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要警惕亚文化圈“圈子”的陷阱

时间:2019-05-13 09:5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干部要警惕亚文化圈“圈子”的陷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干部要警惕亚文化圈“圈子”的陷阱》。

第一篇:干部要警惕亚文化圈“圈子”的陷阱

有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是从陷入亚文化圈的各种陷阱开始的。重视和加强领导干部亚文化圈的监督与管理,是新形势下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现实课题

亚文化圈是个什么圈

有人认为,对领导干部亚文化圈进行管理是自讨没趣,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目前,对领导干部亚文化圈进行管理,持反对意见的不少。首先,应该承认亚文化圈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然是文化圈,就不是一种个人行为,也就是说有背景和环境,他们必然接触到具体的文化内容和载体,必然同一些人打交道。这中间有积极的、健康的因素,也会有消极的、不健康的东西。因此,领导干部亚文化圈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必需的。

但是,我们又要清醒地看到,当前领导干部亚文化圈确实存在许多不健康、不纯洁、不上进的东西,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负面影响不能低估,群众对此的议论和批评颇多。其特点和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目前领导干部凡参加亚文化圈的消费,多数不是自己花钱,而是私营老板或业务关系单位买单;二是有不少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违纪违法活动确实发生在这一过程中;三是有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是从陷入这种文化圈的各种陷阱开始的。因此,要消除领导干部亚文化圈是不必要的、办不到的;如果只看到这种文化圈的积极面,也是片面的、错误的。

其次,要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亚文化圈管理的必要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讲党性、重品行是党组织对每个党员干部的共性要求,领导干部肩负更重的责任,所以在这方面要坚持高标准和严要求。落实这一要求,必须重视和加强领导干部亚文化圈的监督与管理。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纠正消极腐败之风。“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是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全党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之一。“生活正派,情趣健康”主要体现在党员领导干部的亚文化圈。因此,重视和加强对领导干部亚文化圈活动的监督与管理,就能及时发现领导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不好苗头和问题,有利于防止和纠正消极腐败现象,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圈子”管理的智慧:剔除官员“傍大款”、“拜财神”的陋习

重视和加强领导干部亚文化圈的监督与管理,是新形势下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大现实课题。干部作风建设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很多,要抓出成效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要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依靠全党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探索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建立“官员”休闲制度。休闲是人类生命和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作为公共权力行使者的政府官员该不该有休闲保障?毫无疑问,应该有这种保障。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由于认识上不统一,制度上无明确规定,管理上比较混乱。因此,在我国结合贯彻公务员管理法规,建立政府官员包括参照执行人员的休闲制度(即“带薪休假”)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建立起这样一种制度,才能对官员的休闲、休假作出明确的规定,包括时间、场所、内容、形式、陪人、经费开支和交通工具使用等。当然这样做,要一下子在全国推行有困难,但是,可以在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突出的地区先试点。这是对领导干部亚文化圈实行监督与管理的前提基础。

规范休闲文化市场管理。休闲文化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其市场非常广泛。随着时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休闲已从最初的补充劳动者体力和精力的一种生理需

求,逐渐演化为调节社会劳动分工与收入分配、改善与丰富人们生活、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对这种文化市场的管理,认识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行动上处于盲目和被动的比较多。规范这种市场管理与加强领导干部亚文化圈管理关系很密切。实践表明,在一个地方休闲文化场所愈混乱,领导干部亚文化圈管理就愈难。

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亚文化圈的监督与管理,应从规范休闲文化市场管理入手。目前,应探讨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对经营性文化项目进行分类定级。要把以休闲为主的文化经营从全部文化产业中划分出来,并对其进行定级管理。对于大众型的休闲消费场所,比如农家乐、歌舞厅、体育健身中心等适当放开,实行低价收费;对于高档休闲消费或特殊的娱乐场所,必须凭身份证和工作证进入,实行高价收费。二是对凡消费达到一定数额的都必须通过银行付款,不准付现金。三是对大量使用女职工的休闲场所比如“洗浴中心”、“按摩中心”等,必须有严格的约束措施和保护措施。四是对凡容易渗透黄、赌、毒的休闲文化场所实行相对集中布局,比如建休闲、健身、娱乐一条街。

