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光谱色谱理论与实验技术复习题
2014年光谱色谱理论与实验技术复习题
一、简答题
1.质谱碎裂反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2.AAS(原子吸收光谱)与AES(原子发射光谱)之间的异同?
3.在氢化物发生技术上占绝对优势的是硼氢化钠-酸还原体系,其反应式为?AFS的氢化物发生进样方式的主要优点?
4.光谱法进行样品分析时所用的测量方法常用标准曲线法,其在应用时应注意哪些?
5.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性能指标有哪些?对检测器有什么要求?
6.HPLC中流动相的选择有哪些要求?
7.气相色谱法运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8.HPLC的主要部件有哪些?
9.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的功能是什么?列出四种检测器的名称。
10.保留时间
11.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12.AFS(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氢化物发生进样方式的主要优点?
13.什么是ICP?ICP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14.原子荧光光谱法的产生机理?在氢化物发生技术上占绝对优势的是硼氢化钠-酸还原体系,其反应式为?
15.离子色谱分析的主要对象物质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16.气相色谱法分析物质有什么特点?
17.红外光谱中的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指的是什么?
二.论述题
1.原子吸收分析中会遇到哪些干扰因素?简要说明各用什么措施可抑制上述干扰?(12分)
2.在气相色谱中需要用到固定液,那对固定液有什么要求?(11分)
3.ICP与AAS的异同?
4.与GC相比,HPLC有哪些优点?
第二篇:柱色谱分离技术
实训操作规程
柱色谱分离技术操作规程
1.装柱
装柱的好坏直接影响分离效率。装柱之前,先将空柱洗净干燥,然后将柱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如果色谱柱下端没有砂芯横隔,就取一小团脱脂棉,用玻璃棒将其推至柱底,再在上面铺上一层厚0.5~1cm的石英砂,然后进行装柱。
装柱的方法有湿法和干法两种。
①湿法装柱:将吸附剂用洗脱剂中极性最低的洗脱剂调成糊状,在柱内先加入约3/4柱高的洗脱剂,再将调好的吸附剂边敲打柱身边倒入柱中,同时打开柱子的下端活塞,在色谱柱下面放一个干净并干燥的锥形瓶,接收洗脱剂。当装入的吸附剂有一定的高度时,洗脱剂流下速度变慢,待所用吸附剂全部装完后,用流下来的洗脱剂转移残留的吸附剂,并将柱内壁残留的吸附剂淋洗下来。在此过程中,应不断敲打色谱柱,以使色谱柱填充均匀并没有气泡。柱子填充完后,在吸附剂上端覆盖一层约0.5cm厚的石英砂或覆盖一片比柱内径略小的圆形滤纸。
②干法装柱:在色谱柱上端放一个干燥的漏斗,将吸附剂倒入漏斗中,使其成为细流连续地装入柱中,并轻轻敲打色谱柱柱身,使其填充均匀,再加入洗脱剂湿润。
2.加样
液体样品可以直接加入到色谱柱中,如浓度低可浓缩后再进行分离。固体样品应先用少量的溶剂溶解后再加入到柱中。在加入样品时,应先将柱内洗脱剂排至稍低于石英砂表面后停止排液,用滴管沿柱内壁把样品一次加完。在加入样品时,应注意滴管尽量向下靠近石英砂表面。样品加完后,打开下旋塞,使液体样品进入石英砂层后,再加入少量的洗脱剂将壁上的样品洗脱下来,待这部分液体的液面和吸附剂表面相齐时,即可打开安置在柱上装有洗脱剂的滴液漏斗的活塞,加入洗脱剂,进行洗脱。
3.洗脱
在洗脱过程中,样品在柱内的下移速度不能太快,如果溶剂流速较慢,则样品在柱中保留的时间长,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能得到充分的吸附或分配作用,从而使混合物,尤其是结构、性质相似的组分得以分离。但样品在柱内的下移速度也不能太慢(甚至过夜),因为吸附剂表面活性较大,时间太长有时可能造成某些成分被破坏,使色谱带扩散,影响分离效果。因此,层析时洗脱速度要适中。通常洗脱剂流出速度为每分钟5~10滴,若洗脱剂下移速度太慢可适当加压或用水泵减压,以加快洗脱速度,直至所有色带被分开。
4.收集
如果样品中各组分都有颜色时,可根据不同的色带用锥形瓶分别进行收集,然后分别将洗脱剂蒸除得到纯组分。如果没有颜色的,只能分段收集洗脱液,再用薄层色谱或其他方法鉴定各段洗脱液的成分,成分相同者可以合并。
1.吸附剂的选择及处理
吸附剂分为无机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氧化镁、碳酸钙、磷酸钙,有机吸附剂如纤维素、淀粉、蔗糖、聚酰胺等。一般来说,所选择吸附剂应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足够的吸附能力:对欲分离的不同物质应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即有足够的分辨力;与洗脱剂、溶剂及样品组分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吸附剂颗粒均匀。吸附剂一般先经过筛获得均匀的颗粒(100-200目),对含有杂质的吸附剂可用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浸泡处理或提取除去,有些吸附剂可用沸水洗去酸碱使呈中性,有些需经加热处理活化。2.溶剂与洗脱剂
两者常为同一组分,但用途不同。习惯上把用于溶解样品的溶液称为溶剂,把用于洗脱洗脱柱的溶液称洗脱剂。原则上所选的溶剂和洗脱剂要求纯度高,与样品和吸附剂不起化学反应,对样品的溶解度大,粘度小,易流动,易与洗脱的组分分开。常用的溶剂和洗脱剂有饱和碳氢化合物、醇、酚、醚、卤化烷、有机酸等。
3.柱的装填和样品的加入
色谱柱一般为玻璃或有机玻璃管制成,柱下端装上一块2-4号烧结玻璃或垫一层玻璃丝以支持吸附剂,管内装吸附剂。有条件可附加压或减压装置,使流速保持恒定,色谱柱外也可配恒温管套。
装柱的方法通常是将一种在适当溶剂中的吸附剂调成糊状,慢慢地倒入关闭了出水口的柱中,同时不断搅拌上层糊状物,赶去气泡,并使装填物均匀的自然下降,装置所需要的高度后,打开出水口,让溶剂流出。注意柱的任何部分不能流干,即是说、再柱的表面始终保持着一层溶剂。
