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警惕网络陷阱》教案
9、警惕网络陷阱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带给青少年的危害,提高学生鉴别能力,以适应网络的发展并获取积极的信息。
2.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活动重难点
提高学生鉴别能力,以适应网络的发展并获取积极的信息。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的有关事例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
现在网络风靡全球,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青少年带来一些危害。如上网玩游戏成瘾,网上浏览不健康文字图片,从事网上占卜活动等等。不健康的网上行为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学们,有关网络对青少年危害的案例,我们来交流一下。二: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实际进行反思:
你喜欢电脑游戏吗?你经常玩的电脑游戏是什么?它有哪些地方吸引你?如果玩的话,玩游戏占用了你多少时间?
学生交流、评价自己的上网行为。
三、行动在线:
活动一:网络陷阱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
(1)信用卡陷阱(2)股票陷阱(3)交友陷阱(4)求职陷阱(5)饼干陷阱(6)老鼠会陷阱(7)二手交易陷阱(8)网上竞拍陷阱(9)幸运邮件陷阱(10)电脑销售陷阱(11)手机报复陷阱 活动二:我们该如何预防网络陷阱而免受其害呢?
1)、及时备份重要数据,选择和加载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网络杀毒软件并定期升级
设置相关的网络口令,定期改变口令。
2)、不要轻易运行来历不明和网上下载的软件
3)、对数据共享的网络服务器应控制读写权限,不在服务器中运行不知情的可疑软件
4)、选择使用正版软件产品,及时更新漏洞或补丁 少用超级用户登录
5)、接受远程文件输入时,先杀毒再写入 6)、选用必要的加密和信息保密设备 活动三:制定网络公约
1、教师引导:为什么我国有关部门要规定“国内游戏厅禁止中小学生进入?” 为了坚决执行这一规定,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请你献计献策。
2、顺口溜 上网新守则
上网之前经允许,上网时间安排好。姓名地址别公开,ID密码保存好。不作弊也别欺骗,侮辱他人很严重。文明上网好居民,自己快乐别人好。如果违反新守则,告诉区长管理员。当然也可以发帖,公开报告暴暴光。违法守则有惩罚,封号减分关黑屋。健康上网新守则,文明礼貌好帮手。
3.全班讨论,制定《网络文明公约》。小结: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看我们头脑是否清醒。含苞欲放的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分辨真伪善恶,分清是非曲直。同时努力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让网络成为我们健康成长的花园,展翅高飞的天空。布置作业:
在预防网络陷阱方面,你还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教、学反思
第二篇:9警惕网络陷阱安全教育教案
第九课 警惕网络陷阱
备4.30 授 5.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带给青少年的危害,提高小学生鉴别能力,以适应网络的发展并获取积极的信息。
2.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资料《网络的悲哀》、《健康上网守则》等。
学生准备:搜集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的有关事例和数据。
活动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现在网络风靡全球,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青少年带来一些危害。如上网玩游戏成瘾,网上浏览不健康文字图片,从事网上占卜活动等等。不健康的网上行为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活动二:分析案例,引起思考
1.教师引导: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一些有关网络对青少年危害的案例,我们来交流一下。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2. 教师补充资料《13岁少年网吧暴盲》、《网络的悲哀》
上5.3,学生交流,畅谈感受。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实际进行反思:你喜欢电脑游戏吗?你经常玩的电脑游戏是什么?它有哪些地方吸引你?如果玩的话,玩游戏占
用了你多少时间?学生交流、评价自己的上网行为。4.教
师引导:同学们谈得很好,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认识到了网络是一把双韧剑,给人们提供信息的同时,亦把危害带给了人们,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危害.同学们一定会正确认识网络的。
活动三:拒绝不良行为,做到健康上网
