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五篇)

时间:2019-05-15 13:3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

第一篇: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

当前公安体制方面仍存在多个不利于公安工作发展的因素:

1、警令不统一,协调性差,严重的还会因管辖权而产生矛盾。

2、队伍壮大的同时也出现机关化倾向。内部分工过细,机构臃肿,不能有序地形成战斗序列。而且机关化倾向已日益向一线单位蔓延。

3、警务内容不规范,非警务活动仍占用一定的警力。公安机关的作息时间不同与一般行政机关,防范、打击、管理等各项工作几乎都是全天候、24小时连轴转的,实用警力往往只能是在编人员中的五分之三或二分之一。对公安基层单位,尤其是一线部门,有时的确感到人、财、物紧张,不够用。另外如大型商贸、文体活动,按其营利性质,其安全保卫工作理应主要由举办单位请保安人员来完成,但他们为节省投入,增加保险系数,往往通过政府,要求公安机关的民警来承担。这既偏离了市场经济规律,又浪费了警力。

4、按国家规定,公安机关应吃“皇粮”,公安经费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但在财政包干的体制下,又难免因地方经济实力制约使其难以兑现。对那些要花费大量资金的案件,因为经费问题而不能正常办案。

5、公安机关现行体制和现行的警务运作机制有诸多不适应现在治安状况的客观情况。如机构设置的交叉重叠,文山会海的机关作风,按部就班的行政管理,大兵团作战的破案方式,静态被动的防控体系等习惯做法,使各项工作落在基层,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基层实战部门忙于应付和对付,警力不能用在刀口上。

6、民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与公安工作的客观要求仍有距离。

二、警务效益最大化:警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包括:心理开发、生理开发、伦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和环境开发等。警力资源开发以提高效率为核心,控掘潜力为宗旨,立体开发为特征。以充分调动警察的积极胜和创造性、激发警察的内在潜力为目的。

(一)、提高民警的素质重视文化科技知识及工作技能的教育培训。要提高民警的管理能力,必须提供其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经验,提高技能。将民警的素质培训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在设计培训计划时,应做到既能提供民警个人发展机会,又能促进整体素质提高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根据当前的实际,培训可以分为适应培训和提高培训两个层次。适应培训就是旨在提高民警个体素质,使其自身素质尽可能接近于所担任职务的要求,提高个体的工作质量;提高培训就是在适应培训的基础上,对有能力担任更重要职务或复杂工作的民警作进一步培训,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为德才兼备有潜力的民警提供发展的机遇。两个层次的培训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适应培训可以培养民警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又使组织能辨识民警的发展潜力,为提高培训做准备;通过提高培训,上一台阶的民警又要接受相应培训。如此往复,使民警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以此推进整体管理效能的不断提高。总之,对民警的培训要着眼于提高素质,总体设计,统筹安排,分线负责,务求落实。

(二)、机制与管理水平

1、领导要增强效率意识。成本意识、法制意识和科技意识。讲求科学决策、果断决策,快速处警,讲求警力使用的质量和效果。

2、建立以聘任制取代委任制、以聘用制取代统分统配制的警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

3、将上级各业务线条下达的考核指标进行汇总归类,尽可能将组织的目标分解到个人,使不同岗位的民警都明确自己工作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统一标准,统一考核。

三、警务资源投入的最小化

坚持科技强警,增大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一方面提高了民警的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也使民警从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警力,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警力配置方面要做到合理布警,科学用警。这既是实现警力资源合理调配的手段,也是最大限度发挥警力资源效益尤为重要的一条途径。在静态布警上,要以有利于总体作战、有利于协同作战、有利于突击作战为原则。在动态布警上,交巡警支队、治安支队、刑警支队以及机关警力都可以根据形势的需要随时出动,处置各种突发性群体性治安事

第二篇: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

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

当前公安体制方面仍存在多个不利于公安工作发展的因素:

1、警令不统一,协调性差,严重的还会因管辖权而产生矛盾。

2、队伍壮大的同时也出现机关化倾向。内部分工过细,机构臃肿,不能有序地形成战斗序列。而且机关化倾向已日益向一线单位蔓延。

3、警务内容不规范,非警务活动仍占用一定的警力。公安机关的作息时间不同与一般行政机关,防范、打击、管理等各项工作几乎都是全天候、24小时连轴转的,实用警力往往只能是在编人员中的五分之三或二分之一。对公安基层单位,尤其是一线部门,有时的确感到人、财、物紧张,不够用。

