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馆零距离服务小结
王益区文化馆“为民服务零距离”工作小结
“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开展以来,我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教育为重点,把全区开展的“三比三带三争当”活动作为“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的延伸和深化,并以此为中心,继续深入组织学习,确立了“凝心聚力、团结和谐、促进王益文广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重点,加强纪律作风整顿,在全馆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实现王益跨越式发展”大讨论活动,力求文化艺术与群众“零距离”,让群众发展有舞台,为活动的扎实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以“为民服务零距离”为主要内容的全区”三比三带三争当”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馆支部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全体职工大会,按照区文体局工委统一安排,组织学习了局工委的实施方案,专题研究活动开展情况,提出工作思路,研究部署工作措施,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活动的日常工作。
二、狠抓学习教育活动。在学习教育阶段,我馆积极查找存在问题,开展纪律作风整顿,认真学习市委“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和区委“三比三带三争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有关讲话、文件和规定篇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明纪律,端正作风。一是充分做好学习的准备工作。搞好学习教育是开展“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是提高思想认识、找准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按照规定学习篇目的要求,广泛搜集有关规定学习篇目,并为全体职工统一发了学习笔记本,充分做好学习的准备工作;二是按照要求认真开展学习教育。我们坚持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分散学习主要是党员干部通过自学文件、通读书本、网络在线学习等方式进行。集中学习按照区上规定的30个篇目进行学习,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坚持通读原文与重点辅导相结合、讨论与交流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初步学习效果;三是开展学习交流。采取记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召开学习情况座谈会、办专题学习园地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交流,总结有益经验,增强了学习效果。四是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领导高度重视,党员率先垂范,组织抓好学习教育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特别是在安排学习时间上,科 1
学合理,统筹兼顾,确保全体党员干部全员参加、全程参与,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三是在公开承诺、接受监督上下功夫。我们围绕落实“三比、三带、三争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影响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一切问题,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措施,每个党员干部都进行了公开承诺,做到了内容具体,事项清楚,便于操作,不流于形式;四是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装订成册,悬挂上墙,职责明确,责任到人。通过学习教育及纪律作风整顿,强化了大家的为民服务意识、服从大局意识、科学发展意识,统一了大家的思想、提高了认识、查找出了存在问题、严明了工作纪律、转变了工作作风,取得了初步成效,有3位长期托病休息的同志主动回到了工作岗位,积极的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三、积极开展文化大讨论活动。我馆围绕“文化资源的发展利用、壮大文化展业、繁荣各种类型文化、搭建文化平台”等主题,深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实现王益跨越式发展”大讨论活动,努力谋求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新的跨越式的特点的文化发展道路,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一是通过大讨论活动,破除了骄傲思想,树立了创新意识。近年来,文化馆大胆实践、开拓进取,大力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繁荣艺术创作,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服务质量,取得了一些成绩,一些同志因此沾沾自喜,想问题、干事情习惯于老套路。对于取得的成绩,我们必须看到:与其他县市相比,虽有老区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但也有文化发展空间萎缩、文化资源下移新区、发展载体越来越缺等劣势,因此,我们不能骄傲自满,而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居安思危,超越自我,奋起直追,以创新的思路拓展视野,以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创新的举措营造优势,通过改革创新为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是通过大讨论活动,破除了依赖思想,树立了优化意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馆在文化经济上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服务不充分,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一些同志依然陈旧的、具有依赖模式的发展思维方式有关,这些依赖的思维模式目前依然占主导地位,因此,亟需打破这种“文化依赖”思想,破除旧的“发展迷信”,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以优化文化空间布局、2文化产业结构、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环境为重点,努力消除发展瓶颈,提升文化产业支撑力,完善文化服务,美化文化发展环境,推动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三是通过大讨论,在全馆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凡是法律政策规定没有明令禁止的,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只要有利于改善文化发展环境和增强文化综合实力,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的干,在全馆营造一种“支持改革、鼓励创新、追求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四、全面推行“一定二诺三评四选五公开”五步工作法。