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研究

时间:2019-05-15 13:4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镇江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镇江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研究》。

第一篇:镇江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研究

摘要:在介绍城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镇江滨水区旅游资源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了镇江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过程及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镇江;城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

镇江地处江苏省长江南岸,是典型的滨水城市。2006年镇江市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北部滨水区建设,至今已取得许多实质性进展;本文在介绍国内外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开发研究的基础上,对镇江北部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进行分析。

一、文献综述。

城市滨水区就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上许多城市的旧港口和滨水区出现衰退现象,城市滨水区的重建在北美首先发起,随后蔓延至欧洲乃至全球,其中出现了不少公认的成功典范,但同时也有失败的模仿者。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由于实践的领先,在理论研究方面也积累了较丰富的成果,对城市滨水区再开发中的物质、经济、社会、政治层面都有深入探讨。在物质层面,国外专家普遍强调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及公众利益的维护;在经济层面,国外学者将城市滨水区更新开发策略归纳为两类:一是重振港区的工业和商业功能;二是以商业、游憩等开发为导向,对其进行彻底的改造,大部分成功的项目属于第二类,这与“后工业社会”中第三产业的兴起有直接关系;在社会政治层面,发达国家城市滨水区更新开发一般采用公私合作的方式进行,在这一关系下,如何平衡政府、再开发机构、投资机构和市民的利益成为一大难点。国外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城市滨水区更新开发中旅游游憩功能进行研究。例如,Krausse(1995)以美国罗德岛的新港为例,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调查,认为滨水区旅游业发展必须和当地社区居民需求进行平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城市滨水区的更新改造和再开发呈日益增长趋势,国内学者、规划师首先从介绍国外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开始,然后结合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实例,从开发机制、经济发展、相关者利益、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关注城市滨水区开发。例如,保继刚、刘雪梅通过对广州滨江东开发的案例分析,指出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滨水区开发模式的缺陷,建议政府应在意识、理念、体制、政策等方面发挥控制角色。国内学者对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研究大部分是通过案例来阐述所研究的内容,具体包括滨水区旅游资源评价与整合、旅游产品设计、游憩空间开发及原则等。

二、镇江北部滨水区旅游资源及特点。

镇江北部滨水区是指长江路、东吴路、禹山北路以北,以内江(又名北湖)为核心,含老港池、水面及长江滩地在内总面积约61.6KM2的沿江临水区域。该区域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且结合非常完美。闻名中外的“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沿江拔起于平畴之上,颇为壮观。金山海拔虽仅44m,但山中建筑依山层叠而上,别具一格,堪称立体园林,金山寺更是蜚声海外;焦山耸峙江心如浮玉,又中分二水,颇有中流砥柱之势,隔岸象山对峙;北固山绝壁临江,形势险固;“三山”名胜历史遗存、民间传说丰富,如金山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焦山有关《瘗鹤铭》的传说、北固山的“甘露寺刘备招亲”等。云台山风景区的西津渡历史街区,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镇江博物馆(原英国领事馆)、全国现存唯一的喇嘛式过街石塔(昭关石塔),有清末民初镇江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西津渡古街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被英籍作家韩素音女士誉为“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

拥有得天独厚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镇江北部滨水区本应是彰显镇江“大江风貌,城市山林”的最佳之处,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给人的印象却是滨江不见江,靠山不见山,原因在于镇江在城市工业化初期,北部滨水区一直承担着航运、工业生产的任务。众多码头、泊位、企业在支撑镇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排放大量污废水和废气,致使城市滨水区环境污染严重,面貌“脏乱差”。

镇江北部滨水区在大尺度空间上处于长江下游变化最剧烈的河段之一—长江镇扬河段。历史上长江镇扬河段的河床和主泓道发生过几次大的南北往复摆动;清康熙以后,长江主泓道北移,镇江沿岸泥沙沉积加剧,1840年前后,与镇江主城区相连的大型边滩—征润洲形成,以后征润洲不断向北、向东淤涨延伸;目前,征润洲沙滩、焦北滩已基本包围包含镇江老港池的长江内江水域,以河成湖内江(北湖)为核心的北部滨水区由此形成。