加强民主舆论监督。领导干部亚文化圈的活动领域非常宽泛,单靠有关部门的关注和监督是不够的。发展民主是加强领导干部亚文化圈监督与管理的有效途径。民主监督与舆论监督紧密相联系。民主监督是舆论监督的基础和实质,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扩展和保障。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舆论监督离开了民主监督就缺乏基础,民主监督离开了舆论监督就缺乏力度。

所以,我们要积极地为加强民主和舆论监督创造条件。一是要规定和公布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生活圈和社交圈的行为准则,让老百姓一看就知道这是官员该不该去的地方。二是要拓宽检举领导干部不正行为的渠道,重视来自电话、信件、网络等提供的监督信息,进一步完善“重点活动”、“重要时刻”、“重点场所”

活动报告制度、现场巡视制度、群众举报制度和干部形象评议制度。三是对提供重要情况的举报人和媒体实行保护和奖励,严惩出卖、打击举报人的行为。倡导健康生活情趣。“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是胡锦涛总书记郑重要求全党大力倡导的良好风气。要使全党明白,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到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因而决不是生活小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领导干部如果生活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执政为民。因此,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把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重视世界观改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讲党性、重品行,防微杜渐,坚决抵御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要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认准方向,克已慎行,正确选择个人爱好,自觉摆脱低级趣味,决不沉溺于灯红酒绿;要慎重对待朋友之间的交往,坚持择善而交,多同普通群众、基层干部、先进模范人物和专家学者交朋友,注意净化生活圈、社交圈、亲熟圈,特别是对那些抱有个人目的与已拉拉扯扯的人要保持高度警惕,更不能为了贪图金钱、享受而去“傍大款”、“拜财神”。只有这样,才能为加强领导干部亚文化圈的监督与管理奠定可靠的基础和条件。

延伸阅读

国外咋管理官员亚文化圈

目前,对领导干部亚文化圈进行管理,持反对意见的不少。一些人不主张监督,其理由主要有三:一是对亚文化圈谈管理,就是一种“组织行为”;组织不应干涉领导干部的私人生活、打扰他们的私人空间。二是亚文化圈对领导干部休闲健身、联系群众、广交朋友等具有积极作用,不能否定;若有负面影响和消极作

用,是领导干部个人自律、自责问题。三是在现行体制下,亚文化圈是领导干部落实某些任务的活动空间,能够办成在办公室办不成的事情。正是基于以上理由,有人认为,对领导干部亚文化圈进行管理是自讨没趣,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要把民主监督与舆论监督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一点在国外是很管用的。例如,2006年3月韩国铁路工会罢工,导致韩国铁路交通瘫痪,近八成列车停驶。而作为国务总理的李海瓒当天却同工商界人士打高尔夫球去了。媒体将这一消息爆光后,韩国举国哗然,迫使李海瓒于两周后引咎辞职。之后,韩国清廉委员会还专门出台了《关于高尔夫球和奢侈性娱乐活动公职人员行为准则的方针》,规定不论由何人承担打球费用都不允许国家公职人员同民间岗位负责人一起打高尔夫球或参加奢侈性娱乐活动。

又如,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携全家乘飞机去埃及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度假,“费用完全自理”。唐人街10号还特意就此作出说明,称首相的这次度假并非全属私事,而是“公私兼顾“,因为他还要利用这次度假之机,在伊拉克问题上与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达成一定程度的谅解。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布莱尔在此前曾携家人去埃及度假,入住两栋豪华别墅,享受私人海滩。虽然他花的不是英国人的钱,但是遭到国内严厉批评,因此这次只好将“公款”改为“私款”了。

第二篇:警惕招聘陷阱(本站推荐)

警惕招聘陷阱,学会自我保护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招聘陷阱,毕业生在找工作的同时,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小心谨慎,谨防上当受骗。

(一)非法敛财类型

1、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某些招聘企业利用求职者求职心切,在交保证金后没等到上班,就告知其招聘职位已满,钱也不会退还。更加隐蔽的收费还包括服装费、档案管理费、信息费、培训费等实际应该是用人单位承担的成本。

2、非法中介

许多非法职介会向求职者收取“服务费”、“信息费”等。求职者交钱之前,中介机构承诺招聘信息浩如烟海,总有适合你的职位;可一旦付了费得到了那些信息后,或者单位不需要招人,或者对口职位刚刚招聘完毕,总让你不得所愿。

