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馆关于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的方案
关于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的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先进文化为导向,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根据我区和我馆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
一、指导思想
以“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意度导向”为原则,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群众需求征集和评价反馈机制,拓宽公众信息渠道,畅通需求表达途径,不断增强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工作目标
建立起包含“需求征集—项目评审—评价反馈”等可循环内容,以群众需求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实现文化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主要内容
(一)建立多种形式的需求征集机制。建立多种形式的需求征集机制,做到专人负责,定时梳理,信息互通共享。一是设立馆长接待日。每周周五设为馆长接待日,由馆长负责接待群众并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群众遇到问题或在服务需求和资源管理上有任何想法,都可以跟值班馆长提出,对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值班馆长整理汇报;二是召开座谈会。每年召开不少于一次座谈会,征求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服务评价;三是发放调查表。以季度为单位,定期向服务群体发放公共文化需求调查表,收集整理群众日常文化需求;四是开设服务专线。利用网站、微信平台、短信平台、报纸媒体、活动宣传等资源公布群众文化服务专线,长期征集群众各类文化需求;五是设置意见箱。在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显眼处摆放群众文化需求征集箱,每月定时收集整理。在策划专题活动期间,也可通过意见箱定向收集建议,使专题活动开展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六是开辟信息化互动平台。整合现有各类网络资源,如文化馆网站、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开辟集信息发布、需求征集、意见反馈、在线互动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互动平台。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评审反馈机制。
要细化梳理征集到的各类文化需求,通过评估筛选,最终确定文化服务供给项目。一是梳理分类。按照需求主体、需求程度、服务对象类别(一般人员和特殊人群)、处理的时效和难度等,对征集上来的各类需求进行整理、归纳和分类。二是评审筛选。客观评估群众的意见建议,根据梳理分类的需求信息,结合社会发展阶段、公共文化服务范畴和标准、资金保障、现有文化资源等实际因素,对政府可提供的文化产品进行成本绩效分析,最终筛选确定符合群众需求的阶段性文化活动项目。对于群众满意度较低或者不满意的事项,认真分析原因、进一步研究对策。三是组织实施。确定供给的阶段性文化活动项目应分级分类组织实施,可以自办、合办或购买服务。
第二篇:群众文化基础知识、文化馆(站)服务与管理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文化馆(站)服务与管理。
大纲
一、了解概念
(一)群众文化
(二)群众文化活动群众
(三)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
1、管理
2、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
(四)概念中的几种关系
1、公众、大中、群众
2、人群、群体、群众
3、社区文化、群众、社区文化
二、了解群众文化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
(一)原始社会
1、群体性
2、手段的原始性
3、目的一致、权利平等
4、偶然性和随意性
(二)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1、精神劳动从劳动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统治者的工具
2、文化劳动从精神劳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三)“五四”运动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
1、西方文化的传入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平民文化的发展
(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群众文化从文化事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文化体系
1、政府设立了专门的事业机构
2、组建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队伍
3、形成了独特的活动形态和工作方式
4、具有较完整的理论系统
三、了解学习目的
(一)学习知识
(二)认识规律
(三)掌握技能
(四)打好基础
四、了解学习的意义
(一)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
(二)满足广大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需要;
(三)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的文化和文明素质是群众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
(四)是大众文化工作自身的需要。
五、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
(一)民俗学
