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当代文化的反思
当代中国文化在经历两次重大转变之后,走上了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出现过许多挫折和失误。
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文化上却开始进入一个迷茫的时代,在全球化面前,绵延5000年的古老文明突然变得茫然失措,他必须再次面对百年前就曾困扰过国人的问题:国粹还是西化?当交流日益频繁,地理界限日渐模糊,世界变得越来越透明,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文化问题早已过时。事实是,一方面,我们今天符号式地对传统文化的“回收再利用”已使当代文化变得庸俗不堪,另一方面,仅仅形式上的嫁接西方文化,使得我们今天的文化景观变得不伦不类,失去了中心地位。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对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正确把握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严格地被该时代的经济、政治所制约。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每一种文化形态,都植根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离开或摆脱一定经济基础的文化是没有的。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在向纵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因此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的局面。现在谁也不会怀疑,艳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愚昧、迷信、落后状况的彻底改变。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允分体现,都必须建立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了,人们的文化观念才能更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发展和繁荣。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坚持改革开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推向更高的阶段,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当然,文化的发展,也能促进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被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早已证明了的真理。因此,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按照文化发展的规律办事,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这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也是推动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要正确理解文化的民族化和世界化
一种文化要想存在和发展,也必须有自己的民族根基和民族形象,才能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华文化是56个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平等交流、汇合而成的一种多样性统一的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离开了各民族的文化,就没有统一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没有各民族文化之间的整合,也就不能形成统一的、和谐一致的中华民族文化。
当然,民族文化也是要不断发展的,并在发展中实现自我超越。坚持文化的民族性,不是把民族文化封闭起来,与世隔绝,而是在坚持自主发展、自我超越、主动创新的同时,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和汇合,并在竞争和汇合中实现更高层次的超越和创新。
第二篇: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反思
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反思
桃江县高桥乡中心学校 凌靖
内容摘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对人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当好孩子的领路人,树立起行为示范的好榜样,多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优点多多进行表扬和鼓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实践,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逐渐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表率、关注、宠爱、拔苗助长、嘲笑、斥责、以偏概全、表扬、鼓励、实践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对人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由此可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纵观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我觉得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父母没有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如今好多孩子的家长都是80后,这些年轻的家长自己都还是长不大的孩子,其中大部分又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又如何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呢?因此,这些父母在要求孩子时,小孩还一句:“你做得还不如我好,你自己的事情还经常要爷爷奶奶帮着做呢,凭什么来要求我?”面对这样的话语,我们情何以堪。如果照这样下去,自己当不好榜样,起不了模范带头的作用,又该拿什么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呢?
二、家长过分关注、过度宠爱
现在我们的好多孩子简直被宠上了天,很多家庭都因只有一个小孩,真是捧在掌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就是全家人的中心和关注点,只要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是无条件满足,要星星不敢摘月亮。孩子总能得到满足,长此以往他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特点。所以我们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他们做任何事情,这样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扼杀了孩子的能力发展。
