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文化与商业的一些思考
关于文化与商业、技术的一些思考
商业需要健康的文化,文化需要商业的支持才得以传播,但是文化如果被商业的发展所介入,所左右,文化的发展无疑会受到巨大冲击。文化需要先进的技术来传播,但是技术主导的文化却会失去内涵。
最近一段时间,毒胶囊成为人们所关心的话题之一,药品的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问题的出现无疑在于药品生产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出了问题,是被巨大商业利益所左右的而导致诚信危机的活生生的例子。
医药生产这一类关系到人类健康甚至是生命的产业,不能把精力放在营造产品概念和推销上,他们卖的不是一种主观感觉,不是一种概念、文化,而是事关人命的完全科学和客观的商品,这种商品与主观和文化不能搭边界!药企确实需要一种文化,但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内在的,积极的,健康的企业文化,而不是产品本身的文化!
以我们天天在电视广告上看到的修正药业为例。“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随着每天的广告轰炸而家喻户晓。他们似乎是在宣传他们的企业文化,想要用文化来为他们的产品保驾护航,这本无可非议。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号称“做药就是做良心”的企业,最近有两款药物上了国家药监局镉超标的“毒胶囊”黑名单。2010年,修正药业的销售收入达到171亿元,这个日进斗金的企业为何要在每克胶囊上省那几厘钱的成本?原因很简单,企业投入的重心在广告和推销上面,他们注重的是产品的“推销”、“包装”文化,而不是企业的价值文化!个人认为作为一个医药企业,他们应当去营造一种注重技术,注重研发的环境,而大部分中国的医药企业,没有技术研发能力,干得最多的是改包装,改剂型的工作。缺乏过硬的产品,自然只能靠广告炒作和卖力经营来赚钱,活生生把药品企业做成了“文化产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这是一种骗子文化!这样的文化,怎么能让我们的药品行业走向世界一流?药企的商业追求蒙蔽了企业对健康文化的追求,这样的企业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屹立不倒吗?
从2006年之后,日本公认的动漫佳作越来越少,日本的动漫发展到现阶段,由于商业介入太多,也给作品的艺术性带来很大冲击。所以,文化需要摆脱商业的束缚,让商业追随文化,而不能被商业拖后腿。但是,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又要满足商业需求,才能为自己提供一种发展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的传播文化。文化自身需要有先进技术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内涵。
比如宁浩导演的电影《疯狂的赛车》,就好像可乐薯片,吃的时候爽口,看的时候很High。但看完以后,没什么营养,也没什么回味。他自己的分析是:这个创作不是从他自己原生来的,只是一种技术性的投入,不是情感性的投入。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可见一斑。技术是用来传播文化的,但是当技术主导了文化,不会产生我们想象的那种效果。而以文化为主,辅之以技术,会获得巨大地成功。《泰坦尼克号》3D转制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泰坦尼克号》本身是对欧美爱情观,价值观的一种很棒的宣传,1997年它的成功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宣传的成功,现在又辅之以3D技术,使观众融入其中,让观众通过银幕身临其境,造成影迷的狂热也是自然的。
总而言之,文化要向前发展,就需要努力使自身成为“领导者”,保持自身的“纯洁”,使自己的理念,价值观“做大”,把商业当做自己众多“参谋”中的一个,同时重用“技术”。不能被商业所挟持,不能使技术独大。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实现自身的传播与推广。
第二篇:商业银行存款创新现状与思考
以中国银行为例,在对商业银行创新存款类型的研究中,结合课本上所学的西方国家创新存款类型,不难发现,中国商业银行在存款创新方面有诸多的问题(一)我国银行存款产品的现状
1)我国银行存款产品数量少同质现象严重。
与西方商业银行丰富繁多的存款产品相比,我国银行存款业务品种构成要素较为单一,导致存款产品难以通过构成多要素“自动组合”来创新的机制,从而使得存款产品不仅种类少而且呈现明显的“期限特征”。同时,由于银行存款产品同质,抹杀存款人的差异化特征,对大额存款人和小额存款人的激励不对等,存款利率与存款金额不挂钩,对大额存款人的激励不足。这样的存款产品结构既不利于利率市场化下存款结构的调整,也不能满足市场和客户日益变化的需求,容易导致较高的存款产品违约率。2)银行存款产品创新少。
虽然近年来我国银行围绕着存款帐户增设了代理缴费、银证通等功能,并展开了以理财为主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创新,但整体来说我国银行存款产品开发处于初始阶段。由于在经营中一直保持着较为理想的存贷利差收入,存款产品可创新空间较少,我国银行很少考虑创新存款产品。各家银行基本上没有专门机构和人才从事这方面研究,对市场和客户的存款产品需求了解不够深入,主动创新意识不强,产品的设计推广一般是总行自上而下逐级推进,在没有有效激励机制下,各下级机构缺乏动力去从具体的经济环境出发,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地创新存款产品。3)缺乏产品设计的主动权。
在过去,中央银行长期垄断存款产品设计的权利,各个商业银行几乎不存在设计存款产
品的主动权。这种机制存在两个缺陷:一是没有考虑到经营产品的能力,不同的商业银行对产品的经营能力不同,比如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的产品应该有差别,城市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的产品之间也应该有所不同。由于缺乏产品设计的主动权造成各个商业银行没有办法根据自身的优势来定位,也就不能实施差异化的产品竞争策略。二是在设计存款产品时,中央银行是根据宏观调控的目的来决定利率水平,而这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是不一致的。这种宏观与微观的冲突最终必然导致利益冲突,而且将越来越明显。
4)没有对客户市场加以细分。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并没有对存款客户进行细分,而是简单的把存款客户分为优质客