内江由于不断有大量泥沙淤积,一方面,使镇江老港港池通航条件越来越差,建国后虽经多方整治,但最终还是由于港池淤塞、无法生产不得不外迁;另一方面,内江容量的不断减少,也影响镇江城市的防洪功能,加剧了滨水区水体的污染,使“三山”风景区失去原有“水面云山”、“山水相连”、“东西浮玉”的秀丽山水景观。

三、镇江北部滨水区游憩空间开发过程及所体现的原则。

2006年镇江市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北部滨水区建设之前,镇江市已先后启动并完成了长江路滨江大道拓宽与沿江风光带建设工程、位于北固山和焦山之间的滨江旅游风光带工程,取得较好效果;2006年之后,在镇江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面启动实施了金山湖整治、内江节制、拆迁安置等一系列工程建设,以及截污、控污、污染企业搬迁、渔民安置、码头搬迁等配套措施工程;未来的北部滨水区将以波光粼粼的内江(北湖)水体融金、焦、北固三山为一体,自西向东形成征润洲景区、金山景区、云台山景区、内江湿地公园、北固山景区和焦山景区六大特色景区。纵观镇江北部滨水区建设这一巨大系统工程,城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的一些原则得到了较好的遵守: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规划建设滨水区时要时时想到整个城市,保持原有城市肌理的延续。北部滨水区建设是“十一五”镇江城市“南山北水”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规划建设中,通过在城市南、北之间建立纵向联系通道,如朱方路、檀山路、黄山北路、黄山南路等,将大江风貌引入城市,使滨水区空间更加开敞、开放,使“南山”、“北水”有机连在一体。

2.优先考虑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原则。

镇江依水而建,因水而灵,水体的质量对滨水区乃至整个城市整体环境质量至关重要。然而,在北部滨水区主要以工业、航运为主时期,内江水体污染相当严重。镇江北部滨水区建设的重点是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为此,镇江市政府于2002年底向科技部争取到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镇江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简称镇江“863”项目,2003年10月正式启动,先后对滨水区内二百多家生产性企业、27座码头实施搬迁或整治;通过在征润洲引航道内江入口处修建节制闸,扩建焦山东南方向焦南闸、焦南坝,新建运粮河七摆渡、二摆渡闸等“四闸一坝”工程,并对内江进行清淤扩容,以有效控制内江的水位和水质。金山湖整治工程通过退渔还湖、引换水控制、环湖景观、绿化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恢复金山三面临水的风貌;同时组织专家对北固湿地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对金山湖湖滨带植物群落进行恢复设计,从而有效改善滨水区水环境质量、恢复良好生态系统。

3.旅游游憩功能开发与其他功能开发相协调原则。

专家们普遍认为城市滨水区作为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其用地项目应向大众开放。镇江在滨江大道工程及滨江旅游风光带工程中,都给游客和市民保留了面积可观的公共景区空间,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但北部滨水区建设作为一个大型区域性建设项目,资金需求量十分巨大,就投入产出而言,其主体不对称,相对局部的大投入、短期的强投入,它回收的范围更多是全局性的,回报的时效更多是长期性的,因此滨水区旅游功能开发必须与城市防洪功能、居住功能、商业功能开发相协调。对宝贵的北部滨水区土地资源,采用市场化经营,坚持通盘考虑、统一部署,追求滨水区土地不断整体升值,保持北部滨水区整体社会、经济、环境的平衡协调发展。

4.尊重地方文脉原则。

文化要素是最能体现城市自身环境品质和潜质的方面之一,城市滨水区开发过程中,应全面了解城市的历史与演进,体验她的特色和脉络,收集她的人文与传说。镇江北部滨水区开发过程中,设计者充分认识到镇江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尊重了城市文脉。例如:滨江旅游风光带中的咏水诗画长廊用浮雕的形式刻画了在镇江段长江上发生的重大历史典故,集中了历代文人墨客描写、歌颂水文化的诗作;金山湖整治工程中,景观设计面积为1.08KM2,而其中新形成水面积就有0.68 KM2,目的在于让游人领略昔日“水漫金山”的风采;北固山附近经清淤与生态修复后,将重现“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胜景;在内江封航之前,有关部门两次组织打捞可能遗失在江中的《瘗鹤铭》碑刻。