3、上岗前先缴费培训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骗局,就是在经过多轮面试之后,以岗前培训为借口,收取各种培训费用。如:一广告公司招聘档案文员职位,面试中要求应聘者先到某某职校付费参加培训,考核后合格方可录用,但培训结束后却告知条件不符、岗位已满,不予录用。求职者在参加面试后,如果对方通知你需要缴费培训,那么你就要小心了。

特别提示: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那些任职初期用各种借口向应聘者收取费用的单位是不合法的。

(二)虚假工资类型

1、实习岗位陷阱

利用实习为借口,刻意降低员工的工资。如:一家公司招聘网络管理员岗位,明确表示月薪为2000元,但招聘后却与员工签订“见习协议”,每月仅支付504元的“见习补贴”。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之前,一定要详细了解发布见习岗位的用人单位是否具有劳动保障部门见习基地资质,以及实习前期的工作待遇,不能吃哑巴亏。

2、虚实工资骗局

现在招聘信息中会有无责任底薪和责任底薪的说法,无责任底薪就是只要你参加了日常工作,即可获得工资。责任底薪是需要你按照公司的标准,完成了一定量的销售额或者业务标准,才能获得的薪水。现在很多招聘骗局就是把责任底薪写的特别高,让你先对工作产生极大的兴趣,但是你要完成的工作量却十分大,不然工资也会很少。所以,参加招聘时,一定要看清是否是责任底薪。

特别提示:国家对于试用期的期限和薪资都有明确的规定,那些无理由延长试用期或者变相克扣试用期薪资的单位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三)盗取个人信息

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通过互联网或其它媒体刊登待遇诱人的招聘广告,诱得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或复印件,个人联系方式甚至银行帐户等)进行非法活动,如直接盗用帐户、冒名高额透支甚至专门做起倒卖个人隐私的生意。毕业生参加招聘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将自己身份证号、银行号码等随意告知他人。

(四)假借以招聘之名宣传自己

为了积累知名度,一些小企业会不失时机地对企业或品牌形象进行宣传。对于他们来说,租一个展位或刊登一条招聘信息只要几百块,却能赚足曝光度。他们一旦参加招聘会都会挂出巨幅宣传画,将展位布置得极其鲜亮夺目,当求职者进行职位询问时,招聘者则对企业文化侃侃而谈数十分钟,末了再每人赠送一本精美宣传画册。如果够细心你会发现,有些公司的招聘信息已经挂了半年甚至更久,只招一两名、要求不高的职位也是如此。其实他们此举是在借招聘之名行广告之实,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五)通过招聘施压内部

在本企业内部搭建招聘台位,并在工作时间进行大规模招聘,企业的目的很可能只是为了向在职人员施加压力,向其显示竞争者的存在,刺激在职人员消除怨言,老老实实地继续工作,特别是一些劳动强度大、时常加班加点而薪资较低的企业,他们招聘员工非常怪异:数量大,一般招几十人,而且招聘时间和地点往往是上班时间在工厂门口或者是午餐时间在食堂大厅里,求职者一多,整个场面煞是壮观,而求职的结果往往也是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复的音信。

(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类型

1、偷梁换柱的招聘 这是一种打出很诱人的招聘职位或者招聘待遇,让你去应聘工作,但是实际工作却不是那么回事。例如:一广告公司招聘“储备人员”岗位,但在面试中不断询问应聘者营销能力等情况,并介绍保险方面的业务。事实上,这家企业是代理一家保险公司招聘保险业务员,为吸引求职者而发布较为动听的岗位名称。对此,求职者可在面试中多了解应聘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如果发现招聘信息与实际工作有出入,需问清楚工作内容,一旦发现骗局,立即走人。

2、借招聘之名储备人才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招不只是小企业会用,大企偶尔也会用。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为了保证运行稳定,不至于因为人员流动导致瘫痪,必须建立自己的人力资源储备库。在这种需要下,一些大企业选择通过大批量的招聘来实现,公司对满意的应聘者暂时放入人才库,等该岗位空缺后才会从库中寻找人选。

