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时间:2019-05-15 13:3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第一篇: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发布

11月15日,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在北京联合召开《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发布与专家解读会。会上,报告编写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参事刘燕华介绍了报告编写过程。受编写专家组组长秦大河院士委托,编写专家组办公室主任、国家气候中心罗勇副主任介绍了《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对我国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影响与适应、减缓等内容进行解读,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林而达研究员、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徐华清研究员等报告编写领衔专家共同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会议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马燕合主持。

《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制工作于2008年12月启动,由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牵头,会同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保部、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委组成了编写领导小组和编写专家组组织实施。此次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先后六易其稿,历经多次部门和专家评审,凝练成文。

《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全面、系统汇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有关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研究成果,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科学界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进展。《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与第一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相比,还增加了气候变化有关评估方法等内容。报告注意将评估结论建立在坚实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可供国家和地方各级应对气候变化管理部门决策参考以及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学者开展科研参考使用。

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李燕端、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李慧、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副局长常旭、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有关人员分别在发布会上对报告进行评论, 认为《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编制,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关键一环,是我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的具体表现之一。评估报告的编写在保证内容严谨性、科学性的同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气候变化领域的科学问题、实施的政策行动,并客观描述气候变化问题的不确定性,使政府、企业、科技界和社会公众更容易清晰地理解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与实质。有关专家和新闻媒体的代表约50人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第二篇:第一小组第二次评估报告

第一小组第二次评估报告

第一组:该组成员准备的还不错,将词组解释和对短语的回顾,和每个成员都表现积极,完成任务。小组评分:8.0分。

第二组:本小组本次的表现比上次好多了,主要是每位同学积极和认真的态度。同时他们也认真完成了PPT内容,进行要点的总结和归纳和词组的解释。小组评分:8.0分

第三组:该组表现也不错,准备还算充分,同时,小组成员也设计了动画和有对词组的解释,成员表现积极。小组评分:8.0.分

第四组:该组只有个别同学上去讲解,不知是什么原因。但讲解的内容充实,讲解的内容有趣,生动。还对单词的记忆进行个人理解,但有些内容没有涉及到,有些漏洞,望下次努力。小组评分:8.0分。

第五组:该组成员表现的最好,准备相当好,内容充实,能完整将各个词语罗列,条理清晰,还将各种词组和语法进行归纳。小组评分:8.5分

第六组:本组成员准备的还算不错的,将词组的归纳和总结,但是个别同学的声音过小,听不清楚,建议下次这些同学不要害羞哦,要自信。小组评分:7.5

第三篇:第二次报告

曾亭 2012/4/1 18:04:05

这两个星期我做的是关于基坑与边坡工程资料的管理,下面我就讲我自己的工作于感想描述一下:

基坑与边坡工程:

基坑和边坡工程我们在这次实习中并没有接触多少,特别是深基坑。原因是在焦作地区没有适合的实习基地。大部分工程不是深基坑,而是深基坑的已经完工,正在建设地上部分,无法看到。浅基坑工程倒是见到了几处。

边坡工程我们见到了一处及缝山针公园的建设项目,它是焦作近年的重点工程。由于焦作要建设国家旅游城市,而北部由于多年的开山造成山体的崩塌和滑坡,岩体裸露,即不安全又不美观。因此焦作市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山体的护坡绿化工程。它采用最先进的生态护坡技术,这在中国是第二例,青岛是第一例,它是从日本引进的。

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在地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就不再需要。

总结起来,基坑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安全储备较小,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并应有应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险情,需要及时抢救。

2)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如软粘土地基、黄土地基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的地基中基坑工程差异性很大。同一城市不同区域也有差异。基坑工程的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都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情况进行,外地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简单搬用。

3)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个性。基坑工程的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不仅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有关,还与基坑相邻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位置、抵御变形的能力、重要性,以及周围场地条件等有关。有时保护相邻建(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的安全是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键。这就决定了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个性。因此,对基坑工程进行分类、对支护结构允许变形规定统一标准都是比较困难的。