小心地用移液管把样品液绕柱内壁小心地加入,不要冲击着吸附剂的表面。加样的另一个办法是用一个注射器和蠕动泵把样品直接送到柱表面上。4.洗脱
在整个洗脱过程中,要使洗脱液通过柱时保持恒定的流速,可以用调节“操作压”来调控(操作压相当于在柱上面的贮液瓶中溶剂的水平和柱出口位置的水平之差)。另一个方法是时用蠕动泵。
洗脱过程中柱内不断发生溶解(解吸),吸附,在溶解,在吸附。被吸附的物质被溶剂解吸,随着溶剂向下移动,又遇到新的吸附剂又把该物质自溶剂中吸附出来,后来流下的新溶剂又在使该物质溶解而向下移动。如此反复解析,吸附,经过一段时间后,该物质向下移动至一定距离,此距离的长短与吸附剂对该物质的吸附力及溶剂对该物质的溶解能力有关,分子结构不同的物质溶解度和吸附能力不同,移动距离也不同,吸附较弱的就易溶解,移动距离较大。经过适当时间后,各物质就形成了各种区带,,每一区带可能是一种纯物质,如果被分离物质是有色的,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色层。随着洗脱剂向下移动,最后各组份按吸附力的不同顺序流出色谱柱,以流出体积对浓度作图,可得由一系列峰组成的曲线,每一峰可能相当于一个组分。
第三篇:地质煤矿技术工理论复习题
地质煤矿技术初级工理论复习题(AB卷)
一、填空题(28分)。
1、快速扩孔的关键是:、。
2、井管包括、、。
3、入井人员必须呆安全帽,随身携带自救器和,严禁携带和,严禁穿,入井前严禁喝酒。
4、提升机最大提升速度的测试方法有和
5、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二氧化碳浓度不超
过。
6、人员不得与有,、的物品同乘一罐。
7、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和,并组织每个工作人员学习。
8、岩石分为、、和三类。金属和非金属矿床赋存于中,而煤和石油等可燃性矿产通常赋存于中。
9、液压站的残压规定一般不大于
10、当主要通风机发生故障时,备用通风机必须在分钟内启动。
11、当井下空气中瓦斯浓度达到时,遇火会有爆炸性。
12、进风井和出风井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米。
二、判断题(18分)
1、钻孔孔径越小,钻孔愈不易弯曲。()
2、泵吸反循环冲洗液上返速度以1.5—3.5m/s为宜。()
3、煤矿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技
术规范。()
4、煤矿企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救灾演习。()
5、采用钻爆法掘进的岩石巷道,可不采用光面爆破。()
6、恢复已封闭的停工区或采掘工作接近这些地点时,必须事先排除其中积聚的瓦斯。()
7、深度指示器损坏,可用绳记点进行走钩运行。()
8、严禁人员乘坐带式输送机,不准用带式输送机运送设备和笨重物料。
()
9、低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应每班至少检查2次。()
10、爆破材料管理工要经常检查库房爆破材料,防止变质和自燃自爆,严格执行“先入先出”制度,不得积压,不合格产品不准发放。()
11、严禁裸露爆破,因为它是一种既不安全又不经济的爆破方法。()在罐笼内运送爆破材料,升降速度最大不得超过2m/s。()
12、值班电工每天应对检漏继电器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试验,并填好记录。()
13、生产矿井每人每分钟供风量不少于4 m³。()
14.井巷掘进中,主要的爆破参数有单位炸药消耗量、炮眼直径、炮眼深度、炮眼数目等。()
15.发爆器在井下发生故障后,可以自行拆开,并进行修理。()
16、采掘工作面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测风,每次测风结果都应写在测风员手册上。()
17、矿车掉道时可以用小绞车复位。()
18、在使用万用表时,如果不知被测电压及电流的大小时,应先 使用小量程档。()
三、单项选择题(14分)。
1、钻探施工宜用水配制泥浆。
A、淡B、盐C、海
2、煤矿企业必须为下井哦那个人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
A、劳动保护工具;B、劳动保护用品;
C、安全卫生设施;
3、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米内,不得由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A、20米;B、15米;C、25米;
4、锚杆的间距通常情况下应不大于杆长的()。
A、1/3B、1/2C、2/3D、3/45、采、掘工作面应实行()通风。
A、分区B、独立C、并联D、串联
6、提升机房发生电火灾时应首先()。
A、直接灭火B、切断电源C、汇报调度室
7、需要紧急停车时,必须迅速将控制手把转至()电闸与手闸并用,并连续均匀地散砂。
A、零位B、一档C、二档
8、井下停风地点栅栏外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每()天至少检查1次。
A、1B、7C、10D、459、采煤工作面爆破地点的瓦斯检查,应在沿工作面煤壁上下各()范围内的风流中进行。
A、10mB、20mC、30mD、4010、在敲帮问顶处理顶板活矸危岩时必须使用()。
A:手镐;B:长撬棍;C:打眼钎子
11、每次爆破前都必须对爆破地点附近2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进行检查,瓦斯浓度在()以下,且煤尘符合规定后,方可爆破。
A.0.5%B.1.0%C.1.5%
12、矿井 至少()天测一次风
A、1B、5C、1013、井下远距离控制线路的额定电压,不得超过()
A、220VB、127VC、36V14、造成火力发电厂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锅炉效率低; B、汽轮机排汽热损失;
C、发电机损失; D、汽轮机的机械损失
四、简述题:
1、岩石按成因分哪三类?(4分)
2、煤尘爆炸的条件(5分)。
3、常见冒顶事故的主要防治措施(6分)
4、电机车行驶的速度有何规定?(6分)。
5、给水泵有哪些测量装置?其安装有何质量要求?(5分)。
五、论述题(8分)。
1、采掘工作面透水之前的预兆?