三、普遍存在拔苗助长的现象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生活富裕了,口袋里的钱也逐渐鼓起来了,就寻思着要如何折腾折腾。有的父母不顾孩子的感受和具体情况,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全然不顾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也不管他们是否喜欢,能否接受得了;有的父母提早让孩子学拼音、学写字、学钢琴„„而社会上有些私立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将幼儿教育小学化,来充分展示孩子们的学习“才能”,身边有一个朋友的孩子两岁开始上幼儿园,三岁就能书写很多汉字,父母那个高兴劲哦,四处宣扬孩子如何如何了得,一直到小学二年级,小孩的表现也都还不错,总是能给家长争回一些颜面,其爸爸还被选为学校家长委员会的领导。可是进入三年级以后,要学的知识越来越难了,应付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孩子逐渐出现了厌学的现象,于是老师没有那么喜欢他了,家长也不再引以为荣了,甚至感觉作为家长委员会的领导也脸上无光了,后来这个孩子身心严重失衡,出现了暴躁、焦虑、冷淡、退缩等问题,也不懂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家长也急了,束手无策起来„„这就是拔苗助长的后果,虽然我们看上去都懂,可又在无意中犯了这样的错误。
四、爱当众嘲笑、斥责孩子 有些父母喜欢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边,爱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甚至用刻薄、尖酸的字眼来嘲笑孩子,如“笨蛋、傻瓜、蠢猪„„”,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来斥责数落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感到自己很丢脸,会变得胆小、退缩、缺乏自信,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很不利。
五、用以偏概全的眼光看待孩子
有些父母喜欢以主观的情绪和期待去看待孩子,并以孩子的一个特点概括其全部性格,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方向。例如,有的父母经常指责孩子“你真没出息”、“你真是个大笨蛋,连点小事都做不好”、“瞧,别人真聪明,你和他比起来真是差远了”长此以往,会形成心理暗示,会让孩子也认定自己一定比别人差,慢慢地便会向被认定的方向发展,做个没出息的人,而这样也容易形成偏见,导致父母常常错怪孩子,使亲子关系变得疏离。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当好孩子的领路人,树立起行为示范的好榜样,多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优点多多进行表扬和鼓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实践,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逐渐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教育孩子是家长的天职。”良好的教育意识与能力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家长的自觉追求。
参考文献: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著,作家出版社 《爱的艺术》[美]弗洛姆 著,萨茹菲 译
《儿童的人格教育》[奥]阿德勒 著,彭莉莉/彭正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教育的目的》[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三联书店
第三篇:官本位文化对当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官本位对当代政治的影响
08级人力资源 安科
官本位思想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现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已经渗透到了中国政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国的政治体制,政治行为模式都有意无意地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怎么认识官本位思想、如何理清官本位思想对当代政治生活的影响,正视这种思想对现代中国政治的负面影响,是我们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一、什么是官本位及其产生
官本位的“本”,不同于民本的“本”,民本,作以民为本讲,而官本的“本”则是来源于金本位的本,是以官为价值判断标准的意思。所以,在我看来官本位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把是否为官当成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去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的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这个定义里,我强调了中国特色,主要是考虑目前意义上的官本位文化产生于中国,而且又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政治。
为什么我这么讲。主要是因为,为官者或者政治家在世界各国的价值判断是不同的。而最突出为官者或者政治家人生价值或者给予他们最多成就感的国家,可能就在中国了。这种成就感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而成,恰恰是经过长时间的不断积淀和完善,使得这种价值判断成为了政治伦理的主流思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政治体系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化接纳只是分子参与的政治体系,而政治知识分子在掌握政治话语权,结束了一部分人对政治权利垄断的局面,开始参
与政治掌控权利的时候,通过自己手中掌握的话语权和道德优势,不断强化知识分子从政正当性的过程中,产生了这种道德判断与利益判断纠结在一起的价值判断模式。这种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固定的称呼,只是成为了一种大家默认的政治伦理规范,而在近现代社会,才给予了他“官本位”这个正是的称呼。
二、官本位在中国长盛不衰的两个支撑
官本位这种思想,或者说这种政治伦理,在中国产生后,以其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特有的思想环境和政治环境中开始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最终变成了沁入到这个国家政治思想最深处,与之不断伴生的传统,离不开两种力量的帮助。
