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的基本内容及要点
新课标的基本内容及要点
白勉峡九年制学校胡春才
1、为什么要从理念谈起:理念支配行为新课程改革首先是理念的更新理念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案例分析的终点
2、关于数学课程三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根本: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3、关于数学
四种价值:数学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工具性);数学是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基础性);数学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教育性);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文化性)。
4、关于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呈现方式应是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的;过程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
5、关于数学教学活动
起点: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要点: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支点: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6、关于评价:过程评价—— 诊断、激励、改进的多元价值取向
终结评价—— 学习水平、情感态度的多元目标取向
7、关于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运用: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8、教学目标—— 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模块目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
章节目标:知识技能上的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上的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
9、数与代数:传统体系仍然存在删去的、降低要求的多,增加的、提高要求的少对待个别点上的争论,坚持“适用”原则
10、空间与图形:从空间到平面、从图形到元素、从实验到论证新的体系、新的要求
关于几何论证:原来是用演绎方法建构几何体系,从中学会证明;现在是专辟一块为学会证明而学习证明
11、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 a——“了解? >感受” b——“理解? >体验” c——“运用? >探索”
12、到达操作层面上的新课程新的要有,但不是新课程的全部
旧的要留,但需要先舍去一部分新与旧的整合构成完整的新课程
13、课堂教学新的着力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探究学习方式(探究)
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多形式的学习活动(活动)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联系)媒体的使用(媒体)
2012.3.22
第二篇:音乐新课标2011版 知识要点
一、本标准的制定,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二、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二)审美性: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实践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
三、课程基本理念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
(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三)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一)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
(二)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三)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
(四)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操程内容
(五)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弹性之间寻求平衡,培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创造和选择运用的空间
五、音乐课程总目标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船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上述课程目标以下列三个维度表述。
(一)情感一态度一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2.模仿3.探究4.合作5.综合(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常见结构、体裁形式、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学习演唱、演奏、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3.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
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联系,扩展音乐文化视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六、学段目标(7、9年级)
∮增进对音乐的兴趣。
∮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积极参与演奏及创造活动,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七、课程内容:教学领域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
1、感受与欣赏: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一)音乐表现要素【7~9】年级
∮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不同方式模仿不同的声音。
∮加深对人声、乐器声的了解和体验。能够说出各类人声和常见乐器的音色特点。
∮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感知音乐的结构,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7~9年级】
∮能够有意识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
∮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7~9年级】
∮聆听大合唱、组歌、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歌剧、音乐剧、舞剧音乐及其他体裁的歌曲和乐曲,能够随着乐声哼唱音乐主题,并能运用适当的形式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通过欣赏音乐分辨不同的体裁与形式。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和作者。
∮结合所听音乐,了解音乐体裁与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7~9年级】
∮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简单描述其不同的地域特点或民族风格,能够说出戏曲、曲艺的主要种类和代表人物。
∮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能够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描述。
∮聆听世界不同国家的优秀音乐作品,能够说出主要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
2、表现
(一)演唱【7~9年级】