1.教师引导:同学们,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有趣、多彩,但是,如果长时间上网的话,会给我们的身
心带来一些危害,谁来说说长时间上网的危害?学生讨论交流长时间的危害。2.教师引导:你还知道哪些网上的不良行为?这些不
良行为和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有关系吗?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能不能全部归咎于网络呢?3.教师小结:我们要拒绝这些网上不良行为,做到健康上网。
活动四:制定网络公约
1.教师引导:为什么我国有关部门要规定“国内游戏厅禁止中小学生进入?” 为了坚决执行这一规定,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请你献计献策。
2.全班讨论,制定《网络文明公约》。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健康上网守则》,全班齐读并交流。
你拍一,我拍一,在网上与朋友交谈或写电子邮件的时候,要有礼貌。
你拍二,我拍二,要请爸爸、妈妈一起去上网,把网上好玩的事告诉他们。
你拍三,我拍三,上网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小时。时间过长会影响学习和视力。
你拍四,我拍四,不要与从未见过面的网友约会,见面地点选在公共场所。
你拍五,我拍五,不要把自己的地址、电话、学校班级情况告诉网友。
你拍六,我拍六,未经网站人员许可,不能使用网站上的图片、文字,不能随意下载文章、音乐、图片,以免侵犯他人著作权。
你拍七,我拍七,受到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要回信,尽快删除。
你拍八,我拍八,看到可疑的站点或邮件内容,马上离开。
你拍九,我拍九,不要不网上使用的密码、名称告诉朋友,以免别有用心的人冒用你的名字。
你拍十,我拍十,在公共场所上网时,如学校等,离开后一定将浏览器关闭,以免别人使用你留下的个人资料。
师生总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看我们头脑是否清醒。含苞欲放的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分辨真伪善恶,分清是非曲直。同时努力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让网络成为我们健康成长的花园,展翅高飞的天空。
第三篇:危险,网络求职警惕招聘陷阱
3月的春季天气还很寒冷,但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找工作,投简历却是进行的如火如荼。毕业季即将来到,许多省内的招聘网站的春招也陆续拉开帷幕。据了解那些信息范围广,更速度新快的人才网站尤其最受欢迎。网络招聘求职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鸣人网的资深顾问金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21世纪时是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网络的覆盖范围之广,讯息传递速度之快,是任何传统媒体或者媒介所不能及的。
2.大学生或者是求职者往往都没有收入,而通过网络求职,发布简历,可以减少求职过程中的时间、金钱、资源的浪费。对于企业来说,通过网络招聘省钱又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3.互动性强,网络求职招聘是一个需要双方互动交流的方式,求职者可以根据网络上对公司和应聘职位的介绍,对其有一个大致了解。而招聘者也可以通过投递的求职简历,对求职者进行一个大致的筛选,完成初步面试。
不过通过招聘网站找工作,很有可能个人信息泄露。所以鸣人网资深HR金先生提醒大家,求职者在投递简历的时候,要选择一些比较正规的网站,而在应聘时,也需要多留心眼,谨防就业“陷阱”。
第四篇:党课讲稿-警惕自由主义陷阱
党课讲稿--警惕自由主义陷阱
习主席说: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是党和军队的离心机。在现实工作中,不少年轻官兵在对制度规定、组织决议或上级指示不理解时,确也有开口言自由、闭口谈权利的,而在面对诸如自由、权利这样“伟光正”的词语,也有不少基层干部认识不深,反驳乏力的。为此笔者梳理思考,就自由主义的表现、危害及其假象与大家作以交流,希望有助于大家加深自由主义的认识,避开自由主义的陷阱。
一、自由主义的三种表现
现象一:有人在讲一些错误的言论,丑化历史英雄、传播消极情绪、破坏内部团结,哗众取宠、吸引注意。旁边站着一个骨干,但他不吭声、不反驳、不劝告、不制止。为了表面的和谐,丧失了基本的原则,这是自由主义。
现象二:涉及个人利益,跟组织胡搅蛮缠。耍脾气、闹情绪,要挟组织,说不解决问题,就无心服役,思想出现波动,工作丧失动力。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个人意见第一,不服从组织决议,这是自由主义。
现象三:自以为兵龄长、资历老,自由散漫、作风稀拉,办事不认真、工作无标准。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也不想改正,还振振有词:“哪能人人当优秀?哪能年年当优秀?我干好本职工作就行了。”
这也是自由主义。
二、自由主义的危害
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的名篇:《反对自由主义》里,毛主席一共归纳了十一种自由主义的表现,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以上三种。
为什么以上现象一直存在?为什么毛主席反对,习主席也反对?为什么毛主席头疼,习主席也头疼?