一是权力的支撑。为什么权利会支持这种思想,重要的是掌握权利的人。权利的掌握者需要一种思想和理念来认同自己掌握权利,来给予自己掌握权利的正当性,那么就必须有一种思想和理念来为止服务。正是因为中国的文官体系在隋唐之后由科举制度开始系统化之后,与之伴生的官本位思想也开始不断地发展了。秦人开始了大一统的帝国结束了封建分封的时代,正式改变了以家族成员替代行政人员的模式,开始了有大家族选择优秀人物参与政治的从政模式,于是就有了汉朝的察举制、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那是考察的重点集中在家世﹑道德﹑才能。当然家世是第一位的,一个才能优秀但出生卑贱的人,想要轻易地取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
在那个时代,取得主流社会认同是当官的前提,入仕主要靠
运气,一是投胎投好,二是遇到真正识人之人,不过还是得家世好。门阀世族把持着社会政治资源的分配权利。做官在这个时候并未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就的唯一途径,做生意、做门客、做刺客都可以得到社会的肯定和承认。文学、艺术的成就也可以得到社会的承认,成为做官的凭借。越是能取得轰动的社会效应,越是容易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于是就有了囊萤映雪、卧冰求鲤等骇人听闻的轰动事迹,这也成为了当时获得社会尊重的重要途径,在这时候知识分子获取社会影响力的方式多样,官本位思想不甚明显。入隋唐以后,隋炀帝创造性的发明之一就是创立了科举制,同时也制度化了读书人进入官场的方式。知识分子有了制度化分配社会资源的权力,当读书人品尝到了可以权利的快感,他们就再也不愿意轻易地放弃,他们要避免回到过去那种通过出生来分享政治权利的模式,要改变知识分子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在历代皇权和知识分子软弱的膝盖的相互作用下,知识开始屈服于权力的魅力,权利也保障了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特权阶层的要求,开始了知识等同于社会政治权利,开始了“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开始了“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形成了“小地主(自耕农)→知识分子→官员→大地主”的社会成功模式和权力分配模式。
二是道德的支撑。或者说是学理的支撑,其实这一点同样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参与。正是因为这种知识分子的职业官僚化,造就了中国主流哲学的官僚化。汉武帝以后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努力,南宋朱熹的理学思想,无一不透露出政治对学术的筛选,体现了政治权利对主力哲学思想的好恶。忠君爱国、三纲五常、士农工商,无处不提醒着普通群众对知识、对权利的敬畏,无一不是在为知识分子凌驾于社会各阶层提供者思想的支持和理论的诠释。知识分子不断深化入仕是读书唯
一、最好出路的思想,进一步教化社会,使知识分子摆脱了醉心名利的精神包袱。树立为官就是的维护社会伦理秩序的高尚行为。
有了这种学理和道德上的支撑,知识分子把参与政治作为自己职业的唯一出路,视之为人间正道,这种做官之后光耀门楣的做法,进一步肯定了做官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提供了做官是值得肯定和最有社会价值人生的社会认同的基础。
三、官本位的负面影响
官本位思想并没有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而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消失,而是通过一种更为隐秘的方式在强化着,同时也对现代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是固化了中国的政治思维模式,官本位思想自其诞生起就控制了中国政治的道德制高点,受到了历代君主的追捧和强化。因为官本位思想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放弃了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只是将读书作为进入官僚集团的一种进身手段,放弃了对思想自由的追求。自此之后的中国政治思想,无一不是对君权、集权的完善和变通,对政治制度结构性的改变再无涉及。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政治思想的主要缔造者,掌握知识的知识
分子对已有政治权利分配模式的固守,对这种权利分配模式带来的现实利益的无法割舍。进而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的政治思维模式,进而有加强了对官本位思想的肯定和依赖。
二是固化了中国的政治操作模式。官本位思想的的强悍似乎出乎所有人的想象。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这种思想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中国,甚至受中国政治文化影响的整个东亚的政治文化。这种影响具体到操作层面,体现出来的就是权利的可量度、行政过程中的人情大于制度、政治斗争中的只论派别不论对错。更有甚者,政治斗争不光是在政治上消灭对手,更要在肉体上消灭对手、在名誉上诋毁对手,保证对手的一切影响销声匿迹。这种政治操作模式的后果是不断恶化政治伦理,让一大批官僚在获得权利后,希望在极短的时间以可以量化的方式收回成本。同时这样的政治操作方式也得到了政治参与者的肯定和认可,并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政治团体的新进入者。不断地强化着官本位的思想和与之而来的政治操作模式。
三是阻碍了法治化进程。中国人不相信法律,不是当代的事情,而是一个传统的问题。这个传统恰恰就是由于中国传统政治利益的分配模式造就的。知识分子获得社会地位的特权,同时也享受了法律的特权,自然不会把这些跟随权利而来的法律特权拱手相让。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手中掌握的伦理制度和既有权利作为调处一切问题的准则。
第四篇:浅析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浅析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内容摘要:一个人的信念,成就一个人的未来;一代青年人的信念,成就一个民族的未来,让我们担当起青年人的责任,用同样的青春去书写一个不一样的未来。这就是一百年后的我们向一百年前的他们所许下的最庄重的诺言!我们将自己的人生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融入中华文化的传承,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关键词:红色文化 当代大学生 影响 继承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它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特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社会圭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天然载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力支撑。红色文化的实质主要体现为理想信念、集体主义精神、群众利益至上、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千百万革命志士前仆后继推翻“三座大山”的文化,也是人民军队英勇善战打败中外强敌的文化,还是亿万人民鼓足干劲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它承接着过去、启迪着现实、昭示着未来,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鲜明的现实性,它是时代精神不断发展创新的坚实文化基质,是当代大学生宝贵的精神食粮,红色文化建设涉及到民族精神的坐标与社会发展的导向。