由于是第一次做全套的施工资料,刚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头绪,东问西问才慢慢的上路,一开始的时候许多资料都没按顺序进行编制,后来知道了才慢慢补以前没做的,不管是隐蔽资料、质检资料、质保资料、安全资料等等心理都没有十分明确的概念,每样资料的表格格式都很多,究竟在什么时候该填什么表格都不太清楚,还好相邻的几个项目部和监理等身边的朋友都是有问必答,好多时候都是他们主动提醒我又该做什么资料了我才知道;相关的软件也是临到要用的时候才买来边做边学,由于在这个工程的业主对某些资料要求比较特别或者说是另类也行,许多资料造成反复的次数较多,虽然有点华而不实,但是作为业主的硬条款,要想拿到工程款就得按别人说的做;慢慢的也适应了,想来也没什么只是多做些无用功而已,就当练手了;别人的要求从理论和规范的角度看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把这些死的条款放在某些特殊的工作阶段就不太合适了,应当在具体的工作中做相应的调整,现在做工程怎么能全部照着书本和规范翻呢?所这种教条主义也和项目部的具体操作者发生过多次观点上的冲突。

作为建设方的管理者都想让工程严格按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工程款给的越少越好,希望施工单位能全垫资,而作为施工方的实际建设者想的却是如何才能让工程又快又省钱的干完,工程款月月都能按时足额的到账,最好还有预付款,至于规范的要求只要过得去,主体结构没有大的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一些小问题将就着过了就算了;二者永远都站不到一条线上,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应该以工程为重,为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互理解共同扫清障碍。

第四篇: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摘 要]: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剧烈增长,矿质燃料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大气中CO2、CH4、O3、氟氯烃化合物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气候变化正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各种自然和生物系统,如冰川退缩、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延长,影响到物种分布区域,生物种群结构与多样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的生灵,包括人类自身。

一、全球气候变化现状

1、气温变化

观测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自l861年以来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20世纪升高了大约0.6℃左右。就全球而言,20世纪90年代是自1861年以来最暖的10年,1998年则是自l861年以来最暖的1年。近百年的全球温度仪器测量记录还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最主要的增暖发生在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期间。观测资料显示,1951-1989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04℃的速率上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14年的异常偏暖,最暖的1998年偏暖1.4℃。这一变暖趋势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一致。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两张测绘地图(如图1、2),显示了的全球气温变化,并指出未来地球温度将继续升高。自2000年至2011年,全球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如图2)。就中国而言,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西部增温最显著,而且冬季比其他季节增温明显,晚上增温比白天明显。

图1:1970—1979年全球气温变化图

图2:2000年-2009年全球气温变化图

图3:1880—2011全球气温变化图

2、降水变化

高纬地区大部分陆地区域每l0年降水增加0.5%—1.0%;北纬10°—30°大部分陆地区域降雨量每l0年减少了0.3%;北纬10°—南纬10°热带大陆地区降雨量每10年增加0.2%—0.3%

在过去近50年中,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的趋势不显著,主要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已有的研究表明,1951-1989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存在弱的减少趋势,但区域性差异明显,降水减少最严重的是华北,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华东和西南地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降水明显增多,但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华南和东北部分地区。

3、极端天气增多

2010年7月俄罗斯发生森林大火,着火面积超过19万公顷,经济损失逾65依卢布,造成59多人死亡。而造成此次火灾的自然原因就是俄罗斯2010年夏季出现的罕见高温和干旱天气。气候变化带来高温,高温引发森林大火,大火的燃烧破坏了大面积森林,进一步加剧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气候变化的影响出现了“滚雪球”般的发展态势。同时出现高温的还有美国东北部,高温天气导致美国多出停电,甚至使地铁轨道变形。

2010年8月,由于受到热带季风的影响,巴基斯坦全国多出地方普降大暴雨,且暴雨引发了西北部地区80年来最严重的洪灾,直接损失高达18亿美元。巴基斯坦的洪灾部分原因归于其国内因素,比如森林砍伐,土地和河流的管理不当,还有部分原因源于较高的大西洋温度,而大西洋的反常高温与近年来人类活动造成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有很大关系。

此外,还有南亚遭受洪水侵袭,西班牙酷热、澳大利亚遭遇史上最严重旱灾及中国甘肃省舟曲由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等。近年来,平均气温频频创下新的记录,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极端天气现象一直存在,但无论从强度、持续时间和地理分布等方面来看,最近今年的表现都堪比或超过了历史记录中最严重的先例。