(二)教育学
(三)文化社会学
(四)心理学
(五)美学
(六)管理学
(七)市场学
六、熟悉群众文化的本质特征
(一)群众文化的群众性
1、群众性的含义
2、群众性的社会要求
(二)群众文化的自娱性
1、自娱性的意义
2、自娱性的形成原理与类型
3、自娱心理与其他文化心理的关系
4、娱乐与教化的内在联系
(三)群众文化的倾向性
1、倾向的必然性与多样性
2、倾向性的表现性
(四)群众文化的承传性
1、承传的机制与意义
2、承传过程中的创造性
3、承传的历史阶段
七、熟悉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精神调剂作用
1、娱乐休闲效能
2、宣泄情感效能
3、审美效能
(二)宣传教化作用
1、传播效能
2、陶冶性情效能
3、规范行为效能
(三)普及知识作用
1、社会教育
2、科普教育
3、智能教育
(四)团结凝聚作用
1、沟通效能
2、吸引效能
3、激励效能
4、负效应的控制
八、熟悉群众文化与环境
(一)群众文化与自然环境
1、自然环境的含义
2、自然环境对群众文化的影响
3、自然环境与群众文化特色的形成
(二)群众文化与社会环境
1、历史环境
2、人文环境
3、安全环境
4、国际环境
5、社会稳定程度
6、职业文化艺术和群众文化艺术
(三)群众文化与经济环境
1、市场经济对群众文化的影响
2、群众文化与群众文化消费
3、群众文化与文化市场
4、群众文化活动的商品属性和非商品属性
(四)群众文化与科技环境
1、科学技术与群众生活
2、科技开拓了群众文化的新领域
3、群众文化的繁荣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九、掌握群众文化的形态类型
(一)城市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二)农村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三)集镇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四)村落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五)社区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六)企业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七)校园文化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八)家庭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九)军营群众文化
1、含义
2、特征
3、作用
十、掌握群众文化活动的机构和类型
(一)机构
1、行政管理机构(1)行政机构 a 概念
b 职能:计划决策职能;组织指挥职能;协调服务职能;检查监督职能;法规管理能能(2)协调机构
a 职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整体协调;协调本地区重大的文化活动,协商解决大众文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b 种类:常设机构与临时机构
2、事业性管理机构(1)概念
(2)国家的三级文化网建设 省市级、区县级、乡镇级(3)基本任务和职能
a 宣传教育 b 开展活动 c 普及知识 d 满足需求 e 开发遗产 f 理论研究
群众文化专业实务(中级)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
(一)掌握管理的内容
1、活动内容的管理
(1)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大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2)特点:管理内容的思想性;管理目标的超前性;管理标准的同一性
2、活动形势的管理
(1)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的管理:抓作品、抓活动、抓队伍、抓成果(2)群众性文艺培训、演出活动的管理 a 处理好培训五环节
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精心组织培训;检验培训效果。B 抓好演出活动的三项内容
活动内容的管理;演艺人员的管理:活动质量的管理。
(3)群众性文化宣传活动的管理:建立文化宣传队伍、疏通宣传渠道、掌握宣传技巧、抓好宣传效果的评估。
(4)群众性科普活动的管理:通过文艺载体进行管理、培养大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摆脱愚昧、提高文明成都市根本任务。
(5)民间文艺活动的管理:依靠社会管理的方式管理、引导民间文化活动由非组织型向有组织型转化、加强民间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抢救和改造工作。
3、活动组织的管理(1)协调组织的管理
a 原则:群众文化群众办,群众文化群众管 b 类别:
范围:单项和综合 时间:长期和临时 形式:政府组成和社会各界联合组成
c 主要职责:协调各方力量,搞好大众文化工作(2)群众文化社团组织的管理
a 特征: 群众自愿组合;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主要目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章程
b 管理任务:把好组织关、业务馆、活动关
(二)熟悉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特点
1、管理内容的综合性
(1)管理项目的全方位性:活动方向的管理、活动人员的管理、活动财务的管理:国家拨款、单位投入、社会集资、产业开发
(2)管理过程的整体性:对任何项目的管理都应该有始有终、管理应贯穿活动项目的全过程
(3)管理效益的社会性:直接效益、间接效益,综合的和多层次效益
2、管理范围的广泛性
(1)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五联四化):建立联合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谊活动、制定联?规划、鼓励联建设施、设施多元化、网络立体化、队伍优质化、工作规范化(2)节日文化活动的管理
a 组织管理:由本能式向主导式转化、建立节日文化系统工程 b 业务管理:抓住业务特征、发挥业务特点优势、重视特定的观众群 c 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机构、严格安全措施、内容周到全面