大学是一块圣地。在这里成长着中国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于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则报道:粗心男子丢失“买房巨款” 天大研究生苦等6小时完璧归,我认为这种极度负责任的态度,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的思想品质正是在年轻的大学生中急于提倡和弘扬的,这种精神和品格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的。从他身上投射出的品德和风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良好的大学生形象。
红色文化核心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形成和产生、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相融合、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华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形式。它植根于中国土壤,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产生。审视和回顾“红色文化”的发生历程,可以发现红色文化的核心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理想信念、求真务实、廉洁自律和艰苦奋斗等四方面。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的推进,红色文化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仍然巨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强国观念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和发展的基于中国革命实践和历史文化的一种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是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先烈从事革命活动的鲜活而生动的历史见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历史见证。
如今,中国已经告别了积贫积弱的历史,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已顺利实现,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总体上已实现小康;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果。只有拥有强大的国力,国家才能免受外来侵略和压迫,坚定不移地屹立于世界之林。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强国观念,发奋图强,加快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二)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离不开红色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成为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主要价值体现之一。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三观”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思想基础。
弘扬红色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现实需要。红色文化蕴含着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马克思主义荣辱观在内涵和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不断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利于促使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优秀品德。
(三)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团结协作、以人为本的精神正如毛泽东所说:“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被我们战胜的”。依靠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困难和挑战。团结协作精神在工作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获得良好的工作成绩。无论是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还是2009年的抗击“禽流感”战役和2010年的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中抢险救灾,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的高贵精神,无私奉献,为抗震救灾的胜利开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团结协作、以人为本的精神,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与团结协作和以人为本的精神密切相关,有了团结协作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作指导,才有可能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前进的道路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一个人的信念,成就一个人的未来;一代青年人的信念,成就一个民族的未来,让我们担当起青年人的责任,用同样的青春去书写一个不一样的未来。这就是一百年后的我们向一百年前的他们所许下的最庄重的诺言!我们将自己的人生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融入中华文化的传承,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红色网
【2】刘丽平,李水弟.“红色文化”价值形态与开发策略探析[J]_职业圈,2o07(O6x):4—5.
【3】]关于共产国际的解散问题的报告.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张耀灿,徐志远.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M】.武汉:湖北教育报刊社,2003(9):14—17.
【5】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3).
【6】邓显超.关于弘扬苏区精神与提升赣州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思考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1):59—61. 【7】王小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原因探析叨.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2):49—51.
