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文化馆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几点做法
文化馆基层文化工作的几点做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丰富。近年来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群文工作者以文化馆为龙头积极顺应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在群众文化辅导方面,始终坚特“立足阵地、面向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没为重点,以组织辅导、创作文艺精品,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以辅导培训基层文化站骨干队伍为主,提升群众文化活动质量为核心;以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为已任;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无论在基础设施建没、文艺创作、群文辅导、业务培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效地推动了我县群众文化事业健康稳步的发展。但距新时期党和政府对群文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群众文化发展的需求,还有待于加强和做好一下工作。
一、文化馆辅导培训重在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馆是广大业余文学、书法、美术、音乐、戏曲、舞蹈、摄影爱好者之家。是各个协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为管理者一定要为他们服好务,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全面提高业余人才的专业水平,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打基础。群文辅导工作开展的好坏关健在人才,人才是第一要素,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各业务门类在职人员的培训己成为文化馆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是建议省文化厅与教育厅联合在陕西大专院校内开设群众文化管理专业高等教育研讨班。可借鉴省文物事业管理局人才培养的经验,80年代初省文物局就同西北大学联合,在该院设立了文博专业班,既面向社会招收高考生,又面向全省文博单位定向培养,培训在职人员的高等文博管理水平。二是在群众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应该拓宽思路,创新方式,组织举办短期或中长期的培训或轮训,面向文化单位、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乃至文化站干部的轮训,开设文艺表演、舞蹈、摄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培训和优秀人才文化管理研讨班。三是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群众接受辅导、投身创作、参加表演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得到了艺术享受和乐趣,在不知不觉中群众素质得到了提高。群众性文化活动表面上展示的是艺术作品,艺术人才,而其本质展示的是群文业务辅导人员在幕后的辛勤劳动,提高文化馆业务干部的综合素质,是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关键。各类群文竞赛性活动,其竞赛的实质是群文专业人员的智慧、组织能力和辅导才能。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比其结果更具意义,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抓好群文辅导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管理辅导水平,以达到提升群众文化辅导的整体素质为目的。
二、文化馆应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近几年党和政府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资力度,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广播电视、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体系建设及设施的投放,农村文化体系建设得到了大发展大繁荣。目前,我县现有镇文化站19个、编制在岗人员56人、农家书屋、村级图书室46个、民间自乐班56个、业余剧团12个、村级活动器材、锣鼓、秧歌队58个、棋牌娱乐室152个、书法、诗联、文学、美术、摄影、戏曲、音乐、舞蹈等协会等组织17个、民间艺人103人、文艺创作骨干242人、奇石盆景从业人员23人、网吧33家、共享工程网点112个、文化广场8个。要不断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规律,以提供文化服务为天职,除办好经常性的民间组织培训、日常辅导外,还要结文合节假日群众文化活动最活跃之机,大力发展通俗文化,使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贴近生活反映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直视平凡人的生活。因此,古往今来,群众都喜欢通俗的、现代的、潮流的文化艺术作品。而在现阶段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通俗文化却受到了抑制,不被重视,在今后的群文工作中,一定要改变习惯,有计划地办好辅导传授工作,向群众推荐一些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优秀文艺节目和精神食粮。促进我县群众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和表演水平,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人类共同的文化成果,提高群众的审美情趣,促进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的建设。
同时还要扩大群众文化发展空间,利用这些空间,使群众文化活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发挥积极作用。根据文化馆的工作性质、辅导干部的设置,利用现有的多功能展厅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开展少儿舞蹈培训、书法绘画培训、民间工艺制作培训,摄影培训、常年开展培训辅导;二是结合实际走出去或派专业人员到机关单位、企业、社区、学校进行艺术辅导,指导排练文艺演出活动;三是发挥阵地作用,抓好各种协会的辅导培训工作,向社会推荐一批文化艺术名人,发挥名人效应作用开展工作;四是大力开展广场、公园、景区等群众休闲场所文艺辅导,重点抓好校园、广场、社区的辅导培训工作。
三、文化馆应抓好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校园文化,它是以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艺术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社会性文化。学生在学校接受到的文艺演出、演讲比赛、歌舞等形式,会让学生一生难忘,甚至于将来走出校门,走进新的工作岗位后,都会铭记在心。据了解近年来有很多学生通过我馆业务干部辅导后,考上了西安美院及宝鸡文理、商洛学院、学习深造。随着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校园文化随之有效地容入社会大家庭,促进了社会文明和家庭文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因此,校园文化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是提高社会群众文化整体素质的摇篮。