2、试论述泥浆泵泵压不是回转钻进技术参数的原因?(6分)。
第四篇:教学理论与方法复习题
《教学理论与方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A.教学
B.学科教育
C.课堂教学
D.课堂活动 2.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部分。A、主体
B、客体
C、中介
D、范式 3.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
A.中心与边缘的关系
B.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C.主体与特殊客体的关系
D.交互主体的关系
4.学校中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目的 B.教学规律
C.教育方法
D.教育法规 5.以下的哪一选项不是教学工作必须完成的任务?()
A.培养思想品德
B.传授文化科学知识 C.提高升学率
D.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6.学校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作业
D、课外辅导 7.成为教学活动根本因素的是()。A.学生
B.教师
C.课程
D.方法
8.最早总结出“教学相长”教学原则的是()一书。A.《教育学》 B.《论语》
C.《学记》 D.《演说术原理》 9.“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量力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在我国最早提出并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11.“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12.世界教育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13.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理论的是()。
A.捷克的夸美纽斯
B.我国的蔡元培
C.德国的拉特克
D.德国的赫尔巴特 14.()标志着独立教学理论初步确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我国的《学记》
C.拉特克的《改革学校和社会的建议书》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5.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C.《教育论》 D.《教育漫话》 16.()标致着独立教学理论的形成。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我国的《学记》
第1页(共14页)
C.拉特克的《改革学校和社会的建议书》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7.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是()。
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漫话》
18.历史上第一次揭示“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并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赫尔巴特
19.由()提出并由他的学生发展了的“五段教学法”曾经统治欧美教育界并影响到中国和日本。
A.杜威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卢梭
20.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1.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A.复习
B.呈现
C.拓展
D.方法 22.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
A.情感领域
B.思维领域
C.意志领域
D.思想领域 23.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B.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 C.智力技能、态度、动作技能
D.认知领域、态度、言语信息
24.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分类课题的是()的教育家。
A.中国
B.美国
C.苏联
D.德国
25.“泛智课程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创立者为()。
A.赫尔巴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卢梭
26.杜威提出以儿童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来组织课程。这种课程类型称为()。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经验课程
D.学科课程 27.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A.经验
B.活动
C.做中学
D.主动作业 28.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29.在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可称为()。
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30.在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同时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A.天津西学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天津水师学堂
D.京师同文馆
31.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62年
B.1901年
C.1911年
D.1949年
32.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
A.裴斯泰洛齐
B.福禄贝尔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33.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缺点在于()。
A.对基础差的学生不利
B.对基础好的学生不利
C.对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不利
第2页(共14页)D.不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34.教师指定参考书和布置作业、学生独立学习教材后完成作业,通过后再继续下一步的学习,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称为()。
A.文纳特卡制
B.特朗普制
C.道尔顿制 D.贝尔——兰喀斯特制 35.道尔顿制的创立者是()。
A.帕克赫斯特
B.华虚朋
C.凯勒
D.杜威
36.设计教学法的创立者是()。
A.帕克赫斯特
B.华虚朋
C.凯勒
D.杜威 37.被称为导生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
A.道尔顿制
B.班级授课制
C.贝尔兰喀斯特制
D.文纳特卡制
38.一名教师采用同一内容、同一方法教授全体学生是指()。A.分组教学
B.班级教学
C.性别教学
D.体能分组
39.下面属于普通教学媒体的是()。
A.模型
B.计算机
C.幻灯
D.投影 40.关于教学模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学理论与活动实践的结合体
B.教学内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
C.教学活动局部与整体的共同体
D.教学过程中一成不变的独立体
41.第一个比较完备的现代教学模式是()。
A.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模式
B.赫尔巴特的阶段教学模式
C.杜威的活动教学模式
D.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 42.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可称为()。
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43.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是()。
A.赫尔巴特的“阶段教学”理论
B.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C.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D.裴斯泰洛齐的“基础教养论”
44.教学模式最早由()提出来。
A.奥苏贝尔、布鲁纳
B.乔伊斯、韦尔 C.皮亚杰、西格尔
D.杜威、塞林
4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随机访问教学 B.情境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问题教学 46.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A、行为发生是否是有意的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以上都是。
47.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第3页(共14页)48.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的教学机器,使学生能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称为()。
A.机器教学
B.程序教学
C.强化教学
D.编程教学 49.20 世纪60 年代以后,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不仅在理论上强调教学理论必须以现代心理学为基础,而且直接参与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实验研究。如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就是其中之一。
A.程序教学法
B.发现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50.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51.小林总是上学迟到,为此老师取消小林一次春游特权,以后他很少迟到。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52.被称为教育史上的一次产业革命是()热潮的兴起。
A.程序教学
B.结构主义教学
C.信息加工教学
D.非指导性教学
53.斯金纳程序教学中提出的教学原则不包括()。
A.小步子原则
B.自定步调原则
C.积极反馈原则
D.逐级分化原则
54.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中,特别强调了学习中()。A.刺激
B.动机
C.反应
D.强化
55.加涅把学习的结果分为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态度和()五个类别。
A.高级规则
B.具体概念
C.价值观念
D.言语信息
56.学习“层级”理论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柏拉图
C.加涅 D.布鲁纳
57.计算机辅助教学、人机对话、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皮亚杰发生认知论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D.信息加工理论
58.短时记忆中作为某些知觉特征的信息被转换成为概念或有意义样式,为长时记忆贮存做准备的过程被称为().A、选择性知觉
B、语义编码
C、检索
D、注意
59.在加涅看来,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形成过程就是()过程。A、信号学习
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言语联想学习
60.加涅按照学生的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五类,它们是()。
A.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研究性学习
B.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论学习、简单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
C.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链索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
D.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61.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
B、桑代克
C、苛勒
D、奥苏贝尔
62、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第4页(共14页)63.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叫做()。
A、概念的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64.学习把白菜、青菜、番茄概括为“蔬菜”,这种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连锁学习D、命题学习
65.小燕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66.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67.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的著作()。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过程》
C.《怎样编制课程》
D.《课程》