(3)庙会文化活动的管理:遵循节日文化管理的内容:研究、引导、改造和完善庙会文化内容和形式;提倡健康有益的,打击和抵制淫秽反动的一切行为。(4)家庭文化活动的管理: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文化活动;依靠社会进行综合管理;提供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3、管理对象的多层次性(1)从年龄结构上看(2)从文化水平上看(3)从经济条件上看
(三)熟悉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原则
1、尊重大众的意愿
(1)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2)避免开展违背群众意愿的文化活动;(3)遵循群众自愿的原则;
(4)将群众的需求与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5)党的路线与群众的意愿是统一的。
2、按活动的自身规律进行管理(1)业余自愿(2)形式多样(3)健康有益(4)勤俭节约
3、依靠群众自我管理(1)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2)管理部门宏观调控;(3)培养骨干队伍;(4)加强社会监督;
(四)掌握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方法
1、综合管理的方法(1)概念
(2)综合管理的内容 a活动计划的管理 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程序、活动人员、活动规模、活动安全、活动经费、活动实效等。
b活动程序的管理:制定活动方案;对方案进行论证和确立;制定实施计划,创造条件;部署计划;落实分工;具体实施计划;检查进度,及时协调和调整;总结评估;资料归档。
c活动效益的管理,应遵循活动的自身规律;确保社会效益;尊重群众意愿,保证实效;健康有益,保证质量;勤俭节约;确保安全。
2、目标管理的方法
(1)制定目标(2)论证目标(3)确立目标(4)分解目标(5)实施目标(6)检验目标
3、协同管理的方法
(1)明确目的性(2)坚持效益性(3)掌握灵活性(4)促进联谊性(5)保持整体性
4、特殊的管理方法
(1)民族群众文化活动;尊重民族习俗;学习、吸收;加强交流(2)外来文化活动;批判地吸收;洋为中用;排无不排外。
二、熟悉具备大型文化文化的基本要素
(一)动机和目的
1、主办者的动机和目的
(1)政府主办(2)企业和单位主办(3)群众自发主办
2、受众者
(1)外在需求(2)内在需求
3、主办者与受众者的关系(1)相互依存(2)辨证统一
(二)内容和形式
1、内容
(1)主办者的意思表示(2)文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3)群众的认同程度
2、形式
(1)目的和内容决定了形式
(2)新的形势是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上发展而来
(三)与活动相适应的硬件条件
1、经费
(1)预算经费(2)实到经费(3)使用经费(4)经费差额
2、环境
(1)自然环境(2)人文环境(3)安全环境(4)社会环境
3、后勤保证条件
(1)食宿条件(2)交通条件(3)活动场地条件(4)与活动相关的器材设备(5)其他后勤条件
4、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队伍
(1)活动策划人的素质(2)组织实施人员的素质
5、具备活动所需的技术要求
三、掌握群众文化活动各类方案的编写
(一)策划案的编写
1、基本结构
(1)题目(2)目的和意义(3)可行性分析(4)时间和地点(5)项目内容设计
(6)实施范围及方式、方法(7)基本安排(8)组织工作机构(9)经费预算(10)有关要求
2、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2)可行性因素和不可行性因素(3)分析要求:社会需求程度;政府和政策的支持程度;效果预测;条件具备程度
3、策划原则
(1)求新(2)务实(3)经济(4)科学
4、编写策划案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个人行为(2)特别注意对不利因素和反对意见的分析(3)策划者应将冲动和理性统一起来
(4)把握好活动等级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施计划的编写
1、组织实施程序
(1)准备工作阶段;前期准备;中期准备;后期准备
(2)项目实施阶段:对策划案及各阶段准备工作的最后考核;进入实施程序;控制关键部位(如通讯、交通等)(3)后期收尾阶段
2、实施计划的编写
(1)实施计划是策划案的延续
(2)计划内容:题目;计划目的;任务内容;工作机构的设置;任务的分解和分配;实施方法和手段;具体安排和步骤;保障措施;其他要求
(3)注意事项:组织实施程序要在计划中得到充分体现;工作安排要细,要有可操作性;分工要明确,责任要落实到人
3、应急计划的编写
(1)应急计划是整个活动的最后防线
(2)应急种类:事前应急;现场应急;事后补救(3)计划内容 a确定活动的应急点 广场活动、游园活动、室内演出活动、艺术品展览活动、艺术比赛及大型培训活动等
b第二方案的制定 c安全措施的制定 d方案和措施的分解及落实 e应急要求
四、了解群众文化单位的人才管理
(一)对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
2、有必要的基础学历
3、有较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二)专业人员的录用管理
1、录用原则
(1)因才而用(2)优者先用(3)尊重业务门类的特点和规律
2、录用内容
(1)外部录用:招聘;组织调动;交流;个别商调;借调;义工;承包(2)内部录用:双向选岗;岗位责任制;聘用合同制
(三)专业人员的培训
1、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2)知识周期的规律(3)大众文化工作的需要
2、培训内容
(1)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2)专业技能(3)科学知识
3、培训形式(1)离职培训(2)兼职培训(3)自学
(4)实际工作锻炼
五、熟悉群众文化辅导
(一)群众文化辅导的特征和原则
1、辅导的含义
2、辅导的特征
3、辅导的原则
(二)群众文化辅导与传播
1、传播的含义
2、传播的特征和形式
3、辅导与传播的关系
(三)辅导者与辅导对象
1、辅导者的素质
2、辅导者与辅导对象的关系
3、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四)群众文化辅导的流程
1、构成辅导信息的基本要素
2、辅导工作的一般流程
3、辅导者的工作流程
六、了解知识产权相关知识
(一)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二)知识产权的分类
