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庆市新时期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策略(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9:5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重庆市新时期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重庆市新时期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策略》。

第一篇:论重庆市新时期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策略

论重庆市新时期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策略

陈惠灵卢传才

摘要:重庆市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一个直辖市,肩负着承东启西、携手中部的重任。

重庆市要力争当好中西部文化产业开发的先行官。为此,重庆市要立足于目前已有的六大文化产业基

地,运用统筹发展的六大策略,从八个方面抓好文化产业开发,打造三个以上千亿产值的文化产业群。

一是打造西部一张网,建“三网融合”的数字化产业示范区;二是打造巴渝风味餐饮文 化群,做中西部特色美食文化产业标志区;三是开发巴渝特色旅游产业群,做中西部休闲文 化产业带头区;四是打造三峡移民遗址文化区,营造新时代的“大槐树文化”;五是开发中 西部会展经济中心区,打造新生代文化产业群;六是建设中西部最大的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完善市场体系;七是建设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中心,大力经营好出版传媒文化,打造具有 核心竞争力的自有文化品牌。八是打造以川剧为龙头的艺术文化产业链,做大做强中西部艺 术品牌和工艺美术品牌。

一、努力当好中西部文化产业开发的排头兵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是党和国家 对中西部18个省、市、区的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大部署。如果说,中部崛起的支点在湖北,那么,西部开发的龙头就在川渝。这其中,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的重庆市无疑成为人们关 注的焦点。

2008年7月20日,重庆市委书记***在市委全委会上详细阐述了新重庆的开放思路。他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争取用5年时间,构造起国有 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三驾马车齐驱,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一圈两翼”三大板块全 面开放的新格局,把重庆建设成我国内陆开放高地。⑴

重庆市在中西部地区,肩负着承东启西、携手中部的重任。只有跳出重庆市来看待重庆 市的发展坐标,才能准确把握重庆市开放发展对全局的重大意义。重庆市委的高明之处,就 在于他们立足于一个大视野,跳出重庆看重庆,跳出重庆发展重庆,跳出重庆开放重庆。重 庆市在新一轮开发开放中如何举手投足,将对中西部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借助国家给与的开放开发政策优势,重庆市不仅要成为西部的新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 中心;还要成为引领中西部的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心城市;成为新 时期引领中西部文化产业开放发展的先行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软实力的体现,增强文化的贡献力才能形成综合竞争优势。党的十七大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因此,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 伐,一定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在加强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加 快科教文化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中西部文化资源优势,重视和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资源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要力争当好中西部文化开发的排头兵,首先要抓好产业规划,要立足于目前已有 31的六大文化产业基地,运用统筹发展的六大策略,从八个方面抓好文化产业大项目的开放开

发,力争在五到十年内,打造三个以上千亿产值的文化产业群,用先进文化,打造强势文化 产业,使自己在新一轮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星转斗移,风生水起,中西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潮已经初露端倪。重庆市必将在其中 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文化也将在重庆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二、从八个方面抓好文化产业开发

1、打造西部一张网,建“三网融合”的数字化产业示范区

据专家预测,到2009年,我国仅数字电视产业市场规模就可以达到5000亿元。中国数 字内容产业的经济规模,将在未来10年有望突破1.5万亿人民币。另外,中国的互联网用 户已经达到1.23亿,网上市场已经无比广阔。数字化、网络化,成为推动我国新兴文化产 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重庆市要大力发展广电文化、动漫文化、数字化产业,需要党委政府在政策上加大扶持 与协调力度,支持有线电视网络发展,使之早日形成与数字化产业配套的“三网融合”,实 现网络化,数字化。做到这一点,就能够快人一步,先做成全市一张网,带动形成西部一张 网,最终实现中西部一张网,并且能够和全国连成一张网。这样,重庆市就可以率先在西部 开发有线宽带网上的电话、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等网络业务,发展数字内容产业集群,从而实 现数字化产业快速增值。同时,有线宽带光纤网如果作为中西部信息高速路主干网,必将大 大提升中西部的信息开发力度,形成重庆市第一个产值达千亿元以上的高科技产业群。

2、打造巴渝风味餐饮文化产业群,做中西部特色美食文化标志区

我国餐饮业2006年营业额已经超过1万亿元。中西部如果拿下50%的份额,就可以超 过5000亿元之巨。事实上,我国的餐饮业整体规模偏小、工业化不足,产业化不高、市场 竞争力较差,已经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同时也说明餐饮业的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重庆餐饮,有独特的地方风味。以麻、辣、鲜、特闻名天下。我们要把商机转化为财富,以名满天下的重庆小吃,重庆老字号,重庆名牌组成美食品牌矩阵,如果进一步加大产业整 合力度,提升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重庆市一定可以成为带动中西部的特色美食文化产业标 志区而独领风骚。

3、开发巴渝特色旅游产业群,做中西部休闲文化产业带头区

据国家旅游局预测,202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33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总产值 的8%,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新一轮发展中,重庆市要充分发挥地方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挖掘和开发红岩 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和乌江画廊、武陵风光、大足石刻等其他文化遗产,增加人文内 涵,向外开发延伸产品和市场,培育和推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使之成为重庆市和中西部第 三产业中具有带动性的龙头产业;增强旅游业的关联带动效应,提高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贡献水平。

重庆市要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引导旅游企业向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力争五 年内旅游企业产值由目前的444亿元上升到1000亿元以上。

4、打造三峡移民遗址文化区,营造新时代的“大槐树文化”

三峡移民,世界瞩目。百万移民,曾经是一个全球注目的“世界级难题”。在新中国

建设的几万座水库中,移民总数超过1800万人。重庆是三峡移民最多的一个市,移民总人 数达103万;重庆又是为三峡移民付出代价最沉重的市,淹没了巫山、奉节、万县、开县、丰都等多座县城、乡镇。

