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土保持在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特征。水土保持的涵义就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综合性措施。水土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是对水土资源充分利用和保护,是江河治理的根本,是
国土整治的根本。对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免受外力侵蚀、减轻土壤退化、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效益、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农学、林学、草学、水利学等,还涉及到水利、林业、农业、环境、城建、交通和铁路等部门,以及城乡的千家万户。具有长期性、综合性、群众性的特点。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基础。生态环境是由土、水、光、热等和生物群落的有机组合,从而构成相对稳定的自然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新建立,所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类的努力无法弥补的。如果水土保持工作做不好,形成的水土流失必然影响生态系统内相应的协调关系,导致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以致恶化。因此只有密切关注到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之间这种互为依托的关系,才能按照生态经济学的观点做好水土保持与环境建设。
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全国众多的水土流失类型和人为破坏等因素,使得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8.2%。我国592个贫困县中,山区占496个。目前全国90%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特别是在高山深谷因水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所发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大量事实表明,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必然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开发建设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为破坏生态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将越来越严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1991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明确提出水土保持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到2003年,全国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971.36万公顷,其中小流域治理面积累计达到3562.84万公顷。水土保持设施每年可拦蓄泥沙能力15亿吨,增加蓄水250亿立方米,减少入黄泥沙3亿吨。长期以来的水土流失治理,到现在取得了显著初步成效。
实现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工作。水土保持措施一是拦蓄降水,使地表水向土体深层转化,并保持在地下,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二是减少水库、江河淤积,使水利工程延长寿命,增加效益,减轻防洪负担。三是减少或者避免各种水体相互污染。这一切都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实践证明,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
随着人们对水土保持认识的不断深入,水土保持概念也由初期的挖坑栽树、翻土种草、保持土壤,发展为今天的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做出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重要批示。从而,又给水土保持赋予了绿化、美化的功能。
由此看来,新时期水土保持涉及的内容除了防治水土资源的流失外,还赋予了利用水土资源、绿化美化环境等。其中,防治水土流失涉及了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旱保水等内容;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涉及了植物侵蚀、化学侵蚀、工程措施等内容;绿化美化环境则涉及了植树造林、复垦措施等内容。总之,水土保持已不是最初的水土流失防治,而是一项以人为本,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系统工程。
第二篇:水土保持论文-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摘 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水利行业也不例外。本文对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最后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可持续发展 水利
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和唯一途径。可持续发展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甚至是某一个单位,水利行业也不例外。
一、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5万km,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三、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一)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
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第二,水土流失使得水塘、水凼、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也同样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涝灾。
(二)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同时,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陡涨陡落,历时短暂,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2(三)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拾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
(四)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田、水塘、水凼、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使河道断流。
(五)水环境质量下降
由于洪水增大,发生次数增加,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水体中含沙量增加,增加了水的浊度。同时,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残存的农药、肥料等物质,这些物质随土壤一起进入水体,使水体的面源污染加大。水土流失越严重,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就越多,水污染越严重;如前所述,水土流失使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同时,枯水季节水量减少,造成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减少,水污染速度加快。
四、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 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具体说来,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有:
(一)能够合理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一般来说,当河道受到一定程度雨水的冲刷之后,就会导致其产生泥沙淤积的情况,这就会使得水利工程性能的发挥受到不小的影响。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全面的运用水土保持的方法,来加强对水利工程的保护,就能够对地表的径流进行更加有效地控制,并进一步对水流中的泥沙进行全面的拦截,使其在提高水利工程地表抗侵蚀能力的同时,也能全面的避免河道中流入过量的泥沙。此外,运用水土保持的方法,还能够合理的提升水利工程中河道的实际渗水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对水利工程中河道与湖泊等的泥沙淤积进行全面的控制,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水利工程的性能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同时也能有效的延长水里工程的实际使用年限,从而在促进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合理提升的同时,也能全面的降低工程自身所需要的各项维修费用,来为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带来不小的经济效益。
(二)能够有效避免水利环境的生态破坏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具有非常明显的复杂性特征,且其往往会在实际的施工中对其所在的水环境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 上的破坏影响。而将水土保持工作运用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维护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的避免其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同时也能通过植被的种植,来对水利工程的地表层进行全面的防护,提高地表层的肥力与抗侵蚀能力,使得土壤中的各种有害物质不会随着水流而进入到水利工程的运行工作中,来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性。此外,通过对水利工程进行水土保持防治与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程中的水体质量,并进一步保护工程所在地的水环境平衡,所以说,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水利工程所处的水环境生态平衡能够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
(三)能够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的抗洪能力
在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通过全面的运用水土保持的方法,不仅能够对地表的植被与土壤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调节,同时也能够全面的提升其自身对于地表水的控制能力。在对水利工程进行水土保持工作之后,一旦其自身的地表水出现明显的超标问题时,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土壤就会全面的运用自身的渗水性能,来对地表水的流量进行全面的调控。因此,当河道发生洪水灾害时,水土保持工作就能通过该性能来对洪水的洪峰进行有效地控制,并将其降低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全面的提升整个水利工程的实际抗洪能力。此外,当水利工程所在区域发生干旱灾害时,其往往也能够通过水土保持的办法,来进行河道径流的自动补充,并以此来全面的降低旱涝灾害对水利工程所造成的影响与冲击。
五、结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必由之路,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其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十分严重,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作用巨大。
第三篇: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小编推荐)