∮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请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学习基本的指挥图示,能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做出正确的反应。
∮学习变声期噪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噪音保护的方法。
∮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与意境。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2~4首(其中中国民歌1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1段。
(二)演奏【7~9年级】
∮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能够选择某种乐器,运用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力求用优美的音色进行演奏。
∮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奏作简单评价。
∮,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三)综合性艺术表演【7~9年级】
∮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能够结合所学的歌曲、乐曲创设简单的表演情境或做形体动作。
∮学习表演简单的歌剧、音乐剧、京剧或其他戏曲、曲艺片段,并能对自己与他人表演做出评价。
(四)识读乐潜【7~9年级】
∮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
∮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3、创造
(一)探索音响与音乐【7~9年级】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一定的情境。
∮能够对自己或他人的声音探索活动作出评价。
(二)即兴编创【7~9年级】
∮能够即兴编唱生活短语或诗词短句。
∮能够依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编创表演活动。
(三)创作实践【7~9年级】
∮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绾创4~8小节的旋律短句或短曲,并能用乐谱记录下来。
4、音乐与相关文化
(一)音乐与社会生活【7~9年级】
∮养成关注音乐的习惯,能够用实例说明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喜欢并能够从传播媒体或现场演出中聆听音乐,能够搜集和积累音乐信息,愿与同学交换所搜集到的音乐材料,交流音乐感受。
∮乐于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并能作出自己的评价。
(二)音乐与姊妹艺术【7~9年级】
∮通过艺术作品,能够简单比较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在表现材料和表现特点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表述对某些背景音乐或主题音乐的认识。
∮能够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与他人合作进行班级文艺活动的创意与设计。
(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7~9年级】
∮能够简单表述音乐对于情绪的影响,并能运用合适的音乐进行自我调节。
∮理解声音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关系,能够恰当地选用音乐,烘托诗词、散文的意境。
∮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说出中国和世界部分国家的代表性歌曲或乐曲及相关的风土人情。
八、教学实施建议
为保证本标准的实施,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三个维度的整合及有机联系,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意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体现,同时应明确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3.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4.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5.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6.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7.因地制宜地实施本标准
九、评价建议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评价内容
对学生的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方面,应以本标准中各教学领域的课程内容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查课程内容所涉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如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学习的方法与成效,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能力,音乐的表现与编创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认识、理解,审美情趣的形成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水平等。
(二)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性述评与定量涮评相结合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十、教材编写原则
1.学生为本原则 2.教育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 5.综合性原则 6.开放性原则
十一、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式:以情感人 以美育人
第三篇:小学美术新课标要点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总方针与主要内容没有大的变化。比较旧版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方向更明确、文本更精练、内容更具体,表述更理性。修订体现了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在美术新课程实施若干年后,对课程标准的重新梳理,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明确了发展方向。
一、明确课程性质,突出学科特点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本次修订新增的。同时标准中增加美术课程四个特性的表述:“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美术课程的“视觉性”特征作为首要特征,是首次在课标中明确提出。愉悦性的提法也是本次修订新增的内容。这些不仅凸显美术学科的价值,而且有效地包容了美术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的特性。
二、搭建清晰的课程目标与内容的递进结构
课程目标上,新课标明确了美术课程的目标框架:总目标、分领域目标的框架结构。课程内容上,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内容结合建立层层递进的关系。以“造型•表现”为例,第一学段强调“尝试”和“体验”;第二学段强调“初步认识”、“激发想象”和“创作愿望”;第三学段强调“运用”、“选择”和“发展构思和创作能力”;第四学段强调“有意图的运用”、“探索不同的方法”和“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等。
三、全面梳理了课程内容,明确评价要点
在课程内容中,改原先“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评价建议”为“目标、学习活动建议、评价要点”的三个条目。目标更简练清晰,具有层次。对原先教学活动建议中,一些具体的活动形式进行了更加概括描述,工具材料的选择范畴更广,表现方式的限定也更少。对评价要点中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并明确“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的各自的描述的侧重点。在知识技能方面,文本中更明确指出“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能说出至少6位重要美术家(中外各3位)及其代表作品。”等等具体的量化要点。