68.以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作为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的是()。A.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
B.学科结构运动
C.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D.进步主义运动
69.与课程教材的结构体系相匹配,在教学上,布鲁纳主张()。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有意义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
70.布鲁纳主张的教材内容组织方式为()。
A.层级式组织 B.直线式组织 C.螺旋式组织 D.综合式组织
71.认为认知结构的组成单元为图式,相当于个体已有的认知经验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A.冯特 B.皮亚杰
C.阿莫纳什维利 D.维果茨基
72.将特定学科内容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同时利用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的成熟性,使学科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用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课程称为()。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73.目前,在我国学科课程的组织中依然占主流的课程组织形式是()A.圆周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层级式课程
D.直线式课程 74.布鲁纳在()一书中提出发现教学法。
A.《教育目标分类学》
B.《教育过程》
C.《教学过程最优化》
D.《大教学论》
75.布鲁纳提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教学原则不包括()。
A.动机性原则
B.结构性原则
C.程序性原则
D.小步子原则
76.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教育家是()
A.奥苏贝尔
B.赞科夫
C.布鲁纳
D.皮特斯
77.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用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课程称为()。
A.直线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78.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最根本的特点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提出了()。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有意义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79.奥苏伯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第5页(共14页)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
B.说明性组织者原则与比较性组织者原则
C.上位学习原则与下位学习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与综合贯通原则
80.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
A.顺应
B.同化
C.联想
D.平衡
81.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的教育家是()。
A.奥苏贝尔
B.加涅
C.杜威
D.布鲁纳
82.原有观念在概括程度、包摄范围上高于要学习的新观念,新学习的观念被纳入较高的上位观念,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这类学习是()。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结合学习83.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84.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85.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
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
86.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B)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87.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
A、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
D、发现学习。
88.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A.高速度原则 B.高难度原则 C.小步子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
89.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了()。
A.比较组织者
B.陈述性组织者
C.说明性组织者
D.先行组织者
90.提出教学设计“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教育家是()。
A.奥苏贝尔
B.加涅
C.杜威
D.布鲁纳 91.儿童在熟悉了“萝卜”、“菠菜”、“西红柿”等概念之后,再来掌握“蔬菜”这一概念,这种学习类型是()。
A.并列结合学习B.归属学习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92.人本主义教育家在教育目标上为之心仪的目标是()。
A.创造性发展
B.潜能的发挥
C.人格的完善
D.自我实现 93.“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94.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存在的。
第6页(共14页)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95.非指导性教学的学习观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
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有意义经验学习
D.有意义机械学习
96.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97.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98.与传统教学论中那种只注重智力或知识的发展相比,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上的转换,这就是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A.一般发展
B.特殊发展 C.全面发展 D.个性发展
99.“教学不仅应当以儿童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这一观点所符合的教学理论是()。
A.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B.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C.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D.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100.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101.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假设理论是()。
A.潜在发展区 B.实际发展区
C.最近发展区
D.现有发展区
102.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被称为()。A.实际发展区
B.潜在发展区
C.过渡发展区
D.最近发展区 103.维果茨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
A.实际发展区 B.潜在发展区
C.最近发展区
D.远景发展区
104.下列表述中不是赞科夫关于一般发展的论说的是()。
A.一般发展包括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 B.一般发展不等于全面发展 C.一般发展不等同于特殊发展 D.一般发展排斥特殊发展
105.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是()。
A.艺术性与科学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统一,集体与个别统一
B.直观原则,兴趣原则,活动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C.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D.教学与训育统一,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统一,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
106.下列不属于赞可夫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逐渐分化原则
D.理论指导原则
107.提出“没有分数的教学体系”,主张用实质性评价取代分数的教育家是()
第7页(共14页)A.赞可夫 B.巴班斯基 C.阿莫纳什维利 D.维果茨基
.10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来的。
A.凯洛夫
B.巴班斯基
C.赞科夫
D.达维多夫 109.“教学过程最优化”提出教育任务不包括()。
A.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
B.道德教育
C.劳动技术综合教育
D.审美教育
110.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属于()。
A、谈话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111.言语讲授的基本要求可以一言以蔽之:采用()。
A.组织学生的表象
B.联系学生的经验 C.推动学生的参与
D.启发式 112.—皮亚杰:什么是谎言
_ —七岁童:当你说得不对的时候,就是谎言 _ —皮亚杰:2+2=5是一个谎言吗?
—七岁童:不,那不是。那是错误 _ —皮亚杰:错误和说谎是一回事吗? _ —七岁童:不
_ —皮亚杰:有什么差别?
_ —七岁童:错误就是你说的不对,而谎言是真的,只是你没有说它
请问,这是采用()教学法。
A.讨论
B.谈话
C.演示
D.暗示
113.教师对一个完整的课题进行系统分析、论证,并做出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称之为()。
A.讲述法
B.讲读法
C.讲解法
D.讲演法
114.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被称为()教学法。
A.演示
B.呈示
C.展示
D.暗示
115.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而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实验法
B.演示法
C.暗示法
D.练习法
116.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商讨而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参观法
117.范例教学模式的倡导者是德国教育家、教学论专家()。A.蒂宾根
B.斯藤策尔
C.德博莱
D.瓦根舍因
118.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19.暗示教学法的倡导者是保加利亚心理学家、医学博士()。
A.沙塔洛夫
B.列昂节夫
C.洛扎诺夫
D.苏沃洛夫 120.探究——研讨教学法由()所创立。
A.沙塔洛夫
B.布鲁纳
C.洛扎诺夫
D.兰本达
二、论述题
1.试比较赫尔巴特的阶段教学模式和杜威的活动教学模式之异同
2、试比较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异同
第8页(共14页)
三、案例分析题
1.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于是个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本题20分)
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
(1)、“渔王”传授捕鱼技术时所采用的方法是什么?这种教学方法存在什么问题?(2)、“渔王”与路人的谈话告诉我们,“捕鱼技术”应该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才有效?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3)、结合师范教学实践,你认为本案例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2.一位教师在讲授《植物的果实》一课时,课前曾布臵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到教室里来。学生带来的有梨、苹果、香蕉、花生、核桃、葵花子、胡萝卜等。上课一开始,学生就对胡萝卜是不是果实,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出:“当你对一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你就拿一个和它类似的东西和它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答案就很容易找出了。”他拿起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问道:“它们有哪些东西相同?为什么它们是果实呢?