按照局工委要求,我们在全馆全面推行“一定二诺三评四选五公开”五步工作法,对各项文化业务工作的'“零距离服务”组织开展情况,逐项细化分解,印制制式表格及记录,支部及党员个人分别分月制定计划,分月进行承诺,按月进行讲评,逐月进行评比,创办专栏集中进行承诺公示,对于党员承诺的事项及兑现情况,领导在每月一次的专题会议上逐一点评,指出优劣,党员之间进行联评,评出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等级次,设置了党员公示栏,采取插红旗、评星等形式,分别公示评比结果,还设置了举报电话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使此项工作得到了扎实的推进,务求“为民服务零距离”取得实效。
五、大力开展“零距离”服务群众的文化活动。文化是城市的气质,是彰显城市魅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按照确立的“凝心聚力、团结和谐、促进王益文广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重点,我馆要求全体职工深入实际,扑下身子,全力应对各项文化活动的大力开展。通过搭建广场文化、舞台文化、展览文化、阵地文化等系列文化活动平台,让群众文化有导向,通过繁荣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环境,让群众生活有质量。一是全力搞好王益区首届桃花节系列文化活动。全馆上下联动,全力以赴,投入到桃花节的宣传组织实施活动之中,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孟家原村设置标志性宣传牌、游览指示牌、在方舟广场参与举办孟姜女绘画艺术展览活动,重点组织好华天广场开幕式的综艺汇演,选拔优秀节目,联系优秀演员,搭建场台,组台预演。演出时,组织方队,上下互动,广大市民竞相前往,几万人参与观看,广场文艺汇演取得圆满成功,为首届桃
3花节的成功举办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氛围,宣传造势成效显著;二是全力搞好建党90周年歌会活动。拟定实施方案,协调组织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广泛宣传,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歌会活动。在此基础上,确定人数,抽调人员,训练彩排,组织一台各界群众广泛参与的全区性的群众歌会,筹备举办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书画大赛活动,努力创造浓厚的庆典氛围。三是抓好文化业余培训活动。继续开办好少儿书法、绘画等艺术短训班,组织参加了省上举办的宋庆龄基金会少儿书画大赛,深入社区、企业、校园等进行声乐、舞蹈培训等,带动文化经济,促进文化繁荣;四是抓好文化阵地的免费开放工作。文化馆大楼面貌装饰一新,音响设备配备一流,舞蹈排练、美术、书法培训、声乐等门类设置齐全,具备了免费开放的条件。文化馆的评估工作已经做好资料的整理归档、材料的拟写打印等工作,具备了省级评估的条件。
六、下一步工作设想:一是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好文化艺术的零距离服务,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群众文化工作任务;二是加强学习型基层组织建设,深化支部集体学习制度,推进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加强支部自身建设,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和组织发展工作,按照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全面完成基层组织建设任务。
第二篇:服务制度(文化馆)
轮台县文化馆免费开放
规章制度
轮台县文化馆馆长岗位职责
为使全馆工作目标圆满完成,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岗位责任目标如下:
1、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持文化馆行政和业务全面工作。
2、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决定.3、加强队伍建设,抓好全馆干部职工的政治、文化、业务学习及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4、依照文化馆工作职能组织制定全馆发展和工作计划,阶段性、突发性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各项行政和业务工作管理制度并布置实施,督促检查。建立岗位责任制。
5、负责对本馆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考核、评比、聘任、调动等工作。
6、领导和组织文化馆专业人员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
7、加强对外宣传,搞好馆际交流协作工作。
8、协调好科室之间,上下级之间关系,加强联系,促进工作。
9、加强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采购、使用等管理工作,确保业务工作的开展和国有资产的完好、安全、妥善保管。
10、组织完成全国、区、州、县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来自基层文化站、室、社区、各企事业单位的群众文化工作。
11、定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工作总结,向主管部门和主、分管领导提交馆阶段性、单项工作和工作总结和述职报告。文化馆副馆长岗位职责
1、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协助馆长做好业务管理工作。
2、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决定.3、协助馆长加强队伍建设,抓好全馆干部职工的政治、文化、业务学习及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4、与馆长共同负责对本馆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考核、评比、聘任、调动等工作。
5、协助馆长领导和组织文化馆专业人员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
6、加强对外宣传,搞好馆际交流协作工作。
7、协助馆长指导审定各部门工作计划和工作的开展。
8、协调好科室之间,上下级之间关系,加强联系,促进工作。