四、突出强调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与保障
在新课标中,“课程资源建议”上,在以前对学校的资源配置建议的基础上,更在建议的首条就从学生使用的角度进行了更加明确要求:“在美术学习中,必备的美术学习工具和材料包括绘画工具、材料和泥工工具、材料。学生必备画笔、颜料和美术专用纸张。”这是从课堂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强调美术课程开设的基本条件。
第四篇:2011小学英语新课标修订要点及修订教材教学要点[模版]
2011版小学英语新课标修订要点及修订教材教学要点
一、具体修订内容要点
(一)前言部分
突出外语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国民素质教育,是国家开放的需要,是对外交流的需要,并强调其在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二)课程性质
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三)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部分的修订以突出英语学科特点的思想为原则,修订原小标题及内容,使英语教育的特点一目了然,同时,在每一条理念中再次强调英语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以及语言学习的渐进性与持续性特点。
(四)课程设计思路
明确指出了了英语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
(其中,七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
(五)课程目标
本次修订将课程目标按照总目标与分目标进行表述。保留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描述英语课程目标。
1. 总目标
将原课程性质部分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移至课程总目标部分,修改描述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五个方面相辅相成。课程总目标还从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发展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课程总目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紧密结合的特征。
2. 分目标
为了更好体现不同级别之间的差异和过度,本次修订对分目标中一至五级分级整体目标描述作了仔细的文字修改使之更为准确,以体现级别间的差异和进阶关系。
(六)内容标准
此次修订对各级别总体目标要求保持不变,只在具体要求上做适当调整。具体调整如下:
1、根据全国反馈意见与建议,在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要求上进行调整,有的适当降低难度,有的修改文字以更好地体现表述的准确性,有的个别目标要求也略有提高。
2、在语言知识的要求上所进行的调整和修改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对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指导性。对五级目标的修订主要是为了提高表述的准确性。
3、在情感态度的要求上进行的调整和修改。
在二级“情感态度”的目标描述中,增加“遇到困难,主动求助,勇于克服”,并将描述顺序调整为:“1.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2.敢于开口,表达中不怕出错误;3.对各种英语学习活动有兴趣;4.积极参与各种课堂学习活动;5.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6.遇到困难,主动求助,勇于克服。”
4、在二级“基本策略”的目标描述中,增加“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
5、在文化意识的要求上进行的调整和修改
(七)实施建议
1、除了增加导言部分外,对教学建议逐条进行了整合和文字修订,突出体现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同时,对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标准提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
2、本次修订所选的大部分案例都选自于一线优秀的英语教师。本次修订还将原教材编写和使用建议中的„使用建议‟部分简化,移至教学建议中。
3、这次修订还对评价建议进行了逐条修订。还对评价案例进行了重新整合和调整,补充了大量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部分呈现,在各自部分又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呈现,更突出了对小学和初中不同阶段的评价指导。
(八)附录部分
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表,补充了一些常用词汇,替换掉了一些不常用的词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总词汇量(1600)不变。对小学阶段的词汇量要求也不变(700左右)。撰写了小学英语技能教学参考建议,以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此外,话题表和功能表中属于小学阶段所应涉及的部分,也在一、二级的目标要求表中分别列出。
(九)其他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案例”与“评价案例”移至英语课标的附录部分。
二、修订教材教学要点
本学期我所使用的是(PEP)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的教材,教材修订内容如下:
1、微调教材整体框架。主要是本册教材的单元顺序,话题有所调整,学生用书最后的词汇表加上了音标,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自学。根据课标有关词汇的要求,调整并削减总词量与语法项目;着重修订对话,突出核心教学内容;调整弹性板块到检测板块之后。
2、调整了单元内部结构。本册教材增加了一页Start to read,综合复习A、B部分的知识,同时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采用蝴蝶页情境图,呈现本单元的核心词汇与句型;本册教材的学习单元有10页,复习单元有4页。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渗透于话题中学习。
3、调整语音教学安排,字母教学提前到了本册教材上,同时渗透了语音学习。
4、强化了阅读教学,增加了可读性、趣味性的阅读内容,本册教材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便于三、四年级的衔接。
5、加强了写的训练。字母书写提到本册教材里,单词书写提到本册教材里,为更高年级的单词、句子书写打下基础。
第五篇:小学英语新课标修订要点及修订教材教学要点
一、小学英语新课标修订要点:1.增强祖国意识,进行渗透式多元文化意识培养;2.关注学生,增强教材设计的儿童亲和力;3.调整容量,平缓难度,微调弹性板块;4.调整语音体系,引导小学生发展自然拼读能力;5.重视技能发展过程,优化读写设计。
二、本学期三年级所使用教材的修订要点:1.听说:听的技能主要通let’s check呈现,听、练与单元话题相关的内容,多为1—2个话轮的对话,以听懂大意为主要学习目标;说的技能主要通过Let’s talk板块及其他口头表达活动的设计来呈现,多采用看、听、读、画、做等多种形式,启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知、体验新的语言,以强化对语言运用能力培养。
2.读:B部分的第三页(Star to read)为基本阅读技能入门训练的板块;上册侧重于通过趣味活动强化学生认读字母和单词的能力;下册侧重于培养学生从简单语境中认读单词和短语或是简单核心句型的能力,为高年级阅读组句和语段打好基础。3.写:上册:字母的书写,包括大、小写字母的笔顺和占格,同事在配套的活动手册中也将通过描红、抄写辅助和强化字母的书写;下册:开始描红单词,为四年级书写单词、模仿范例写句子做好准备。4.词汇:消减词汇量:三上由124词减为64词,三下由125词减为70词;调整了部分单元话题词汇:三上第一单元删掉了sharpener,第二单元删掉了purple 和pink等;附录词表中增加了音标。
5.对话:借助图片帮助减少了话轮,由每部分大约3—4个话轮减为1—3个话轮,更加突出了核心语言的学习;部分单元拆分了功能句,将学生学习中容易混淆的内容拆分成两部分分别呈现,降低了难度。6.语音:必学板块A部分第三页为语音板块;三年级主要介绍26个字母的名称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字母的写法以及元音字母a ,e , i ,o ,u的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