移民走了,他们的根永远留在三峡。重庆市要做的,就是给所有的水库移民营造一座永 久性的心灵的家园。让所有移民的后代子孙都有他们回归的目的地。让三峡移民文化成为新 时代的“大槐树文化”。

325、开发中西部会展经济中心区,打造新生代文化产业群

2007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吸引了6.1万名青年参加,收到有创新性、参考性建议达

2.1万条。重庆市作为最年轻的直辖市,要做让年轻人畅所欲言的大讲台,由此可以产生讲 台文化、论坛经济。

重庆应该以青年人才论坛、开放论坛两大论坛为主体,以特色产业类和西部开发类会展 为两翼,开发中西部会展经济中心区,打造新生代文化产业群。让新生代在重庆雄起,而新 生代将会成为共和国的精英一代。

6、建设中西部最大的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做大文化产权的交易

随着动漫游戏、网络文化、影视音像、出版发行、文化设施等投资项目的增多,建全文 化市场进入和退出的正常机制,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完善市场体系,做大文化产权的交易,就显得更为紧迫。重庆市要建设中西部最大的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加大资本进入力度,加大 文化项目的资本转换过程,加快文化产业市场化进程。

要运用法律和经济相结合的方法保护地方文化资源,制止掠夺式的开发;所有进入文化 产业的资金及物资,在退出时,必须原点进入,原点退出;不允许损害已有的文化资产;已 损毁的要力求恢复;对不允许带走的属于文化产业的土地、建筑、技术等资源,退出企业必 须以转让的方式留下所持有的文化产业的软件及硬件权益,确保文化安全开发。

7、建设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中心,大力经营好出版传媒文化,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 的自有文化品牌。

文化成果是世界共享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重庆市要发展创意文化、出版传 媒文化,就要立足本地,放眼世界。建立包括新闻出版版权、动漫产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中心,建立产学研专区,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创意企业给予扶持,比如减免税,对游戏的出 口进行补贴;对互联网包括网络游戏给与产业扶持政策。加强市场监管,打击非法出版等。对报纸、广播电视等文化产业要有扶持力度、有优惠政策。中西部属于欠发达地区,在 这种欠发达地区经营宣传文化产业,本身就面临资源与市场多种不利条件的制约。为此,地 方党委、政府要本着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8、打造以川剧为龙头的艺术文化产业链,做大做强中西部艺术品牌和工艺美术品牌。重庆和四川有很多文化资源是共生共用共享的。用好中央给与重庆市开放开发的自主

权,共同开发与发展地方优秀文化资源,是川渝发展的新机遇。重庆杂技、川剧、綦江版画 等地方艺术和工艺品牌闻名海内外。要充分发挥好名人名家在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中的 重要作用。大力征集以重庆市名山名水、名景名人、著名历史事件为核心的剧本和作品,发 展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影视剧、地方剧等艺术产业,勇于创新,做大做强中西部艺术产业 蛋糕。

三、要运用科学的发展策略,打造中西部最强势文化产业

1、发挥火车头作用,以提高促开发,以保护促开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题报告曾指出“文化政策是发展政策的基本组成部分”,“文化的 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产业是21世纪对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黄金产业,蕴藏着极 为巨大的商机。

文化产业是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它在美国GDP中所占比例高 达25%,在意大利为25%,在英国接近20%,而在我国还不到3%。⑵

我国的中西部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黄河、长江在这里发轫;众多的民族在这里生衍 繁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在这里起源发展。重庆市不仅自己要发展,还要带领中西部共 同进入发展快车道。重庆市的文化产业开发,要围绕中西部的独特优势,携手中西部各省区,联合开发,协调发展。我们要提高文化开发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坚持可持续利用开发,文明利用开发,用现代科技支撑起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创造先进文化。以提高促开发,33以保护促开发。

2、重庆市的文化开发要为中西部留下发展空间

重庆市作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文化产业在过去五年以年均28%的速度快速增 长,动漫、网络、影视等新兴文化产业正在兴起,民营文化企业不断壮大。⑶

2007年,重庆市生产总值达41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同期增长15.6%;重庆市文化 产业当年增加值达29%,总量达114亿元。

可以说,重庆市在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上开了个好头。今后,重庆市要在更高层面

来规划布局延伸开发文化产业链,使其变成生态链、文化链、文明链,发展链。要采取政府 推动、政策激励、专家参谋、规划导引等办法,来文明开发、安全开发、智慧开发。要配套 设计、配套开发,不仅与文化产业配套,而且与其他产业协调共生共同开发。要建成文化产 业生态链,为中西部文化产业留下宽阔的发展空间。

3、运用统筹发展的六大策略,提高文化开发的科技文化含量

①汇集政策倾斜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重庆市要把中央给西部的政策、部门给行业的优惠政策,加上重庆市自主出台的优惠政 策加以集纳,形成地方的政策强势。

要进一步突出政府的政策作用、引导作用、引领作用、约束作用。在机制、政策、规划、资本等几大要素中,地方党委政府最要紧的是出规划、出政策、出机制。文化的产业开发一 定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先规划,后开发;统一规划,分步开发。要高水平开发,而 不要低层次开发;要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先宏观后微观,先重点后一般;要有选择的开 放,有秩序的开发。要梯次开发开放,分类开发开放。同一市场,同一政策开发;不同市场,不同政策开发。

②克服三个忽视:

要克服只注重硬件,忽视软件;只注重建设,忽视管理;只注重资金,忽视人才的弊端; ③实行三大转变,三大进步:

由文化的资源开发向产业开发转变,由文化的传统开发向科技开发转变,由文化的事业 管理向服务开发转变。由景观文化产业向内容文化产业进步,由低附加值文化产业向高附加 值文化进步,由传统文化产业向高科技文化产业进步。

④突出四大特性:

突出娱乐性,开发互动性,展示商业性,完善服务性。

⑤坚持五个并重,坚守五不开发:

文化的生态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并重,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资源 保护并重,文化人才的开发与人才保护并重,文化的产业建设与产业管理服务并重。要科学发展,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不开发可能损害地方当前及长远利益的文化项 目,不开发可能损害人民精神文化发展的文化项目,不开发利弊相当的文化项目,不开发影 响生态文明的文化项目,不开发可能损害国家和民族其他利益的文化项目。

⑥要使用八大保护手段:

使用划区保护、划片保护、挂牌保护、专利保护、商标保护、域名保护、版权保护、产 权保护等综合手段,对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与文明加强保护,加强开发,强化发展,不 断创新。

文化产业开发要综合规划,统筹兼顾,不要一家说了算;科学规划,不要一拍脑袋就决 策上项目;要请各路诸葛亮出妙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让科学说了算,而不是权力说了 算;要让历史说了算,而不是现实需要说了算;要让人民说了算,而不是个别部门说了算。

4、加大文化出海力度,带领中西部文化走出去

文化产品的“走出去”与开发文化资源的资金“请进来”,二者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两翼,34不可偏废。重庆市要加大文化出海力度,做带领中西部文化走出去的火车头。

要走出去,就不能闭门造车,不能不管别人需要,只管自己欣赏。要下功夫细化国际文 化市场的研究,既要迎合国际文化市场需要,又要引导与创造市场需求。文化出海,出台政 策容易,落实内容难。一定要重视内容的创作、创造与创新。输出先进文化,而不是意识形 态。世界观、价值观要潜移默化,而不是直白说教。美国大片出自民营。中国大片也多半不 是国营。相信中国民营企业也能扛起文化发展的大旗。文化生产要逐步民营化,政府只管做 好管理与服务,而不是直接去指挥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出海,内陆和沿海具有同等优势、同样的竞争力。关键在于人才、内容和政策。政府要出政策、出规划、出点子、出机制,让 人们及时知道海外市场行情;要联合开发、合作开发;多开发和出品像《云南映像》、《金子》 那样的国内外都叫好的特色优秀作品,5、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国内外多元化投资

文化产业开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重庆市要充分利用中央的倾斜政策,制定优惠的投资、融资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各种资金投入重庆进行开发。在吸引资金时,应该给予外 资和民营资本更多的优惠。民营资本具有活力,已逐步成为各地文化投资的主体。重庆文化 发展必须大力发挥民营资本的活力,调动他们投资文化的积极性,重庆市的文化市场可以首先面向内资和民营资本开放,吸引内资和民营资本首先进场。吸引民营资本首先转向西部。有了重庆市的带领、联合和示范,中西部也可以在中央支持下 出台一些地方法规,区别不同的文化产业类别,给与不同的产业扶持政策,内引外联,减政 让利,把外地民营资本吸引进来,把本地民营资本留住,让中西部的文化产品由短缺走向繁 荣,由凝固走向流动,由国内走向国外。

注释:

⑴***:《重庆计划5年建成我国内陆开放高地》,《21世纪经济报道》,2008-07-24。⑵赵国鸿:《论全球化条件下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人民网-文化,2006-05-17。⑶张琴:《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调查》,新华社,2008-6-16。

作者单位:湖北省人事厅考试院;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

第二篇: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提要] 在京津冀一体化大背景下,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位于京畿重地的保定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优势得天独厚,作用至关重要。然而,保定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限制其发展。本文运用“钻石模型”对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瓶颈进行分析,并提出4C对策。

关键词:文化产业;钻石模型;京津冀一体化

基金项目:2016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钻石模型’提升保定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6A018)成果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6日

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指出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保定市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提出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发展。保定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基础坚实、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保定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形成了“两个园区”、“十大基地”的格局。然而,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文化产业传统的多、新型的少,低附加值的多、高科技含量的少等,这严重限制了保定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概念界定

(一)文化产业与产业竞争力。文化产业被看作“世界性的朝阳产业”,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把文化产业视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国家统计局把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国内外对于文化产业竞争力目前尚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概念。波特把产业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国家(地区)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地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二)钻石模型。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钻石模型”,认为国家或产业的竞争优势要从四个关键要素来讨论,即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以及企业组织、战略、竞争程度。此外,政府和机遇是两个辅助要素。

二、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根据“钻石模型”中的要素,本文对保定市文化产业从不同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了限制其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一)基础条件障碍

1、文化资源要素。保定市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高级别文化古迹众多,如清西陵是世界文化遗产,清河道署等60余处古迹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单位;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如河北省第一届旅发大会期间重点建设的涞涞易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冉庄地道战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且形式多样,如高阳县的纺织工艺、曲阳县的石雕等。然而,保定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及合理应用,自然资源和红色资源旅游只追求“量”的增长,而忽视了“质”的提升,仍然停留在“观光旅游”而没有转变为“休闲旅游”,“回头客”不多,旅游相关行业发展滞后,没有对旅游形成支撑带动作用,反而限制了保定市旅游行业的发展后劲。例如,2014年保定市旅游业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年增长率在河北省均占第一位,而住宿餐饮业年增长率却仅排第五位。

2、人才资源要素。保定市有众多高等院校,受到高等教育的师生成为保定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依托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创建的高新区大学科技园聚集了多家高科技企业,成为科技企业孵化器。河北大学创建了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把文化创意产业产、学、研一体化,为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批专门人才。然而,保定市文化产业依旧面临领域窄、质量低的问题。目前,影视制作、传统手工艺、动漫仍然是保定市文化产业的三大领域,而软件开发、艺术设计等创意创新形式基础还很薄弱,创新性不高,文化研究转化率低,大多数创意依赖于外来引进人才,本土文化产业创意较少。