9、协助馆长加强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采购、使用、管理等工作,确保业务工作的开展和国有资产的完好、安全、妥善保管。
10、协助馆长组织完成全国、省、市、区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来自基层文化站、室、社区、各企事业单位的群众文化工作。
11、协助馆长定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工作总结,向主管部门和主、分管领导提交馆阶段性、单项工作和工作总结和述职报告。
为加强轮台县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建设和管理,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文化素质,根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文化馆服务项目负责制
1、将“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服务任务,层层分解到具体的人。工作落实情况,作为“两馆一站”评估达标、免费开放检查验收、创建“文化建设先进县(市、区)”等创先争优的基本依据。
2、文化馆馆长(副馆长)负责全馆日常工作管理,协调各科(室)工作关系,组织、协调、检查工作的完成情况,负责各类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及时撰写并投送各类文化信息、宣传文稿和专题材料。
3、文化馆工作人员都要经常性开展对农村、学校等业余文化工作的调研指导。负责保管好各类文档,统一登记、分类、归档,妥善保管,文件进出要登记;全年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每年的文档需整理装订成册。
4、文化馆干部职工应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热情服务,努力完成岗位的所有工作,在年底工作检查时,如实总结已完成工作情况,局党支部将根据考勤情况等综合作为奖惩的主要依据。
文化馆公示制度
1、公示内容:县文化馆、必须制作永久性制度牌,公示内容包括: 服务项目:多功能厅、展览厅、宣传廊、辅导培训教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舞蹈(综合)排练室、独立学习室(音乐、书法、美术、曲艺等)、娱乐活动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服务场地:轮台县文化馆 服务时间:全天 项目负责人:文化馆馆长 服务及监督电话:0996-4691053 文化馆应当每天开放,节假日期间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应正常开放。
2、公示方式:以馆阵地公示为主,辅以电视、广播、报刊等现代传媒公示。通过社区居委会公示栏、宣传栏等途径将开放信息进行长期公示;利用集体公众活动加强宣传。
3、特殊信息公示:如重大活动安排或对设施进行保养维修,提前2天予以公示。文化馆因设施维修等原因需暂时闭馆的,应征得县文体广电局批准,并提前一周向社会公告。如遇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需临时闭馆,应及时告知公众。
轮台县文化馆服务登记台账制度
1、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制定本制度。
2、服务登记台帐上要根据文化馆工作人员职能要求,对提供服务的内容、办事程序、办结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等相关具体事项,进行登记。
3、服务登记台帐要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承担违诺责任的制度,结合办公实际,提高公众服务效率和公众满意程度。
4、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切实规范服务行为,对违反制度规定的,一经查实,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经济处罚和调离岗位处理,并不得参与本单位评先评优。
5、坚持免费开放工作开展情况每天登记、每周公示、每月上报。
经费管理使用制度
文化馆的免费开放经费,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健全审批手续,系列活动或项目工程当中产生的临时性开支、财务所有支出,一律进入台账登记
文化馆免费开放财政补助经费,可用于空间设施、设备更新维护,安保设施改善,聘用不在财政拨款范围内的服务人员、辅导教师、讲座宣讲人等方面。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按有关部门要求,及时上报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认真做好财务会计工作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重大事项,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学习有关财务法规、制度等文件。参加有关部门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水平。做好财务档案管理和相关安全工作。
培训管理制度
文化馆免费开放时间内,无需任何证件,可以进入公示的免费开放空间,参与文化馆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严禁追逐打闹,保持环境整洁,爱护清洁卫生,不随地吐痰和乱扔烟头和垃圾。
在适当位置设置意见征求台(箱),及时了解人民群众需要怎样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我馆在安排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时的参考。
要热爱培训工作,专业思想稳固,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正派,为人朴实。教师必须具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任职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专业基础扎实,肯吃苦,善于钻研,具有教育教学的机智和灵气。不能体罚及变相体罚学员,侮辱学员,造成恶劣影响。
有研究和实践的渴望,对培训学员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遵守考勤制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执行情况将作为教师考核评选内容。
教师要比上课时间至少提前10 分钟到达教室。外聘教师应无条件接受本馆调代课,或其它有关工作调整,不随便离开教室。
备课要求: 结合艺术课特点,对教材作学期通盘考虑;深入钻研教材,列出明确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明确重难点;从学员实际出发,组织教材,选择教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上课前两天将教案、讲义报送馆长;坚持超前备课。