4、另外如大型商贸、文体活动,按其营利性质,其安全保卫工作理应主要由举办单位请保安人员来完成,但他们为节省投入,增加保险系数,往往通过政府,要求公安机关的民警来承担。这既偏离了市场经济规律,又浪费了警力。

5、按国家规定,公安机关应吃“皇粮”,公安经费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但在财政包干的体制下,又难免因地方经济实力制约使其难以兑现。对那些要花费大量资金的案件,因为经费问题而不能正常办案。

6、公安机关现行体制和现行的警务运作机制有诸多不适应现在治安状况的客观情况。如机构设置的交叉重叠,文山会海的机关作风,按部就班的行政管理,大兵团作战的破案方式,静态被动的防控体系等习惯做法,使各项工作落在基层,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基层实战部门忙于应付和对付,警力不能用在刀口上。

7、民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与公安工作的客观要求仍有距离。

如何克服当前公安体制方面的缺点,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本人认为应该做到

(一)、提高民警的素质

重视文化科技知识及工作技能的教育培训。要提高民警的管理能力,必须提供其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经验,提高技能。将民警的素质培训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在设计培训计划时,应做到既能提供民警个人发展机会,又能促进整体素质提高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根据当前的实际,培训可以分为适应培训和提高培训两个层次。适应培训就是旨在提高民警个体素质,使其自身素质尽可能接近于所担任职务的要求,提高个体的工作质量;提高培训就是在适应培训的基础上,对有能力担任更重要职务或复杂工作的民警作进一步培训,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为德才兼备有潜力的民警提供发展的机遇。两个层次的培训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适应培训可以培养民警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又使组织能辨识民警的发展潜力,为提高培训做准备;通过提高培训,上一台阶的民警又要接受相应培训。如此往复,使民警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以此推进整体管理效能的不断提高。总之,对民警的培训要着眼于提高素质,总体设计,统筹安排,分线负责,务求落实。

(二)、改革机制与提高管理水平

1、领导要增强效率意识。成本意识、法制意识和科技意识。讲求科学决策、果断决策,快速处警,讲求警力使用的质量和效果。

2、建立以聘任制取代委任制、以聘用制取代统分统配制的警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

3、将上级各业务线条下达的考核指标进行汇总归类,尽可能将组织的目标分解到个人,使不同岗位的民警都明确自己工作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统一标准,统一考核。

(三)、警务资源投入的最小化 坚持科技强警,增大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一方面提高了民警的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也使民警从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警力,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警力配置方面要做到合理布警,科学用警。这既是实现警力资源合理调配的手段,也是最大限度发挥警力资源效益尤为重要的一条途径。在静态布警上,要以有利于总体作战、有利于协同作战、有利于突击作战为原则。在动态布警上,交巡警支队、治安支队、刑警支队以及机关警力都可以根据形势的需要随时出动,处置各种突发性群体性治安事件和执行警卫、大型安保等任务。要根据任务的性质、目的、任务量的大小等来合理安排警力,防止“雷声大、雨点小”,摒弃那种采用人海战术而实际效果不佳的作法.

第三篇: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

当前公安体制方面仍存在多个不利于公安工作发展的因素:

1、警令不统一,协调性差,严重的还会因管辖权而产生矛盾。

2、队伍壮大的同时也出现机关化倾向。内部分工过细,机构臃肿,不能有序地形成战斗序列。而且机关化倾向已日益向一线单位蔓延。

3、警务内容不规范,非警务活动仍占用一定的警力。公安机关的作息时间不同与一般行政机关,防范、打击、管理等各项工作几乎都是全天候、24小时连轴转的,实用警力往往只能是在编人员中的五分之三或二分之一。对公安基层单位,尤其是一线部门,有时的确感到人、财、物紧张,不够用。另外如大型商贸、文体活动,按其营利性质,其安全保卫工作理应主要由举办单位请保安人员来完成,但他们为节省投入,增加保险系数,往往通过政府,要求公安机关的民警来承担。这既偏离了市场经济规律,又浪费了警力。