(三)知识产权法
(四)专利权的定义与分类
(五)商标的定义
(六)著作权与版权的定义
(七)专利权和商标的申报程序
(八)专利权和商标保护的实效
第三篇:浅谈文化馆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几点做法
文化馆基层文化工作的几点做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丰富。近年来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群文工作者以文化馆为龙头积极顺应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在群众文化辅导方面,始终坚特“立足阵地、面向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没为重点,以组织辅导、创作文艺精品,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以辅导培训基层文化站骨干队伍为主,提升群众文化活动质量为核心;以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为已任;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无论在基础设施建没、文艺创作、群文辅导、业务培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效地推动了我县群众文化事业健康稳步的发展。但距新时期党和政府对群文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群众文化发展的需求,还有待于加强和做好一下工作。
一、文化馆辅导培训重在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馆是广大业余文学、书法、美术、音乐、戏曲、舞蹈、摄影爱好者之家。是各个协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为管理者一定要为他们服好务,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全面提高业余人才的专业水平,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打基础。群文辅导工作开展的好坏关健在人才,人才是第一要素,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各业务门类在职人员的培训己成为文化馆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是建议省文化厅与教育厅联合在陕西大专院校内开设群众文化管理专业高等教育研讨班。可借鉴省文物事业管理局人才培养的经验,80年代初省文物局就同西北大学联合,在该院设立了文博专业班,既面向社会招收高考生,又面向全省文博单位定向培养,培训在职人员的高等文博管理水平。二是在群众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应该拓宽思路,创新方式,组织举办短期或中长期的培训或轮训,面向文化单位、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乃至文化站干部的轮训,开设文艺表演、舞蹈、摄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培训和优秀人才文化管理研讨班。三是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群众接受辅导、投身创作、参加表演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得到了艺术享受和乐趣,在不知不觉中群众素质得到了提高。群众性文化活动表面上展示的是艺术作品,艺术人才,而其本质展示的是群文业务辅导人员在幕后的辛勤劳动,提高文化馆业务干部的综合素质,是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关键。各类群文竞赛性活动,其竞赛的实质是群文专业人员的智慧、组织能力和辅导才能。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比其结果更具意义,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抓好群文辅导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管理辅导水平,以达到提升群众文化辅导的整体素质为目的。
二、文化馆应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近几年党和政府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资力度,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广播电视、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体系建设及设施的投放,农村文化体系建设得到了大发展大繁荣。目前,我县现有镇文化站19个、编制在岗人员56人、农家书屋、村级图书室46个、民间自乐班56个、业余剧团12个、村级活动器材、锣鼓、秧歌队58个、棋牌娱乐室152个、书法、诗联、文学、美术、摄影、戏曲、音乐、舞蹈等协会等组织17个、民间艺人103人、文艺创作骨干242人、奇石盆景从业人员23人、网吧33家、共享工程网点112个、文化广场8个。要不断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规律,以提供文化服务为天职,除办好经常性的民间组织培训、日常辅导外,还要结文合节假日群众文化活动最活跃之机,大力发展通俗文化,使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贴近生活反映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直视平凡人的生活。因此,古往今来,群众都喜欢通俗的、现代的、潮流的文化艺术作品。而在现阶段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通俗文化却受到了抑制,不被重视,在今后的群文工作中,一定要改变习惯,有计划地办好辅导传授工作,向群众推荐一些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优秀文艺节目和精神食粮。促进我县群众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和表演水平,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人类共同的文化成果,提高群众的审美情趣,促进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的建设。