户、普通客户、集团客户和个人客户等,更没有充分考虑客户的阶层、收入状况、个人需求、客户价值等因素对存款产品的具体影响,而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客户对商业银行存款产品的需求状况,如果各个商业银行在设计存款产品时忽略了这些因素的作用,那么推出的产品无疑是不受客户欢迎的。而美国等国家的存款产品设计完全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动力,创新存款产品种类,以满足市场和客户不同的个性化产品要求。在此基础上,存款产品设计体现了差别化定价的原则。通过这种差别化定价模式,存款产品的定价更加透明化,产品与服务的成本与收益更加明晰,客户也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的银行间产品与服务的定价方式。(二)改善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设计的思考
存款产品作为一种契约性产品,其当事人商业银行和客户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必须对等,才能在约束客户取款行为的同时,激励客户保持存款。对商业银行来说,更重要的是服务水平、质量以及效率问题,这是客户选择银行的标准。
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基本取消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了。但在我国长期存款利率管制的条件下,存款产品实际上只有期限一个要素,存款产品设计的要素严重单一化,缺乏组合和创新功能。而美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不仅品种丰富,能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偏好,而且其存款产品设计体现着激励与约束对等的机制,既能够吸引客户,又能够很好地约束客户的行为,进而达到稳定存款的目的。中国商业银行想要解决现存的问题,任重道远。
(1)丰富存款产品要素,形成合理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对等的设计机制与理念。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设计必须引入其他设计要素,形成全面化、复杂化的要素组合,并使这些要素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新的存款产品类型,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通过存款产品创新,加大对客户单方面“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力度。当前的存款产品,多是以较高的收益率水平作为创新的吸引点,这使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存款产品激励过多,对客户的行为约束过少,客户单方面的违约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加大对客户行为的约束。
(2)利用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展产品创新。
我国银行要利用政策的变化,开展具有前瞻性的存 款产品创新。利率风险不仅体现在存款与资产的成熟期匹配程度差异,而且存在着基本点风险,即资产、负债的利率变动幅度不一致的风险,也存在着内含选择性风险,即客户对存贷款期限选择变化的风险。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资产需要,运用各种利率风险模型进行模拟、应力测试,选择最合适的存款发展类型和产品,适应利率风险水平。在存款的设计上要考虑调整利率高低,持续期长短,结算限制以及选择是否浮动的利率等存款要素,重点发展符合银行利益的存款品种,降低银行利率风险。
(3)改进存款产品定价方式,将服务定价分离出来。
将利率定价和服务定价分开定价,而且改变存款利率完全由期限决定的定价方式。要考虑费用的支出、贷款利率水平的高低、物价指数的变化、与其他投资工具的比价关系和存款结构本身的变化因素,使得支付的利率不仅与期限有关,而且还应该与开户起点有关、与该账户内余额有关,有可能的话可以考核联合日均余额在利率的定价方面的影响。加强存款产品定价研究,产品定价要注意协调银行与存户的利益关系,做到要能增加银行的盈利,而不是简单增加客户数量和从竞争者手中夺取市场份额,在控制存款规模与实现盈利增长之间做好平衡。
(4)增加产品种类,细分市场,提高客户的可选择性。
商业银行要吸引客户发展其存款业务,必须对各个类型的客户从多方面加以细分。首先要确定其目标客户群,并对其进行市场定位,对各目标客户的不同需求加以详细考察,促进经营战略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为此可将银行客户分为个人客户和集团客户两大类,再根据影响这两类客户的不同因素分别进行细分,通过这些细分来实现各种存款要素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组合,为各类细分的群体提供相应的存款产品并制订适当的营销策略。另外,商业银行还应充分挖掘产品设计人员的潜力,不断增加设计部门和营销部门的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同时完善内部机构设置,综合分析影响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经营管理的一般环境(如国家政策)和具体环境(经营条件、政府监管等),设计出新的存款产品,调整银行资产结构,改善资产负债的多样性和流动性,以此来增加银行的盈利水平.
第三篇:文化思考
文化创新的思考
文化的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创新,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在当代中国,无论是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还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无论是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还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都需要我们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推进文化创新,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要求,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推进文化创新,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文化人才队伍。