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类活动,其中人类活动对近年来气候变化作用明显。

1、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是指由于地球轨道周期性变化引起冷暖周期变化。自然界在长时期的历史演变中也存在冷暖变化,从冰期、间冰期又回到冰期、间冰期,这样的循环称为冰期循回。有气象学家指出我们现在正处于17世纪小冰期盛期已过的增暖期,这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有一定的影响。

统计表明,过去一万年气温才增高10℃,相对于每百年增加0.1℃;而1880年以来,整个北半球的平均气温每百年升高0.3—0.6℃。所以造成近百年来全球异常增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

2、人为因素的影响

①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人们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硫等多种温室气体,温室气体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温室效应来影响全球气候或使气候变暖的。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完全决定于辐射平衡,温室气体则可以吸收地表辐射的一部分热辐射,从而引起地球大气的增温,也就是说,这些温室气体的作用犹如覆盖在地表上的一层棉被,棉被的外表比里表要冷,使地表辐射不至于无阻挡地射向太空;从而使地表比没有这些温室气体时更为温暖。②乱砍滥伐森林骤减

进入工业时期之后,人类为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或者发展农业,大量砍伐树木。这种等同于慢性自杀的行为使得大片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骤减,耕地的水土流失加重,大片的土地逐步荒漠化,绿地覆盖度减少。大量砍伐树木,使得光合作用的速率减小,二氧化碳转换量也大大减少,增加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打破了辐射平衡,使气候变化加剧。③全球人口数量剧增、城市化进程加快

伴随着20世纪经济的快速增长,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也不断加快。2006年世界人口达到65亿。人口增长加剧了粮食危机。由此导致土地过度利用、地表土严重侵蚀、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危机以及乱砍滥伐森林、围湖造田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的事件,直接导致气候的不稳定。最近几十年,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上一半的城市CO2及SO2含量过高,北美和欧洲15%—20%的城市中含氮化合物超标。目前,我国至少有5个城市排在全球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列,全国500多座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大气质量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卫生标准。

④臭氧层的破坏使紫外线的作用增强

臭氧层的破坏,使进入地球大气的紫外线增强,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进化和生存将受到威胁,地球植被和海洋浮游生物的减少或消失必然减少贮存在植物体中的二氧化碳和用于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使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造成臭氧层减少的主要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制冷剂的使用导致含氯氟烃等化合物的排放。

全球变暖的后果,是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但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威胁着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造成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和海洋生态系统的改变,气候变暖势必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产力和边界。据考证,大气污染和酸雨使大面积森林被毁。联邦德国1982年受灾森林面积达0.57万km2,占总面积的8%,1983年上升到34%,1984年进一步扩大为50%。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森林面积也大量减少,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从原先的50%减至目前的8%,四川盆地森林覆盖率减至4%。

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海洋生态系统的改变还会影响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危害。气候变化扰乱原有栖息地,有利于外来种的入侵,同时也使本地物种的分布区发生迁移,从而影响了全球生物多样性。

2、气候变化对全球水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人类生活的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全球水资源分布改变、极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海平面上升以及淡水资源短缺等。全球降水分布已发生变化,亚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大多地区变得更加潮湿,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变得更加干旱。气候模型预测未来雨水充足的地区(至少5cm/d)降水更多,干旱地区(3-13mm/d)降水更少,从而导致旱区更旱、涝区更涝。

许多学者对全球性海平面变化的研究表明,全球海平面正在以每年1.0-2.0mm的速度上升,过去100年中 , 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最佳估算值为10-20cm之间 ,我国海平面变化与世界总趋势基本一致。

3、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作物产量除了受技术、品种和虫害等因素影响外,还受热量、水分等其他自然资源等气候因素的制约。全球气候变暖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粮食产量变化的总趋势。谢立勇等的研究表明:由于温度增高,积温增加,使作物物候期提前、生长季延长,冬季气温增高显著,低温冷害减弱,作物种植制度发生变化,作物产量提高;但同时降水总量减少、降水变率加大、极端降水事件增多,使径流量变化加剧、土壤含水量降低、湿地退化、地下水位下降、水供需矛盾加剧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加剧等负面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生产造成的影响是复杂多变的,但气候变化造成环境恶化以及水资源短缺将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如果不采取适应性措施,必将加剧全球的粮食危机。