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但是,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 万平方千米,其中受水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165 万平方千米,受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191 万平方千米,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有26 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为水蚀、风蚀交错区。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以三峡库区为例,库区总面积约为5 万平方千米,涉及重庆、湖北两省市的19 个区(县、市),其中重庆为16 个区(县、市),总面积为4.6 万平方千米。库区重庆部分水土流失面积为3.06 万平方千米,年土壤侵蚀模数为3751 吨/万平方千米,年侵蚀量为1 1481 万吨。3 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 %一50 %,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第二,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水幽、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也同样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涝灾。.2 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同时,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陡涨陡落,历时短暂,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3 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拾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因此经常出现年一遇的流量、20 年一遇的水位现象。.4 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田、水塘、水幽、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5 水环境质量下降由于洪水增大,发生次数增加,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水体中含沙量增加,增加了水的浊度。同时,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残存的农药、肥料等物质,这些物质随土壤一起进入水体,使水体的面源污染加大。水土流失越严重,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就越多,水污染越严重;如前所述,水土流失使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同时,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因此,造成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减少,水污染速度加快。4 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如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具体说来,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有:① 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② 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沟渠等)还可以拦泥拽沙,增加塘库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水库、湖泊、河道等的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③ 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从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损坏率。④ 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5 结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必由之路,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其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十分严重,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作用巨大。参考文献:
第四篇:论《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论《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财政部于2011年10月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符合要求的小企业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旨在促进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及特点方面,逐层剖析,阐述了新出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如何促进小企业建账建制,既能有效纳税,又能兼顾融资,并且有利于与《企业会计准则》衔接的观点。
关键词:小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
1.《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背景及主要内容
1.1出台背景
目前,我国的小企业数量众多,涉及的相关行业很广,相关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数量也很庞大。但是,我国的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譬如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造成这个难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及小企业的自身管理存在着问题等重要原因。同时,小企业的相关从业人员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导致了小企业在人员结构、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合理性,这对我国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大地不利影响。并且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核算、计量方面都比较复杂,并不是完全适用于小企业的日常业务。而2004年出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已经不能再为现在的小企业提供有效的指导。
1.2出台意义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是国家贯彻落实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鼓励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为中小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与结构提供可靠的参考与指导,从而加强企业的管理层次与结构,使之趋向于更加合理的位置。这样,也能够为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日常业务核算时提供有力的保障,使他们能够为企业提供最合理、最全面、最准确的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依据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同时,也可以适当的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负担,使税收方式由核定征收转为查账征收,即根据企业的实际利润来确定纳税额,这样既减轻了税赋,也享受了税收公平。例如一些只针对查账征收企业的征收优惠政策,就会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中小企业带来实际的益处,使它们能够享受到税收方面的优惠。除此之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与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困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执行了新准则的中小企业,其管理、核算系统更加完善,相关会计从业人员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财务报表,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有信心、有理由的对小企业进行贷款业务,这样就可以盘活中小企业,使它们暂时的摆脱困境,健康的发展。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够帮助小企业实现以下目标:第一,能够帮助小企业建账建制,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风险控制能力,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第二,适当的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负担,使税收方式由核定征收转为查账征收,即根据企业的实际利润来确定纳税额,这样既减轻了税赋,也享受了税收公平。第三,执行新准则的小企业,其管理、核算系统更加完善,能够给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提供便利。第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使相关会计从业人员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财务报表,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有信心对小企业进行贷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不仅需要小企业自身努力,还需要政府各部门参与,才能达到目标。尤其是税务部门和银行,不仅是推动执行方,更是受益方。
1.3《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内容
《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内容。一是《小企业会计准则》主体部分,包括总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外币业务、财务报表、附则等10章90条内容。二是附录《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新出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先前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内容上基本相同,但是在一些计量与处理方法上,仍有部分的差异。
2.《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利于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1.1统一了小企业会计核算的标准
改变了长期以来在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着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等多种标准的情况。有效统一了小企业会计核算的标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1.2简化了核算要求,方便小企业建账建制。
1.根据小企业业务相对简单的特点减少了一级科目。《企业会计准则》有156个科目,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增删合并到66个科目,更符合小企业业务的实际。
2.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简化。由《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的8条原则减少为7条,减少了“谨慎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增加了“完整性”原则。其目的在于增加基础性规范的内容,降低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要求,符合小企业的现状。
3.仅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简化了中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压力,也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在资产计量方面,要求按照成本计量,可不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也不用采取公允减值的模式。长期股权投资统一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长期债券投资不再要求按公允价值入账,对投资利息收入不再要求按“实际利率法”核算。
4.简化了所得税计算方法,既便于会计核算,又利于税款征收。《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即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在实际业务中,需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简化了小企业的纳税调整工作,也更好地满足税务部门与银行的需求
5.简化了财务报告的列报和披露。《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4个部分,可不必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同时,也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了相应的简化,这样既可以满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能减轻了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压力。另外,《小企业会计准则》报告附注的披露内容减少,披露要求降低。
小企业会计人员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完善小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的需要,是保证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同时,《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不仅需要小企业自身努力,还需要政府各部门参与,才能达到目标,尤其是税务部门和银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印发《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S].2011年10月18日.[2]国家税务总局教材编写组.小企业会计必读[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2.[3]袁小勇.小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解析、比较、案例分析及纳税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4]李云彬.核算更简化 《小企业会计准则》助小企业轻松上阵[N].中国会计报,2012 03 02.[5]黄开敏.小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245页.[6]会计准则研究组.《小企业会计准则解析》.大连出版社,2012年,204页.