镇江北部滨水区建设是镇江“滨江山水型”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旅游游憩空间开发既有一般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的共性,同时由于镇江北部滨水区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又具有自身的个性。镇江北部滨水区旅游开发中积累的经验、遵循的原则丰富了我国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篇:上海城市游憩区的旅游开发研究

上海城市游憩区的旅游开发研究

姓名:杨伊雯班级:旅游管理1002班学号:10260322

3【摘要】: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社会和个人财富的增加;双休日和国家公共假日制度的实施,使我国居民的闲暇时间得到大幅度的延长。拥有足够的可随意支配的收入和闲暇时间的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游憩休闲作为使用闲暇时间的方式。由于城市功能的变化, 生产空间将逐渐边缘化、郊区化, 而休闲空间及与之相关的信息空间、服务空间、消费空间则趋向城市中心化。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作为主要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其游憩系统,游憩区也在不断地完善发展。

【关键词】:闲暇时间城市游憩系统游憩区

对于上海游憩区的旅游开发研究,也许许多人是一头雾水,对于大家来说,可能大家并不了解什么是游憩区、游憩空间,那么下面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城市的公共空间是针对私有、专用空间而言的,广义上包括供应、处理空间、交通空间、生活行为空间、环境要素空间等。侠义上指的是街道、广场、公园、绿地、山川、水面等。而城市的游憩空间更注重空间的游憩功能,因此被称为城市游憩空间。城市的游憩空间形态可以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一块绿地,一栋建筑都是点状游憩空间;线状的城市游憩空间例如绿化带、休闲街等等;而面状的游憩空间类似点状的,但其范围更大。在这里我主要想谈的是城市游憩商业区(1)城市游憩商业区是游憩区的一种,以赢利为目的,它进一步细分为

1、步行街——是城市空间开放的一种形式

2、游憩中心——是城市中主题单一的活动场所

3、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又可以被分为许多类(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景观绿地等)

4、自然风景游憩区

5、游憩型城镇

下面便从这五种类型对上海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

一、步行街

步行街,由于其独具一格的形态、功能及其在许多城市休闲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在我国各级省市发展都很好。目前,国外一些知名的步行街,如最早形成于德国的林贝克大街、法国的香榭丽舍大道、美国的百老汇等都将购物与娱乐、观光结合起来,其中原始的商业功能通常只占20%以下。如上海南京路经过近几年的改建,突破了原先单一购物的局限,逐渐向购物、旅游、文化、商务、展示等5大功能综合推进。其中的中小百货减少了50%,餐饮营业面积新增13700平方米,休闲娱乐业的经营面积更是猛增了180%。由于上海休闲文化构成主体的多元性,使得上海步行街的服务功能也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如,以梅川路欧陆风情街为代表的休闲街,主要面向本地居民;以多伦路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人街,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上海外来旅游者;而以南京路步行街和新天地为代表的休闲街,则同时面向旅游者和本地居民。另外,上海居民由于平时压力较大,但又十分追求生活品味,因而在周末或者五

一、元旦这样的短期假日时,通常会选择到周边的步行街去购物、休闲、娱乐,这就使得上海的步行街数量较多,并且在上海的18个区县中均有分布。在上海37条休闲步行街中,有23条集中分布在以延安东路为东西轴线,在南北宽约2000米的近矩形区域(北以南京路为界,南以复兴路为界)内。从城市中心步行街的分布密度看,大致呈现从延安路(原公共租界与法租界分界线)向南、向北依次递减,与黄浦江平行的东北西南向集聚分布规律,这就反映了上海昔日沉淀的租界文化与华夏文明造就的特色城市休闲文化底蕴。而且这些步行街布局较紧密,交通便捷,为旅游者节省了大量的路上时间。但是由于上海普遍消费水平较高,对于中低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来说,选择的余地十分有限。对于这些中低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来说南京路步行街和新天地不是作为休闲消费的场所而仅仅是作为一个观光风景地来