第一,立足伟大实践,在投身火热现实生活中推进文化创新。对于文化来说,生命力来自实践,创造力源自生活。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火热的现实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创造源泉。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丰富多彩。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为宣传文化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为我们进行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内容、题材和主题。包括理论工作者、新闻出版工作者、文学艺术工作者在内的所有宣传文化工作者,都应当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融入亿万人民群众开创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要真正沉下身子,走进乡村、社区,走进校园、军营,走进工矿企业、建设工地,走进改革开放第一线和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感受时代的脉动,把握发展的主流,体验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在深入生活中感悟生活,在深入实践中激发灵感。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作大学校、大课堂,善于从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描绘当代中国的历史画卷和中国人民的精神图谱,讴歌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实践。
第二,植根历史文化,在继承优良传统中推进文化创新。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和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如果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就会失去活力、走向衰弱。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一脉相承、薪火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清醒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要认真挖掘提炼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价值,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阐发,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使优秀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光大,让人民群众获得文化熏陶、精神滋养。应当指出的是,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回到过去,守旧复古,而是用新的思想、新的精神丰富我们的文化宝库,不断创造符合当代精神和时代潮流的新文化。要坚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上进行新的文化创造,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气息,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的光芒。
第三,着眼群众需求,在服务人民大众中推进文化创新。服务人民大众,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文化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大众立场、树立大众视野、立足大众需要,才能永葆文化创新的活力,使文化之树常青。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表明,一切有成就有作为的理论家、新闻出版家、文学艺术家,都是走同人民大众结合之路的。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要更好地担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神圣使命,必须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在走进群众、服务群众中实现文化的新创造。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真诚关注民生,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深入浅出地阐释和回答人民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更好地析事明理、解疑释惑。要深入群众的日常生活,走进群众的心灵深处,真诚表现普通群众的喜怒哀乐,热情讴歌普通群众的精神风貌,使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要进一步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个人的情感融入到人民群众的大情大义之中。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文化创造的主体,也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者、评判者。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认可不认可作为最终衡量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自觉接受群众的评判、市场的评判,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文化精品。
第四,紧跟世界潮流,在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中推进文化创新。历史证明,越是博采众长,更多地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成果,中华文化就越能茁壮成长。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着善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优良传统。当今世界,中外文化交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展开,这为我们兼容并蓄、向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我们在吸收借鉴中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应该有更大的气魄、更宽的眼界。凡是人类社会创造的优秀精神财富,凡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成果,我们都要积极地学习了解、借鉴吸收。