“都能吃。”一个学生回答。
“能吃。对,但不一定所有果实都能吃。”教师说。
“都是树上长的。”又有一个同学说。
“苹果和梨都是树上长的,但不是所有的果实都长在树上,花草也有果实。”教师说。
“都是开完花结的果。”又有一个同学说,教师立即加以肯定。
“都有核儿”——一个学生猛然想起,脱口而出。
“是吗?那就要观察它们的构造了。”教师说:“好,切开来研究研究。” 切开后,教师问:“那核儿是什么?知道吗?”“是种子。”同学们回答。
教师:“它的内部构造都有种子,种子是繁殖后代的,那么种子以外这一大部分叫什么呢?” “叫果肉。”一个同学答。
这时,教师总结:“对,平常我们叫它果肉,最外面一层叫皮,但科学的叫法,把种子以外的 第9页(共14页)都叫果皮。”我们都知道开花结果,果实都有两部分,那就是果皮和种子。是不是果实,主要看里面有没有种子。又问:“胡萝卜里面有没有种子呀?” “没有种子,不是果实。”学生回答。
试阐述以上本案例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老师如何应用这些教学方法的?并结合材料分析这些教学方法优点和价值。
3.下面记录的是苏格拉底与青年尤苏戴莫斯的一段关于“正义”的对话: “虚伪是人们中间常有的事,是不是?”苏格拉底问。“当然是,”尤苏戴莫斯回答。
“那么,我们把它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苏格拉底问。“显然应该放在非正义的一边。”
“人们彼此之间也有欺骗,是不是?”苏格拉底问。“肯定有”,尤苏戴莫斯回答。“这应该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当然是非正义的一边。” “是不是也有做坏事的?” “也有”,尤苏戴莫斯回答。“那么,奴役人怎么样呢?” “也有”
“尤苏戴莫斯,这些事都不能放在正义的一边了?” “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的一边,那可就是怪事了。”
“如果一个被推选当将领的人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人民,我们是不是也能说他是非正义的呢?” “当然不能。”
“那么,我们得说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 “当然”
“如果他在作战期间欺骗敌人,怎么样呢?” “这也是正义的。”尤苏戴莫斯回答。……
“既然我们已经这样放了,我们就应该再给它划个界限:这一类的事,做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但做在朋友身上,却是非正义的,对待朋友必须绝对忠诚坦白,你同意吗?”苏格拉底问。“完全同意”,尤苏戴莫斯回答。
第10页(共14页)这段对话反映了教学方法中的哪一种典型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其性质如何?组织与引导这种教学方法需要什么策略?
4.以下是罗杰斯的一个学生所报告的罗杰斯本人执教的一堂课的情况:
“这门课程完全是无组织的,确实是这样。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甚至是教师本人都不知道课堂的下一刻会出现什么,会出现哪些讨论课题,会提出哪些问题,会形成什么样的个人需要、感情和情绪。……他用一种友好的、轻松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围着一张大桌子坐下,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绍,那是令人高兴的。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安静,没人说话。最后,为了打破这种沉默,一位学生羞怯地举起手,发了言。又是一阵令人不快的安静,然后,又有一位学生举手。此后,举手更多了。教师从没有催促任何学生发言。……” 请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教学模式及其基本思想,并联系实际谈谈此种教学模式对现实教育的意义。
5.以下是一份理科的螺旋式课程计划:
一年级:学习小动物,如兔子或豚鼠的基本需求。
二年级:学习植物的基本需求。
三年级:开始学习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
四年级:学习与人类有关的生态系统。
五年级:学习作为不同系统的动植物。
六年级:学习物理系统——作为一个系统的地球。
七年级:学习家庭实用化学。
八年级:学习城镇物理学。
九年级:学习生物学。
十年级:学习化学。
十一年级:学习物理学。
何为螺旋式课程?这份课程计划的螺旋特性表现在哪?我国目前教材组织的形式是倾向直线式还是螺旋式?为什么会有这种倾向?
5.案例1:崔永元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但数学成绩很差。崔永元在他的《不过如此》中道出原委。事情是这样的,小学时,数学老师发现崔永元上课走神,就把粉笔头准确无误地砸过去,还批评说“你把全班同学的脸都丢尽了”。从此,崔永元患上了“数学恐惧症”,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关闭了数学这扇窗。教语文的王老师对崔永元的第一篇作文大加赞赏,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语文这扇窗分外透亮……
案例2:王老师在讲导管的功能前,他把带叶的枝条插入红色溶液里,放在温暖有阳光的 第11页(共14页)地方晒几个小时。上课时,将枝条一段一段剪下来,分到学生手里。他一边讲,一边提问;学生一边剥、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回答。他们观察到枝条的皮没有变红,中间的髓也没有变红,而木质部变红了。学生看了书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木质部里有导管,能输送红色溶液。有的同学还看到叶子也变红了。这样,学生就搞清了导管有输导水和无机盐的功能。(本题25分)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
(1)、案例1中数学和语文老师在用讲授法授课时同时使用了一种教学方法,请问这是什么教学方法?为什么产生的效果会大相径庭?