1看的,他们情愿去七浦路消费,也不会选择在南京路或新天地花钱。步行街规划方面更多地考虑了高消费层次人群的需要,对于中低消费人群,上海在“平民步行街”的打造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游憩中心

游憩中心泛指各类主题较为单一的游憩地,它们大多以点状的空间形态出现,其规模可大可小,在空间分布上可以相对集中,也可以分散于城市的不同等级的公共空间内。其占地面积比较大,投资金额通常要在数千万至亿元以上,所服务的需求门槛也比较高。在选址时既要考虑消费人群的数量和消费水平,又要考虑这一地区的可达性,因而,这种类型的游憩商业区一般都只出现和存在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郊区。如上海市的第一家大型现代化游乐园--锦江乐园,就位于上海市的近郊闵行区,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1985年初建成后现拥有适合各年龄游客游玩的30余项游乐项目,刺激性游戏的新添也增加了游乐园本身的吸引力,上海居民可以选择自驾或是乘坐地铁一号线、公交车50路、218路、703路等多条公交线路轻松到达。再如最近十分火爆的“动感、时尚、欢乐、梦幻”的大型主题公园——“上海欢乐谷”,它于2009年8月16日正式开放,成为上海乃至全国规模最大、景色最美、科技含量最高的主题公园。内部的七大分区阳光港浪漫港湾、欢乐时光缤纷炫舞、飓风湾惊险环生、金矿镇西部追忆、蚂蚁王国梦幻国度、香格里拉神秘圣地和上海滩流金岁月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吸引力非常大。“上海欢乐谷”位于松江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域,占地90公顷,2005年开始投资建设,预期投资额40余亿元,在2009年暑期开园。借着世博会的契机,欢乐谷在2010年接待了不少人,虽然建在比较偏远的松江区,但是它的交通可以说是比较便捷的,公交车:

1、上佘专线(漕溪路公交枢纽),沪松昆线、沪陈线(西区汽车站),南佘专线至外青松公路与林荫大道路口下车,沿林荫大道向北行约1公里;

2、松陈线(乐都路汽车站),松重线(松江火车站),松青专线(松江城东站)至 外青松公路与林荫大道路口下车,沿林荫大道向北行约1公里。自驾车线路:A8松江出口沿嘉松公路向北到沈砖公路向西行百米;A9佘山出口沿嘉松公路向南走到沈砖公路向西行百米;A5莘砖公路出口沿莘砖公路向西行至嘉松南路口继续西行百米。但是分析其不足之地任然在于票价问题,全票价200元,高出了锦江乐园120元,对于口袋并不鼓囊的百姓来说,为了体验游乐项目的惊险刺激,部分人还是会选择锦江乐园的。欢乐谷的票价有待商榷。

三、城市绿地

查阅《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2),发现它的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1、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2、体现大都市圈发展的思想,规划城乡一体、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绿化体系

3、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居民居住、生活、休憩功能。由此看出,在城市绿地的打造方面,上海市更倾向于满足本市居民的需求。

上海市虽然城市面积不大,但对于绿地建设着实关注。早些年上海就在绿地建设方面卓有成就,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东方绿舟,东方绿舟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是上海唯一的集拓展培训、青少年社会实践、团队活动以及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大型公园。临近风景宜人的淀山湖畔,占地面积5600亩,其中水域面积达2000亩。东方绿舟由知识大道区、勇敢智慧区、国防教育区、生存挑战区、科学探索区、水上运动区、体育训练区、生活实践区共八大园区组成。东方绿洲在绿地建设的同时,也利用绿地,使其成为青少年培训基地,一块绿地多种用途,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四、自然风景游憩区