3、以招聘之名窃取劳动成果

此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一些小规模的广告或设计公司,有些小规模的广告公司或设计公司,由于自身缺乏足够和优秀的创意,另行聘请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又需要较大代价,便想出借招聘新人来获取新鲜创意的点子。这些企业有一套完整的招聘考核体系,从笔试、复试到最终面试,每个阶段环环相扣、极其正规。按道理能进入最后一轮考核,胜利就能在望了,但往往有很多人就败在这最后一个环节上。面谈很愉快,工作时间、内容、薪资福利等等条件都能够接受,可最后偏偏就没有等到应得的offer,不少求职者回头搜索失败的理由却依旧没有任何收获。

4、假借招聘做项目

这是比较高智商的陷阱,假借招聘考试,让人才免费帮他做程序。例如:一家软件公司以招聘程序员为名,在“笔试”中要求求职者编写程序,八名求职者的试题各不相同,但八段程序恰巧合成了一个项目,考试结果则是无一人被录用。那么,在不能判断招聘方真实意图的情况下,求职者应注意自己留存一份劳动成果,要求招聘方签字证明,避免落入“智力陷阱”。

第三篇:上海:招工“陷阱”切警惕 一纸劳动合同要订立

消息新年一过,上海掀起了求职热潮,一些违法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机构和个人也乘机活跃起来,利用广大求职者特别是农民工急于求职的心理,坑骗求职者的财物。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提醒广大求职者: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应当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为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切实保障求职劳动者合法权益,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公安局、人事局、工商局从2006年2月13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将以工商企业密集区、流动人口集散地、职业介绍机构聚集地和自发形成的劳动力交易场所为重点,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为幌子的违法犯罪分子;依法取缔非法职业介绍组织;清理整顿违规经营的职业介绍机构。

在专项行动进行过程中,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检查发现有个别用人单位通过设立招聘“陷阱”,坑骗求职者财物,此类招聘“陷阱”的主要特征是:单位首先在报纸或网络上发布招工广告,声称要招聘文员、业务员等职务技能要求不高的人员,同时许诺了比较优厚的待遇。当求职者上门应聘时,单位就提出先对求职者进行“考察”,合格后再予录用。其“考察”方式是单位与求职者订立一份产品推广协议或者产品促销协议,并提供一些产品给求职者推销,单位收取一定的样品费,协议约定求职者必须以公司规定的价格推销掉该产品。如果求职者完成销售指标,则录用并退还保证金或样品费;不能完成则不录用也不退保证金或样品费。但是,当求职者签好协议去推销单位提供的产品时,才发现单位规定的产品销售价格远远高于其实际价值,市场上根本推销不掉。这样,求职者的保证金或样品费就这样被这些公司“黑”掉了。

如浦东新区的一名姓姜的大学生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招聘广告,广告上说某水晶贸易公司要招聘业务员,待遇优厚。姜同学看到广告后即前往这家位于浦东新区杜鹃路188弄2号的“上海虎雕经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虎雕公司)应聘。公司负责人询问了姜同学几个简单问题,然后就提出如果想进公司必须先与公司签订一份“实习(兼职)合同书”,合同约定姜同学“自愿”参加虎雕公司的实习,实习内容为姜同学先自愿花330元“认购”公司的一个人造水晶制品,然后再按照公司规定的价格推销出去,如果能够推销出去姜同学可以拿到业绩总额15%的提成,并被公司录用为正式员工。反之,330元不退,产品归姜同学所有。如果姜同学要终止实习,就必须支付公司违约金330元。姜同学交了330块前拿到产品后,才发现该公司规定的产品价格远远高于市场价,根本无法推销出去。因此,这330元前就被虎雕公司“笑纳”了。

因此,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提醒广大求职者: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应当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签订以推广、促销为名的民事协议,更不能盲目签字,随意交钱。如果已经发生并支付钱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欺诈求职者的,可以向公安部门进行举报。(杨静)

来源:中国广播网

第四篇:党课讲稿-警惕自由主义陷阱

党课讲稿--警惕自由主义陷阱

习主席说: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是党和军队的离心机。在现实工作中,不少年轻官兵在对制度规定、组织决议或上级指示不理解时,确也有开口言自由、闭口谈权利的,而在面对诸如自由、权利这样“伟光正”的词语,也有不少基层干部认识不深,反驳乏力的。为此笔者梳理思考,就自由主义的表现、危害及其假象与大家作以交流,希望有助于大家加深自由主义的认识,避开自由主义的陷阱。