自由主义会滋生腐化,导致思想堕落。毛主席说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团结、军队令行禁止的有力武器,而自由主义呢?却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使党内和军队的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
自由主义会破坏团结,阻碍组织建设。毛主席讲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好比左腿想往前,右腿想往后,各行其是是要摔跟头的;如果两个胳膊再有自己的想法,人更是要瘫痪的。革命军队如果滋生了自由主义,就会丧失组织性、纪律性和战斗力,政治不能贯彻到底,党的组织和群众发生隔离。从客观上讲,这会削弱我们的战斗力,是敌人希望看到的。
究其根本,自由主义的来源是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往往既有害于集体,也有害于个人。自由是因为自私,但自私并不能保证“自利”。即便是逐利的商人,哪个成功企业不是以服务他人为目标,顺便成就自己?若自由主义泛滥,自私自利性主导,去投机倒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这样的自由看似是在逐利,其实正走向倒闭。我们的工作也一样,有的官兵小账算得明明白白,倒是大账稀里糊涂,最终机关算尽太聪明,却断送了个人前程。所以,于公于私,自由主义都是有害的。
三、自由的假象
自由是什么?有人说自由是选择的权利,不对,自由是选择的能力。别人说,交保护费,否则打你,这时你没得选,你不自由;而别人诱导你、欺骗你、操纵你、榨干你最后一滴油水,你虽然钱包空空,难道竟体会到自由?
(一)消失的水果
比如桌子上摆满水果,有香蕉、苹果、西瓜、菠萝,你想吃什么吃什么,你开心,你有选择的自由。
如果我把其他水果都撤走呢,只留下苹果呢?再告诉你,想吃红的吃红的,想吃青的吃青的,想吃大的吃大,想吃小的吃小的。你觉的也还好,你依然有选择的权利。
现在我把其他苹果也撤走,只留下一只苹果,我告诉你,你可以选择吃或不吃,你觉得还自由吗?
橘子在茶几上,猕猴桃在客厅里,菠萝在厨房,你为什么不去取?还有,把我的篮球放下,那不是西瓜。
所以,自由是什么?不是你自由的感觉,不是选择的权利,而是有发现选项、甄别选项的能力。
(二)自由的代价
再举个例子,之前流行过的“卖茶女骗局”,主角就叫小艾吧,网上美女先跟小艾聊天,用设计好的脚本、话术取得他的信任,然后情节发展,他们互生好感。出现转折,天灾人祸,美女说家里茶叶滞销,需要寻求帮助,人家不跟小艾借钱,相反还送他茶叶,可怜兮兮的求他支持或推广。小艾哪儿懂茶呀,但他怜香惜玉,他男子气概。他自己喝、给亲戚送、请朋友买,他胸脯拍的震天响,心甘情愿做推广。
骗子遥控他的行为,甚至操纵他的情感。直到小艾人财两空,也不能否定以上行为都是他自己的自由选择,没人强迫他。只不过,在小艾选择时,所有的正确选项都被伪装或隐藏,他看不见而已。
(三)自由的错觉
自由是选择的能力,而不是选择的权利。你可能会想,我才不会那么傻。其实谴责受害者,正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你也怕被骗,所以你觉得小艾傻。
但怕也没用,虚假的自由感无处不在。哪怕是去超市买菜,优美的音乐,缤纷的色彩,商务式的标准微笑,氛围先营造好。你一进超市,会看到减价大促销的招牌:我家很便宜、此刻很便宜,第一次暗示。超市每天卖最多的就是菜,所以菜在最里面,你要路过食品区、玩具区、日用品区,但凡你看到的,都可能是你购买的,第二次套路。买菜的你大概是饿了,菜品旁边通常是熟食和糕点,你闻到食物的香气,口水直流,食指大动,你不知道那是专门为你准备的、化学勾兑的气味,第三次刺激。
现在你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碰到的,都是被设计好的。最后,你抱着孩子的玩具、媳妇的纸巾、花哨的零食糕点,以及一颗小葱,你依然要坚持说,这是你购买的自由吗?
好吧,商家誓死捍卫捍卫你购买的自由。
大家喜欢被洗劫一空的自由吗?喜欢吃了闷亏而不自知的自由吗?喜欢被耍的团团转、还开心的像个“三十岁孩子”样的自由吗?如果说我们都不喜欢,那为什么会有人并不全面的认识自由、并不深刻的理解自由、并不真正的认同自由,却依然在为自由主义摇旗呐喊呢?
他们推崇的到底是自由,还是自由带给他们的利益呢?