5、按国家规定,公安机关应吃“皇粮”,公安经费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但在财政包干的体制下,又难免因地方经济实力制约使其难以兑现。对那些要花费大量资金的案件,因为经费问题而不能正常办案。

6、公安机关现行体制和现行的警务运作机制有诸多不适应现在治安状况的客观情况。如机构设置的交叉重叠,文山会海的机关作风,按部就班的行政管理,大兵团作战的破案方式,静态被动的防控体系等习惯做法,使各项工作落在基层,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基层实战部门忙于应付和对付,警力不能用在刀口上。

7、民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与公安工作的客观要求仍有距离。

二、警务效益最大化:警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包括:心理开发、生理开发、伦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和环境开发等。警力资源开发以提高效率为核心,控掘潜力为宗旨,立体开发为特征。以充分调动警察的积极胜和创造性、激发警察的内在潜力为目的。

(一)、提高民警的素质

重视文化科技知识及工作技能的教育培训。要提高民警的管理能力,必须提供其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经验,提高技能。将民警的素质培训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在设计培训计划时,应做到既能提供民警个人发展机会,又能促进整体素质提高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根据当前的实际,培训可以分为适应培训和提高培训两个层次。适应培训就是旨在提高民警个体素质,使其自身素质尽可能接近于所担任职务的要求,提高个体的工作质量;提高培训就是在适应培训的基础上,对有能力担任更重要职务或复杂工作的民警作进一步培训,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为德才兼备有潜力的民警提供发展的机遇。两个层次的培训是互为基储相互促进的,适应培训可以培养民警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又使组织能辨识民警的发展潜力,为提高培训做准备;通过提高培训,上一台阶的民警又要接受相应培训。如此往复,使民警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以此推进整体管理效能的不断提高。总之,对民警的培训要着眼于提高素质,总体设计,统筹安排,分线负责,务求落实。

(二)、机制与管理水平

1、领导要增强效率意识。成本意识、法制意识和科技意识。讲求科学决策、果断决策,快速处警,讲求警力使用的质量和效果。

2、建立以聘任制取代委任制、以聘用制取代统分统配制的警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

3、将上级各业务线条下达的考核指标进行汇总归类,尽可能将组织的目标分解到个人,使不同岗位的民警都明确自己工作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统一标准,统一考核。

三、警务资源投入的最小化

坚持科技强警,增大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一方面提高了民警的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也使民警从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警力,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警力配置方面要做到合理布警,科学用警。这既是实现警力资源合理调配的手段,也是最大限度发挥警力资源效益尤为重要的一条途径。在静态布警上,要以有利于总体作战、有利于协同作战、有利于突击作战为原则。在动态布警上,交巡警支队、治安支队、刑警支队以及机关警力都可以根据形势的需要随时出动,处置各种突发性群体性治安事件和执行警卫、大型安保等任务。

要根据任务的性质、目的、任务量的大小等来合理安排警力,防止“雷声大、雨点斜,摒弃那种采用人海战术而实际效果不佳的作法.

第四篇:如何实现铁路物资管理效益最大化

如何实现铁路物资管理效益最大化

整合资源优势创新管理模式努力实现铁路物资管理效益最大化

摘要:介绍了上海铁路分局对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模式的创新:由分局物资供应段对分局各单位所需物资集中采购、集中储备、集中供应。认为这种物资资源整合改革优化了分局物资资源配置及储备分布,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铁路物资管理

2002年,上海铁路分局在改革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其主要内容,就是将全分局各机、辆、工、电单位原设置的物资供应机构(材料科)及其仓库、场地、运输设备等集中归属分局物资供应段,由其对各单位所需物资实行集中采购、集中储备、集中供应。此举旨在优化分局物资资源配置及储备分布,形成分局范围内区域化、专业化的物资供应体系,最终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分局整体资源优势、有效控制物资成本、降低铁路运输物耗的目的。至2002年11月底,分局11个主要运营单位物资采购供应全部实现归并整合,并显示了初步成效。