学习借鉴,不是简单模仿、照抄照搬,而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从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对外来文化作具体分析,既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又始终坚持自己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原则,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又顺应世界文明进步的潮流,着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中华文化始终立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潮头。文化的世界眼光,既包括面向世界、感知世界,也包括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要积极参与各种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密切关注国际文化市场需求,适应世界各国受众的思维方式和接受习惯,努力创作体现一流水准、代表中国形象的精品力作,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推动我国文化产品更好进入国际市场,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第五,掌握现代科技,在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推进文化创新。人类文化的发展,始终是同科技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上个世纪以来,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大大推动了文化样式的创新,精彩纷呈的广播影视节目、丰富多样的电子文化产品,无一不是文化与科技结合的产物。现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影视精品,都有很高的科技含量,给观众以强烈的视听冲击和震撼。要充分认识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自觉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善于用科技手段强化文化产品的艺术表现,用技术含量提升文化产品的艺术魅力,努力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实现样式和载体的极大丰富,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具吸引力、感染力。近年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不断推动传统文化产业改造升级,动漫游戏、数字影视、手机报纸、网络出版、有声读物等方兴未艾,展现出新兴文化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要密切关注新的文化业态,了解和掌握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在推进新兴文化产业特别是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中作出自己的贡献。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而传播力的强弱又取决于先进技术的应用程度。要积极利用现代高新科技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兴传播技术即时快捷、覆盖广泛、互联互通的特殊优势,拓展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率,扩大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让我们的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传播得更远。
第四篇:文化产业园商业计划书
第一章 项目背景
一、文化产业园项目概况描述
这种变革最重要的标志便是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是“以产定销”为主变成了“以销定产”为主,使文化产品的生产进入了跟一般商品一样的生产、流通、交换、消费过程。这种循环的结果可使其得到源源不断的资源的支持,产品也能够极大地丰富起来。当然,它的另一面可能会使文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市场左右,这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两者也不是绝对的不可以调和。
二、文化产业园项目目前主要产品或服务介绍
二、文化产业园简介资料
四、文化产业园管理 第二章 技术与产品
一、技术描述及技术持有
二、产品状况 1.主要产品目录 2.产品特性
3.正在开发/待开发产品简介 4.研发计划及时间表 5.知识产权策略 6.无形资产
三、文化产业园产品生产 1.资源及原材料供应 2.现有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
3.扩建设施、要求及成本,扩建后生产能力 4.原有主要设备及需添置设备 5.产品标准、质检和生产成本控制 6.包装与储运
第三章 文化产业园项目市场分析
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间接的生产力又是直接的生产力。文化首先是由知识、价值观、信念、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间接生产力,当这种意识形态通过一定的传导方式融入到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中去,并通过人力、物质资本在生产中发挥其作用,以此推动经济增长时,它便成为直接生产力。作为生产文化产品的经济主体,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历史等原因,形成了迥然相异的社会文化氛围。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建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受到当地文化习俗的影响,所建成的园区还是一种当地文化的象征。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指居于某地的人们为满足其需要而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景物。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就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景观,借助园区这种固化的物质形式,不同类型的文化传统得以呈现,同时也成为人们超越现状、快速发展的契机。中国各个区域的文化传统大不相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凝聚、呈现并促进文化的物质形式,其发展策略应依据具体的文化语境而变。因此,分析中国不同文化地理区域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可为园区的差异化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意见。