四、叫不醒的假寐者
迁回现实,回到最初的三个现象里。
现象一:碰到错误言论不反驳,不制止。他理论功底不扎实,说不过人家,弄不好还搞得自己灰头土脸;就算能说服,他还要明哲保身,怕被人记恨。所以他支持自由,让他心安理得、偷懒的自由。
现象二: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不给糖果就捣蛋,借口自由对着干。他没有发现自己不智慧的智慧,“现象一”里的人发现他的错误也不同他辩论,导致他三观长期扭曲。在他眼里,组织是为他服务的,是达成他个人利益的工具。哪有被工具牵着鼻子走的道理?他今天跟组织讲自由,明天跟单位讲权利,只要对自己有利,他能玩出各种把戏。
现象三:自由散漫,得过且过。他混成了老资历,到了事业瓶颈期;他出现工作倦怠,很难从工作中获得新鲜感、成就感和喜悦感;或许他压根就是被工作打怕了,他认输、逃避,开始追求舒服、安逸。他说这是他行为的自由,我们知道这是他心安理得的借口。
陷入自由主义陷阱而不自知是可怜的,而陷入自由主义陷阱后依然装睡的人是可恨的。我们愿意搭救自由主义陷阱里的自救者,却很难唤醒自由主义陷阱里的假寐者。
五、小结
(一)自由主义既有害于集体,也有害于个人。
自由主义源于自私自利,它会腐蚀组织、松散集体、使军队丧失战斗力。而且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前提和保证,一味自私自利,最后也会葬送个人利益。(二)自由不是选择的权利,而是选择的能力。
想要自由,必须头脑清醒,目标清晰。被愚弄的行为、被操纵的情绪,看似自由,其实只是陷入自由的陷阱而不自知。(三)很多时候人们不是热爱自由,而是热爱“自由”带来的好处。
诉求利益时,自由是理直气壮谈判的筹码;懈怠、懒惰时,自由又成了冠冕堂皇的借口和自我合理化的解释。我们只有深刻的认识自由、理解自由,才能真正的获得自由;只有对自由主义的陷阱有一定警惕,才能最终获得自由带来的长远利益。
以上,是我对自由主义现象的一点思考,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五篇:大学生警惕三大就业陷阱
大学生警惕三大就业陷阱
求职之路不平坦,还可能暗藏陷阱。大学生涉世未深,加之求职心切,不法分子就钻空子赚取昧心钱。我们总结了几大陷阱类型,并支招如何防范,大学生一定要擦亮眼睛。“黑中介”陷阱
第一种是收取高额的中介费用,为你列出一大堆要么不要人,要么不招收大学生,甚至不存在的单位,使你几次头撞南墙,知难而返。但想要回中介费,难!第二种是外地非法中介机构或网络,收取一定费用,却以种种理由推脱责任。有些虽然介绍了单位,但用人单位的状况与求职说明相距甚远,即便如此,工作几个月,往往被炒鱿鱼,理由是试用不合格。第三种是非法中介机构之间相互串通,以大城市高薪就业落户等名义开展中介,收取不菲的中介费后,将大学生介绍到外地中介。外地中介找不法用人单位或私人小企业,就让大学生打零工,而户口、档案却长期违法滞留,甚至弄丢。
协议陷阱
第一种为口头承诺。口头承诺如果没有在协议书中白纸黑字予以体现,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一旦协议主体间发生矛盾,吃亏的往往都是学生。第二种是不平等协议。由于大学生缺乏维权意识,在求职中又处于弱势地位,对不平等条款要么没有意识到,要么就是意识到也不敢提出异议,使就业协议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霸王合同”。所以,大学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一定要慎防无保障协议、死协议、卖身协议等不平等协议。第三种是就业协议代替了劳动合同。有些用人单位以就业协议替代劳动合同,究其原因,是用人单位在就业协议中的许多约定不符合劳动法规定,如果签订劳动合同,许多不合法约定将不存在,难以实现对大学生的约束。
招聘陷阱
有的招聘会本身就不合法。未经主管部门审批,参会单位良莠不齐,有些仅是出工不出力,只为凑数,以便主办单位收取高价门票。有些招聘单位甚至出卖学生的个人信息,给一些违法之徒可乘之机。第二类:变相收费。有些招聘单位不在当场签约,要求通过网络或电话继续洽谈,而这些网络或电话都是收费的;有些招聘单位收取应聘者报名费、资料费或培训费等。第三类:用招聘掩盖违法行为。有些企业打着招聘的幌子,逼迫毕业生做传销等违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