自然风景游憩区主要是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而形成的城市RBD。在上海这样一个高楼林立的特大城市,此类城市RBD通常位于城市周边自然环境相对比较优美、地质地貌风景相对比较特别的地区。如位于上海西南古城松江境内的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其最高主峰西峰海拔也不过才97.2米,在中国的众多山岳之中,雄比不过泰山、险比不过华山、奇比不过恒山、秀比不过峨眉山„„但蜚声中外的佘山圣母大殿,始建于清光绪24年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佘山天文台,拥有百年历史的西佘山地震台等等一些人文景观也是其他山岳所没有的。另外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因为佘山毗邻上海市中心区,上海居民强烈的休闲需求使得其成为吸引上海市民的游憩区。但分析佘山度假区,其不足在于公众的认知度不高,除了上海周边城市对于佘山度假区有所了解之外,对于其他地区的市民来说还是不了解的。

五、游憩型城镇

对于上海而言,宝山、嘉定、松江、金山、闵行等城镇发展成熟,对于唯一比较偏远的崇明来说,如今崇明的旅游发展也迅速升温。规划确立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的总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主战略,加快三岛联动发展,努力使崇明三岛成为适应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长远需要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

调发展的最佳区域之一。

崇明三岛前景目标定位: 崇明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坚持三岛功能、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联动,分别建设综合生态岛、海洋装备岛、生态休闲岛,依托科技创新,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努力把崇明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

崇明三岛功能定位主要体现以下六个方面:森林花园岛、生态人居岛、休闲度假岛、绿色食品岛、海洋装备岛、科技研创岛。长寿之岛崇明以其生态、绿色、环保吸引了许多旅游者。结语

经济之都上海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开发旅游,将游憩空间开发得比较完备,上海城市RBD的快速发展,在满足上海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上海休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达到了内外兼蓄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保继刚、古诗韵:《城市RBD初步研究》,《规划师》1998年第4期 第59-64页(2)《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

第三篇:城市滨水区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滨水区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本文对我国城市滨水区

开发设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设计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当前的设计中也存在一

些问题。

一、我国城市滨水区设计中问题

1、设计理念摒弃了传统的延续

目前,我国许多滨水景观设计项目走入了城市美化运动的误区,单纯追求现代化,毫无地方特色和可识别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忽视地方特色。我国有些城市的滨水区开发项目,是在“广场热、绿地热、滨水区开发热”的社会大潮中仓促上马,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整体观念不强,设计主题不明确,决策者往往采取国内外成功的滨水区开发模式,而忽略了当地特色,单纯追求所谓的现代化,结果是手法单一,面貌千篇一律,将现代化和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对立

起来,而忽视了当地特色的体现,缺少空间的可识别性。

2、忽视地域的历史背景

城市形态与城市文化之间有一种相对应的关系。滨水区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物古迹,但是,当前许多滨水区开发项目却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在设计中的运用,或不能将规划设计与传统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得城市滨水区形态缺乏自身的特色。有的开发项目对原有的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如建筑物、历史遗迹等一律拆除而非修复,破坏和损毁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更多的是对现存的古建筑或景点不加考虑,任意在其附近大规模、大体量的开发,不能融合地区特征,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滨水特色和轮廓,人为地割裂城市的空间形态。

3、公共空间狭窄

许多城市滨水区开放空间并未向城市全面敞开,对形成优良的城市景观与观景休憩公共绿地造成极大障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滨水空间存在着严重的圈地现象,滨水地块的开发商总是想尽办法把水岸纳入到自己的私有领域内,造成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割断,市民不能自由进入;二是和城市其他公共空间缺乏合理的衔接和过渡,缺乏足够的开敞面,许多板式大体量的高层建筑和围墙阻碍了公众到达水边,而且建筑与高大的实心围墙也阻碍了人们的视线,在心理上造成与滨水区的分离;三是缺乏连贯而便捷的公共步行道与滨水区直接相联,公