(2)、案例2中王老师在授课时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案例一、二告诉我们:“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6.下面是运用“范例教学”思想设计的“农民战争”这一课程的教学程序:
第一阶段,以秦末农民战争作为“个”例,为学生提供大量具体的材料,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原因,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推翻秦朝统治的经过,以及农民战争演变为争夺王位战争的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过程、性质,为第二阶段作好准备。
第二阶段,在学生掌握秦末农民战争的基础上,将已形成的认识与方法运用于对隋末、唐末、元末、明末农民战争的分析,从中比较历次农民战争在原因、过程、结果等方面的异同,从而概括出古代农民战争的本质。
第三阶段,在对一系列农民战争一般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对社会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认识,农民的阶级斗争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的认识等。
第四阶段,通过对农民战争课题的范例性学习,最后获得对人类历史发展动力的认识,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规律的认识,政治与经济运动规律的认识等,并从中得到方法论的培养和训练。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范例教学的理解;并运用范例教学思想写一段简要的教学程序,所涉及的学科不限。
7.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写道:“无论在哪里,在知识的尖端也好,在三年级的教室里也好,智力的活动全都一样。一位科学家在他的书桌上或在实验室里所做的,一位文学评论家在读一首诗时所做的,正像从事类似活动而想要获得理解的任何其他人所做的一样,都是属于同一类的活动。其间的差别,仅在程度而不在性质。学习物理学的小学生就是个物理学家嘛,而且对他来说,像物理学家那样来学习物理学,比起做别的什么来,较为容易。” 这段话反映了什么样的教学思想?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思想的?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运用这种思想。
8.案例一:
第12页(共14页)片段A: ——晶晶,你的华文测验竟敢只拿10分,你也真客气哦!?
——……
片段B: ——晶晶,你知道你的测验拿几分吗?
——12分。
——进步2分咯。有进步好过没有进步,再继续努力,下次进步5分,OK?
——……
(摘自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
案例二:教师在初二年级上课时,对学生己经学过的功课进行提问。
“喂,你,过来回答。”教师对一个年龄较大的学生说,“你只会散步,却不知道功课。”
“我啥时候散步了?”女生面红耳赤地说。
她感到委屈,没有上黑板。
“任性!“教师讥嘲地说,在记分簿上经这个姑娘打了一分。
“你为什么像圆木头似的无精打采?”教师转向另一个学生。
从此,这个受委屈的学生的绰号“圆木头”就叫开了。
这位教师提问时经常斥责学生,以至使学生们紧张得在回答问题时连话都说不出来。为此,这位教师老是得出悲观的结论:
“还做不出?噢,我早就知道,你是做不出来的。而你,总是摇头,摇头,任何时候,任何东西都不知道,也不会知道。”
一个差生举了手,教师看见学生举起手,朝这个学后点了一下头,说:“我本来想问你,可有什么用处!反正你是回答不出来的。”
然后教师对另一个学生说:“而你,你做完了?奇怪,今天怎么居然给你做对了?”(摘自傅道春:《情境教育学》,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请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分析,指导性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哪些伤害?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改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
9.新课程实施后的一天,县教研室的M主任在A校长的陪同下,连续听了语文课、数学课和科技课各一节。科技课的内容是“新、旧五元面值人民币的区别”,课前Y老师在每个学生的座位上各放一张新版和旧版的五元钱人民币。上课了,Y老师导入后,学生就开始观察了。他们边观察边记录,课堂显得十分沉静。A校长觉得师生互动不够就有点坐不住了,不停地跟M主任说一些抱歉的话。开始交流成果了,第一个学生讲了八点区别,第二个学生只讲了四点。老师看着第二个学生,问道:“你记录了这么多,怎么只讲了四点呢?”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讲到的,我就没有重复,只是作了补充。”Y老师说:“这样回答问题好。”有个学生可能平时不大公开发言,回答有些紧张,老师耐心地听他讲话,并投以鼓励的目光,这个
第13页(共14页)学生则渐渐地回答流畅起来。一堂课很快结束了,Y老师表扬每一个学生都很认真,都通过自己的探究学到了知识。
在课后的交流会上,M主任的发言令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大为吃惊。他说:“听了三节课,感受最深的是Y老师的科技课。语文、数学课都是集体研究的,教学思路没有什么大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方式没什么改变,尽管教学显得很精致,但从新课程的要求来看,不能算是好课。而这堂科技课……”。
试分析Y老师在科技课中成功运用了哪些教育方法?并说明是如何运用这些方法的?
第14页(共14页)
第五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复习题
一、填充题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3.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
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
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研究)学科中占有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族有(1.9万)公里。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
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4.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
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
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政教合一)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制度、(土司)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缘家长制度以及(原始民主)制度等。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
5.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4.迅速大量地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是民
族地区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
实(民族发展)及民族问题的途径、(方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法)的科学。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系)方面。
2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
1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1.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
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
3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4.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2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2.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保障族籍权利)、(参政权)、发展经济
家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
3.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和(当地民族的实际利益)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文化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保持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使用和发展少
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4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1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3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
5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无产阶级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相结合的原则。
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2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视)。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4.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1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意义。
3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和(权利)。
(开发式)式扶贫。
4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5.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
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集
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民主)约型)的、(素质和效益较高)的经济增运动的一个原则。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
长方式。
1.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前提)。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4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的(社会)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
4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5只有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权)。特征)为基本依据。
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2.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民族教
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育专门法)和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6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
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的政治、(经济 3.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7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矛盾)的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状况,即民族问题。
(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学制、(办学形式)、内容、师资队伍建设、4.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3.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
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的法律规
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8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权利。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过程中的产物。
显差距,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
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
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括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哲学、会)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宗教)、风俗、节日等。的三大形式。
5.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
4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9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1.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民族发展的(条件)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阶级斗争)问题。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自身优势)发挥
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先导)。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
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出重要的作用。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小聚居),(交错居住)。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2.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的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语言意识)
和(语言感情),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
2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优势和作用,培养和任用少数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7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聚居)。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
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教长期性的内在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保持其(基本成分)和(表现形式)的长期稳定。
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1.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宗教有着赖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D和谐(A)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识根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部”的方针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2.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从1950
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4.宗教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信仰)问题是(D)。D.和平与发展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形成)规律、(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繁荣的)规律。
与(政治)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
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年的1万多人发展到现在的(D)。D.290(C)。C.社会因素
多万人
2. 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3.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了民族本身(发5.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指以及民族之间、(A)、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B)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B.真正实行民展水平)和(分布状况)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
宗教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与(唯物主系问题。A. 民族与阶级 义)思想体系相适应,而是指宗教要适应
族区域自治
3现今世界上共有 C)多个民族,居住在2001.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D)。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C. 3 000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3.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C)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
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融合)和(文字的统一)。
P174)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承认
二、单项选择题
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1.(A)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A. 基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 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物质生
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族差
2. 马克思主义的中华民族理论具有(D)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D. 政治性
体间以(D)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区经济发展
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D. 经济利益4.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1.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C)个国家接壤。C.10多
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
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的风尚、习俗,3. 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3. 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又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改变常常落后于(生活条件)的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4. 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