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突出不同地方的不同特点,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区域性的搞好校园文化活动,把日常培训、辅导成果展示出来。一方面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保证辅导工作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可通过选拔优秀学生多参与省、市、县的少儿文艺展演活动,力争出精品、出人才、创品牌。
四、文化馆应加强文化广场建设的正确引导
广场文化是现代城市综合文化实力的展示,是人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体现。时下各地流行广场健身文化,其参与人数极其广泛,大到35至60岁老年人,小到中青年人,她们热爱这一活动方式,早晚参与人数3、4百人以上,广场文化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即街头文化、健身休闲文化、娱乐演出活动和广场美化。开展广场文化,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广场文化应该有利于减轻人们日常劳作的疲劳和压力,使人们精神享受的愉悦的生活方式;二是,广场文化要考虑大多人的审美心理和自愿参与性、广泛性、普遍性、公益性的特点;三是,要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广场文化应当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弘扬时代主旋律,必须铲除那些低级趣味,于精神文明建设相违背的腐朽的、落后的精神垃圾;四是,文化馆应加强对广场文化建设的正确引导。由于广场文化的广泛性、群众性、休闲娱乐性的特点突出,文化馆要紧跟群众文化发展的时代潮流,时刻为广场文化建设把好脉,把参与广场文化的群众、按活动内容分类编队,培训辅导领头人,使这些人一进入活动场所形成自然归队,各得其乐、宽松结合、正面引导、陶冶性情、以达到休闲娱乐之目的。
五、文化馆应抓好社区文化建设的服务工作
社区作为我国社会发展新崛起的现代化因素,而迅速地积累和膨胀自身力量,并且以其独特的功能,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通过不断的吸纳社会领域中原有的政府职能,开辟出具有独立作用能力的自主空间和自主领域。要把社区文化纳入社区建设,是社区发展的必由之路。社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则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和灵魂。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不仅有利于培育社区精神,陶冶居民群众的情操,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而且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塑造良好的邻里关系,增强居民的凝聚力,营造稳定的社区环境。把握社区居民的需求,明确社区文化发展思路,探索和找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县共有21个社区笔者调查了17个,现就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是强化社区文化服务意识。要本着“以人为本”兴办实事、提升服务、文化贯通、党建统领为前提,积极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社区特点、公众认同的社区文化,把社区内各种人员团结凝聚起来,用先进文化占领社区文化阵地。
二是强化社区文化创新意识。用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影响人们思想灵魂,用民族的、科学的、进步的文化代替落后的、伪科学的文化,形成“共建、共创、共享、共荣”的价值观和“共创繁荣、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围。
三是强化社区文化特色意识。注重活跃居民文化生活,依托社区这一服务平台,举办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讲座,画展、论坛、演讲比赛、五好家庭、好公婆、好媳妇评选等,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吸引居民参与,引进高雅文化,做到雅俗共赏,打造社区品牌,开放图书阅览、社区培训、辅导、文化休闲等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服务项目。
四是动员鼓励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组建老年文艺演出队、志愿者服务队、治安巡逻队、舞蹈队、尽可能以灵活的方式吸引众多参与者,使社区文化具有综合性、教育性。我县的社区发展起步较晚,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滞后,文化的载体
功能作用发挥困难,针对大多数社区存在的普遍问题,政府应引起足够重视,切实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改善社区文化设施,为社区居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抓好社区文化人才的培训辅导,加强管理工作。
总之,加强群文从业人员的培训学习,牢固树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职能意识,坚持文化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坚持文化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坚持文化馆在全县文化工作中的主导龙头地位,以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辅导、创作、研究为主业。只有这样,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就一定能够更加持久、稳定、蓬勃的发展。达到领导满意、群众高兴、同志们有成就感,为我县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论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
论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文化建设、人们对文化生活都越来越重视。新形势下,国家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地位凸显。通过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开展,提升基层群众文化素养,陶冶基层群众情操,促进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更加增加幸福生活的获得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根据当前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实际,就新形势下开展基层群众文化辅导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措施,旨在为强化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对策
群众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它以基层群众为主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在基层群众中深受欢迎,在活跃群众生活,提高群众综合素质的同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种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一、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概述