1物资资源整合改革的动因

1.1努力消除企业内部物资供应管理弊端

物资整合改革实施前,分局有11个主要用料运营单位和30余个纳入物资管理的基层单位,其物资管理方式沿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组织结构和操作上呈现分散、零乱、重复和各自为政的特 点。如需求资源分散不能形成有效统一的市场;多头采购失去竞价优势;进货渠道混乱产生质量失控;供应环节增加、物资内部停留时间较长影响资金有效利用;仓储设施重复投资、库存储备过多,以及人员重复配置,使资金成本偏高;缺乏专业管理,产生管理漏洞等。这一现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分局物资优势的形成和发挥,更造成物资在流程中的浪费,影响了分局经营效益的提高。如果说,现行的铁路运输企业物资供应的产生在当年有其合理的一面的话,那么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完善,铁路物资整合改革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分局实施物资供应整合改革就是要将市场经济活动的要求引入物资资源的配置运用中来,建立新的物资采购供应模式,从而强化物资管理,净化采购渠道,规范采购行为,充分发挥物资资源优势,保证及时、有效的生产物资供应,更好地为铁路运输生产服务。

1.2积极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供应模式

从业内发展趋势看,物流配送已成为物资供应的发展方向,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实现企业物资“集中招标采购、科学布点库存,及时配送服务于现场”。相形之下,铁路企业内部物资供应还普遍具有分散、重复及壁垒、割据的采购供应储备的传统管理色彩,精细管理与集约管理的意识还相当薄弱。况且现代企业内部的物流整合,作为现代物流管理在企业内部的表现形式,由于实施集中招标采购,企业可以明显降低采购价格,节约资金;集中、合理地进行物资储备,可减少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同时还可以节约人力和仓储设施;集中使用采购资金,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分局推进物资资源整合改革,就是借鉴现代物流业先进管理方法,对分局内部的物资流通按照追求整体效

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重新组合,节约物流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分局市场竞争力。

1.3积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华东地区区域经济繁荣,物资供应也大大丰富,生产资料中除极个别品名资源较紧,仍由国家直接控制、调配以外,绝大多数物资供大于求,形成买方市场。铁路消耗物资品种多、数量大,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供货商之间为争夺铁路物资消费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供应渠道的多元化,必然产生质量、价格、服务的差别。如果各站段仍以原有的各自为政的传统方式维持物资供销关系,以各自的审视角度挑选供货商,就难以优化分局采购资源的配置和争取效益最大化。分局通过物资资源整合,组织集中采购,广泛收集供货商信息,建立供货商档案,在进行价格、质量比选基础上,从中不断择优进料单位,确保物资采购资源配置的优化,就能从市场竞争中得益。

2物资资源整合改革的基本做法

分局物资资源整合改革的主要方式,是实行用料单位的物资管理职能、管理人员、设施设备、运作资金的布局调整。具体做法是实行“四个划转”。

一是管理职能的划转。所有站段的物资采购、供应职能全部划归分局物资供应段,由物资供应段全面承担对各站段物资供应的职能,各站段不再自行采购。物资供应段发挥其专业人员多、仓储运输设施齐、物资信息灵的优势,搞好全分局的物资供应;日常生产中根据用料单位的物资需求情况,保质、保量、及时地将物资供应到站段的工作点,并提供“门到门”的“一条龙”服务。

二是运作资金的划转。所有站段拥有的采购资金划转分局物资供应段,实行集中统一使用。物资供应段与用料单位发生的料款,由分局财务分处进行内部统一划拨。因特殊情况发生的采购活动,通过物资供应段结算。为建立科学的材料核算体系,物资供应段在分局范围内实行内部统一供应价,并由分局财务分处制定具体操作方案。

三是专用设施的划转。部分站段的库房、料棚、场地等仓储设施、办公用房、为物资储运服务的装卸运输设备及工具等,不论是固定资产还是低值易耗品,均无偿移交物资供应段,成为物资供应段派驻各站段的现场网点仓库,履行及时传递需求信息、保证供应、保管物资的职能。网点仓库受物资供应段和所在站段双重领导。为确保站段运营生产对物资的紧急需要,站段长有权指挥网点仓库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急用、关键物资。

四是专业人员的划转。所有站段材料部门从事物资供应的定编相关人员划转物资供应段,包括材料主管和采购、管库人员以及划拨装卸设备的操作人员。针对部分站段材料部门功能综合性较强,除物资供应以外还承担其他功能的具体情况,实施操作中仅划归与物资供应有关的人员。