同时还要扩大群众文化发展空间,利用这些空间,使群众文化活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发挥积极作用。根据文化馆的工作性质、辅导干部的设置,利用现有的多功能展厅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开展少儿舞蹈培训、书法绘画培训、民间工艺制作培训,摄影培训、常年开展培训辅导;二是结合实际走出去或派专业人员到机关单位、企业、社区、学校进行艺术辅导,指导排练文艺演出活动;三是发挥阵地作用,抓好各种协会的辅导培训工作,向社会推荐一批文化艺术名人,发挥名人效应作用开展工作;四是大力开展广场、公园、景区等群众休闲场所文艺辅导,重点抓好校园、广场、社区的辅导培训工作。
三、文化馆应抓好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校园文化,它是以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艺术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社会性文化。学生在学校接受到的文艺演出、演讲比赛、歌舞等形式,会让学生一生难忘,甚至于将来走出校门,走进新的工作岗位后,都会铭记在心。据了解近年来有很多学生通过我馆业务干部辅导后,考上了西安美院及宝鸡文理、商洛学院、学习深造。随着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校园文化随之有效地容入社会大家庭,促进了社会文明和家庭文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因此,校园文化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是提高社会群众文化整体素质的摇篮。
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突出不同地方的不同特点,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区域性的搞好校园文化活动,把日常培训、辅导成果展示出来。一方面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保证辅导工作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可通过选拔优秀学生多参与省、市、县的少儿文艺展演活动,力争出精品、出人才、创品牌。
四、文化馆应加强文化广场建设的正确引导
广场文化是现代城市综合文化实力的展示,是人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体现。时下各地流行广场健身文化,其参与人数极其广泛,大到35至60岁老年人,小到中青年人,她们热爱这一活动方式,早晚参与人数3、4百人以上,广场文化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即街头文化、健身休闲文化、娱乐演出活动和广场美化。开展广场文化,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广场文化应该有利于减轻人们日常劳作的疲劳和压力,使人们精神享受的愉悦的生活方式;二是,广场文化要考虑大多人的审美心理和自愿参与性、广泛性、普遍性、公益性的特点;三是,要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广场文化应当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弘扬时代主旋律,必须铲除那些低级趣味,于精神文明建设相违背的腐朽的、落后的精神垃圾;四是,文化馆应加强对广场文化建设的正确引导。由于广场文化的广泛性、群众性、休闲娱乐性的特点突出,文化馆要紧跟群众文化发展的时代潮流,时刻为广场文化建设把好脉,把参与广场文化的群众、按活动内容分类编队,培训辅导领头人,使这些人一进入活动场所形成自然归队,各得其乐、宽松结合、正面引导、陶冶性情、以达到休闲娱乐之目的。
五、文化馆应抓好社区文化建设的服务工作
社区作为我国社会发展新崛起的现代化因素,而迅速地积累和膨胀自身力量,并且以其独特的功能,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通过不断的吸纳社会领域中原有的政府职能,开辟出具有独立作用能力的自主空间和自主领域。要把社区文化纳入社区建设,是社区发展的必由之路。社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则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和灵魂。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不仅有利于培育社区精神,陶冶居民群众的情操,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而且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塑造良好的邻里关系,增强居民的凝聚力,营造稳定的社区环境。把握社区居民的需求,明确社区文化发展思路,探索和找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县共有21个社区笔者调查了17个,现就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是强化社区文化服务意识。要本着“以人为本”兴办实事、提升服务、文化贯通、党建统领为前提,积极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社区特点、公众认同的社区文化,把社区内各种人员团结凝聚起来,用先进文化占领社区文化阵地。
二是强化社区文化创新意识。用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影响人们思想灵魂,用民族的、科学的、进步的文化代替落后的、伪科学的文化,形成“共建、共创、共享、共荣”的价值观和“共创繁荣、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围。
三是强化社区文化特色意识。注重活跃居民文化生活,依托社区这一服务平台,举办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讲座,画展、论坛、演讲比赛、五好家庭、好公婆、好媳妇评选等,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吸引居民参与,引进高雅文化,做到雅俗共赏,打造社区品牌,开放图书阅览、社区培训、辅导、文化休闲等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服务项目。