一、自由主义的三种表现

现象一:有人在讲一些错误的言论,丑化历史英雄、传播消极情绪、破坏内部团结,哗众取宠、吸引注意。旁边站着一个骨干,但他不吭声、不反驳、不劝告、不制止。为了表面的和谐,丧失了基本的原则,这是自由主义。

现象二:涉及个人利益,跟组织胡搅蛮缠。耍脾气、闹情绪,要挟组织,说不解决问题,就无心服役,思想出现波动,工作丧失动力。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个人意见第一,不服从组织决议,这是自由主义。

现象三:自以为兵龄长、资历老,自由散漫、作风稀拉,办事不认真、工作无标准。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也不想改正,还振振有词:“哪能人人当优秀?哪能年年当优秀?我干好本职工作就行了。”

这也是自由主义。

二、自由主义的危害

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的名篇:《反对自由主义》里,毛主席一共归纳了十一种自由主义的表现,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以上三种。

为什么以上现象一直存在?为什么毛主席反对,习主席也反对?为什么毛主席头疼,习主席也头疼?

自由主义会滋生腐化,导致思想堕落。毛主席说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团结、军队令行禁止的有力武器,而自由主义呢?却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使党内和军队的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

自由主义会破坏团结,阻碍组织建设。毛主席讲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好比左腿想往前,右腿想往后,各行其是是要摔跟头的;如果两个胳膊再有自己的想法,人更是要瘫痪的。革命军队如果滋生了自由主义,就会丧失组织性、纪律性和战斗力,政治不能贯彻到底,党的组织和群众发生隔离。从客观上讲,这会削弱我们的战斗力,是敌人希望看到的。

究其根本,自由主义的来源是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往往既有害于集体,也有害于个人。自由是因为自私,但自私并不能保证“自利”。即便是逐利的商人,哪个成功企业不是以服务他人为目标,顺便成就自己?若自由主义泛滥,自私自利性主导,去投机倒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这样的自由看似是在逐利,其实正走向倒闭。我们的工作也一样,有的官兵小账算得明明白白,倒是大账稀里糊涂,最终机关算尽太聪明,却断送了个人前程。所以,于公于私,自由主义都是有害的。

三、自由的假象

自由是什么?有人说自由是选择的权利,不对,自由是选择的能力。别人说,交保护费,否则打你,这时你没得选,你不自由;而别人诱导你、欺骗你、操纵你、榨干你最后一滴油水,你虽然钱包空空,难道竟体会到自由?

(一)消失的水果

比如桌子上摆满水果,有香蕉、苹果、西瓜、菠萝,你想吃什么吃什么,你开心,你有选择的自由。

如果我把其他水果都撤走呢,只留下苹果呢?再告诉你,想吃红的吃红的,想吃青的吃青的,想吃大的吃大,想吃小的吃小的。你觉的也还好,你依然有选择的权利。

现在我把其他苹果也撤走,只留下一只苹果,我告诉你,你可以选择吃或不吃,你觉得还自由吗?

橘子在茶几上,猕猴桃在客厅里,菠萝在厨房,你为什么不去取?还有,把我的篮球放下,那不是西瓜。

所以,自由是什么?不是你自由的感觉,不是选择的权利,而是有发现选项、甄别选项的能力。

(二)自由的代价

再举个例子,之前流行过的“卖茶女骗局”,主角就叫小艾吧,网上美女先跟小艾聊天,用设计好的脚本、话术取得他的信任,然后情节发展,他们互生好感。出现转折,天灾人祸,美女说家里茶叶滞销,需要寻求帮助,人家不跟小艾借钱,相反还送他茶叶,可怜兮兮的求他支持或推广。小艾哪儿懂茶呀,但他怜香惜玉,他男子气概。他自己喝、给亲戚送、请朋友买,他胸脯拍的震天响,心甘情愿做推广。

骗子遥控他的行为,甚至操纵他的情感。直到小艾人财两空,也不能否定以上行为都是他自己的自由选择,没人强迫他。只不过,在小艾选择时,所有的正确选项都被伪装或隐藏,他看不见而已。