众的步行路线往往被机动车行道路截断。

4、亲水空间设计落后

我国的滨水景观设计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出于防洪的功能要求,设计中主要有对曲流的裁弯取直、加深河槽并用混凝土加固河岸、筑坝、筑堰、改道等。为了彻底制服水患,钢筋混凝土的河堤年年在加高,块石堆砌的护岸比比皆是,河道裁弯取直,淤泥被清除,完全被水泥硬化。这样的护岸对于应付夏季突发洪水确实有着重要作用,但是造成了工程建设的沉重负担,还把市民生活与水体隔离开来,同时严重破坏了滨水的自然生长环境。防洪堤改变了河床形态和水文规律,混凝土导致河岸自身的水量调节功能变弱,从而洪水的压力转移到下游;河岸的植被

从水生向中生和旱生转变,严重破坏了滨水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

二、对策探讨

1、进行滨水区生态化设计

一是贯彻自然生态优先原则,划定、预留完整的滨水自然生态发展空间,保护城市滨水区生物多样性,以提高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二是滨水岸线生态化处理,形成生态的滨水景观。除了满足防洪、水运、灌溉等要求,滨水岸线应尽量采用生态驳岸,如可作植物种植型驳岸、草石间置型驳岸、滩涂型驳岸等,这样既软化了以钢筋混泥土为主的硬质景观,也有利于保护自然形成的岸线特色和重要功能。三是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建设滨水绿化带。宏观指把握绿化的整体效果,建设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充分发挥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城市滨水空间的绿化种植鼓励利用丰富的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注重展现层次变化、质

感变化、色彩变化、季相变化等,以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和城市特点。

2、创造公共的滨水空间

滨水空间是游憩行为发生最频繁的地带。规划设计时应根据滨水区的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及自然过程的连续性,结合不同的区位和规模,布置多样性、多功能的市民活动空间及设施,如林荫步道、成片绿荫休息场地、儿童娱乐区、观景区、健身活动区、亲水平台区等,结合各种活动组织空间,创造人与生物共生的滨水开放空间,满足人们各种活动及精神的需要。对于提供附近居民日常生活的活动场所支持的滨水空间来说,就应满足下面这些需求:清早晨练;白天老人的休憩、聊天、晒太阳与孩子们的嬉闹;傍晚人流量较大的散步及片刻停留;夜晚年青人偶尔的聚会及恋人的约会;还有节假日的街头表演和街头市场等等。因此,不可改变的固定设施不能设置太多,应该通过可移动的设施来支持和弥补空间功能的可变

性和多样性。

3、护岸的亲水性设计

护岸类型的设计最重要的原则便是亲水性,其关键在于处理好安全与亲水的矛盾。护岸的设计首先应满足防洪的要求,规划前应充分调查洪水周期、淹没范围等防洪资料。亲水性是人在滨水空间环境下本性的体现,护岸设计能否体现亲水性往往是其设计的成败所在。岸线的亲水性取决于岸线的平面和断面形状。水具有可塑性,岸线的平面设计决定水体的平面形态。通过岸线的处理,可以丰富水的平面形态,增强亲水性。对于平直岸线,有时可以处理成凹式或外凸式具有强烈几何形态的亲水平台。凹入式岸线能给人一种向心、围水的亲水感受,凸出式岸线

则使人有一种置身水中的自然感受。

三、结语: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与设计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人们的关注。大到几十至上百公里的海岸线,小至城镇乡村的河流湖滨,正在日益成为开发建设的热土。伴随着成就取得的同时,也出现了滨水区开发设计模式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趋利抑弊,走一条科学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与设计道路便成为相关专业人士不断探索、钻研的课题。

第四篇:凤凰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凤凰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部,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它以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历史人文景观和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成为全国第 101 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 2001 年开始,凤凰确立了以旅游为先导产业的经济发展方式,迎来了旅游发展的高峰。大量游客的涌入给古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古城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环境被污染、文物遭破坏、文化被同化等等已经成为凤凰古城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在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成为凤凰古城进行旅游开发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凤凰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对凤凰古城的旅游开发与古城保护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对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等内容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情况,并分析了凤凰古城旅游发展的价值;第三部分从凤凰古城旅游发展历程、凤凰古城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旅游经济发展现状阐述了凤凰古城旅游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凤凰古城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提出了古城保护性开发的理论依据、开发原则。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凤凰古城保护性开发的有效途径,力图为凤凰县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性建议。