上课要求:⑴知识目标明确,符合学员实际;⑵有发展情感、意志、兴趣等要求;⑶讲授内容正确,无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⑷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抓住关键;⑸演示,实践组织有序,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恰当;⑹引导学员参与教学活动,多向交流,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利用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活动;⑺发扬教学民主,重视学员不同见解,认真听取学员意见;⑻语言准确,生动,清晰,音高适度,速度适宜;⑼使绝大多数学员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思维得到锻炼。
布置作业与作业批改要求:⑴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要求,精选作业;⑵作业批改要认真,并签署批改日期,收发应及时;⑶对作业中共性的问题给予讲评纠正;⑷发现学员作业中的独特见解要表扬鼓励。鼓励学员思考、创造精神。
课外辅导要求:⑴承认差别,要因材施教,培养优生,帮助后进,培养合格人才;⑵及时、认真。随时了解每单元,每课时教学效果,掌握学员动态,对后进生辅导要特别热情,耐心。
检查考核与评定学员学业成绩的要求:利用多种方法检查教学过程,学员的掌握情况;按要求对学员进行学习质量的评价。
新聘用的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适用期,经综合考察合格后方可录用。
辅导管理制度
1、免费辅导范围及性质:我县所辖区域内,所有非营业性和非功利性文化活动。
2、本馆人员外出免费辅导,先向部门提出申请,填写派出单,写明辅导单位、辅导内容、工作量、起止时间。部门同意后,由部门领导上报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
3、社会邀请我馆人员辅导,须先来函,我馆酌情派出人员。被派免费辅导人员,填写派出单,写明辅导单位、辅导内容、工作量、起止时间。辅导任务完成后,须持用人单位工作鉴定回馆报到。
4、外出免费辅导人员,不准私自收受报酬,不准索要任何物品。
5、免费辅导工作中,须做到守时、守信、树风范;求新、求精、讲效应。
创作管理
1、免费创作范围:上级政府的中心活动、单位计划中的创作任务、贫困乡镇创作邀请。
2、创作免费服务,须以认真态度对待,严禁敷衍了事。
3、免费服务的创作人员,不得私自收受报酬,不得私自索要物品。
4、免费服务作品,不可一稿多用。
5、免费服务作者,不可消极怠工,拖沓时间。
6、宣传免费开放
免费开放工作中,应当体现党中央对群众的关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先进文化发展,传播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单位、个人向文化馆捐赠资金、设施、设备。
第三篇:城管进社区 服务零距离
城管进社区服务零距离
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城管大队组织党员干部及城管队员积极探索活动切入点、找准结合点、抓住着力点,宣传、服务辖区广大居民,引导群众关注、参与城市管理,进一步改善本区市容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背景起因
根据区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创先争优“八百先锋工程”系列活动要求,以及新形势、新情况下城管工作的需要,为进一步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推进城管工作向社区辐射,宣传、普及城市管理各项法规、条例,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引导群众关注、参与城市管理,改善本区市容环境面貌,2011年3月,闵行区城管大队全面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切实关注舆情民意,畅通诉求渠道,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居民送服务、办实事。
二、主要做法
1、建立四项机制,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
第一,建立城管大队、分队与镇、社区的沟通协调机制。区城管大队不定期到各镇、社区(街道)党组织共同沟通、研究和部署城管驻社区工作,确定工作重点,互通情况、交流经验,共同研究解决驻社区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各分队(中队)、各居民区党组织开展驻社区工作;各分队、中队与居委会建立定时、定人、定点“三定”联系制度,每月进社区1-2次,上门听取社区意见和建议,针对社区城管执法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街镇“大联动”平台,按照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的原则,根据责任大小,合理分工,明确治理方案,切实解决问题。
第二,建立城管执法知识的宣传服务机制。各中队、分队在社区、居民小区等居民集中居住的地方,广泛设立城管宣传橱窗、宣传栏,大力开展城管职责职能,城市管理法规、条例和城市环境保护常识的宣传,公开城管工作程序、服务承诺;各分队积极与有关部门联合,结合社区群众性文体活动,与社区开展结对共建宣传活动,并定期开设城管知识讲座,为群众提供涉及城市管理的法律咨询和服务。
第三,建立城管分队与居民群众的互动交流机制。一是城管分队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管执法联系制度,通过党员带头,城管执法人员深入居委会,建立信息
互通、工作互助、困难互帮的密切关系,形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二是城管执法人员加强与网络管理人员、有关协管员和志愿者队伍等的协调联动,发挥“多网协同、多队联动”的优势,使社区城管执法领域的突发性、多发性问题得到及时处置。
第四,建立全方位的评议监督机制。一方面,健全社会评议制度,在向社会公布城管执法部门投诉、公开城管执法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城管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真心诚意地接受政风行风监督员和社区居民的评议;另一方面,通过完善上级监督与内部监督制度,增强专业督查的实效性,形成上下结合、内外互补的全方位城管执法监督体系,促进城管执法部门自身建设,树立执法公正、清廉为民的队伍形象。
2、关注舆情民意,由创新形式向深化内容拓展
在城管驻社区活动中,本着为民办实事的原则,以需求、问题、项目为导向,通过城管队员进驻社区,深入了解社区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新需求、新期盼,同时广泛深入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城市文明意识,提升对城管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通过“岗位行动、家园行动、志愿行动”、“环境整治日”、“市民体验日”等一系列行动,彰显城管大队坚持常态化管理的信心及决心。位于古美四村34号楼顶层有一位居民,在窗边养了一窝鸽子,鸽毛、鸽粪随处掉落,严重影响小区市容环境,街坊邻居叫苦不迭。居委、物业多次上门做工作,业主均表示养鸽是自己退休以后的精神寄托,态度极其强硬,成为困扰居委干部的一块心病。面对这两难的境况,派驻社区的城管队员和社区干部不畏辛劳,一次次上门做居民的工作,还特意邀请一些居民代表开了一个“诸葛亮会”,大家心平气和地出主意、想办法,经过连续几次登门,不厌其烦地劝导,苦口婆心地解释,终于感化了这位居民,很快就把鸽子窝拆除了,小区环境得到了改善。