第五篇:当代广告文化浅析
当代广告文化浅析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以达到获取更多经济利润的目的采取了众多商业手段,而在这众多商业手段中有一个手段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深受各大行业的青睐,这个手段就是商业广告。
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就是各种形式的商业广告。海报,传单,硕大的荧光屏循环播放着激情四射的广告。回到家里,打开电视又是让人“深恶痛绝”的广告。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广告又开始大面积攻占网络世界。总之,无论你是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都会看到广告的“倩影”,广告已经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无所不在!谈到广告,我想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褒贬不一。但是,广告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或消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广告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广告有着很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古代就有,只是那时不是“广告”这种称呼,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是现当代广告,也就是“二战”之后的广告发展。
诚如前述,广告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鉴于广告存在的意义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我想说的是,广告的影响在现今社会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宣传的范畴而是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广告文化。下面就广告文化谈谈我个人的理解。
1.广告文化的本质
广告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商业文化,而从其生产、传播方式以及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文化信息来看,广告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广告文化是从属于商业文化的亚文化,同时包含商品文化及营销文化。商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文化通过商品传播,商品通过文化而增殖。在中国,通过商品传播文化早在丝绸之路时代,丝绸之路带给西域的不仅仅是丝绸,它还以丝绸为载体,向西方世界传播了古老的东方文化。
1.1 商品文化
商品文化的实质是商品设计、生产、包装、装潢及其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文化附加值,是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辨证统一,是商品使用功能
与商品审美功能的辨证统一。它是广告文化的核心内容。
1.2 营销文化
营销文化是指以文化观念为前提,以切近人的心理需要、精神气质、审美趣味为原则的营销艺术和哲理,它是广告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商品文化要通过营销文化的实现而最终实现。
广告文化具有明显的大众性、商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一定的文化传统、信仰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商业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心理、行为从而影响各国广告活动。
2.广告文化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当代广告的社会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对民族文化的展示、对流行时尚的引导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对道德信息的传播。人的接受心理受制于其所属的亚文化群,因此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常常为广告创意所利用,客观上广告文化成了展示民族文化的舞台。广告在引导大众消费行为的过程中,主要以时尚为表征,因而广告往往成为流行时尚的样本,成为促使人们改变生活形态的推动力量。为使广告信息传播有效,广告力避急功近利,转而关注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道德内容,客观上使得广告传播成为一种特殊的道德信息载体,当然广告对道德内容的传播是极为间接和有限的。
2.2 消极影响
尽管如此处心积虑地乔装打扮,广告作为商业促销手段的实质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其负面效应在所难免,并日益引起了文化批评目光的关注。置身于广告的汪洋大海之中,人们对其道德的、审美的……诸如此类的诉求内容日趋麻木,而在“欣赏”广告时,人们不可能拥有自身的解读权,在广告与受众的关系中,受众只能是被动的;而其所倡导的时尚生活又必然通过感性的物质消费得以实现,于是,被动、冷漠日益成为当今时代大众的性格,而消费成了最高的价值追求。当然这种结果的铸成归因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合力的影响,但广告宣传确实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由于当代广告借助辐射面极广的大众传媒,广告语言往往成为时代流行语,对传统的语法造成了严重的干扰,而且其诗意的语言其实质是反诗意的。通过对广告的文化解读,广告的文化特性、客观存在的文化功能及负面效应昭然若揭。
广告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广告文化加以整伤,为广告文化的发展提供一种有人文精神的终极价值尺度,使之减少文化上的偏差与失误,从而为社会文化发展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3.如何正确对待广告文化
广告无处不在,广告文化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前所述,广告文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一而足,有积极方面的也有消极方面的。那么,对待日益盛行的广告文化,作为普通群众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正如我们对待其他文化那样,去粗取精。广告文化中有很多是对我们社会主义文化有正面意义的,能很好的指引我们的消费,对于这些文化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接受,吸纳。广告文化是在商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广告的本质目的还是赢得经济利润。因此,不可避免的,广告文化中参杂着众多金钱利欲的元素,这些成分的存在很容易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辨别是非黑白,善恶美丑的能力。对于一些低俗广告试图改变人们道德标准以期达到牟取利润目的的行径,我们要擦亮眼睛,坚决予以抵制!
4.结语
广告无处不在,广告文化也日益深入人心,对待这种现象,作为一名大众成员应该理性并坚持自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