第五篇: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论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作者姓名

学号

所在学院

所在班级

论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摘要:人力资源开发是保证旅游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然而,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严重滞后于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培养和发展旅游业的人才,重视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文章在分析了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已经发展为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和发展最强劲的产业。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奥运圣会的成功举办,上海举办世博会为契机,国内旅游业正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势头,这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是旅游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为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占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旅游业应该高度重视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的促进下,旅游人力资源素质逐步提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逐步完善,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源要素,在旅游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力资源进入旅游产业,大大增加高素质旅游人力资源的数量。另一方面,在市场的支配作用下,旅游业的各个部门也会逐渐提高对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努力培养更多的旅游人力资源。旅游人力资源来源渠道较为规范,每年都从旅游院校招收大量的应届毕业生,有效保证了员工队伍的素质。大多数旅游企业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规章,对有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及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淡薄

虽然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部门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是长期以来,许多相关部门的领导者、管理者并没有把对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如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缺乏配合,教育、文化、宗教、城建等部门同旅游部门缺乏人力资源开发上应有的默契。全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不高,缺乏对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旅游人力资源素质的总体提高。

(二)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旅游意识增强,闲暇时间增多,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但是,旅游人力资源的供给没有跟上旅游经济的发展步伐,教育和培训水平明显滞后,由于缺乏系统的培养,中高层管理人员更是不能满足当前需求,而且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由于近年来旅游业吸纳了不少的下岗工人和农村劳动力,使得社会上对旅游就业有种以偏概全的感觉,认为

整个旅游业的就业门槛都比较低。这种状况对于旅游业吸纳高素质高学历人才是非常不利的。从我国旅游业总体上看,旅游行业缺乏一些既懂外语又熟悉业务、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旅游规划与开发、景区点管理、会展旅游、度假区管理、旅游商品开发等紧缺人才更是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三)旅游企业员工流动率过高

由于旅游行业本身的特点,旅游业员工流动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以奖金、工资为主体报酬的不平衡是造成员工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另外员工个人的发展机会问题、软环境问题、价值观念问题等也是导致旅游人力资源流动率较高的原因。来自各大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旅游专业大学生不愿从事本专业对口的工作。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可以给旅游企业注入活力,但流动过大一方面会增加旅游企业的培训成本,同时也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另一方面易泄漏企业的商业秘密,如:财务经营状况、战略规划、市场竞争策略等。因此,如何保留优秀的员工,特别是稳定在企业内起中流砥柱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是当前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旅游人力资源培训效果不佳。

首先体现在旅游企业员工对培训的消极态度上。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注重形式而忽视效果倾向,多数员工并未充分理解培训的意义,或者培训的内容与员工需求存在差距,使员工对培训失去兴趣。其次,培训手段落后,培训方式单调,而且员工一般认为最有价值的培训方式为海外培训和在职培训,而不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在中国的大学企业或培训学校(中心)参加培训。第三,在培训的具体措施上,存在培训与工作时间冲突。缺少称职的培训员,缺少经费等问题。以上等等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二、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一)提高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意识

要牢固树立旅游人力资源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的观念,把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全社会动员起来,各个部门要密切配合,把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中去,全面开发我国的旅游人力资源。同时也要提高全民对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取得共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中来,以提高整个旅游人力资源队伍的素质。

(二)健全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制度

要积极推进旅游人事制度和劳动制度的改革,逐步打破人事管理上原有的条块分割局面,统一安排旅游产业的人员录用、培训、使用、监管、奖罚等,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扫除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制度障碍。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彻底理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景区的管理体制,统一协调。要吸收文化、城建、文物、园林、交通和商业等部门的领导共同统一管理,防止政出多门,管理混乱。而且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也要转变职能,由直接控制转化为间接指导,主要负责制定旅游人力资源发展的规划,指导旅游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加强对重点旅游人力资源的管理。