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城管驻社区”活动以来,共受理并处置社区热线举报投诉472起,开展城管宣传活动20多次,规范管理疏导点24处,受理乱搭乱建122起、渣土158起、广告291起、大联动事件369起。对小区内的小广告、噪音扰民等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等工作。通过驻社区,城管执法队员从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切实解决了社区居民一大批热点、难点问题,使城管执法、社区、居民建立了一种融洽、和谐的关系,形成了互动、共创优美环境的局面。
三、实际效果
1、创新服务方式,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丰富了驻社区活动内容和形式,形成了宣传、服务、巡查等驻社区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建立联络队员办案包干制度,完善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细化了岗位职责,明确了责任归属,完善了执法流程,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2、强化沟通协调,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服务质量。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定期赴各镇、社区(街道)党组织共同沟通、研究和部署城管驻社区工作,确定工作重点,共同研究解决驻社区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指导各分队(中队)、各居民区党组织开展驻社区工作上形成了合力;各分队、中队与居委会建立了定时、定人、定点“三定”联系制度,“五小勤务”得到有力推进,居民群众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
3、加大互动联动力度,突破了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加大城管分队与居民群众的互动,形成了信息互通、工作互助、困难互帮的密切关系,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城管执法人员与网络管理人员、有关协管员和志愿者队伍等的互动联动,发挥了“多网协同、多队联动”的优势,使社区城管执法领域的突发性、多发性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置,有效突破了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
4、健全社会评议制度,加强了全方位的评议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城管与社区联系制度、分队与社会监督员联系制度,真心诚意地接受政风行风监督员和社区居民的评议,健全了社会评议制度,增强了专业督查的实效性,形成了上下结合、内外互补的全方位城管执法监督体系,确保了城管驻社区工作持续、健康的开展,使城市管理融入社区、根植社区、服务社区,同时,促进了服务观念的转变,有效推动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的提高。
第四篇:文化馆服务标准(修改稿)
引
言
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促进文化馆事业发展,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制订本标准。本次编制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确文化馆的服务职能和功能,改善文化馆的服务条件,发挥文化馆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和效能,提高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水平,体现文化馆为社会文化提供公益性服务、提升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价值。
本标准是文化馆服务条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基本要求,是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文化馆服务标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要求,包括服务资源、服务能效、服务宣传、服务监督与反馈、服务安全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县(市、区)和县级以上文化馆、群众艺术馆。青年宫、少年宫、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群众文化机构以及社会力量办的群众文化活动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3.1
文化馆 Cultural center 县和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设立的,以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社会文化教育培训和基层群众文化辅导为主要职能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广大群众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场所。3.2
群众文化 Mass culture 群众在闲暇时间,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是一种自我参与、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3.3
文化馆服务 Service of Cultural Center 通过各类资源和自身专业能力,为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提供的服务,包括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普及文化艺术知识、辅导基层文化骨干、开展社会文化教育培训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3.4
服务资源 Service resources 文化馆开展服务所需要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要素,主要包括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品牌资源和经费资源。3.5
服务绩效 Service performance 文化馆投入的各项资源在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中所能体现的效率和效果。3.6
服务人口 Service population 文化馆服务范围内的常住人口。3.7