(二)核心条件障碍

1、龙头文化企业匮乏、发展缓慢。文化产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要依靠强大的龙头企业的力量,而且要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当前,保定市文化企业以印刷、传媒企业为主,规模小、业务单一,尚未形成在省内及京津冀区域较有影响力的大文化企业。各企业之间分布分散,业务往来较少,尚未形成产业集群。

2、保定城市经济水平较低。文化产业要得到大发展有赖于城市居民的需求。而文化产品是一种精神追求,是城市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层次的产物。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城市GDP排名,保定市2015年GDP为2,988亿元,同比增长6.7%,落后于唐山、石家庄、沧州和邯郸。由此可见,保定市在整个河北省经济实力不强,这也限制了保定市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

3、外部条件障碍。保定市近年来发展文化产业有良好的机遇,如京津冀一体化政策驱动,然而也面临着一些外部挑战。在省内,石家庄在《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中凭借其政治、交通、区位以及文化资源优势,被定位为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此外,廊坊市与保定相比与北京距离更近,交通更加便利,在与北京进行对接时优势明显。

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保定与京津在文化产业实力上的差距成为保定市与京津文化产业对接的一大挑战。北京市2013年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为12.3%,而同年保定文化创意产业比重仅为3.43%。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已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共有30个市级集聚区,而保定仅有两家创意产业园,尚未形成集聚。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涵盖领域广泛,形成了以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技术为主,涵盖广播影视、设计艺术、新闻出版、广告会展、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文化产业结构体系。而保定的文化产业一定程度上还是依赖于传统手工艺,创新性不高。

三、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4C对策

(一)加大资本投资力度,对文化资源合理开发(capital)。目前,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多依赖于历史文化资源,即初级生产要素。而在天然资源基础上进行的开发力度不够,即加入人类创新思维的高级生产要素不足。因此,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通过多渠道资本投资,加大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创造升级。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以及金融机构的辅助促进作用,建立多元资本投资体系。目前,保定文化产业发展对政府资本依赖程度较高,如传统的印刷业、产业园区建设、旅游开发等项目。但也要看到,近年来民营资本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保定市文化产业建设中来,如吸纳民营资本进行改制后的直隶大剧院已成为保定文化体制改革的范例。涿州“梦东方”主题乐园建设也体现了政府资本与民营资本的有机结合。旅发大会投资300亿元建设的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30亿元来自政府,而其他全部来自社会资本。保定市应该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进一步开放文化市场,拓宽资本渠道,使文化市场发展充满活力。

(二)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和引进制度,提高文化创新能力(creativity)。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应将积极引进和本土培养结合起来。首先要充分发挥紧邻京津的地理优势,通过积极宣传城市形象、提供创业优惠、有竞争力的待遇及居住条件等,加大对文化人才的引进。同时,也要加强本土文化人才后备力量培养。充分利用高校优势,建立文化人才培训基地,并鼓励文化相关专业学生参加各种创意大赛,加强文化产业实践。

(三)优化文化消费结构,提高文化消费需求(consumption)。消费需求是拉动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保定市整体经济水平较低,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少,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文化产品消费。同时,还要积极开拓新的文化消费点。通过引进新的文化项目,带动相关消费需求。如旅发大会期间举办的大激店世界音乐节、2016黑猫之夜群星演唱会等对保定而言新型文化项目有力提高了保定的知名度,并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体现出保定向多元化的城市迈进。

(四)积极培育龙头文化企业,加强文化产业集群(cluster)。保定应借鉴京津两地文化产业园集群发展模式,促进相关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如可以构建以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历史资源)为上游、旅游开发(景点建设、餐饮、住宿、交通)为中游、演出宣传(影视、广播电视、平面媒体、赛事、演出、会展等)为下游的文化产业链。通过政府的周旋协调,使三个环节有效互动,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大力推广文化资源旅游发展。此外,还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外围配套设施建设。政府、高校、科研机构、民间组织、金融机构都要纳入文化产业集群中,成为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亚楠,董贺.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J].中国经验研究,2014.[2]勾焕茹,张静.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5.

第三篇: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摘 要:随着对文化产业发展特别重视的“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注重挖掘农村现有文化发展潜力,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文化产业的落后也将制约广大农村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从研究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入手,结合实例湖南祁东渔鼓这一地方戏曲文化产业的发展,论述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出路及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应作出的贡献。

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是一种科技含量业文化干部人员少、待遇低、水平不高。尽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管乡有文化站,但专职干部不专用,经常被鉴于其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效益与抽调去做其他应急的工作。在机构改革中,社会效益双赢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拉动就有些文化站面临被取消编制的危机,致使专业、开辟脱贫致富新途径等方面的社会价职干部人心慌慌。而村里的文化室多是为创值,文化产业被视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建而设,一室多功能,随上级部门的检查而济转型的新增长点。当下,农村文化产业发改变。这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尤其落后制约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展。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需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布局和宏调思管理,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路出发,从较高的起点上对“十二五”时期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

第三,领导重视不够,财政经费投入不 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农村文化

土壤荒漠化,关键是因为缺乏能够提供健康1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休闲的场所和配套设施。人力、财力、物力 供应不足是目前许多农村文化建设中难以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越的障碍。农村文化的贫瘠我们政府要负不天覆地的变化,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问可推卸的责任。题,有相当一大部分已经迈上小康之路。许 多地方的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第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他们想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力。纵观全国各地的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的文化建设我们发现很多地方把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简单的看成给农村多送几场慰问演出,给农展,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民多放几次电影,等等,却没有考虑送出去要。突出表现在: 的文艺给农民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效应,能多 大程度促进当地的精神文化建设? 这样的送 第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文文艺能解决农民一时的胃口,却不能解决农化消费偏低。农民劳作之余,除看电视外最民一世的胃口。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聚众喝酒、打麻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将、打牌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一些娱乐项 目是“带彩”的便是对输赢几个小钱来消遣第五,近年来,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时间,农闲时节,赌博现象比比皆是。一些农村只留下老少两头,发展动力不足。农村农民在封建迷信上花费了大量时间,耗费不的老年人虽对当地人文历史熟悉但难以有精少钱财,多数农民没有文化消费概念。力将其发扬,不可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 力军,儿童更不可能,而能够承上启下的青 第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专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不仅不能使当地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反而会导致农村优秀文化难以传承从而消亡,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以祁东渔鼓为例,谈农村文化 产业发展前景