第五篇:发挥医院文化作用 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发挥医院文化作用
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钱芳 田树明 韦嘉 柴巍 潘镇勤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事业进入了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为了更好地吸引市场、提升竞争力,医院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家医院不断挖掘自身文化内涵和建设新型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医院发展的强大动力。医院文化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和行风建设以及职工素质的提高。医院文化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医院和谐发展的精髓。如何发挥医院文化作用,营造积极、严肃、活泼的医院氛围,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积极向上,力争上游,提升医院竞争实力
(一)医院文化是医院亲和力、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1.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能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使全体职工发扬团队精神、拼搏进取,从而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文化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源动力,要想促进医院健康、快速地发展,必须有一个积极上进的文化氛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想尽方法,极力营造正确、向上的文化氛围。一是在医院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培植和塑造以稳定、和谐、有 活力、可持续为目标的发展观,以诚信、规范、共赢为内涵的经营观,以公德心、同情心、宽容心、爱心为主题的道德观,以敬业、爱岗、实现自我与救死扶伤为中心的事业观,以真情、真心、用心、贴心为基础的服务观,以理解人、相信人、重视人、激励人为引导的用人观。二是构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医院文化体系。医院提出了“关爱生命 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和核心价值追求,以实现等级医院创建和重点专科建设为奋斗目标的具有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使医院快速重具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积极创建人民满意医院,统一了全体职工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
2.通过医院文化塑造,支撑医院战略发展,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和企业一样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或者可以说医院就是一个企业,医院的诊疗活动就是企业的生产过程,医院的医疗服务就是企业的产品。医院的根本任务是优化诊疗过程,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提供更好的医疗产品,做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实践证明,积极向上的医院文化,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是医院的无形资产,是医院改革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医院品牌成熟度的集中体现。
(二)培育精诚团结、奋发向上的医院精神
1.医院文化的核心是医院精神,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的集中反映,是医院的整体意识与全体员工的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逐渐培育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牢固树立院兴 我荣、院衰我耻、荣辱与共的荣辱精神,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的团队精神,给医院职工以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持久的鼓励、心灵的塑造、精神的引导,引起全体职工心灵深处的共鸣,使思想境界不断升华。
2.通过文化熏陶、文化向导和目标管理等,使医院职工自觉遵守价值准则和管理信条,主动关注医院的前途命运,维护医院的声誉,为医院的发展壮大贡献全部力量。
3.不断提炼“服务优质、特色鲜明、专长突出、综合全面”的红会文化使之成为医院生产力、生命力和内在活力的核心要素,先进的医院文化,可以使医院员工得到明确的指引和激励,形成高度的默契和信任,从而更好地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三)实行人本管理,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1.在医院管理中以人为本,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充分重视人具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特殊本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实现自我价值和服务社会。培养和引导价值取向,强化道德修养,注重心理构造,帮助职工实现自我价值,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精髓。现代医院文化是以人本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在信念、精神上的升华。医院文化建设要围绕“人”这个主体,以信任人、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注意发挥人的潜能为立足点,力求人和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的最佳结合。
2.以人为本要把职工看作医院的最大资本、最好资源,要根据人的思想、行为规律,挖掘职工内在的价值、潜能,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医院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培养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增强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要关心职工政治成长、思想进步、主人翁精神的发挥,注重运用鼓励、表彰等精神激励方式,强化人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对职工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医德医风教育,还要做好时事形势教育和医德理想目标教育,通过教育引导并感染职工,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使职工政治目标坚定,行为准则明确,自觉树立起爱岗敬业、抵制医疗行业不正之风的良好职业道德形象。
二、依法治院,规范行医,提升医院文化品质
(一)加强医院制度与法制建设,规范医院管理。1.坚持从严治院,这是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必须从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入手,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带头学法守法,在全党全社会营造依法执政、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医院领导首先要树立“依法治院”的观念,科室要加强自身业务建设,建立健全高质量、高效率的目标管理体系和医院内部管理体系,使之成为医院内部的“基本法”,使每项工作的组织、技术、安全措施齐全,从而有效地抵御不良后果的发生。其次要输送服务理念,规范职工行为。如规范仪表着装、行为举止,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文明用语,服务忌语等,加大管理力 度,对制定的规章制度要落到实处,做到人人学法、人人知法、人人守法。切不可姑息,放之任之,这样才能打造出优良服务品牌,树立医院良好的形象。