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和文化修养工作两个方面。思想政治方面的辅导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群众文化思想和活动的先进方向,引导群众多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观念,严防有害思想和腐朽文化在基层群众中滋生和蔓延,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群众基础和思想保障。文化修养方面的辅导工作是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辅导基层群众文化修养知识和技能,普及文化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提高基层群众综合文化素质,活跃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教育群众分清美丑、善恶,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用更加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在全社会形成满满正能量,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生活。由此可见,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意义重大,其不仅能发挥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组织教育的功能,而且影响范围更广,发挥作用更大,是在全社会层面对基层群众进行教育,对于每个人的人格养成、思想素质、文化修养都至关重要,对基层组织、社区良好邻里关系的构建作用突出,对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更是功不可没。同时,通过良好的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祖国大量的传统文化保留、传承,使我国优秀文化扎根基层,扎根每一个基层群众,有助于有效地保护民族优秀文化,有利于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养成,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
二、强化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的培训
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水平的提升,是提高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水平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急需高质量的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这就造成高水平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的缺乏。要想尽办法提高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首先,要教育基层文化辅导工作人员树立“基层群众为本”的工作理念时,要尊重群众,贴近群众,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的文化辅导服务。其次,严把基层群众工作准入关。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基本思想道德素养、良好工作作风和文化辅导专业知识,达到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岗位工作要求,经过岗前考核培训,才可以上岗工作。同时,要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在岗教育。通过经常邀请文化专家学者授课、组织文化辅导工作座谈研讨、基层文化辅导工作互相参观学习、基层文化辅导工作人员经验交流会等方法,不断将好的基层文化辅导工作经验做法总结推广,从而提高基层文化辅导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同时,通过不定期的基层文化辅导工作业务抽查、考试、考核,检验和督促基层文化辅导工作人员工作水平的提高。发现工作不符合要求的,又不积极改进的,坚决辞退或者转岗。
(二)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多多深入群众
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基础是群众,是群众的生活。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群众的生活背景和所思所想所爱,才可以有的放矢的开展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开展文化辅导前,要进行广泛的文化生活调查,了解基层群众意见、征求群众文化辅导方面的建议,了解基层群众文化需求。通过走访群众,与群众聊天,对他们的生活范围、生活内容、家庭成员、兴趣爱好进行了解分析,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和感兴趣的生活内容,针对性地采取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措施,可以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高效的文化辅导服务,更加吸引群众参与,获得群众支持。比如,在城市和农村、山区和海边,群众的生活背景不同,文化娱乐生活差距很大,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就要灵活机动,开展不同的活动,采取不同的形式,达到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目的。
(三)完善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制度
强化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执行是关键。要不断细化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组织、管理、服务、考核等规章制度,明确每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制定每个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奖惩办法,保证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特别是要形成重视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加强文化辅导工作力量。近几年,各?党委和政府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资巨大,形成了广播电视全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基层文化辅导的体制机制。严格文化设施、文化经费的管理使用,真正让中央的惠民措施落到实处,让基层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文化成果[2]。
(四)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科技化水平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化、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科技广泛得到应用。针对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实际,应用信息化、云技术、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意义重大。通过新兴科技的运用,可以实现书法、戏曲等文化资源的共享,便于相关工作人员查阅、学习使用。另外,还可以把各地的文化辅导活动资源保存在云端,由各基层文化辅导单位共享。