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
或处理D)的问题。D. 民族发展及民族之2.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A)以上间矛盾
民族共居。A.两个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 3.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D)。B.经济发展
积的(C)。C.64%
D.对口支援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4.我国大陆地区的 B)个省、自治区、直辖1.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定称呼是(A)。A.夷狄
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B.31个
B.精神文化
2.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有形(无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5.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形)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是在(C)时期。C.南朝生着深刻的影响。
5. 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阻碍)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
6. 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B)。B.18个
P10)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A),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于(D)。D.自然力
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B)的迟缓的状态。A.科技人员和教员
3.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P12)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问题上。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
1(A)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D)个。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4.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A)上。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1.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D)种。D.15
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D.斯大林A. 民族平等团结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D.1987年
2.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C)C. 根本原则
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D)民族3. 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7. 民族风俗习惯的(人为改革)与自然2.民族发展,是以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生存和(B)的质与量的提高。B. 演进
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2.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B)。B. 1/3
民族是(A)。A.满、回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A)
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3.民族(D),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交往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C.自治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失时机地进行改革。
1.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
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D.同化
权的行使
拉丁字母的形式的拼音文字。A.11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A)。A.自1. 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
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同化C自然 3.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C)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
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B)B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2. 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2.我国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特别是(藏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个。C.155传佛教)、(南传佛教)和(伊斯兰教)C.民族群体之间 等宗教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和更为深入的信仰。
3.宗教作为一种远离其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适应性),这是决定宗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D)的关系。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4.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C)个。C.44
5.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D)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
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系的基本原则是(B)B.民主集中制族关系的(B)决定的。B.性质
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D. 传(ABCD)。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1.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承性和变异性
3. 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C)。C. 原则性和灵活性
1.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D)。D.1亿多人
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
数民族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有(BD)。(ABCDE)。A.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
确结合 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 C.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 D.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ABDE)B.壮族D.满族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D.民族意愿 E.就2.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近认同
BCD)B《格萨尔》 C《江格尔》D《玛纳斯》 自治权利的广泛性 E.自治机关的两重性、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3.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民族化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ABE)A. 常态发展 B. 异态发展E.跳跃式发展
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ABCE)。A.封建
4.民族自治机关建设要注意的民族特点包括
制度 B.封建农奴制度 C.奴隶制度E.原始(ACE)。A.民族干部C.民族语言文字
E.民族形式
2. 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ABC)A.社公社制度残余
2.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会生产 B. 社会分工 C. 内部交往程度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C)。C.佛教和伊3. 民族发展包括(BCD)等B.经济发斯兰教
展C. 政治发展D. 文化发展
4.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5.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到(ACDE)。A.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C.国遵循的重要原则有(ABC)。A切实保障各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D.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民族的平等权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 1.少数民族干部是(ABCDE)。A.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 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标志 C.贯彻党的路线、3.最早提出宗教信仰自由口号的是(C)。4.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ABCDE)等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C.资产阶级
内部和外部条件。A民族结构 B民族素质C
1. 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
4.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
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B)。5.强迫同化是(ABCD)A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B.自治、自养、自传
实现的社会现象B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 C民的(ABCD)的平等。A. 地位 B. 待遇 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D.把千百
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
5.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族压迫的表现形式 D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 C . 权利 D. 利益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C)。C.赵朴初居士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ABCE2.(BCDE)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力量 E.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归宿点B.实现民族平等 C.加强民族团结 2.当前,迫节需要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的结构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E.从而使我国的民比例,其中主要包括(ABCDE)。A.数量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ABCE)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
结构B.文化知识结构C.专业结构D.分
3.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ABCE)。布结构 E.年龄结构
A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坚决反对3.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
(ABDE)A. 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 研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 B承认和坚持各民族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又提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D. 研究马克思主义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
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
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题是(BCE)。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等 C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E承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AB)的方针、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族权利的保障E.民族发展的促进
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
原则。A.科学技术干部 B.理论干部1.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ABCE)。A.少
2.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ACE)A. 多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ABC实上的完全平等 学科综合研究方法C. 抽象归纳研究方E. 定A自然因素B民族自身因素C社会因素 量分析方法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联系中的(ABDE)。A. 和睦 B. 友好D. 联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B.少数民
合 E.. 协调
5. 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
族经济的重要地位 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E.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3.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ABCE)的重要因素包括(ABCD)。A.民族居住A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认真、全面贯彻
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
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C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E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下重要意义(ABCD)A. 有利于保障各民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
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族一律平等 B. 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主要内容有(ABC)。A.调整和完善
4民族理论(ABCDE)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有(ABD)A.普遍性 B.国际性D.敏感性济的发C. 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D. 有利于所有制结构 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是一门理论科学 C是一门实践科学D 是一门2. 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DE 国家的稳定交叉学科 E是一门新兴学科
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道路 C.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1.民族教育(ABCD)A.是提高民族素质的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D. 民族的活动中 E. 民(ABCDE)。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有效途径 B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 C是的繁衍现象,具有(ACE)等基本属性。A.自族的交往联系中然属性C.社会属性E.生物属性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
3. 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ABDE)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
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D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BCDE)。B.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C.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D.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E.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
点和发展趋势。A地域 B民族D经济 E文化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有
(BCDE)。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C.有利于建立和
包括(ABCDE)。A.血统 B.生活 C.语4.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BCDE)。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ABDE)。些鲜明特点。B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D.共同经济生活 起 C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D. 民关系D.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动3.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E.共同心理素质
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 E国内问题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E.有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BCDE)。
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
B.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与结构 C.构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D.构成了不同民族