2.加强法制建设。法制也是一种文化,将法制精神融入医院文化体系之中,是坚持正确的医院价值取向的关键,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责任重大。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惩治和防腐败体系建设、行风建设等制度建设、加大医德医风考核力度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切实做到规范检查、规范用药、规范治疗。坚决遏制和查处医药购销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筑牢广大医务人员抵御不正之风的思想道德防线。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洁从业教育,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牢固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广大从业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对技术精益求精,“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二)廉洁行医、诚信行医、诚信服务、诚信收费。一是面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医院从业人员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努力培养“五种精神”:即“亲情服务精神、技术创新精神、廉洁行医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为病人提供全方位、高水平、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二是在软件建设上,必须树立“人民医院为人民”的 思想观念;在硬件建设上,以数字化医院建设为平台,从源头上规范收费管理,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面对面监督;在保障措施上,不断健全和完善奖惩机制,从机制上进一步规范医疗收费和合理用药。三是公开服务承诺。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医;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注重诚信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的优质服务服务。
三、建立积极、活泼的文化氛围,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
(一)医院的文化氛围是在长期的医疗活动和医疗管理中形成的。文化氛围的营造是长期市场竞争的核心,也是未来医院发展的主导和医院管理的主流。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凝聚万千人心,激发大家无穷的创造力和奋发图强的决心。要积极开展各类创建活动,使职工在休闲娱乐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进一步激发他们投身于医院改革、建设,参与医院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以创新精神开拓医院文化建设的多样性,以形式多样的文化建设活动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不断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医院文化,增强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高医院职工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激发医院职工的精神力量,赋予医院新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思路,增强医院生存与发展的驱动力。一是通过党建示范点、青年文明号创建、服务创一流、巾帼展风采等活动,深化“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党员责任区”、“跨越发展先锋行动”公开承诺、卫生下乡、卫 生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医院文化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二是以学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为载体,以讲述身边的好医生、好护士、好党员为主题,积极开展创先评优表彰活动,加大对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宣传力度,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三是为丰富医院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一方面积极开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活动,通过读书学习、征文竞赛、演讲等活动,不断掀起读书热潮。另一方面广泛开展职工文体活动,达到增强体质、锻炼体魄,促进职工间相互交流、建立友谊的目的,突出医院文化活泼健康的浓厚氛围。
(二)围绕“崇高、奉献、坚韧、进取”为主题的云南卫生文化建设要求,紧紧围绕“服务优质,特色鲜明,专长突出,综合全面”的医院建设目标和医院改革与发展大局,确定不同时期医院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凝聚人心,形成同心同德谋发展的强大合力,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医院要在文化建设中积极打造自身服务品牌,一个医院一但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就等于树立了长期而持久的竞争力,在医院经营中要逐渐树立独特的、持续领先于一个领域或地域的技术品牌,形成自己体贴入微、细致规范、温暖热情的服务品牌,最终塑造日益深入人心、人人耳熟能详的“红会”品牌。一是努力使每一个科室都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工作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不断增强职工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二是建立 培养选拔、培训考核制度,选拔德才兼备、责任心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干部队伍。三是秉承医院“人道、博爱、奉献”的传统和“关爱生命,患者至上”的办院宗旨和核心价值追求,使每个职工认清医院发展的核心目标,确保医院的一切行为都要以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为出发点。
(三)发挥文化优势,永葆医院文化建设的生机与活力。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密不可分,一方面两者都以人为本,通过教育和管理,对职工施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医院文化是营造文明、高效、优质的文化氛围,培育医院精神,促进两个效益的提高,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为医院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服务的,目的是促进医院的发展,两者目标完全一致。思想政治工作要利用医院文化这个载体,通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树立全新向上的医院理念,以文化、管理为载体,塑造医院精神,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将医院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化为职工的行为规范,从而激发全院职工的工作热情。同时,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要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努力掌握新形势下医院文化建设的规律,大胆探索,不断改进和创新,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