(三)稳定旅游人力资源队伍

要改革现行的分配制度,实行工资分配的层次化管理,逐步消除报酬体系中的不公平现象。多了解其他行业报酬情况,相同的职位保持大致平衡的报酬,以免形成抢员工的恶性循环。配以有特点的休闲、福利制度及工会协调、员工辞职面谈等措施,员工队伍可获得相对的稳定。要给员工更多的发展机会,既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又要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能,有向上提升到机会。还要改变过去传统管理模式下对员工不够尊重,不考虑员工的感受,强调权威的做法,要给员工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给予其发展的空间和一定的自主权,培养成就感。要合理地引进人才,对于那些迫切需要的旅游人才要不惜代价,提供较好的待遇,给予一些优惠政策。而对于那些不称职的员工也要采取适当地措施,或者加以培训提高,或者实行减员政策,使旅游人力资源队伍实现合理的流动,保持相对的稳定。

(四)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是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随着我国旅游人力资源需求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国际旅游人力资源竞争不断加剧,培训应在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整体上的变革和创新,以求得新的发展。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适应受训者的要求;要求培训体系科学化,培训方法多样化,培训手段现代化;鼓励参与性,激发创造性。培训内容要由“补缺型”向“挖潜型”转变,我们要把挖掘潜力作为培训的重点,注重潜能开发,实现个人潜能的有效释放;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兼顾理论与实践,强调特殊性、照顾普遍性,突出实用性、兼顾适应性。培训应充分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示范法等多种灵活的方法,因人施教,使受训者在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提高。

三、总结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是保证旅游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只有分析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找准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稳定好旅游人力资源队伍,培养高水平的人力资源队伍,建造好旅游人力资源系统,才能促进我国旅游人力资源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慧莲.谈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创新[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20(20)

:66-67

[2] 龙盛.论我国旅游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职大学报,2009,(2):57-58

[3] 陈露,石应平.试析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误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115-116

[4] 王建.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则及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9,(7):44-45

[5] 赵西萍.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设,2001

[6] 吴建冰,葛莉.旅游人才市场需求趋势的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2005,(1):57-59

[7] 李燕军,魏红涛.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35-38

[8] 王立新.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旅游经济,2006,(3):219-220

下载镇江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镇江市滨水区旅游游憩空间开发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

    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 一、城市是以一定城镇体系和相应的乡村背景、以及山川农田等风光组成的市域,因而城市规划包括城镇和市域规划。怎样把旅游开发规划纳入这两种规划,......

    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研究

    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研究 [摘 要] 通过分析开发民俗旅游的意义,以及民俗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破坏的三种形式,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对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阆中旅游市场的研究与开发

    阆中旅游市场的研究与开发 一、古城镇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我们当代中国人寻求的精神家园、物质和精神的遗存,同时也是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得以唤起的园地。改......

    旅游地产开发三大关键要素研究

    旅游地产开发三大关键要素研究 中国房地产策划联盟 旅游地产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从内涵来看实则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环境整理、资源整合、产业构建,以及住宅建设等一系列完善的开......

    槟榔河“农家乐”旅游开发研究(精)

    槟榔河“农家乐”旅游开发研究 摘 要:本文运用了SWOT分析法对三亚市槟榔河“农家乐”旅游景区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分析,笔者发现其景区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景区项......

    【奇创研究】郊野公园的保护与开发专题研究(四)郊野公园的游憩活动设计

    www.xiexiebang.com 郊野公园的保护与开发专题研究(四)郊野公园的游憩活动设计 ● 游憩项目: 郊野公园的游憩项目一般分为观光型、参与型和专业型三类,主要功能包括: 1、生态保护......

    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合集五篇]

    xxxx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系 (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校内指导教师 职称 企业指导教师 职务 企业指导教师 职......

    大连会展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研究

    大连会展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研究 摘要:大连把会展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起来,促使会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迅速的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大连具有快速发展的会展业、丰富的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