4、气候变化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气温升高对草地生产力会带来负面影响。CO2浓度增加会使草原气温升高,土壤湿度降低,降水量随着区域的变化有增有减。气温升高导致较长时期内蒸发量增加,土壤湿度下降。气温升高虽延长牧草生长季节,但也为杂草、病虫害营造了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并降低了杀虫剂的功效,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气候变化使黄河首曲地区草地生态逆向演替,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功能弱化;气候变化使三江源区天然牧草返青期与黄枯期均提前,且黄枯期的提前程度大于返青期,覆盖度以1.73%/年减小。这些都表明全球气候变化给农牧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5、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变化以及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疾病发生的频率与种类以及区域都有明显地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平均海平面的升高,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且消极影响会大大超过其积极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和灾害的发生破坏了原有的医疗体系以及水、食物和居住场所等生命必需品和生活基础设施,也严重影响居民心理健康。在波兰,1997年的洪水灾害导致50人自杀。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对人类健康也有影响,在迫使沿海低海拔区域居民迁移的同时还增加传染病的发病率。在东南亚地区,已发现海平面上升与疟疾的发病率增加相关。同时,海平面上升破坏粮食生产系统,使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减少,增加饥饿人口的数量。此外,粮食缺乏还导致许多贫困农民营养不良。

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1、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开发绿色新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对化石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扣税,鼓励使用排放CO2较少的天然瓦斯,鼓励使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等。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推广新技术、新措施,开发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再生能源。

2、改变土地和水资源管理方式,平衡各方需求

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包括秸秆还田,少耕免耕。在减少土壤耕层碳排放的同时也减少能源投入,从另一个角度减少土壤碳的排放。改善水资源管理对于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由于气温升高会增加蒸发量,江河流域来自冰雪、蓄水层的水回补都会减少,所以,通过应用新技术和现有技术,提高信息质量以及改善使用方式,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加强绿化,保护森林

植物是从大气中除去二氧化碳的主要方法。因为辽阔森林是个巨大的吸收二氧化碳的大气净化器,在光合作用下,它们把氧气放回到大气中,而把碳固定在植物纤维物质里,森林是人类保护大气碳平衡,缓解大气污染的有效工具。

4、控制人口,提高粮食产量

一些不发达经济体人口失控也是造成温室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在全球范围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发展与环境和经济相适应。而解决第三世界的粮食问题,应依靠农业技术进步,发展生态农业,改变毁林从耕的落后农业生产方式。

5、保护海洋环境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对大气化学过程是很重要的,它们既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吸收者,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氧气制造者。它们吸收二氧化碳,把碳沉积在海洋里,把氧气放回到大气中,同时又是海洋食物链底层的太阳能的主要转化者。因此,我们要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

6、全球各国加强合作

应对气候变化,各国应加强合作,高收入国家需要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最严格的应对措施;中等收入国家需要展开大规模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低收入国家要积极引进有效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和气候友好技术,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发达经济体应向低收入国家提供技术支持。

7、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和知识宣传

制定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走上发展化轨道。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宣传,提高全民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政府有关部门应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手段,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宣传活动。增进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何树全,《当代世界经济学导论》,第244—245页 [2].廖静秋,《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0(3),第284—290页 [3].徐路扬,《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之对策》,生活,第95—96页

第五篇:国家版节能评估报告编制要求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编制要求

前 言(节能评估概念和重要性、节能评估的任务来源、节能评估资质)

第一节 评估目的和意义

一、节能评估的目的

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促进科学合理利用能源,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节能评估的意义

从宏观方面看,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前置性条件,可以有效控制能源的增量消耗,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和资源消耗结构的优化;从企业方面看,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预诊断功能,可以从源头为拟建项目奠定一个节能的基础,避免项目边建设,边搞节能改造等投资浪费和能源浪费现象。