四是动员鼓励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组建老年文艺演出队、志愿者服务队、治安巡逻队、舞蹈队、尽可能以灵活的方式吸引众多参与者,使社区文化具有综合性、教育性。我县的社区发展起步较晚,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滞后,文化的载体
功能作用发挥困难,针对大多数社区存在的普遍问题,政府应引起足够重视,切实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改善社区文化设施,为社区居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抓好社区文化人才的培训辅导,加强管理工作。
总之,加强群文从业人员的培训学习,牢固树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职能意识,坚持文化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坚持文化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坚持文化馆在全县文化工作中的主导龙头地位,以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辅导、创作、研究为主业。只有这样,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就一定能够更加持久、稳定、蓬勃的发展。达到领导满意、群众高兴、同志们有成就感,为我县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建立ERP流程管控考核反馈机制
建立ERP流程管控考核反馈机制
ERP在国内实施的高失败率引起了eBrain的高度关注。根据对众多ERP案例的分析,我们认为缺乏一套良好运作的ERP流程管控体系是重要原因之一。上了ERP,内部的流程化管理不仅不应该松懈,反而更应该加强。
一套完整的ERP流程管控体系包括“管”和“控”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管”主要从流程角度进行流程标准化、体系化、规范化建设。“控”主要从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反馈提升方面来进行建设。
本期我们将重点阐述eBrain在ERP流程“控”的方面的建设性思考。
1.制定ERP岗位职责说明书
在ERP流程中,每个操作岗位的职责是分散在不同的流程中间的,ERP操作人员对自己在整个ERP流程中应该做哪些事情、负哪些责任等缺乏清晰的认识。这会导致操作人员只有在碰到问题时才会去翻阅ERP流程文档,而不能把ERP流程中的规则和规范融入到工作中去。
针对ERP操作岗位制定一套完整的ERP岗位说明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制定ERP考核KPI指标的重要来源和参考,也更加有利于考核制度的顺利执行。假设我们列出了AP会计每月应该在ERP系统中执行哪些操作、注意哪些事项,在月末考核中,只要检查这几项职责是否完成、完成的如何,就能得出客观、公正的考核结果。对于被考核人来说,这样就更容易提升自己的工作绩效。
2.建立ERP岗位KPI指标体系
做为ERP流程管控的手段,ERP流程绩效考核应该使用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办法。KPI应该来源于ERP流程,同时反映在岗位职责说明书。KPI既然是关键绩效,数量不能多,一般一个岗位3-5个指标为宜。同时,KPI必须符合SMART原则,即
S:目标要清晰、明确,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能够准确的理解目标;
M:目标要量化,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目标要通过努力可以实现,也就是目标不能过低和偏高,偏低了无意义,偏高了实现不了;
R:目标要体现岗位职责,不在被考核者的岗位职责范围,别设定目标;T:目标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就要看结果。
遵循SMART原则,基于ERP流程体系,为每个ERP岗位设置3-5个KPI指标,形成完整的KPI指标体系。
3.确定考核数据来源方法
对于绩效考核来说,最难的莫过于制定合适的考核方法了,具体的说就是如何获得客观、公正的考核结果数据,缺乏这一步,整个考核无从谈起。
能够衡量出客观、公正的考核结果数据,才能使考核者容易执行,使被考核者能够接受和得到提升。考核数据的来源渠道包括以下几种:
1.从MIS或者IT部门的ERP问题追踪数据中提取。
2.下道对上道评价数据
3.ERP系统报表数据
4.辅助表单数据,如各类纸质申请表等
5.ERP绩效追踪IT平台
6.其他
4.建立具体的考核规章制度
制定ERP流程考核规章制度,制度主要明确以下内容:
1.考核者-考核的执行部门:人力资源部或者考核委员会
2.被考核者-所有ERP用户及相关岗位
3.考核内容-ERP流程KPI指标
4.考核频率-月度考核、季度考核、考核
5.考核方法-考核数据提取方法
6.奖惩制度-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挂钩
5.形成良好的反馈提升机制
考核的目的在于业绩提升,完整的绩效管理需要包含“绩效辅导”模块。所谓“绩效辅导”,即在考核结束后,由人力资源部或者考核委员会组织绩效辅导。“绩效辅导”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结果反馈:把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人,听取被考核人的考核结果的看法。
2.问题探讨:通过绩效面谈,寻找合理的提升方案。
3.流程更新:基础数据维护人员根据考核结果所反馈问题的解决方案完善流程制度。
4.知识积累:MIS部门或相关部门对每次考核结果进行全面总结,并补充、完善ERP知识库。
5.培训提升:HR等部门完善相关的培训内容,对新进员工进行入职培训或者老员工进行定期培训
附:流程管控的IT支撑平台
经过eBrain团队的实践探索,我们制定了适合于轻工制造行业的ERP绩效追踪解决方案。方案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在eBrain保障咨询产品成果的基础上,通过IT化的手段形成绩效追踪机制,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对相关部门和岗位的ERP考核。