一、文化产业园市场规模、市场结构与划分
二、目标市场的设定
三、产品消费群体、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及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分析
四、目前文化产业园产品市场状况,产品所处市场发展阶段(空白/新开发/高成长/成熟/饱和)产 品排名及品牌状况
五、市场趋势预测和市场机会
六、行业政策 第四章 竞争分析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仍未能形成很大的市场份额,在国民经济中的排序不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起点很低,至今还没有形成大型的、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企业。丰富的文化资源大部分没有开发,有的是低层次的开发,有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开发。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很低,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精致程度也很低,不仅没有深度开发国内市场需求,而且也很难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市场竞争。
一、有无行业垄断
二、从市场细分看竞争者市场份额
三、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实力、产品情况
四、潜在竞争对手情况和市场变化分析
五、文化产业园产品竞争优势
第五章 产品制造(项目产品、技术及工程建设)第一节 产品制造
一、生产方式
二、生产设备
三、成本控制
第二节 项目主要产品及规模目标
一、主要产品质量指标
二、本项目主要产品特点
三、本项目主要产品工艺流程
四、本项目主要产品产能规划 第六章 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计划 第一节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一、建设规模与目标
二、项目建设内容
三、项目建设布局与进度安排 第二节 厂址选择
一、项目建设地点
二、区位优势分析
三、厂址选择及理由 第三节 原材料保证 第四节 建设工期计划 第五节 主要设备选型
第七章 文化产业园项目市场营销
一、概述营销计划
二、文化产业园销售政策的制定
三、文化产业园销售渠道、方式、行销环节和售后服务
四、主要业务关系状况
五、文化产业园销售队伍情况及销售福利分配政策
六、促销和市场渗透 1.主要促销方式
2.广告/公关策略、媒体评估
七、文化产业园产品价格方案 1.定价依据和价格结构 2.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和对策
八、销售资料统计和销售纪录方式,销售周期的计算。
九、文化产业园市场开发规划,销售目标 第八章 文化产业园项目投资说明
一、资金需求说明(用量/期限)
二、资金使用计划及进度
三、投资形式(贷款/利率/利率支付条件/转股-普通股、优先股、任股权/对应价格等)
四、资本结构
五、回报/偿还计划
六、资本原负债结构说明
七、投资抵押
八、投资担保
九、吸纳投资后股权结构
十、股权成本
十一、投资者介入管理之程度说明
十二、报告
十三、杂费支付 第九章 投资报酬与退出
一、股票上市
二、股权转让
三、股权回购
四、股利
第十章 文化产业园项目风险分析
一、资源风险
二、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三、研发风险
四、生产不确定性风险
五、成本控制风险
六、竞争风险
七、政策风险
八、财务风险
九、管理风险
十、破产风险 第十一章 管理
一、文化产业园组织结构
二、管理制度及劳动合同
三、人事计划
四、薪资、福利方案
五、股权分配和认股计划 第十二章 文化产业园项目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说明
二、财务数据预测 1.销售收入明细表 2.成本费用明细表 3.薪金水平明细表 4.固定资产明细表 5.资产负债表
6.利润及利润分配明细表 7.现金流量表 8.财务指标分析
第五篇:农村文化礼堂实践与思考
摘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作为本省十大实事之一。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是浙江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浙江省;文化礼堂;农民群众
引言:
一般而言,礼堂是指用于集会、观看电影或者一般公共演出活动的场所。礼堂曾经是一个年代的记忆,人们在礼堂里观看幕布电影、皮影戏、二人转等,礼堂是人们群众集体娱乐的公共记忆场所。顾名思义,农村文化礼堂,即在农村地区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仪式、祭祀、娱乐宣传活动等,来挖掘和展现本村的文化底蕴,从而达到凝聚和传承文化的一种乡村文化建设活动。
“农村基层文化生活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根基,农民是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主要成员。”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说,“我们需要给农村建设一个个新的精神文化地标。”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说:“在传统的基层文化阵地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情况下,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为了探寻重构乡村文化价值秩序、维护乡村社会幸福和谐之路。”一年多过去了,浙江大地已涌现出1300多个农村文化礼堂。
一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的重要意义
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