第二节 评估过程

项目评估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现场调研。

二、收集项目相关资料。

三、确定评估依据。

四、选择评估方法。

五、分专业进行节能评估。

六、形成评估结论。

七、编制节能评估文件。

八、根据评审意见对评估文件进行修改完善。第一章 评估依据 第一节 评估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评估的范围(报告书、报告表/一期、二期)

二、项目评估内容

1、能源供应保障情况评估。

2、项目能源消耗和能效水平评估。

3、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4、项目节能措施评估。第二节 评估依据

一、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划、行业准入条件、产业政策等。

二、相关标准及规范。

三、节能工艺、技术、装备、产品等推荐目录,国家明令淘汰的 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艺等目录。

四、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土地预审等相关资料、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立项资料。第二章 项目概况介绍 第一节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地址、邮编、法人代表、项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企业运营总体情况等。第二节 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包括位于或接近的主要交通线)、项目性质、投资规模及建设内容、项目工艺方案、总平面布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进度计划,改、扩建项目原项目的基本情况,改、扩建项目的评估范围等。

第三节 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区属特征和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概况

一、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区属及其主要特征

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制冷度日数、采暖度日数、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日照率等。

二、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概况。

如经济发展现状、节能目标、能源供应和消费现状、重点耗能企业分布及其能源供应消费特点、交通运输概况等。第四节 项目用能情况

项目主要供、用能系统与设备的选择,项目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等的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改、扩建项目原项目用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第三章 能源供应情况评估

第一节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

一、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总量及构成。

二、项目能源供应条件及落实情况。

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风险分析。第二节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评估

一、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预测。

根据所在地节能目标、能源消费和供应水平预测(如单位地区生 产总值(GDP)能耗或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目标)、国民经济发展预 测(GDP增速预测值)等,计算出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预测限额。将 该项目能源消费量与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预测限额进行对比,分析判 断项目新增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二、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预测。

分析该项目能源消费量、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品(量)能耗等 指标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建成达产后年综合能源消费量超 过(含)1万吨标准煤的项目,应定量分析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完 成节能目标的影响。

第三节 本章评估小结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第一节 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

一、分析项目选址对项目所需能源供给和消费的影响。

二、分析项目总平面布置对厂区内能源输送、储存、分配、消费 等环节的影响,结合节能设计标准,判断平面布置是否有利于方便作 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序和产品单耗。第二节 工艺流程、技术方案节能评估

一、明确项目工艺流程和技术方案。

二、从生产规模、生产模式、生产工序、主要生产设备选型等方 面,分析评价工艺方案是否有利于提高能效,是否符合节能设计标准 相关规定。

三、将生产工艺方案与当前先进方案进行比较,对比分析在节能 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完善生产工艺方案的建议。第三节

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节能评估

一、明确项目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

二、分析和计算用能工艺和工序的能耗指标,能耗指标可采用工序能耗、产品单耗、能源利用效率等。

三、采用标准对照、类比分析等方法,发现存在问题,判断用能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提出完善建议。第四节 主要耗能设备节能评估

一、列出项目涉及的主要耗能设备型号、参数及数量,判断项目 是否采用国家命令禁止和淘汰的用能产品和设备。

二、通过分析、计算、类比设备测试等,确定主要耗能设备的能耗指标,分析评价其能效水平。

三、采用标准对照、类比分析等方法,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完善建议。第五节 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节能评估

一、列出项目涉及的辅助和附属耗能设备型号、参数及数量,判断项目是否采用国家命令禁止和淘汰的用能产品和设备。

二、通过分析、计算、类比设备测试等,确定主要耗能设备的能耗指标,分析评价其能效水平。

三、采用标准对照、类比分析等方法,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完善建议。第六节建筑本体节能状况评估。第七节本章评估小结

第五章 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 第一节 项目能源消费种类、来源及消费量评估

一、参照《项目年能源消费统计表》(国家统计局P201表,见附件 1)等,计算评估项目消费的能源品种、来源及消费量,计算项目年综 合能源消费量。

二、根据项目工程资料数据,按照《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等标准,按用能工序、生产工序等各环节核算(测算)能源消 耗量及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明确计算方法、计算过程、数据来源 等)。