渔鼓,是衡阳民间曲艺,系采用长二尺四寸,圆周九寸大的无节竹筒,蒙上猪皮膜做成的“渔鼓筒”为主要演奏乐器,配合说唱的一种表演形式。衡阳渔鼓不仅地方特色鲜明,而且唱词结构严谨,文字通俗,语言活泼,人物形象生动。同时加入月琴、云板伴奏,音乐唱腔纯朴、优美,与地方语言音调紧密结合,行腔圆润,素为衡阳民间群众所喜闻乐见。

2.1 公权力影响下祁东渔鼓的发展

自渔鼓产生至20世纪50年代,祁东渔鼓一直游离于政府文化体制以外,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从演出地点与时间来看,祁东渔鼓主要是在丧葬或者店铺开业庆典上演出。从社会功能层面来看,渔鼓具有的功能意义也较为单一,仅仅是指向观与演的民间娱乐层面。从演出内容上看,渔鼓的传统曲目或宣传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或表现农村生活的人与事,并不具有为政府服务的政治功能。

直到20世纪50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1952年,祁东县委宣传部将渔鼓艺人邹祖西自编的曲目《廖仁福的互助组》选送到湖南省参加汇演,受到程潜的接见,随后又赴汉口,参加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受到邓子恢等领导的接见,荣获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毛主席题词的丝织品奖状。这是祁东渔鼓首次登上大雅之堂,为渔鼓日后走出丧堂、走上舞台奠定基础。1955年,邹祖西和朱敦祥、李金玉、朱美秀等几名渔鼓艺人组成了衡祁曲艺队,表演的节目主要有《包公案》、《施公案》、《宋江杀惜》等,此时渔鼓表演正式走上舞台,演出遍布衡阳、耒阳、郴州、蓝山、东安、浏阳以及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区。1958年,全国兴

修水利,祁东县委组织几万民工修建红旗水库,负责宣传的副县长彭树德抽调渔鼓艺人邹祖西和琴师刘兴国上工地打渔鼓激励士气。渔鼓一到工地,便从坐唱变成了站唱,从单打变成了一拉一唱的二人演唱形式。从此,渔鼓就正式纳入了政府文化体制范围内,以民间陪灵伴亡为单一功能的丧堂渔鼓,此时被时代赋予了配合政治宣传、鼓舞人们生产士气的新的政教功能。[3]

文革期间,受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渔鼓表演基本停止,刚接近主流社会的渔鼓又被边缘化了,但对于渔鼓的创作并没有停止。这一期间,渔鼓艺人邹祖西凭借记忆改编整理了几十部传统渔鼓演唱底本。

20世纪70年代以后,渔鼓与政府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以1972年湖南省前曲艺主席周汉平对祁东渔鼓的正式命名为标志,文化部门对渔鼓曲目创作和渔鼓表演的改革工作全面开始,渔鼓活动由过去单一的民间自发组织转变为政府协同管理。此时渔鼓的传承主体除了渔鼓艺人、观众,还有基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行政制度介入其中的地方公务员和曲艺工作者,例如张小补、聂春吾。县文化馆的文学与音乐干部采取与艺人合作的方式,先由艺人将新编唱词按传统曲调装腔,然后由作曲者按自己的理解进行加工,并与艺人磋商定型。祁东渔鼓《智取炮楼》就是艺人邹祖西与音乐干部聂春吾合作的作品。1974年11月,祁东县文化馆选派《智取炮楼》参加全省厂矿、农村群众文艺调演;1975年8月,县文化馆委派邹祖西参加全省曲艺调演,他演唱的祁东渔鼓《智取炮楼》获优秀节目奖。至此,渔鼓正式从边缘进入主流,以一种特殊方式活跃于乡俗与官方活动中。

2.2 影响祁东渔鼓发展的公权力来源

祁东渔鼓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四个全国之最:一是以演唱渔鼓为主要职业和主要收入来源的渔鼓艺人,由建国之初的三五名歌郎发展到数以百计,一个县曲艺从业人员之多堪称全国之最;其次,全县59支渔鼓演唱队,每队每年平均演出400场以上,每年全县演出场次达2万3千余场,演出场次之多堪称全国之最;其三,每年观看渔鼓的观众突破千万人次,就一个县来说,每年观看曲艺演出的观众人次亦堪称全国之最。在祁东渔鼓艺人中,现有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7人,湖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36人,就一个县来说,高级演艺人员之多同样是全国之最。

对祁东渔鼓发展起影响的公权力主要还是来自政府。1952年,祁东县委宣传部将渔鼓艺人邹祖西自编的曲目《廖仁福的互助组》选送到湖南省参加汇演,受到程潜的接见,随后又赴汉口,参加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受到邓子恢等领导的接见,荣获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毛主席题词的丝织品奖状。这是祁东渔鼓首次登上大雅之堂,为渔鼓日后走出丧堂、走上舞台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政府开始涉足祁东渔鼓发展的开端;

其次,众多渔鼓团队的建立对祁东渔鼓的发展起到了作用。渔鼓队伍的建立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渔鼓表演产业的形成,商业元素的进一步发展要求表演者对顾客更高要求的满足;二是由于演绎形式由一人向多人发展的趋势;三是渔鼓队伍的建立为渔鼓艺术的传承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后继无人的局面。