(五)保证基层文化健康
在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中,必须确保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必须严把先进文化导向和优秀文化作品关,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辅导内容和符合和谐社会形势的文化辅导项目,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精神文化品质。要加强与文化执法部门的合作,严厉打击媚俗低级的文化活动和不健康的文化作品的传播,为基层文化辅导工作开展提供良好文化氛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至关重要,能够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更加增加群众幸福生活的获得感,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所以,必须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的培训、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多多深入群众、完善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制度、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科技化水平、保证基层文化健康,希望对于新形势下我国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有所益处。
参考文献:
[1]陈海铭.浅谈如何提高基层群众文化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年第23期.[2]张二祥.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J].卷宗,2015年第9期.
第三篇:群众文化基础知识、文化馆(站)服务与管理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文化馆(站)服务与管理。
大纲
一、了解概念
(一)群众文化
(二)群众文化活动群众
(三)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
1、管理
2、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
(四)概念中的几种关系
1、公众、大中、群众
2、人群、群体、群众
3、社区文化、群众、社区文化
二、了解群众文化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
(一)原始社会
1、群体性
2、手段的原始性
3、目的一致、权利平等
4、偶然性和随意性
(二)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1、精神劳动从劳动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统治者的工具
2、文化劳动从精神劳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三)“五四”运动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
1、西方文化的传入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平民文化的发展
(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群众文化从文化事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文化体系
1、政府设立了专门的事业机构
2、组建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队伍
3、形成了独特的活动形态和工作方式
4、具有较完整的理论系统
三、了解学习目的
(一)学习知识
(二)认识规律
(三)掌握技能
(四)打好基础
四、了解学习的意义
(一)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
(二)满足广大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需要;
(三)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的文化和文明素质是群众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
(四)是大众文化工作自身的需要。
五、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
(一)民俗学
(二)教育学
(三)文化社会学
(四)心理学
(五)美学
(六)管理学
(七)市场学
六、熟悉群众文化的本质特征
(一)群众文化的群众性
1、群众性的含义
2、群众性的社会要求
(二)群众文化的自娱性
1、自娱性的意义
2、自娱性的形成原理与类型
3、自娱心理与其他文化心理的关系
4、娱乐与教化的内在联系
(三)群众文化的倾向性
1、倾向的必然性与多样性
2、倾向性的表现性
(四)群众文化的承传性
1、承传的机制与意义
2、承传过程中的创造性
3、承传的历史阶段
七、熟悉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精神调剂作用
1、娱乐休闲效能
2、宣泄情感效能
3、审美效能
(二)宣传教化作用
1、传播效能
2、陶冶性情效能
3、规范行为效能
(三)普及知识作用
1、社会教育
2、科普教育
3、智能教育
(四)团结凝聚作用
1、沟通效能
2、吸引效能
3、激励效能
4、负效应的控制
八、熟悉群众文化与环境
(一)群众文化与自然环境
1、自然环境的含义
2、自然环境对群众文化的影响
3、自然环境与群众文化特色的形成
(二)群众文化与社会环境
1、历史环境
2、人文环境
3、安全环境
4、国际环境
5、社会稳定程度
6、职业文化艺术和群众文化艺术
(三)群众文化与经济环境
1、市场经济对群众文化的影响
2、群众文化与群众文化消费
3、群众文化与文化市场
4、群众文化活动的商品属性和非商品属性
(四)群众文化与科技环境
1、科学技术与群众生活
2、科技开拓了群众文化的新领域
3、群众文化的繁荣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九、掌握群众文化的形态类型
(一)城市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二)农村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三)集镇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四)村落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五)社区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六)企业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七)校园文化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八)家庭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九)军营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十、掌握群众文化活动的机构和类型
(一)机构
1、行政管理机构(1)行政机构 a 概念
b 职能:计划决策职能;组织指挥职能;协调服务职能;检查监督职能;法规管理能能(2)协调机构
a 职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整体协调;协调本地区重大的文化活动,协商解决大众文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b 种类:常设机构与临时机构
2、事业性管理机构(1)概念
(2)国家的三级文化网建设 省市级、区县级、乡镇级(3)基本任务和职能
a 宣传教育 b 开展活动 c 普及知识 d 满足需求 e 开发遗产 f 理论研究
群众文化专业实务(中级)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
(一)掌握管理的内容
