范执法主体,解决“文化执法人多编少,执法不正规”的问题。为从根源上解决文化执法大队“执法力量单薄、人员不足”的问题,积极与市编办沟通协调,经市编委会研究同意后,市编办从全市事业机动编制中调剂出12个编制纳入文化执法大队,使编制总数由原来的8个增至20个,并通过全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方式新招录了12名执法人员,有效增强了执法力量。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所有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管理,严格持证上岗制度,对未通过执法资格考试的工作人员,不授予其执法资格,不允许其从事执法活动,确保文化综合执法主体合法化。

三、加大财政预算、增强硬件投入,解决“公务资金短缺,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市财政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工作经费和能力建设经费全部纳入市政府财政预算,今年累计核定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经费75万元。同时,为加强配套硬件设施建设,从2016年起市财政每年划拨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建设。此外,继续加大办公设施投入,新购置了1台用于文物、旅游等执法用航拍机、10台执法记录仪、20部执法对讲机、配备了4台综合执法车辆、更新所有包括电脑等办公设备、为每名执法人员新增工作服装1套,为开展执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完善三项机制、强化廉政执法,解决“有章不循,无章可循”的问题。通过加强机制建设,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完善综合执法制度机制,建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权力清单,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制度,健全了举报办理、随机抽查、案件督办、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制度和流程;完善综合执法运行机制,依法依规行使行政处罚权以及相关的行政强制权、监督检查权,开展日常巡查、查办案件等执法工作;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做到定人、定岗、定责,确保监管工作“横到边、纵到底”无遗漏、全覆盖,同时,推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实行办案责任终身制。除此之外,还通过向广大业户公开文化大队廉政执法举报电话、文体局纪检组随机检查等方式加强对执法队伍的监管,使得执法人员照章办事,确保阳光执法、廉洁执法。

五、实施网络监控、提升信息化功效,解决“文化执法效率效能不高”的问题。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强化提升“线上”巡查监管能力,在全省率先启动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完善,已经从最初的6个模块发展到现在的8个模块,这个犹如“千里眼”一样的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实时视频监控、现场场景录像、现场场景抓拍、报警等功能,实现了对全市网吧、娱乐场、书店、音像店、印刷厂等进行实时远程监控。有效地解决了日常巡查、举报核查、执法办案、专项行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的正常需求。于此同时,不断强化人技融合,确保做到一线执法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并灵活运用各类创新监管手段和工作平台,在日常工作、执法检查中,利用移动互联网,通过

4G网络与后台管理平台实现无缝对接,进行网上查询、网上办公、场所搜索、政策法规查询等移动式办公,有效地提升了执法检查工作效能

第四篇:关于推进林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的探讨

关于推进林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的探讨

如何加强和规范林业行政执法,组建相对独立、集中统一的林业行政执法机构,解决林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等问题,是进一步搞好林业建设,实现建设秀美山川奋斗目标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当前摆在林业行政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的林业行政执法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当前林业行政执法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执法机构多头,职能交叉。由于林业执法受制于林业行政和事业单位机构的设臵框架,造成法律法规赋予林业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分散在多个分支机构中,没有形成统一、权威的职能,既无法高效地履行执法职责,也有损林业部门的执法形象。如目前我区参与林业行政执法的部门有:资源林政、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地管理、基层林业站、木材检查站和森林公安机关,共有林业行政执法持证人员130多人。执法队伍庞杂,造成大盖帽满天飞,被老百姓形容为“几十顶大盖帽,管着一顶破草帽”。由于执法队伍多头,有些职能交叉、重叠;由于执法风险大,利益小,执法部门对某些违法行为互相推诿、踢皮球;对某些含金量高的违法行为,执法部门又相互争权,竞相处罚。

2、执法体制不顺,执法行为不规范。在现有的林业行政执法单位中,既有专门执法队伍,比如,森林公安机关,它不具备林木采伐、木材运输、木材经营(加工)、征占用林地审批、办证以及野生动植物的经营、繁殖、加工、运输等审批办证职能,其职能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查处案件;又有其他林业行政执法部门(包括资源林政管理部门和野生动植物行政管理部门以及乡镇林业站),具有一定范围内的行政审批职能,同时又从事执法工作。这就往往导致由自己去查处和纠正因自己审批出现问题而引发的案件,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3、行政权力膨胀,利益驱动明显。各执法分支机构极力争取行政处罚权,一方面是为了表明自己部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拥有行政处罚权也能给部门自身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样,既造成某些林业行政机关行政权力膨胀,又滋生了林业执法领域的腐败现象。大多数执法部门经费短缺,依靠罚款返还资金来弥补。更有一些执法部门的经费实行自收自支,直接靠罚款收入返还来维持。如木材检查站,作为行政执法单位,但工资体系为自收自支,这种财政保障体制就必然导致了趋利执法和自费执法的现象。一些部门不是重在纠正违法行为,而是罚款了事。有的部门甚至希望、鼓励当事人违法,因为这样才能有钱可罚,由此形成了“靠违法养执法”的现象。