为确保以上改革措施能真正实施到位,分局从四个方面采取工作措施。

思想领先,认识统一。分局物资整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局部利益重新调整,部分干部职工想不通在所难免。分局从改革之初就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步实施。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整合改革的意义。举办物资整合改革学习班,对改革内容、性质、特点、效益、难点、措施等作系统讲解,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全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在大局下行动。由于分局各部门、单位对整合改革认识统一,在物资整合过程中认真执行“维护分局整体利益,兼顾站段局部利益”的改革要求,切实抓好移交协议

签订、职能交接、设备人员划转、资金转拨等各项工作,使整合改革顺利推进。

点面结合,分步推进。分局确定了“坚定不移,稳步推进,谨慎操作,确保成功”的工作原则,并分为“充分调研,试点总结,全面推广”三步推进。先于2001年10月启动调研工作,对外走访上海宝钢企业,汲取先进的改革经验,开阔操作思路。对内精心选择试点单位,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生产布局和用料特点,进行认真分析筛选,最终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南翔机务段、上海电务段为首批整合改革试点单位。加强整合试点方案的调研和编制,在确定方案前进行反复磋商研讨和综合比选。试点过程中强化实施情况的跟踪反馈和同步分析,不断完善实施方案。加强改革试点情况的总结,组织进行专题研讨,为全面推广积累了经验。由于改革方案较为细致和工作推进的稳妥,分局物资整合改革得以迅速在主要站段顺利实施。

动态督导,确保有序。针对各用料单位特点各异,实施改革中可能不断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实际,分局落实动态督导措施。一是定期协调。分局物资管理部门每周牵头召开一次由物资供应段和改革单位参加的协调会,主要解决供需双方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难点,协调界定双方工作接口。分局分管领导每两周召开一次推进会,重点解决政策运用问题。二是专业督导。物资管理部门作为主要协调和管理部门,对物资供应段进行全面指导,并督促相关单位抓好物资整合改革。运输、机务、工务、电务、车辆、装卸等专业部门加强物资供应的指导监督,及时提供物耗增减变化信息,以便组织货源、调整储备;并对物资进料渠道、质量和价格进行监督。人事、财务、计统等综合部门积极参与,对改革的实施运作加强指导督促。三是绩效评价。积极筹备,邀请有关专家对分局整合改革进展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确保整合改革工作平稳实施并取得实效。

健全制度,长效管理。为了完善整合改革后的物资管理制度,分局从三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一是重新修订各整合单位物资管理制度。注重基础管理,抓好物资验收、物资节约、定额管理、班组核算等工作。

重点抓好物资需求计划的提报,加强生产一线班组的用料管理和储备管理,严格控制生产现场的物资存量,防止帐外物资形成“第二料库”。二是完善物资供应段内部的管理制度。着手建立采购方式选择与评估、供应商管理、质量价格控制和服务策略等具体办法,保证进料质量和价格成本有序可控。结合“三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业务人员交流机制,特别加强现场网点仓库的管理,以正确处理与所在站段的关系。三是建立供应服务评价制度。在分局范围内探讨成立联谊形式的物资管理协会组织,赋予非正式咨询、评议、监督职能,定期或不定期对分局物资供应服务进行评价,促进分局物资管理良性持续发展。

3物资资源整合改革的初步成效

一是避免了运输机具的重复投资。截至2002年10月,共有7个站段的17辆货运汽车随物资资源整合划归物资供应段。其中实际投入使用5辆,外调(借用)1辆,剩余暂无使用尚待报废。分局据此调整4辆货运汽车更新计划,节约投资30万元。

二是提高了仓储设施利用率。有4个站段的物资储存设施因储备资源归并,为其第二次利用创造了条件。其中上海机务段张庙仓库约630m,成为电机大修基地。上海工务段原来因仓储不足租用场地385m,现不再需要支付仓储费。上海电务段南翔仓库约680m、上海水电段匡巷仓库约1500m,提供了第二次整合开发的条件。