1、活动内容的管理
(1)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大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2)特点:管理内容的思想性;管理目标的超前性;管理标准的同一性
2、活动形势的管理
(1)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的管理:抓作品、抓活动、抓队伍、抓成果(2)群众性文艺培训、演出活动的管理 a 处理好培训五环节
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精心组织培训;检验培训效果。B 抓好演出活动的三项内容
活动内容的管理;演艺人员的管理:活动质量的管理。
(3)群众性文化宣传活动的管理:建立文化宣传队伍、疏通宣传渠道、掌握宣传技巧、抓好宣传效果的评估。
(4)群众性科普活动的管理:通过文艺载体进行管理、培养大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摆脱愚昧、提高文明成都市根本任务。
(5)民间文艺活动的管理:依靠社会管理的方式管理、引导民间文化活动由非组织型向有组织型转化、加强民间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抢救和改造工作。
3、活动组织的管理(1)协调组织的管理
a 原则:群众文化群众办,群众文化群众管 b 类别:
范围:单项和综合 时间:长期和临时 形式:政府组成和社会各界联合组成
c 主要职责:协调各方力量,搞好大众文化工作(2)群众文化社团组织的管理
a 特征: 群众自愿组合;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主要目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章程
b 管理任务:把好组织关、业务馆、活动关
(二)熟悉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特点
1、管理内容的综合性
(1)管理项目的全方位性:活动方向的管理、活动人员的管理、活动财务的管理:国家拨款、单位投入、社会集资、产业开发
(2)管理过程的整体性:对任何项目的管理都应该有始有终、管理应贯穿活动项目的全过程
(3)管理效益的社会性:直接效益、间接效益,综合的和多层次效益
2、管理范围的广泛性
(1)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五联四化):建立联合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谊活动、制定联?规划、鼓励联建设施、设施多元化、网络立体化、队伍优质化、工作规范化(2)节日文化活动的管理
a 组织管理:由本能式向主导式转化、建立节日文化系统工程 b 业务管理:抓住业务特征、发挥业务特点优势、重视特定的观众群 c 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机构、严格安全措施、内容周到全面
(3)庙会文化活动的管理:遵循节日文化管理的内容:研究、引导、改造和完善庙会文化内容和形式;提倡健康有益的,打击和抵制淫秽反动的一切行为。(4)家庭文化活动的管理: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文化活动;依靠社会进行综合管理;提供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3、管理对象的多层次性(1)从年龄结构上看(2)从文化水平上看(3)从经济条件上看
(三)熟悉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原则
1、尊重大众的意愿
(1)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2)避免开展违背群众意愿的文化活动;(3)遵循群众自愿的原则;
(4)将群众的需求与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5)党的路线与群众的意愿是统一的。
2、按活动的自身规律进行管理(1)业余自愿(2)形式多样(3)健康有益(4)勤俭节约
3、依靠群众自我管理(1)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2)管理部门宏观调控;(3)培养骨干队伍;(4)加强社会监督;
(四)掌握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方法
1、综合管理的方法(1)概念
(2)综合管理的内容 a活动计划的管理 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程序、活动人员、活动规模、活动安全、活动经费、活动实效等。
b活动程序的管理:制定活动方案;对方案进行论证和确立;制定实施计划,创造条件;部署计划;落实分工;具体实施计划;检查进度,及时协调和调整;总结评估;资料归档。
c活动效益的管理,应遵循活动的自身规律;确保社会效益;尊重群众意愿,保证实效;健康有益,保证质量;勤俭节约;确保安全。
2、目标管理的方法
(1)制定目标(2)论证目标(3)确立目标(4)分解目标(5)实施目标(6)检验目标
3、协同管理的方法
(1)明确目的性(2)坚持效益性(3)掌握灵活性(4)促进联谊性(5)保持整体性
4、特殊的管理方法
(1)民族群众文化活动;尊重民族习俗;学习、吸收;加强交流(2)外来文化活动;批判地吸收;洋为中用;排无不排外。
二、熟悉具备大型文化文化的基本要素
(一)动机和目的
1、主办者的动机和目的
(1)政府主办(2)企业和单位主办(3)群众自发主办
2、受众者
(1)外在需求(2)内在需求
3、主办者与受众者的关系(1)相互依存(2)辨证统一
(二)内容和形式
1、内容
(1)主办者的意思表示(2)文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3)群众的认同程度
2、形式
(1)目的和内容决定了形式
(2)新的形势是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上发展而来
(三)与活动相适应的硬件条件
1、经费
(1)预算经费(2)实到经费(3)使用经费(4)经费差额
2、环境
(1)自然环境(2)人文环境(3)安全环境(4)社会环境
3、后勤保证条件
(1)食宿条件(2)交通条件(3)活动场地条件(4)与活动相关的器材设备(5)其他后勤条件
4、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队伍
(1)活动策划人的素质(2)组织实施人员的素质
5、具备活动所需的技术要求
三、掌握群众文化活动各类方案的编写
(一)策划案的编写
1、基本结构
(1)题目(2)目的和意义(3)可行性分析(4)时间和地点(5)项目内容设计
(6)实施范围及方式、方法(7)基本安排(8)组织工作机构(9)经费预算(10)有关要求
2、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2)可行性因素和不可行性因素(3)分析要求:社会需求程度;政府和政策的支持程度;效果预测;条件具备程度
3、策划原则
(1)求新(2)务实(3)经济(4)科学
4、编写策划案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个人行为(2)特别注意对不利因素和反对意见的分析(3)策划者应将冲动和理性统一起来
(4)把握好活动等级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施计划的编写
1、组织实施程序
(1)准备工作阶段;前期准备;中期准备;后期准备
(2)项目实施阶段:对策划案及各阶段准备工作的最后考核;进入实施程序;控制关键部位(如通讯、交通等)(3)后期收尾阶段
2、实施计划的编写
(1)实施计划是策划案的延续
(2)计划内容:题目;计划目的;任务内容;工作机构的设置;任务的分解和分配;实施方法和手段;具体安排和步骤;保障措施;其他要求
(3)注意事项:组织实施程序要在计划中得到充分体现;工作安排要细,要有可操作性;分工要明确,责任要落实到人
3、应急计划的编写
(1)应急计划是整个活动的最后防线
(2)应急种类:事前应急;现场应急;事后补救(3)计划内容 a确定活动的应急点 广场活动、游园活动、室内演出活动、艺术品展览活动、艺术比赛及大型培训活动等
b第二方案的制定 c安全措施的制定 d方案和措施的分解及落实 e应急要求
四、了解群众文化单位的人才管理
(一)对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
2、有必要的基础学历
3、有较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二)专业人员的录用管理