(一)建设文化礼堂,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礼堂”是集文化设施、文脉传承、文明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载体。“文化礼堂”的建设,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利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改进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实现公共文化“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从而形成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建设文化礼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方向。“文化礼堂”能够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生活相结合,与传统美德和地方文化相融合。“文化礼堂”的建设,有利于把优良的文化传统、积极的价值追求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下去,并引导农民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风貌,形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良好文化氛围。
二 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推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一)处理好农村礼堂的“思想性”与“娱乐性”的关系。在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的设计上,不能简单的停留在“求热闹,求娱乐”这个浅层面上,要善于把思想引导与文化娱乐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文体活动、文化交流、文化娱乐等活动引领农民价值观的转变。同时,在文化礼堂的建设上,要围绕文化殿堂、精神家园的理念,进一步提炼文化礼堂的功能和定位,把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丰富文体活动等主要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传播现代文明和弘扬主流价值的新平台。在这个展示村庄形象的新窗口中,普及科普知识,传承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文化墙、文化窗等载体,全面展示农村的历史沿革、乡风民俗和文化古迹,宣传农村的道德模范人物和先进工作者。
(二)处理好“标准化”与“特色化”的关系。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应该有一套明确的建设标准和要求,文化礼堂、文化学堂和文化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布置应有一系列比较明确的操作指南。但是,标准并不是模子,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各地既要注重标准要求,更要注重挖掘地方特色。坚持建设标准,是推进文化礼堂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质量保证,而挖掘地域特色是确保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只有抓好主流文化与乡土特色文化的融合,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充分结合,文化礼堂才能真正焕发魅力,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才可能有可持续的动力。
三 文化礼堂建设遇到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经济相对薄弱,建设经费缺口大。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包括文化礼堂的设备购置以及设施的基本维护、更新和管理,很多地方都是需要资金来维持的。虽然在建设经费上采取上级补助、市财政投入和村级自筹相结合的模式,但对村级经济较好的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推广没有太大问题,而对经济相对薄弱的贫困地区来说,文化礼堂建设的经费来源是个大问题。
(二)村民认同有差异,全民参与难度大。新农村建设使试点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有些村民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让这些人接受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化礼堂的建设现在还不能说是真正的被所有村民真心拥护,村民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还有待挖掘。村民组织的文化活动,有些因参与度不够而难以开展,从而影响组织者的积极性。
(三)文化内容建设可持续发展堪忧。浙江农林大学专家学者也普遍担心,文化礼堂的内容建设后续乏力,这样势必会影响到该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在刚开始通过挖掘本村特色和梳理村史文脉,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在今后的推广中,各村文化礼堂的内容和形式将会面临很大的困境。村里开发的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之后恐怕也会面临缺乏后继人的问题。简单机械的复制试点的经验和模式,可能会与其他村存在兼容性的差异,致使农村文化活动得不到村民们的认同。
总之,在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上,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在文化礼堂的建设和管理上,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有待解决。这需要社会上各部门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争取把存在的问题解决,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四 结语
文化礼堂不仅提升了村庄的文化内涵和品质,更发挥了教育人、感化人的高层次作用,引导大家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风貌。“文化礼堂”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打造“精神家园、文化公园、生活乐园”的目标,并以“精神家园”建设为核心,将“文化礼堂”打造成为让人民群众有归属感的心灵殿堂;在建设“文化礼堂”的过程中,要注重典型的树立与培养,并以点带面,逐步由农村向城市延伸。逐渐使文化礼堂成为农村文艺、电影演出和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成为农村老百姓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