(三)自由的错觉

自由是选择的能力,而不是选择的权利。你可能会想,我才不会那么傻。其实谴责受害者,正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你也怕被骗,所以你觉得小艾傻。

但怕也没用,虚假的自由感无处不在。哪怕是去超市买菜,优美的音乐,缤纷的色彩,商务式的标准微笑,氛围先营造好。你一进超市,会看到减价大促销的招牌:我家很便宜、此刻很便宜,第一次暗示。超市每天卖最多的就是菜,所以菜在最里面,你要路过食品区、玩具区、日用品区,但凡你看到的,都可能是你购买的,第二次套路。买菜的你大概是饿了,菜品旁边通常是熟食和糕点,你闻到食物的香气,口水直流,食指大动,你不知道那是专门为你准备的、化学勾兑的气味,第三次刺激。

现在你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碰到的,都是被设计好的。最后,你抱着孩子的玩具、媳妇的纸巾、花哨的零食糕点,以及一颗小葱,你依然要坚持说,这是你购买的自由吗?

好吧,商家誓死捍卫捍卫你购买的自由。

大家喜欢被洗劫一空的自由吗?喜欢吃了闷亏而不自知的自由吗?喜欢被耍的团团转、还开心的像个“三十岁孩子”样的自由吗?如果说我们都不喜欢,那为什么会有人并不全面的认识自由、并不深刻的理解自由、并不真正的认同自由,却依然在为自由主义摇旗呐喊呢?

他们推崇的到底是自由,还是自由带给他们的利益呢?

四、叫不醒的假寐者

迁回现实,回到最初的三个现象里。

现象一:碰到错误言论不反驳,不制止。他理论功底不扎实,说不过人家,弄不好还搞得自己灰头土脸;就算能说服,他还要明哲保身,怕被人记恨。所以他支持自由,让他心安理得、偷懒的自由。

现象二: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不给糖果就捣蛋,借口自由对着干。他没有发现自己不智慧的智慧,“现象一”里的人发现他的错误也不同他辩论,导致他三观长期扭曲。在他眼里,组织是为他服务的,是达成他个人利益的工具。哪有被工具牵着鼻子走的道理?他今天跟组织讲自由,明天跟单位讲权利,只要对自己有利,他能玩出各种把戏。

现象三:自由散漫,得过且过。他混成了老资历,到了事业瓶颈期;他出现工作倦怠,很难从工作中获得新鲜感、成就感和喜悦感;或许他压根就是被工作打怕了,他认输、逃避,开始追求舒服、安逸。他说这是他行为的自由,我们知道这是他心安理得的借口。

陷入自由主义陷阱而不自知是可怜的,而陷入自由主义陷阱后依然装睡的人是可恨的。我们愿意搭救自由主义陷阱里的自救者,却很难唤醒自由主义陷阱里的假寐者。

五、小结

(一)自由主义既有害于集体,也有害于个人。

自由主义源于自私自利,它会腐蚀组织、松散集体、使军队丧失战斗力。而且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前提和保证,一味自私自利,最后也会葬送个人利益。

(二)自由不是选择的权利,而是选择的能力。

想要自由,必须头脑清醒,目标清晰。被愚弄的行为、被操纵的情绪,看似自由,其实只是陷入自由的陷阱而不自知。

(三)很多时候人们不是热爱自由,而是热爱“自由”带来的好处。

诉求利益时,自由是理直气壮谈判的筹码;懈怠、懒惰时,自由又成了冠冕堂皇的借口和自我合理化的解释。

我们只有深刻的认识自由、理解自由,才能真正的获得自由;只有对自由主义的陷阱有一定警惕,才能最终获得自由带来的长远利益。

以上,是我对自由主义现象的一点思考,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五篇:大学生警惕三大就业陷阱

大学生警惕三大就业陷阱

求职之路不平坦,还可能暗藏陷阱。大学生涉世未深,加之求职心切,不法分子就钻空子赚取昧心钱。我们总结了几大陷阱类型,并支招如何防范,大学生一定要擦亮眼睛。“黑中介”陷阱