最后,祁东曲艺家协会的影响。2000年初,县委宣传部成立了“祁东曲协筹建办公室”,同年8月,成立了祁东县曲艺家协会,让渔鼓艺人有了安身立命之所。至2009年7月,加入祁东曲协的渔鼓艺人达150人,琴师刘兴国担任曲协主席。曲协的成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渔鼓艺人的关系,他们仍是主流边缘、官方与民间的关系,艺人们的职业还是农民,原则上不完全脱离体力劳,无工作单位。但是它使艺人在身份、待遇方面有了差别。根据曲协的规定,有加入曲协的艺人,才有资格演唱政府的宣传类渔鼓,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曲协艺人的经济收入。现有渔鼓表演的名师人物基本为曲艺家协会所吸收。在祁东渔鼓艺人中,现有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7人,湖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36人。曲艺家协会的建立增进了各个表演团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表演与比赛的机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措施

2010年下半年,是各地密集出台农村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的时期。“十二五”规划所定的阶段性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景目标,其参照体系和产业支撑到底如何取、如何发展,以支撑起相对前瞻和跨越式发展的文化产业步伐,则成为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为此,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本文作者结合团队成员对所在地区部分农村的深入调研分析,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第一,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政策保证。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是农村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政府的政策法规体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导向,创造农村文化产业的优良环境,是政府履行对文化产业公共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政府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度、导向、规范及管理措施等,最终体现在政策法规之中,政府管理和引导农村文化产业之目的、依据及手段的合理性,最终也要体现在政策法规之中。文化产业是通过市场化进行运作的,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法治经济。政府的政策法规为农村文化产业提供公平规范竞争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的保障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直接主要表现为:制定相关政策为农村发展当地文化产业提供资金,引导人才进入农村文化产业市场等;间接表现为:制定政策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再教育,灌输优秀的文化知识,避免使其将低劣腐朽的文化带入农村,与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等。

第二,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中,人才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文化产业有人将之誉“创意产业”,人才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农村,不仅是经济的洼地,也是文化的薄弱环节,人力资源相当匮乏,在农村发展文化产业这种高技术含量,先进经营理念的新兴产业,最大的制约依然是难以突破人才的瓶颈。为此,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千方百计为农村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这是政府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建议建立乡镇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库, 形成县、乡、村三级的文化骨干网络, 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影响力, 为丰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做出贡献。同时逐步在基层文化单位实行人员从业资格制度, 建立完善在职人员岗位培训机制, 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并通过公开招聘、考核等方式引进农村文化事业管理人才, 建立健全乡镇文化机构, 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工作基础。

第三,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投融资支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走市场化的道路,努力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改变农村文化产业的投入方式,由政府计划拨款为产业需求型贷款投资。在使用财政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的同时,政府也应向农村文化产业投资,并实现国有资本的扩张增值。政府应以WTO 的规则,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和发达地区的资本来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同时政府还可以运用政策杠杆为农村文化产业间接融资,如建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开征文化发展建设税,发行文化资金彩票,以“创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方式,开辟农村文化产业的资金市场。

第四,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市场经济时代,农民的文化需求主要是“求富、求知、求乐”。因此,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首先要转变文化工作仅仅依靠文化宣传部门来办的观念,积极引导科技、教育、卫生、广播、政法等部门广泛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活动。其次,要改变文化活动单纯搞娱乐的做法,将知识性、教育性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田头恳谈、道德论坛、法制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新颖有效的形式,改单向灌输为互动参与,牢牢吸引农民,以此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第五,实施品牌战略,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之路。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一定要有品牌意识,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塑造良好形象,从而带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增长。鲜为人知的湖南邵阳的崀山因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而身价陡增,2009年国庆节一周的门票收入便

猛增到2000多万元。这就是品牌的效应。湖南衡阳的“渔鼓”、河北蔚县的“剪纸”、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等等,都是中国具有品牌效应的民间艺术之乡,如充分发挥其品牌效应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作用。文化产业的产品和其他产业的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中有着共同的规律,产品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方能形成竞争的优势。凡是农村文化产业形成竞争力,受到市场广泛青睐的,无不具有这样的特色。农村文化产业的特色性,体现为紧贴农村的实际,不求其洋,但求其土,但求其古。要更贴近自然、更贴近历史、更贴近民族、更贴近乡土风情,让消费者找到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感觉。

结 语

当今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是必要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对农村的文化产业发展予以大力支持,但应当注意的是政府的领导是“引导”而不是“干预”;政府的角色是“服务”而不是“管理”。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在思想上改变,更应该在意识形态的高度上进行转变,彻底改变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文化产业的主体始终应该是企业和农民个体,政府的最佳定位应该是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护航者,而不是成为文化市场中一个事必躬亲的操盘手。

第四篇:世界有关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世界有关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日期:2010-04-16 作者:刘国强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美国:宽松环境下的积极扶持

美国推动文化发展从表面上看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的政策,但政府宽松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文化扶持政策,为美国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一是重视文化立法。美国是第一个进行文化立法的国家,早在1790年,美国就颁布了第一部《版权法》。进入20世纪以后,又相继颁布了《联邦税法》、《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反盗版和假冒修正案》、《反电子盗版法》和《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等。完善的法律体系。为推动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宽松的文化产业政策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一方面,美国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及价格机制,将非投入文化部门的外来资金引入文化产业部门:另一方面,美国经营性文化产业依托于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和市场优胜劣汰机制,逐步形成了一批“文化巨无霸”企业。三是注重培养和聚拢人才。美国有30所大学开办了文化管理学、艺术管理学等专业。培养从本科到博士的文化管理人才。美国还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积极吸引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四是给予文化扶持。美国国家艺术人文基金会每年将基金总额的35%以上用于向各州及联邦各地区艺术委员会拨款,并将其余款项直接用于向各个艺术人文领域内的个人及团体有关项目提供直接资助和对优秀艺术成就的奖励。