1、录用原则
(1)因才而用(2)优者先用(3)尊重业务门类的特点和规律
2、录用内容
(1)外部录用:招聘;组织调动;交流;个别商调;借调;义工;承包(2)内部录用:双向选岗;岗位责任制;聘用合同制
(三)专业人员的培训
1、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2)知识周期的规律(3)大众文化工作的需要
2、培训内容
(1)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2)专业技能(3)科学知识
3、培训形式(1)离职培训(2)兼职培训(3)自学
(4)实际工作锻炼
五、熟悉群众文化辅导
(一)群众文化辅导的特征和原则
1、辅导的含义
2、辅导的特征
3、辅导的原则
(二)群众文化辅导与传播
1、传播的含义
2、传播的特征和形式
3、辅导与传播的关系
(三)辅导者与辅导对象
1、辅导者的素质
2、辅导者与辅导对象的关系
3、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四)群众文化辅导的流程
1、构成辅导信息的基本要素
2、辅导工作的一般流程
3、辅导者的工作流程
六、了解知识产权相关知识
(一)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二)知识产权的分类
(三)知识产权法
(四)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
(五)商标的定义
(六)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
(七)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
(八)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实效
第四篇:基层群众文化的突围
基层群众文化的突围
文/秦人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类得以进入文明的基础就是自我吸收的,以及广义环境中的感染与引导的文化。这种由个体内涵继而延伸成的群体认知,是组成人“活着”必不可缺少的一个分子。
在这个历史进入发达与自由的时代,刨除掉禁锢人的生存,凸显出来的就是被人类分以类型的文化形式,而对于中华文化来说,其最大的部分就是基层群众文化,但往往最大面的就是最容易缺失的点。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央十八大报告里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这是一种行政上的民族呼唤以及行动参照。
从中层方面来说,各地方政府也有自己所提出的各种对于文化救赎以及发展的脉络,比如陕西省委提出的《加快三个陕西建设,为实现“中国梦,陕西梦”做贡献》,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努力践行陕西精神。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创作陕西特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具有国内外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打造文化支柱产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文化国家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的发展需要文化,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更需要精神文明的支撑。种种以基层群众文化为导向的旗帜、作风都在似乎敲响着某种警钟!需要更多的力量综合到一起去支撑起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与伟大性。
那么这种口语如何转换为有效的行动,各种文化下乡活动,文化设施的建设也如雨后春竹一样出现的大众的视野中。今天要在这说的一种民间的力量所为之努力的现象。
——中华文化作为炎黄子孙的根基,其源远流长不可一承述、其博大精深不可一窥视;而书画艺术作为其中的一脉分支,更是异彩纷呈,清雅幽致,其国学之血液能使人奋进明智,其具象之骨骼能使人养性修身,其意象之邃妙亦可使人明德为事,是生命体与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表现方式。这个以陕西广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起与推行的“广泰文化公益百馆行”活动就是一个鲜明的行动个体,以基层文化建设为核心进行大面积的复制。
广泰文化所推行的并不是一个艺术馆的建立,而是一种文化精神、文化生活、文化教育三者合一的模式。通过一个馆的载体平台,成为当地政府文化建设大平台上的一个小支柱,衔接住学校的书法、美术、国学课程,承接起当地爱好书画艺术的团体,打通一条专业与业余的交流通道,渐渐的扩大、做深、做精,最终成为一个可以复制的精品文化工程。——这就是基层群众文化突围的一个分支,一种模式。
而更多的、类似的这样的行动,我想在我国有很多很多,有的是个体在做,有的是单位或者群体在做,但是这样的力量毕竟还是太小,还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去,更大的力量去实施。那么,能所预见的未来,就是中华文化大繁荣的时候,是救赎个体素养以及民族力量的最有力的说明。
第五篇:群众文化基础知识、文化馆(站)服务与管理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文化馆(站)服务与管理。
大纲
一、了解概念
(一)群众文化
(二)群众文化活动群众
(三)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
1、管理
2、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
(四)概念中的几种关系
1、公众、大中、群众
2、人群、群体、群众
3、社区文化、群众、社区文化
二、了解群众文化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
(一)原始社会
1、群体性
2、手段的原始性
3、目的一致、权利平等
4、偶然性和随意性
(二)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1、精神劳动从劳动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统治者的工具
2、文化劳动从精神劳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三)“五四”运动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
1、西方文化的传入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平民文化的发展
(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群众文化从文化事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文化体系
1、政府设立了专门的事业机构
2、组建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队伍
3、形成了独特的活动形态和工作方式
4、具有较完整的理论系统
三、了解学习目的
(一)学习知识
(二)认识规律
(三)掌握技能
(四)打好基础
四、了解学习的意义
(一)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
(二)满足广大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需要;
(三)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的文化和文明素质是群众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
(四)是大众文化工作自身的需要。
五、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
(一)民俗学
(二)教育学
(三)文化社会学
(四)心理学
(五)美学
(六)管理学
(七)市场学
六、熟悉群众文化的本质特征
(一)群众文化的群众性
1、群众性的含义
2、群众性的社会要求
(二)群众文化的自娱性
1、自娱性的意义