第一种是收取高额的中介费用,为你列出一大堆要么不要人,要么不招收大学生,甚至不存在的单位,使你几次头撞南墙,知难而返。但想要回中介费,难!第二种是外地非法中介机构或网络,收取一定费用,却以种种理由推脱责任。有些虽然介绍了单位,但用人单位的状况与求职说明相距甚远,即便如此,工作几个月,往往被炒鱿鱼,理由是试用不合格。第三种是非法中介机构之间相互串通,以大城市高薪就业落户等名义开展中介,收取不菲的中介费后,将大学生介绍到外地中介。外地中介找不法用人单位或私人小企业,就让大学生打零工,而户口、档案却长期违法滞留,甚至弄丢。

协议陷阱

第一种为口头承诺。口头承诺如果没有在协议书中白纸黑字予以体现,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一旦协议主体间发生矛盾,吃亏的往往都是学生。第二种是不平等协议。由于大学生缺乏维权意识,在求职中又处于弱势地位,对不平等条款要么没有意识到,要么就是意识到也不敢提出异议,使就业协议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霸王合同”。所以,大学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一定要慎防无保障协议、死协议、卖身协议等不平等协议。第三种是就业协议代替了劳动合同。有些用人单位以就业协议替代劳动合同,究其原因,是用人单位在就业协议中的许多约定不符合劳动法规定,如果签订劳动合同,许多不合法约定将不存在,难以实现对大学生的约束。

招聘陷阱

有的招聘会本身就不合法。未经主管部门审批,参会单位良莠不齐,有些仅是出工不出力,只为凑数,以便主办单位收取高价门票。有些招聘单位甚至出卖学生的个人信息,给一些违法之徒可乘之机。第二类:变相收费。有些招聘单位不在当场签约,要求通过网络或电话继续洽谈,而这些网络或电话都是收费的;有些招聘单位收取应聘者报名费、资料费或培训费等。第三类:用招聘掩盖违法行为。有些企业打着招聘的幌子,逼迫毕业生做传销等违法事情。

下载干部要警惕亚文化圈“圈子”的陷阱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干部要警惕亚文化圈“圈子”的陷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9、《警惕网络陷阱》教案

    9、警惕网络陷阱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带给青少年的危害,提高学生鉴别能力,以适应网络的发展并获取积极的信息。 2.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活......

    商品房买卖合同警惕九大陷阱(精选5篇)

    商品房买卖合同警惕九大“陷阱” 类型:知识发布时间:2004-9-27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了第二阶段不平等格式条款点评意见,对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详尽剖析。......

    危险,网络求职警惕招聘陷阱

    3月的春季天气还很寒冷,但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找工作,投简历却是进行的如火如荼。毕业季即将来到,许多省内的招聘网站的春招也陆续拉开帷幕。据了解那些信息范围广,更速度......

    警惕上市公司制造利润陷阱的调查报告

    在目前查处的有关上市公司违法案件中,我们发现:部分上市公司为了制造公司业绩需要,不惜采取造假帐、任意修改财务报表等严重违反《证券法》和《会计法》的方式。但是如此明目张......

    警惕求职中的温柔陷阱[5篇模版]

    温柔的并不一定是陷阱,陷阱却极尽温柔。在新一年的求职过程中,有一种温柔的陷阱,正在流行。陷阱1给虚职做杂事小怡在人才网上看到一家用人单位要招聘行政主管,按照该公司的职位......

    警惕推广定向招录残疾人的若干陷阱

    评论:上海市事业单位定向招聘残疾人 警惕推广定向招录残疾人的若干陷阱 杨仁良 2014年11月25日 注:本文所使用的“残疾”系基于中国当前法律语言或习惯称谓,非作者的本意——身......

    教师要警惕情绪化言行

    教师要警惕情绪化言行 家长会开始了,孩子们在教室外写着作业,班主任在讲台上与家长说什么有关学习的事儿,可能是妻子安排得当,与其他班孩子相比,没有一个孩子在嬉戏玩闹。夕阳下,......

    农村信用社改革中要警惕

    农村信用社改革中要警惕“分红陷阱”新华网浙江频道(2005-01-19 16:00:53)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1月19日电 (《浙江经济》杂志/应宜逊) 随着21省市加入改革试点行列,农村信用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