三是优化了资源配置。整合后,资源集中程度提高,形成数量优势,有利于加速招标采购。2002222

2年9、10月物资供应段已先后进行了普通塑料电线、桶(灌)装轻油和棉纱头(回丝)招标。普通电线平均中标价比第一次(同品牌)下降7.2%,棉纱头(回丝)投标价就比当时采购价下浮15%左右。轻油在批发价的基础上协商下浮。采购资金实现了分局财务集中管理,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四是启动了库存物资结构调整。整合后,铁路专用物资储存分布根据不同使用单位,在物资供应段本部仓库和网点仓库之间进行归并开始了试点,如:机车配件就近存储于两个机务段,电务器材存放于电务网点库。这有利于全库存的结构调整,逐步降低总量储备。

五是形成了采购渠道监督机制。整合后,采购主体趋于集中,物资供应段开始进行定点定向采购的探索。在经过市场调查基础上,通过对11家供应商的供应询价,2002年11月起对普通工具、五金和电料归并于3家主要供应商(试点期为6个月),供应价格普遍在原来基础上下浮了5%—10%。且采购价格和渠道通过分局局域网公开,接受用料单位监督,初步形成了物资采购渠道的相互制约机制。

4物资资源整合改革的主要体会

——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面对铁路传统物资管理方式存在的种种弊端,分局打破陈规,正视存在的问题,从创新企业管理方式的高度,提出全面实施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积极引导干部职工从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角度正确认识物资整合改革。由于充分认清了推进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分局干部职工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自觉将思想观念的改变转化为思想认识上的高度重视和行动上的大力支持,消除主观障碍,克服工作困难,为物资改革工作顺利推进铺平了道路。

——必须坚持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改革的持续动力。为加快推进改革,分局分别成立以分局长担纲的物资资源整合改革领导小组和以分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改革推进小组,具体指导、协调、推进改革工作。分局党委对改革工作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支持,要求基层党组织配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分局纪委在开展纪检工作的同时,教育各级领导干部摈弃狭隘的小团体观念,从维护分局整体利益出发,积极投入物资整合改革。各专业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管理职能,将物资整合改革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强化改革过程的指导和帮促。由于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形成了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确保了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必须依靠科学工作方法,为改革成功提供保证。为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分局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精神,稳妥推进改革。认真分析整合改革的可行性,开展了为期长达数月的方案调研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分局扎实开展改革试点,检验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不断修改完善;组织开展改革情况总结和绩效评估,正确评价改革的有效性;加强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加强物资管理电子信息网络建设,强化物资供求信息的网上快速沟通,使新的管理模式下快速、及时的物资采购供应服务真正变为现实。分局还利用局域网公开物资采购价格和渠道,实行采购权和监督权分离,真正实现了物资采购单位与使用单位的相互监督和制约。科学的工作方法,为分局物资资源整合改革有序开展并取得成效提供了可靠保障。

作者:上海铁路局局长刘涟清 来源:《铁道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第五篇:用好《语文读本》,实现阅读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用好《语文读本》,实现阅读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语文读本》是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文本。它与教科书若即若离,又互相为用。入选作品文质兼美,文化内涵丰富,情感表达真挚,贴近学生生活;90%以上为名家名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典范,形式活泼。与之相比,一些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则显得有些不怎么规范,与学生、教材的距离相对也较远,也就不能很好地为中学语文的教与学服务。

因此,笔者认为,用好《语文读本》有助于让学生在文章的具体阅读中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品位的提高,有助于语文教学阅读效益的最大化。

那么,怎么用好《语文读本》呢?下面笔者就使用《语文读本》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读本》使用意识。

如何把握高中语文教材的“读本”与“教本”的关系?编写者在编写读本的时候,是抱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为例子和凭借,举一反三”的目的来编写的。为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和评价能力,编选了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政治经济科普和文学文化常识读物,每学期一般在35万字以上,这使学生300万字的阅读量有了基本的保证。但如何把这些文章的阅读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文章的具体阅读中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品味的提高,这不仅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一个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

处理读本与教本的关系,必须本着实践的原则,始终不渝地朝着“习惯、能力和人格”这个目标努力。关于语文读本,教师中是有一些认识误区的:或者认为语文读本是一种负担,只有课本的内容才是硬任务,只要把教本里的内容讲完了也就万事大吉,至于读本,能不涉及就不涉及。或者以为语文读本就是一本“课外读物”,让学生随便翻翻,增加一点语文的知识和素养也是好的,其根据是读本的“说明”里就明确了读本只是教本的“课外阅读”材料。这两种观点都还没有从传统的语文教学思维中解脱出来,用这种方法教学,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对学生来说,这自然是一种伤害。