四、辨析题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3.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
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的价值观念 E.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对,)
1.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ABCE)。A.民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走向法制化。(对,抄一遍)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定性 D.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E.民族语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言文字的交融性
象(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
1.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的帮助。(错,不是主要的,是必要的必须的)
2.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错,民族地区根
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错,也会给民族
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
1. 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
2.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度是(BDE)。B.平等D.使用 E.发展 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
3.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据本民族、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调整生产取的措施主要有(BCDE)。B.组织少数民(错,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语言简志 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
3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
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建设方针、政策和计划,避免“一刀切”加
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错,封建社会改快经济建设事业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
2. 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
3.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
字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 E.注重对少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 4.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ABCE)A.朝文三
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对,以上抄一遍)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对)业。(错:大力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经济)3. 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1.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中华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对,1.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它将永远存在。(错,民族语言文字随民族的形成而形成,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最终也将随着民族的消亡
4中国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对)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
协B.彝文四协 C.藏文五协 E.蒙文八协民族关系的问题。(错,中国是统一的多民1. 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
族国家)
(ABCE)。A.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济。(对)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B. 对民族发展、民族就是社会属性。(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 C. 对民族发展、属性等多维属性)
1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对)
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 E. 对民族发展、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2我国的民族问题就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而消亡。)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
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错,还有历史
(错,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与民族关系方面)2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融合的时期。(错,1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对,抄一遍)
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和文字的统一。)
2在鉴别民族风俗习惯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其: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ABCDE)。A.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 B.是有共同特征)
否有利于人民团结 C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 D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2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1中国的法律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是否有利于民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E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3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
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
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对)2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错,是中性作用)
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
(ABCDE)。A. 民族性 B. 群众性 C. 传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承性 D. 变异性 E. 敏感性
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错,民族分化,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
4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如下(BCDE)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对,)3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B自然原因 C. 经济原因 D. 历史文化原因 化出来的现象。)E. 宗教原因
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
途径(对)
4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
2.民族灭亡,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对,抄一遍)
1.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ABDE)A.宗教的消失的现象。(对,抄一遍)
观念或思想 B.宗教的感情或体验D.宗教的3. 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行为和活动 E.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
2.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对)方设立自治机关。(错,还有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1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对)2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已经基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本消失,因此宗教会很快消亡。(错,宗教将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对)
长期存在下去)
2.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所象。(错,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具有的基本特点有(ABCDE)。A.群众性 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4.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特指行政管理权。3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
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
B.民族性 C.国际性 D.长期性 E.复杂性4.民组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错,还包括地方性立法权等)3.我国少数民族信仰的世界性的宗教主要
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合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错,任何人或者组织不得加以干
(ABCDE)。A.东正教 B.佛教 C.天主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对)教 D.伊斯兰教 E.基督教
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1.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对,抄一遍)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的就是一个内容: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错,不仅这一个内容)
4.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上说,就是任何宗教都要遵循以下行为准则:现象。)
(ACDE)。A.维护法律尊严C.维护人民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2.目前少数民族干部中最缺少的是管理干利益 D.维护民族团结 E.维护国家统一
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对,抄一遍)
部,最多的是党政干部。(错,目前少数民
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族中党政干部最多、管理干部少、科技干部个人之间的关系。(错更少的不合理结构。)
五.论述
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P6-7 答1学习民族理论与
P98-100)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P143-145)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1民族问题族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哪些?1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2民坚持改革开放,积极稳妥地发展
民族政策,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坚持五个统注意民族观的需要2学习民族理发展3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筹,坚持因地制宜3坚持国家帮论与民族政策,是认真贯彻党的和边防巩固4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们进行民族研究工作也有重大的指导性意义
P20-21)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方针4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
3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对我P102)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
等的含义。1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族的一律平等2承认和坚持各民持国家利益和当地民族的实际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利益相结合的原则5根据国家的切权利上完全平等3承认和坚持总体发展布局和规划,民族地区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依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
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措施6实行对口支援,帮助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展的政策、措施
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实上的完全平等
分化、民族组合、民族融合、民P110-11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族消亡?
P61-6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
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正如7要采取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
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治法》所规定的那样,是在国家论述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的?1各民族间的交流增多,杂统一领导下,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要作用1481民族教育是提高民散居现象更为普遍,民族关系更抵挡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族素质的有效途径2民族教育发加密切2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增关行驶自治权其主要内容和实
展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3
多,差别性也来越小,中华民族质是什么?1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民族教育是民族精神文明建设凝聚力增强3各民族共同团结奋2设立自治机关3行使自治权的重要部分4民族教育发展有利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兴旺发达实质是要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
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
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会主义国家内,使有着一定的聚系
势又是怎样的?1民族平等的居区的少数民族,有当家作主、联系实际谈谈怎样理解民族语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下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2民族团权利,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地
言文字的特点?。160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2民族语言文字的结的大确实与民族主义思想有位,成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保稳定性3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所滋长并存3民族间互助合作的证各少数民族按照自己的政治、4民族语言文字的交融性 发展与民族间竞争增强并存4民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发展经济文P178)在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实族共同发展的趋势与民族间发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和繁荣巩际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原则?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并存5民族联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系交往增多与民族意识增强民当前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族内聚力增强并存
队伍建设应采取哪些措施?
P8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1351拓宽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
1坚持群众自愿2注意调查研究3遵循循序渐进4尊重客观规律 P184)怎样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每个公民既有
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各类人才的渠道2重视建设一支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问题会呈现出哪些特点和发展德才兼备、廉洁自律、教的自由2公民有信仰这种宗教趋向?1社会主义十场经济是按奉公守法、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照交织配置资源呢的,是按照效民族党政领导干部队伍3重点选由3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率进行分配的2在社会主义市场拔少数民族经济、科技和管理人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不信仰那个经济条件下,平等与效率的矛盾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教派的自由4在宗教信仰问题将在民族问题上有明显的反映3用4加强少数民族中高级后备干上,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部、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和党外干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族问题将大量地发生在民族语部的培养选拔5拓宽乡镇基层后的自由 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问题备干部的来源加强少数民族地上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6进一步解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的放思想,大胆选拔和使用少数民心理承受力包容力将受到考验族干部7新形势下,注重少数民并将得到加强
族干部观念的更新