群众文化活动 Mass cultural activities 人们在职业外为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采取的文化行为,是群众文化功能、价值的载体。3.8
群众文化辅导 Mass cultural counseling 辅导者根据辅导对象的文化艺术需求,以提高辅导对象的审美能力,传授文化艺术技能和知识为目的,选择合适的媒介,并运用有效的辅助手段,对辅导对象所进行传授和指导的活动。3.9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各民族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3.10
免费开放 Service for free 为实现其工作职能,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实行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4 总则
4.1 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馆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履行其职能,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改进服务质量,促进文化馆事业及其服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2 文化馆的服务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为公众提供就近、便捷、可选择、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产品和服务。
4.3 文化馆的服务对象包括所有公众。应注意开展少年儿童的文化艺术活动,并努力满足残疾人、老年人、进城务工者、农村和边远地区公众的文化艺术需求。
4.4 文化馆的服务除应执行本标准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相关标准。5 服务条件 5.1 设施设备 5.1.1 馆舍要求
5.1.1.1 文化馆选址宜以“方便使用、安全环保”为原则,选择在人口集聚、位置适中、交通便捷、便于群众参与活动,环境及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
5.1.1.2 文化馆馆舍的建筑面积应根据其服务人口比例确定,可参照《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和《文化馆建设标准》执行。5.1.2 建筑功能布局
5.1.2.1 文化馆的功能用房包括:群众活动用房、业务用房、管理用房和辅助用房。各类功能用房的使用面积比例可参照《文化馆建设标准》执行。
5.1.2.2 文化馆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应达到功能组织合理、动静分区明确、空间构成紧凑、日照通风良好。
5.1.2.3 文化馆内外应当设立无障碍设施,室外有方便残疾人进出通道并确保畅通。5.1.2.4 群众文化活动用房使用面积比例不低于76%。5.1.3 引导标识 5.1.3.1 范围区域标识
文化馆应在主体建筑外设立明显的导向标识,在各楼层、各活动厅室应设有醒目的标识,标示清晰。文化馆入口处应有区域划分标识,如群众文化活动区域、群众文化厅室分布图、业务区域、办公区域等。
5.1.3.2 专用设施设备标识
文化馆的专用设施设备应设在醒目位置,并标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1.3.3 无障碍标识
文化馆应设有无障碍设施的专用标识。5.1.4 服务设备 5.1.4.1 必备设备
5.1.4.1.1 网络和数字化服务设备
文化馆应配备计算机、照相机、摄像机以及信息网络传输和宽带接入。5.1.4.1.2 演出设备
文化馆应配备灯光、音响设备。5.1.4.1.3 展览设备
文化馆应有展览室(厅)和宣传廊,应配备布展设备系统,包括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展品挂置、展示灯光等设备。5.1.4.1.4 培训设备
文化馆应配备多媒体投影演示、视听播放、课桌椅等视听、电教设备等培训设备。5.1.4.2 其他设备
有专业特长和社会需求的文化馆应根据需要配备音乐(如钢琴、古筝等)、戏剧、曲艺、舞蹈、美术、书法等艺术教育及相关设备。
根据地方文化特色按需配置,包括但不限于录音棚相关设备、电影放映设备、活动舞台、民间工艺品制作设备、健身娱乐器材、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的综合文化车等。5.1.5 环境要求
5.1.5.1 文化馆服务场所环境做到整洁美观,室内舒适干净,室外活动场地应符合公共文化设施的环境要求。
5.1.5.2 环境布置应满足本省、市、县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5.1.5.3 室内公共场所环境、空气等应按GB/T 18883执行。5.2 服务要求 5.2.1 服务公示 5.2.1.1 公示内容和方式
公示内容包括文化馆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人员、服务公约、服务承诺等基本服务政策以及规章制度和各类服务信息等。
应在馆内醒目位置和文化馆网站的相关栏目向公众公示,或通过各种途径方便公众获得。5.2.1.2 闭馆告示
文化馆若因故需暂时闭馆,应提前一周向公众公告。如遇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需临时闭馆或暂时关闭某些区域、暂停部分服务的,应及时告知公众。5.2.2 活动推广
文化馆应通过媒体、网站、宣传资料、宣传栏等形式向公众推介、展示特色文化设施、团队、活动等,吸引公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5.3 人员要求
5.3.1 文化馆工作人员须着装整齐,持证上岗,举止端庄,文明用语,服务热情。并满足以下条件:
——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品行;
——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5.3.2 人员配备
5.3.2.1 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文化馆专业技术人员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从事有关业务工作的人员: ——具有助理馆员等各类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具有文化艺术专业专科或以上学历;
——不具有文化艺术专业专科或以上学历,须经过大学院系举办的文化艺术课程培训,培训课程不少于360学时并成绩合格。
5.3.2.2 配备类别
文化馆应当配备与其工作职责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文化馆应配置音乐、戏剧、舞蹈、美术等文化艺术专业技术人员。5.3.2.3 配备比例
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馆人员的比例:县级馆≥70%,地级馆≥65%,省级馆≥60%。5.3.2.4 特殊要求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文化馆要配备熟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专业技术人员。有地方方言需要的地区应配备一定比例的熟悉方言的专业技术人员。5.3.3 人员数量