因此,我们应该牢记教本是读本的主体,读本是教本的延伸。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消除鸿沟,有效教学。

二、有机结合教本和读本,实现阅读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语文学习在实施教科书文本的基础上,抓住教科书中的某些有价值的知识点,从中挖掘出有意义的课外材料与教学内容相印证,为拓展阅读视野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科书的作用。

1、抓出处。如读《诗经》中的《氓》《无衣》《静女》(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可以联读《黍离》《溱洧》《子衿》(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第三册),借此了解《诗经》创作的艺术手法和诗歌语言的修辞手法,大量诵读中感受其音节铿锵、和谐悦耳,更富抑扬顿挫的美感。又如读《孟子》中的《寡人之于国也》(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鱼我所欲也》(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第一册),加深理解孟子说理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手法多样,论证严密的特点。将同一出处的不同文章放在一起阅读,可以大大提升对课文的解读水平,开阔阅读视野和加深对课文的认知深度。

2、抓体裁。如学《游褒禅山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可联读《黄州快哉亭记》《入蜀记》《任光禄竹溪记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第三册)等涉及“记”这一文体的作品,对它们的内容与手法加以比较,使学生能较平面、明确地认识“记”这一文体属散文范畴,可记物、记事、记游,还可写景、议论、考证、说明,作者回旋、挥洒的余地广,而且适用范围甚大。

3、抓题材。教材以相同题材为单元组篇,可以由此来拓展阅读,通过相同题材的文章来认识不同的名家。如读冯至的《别离》(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这是一首抒写友情并融人了生命体验的诗,他即便是抒发个人的感受,写别离这样的题材,也没陷入李义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窠臼,而是道出暂时的别离与永存的友情的辩证关系。可联读《送沈子福归江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第五册),体会和区分不同作家不同体裁的作品对于相同题材的驾驭。

4、抓作者。可以在学一篇课文时联读作者的另外文章。如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联系其《大明湖之春》,作者写济南的名胜,引到大名湖,强调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目的是衬托济南的不凡,衬托济南的“阔气”,衬托大名湖的“一片绿”,衬托大名湖“名贵的出产”,从中体会作者对济南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常言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的立足点不同、思维角度不同,对同一事物同一文章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但不管怎么做,一切做法都是为了学生,都是为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总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读本教学,力求读好《语文读本》,用好《语文读本》,以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下载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实现警务效益最大化(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安警务

    0引言孟建柱部长在全国公安机关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结业式上强调,在当前信息流与人流、物流、资金流高度融合和社会高度开放透明的情况下,要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坚持三化方针做法资源文章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坚持三化方针 做活资源文章 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泰来农场 泰来农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总局管局党委“三创”精神,通过挖掘资源潜力,加强资源管理,创新资源开放开发模式,......

    提高班组工作效率.

    提高班组工作效率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装置圆满的完成了生产任务,为了能更好的在2014年完成公司给我们生产部下达的工作目标,提高班组的工作效率,我们班组在年初开展了班组研讨......

    提高放射科工作效率

    放射科整改措施 为配合医院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床位周转的整改活动,我科结合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整改措施: 普放: 1、 普通门诊照片检查1小时内出报告,急诊患者半小时......

    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对立统一,如何才能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对立统一,如何才能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对于一个建筑工程而言,施工生产的目标是质量好、进度快、成本低。然而这三个目标又是对立统一的,不可能同时都达到最......

    论如何追求赞助效益最大化

    论如何追求赞助效益最大化 赞助是赞助者和被赞助者之间以支持(金钱、实物、技术或劳务等)和回报(冠名、广告、专利和促销等权利)交换为中心,平等合作、共同得益的商业行为。”因......

    公安警务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公安警务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为了更好的推动公安警务专业学生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保安人才,使其成为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经济......

    工程项目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

    工程项目如何达到利润最大化 高 众 倪总5·20讲话,铿锵求实,激荡人心。其间两个字最重要:利润。 2010年末倪总讲话两次提到利润:计划2011年利润2亿元,房地产利润1500万元。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