4、执法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执法水平低。据统计,全县林业行政执法人员中,非法律专业人员占总人数的80%以上。大多数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半路出家”,法律专业培训不够,素质不高,执法水平低,致使执法过程中不时出现违反法定程序执法,适用法律法规条文不当,法律文书填写不规范等现象。

5、执法经费困难,执法手段落后。除森林公安局已基本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其他林业行政执法部门相当一部分未列入财政预算,执法经费得不到保障,执法检查、人员培训及必要的交通、通讯、勘验取证、装备所需经费无法落实,严重制约了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目前除森林公安机关拥有对人、对物的行政强制权外,其他林业执法机关一般不具有这种行政强制权。而现行行政处罚过程中,又不能没有上述权力的保障。诸如现行林政案件的相对人作伪证;向行政机关提供假证;拒不提供有关材料、信息;拒绝行政机关检查;拒绝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调查等诸多现象,在现有行政处罚体制中运用现有行政权力都不可能合法有效的予以解决,寻求司法支持又缺乏可操作性法定程序,导致行政执法人员采取非法手段行使行政权,或渎职、失职不作为。

事实证明,目前现有的林业行政执法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依法行政、依法兴林的要求,必须从创新体制入手,进行重大的改革。实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是加强和规范林业行政执法的必然选择,势在必行。

二、实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规范和提高林业行政执法水平的内在要求

1、实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行综合行政执法指示精神的政策要求。2002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编办关于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办发 [2002]56号),明确了综合行政执法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为各地组织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指明了方向。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将实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纳入了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

2、实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需要。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明确将“生态良好”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赋予了林业新的重大使命。2003年6月,中央对新世纪社会林业需求的变化和林业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基本方针、主要任务以及加速推进我国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的政策措施作了全面、科学的阐述。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3、实行综合行政执法,是加快林业产业化、解决“三林”问题的现实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充分利用本世纪头50年的发展机遇,努力把江西逐步建成林产工业发达、市场体系健全的林产工业贸易中心和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国生态示范区,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的目标。林业,是我县区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要将林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促进“三林”问题解决的突出重点来抓。做好林业、林区和林农工作,解决好“三林”问题,对加强和规范林业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整合现有的林业执法力量,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将分散的执法职能相对集中,提高林业行政执法的整体实力和执法效率,实现执法人员的专职化和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增强林业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才能真正做到代表广大林农群众的意愿和根本利益。

三、实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提高林业行政管理法治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2003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先后在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10省开展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试点效 果明显,取得了五大成果:一是解决了多头执法和重复执法的问题;二是提高了行政执法效率,降低了执法成本;三是加大了行政执法力度,提高了行政案件质量;四是林区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五是执法监督体制和执法保障体制初步建立。试点工作表明,在林业行政执法中,森林公安机关比其他林政执法力量更具有明显的优势。

1、具有执法的权威性。执法程序规范。由于森林公安机关是一支专业执法队伍,在具体的林业行政执法行为中,从报案登记、立案调查、证据收集、事实认定、案件研究、案件审批、案件处罚到案件归档都有一套严格、规范、成熟的管理程序且处罚到位。森林公安机关具有森林刑事案件、治安案件、行政案件的管辖权,在办案过程中,可以视案情依立案标准分别立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行政案件,给违法犯罪者相应的惩罚。执法形象严肃,森林公安机关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纪律严明,着装规范,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相对于其他林业行政执法部门更具严肃性。

2、具有执法的公正性。森林公安机关是国家林业部门和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武装性质的兼有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职能的专门保护森林及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生态安全、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的重要力量,森林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有专设的法制员、法制机构把关,其处罚标准统一。森林公安机关的任务就是执法,其职能是按照国 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查处案件。而其他林业行政执法部门都具有一定范围内的行政审批职能,这就往往导致由自己去查处和纠正因自己审批出现问题而引发的案件,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很难做到公正执法。

3、具有执法的社会性。森林公安机关在执法活动中注重“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注重打击与教育相结合,不仅考虑对个案的处罚效果,更考虑到通过个案的处理教育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林业法规,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不仅在打击毁林违法犯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在林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方面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林业系统内部执法机构重权轻责、职能交叉、滥用职权、执法扰民、以罚代刑等弊端。

四、全面推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走体制创新的路子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是一项重大改革,意味着打破旧的体制格局,对执法权和原有执法人员进行重新调整、整合。在坚持推行综合执法时,要抓好五项重要工作,妥善处理好四个关系。

当前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要抓好的五项工作:整合现有林业行政执法资源;规范执法程序;统一执法标准;建立健全执法监督与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执法保障机制。林业综 合行政执法改革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涉及林业管理的一件大事,某种程度上说是一场革命,在这项改革中要处理好下面四个关系;处理好执法机构与林业主管部门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综合执法机构与法制工作机构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综合执法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处理好刑事、治安手段与林业行政处罚的关系。