2、自娱性的形成原理与类型
3、自娱心理与其他文化心理的关系
4、娱乐与教化的内在联系
(三)群众文化的倾向性
1、倾向的必然性与多样性
2、倾向性的表现性
(四)群众文化的承传性
1、承传的机制与意义
2、承传过程中的创造性
3、承传的历史阶段
七、熟悉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精神调剂作用
1、娱乐休闲效能
2、宣泄情感效能
3、审美效能
(二)宣传教化作用
1、传播效能
2、陶冶性情效能
3、规范行为效能
(三)普及知识作用
1、社会教育
2、科普教育
3、智能教育
(四)团结凝聚作用
1、沟通效能
2、吸引效能
3、激励效能
4、负效应的控制
八、熟悉群众文化与环境
(一)群众文化与自然环境
1、自然环境的含义
2、自然环境对群众文化的影响
3、自然环境与群众文化特色的形成
(二)群众文化与社会环境
1、历史环境
2、人文环境
3、安全环境
4、国际环境
5、社会稳定程度
6、职业文化艺术和群众文化艺术
(三)群众文化与经济环境
1、市场经济对群众文化的影响
2、群众文化与群众文化消费
3、群众文化与文化市场
4、群众文化活动的商品属性和非商品属性
(四)群众文化与科技环境
1、科学技术与群众生活
2、科技开拓了群众文化的新领域
3、群众文化的繁荣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九、掌握群众文化的形态类型
(一)城市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二)农村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三)集镇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四)村落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五)社区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六)企业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七)校园文化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八)家庭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九)军营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十、掌握群众文化活动的机构和类型
(一)机构
1、行政管理机构(1)行政机构 a 概念
b 职能:计划决策职能;组织指挥职能;协调服务职能;检查监督职能;法规管理能能(2)协调机构
a 职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整体协调;协调本地区重大的文化活动,协商解决大众文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b 种类:常设机构与临时机构
2、事业性管理机构(1)概念
(2)国家的三级文化网建设 省市级、区县级、乡镇级(3)基本任务和职能
a 宣传教育 b 开展活动 c 普及知识 d 满足需求 e 开发遗产 f 理论研究 群众文化专业实务(中级)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
(一)掌握管理的内容
1、活动内容的管理
(1)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大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2)特点:管理内容的思想性;管理目标的超前性;管理标准的同一性
2、活动形势的管理
(1)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的管理:抓作品、抓活动、抓队伍、抓成果(2)群众性文艺培训、演出活动的管理 a 处理好培训五环节
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精心组织培训;检验培训效果。B 抓好演出活动的三项内容
活动内容的管理;演艺人员的管理:活动质量的管理。
(3)群众性文化宣传活动的管理:建立文化宣传队伍、疏通宣传渠道、掌握宣传技巧、抓好宣传效果的评估。
(4)群众性科普活动的管理:通过文艺载体进行管理、培养大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摆脱愚昧、提高文明成都市根本任务。
(5)民间文艺活动的管理:依靠社会管理的方式管理、引导民间文化活动由非组织型向有组织型转化、加强民间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抢救和改造工作。
3、活动组织的管理(1)协调组织的管理
a 原则:群众文化群众办,群众文化群众管 b 类别:
范围:单项和综合 时间:长期和临时 形式:政府组成和社会各界联合组成 c 主要职责:协调各方力量,搞好大众文化工作(2)群众文化社团组织的管理
a 特征: 群众自愿组合;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主要目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章程
b 管理任务:把好组织关、业务馆、活动关
(二)熟悉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特点
1、管理内容的综合性
(1)管理项目的全方位性:活动方向的管理、活动人员的管理、活动财务的管理:国家拨款、单位投入、社会集资、产业开发
(2)管理过程的整体性:对任何项目的管理都应该有始有终、管理应贯穿活动项目的全过程
(3)管理效益的社会性:直接效益、间接效益,综合的和多层次效益
2、管理范围的广泛性
(1)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五联四化):建立联合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谊活动、制定联?规划、鼓励联建设施、设施多元化、网络立体化、队伍优质化、工作规范化
(2)节日文化活动的管理
a 组织管理:由本能式向主导式转化、建立节日文化系统工程 b 业务管理:抓住业务特征、发挥业务特点优势、重视特定的观众群 c 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机构、严格安全措施、内容周到全面
(3)庙会文化活动的管理:遵循节日文化管理的内容:研究、引导、改造和完善庙会文化内容和形式;提倡健康有益的,打击和抵制淫秽反动的一切行为。
(4)家庭文化活动的管理: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文化活动;依靠社会进行综合管理;提供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3、管理对象的多层次性
(1)从年龄结构上看(2)从文化水平上看(3)从经济条件上看
(三)熟悉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原则
1、尊重大众的意愿
(1)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2)避免开展违背群众意愿的文化活动;(3)遵循群众自愿的原则;
(4)将群众的需求与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5)党的路线与群众的意愿是统一的。
2、按活动的自身规律进行管理
(1)业余自愿(2)形式多样(3)健康有益(4)勤俭节约
3、依靠群众自我管理
(1)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2)管理部门宏观调控;(3)培养骨干队伍;(4)加强社会监督;
(四)掌握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方法
1、综合管理的方法
(1)概念(2)综合管理的内容 a活动计划的管理
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程序、活动人员、活动规模、活动安全、活动经费、活动实效等。
b活动程序的管理:制定活动方案;对方案进行论证和确立;制定实施计划,创造条件;部署计划;落实分工;具体实施计划;检查进度,及时协调和调整;总结评估;资料归档。c活动效益的管理,应遵循活动的自身规律;确保社会效益;尊重群众意愿,保证实效;健康有益,保证质量;勤俭节约;确保安全。
2、目标管理的方法
(1)制定目标(2)论证目标(3)确立目标(4)分解目标(5)实施目标(6)检验目标