第二节 能源加工、转换、利用情况评估

参照《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 3484),编制项目能量平衡表或能源消费实物平衡表、能源网络图,分析项目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端使用的情况,发现节能薄弱环节和节能重 点环节。项目能量平衡表示例见附件2,项目能源网络图示例见附件3。能量平衡框图见图1。第三节 能效水平评估

计算分析项目能效指标,采用标准比照法、类比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能效水平分析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单位产品(量)综合能耗、可比能耗,主要工序(艺)单耗,单位建筑面积分品种实物能耗和综合能耗(如需要),单位投资能耗(如需要)等。第四节 本章评估小结 第六章 节能措施评估 第一节 项目节能措施概述

一、根据项目用能方案,综述生产工艺、动力、建筑、给排水、暖通与空调、照明、控制、电气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节能新技 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能源的回收利用,如余热、余压、可燃气 体回收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二、分析节能技术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如生产强度对节能措 施有较大影响,可针对不同的生产强度分别评估可行性和合理性。

三、节能管理措施评估

1、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工业企业能源 管理导则》(GB/T15587)等标准的要求,评价项目的节能管理制度 和措施,包括节能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设置情况。

2、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 17167)等标准要求,编制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能源计量网络图等,评价项 目能源计量制度建设情况,包括能源统计及监测、计量器具配备、专 业人员配置等情况。第二节 单项节能工程

一、分析评估单项节能工程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单项节能量 计算方法、单位节能量投资、投资估算及投资回收期等。

二、分析单项节能工程的技术指标及可行性。第三节 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一、分析计算主要节能措施的节能量。

二、评价项目节能措施效果。单位产品(运输量、建筑面积)能 耗、主要工序能耗、单位投资能耗等指标国际国内对比分析,说明通 过采取节能措施,设计指标是否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 水平。

第四节 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

计算节能技术和管理措施成本及经济效益,评估节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的经济可行性。第五节 本章评估小结 第七章 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项目在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或建设方案调整建议。

三、计算节能评估提出的措施建议所产生的节能量。第八章 结论

一、项目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

二、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及行业的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政 策要求、标准规范。

三、项目有无采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落后工艺及设备。

四、项目能源消费和能效指标水平。

五、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影响,项目 是否符合所在地节能规划的要求。

六、项目采取的节能措施及效果评价。

七、主要问题及补充建议,并对采纳建议后可能产生的节能效 果进行测算。

下载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关于安全评估报告的规定

    安全评估工作可以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具有国家规定资格条件的安全评估人员进行,也可以委托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条件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工作结束后,应当出具《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在阐明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归纳了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研究的三种主要方法——模型模拟研究、指标评......

    中小学气候变化教育项目进展报告

    中小学气候变化教育项目进展报告(2011.03-07) 20110723 一、项目实验区和试点学校 目前已经与云南迪庆民族中等职业学校、西南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环境教育......

    2018年上半年《资产评估》第二次作业

    2018上半年《资产评估》第二次作业 1. 答:资产评估过程中,市场法和成本法往往容易混淆。区别市场法和成本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两种方法的区别表现为:成本法是按现......

    人力第二次报告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以人为本”的经营战略 —案例分析 案例综述:首先我们用7-S框架分析西南航空公司在管理上的特点 1.战略:低成本,高服务。如:短途航线(点对点,减少中转成本)、低票......

    评估报告

    晋江宝辉大酒店玻璃幕墙工程施工质量评估报告 1 工程概述 1.1 幕墙工程概况 晋江宝辉大酒店位于晋江安海龙山综合小区(型厝村),大深公路西侧,主要的幕墙类型及面积如下: 建筑幕......

    评估报告

    ***车间(5#) 主体分部工程评估报告 编 制 审 核 人:人:**有限公司襄阳分公司2013年 7 月 8 日一、工程概况: 1.1 工程名称: 1.2 建设单位: 1.3监理单位: 1.4勘察单位 : 1.5 设计单位:......

    评估报告

    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报告 尊敬的刘云水总经理: 非常感谢贵公司对我的信任,使我有幸能成为负责贵公司申请建立ISO9001:2008版质量管理体系的咨询老师。按照咨询工作的程序,我在今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