文化馆工作人员数量的确定,应以所在区域服务人口为依据。每服务人口(1-5万人)应配备1名工作人员。每种门类所配备专业人员数应以当地群众需求作为参照。5.3.4 培训教育
文化馆应制定实施针对全体工作人员的再教育培训计划,职工再教育及岗位培训达到48学时的人数不少于职工总数50%。5.3.5 文艺骨干队伍
文化馆应建立馆办群众业余文艺团队,馆办业余文艺团队不少于2支。5.3.6 志愿者队伍
文化馆应导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吸引社会文化艺术人才和社会公众参与文化馆志愿服务。6 基本要求 6.1 基本服务 6.1.1 免费服务
文化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实行免费开放,所提供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6.1.2 服务内容
开展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和时政法制科普教育,举办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举行公益性展览、展示和演出,开展流动服务,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服务项目,以及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提供的一些辅助性服务。6.1.3 服务频次
馆内常设的基本服务项目不低于5项。
组织文艺活动(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不少于30 次,其中综合性大型文化活动不少于3次。
组织展览活动不少于4次。
组织各类理论研讨活动和对外交流活动不少于2次。
组织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和群众业余文艺作品推广活动1次。6.2 流动服务 6.2.1 服务内容
通过组织社会群众文化活动、建立基层服务点、流动车等形式,定期下基层辅导、演出、展览和指导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将文化馆的服务延伸到基层馆(站)和社区、村。6.2.2 服务频次
组织馆办文艺团队每年下基层演出不少于20 场(次)。
举办各类人员(包括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等)文化艺术培训办(含科普、法制、农技等)不少于20期。
组织、辅导下一级文化馆(站)人员培训班不低于2期。深入基层培训、辅导、调研、指导人均不少于20天/年。建设基层文化活动辅导基地不少于4个。6.3 数字服务 6.3.1 服务内容
文化馆应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和载体,建设文化馆网站,开展网上信息服务、网上艺术鉴赏、网上展览、网上艺术比赛、远程艺术培训和指导等网络信息服务。6.3.2 服务频次
编辑文艺(含信息)刊物(含资料)不低于4期。
组织创作(或演出)的文艺作品(或节目)不低于4件(个)。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低于2项。6.4 联合服务 6.4.1 服务内容
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各类群众文化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服务,如通过科普、文化资源共享等方式提升同一地区文化馆系统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能力。6.4.2 服务频次
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的重大活动,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完成工作任务。7 服务安全 7.1 安全意识
文化馆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有安全工作的明确分工和安全责任制度。7.2 防范意识
文化馆应配备齐全的安全与消防设施,应在公共活动区域和相应的活动厅室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各部位的消防栓、灭火器均应处于完好状态。
文化馆应根据房舍自身条件在活动区域辟有安全通道,设有安全疏散标识。
文化馆的大型排演厅、观演厅、展览厅、多功能厅等人流量大、聚散集中的用房宜设在建筑首层,并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安全出口或合理组织应急疏散通道。文化馆与其他文化设施联合建设的,应相对独立,并设有专用出入口。7.3 应急预案
文化馆在举行群众文化活动时,事先做好安全预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7.3.1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一般含义:
——发生偷窃、强抢演出器材或展品、物件事件。——发生演出、装台、拆台期间的伤亡、事故事件。——发现爆炸物或发生爆炸事件。——发生火灾。
——发生严重危及国家财产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等事件。——发生群体骚动或踩踏事件。7.3.2 应急制度
文化馆应有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和应急情况处理方式。7.4 饮食安全
文化馆应协助相关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卫生部门、环境局等保障饮水和食品的安全,防止传染、污染等安全事故的发生。7.4.1 馆内活动饮食安全
文化馆在举办馆内文化活动时,如需由馆内提供食物、饮用水,应严格把关食物质量,避免引起食物中毒、应用水中毒等恶性事件。
食物、饮用水等的发放和制作过程实行专人监督、专人看管、专人负责。7.4.2 大型室外活动饮食安全
文化馆在举办外出演出、展览等大型文艺活动时,如提供食物和饮用水服务的,应保证食物和饮用水的安全。
应配合城市管理部门对周边小商小贩所销售的饮食、饮用水等质量严格把关。避免引起大面积的饮食安全事件。服务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 8.1 服务质量监控
文化馆内部应制定服务质量监控计划,并严格执行监控计划并记录,定期进行质量分析。8.2 监督途径和改进方法
文化馆应在显著位置设立意见箱,公开监督电话,开设网上投诉通道,建立馆长接待日,组建社会监督员队伍,定期召开公众座谈会。
应准确、详细记录文化馆活动日志、重要工作日志和客户流量,忠实记录公众投诉事项和内容,及时处理事件和反馈处理结果,定期征集、统计、分析公众意见,改进服务工作。8.3 公众满意度调查
文化馆每年应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公众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应不低于80%。
接受上级部门对文化馆不定期的满意度调查的检查和监督。
第五篇:安徽省文化馆服务标准
安徽省文化馆服务标准
(试行)
一、总 则