3、协同管理的方法
7(1)明确目的性(2)坚持效益性(3)掌握灵活性(4)促进联谊性(5)保持整体性
4、特殊的管理方法
(1)民族群众文化活动;尊重民族习俗;学习、吸收;加强交流(2)外来文化活动;批判地吸收;洋为中用;排无不排外。
二、熟悉具备大型文化文化的基本要素
(一)动机和目的
1、主办者的动机和目的
(1)政府主办(2)企业和单位主办(3)群众自发主办
2、受众者
(1)外在需求(2)内在需求
3、主办者与受众者的关系(1)相互依存(2)辨证统一
(二)内容和形式
1、内容
(1)主办者的意思表示(2)文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3)群众的认同程度
2、形式
(1)目的和内容决定了形式
(2)新的形势是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上发展而来
(三)与活动相适应的硬件条件
1、经费
(1)预算经费(2)实到经费(3)使用经费(4)经费差额
2、环境
(1)自然环境(2)人文环境(3)安全环境(4)社会环境
3、后勤保证条件
(1)食宿条件(2)交通条件(3)活动场地条件(4)与活动相关的器材设备(5)其他后勤条件
4、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队伍
(1)活动策划人的素质(2)组织实施人员的素质
5、具备活动所需的技术要求
三、掌握群众文化活动各类方案的编写
(一)策划案的编写
1、基本结构
(1)题目(2)目的和意义(3)可行性分析(4)时间和地点(5)项目内容设计(6)实施范围及方式、方法(7)基本安排(8)组织工作机构(9)经费预算(10)有关要求
2、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2)可行性因素和不可行性因素(3)分析要求:社会需求程度;政府和政策的支持程度;效果预测;条件具备程度
3、策划原则
(1)求新(2)务实(3)经济(4)科学
4、编写策划案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个人行为(2)特别注意对不利因素和反对意见的分析(3)策划者应将冲动和理性统一起来
(4)把握好活动等级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施计划的编写
1、组织实施程序
(1)准备工作阶段;前期准备;中期准备;后期准备
(2)项目实施阶段:对策划案及各阶段准备工作的最后考核;进入实施程序;控制关键部位(如通讯、交通等)
9(3)后期收尾阶段
2、实施计划的编写
(1)实施计划是策划案的延续
(2)计划内容:题目;计划目的;任务内容;工作机构的设置;任务的分解和分配;实施方法和手段;具体安排和步骤;保障措施;其他要求
(3)注意事项:组织实施程序要在计划中得到充分体现;工作安排要细,要有可操作性;分工要明确,责任要落实到人
3、应急计划的编写
(1)应急计划是整个活动的最后防线
(2)应急种类:事前应急;现场应急;事后补救(3)计划内容 a确定活动的应急点
广场活动、游园活动、室内演出活动、艺术品展览活动、艺术比赛及大型培训活动等 b第二方案的制定 c安全措施的制定 d方案和措施的分解及落实 e应急要求
四、了解群众文化单位的人才管理
(一)对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
2、有必要的基础学历
3、有较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二)专业人员的录用管理
1、录用原则
(1)因才而用(2)优者先用(3)尊重业务门类的特点和规律
2、录用内容
(1)外部录用:招聘;组织调动;交流;个别商调;借调;义工;承包(2)内部录用:双向选岗;岗位责任制;聘用合同制
(三)专业人员的培训
1、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2)知识周期的规律(3)大众文化工作的需要
2、培训内容
(1)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2)专业技能(3)科学知识
3、培训形式
(1)离职培训(2)兼职培训(3)自学(4)实际工作锻炼
五、熟悉群众文化辅导
(一)群众文化辅导的特征和原则
1、辅导的含义
2、辅导的特征
3、辅导的原则
(二)群众文化辅导与传播
1、传播的含义
2、传播的特征和形式
3、辅导与传播的关系
(三)辅导者与辅导对象
1、辅导者的素质
2、辅导者与辅导对象的关系
3、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四)群众文化辅导的流程
1、构成辅导信息的基本要素
2、辅导工作的一般流程
3、辅导者的工作流程
六、了解知识产权相关知识
(一)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二)知识产权的分类
(三)知识产权法
(四)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
(五)商标的定义
(六)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
(七)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
(八)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实效 内容简介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群众文化艺术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群众文化艺术专业国家规划教材。《群众文化基础知识(群众文化艺术专业)》依据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群众文化艺术专业课程设置”及“群众文化艺术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群众文化基础知识(群众文化艺术专业)》较全面地阐述了群众文化的起源、本质、构成、群众文化史、群众文化辅导与群众文化工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群众文化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了解群众文化的生态环境、形态分类、事业机构、11 社会作用,理解领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众文化需求和消费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群众文化艺术专业)》也可作为职工群众文化艺术团体的参考用书。目录
绪论文化与群众文化概念甄别
一、文化的概念
二、群众文化的概念
第一章 群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部族文化 第二节 阶级社会的群众文化 第二章 群众文化的本质特征
第一节 群众文化的群众性和自娱性 第二节 群众文化的倾向性和传承性 第三章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精神调剂和普及知识作用 第二节 宣传教化和团结凝聚作用 第四章 群众文化的生态环境
第一节 群众文化的自然环境和科学环境 第二节 群众文化的国内、国际文化环境 第五章 群众文化的形态类型
第一节 群众文化的地域性形态类型 第二节 群众文化的多元化形态类型 第六章 群众文化活动
第一节 群众文化活动的动力机制与构成 第二节 群众文化产品 第七章 群众文化事业机构
第一节 群众文化事业的基本结构和业务体系 第二节 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工作原则和机构设备 第八章 群众文化与文化消费
第一节 文化消费的特性以及必要的途径 第二节 适用于文化消费的群众文化经济观念 第九章 群众文化辅导的基本规律、职能与功能 第一节 辅导与社会环境认识发展相一致、相适应 第二节 群众文化辅导的职能和功能 第十章 群众文化辅导的任务、原则、内容
第一节 群众文化辅导的任务 第二节 群众文化辅导的内容 第十一章 群众文化辅导的方式方法及评估
第一节 群众文化辅导方式方法的划分 第二节 群众文化辅导评估 第十二章 群众文化的宏观管理
第一节 群众文化管理的含义与任务 第二节 群众文化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第十三章 群众文化的微观管理 第一节 群众文化管理的模型和特点
第二节 群众文化管理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