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也得益于它的开放性和创新性。美国的文化精英们擅长将外部文化进行大胆的改造,以迎合人们的兴趣和需求,例如,动画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好莱坞大片《哈里·波特》及其衍生品在全球热卖,无不凸显美国文化产业的巨大兼容与创新能力。在技术上,好莱坞大片对高科技成果的运用吸引了世界的眼球。而将网络传输、数字化、通讯卫星等现代技术应用于文化产业,更是架起了美国文化通向世界的桥梁,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目前,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其文化产业年产值占国内GDP的1/4,出口额已超过航空航天工业而居第一位,成为仅次于军工行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英国:以创意为灵魂

英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提升英国综合国力的关键一步,其最具有象征性的举措之一,就是把“国家遗产部”改名为“文化、新闻和体育部”,从整体上协调英国文化产业的发展。1992年,英国文化委员会形成“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战略”讨论稿,1993年以《创造性的未来》为题正式公布。这是英国有史以来首次以官方文件方式颁布的国

家文化政策。在这份文化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的创意性问题。1997年布莱尔上台后,积极推动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并担任主席一职。这个工作小组于1998年和2001年两次发布研究报告,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并对英国文化艺术产业的未来发展做出规划。英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对文化的扶持。以英国艺术委员会为例,它成立于1946年,实行非政府运作,但代表政府辅佐艺术发展。它的经费就来源于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这一英国最大的艺术拨款机构,该机构2003—2006年的经费预算超过10亿英镑。其中8,35亿英镑用于1000多个长期资助机构。英国还通过发行国家彩票等形式,为创意产业发展筹集了大量经费,使一批重大创意产业项目有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1995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净收入约250亿英镑,其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超过任何一项传统制造业的产值。1997年至2001年,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率平均为5%,而整体经济的增长率仅为2_8%;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出口额每年增长15%,而同期英国所有产业的出口增长率平均只有4%。

日本:以“文化立国”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日本近现代以来在国家发展战略上大致经历三个阶段: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时的“军事立国”战略;二战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立国”战略:从20世纪后期开始转向“文化立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在二战后满目疮痍的废墟上。日本创造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但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随经济增长而真正改善,日本开始考虑新的增长方式。1995年7月,日本推出《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的报告,1996年7月,正式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进而确立了在未来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2001年,日本国会通过了《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2004年颁布了《文化产品创造、保护及活用促进基本法》,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有义务扶持,在财税、融资方面给予优惠待遇。政府对于文化艺术领域的财政预算大幅度增长,同时,社会团体对于文化创意行业的赞助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日本文化产业的许多领域在全球范围居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动漫、游戏这些新兴文化产业行业,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统计,日本漫画、动画片和游戏软件在国际市场的规模是34万亿日元,占世界市场的30%。全球电子游戏的市场份额中。90%以上的硬件、50%以上的软件均被日本厂商所掌握。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及相关产品的总收人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遍布日本和全球的日本动漫迷们在电影和视盘上的消费超过了50亿美元,此外,与日本动漫相关的商品消费达180亿美元。

韩国:努力挖掘传统特色文化

韩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受了重大冲击,迫使韩国政府重新思考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点。1998年,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将文化产业定为2l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推进。一是加强立法。先后颁布《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修改《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等。二是制定发展规划,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三是成立文化主管部门和相应机构。1998年,韩国文化观光部设立“文化产业局”;2000年,设立“韩国工艺文化振兴院”和“文化产业支援中心”;2001年,将“文化产业支援中心”扩建为“文化产业振兴院”,全面负责文化产业的具体扶持工作。四是培养专业人才。韩国实行教育“高投资”政策,教育投资一般占政府整个预算的1/5以上。韩国竭尽所能地把韩国文化推向世界。首先,韩国通过重大的国际活动如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杯等,挖掘和宣传本土特色文化,将自己的文化推销出去,树立起“文化韩国”的形象。其次韩国将传统文化背景融入现代生活中,借助具有韩国特色的“韩流”传播韩国文化。以游戏、影视、时装、舞蹈、食文化等为主打的“韩流”席卷整个中国和日本后,韩国又以此作为平台,通过树立品牌和建立机构,扩大“韩流”在全球的影响力。

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韩国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2000年至2001年两年期间,成功运作“投资组合”17项,共融资2073亿韩元。2001年,韩国电影振兴公社通过“电影专门投资组合”融资3000亿韩元,保障了电影事业的发展。韩国政府规划了10多个文化产业园区,10个传统文化产业园区和1-2个综合文化产业园区。2007年,韩文化产业产值约为650亿美元,同比增长

7.4%,连续5年年均增长达到9%以上,是同期经济增长率的近2倍,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近7%;韩文化产品出口达100亿美元,占世界文化市场5%的份额,成为世界前5强。

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未来世界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1998年联合国主持召开各国政府间会议,拟订出《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世界经济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我们应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第五篇:论鄂尔多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论鄂尔多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学专业:

姓名:叶晓波

学号:指导老师:马思睿08级旅游管理0086000

1论鄂尔多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引言

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原煤生产和电力、煤化工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我市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还建立在以煤炭为基础的原煤生产和电力、煤化工等煤炭后续工业上,一煤独大,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发展滞后等因素制约着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鄂尔多斯旅游 旅游文化 发展

在现如今鄂尔多斯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对调整鄂尔多斯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鄂尔多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鄂尔多斯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奠定了基础。