1.1 为适应文化馆免费开放的需要,促进我省文化馆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促进发展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82号),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财务发〔2011〕5号)以及文化部《县以上文化馆评估标准》(办社文函〔2011〕19号),结合我省文化馆事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安徽省文化馆服务标准》。
1.2 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利用本馆设施设备为人民群众提供文艺辅导培训、群众文化活动、展览展示、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指导等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1.3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省、市、县(市、区)文化馆。
二、服务设施与环境
2.1 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馆舍要用于公益性文-1- 化服务,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其场地和设施用途,群众文化活动用房使用面积占总使用面积的比例省级馆不低于65%,市、县级馆不低于70%。
2.2 文化馆的多功能厅、展览厅(陈列厅)、宣传廊、辅导培训教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舞蹈(综合)排练室、独立学习室(音乐、书法、美术、曲艺等)、娱乐活动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应免费向群众开放。
2.3 文化馆应当有醒目的馆名牌,门厅内有楼层设施分布图,通道有明确的指引牌;免费项目、开放时间、便民措施等各类服务信息应当在馆内醒目位置上公告,文字和标识符合规范。
2.4 文化馆应设有宣传橱窗或专栏,内容定期更新。2.5 文化馆应当设立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进出,通道保持畅通。
2.6 文化馆内各服务区域应当保持环境整洁。服务区域应当定期消毒,保持公共卫生间清洁、无异味。文化馆为无烟区,禁烟标识明显。
三、服务对象和开放时间
3.1 文化馆向全体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对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应予以关照。
3.2 文化馆应当每天开放,每周开放时间累计不少于56小时,节假日期间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应正常开放。
-2-
3.3 文化馆若因故需暂时闭馆,应当征得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并提前一周向公众公告。遇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需临时闭馆,应及时告知公众。
四、服务内容和方式
4.1 文化馆应免费提供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培训基层文化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指导群众文艺创作和推广。
4.2 文化馆应积极组织广场、社区、企业、校园等大型文化活动,每年举办次数省、市、县级文化馆分别不少于8、7、6次。
4.3 文化馆应积极组织书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大型展览。省、市、县文化馆年举办展览次数分别不低于6、6、5次。
4.4 文化馆应积极组织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和群众业余文艺作品推广活动,组织开展创作作品特别是获奖作品(包括群星奖或本省、本市、县获奖作品)面向群众进行推广活动。省、市、县级文化馆每年分别不少于4、3、3次。
4.5 文化馆应积极创办、组建、辅导馆办文艺团队。省、市、县文化馆馆办文艺团队均不少于5个。
4.6 文化馆应指导和帮助本行政区域内下一级文化馆、文化中心(站)开展工作,辅导、培训基层以及社会文化工作骨干和群众性文艺团队。在本地区设立由本馆人员定期辅导并开展活动-3- 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基地(示范点),省、市、县文化馆综合性文化活动基地(示范点)分别不少于20、15、5个。
4.7 文化馆应积极举办面向社会人员的各类培训班。其中社会文化艺术培训班省、市、县文化馆每年分别不少于30、20、12期;未成年人文化艺术培训班省、市、县文化馆每年分别不少于35、25、12期。
4.8 文化馆业务人员应坚持下基层制度,省、市、县文化馆业务人员每年下农村和基层培训、辅导、调研的人均时间分别不少于36、48、60天。
4.9 等级馆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中应努力创立活动品牌。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加强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群星奖”项目的创作、表演,增强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
4.10 文化馆应编印群众文艺辅导资料和信息资料,并积极创办馆办刊物,加强群众文化理论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指导交流。
4.11 文化馆应开展数字化服务。须建立本馆网站,提供师资情况介绍、活动报名、展览、辅导、授课等相关服务,网站内容要及时更新。有条件的地区要在文化馆内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并免费对社会开放。
4.12 文化馆应组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得提供反动、淫秽、迷信以及其他内容不健康的服务。
4.13 文化馆应于醒目位置设置公示牌,公示内容包括各项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及组织辅导者等。
-4-
4.14 文化馆应当设立咨询服务窗口,解答群众提问,提供免费存包等便民服务。
五、服务管理与监督
5.1 文化馆工作人员须着装整齐,挂牌上岗,举止端庄,使用普通话,文明用语。
5.2 工作人员应维持好公共活动场所秩序,因故离岗时须设立提示牌或由其他工作人员替岗。
5.3 文化馆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完好,消防通道畅通,标识明显;各类设备要定期检修,保证运行安全;举办各项活动要有应急预案和措施,确保安全有序。
5.4 文化馆应在显著位置设立意见箱,公开监督电话,每年定期开展群众满意率测评活动。对群众的意见或投诉要认真研究、及时回复,不断改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5.5 文化馆每年至少应自行或委托相关机构进行一次读者满意率调查,满意率不低于80%。
六、附 则
6.1 本标准可作为制定我省各级文化馆绩效考评标准的依据。6.2 本标准由安徽省文化厅负责解释。
6.3 本标准自颁布之日起施行。试行期一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