方案的主要内容是把ERP考核流程和制度通过B/S架构的系统进行固定,结合企业的业
务实际进行部分的个性化开发:
A.相关操作人员在随时碰到ERP问题时都可以输入系统,系统将按照既有的问题追踪流程,根据相应的权限提交到上一级解决部门和责任人员,以此类推,直到问题解决为止。整个处理过程所有环节可以在系统查询;
B.HR部门的人员来说,在每次考核前,可以方便的查询到哪个岗位出了哪些问题,解决的情况如何。以便对应相应的考核制度进行绩效考核;
C.对基础数据维护人员来说,可以随时查询到哪些数据应该进行维护,哪些流程应该进行更新;
D.对销售、采购、物流等业务部门来说,可以方便的直到哪些流程环节容易出问题、哪个岗位的人员容易犯错误、哪些部门的配合不到位等等;
E.对企业高层来说,可以随时监控ERP系统的运行情况:容易发生哪些问题?发生的问题处理的如何?问题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等等;
F.把ERP系统外的纸质表单填写、审批、流转在平台上实现,提升无纸化办公水平和办公效率。
目前企业在ERP管理上侧重于硬件、软件和网络方面的管理,而缺乏对人为因素、流程管理和资源管理的ERP运行维护制度,或是ERP运行维护制度不能科学全面的覆盖各项工作,从而容易造成成本浪费的漏洞。例如,在ERP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由于问题提交的不及时,只有当事件已造成影响时才能发现和着手处理。这种被动的、孤立的、分散的“救火”式运维管理模式,不但使问题解决的时间滞后,给问题的可追溯性造成障碍,而且也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不必要的资源、时间。
毕睿ERP问题追踪IT解决方案是利用一套小型的程序软件,使得ERP流程中的发生的问题可以被归类划分、设置问题的级别、分类提交到负责解决人处。而且可以作为绩效考评的数据来源途径之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毕睿的ERP流程执行绩效考评制度结合该IT方案,可以使得企业的ERP运维成本降低。据调查发现,在运维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源自技术或ERP产品方面的问题其实只占20%,而流程失误问题占40%,人员疏忽失误问题占40%。一套完善的制度配合科学、准确的IT软件,相信可以规范保障ERP上线后的效力,也可适当规避企业为ERP实施所付出的隐形成本。
第五篇:工作反馈机制
顶效开发区区地方税务局承办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工作规定
局内各单位:
现将《顶效开发区地方税务局承办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我局承开发区大代表议案、建议(以下简称议案、建议),使之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依据我局实际对议案、建议、提案承办工作的各项具体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是代表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政务、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重要形式;政协委员提出提案,是人民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承办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局内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办理。
办理职责与要求
第三条 局办公室负责议案、建议和提案的承接、汇报、布置、协调、督办、总结工作。其他局内各单位负责承办与其业务相关的议案、建议和提案的具体办理工作。
第四条 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要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工作实效,立足解决问题。对代表和委员提出的问题,凡是应该解决而又有条件解决的,要抓紧解决;因受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要纳入规划,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确实不可行的,要实事求是地向代表和委员说明情况,做好解释工作。
第五条 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工作每年应在规定的办复期限内结束。对一些涉及面广、办理难度大的议案、建议和提案,不能按期办复的,应向局办公室和有关代表、委员说明原因。
第六条 局内各单位在承办议案、建议和提案的过程中,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做到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又实事求是;对议案、建议和提案中所提的合理化建议要认真研究和采纳;不得不加分析地认为所提建议不可行、不能办,也不能不顾政策及实际可能做出承诺。
第七条 各承办单位要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和联系,对一些重要的议案、建议和提案,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起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具体邀请程序和方式由局办公室根据办理情况商承办单位共同确定。
第八条 对议案、建议和提案所提的问题和要求,要逐条答复,不允许敷衍塞责、推诿拖拉。答复语气要诚恳、谦虚,文字要通顺、简明。
第九条 承办议案、建议和提案函复件时,要按照统一的格式函复,根据议案、建议或提案的解决程度在发文头纸右上角将办理结果分为A、B、C、D四类。A类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B类指所提问题正在解决或列入规划逐步解决;C类指所提问题因目前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需待以后解决;D类指所提问题无法解决可作参考。
办理程序
第十条 登记、批分、汇报。局办公室收到议案、建议和提案后,进行统一登记(包括来文日期、编号、内容、代表和委员姓名,承办类别),并按照局内各单位的职能分工和业务范围拟订办理计划呈报局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