(一)资源优势:我市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区和民族特色。人文旅游资源和产品主要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河套人”文化遗址、古长城、秦直道、隋朝时期的十二连城遗址、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藏传佛教寺庙准格尔召和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产品有以库布其沙漠和神奇的响沙湾为代表的大漠风光、七星湖和西鄂尔多斯草原、温泉及晋蒙黄河大峡谷等。现代工农业旅游资源和产品有鄂尔多斯绒纺城、神东煤海和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等。同时,鄂尔多斯作为元朝的皇室封地,鄂尔多斯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具有元朝宫廷文化的独特色彩,构成了我市浓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浩瀚的民俗风情。

(二)基础优势: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从1984年响沙湾、成吉思汗陵相继对外开放而起步。经过20多年发展,现已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1家。旅游交通较为便捷,民航通航城市达25个,铁路客车通至北京,包茂、荣乌高速穿过全境。建成高等级公路1000多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1.7万公里。市内已基本形成立体化交通网络,出入快捷方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良好的交通基础。

(三)生态优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植被覆盖率达到75%。经过多年努力,生态环境实现明显持续好转。

(四)资本优势:据测算,全市民间资本蕴藏量1000亿元左右,正在不断寻找新的投资渠道。

(五)品牌优势:一部电影《鄂尔多斯风暴》,一句广告语“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引世人瞩目的“鄂尔多斯经济现象”,已经形成“天骄圣地、大漠风光、民族风情”三大类旅游产品为主的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

当然,我市的旅游文化产业,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与周边地区同质性强,旅游旺季短,冬季旅游产品开发滞后等问题。与旅游文化产业发达的先进地区比较,存在着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竞争力相对较弱等问题,困扰着产业发展。

二、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在鄂尔多斯市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中的重要的作用

旅游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主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现的综合性大众活动。旅游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巨大潜力的跨行业的新兴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旅游文化业关联度高,拉动力强,涉及交通、通讯、餐饮、住宿、商业、娱乐、教育、培训等行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可以有效拉动第三产业发展。

(二)增加社会就业。

随着工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农村规模化经营的推进,城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旅游文化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扩大、拉动、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的优势产业。

(三)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旅游文化产业是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结合,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作为一个富民产业,开发一个景区,可带富一方群众,促进“双向城乡一体化进程”;作为一个新兴朝阳产业,有助于扩大开放,增加人流物流,促进地区交流与合作;作为一个“窗口”产业,能够充分展示和传播传承民族文化,体现地区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成为地区走向全国和世界的重要名片。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调动方方面面力量,共同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理念,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一)要创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观念。

任何事务的发展,必须坚持创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必须在坚持创新精神的引领下不断取得新突破。

(二)要强化大旅游的观念。

旅游文化产业是系统工程,直接或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并获得收益的,都是旅游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要以大旅游、大文化的观念谋发展,推动旅游文化产业与各产业融合,以大融合建设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大发展。

(三)强化旅游文化产业观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珍稀的历史文化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基地。把发展旅游与发展文化产业有机融合,推进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链接和融合,才能实现历史文化向旅游资源和产品转化。

(四)要全力打造鄂尔多斯旅游知名品牌。

旅游知名品牌建设既包括基础设施硬件的开发,又包括形象、知名度等软件的定位和提升;既包括旅游线路的组合开发,又包括旅游活动、节庆会展等载体的营销策划和强势媒体的宣传。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在规划布局、资源配置、人才培养、宣传营销、制度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认真分析研究。资源的整合、规划的制定、线路的设计、管理的加强、品味的提升、包装的美化、营销的策划等,都是打造旅游知名品牌必须经历的过程。打造鄂尔多斯旅游知名品牌,要以传统旅游产品为基础,加深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力度,不断提升软实力。

总结

总之要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加快旅游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国家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和旅行社的建设,不断提升旅游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企业文化层次和文明服务的水平,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加游客消费内容,提升游客消费水平要围绕游、购、娱三要素大做文章,做活文章,做足文章。依托我市优势旅游文化资源,围绕“成吉思汗长眠地,鄂尔多斯蒙古风”旅游总体形象,按照“天骄圣地、大漠风光、民族风情”三大类旅游产品类型定位,进一步加大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突显“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名城建设的力度,着力打造成吉思汗文化、鄂尔多斯民族风情、遗址遗迹、城市风光四个系列文化类旅游产品。只有全面有效地实施各项有效策略才能不断提升旅游文化产业的层次,才能真正实现旅游文化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 杜梓.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鄂尔多斯现代化进程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0

[3] 乔明.《鄂尔多斯旅游:把握新机遇 奋战“十二五”》鄂尔多斯旅游局 2011.3

[4] 唐勇 杨忠华 旅游经济与区域文化和谐发展战略研究

[5]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林业》2007年1A期

[6] 旅游业将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来源:经济日报 2010-06-11

[7]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内蒙古社科院文献资料

下载论重庆市新时期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策略(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重庆市新时期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策略(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析新时期企业文化创新策略(精选)

    探析新时期企业文化创新策略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更是文化竞争的时代。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不容忽视。一个企业要......

    论银行业改革及创新策略

    论中国银行业改革及创新策略 摘 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国有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变革和信贷产品发展的日益困难,更来自于国内外商业银......

    科技创新引领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合集)

    科技创新引领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张华文化产业作为当代人类社会新的财富创造形态及其所产生的巨大的乘数效应,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竞相争抢的战略高......

    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汇编)

    一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展文化产业,也要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样,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新时期示范性幼儿园的发展策略

    新时期示范性幼儿园的发展策略 2. 区域角活动增强技能。我园努力创设与幼儿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注意环境与教育内容相配合,创新开展区域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和谐发展。......

    重庆市钢结构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重庆市钢结构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2016―2020年) 为加快推进我市钢结构产业创新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重要的钢结构产业基地,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钢结构推广应用......

    论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cn论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作者:李宽宽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9期摘 要: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企业党组织能......

    浅谈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就是以强烈的时代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机制、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使之适应并服务于经济建设。新时期思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