第五篇: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初探

1.交通行政综合执法的内涵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是综合行政执法在交通行业的具体体现。

我国关于行政综合执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1996年10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该规定为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此精神的指导下,交通部在2004年年初制定了《关于开展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意见》明确了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的内涵,即在交通部门内部将制定政策、规范制度、规划协调、行政指导、行政审批、执法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与实施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政管理职能相对分开,在此基础上,组建相对独立、集中若干交通执法门类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职能的行政执法机构,实行交通综合行政执法。

因此,交通行政综合执法的本质就是“行政管理的决策和执行职能相对分开、行政执法职能综合统一行使”,即将交通部门下设的多个行政执法机构归并为一个机构,将各交通执法机构的交通行政处罚权、监督检查权和行政强制执行权,相对集中交由经整合设立的交通综合执法机构行使。

2.构建交通行政综合执法体制的建议

2.1机构设置在宏观层面,交通行政分为公路交通行政和水路交通行政。

其中公路交通行政包括道路运政、公路路政、公路收费稽查行政、公路交通规费稽查;水路交通行政包括水运行政、航道行政和港口行政、水路交通规费稽查。考虑到公路、水路是两种独立的运输方式,可以在交通运输厅内部设立公路及运输管理局和港航管理局,分别履行公路、水路交通行政管理职能。同时,将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路运政、规费征稽、航道行政、港口行政、地方海事、船舶检验、质量监督等执法门类的相关任务合并,组建交通行政执法总队,作为全省交通行政执法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各专业管理机构所有的交通行政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职权集中划入执法总队,审批许可职能仍留在专业管理机构。地市及县级管理机构可根据与省级行政管理机构大体一致的原则,结合所承担的主要职责和行政地位相应设置,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

2.2责任划分交通行政综合执法体制的机构设置可以概括为“一厅二局一总队”模式。公路及运输管理局承担本辖区内公路的建设、养护、路政、运政、规费征稽等行政管理职能,港航管理局负责辖区内水运及港口、航道的行政管理。根据管理审批与检查处罚适度分离的原则,管理审批、质量监督检查等职能由二局内设的各专业机构负责。省级交通行政执法总队侧重于全省范围内行政执法的监督指导和重大执法活动的协调;交通行政执法支队侧重于高速公路、国省道和重点水域的行政执法;交通行政执法大队侧重于农村公路(县乡道、村道)的执法检查、乡镇基层客货运输市场的监督检查。

交通行政执法机构与各专业机构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相互配合,建立健全情况通报制度,案件移送制度,不断完善交通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协调、高效的交通管理体制。

2.3经费保障经费问题是关系到行政执法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改革试点中,有些省市采取“罚款返还”的方式解决办案经费和工作人员的劳资问题,导致“招人为罚款,罚款为养人”的恶性循环,有违改革初衷。关于办案经费的问题,可以借鉴徐州市的做法。徐州市在处理经费问题上,采取“两步走”的方法:第一步实行各专业管理局自筹经费,办案经费由各专业管理所按人头比例划给执法大队。第二步逐步实现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在两步走过程中,由于执法大队对各专业管理所的管理审批具有监督职责,第一步解决办案经费的方式不能实行得过于长久。从长期来看,逐步实行执法大队的办案经费由国家财政预算拨款的方式比较可行。

3.构建交通综合执法体制的配套措施

3.1逐步开展综合执法立法工作完善的交通立法是交通行政综合执法的依据,尽快出台一部综合行政执法法是交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行政处罚法》以法律形式确定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为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要对综合执法进行有效的规范,单靠一部法律是远远不够的。目前,短期内制定出具体规范综合执法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与调整、监督和指导的法律、条例也是不现实的。可以采取单项现行的办法,先制定综合执法机构组织法,以确保机构设置的合法性以及职能、人员、编制的法定性。同时,清理和规范现有关于综合执法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修改不符合推行综合执法的内容,废止与推行综合执法相抵触的法律条款。

3.2完善交通行政综合执法监督体制交通行政综合执法监督体制的理想模式应该是实现执法监督垂直管理,以实现监督主体地位的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在目前实行交通行政执法监督垂直管理体系条件尚不具备的条件下,可以考虑改变过去由省级交通法制工作机构对下监督的内部层级监督模式,明确由交通监察部门负责执法监督职责,加挂交通行政执法监督处牌子,实现交通执法机构与监督机构相分离。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逐步实现自上而下垂直领导体制,可考虑市、县两级交通执法监督人员由省厅监察部门提名,经当地监察部门任命。

3.3建立高素质的交通行政执法队伍要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为契机,加强调整优化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的步伐。一方面,进一步严格执法人员的准入环节,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的执法人员既可以从现有交通行政执法人员中择优录用,也可以适当向社会公开招录,内部选用和公开招录都要进行专门的录用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并经培训取得交通行政执法证后方可上岗执法。同时,加强对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日常管理,尤其是要注意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下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是推进宏观行政改革的好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是推进宏观行政改革的好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